病理学教学第九章 缺 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
第九章 缺 氧
【学习目标】
1. 识记缺氧的概念及常用血氧指标及 其意义。
2. 描述各种类型缺氧的主要原因、血 氧变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3. 描述缺氧时组织细胞、呼吸、循环、 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性和损伤性 变化。
4. 列举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素、 氧疗的方法及氧中毒的概念。
预习案例 9-1
二、氧中毒
氧中毒是指吸入气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恶心、 呕吐、听觉或视觉障碍、溶血反应、先抽搐后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表 现的一类临床综合症。有肺型氧中毒和脑型氧中毒之分。其发生机制与大量 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对组织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有关。
思考与训练
1.病例分析:男,48岁。咳嗽伴喘息4天,加 重一天。查体:呼吸55次/min,嘴唇发绀, 心率170次/min,心音低钝.双肺散在密集的细 湿啰音,肝肋下近3cm。根据上述临床表现, 请问答:
(一)原因 1.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动静 脉氧差接近正常或略缩小。低张性缺氧时,毛细血管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脱氧 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粘膜发绀。
二、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三、血液系统变化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急性缺氧时,因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使储存的血 液进入体循环,增加血内红细胞数目。慢性缺氧时,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 素增加,促进骨髓造血,红细胞产生增多,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强,这种 变化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2.氧离曲线右移 缺氧时红细胞内糖酵解增强,其中间代谢产物2,3-DPG增多; 同时血液PH值降低。这些因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使HbO2能轻易释放氧 进入组织,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这种变化具有一定代偿作用。
二、常用血氧指标
1.血氧分压(PO2) 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正常成人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为40mmHg。
2.血氧容量(CO2max) 为标准条件下每升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结合氧量, 正常值为200ml/L。
3.血氧含量(CO2) 为每升血液中的实际含氧量,包括实际与Hb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 中的氧(溶解的氧极少,仅为3ml/L)。正常动脉血氧含量为190 ml/L,静脉血氧含量 为140 ml/L。
从病人出发 ü 工作地点---在医院内,局限于健康恢复方面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1943年,奥立维尔(Sister Olivia)认为:护理是一 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 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1957年,克瑞特(Francis Reiter Kreuter)提出: 护理是对病人加以保护、教导以满足病人不能自我 照顾的基本需要,使病人得到舒适。
(1)该患者有可能发生的缺氧类型?
(2)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2. 试比较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及临 床表现。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学习目标
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 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 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 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男性,65岁,昏迷半小时入院。半小时前晨起呼之不 醒,未见呕吐。房间有一煤火炉,患者一人单住。查体: T36.8℃,P98次/分,R24次/分,BP160/90mmHg,口唇 樱桃红色,肺叩诊呈清音。血液常规:血红蛋白130g/L, WBC6.8×109/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28%。
思考:1.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病理过程。2.试分析该患者 的血氧指标变化。
消耗,有利于细胞在缺氧中生存。
0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 素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
机体基础代谢率高,耗氧量多,则对缺氧耐受性差。例如精神过度紧张、中枢神 经兴奋,甲状腺功能亢进、寒冷、发热等,使组织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多,对缺氧耐 受性降低。反之,代谢率低,耗氧量少,对缺氧耐受性高。例如安静、中枢神经抑制、 低温麻醉,可降低组织代谢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 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 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背景 “没有疾病就 是健康”
新的医学模式—— 生理、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 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
1.心输出量增多 缺氧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作用于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
2.肺血管收缩 缺氧时,肺泡缺氧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均可使肺小动脉收缩,从而使缺 氧的肺泡血流量减少,有利于维持肺泡通气和血流的正常比例。
3.毛细血管增生 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数量增多或毛细血管网开放,缩短氧的弥散距离, 能改善组织细胞缺氧。
“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 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护理教育---充实人文科学知识。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特点:
ü 医护关系—合作伙伴 ü 护患关系---病人参与全面了解病人整体情况 ü 护理方式---护理是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应用
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ü 管理概念---从强调整齐划一发展到制度措施
一、护理的概念
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 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 等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 顾。
护理的概念及定义是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 善而发展的,它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环境变化而 不断发展及演变。
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
三、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
(一)原因 1.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淤血
因素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增多,故 动静脉氧差增大;由于血流缓慢,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加使毛细血管中脱氧血 红蛋白增多,而出现紫绀。
久居高原居民或慢性缺氧病人,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刺激敏感性降低, 代偿性呼吸运动加强不明显。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一 般没有呼吸加强的反应。
如动脉血氧分压过低(<30mmHg),可使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运动反而减弱, 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循环系统变化
标
工作 协助医生诊断 应用护理程序,实 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
内容 和治疗疾病
施整体护理
健”的为工作目标
①成为一门专门 ①强调是一门专业 ①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特点
的职业
②逐步形成了护理
②规范的护理常
学的知识体系;
②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 有阶段的护理
规和技术操作 ③应用护理程序解 ③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
(一)原因 1.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 2.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 (1)一氧化碳中毒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由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呼吸功能正常,所以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由于血 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故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常小于正常;无 紫绀表现。贫血患者皮肤黏膜呈苍白色,一氧化碳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四、组织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一)原因 1.组织中毒 2.维生素缺乏 (二)血氧变化特点
0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 化
一、呼吸系统变化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0mmHg),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 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还可使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促进 静脉回流,增加肺血流量,从而加强氧的摄取和运输,改善缺氧。此变化具有一定代 偿作用。
目 录 / contents
01 氧代谢过程及常用血氧指标 02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 0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0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05 氧疗与氧中毒
ຫໍສະໝຸດ Baidu
01 氧代谢过程及常用血氧指标
一、氧代谢过程
氧的供应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由以下三个环节共同组成: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利用氧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机体缺氧。
05 氧疗与氧中毒
一、氧疗
各类缺氧发生时,均可用吸氧方式治疗,但其疗效因缺氧的类型而异。 常规低流量低浓度给氧对低张性缺氧患者效果最佳,因为四种类型缺氧 中只有低张性缺氧才有血氧分压降低,而吸氧仅能提高肺泡气的氧分压,促 进氧气在肺中的弥散和交换,提高血氧分压,从而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使组 织供氧量增加。 吸入高浓度氧或采用高压氧治疗对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 氧有一定疗效。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尤其是大脑皮质。急性缺氧时,病人表现兴奋、 判断力降低、运动不协调、头痛和乏力等。慢性缺氧时,表现为易疲劳、注 意力不集中、嗜睡、精神抑郁等。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 至死亡。此外,急性严重缺氧还可引起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使颅内压 升高,压迫血管,加重脑的缺氧。
60年代,约翰森(Dorothy Johnson)认为护理是: 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 护士给他提供技术需求,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 的内在平衡。
决病人的健康问
区、学校、老人院、临终
题,满足病人的
关怀医院
健康需要。
④工作方法仍以护理程序为
弱点 见病不见人
• 场所局限在医院 主 • 对象局限于病人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 健康-----无病 • 疾病原因-----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 护理-----协助医生诊疗,消除身体的疾患,恢复正常
五、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1.无氧酵解增强 缺氧时糖酵解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能量的不足。 2.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氧化还原酶
活性增强,增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3.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可提高肌肉内的储备氧量; 4.细胞呈低代谢状态 缺氧可使细胞处于低代谢状态,这种状态能减少能量的
4.血氧饱和度(SO2) 指Hb被氧饱和的程度,为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正常 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
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 为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正常 人为50ml/L。
02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
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缺氧时,机体通过呼吸、循环、血液系统的代偿反应能增加组 织的供氧,并通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提高氧的利用。如果这种代偿能 力减弱,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此外,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 的,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和氧化酶的活 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缺氧的代偿适应能力,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 提出“生物---生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
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 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 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 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的功能 • 护士-----医生的助手 • 护理方法---执行医嘱、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 • 护理教育—文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不突出护
理内容 • 南丁革尔的定义——通过改变环境,使病人处于最
佳状态,待其自然康复。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特点: ü医护分工合作 ü形成规范的常规和技术 ü忽视人的整体性 ü护理研究领域局限、束缚了发展
第九章 缺 氧
【学习目标】
1. 识记缺氧的概念及常用血氧指标及 其意义。
2. 描述各种类型缺氧的主要原因、血 氧变化特点及主要临床表现。
3. 描述缺氧时组织细胞、呼吸、循环、 血液、中枢神经系统代偿性和损伤性 变化。
4. 列举影响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因素、 氧疗的方法及氧中毒的概念。
预习案例 9-1
二、氧中毒
氧中毒是指吸入气氧分压过高或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氧,使患者出现恶心、 呕吐、听觉或视觉障碍、溶血反应、先抽搐后昏迷,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表 现的一类临床综合症。有肺型氧中毒和脑型氧中毒之分。其发生机制与大量 氧自由基和活性氧对组织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有关。
思考与训练
1.病例分析:男,48岁。咳嗽伴喘息4天,加 重一天。查体:呼吸55次/min,嘴唇发绀, 心率170次/min,心音低钝.双肺散在密集的细 湿啰音,肝肋下近3cm。根据上述临床表现, 请问答:
(一)原因 1.吸入气的氧分压过低 2.外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动静 脉氧差接近正常或略缩小。低张性缺氧时,毛细血管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脱氧 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粘膜发绀。
二、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三、血液系统变化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急性缺氧时,因肝、脾等储血器官收缩使储存的血 液进入体循环,增加血内红细胞数目。慢性缺氧时,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 素增加,促进骨髓造血,红细胞产生增多,使血液携带氧的能力增强,这种 变化具有一定的代偿作用。
2.氧离曲线右移 缺氧时红细胞内糖酵解增强,其中间代谢产物2,3-DPG增多; 同时血液PH值降低。这些因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使HbO2能轻易释放氧 进入组织,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更多的氧。这种变化具有一定代偿作用。
二、常用血氧指标
1.血氧分压(PO2) 为溶解于血液中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正常成人动脉血氧分压 (PaO2)为100mmHg,静脉血氧分压(PvO2)为40mmHg。
2.血氧容量(CO2max) 为标准条件下每升血液中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结合氧量, 正常值为200ml/L。
3.血氧含量(CO2) 为每升血液中的实际含氧量,包括实际与Hb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 中的氧(溶解的氧极少,仅为3ml/L)。正常动脉血氧含量为190 ml/L,静脉血氧含量 为140 ml/L。
从病人出发 ü 工作地点---在医院内,局限于健康恢复方面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1943年,奥立维尔(Sister Olivia)认为:护理是一 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 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1957年,克瑞特(Francis Reiter Kreuter)提出: 护理是对病人加以保护、教导以满足病人不能自我 照顾的基本需要,使病人得到舒适。
(1)该患者有可能发生的缺氧类型?
(2)请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2. 试比较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及临 床表现。
谢谢聆听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以下为:护理学的概念及范畴
学习目标
掌握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含义; 掌握护理专业的特征、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掌握护士的角色特征; 熟悉护理概念的演变; 了解专业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男性,65岁,昏迷半小时入院。半小时前晨起呼之不 醒,未见呕吐。房间有一煤火炉,患者一人单住。查体: T36.8℃,P98次/分,R24次/分,BP160/90mmHg,口唇 樱桃红色,肺叩诊呈清音。血液常规:血红蛋白130g/L, WBC6.8×109/L,中性粒细胞68%,淋巴细胞28%。
思考:1.该患者出现了何种病理过程。2.试分析该患者 的血氧指标变化。
消耗,有利于细胞在缺氧中生存。
0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 素
一、机体的代谢耗氧率
机体基础代谢率高,耗氧量多,则对缺氧耐受性差。例如精神过度紧张、中枢神 经兴奋,甲状腺功能亢进、寒冷、发热等,使组织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多,对缺氧耐 受性降低。反之,代谢率低,耗氧量少,对缺氧耐受性高。例如安静、中枢神经抑制、 低温麻醉,可降低组织代谢率,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性。
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以疾病为中心 第二阶段——以病人为中心 第三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护理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
以疾病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 以人的健康为中心
背景 “没有疾病就 是健康”
新的医学模式—— 生理、心理、社 会医学模式的产生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 新月异以及疾病谱的变化: 1977年WHO提出“2000年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
1.心输出量增多 缺氧时,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性增强,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作用于心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性增强。
2.肺血管收缩 缺氧时,肺泡缺氧及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均可使肺小动脉收缩,从而使缺 氧的肺泡血流量减少,有利于维持肺泡通气和血流的正常比例。
3.毛细血管增生 组织中毛细血管增生,数量增多或毛细血管网开放,缩短氧的弥散距离, 能改善组织细胞缺氧。
“护理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 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
护理教育---充实人文科学知识。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40年代—70年代)
特点:
ü 医护关系—合作伙伴 ü 护患关系---病人参与全面了解病人整体情况 ü 护理方式---护理是以患病的人为中心,应用
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护理 ü 管理概念---从强调整齐划一发展到制度措施
一、护理的概念
护理(nursing)一词来源于拉丁文”Nutricius”,原 义为哺育小儿,包含保护、养育、供给营养、照顾 等这种照顾方式后来扩展为对老人和服务对象的照 顾。
护理的概念及定义是随着护理专业的不断发展与完 善而发展的,它根据当时的社会需求及环境变化而 不断发展及演变。
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
三、循环性缺氧(低动力性缺氧)
(一)原因 1.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 2.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淤血
因素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增多,故 动静脉氧差增大;由于血流缓慢,组织从血液中摄取的氧量增加使毛细血管中脱氧血 红蛋白增多,而出现紫绀。
久居高原居民或慢性缺氧病人,由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对缺氧的刺激敏感性降低, 代偿性呼吸运动加强不明显。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由于动脉血氧分压正常,一 般没有呼吸加强的反应。
如动脉血氧分压过低(<30mmHg),可使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运动反而减弱, 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最后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呼吸停止。
二、循环系统变化
标
工作 协助医生诊断 应用护理程序,实 以“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
内容 和治疗疾病
施整体护理
健”的为工作目标
①成为一门专门 ①强调是一门专业 ①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特点
的职业
②逐步形成了护理
②规范的护理常
学的知识体系;
②对所有人、生命周期的所 有阶段的护理
规和技术操作 ③应用护理程序解 ③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
(一)原因 1.血红蛋白的数量减少 2.血红蛋白的性质改变 (1)一氧化碳中毒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二)血氧变化特点
此型缺氧由于吸入气的氧分压和呼吸功能正常,所以动脉血氧分压正常;由于血 液携带氧气的能力降低,故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降低;动静脉血氧差常小于正常;无 紫绀表现。贫血患者皮肤黏膜呈苍白色,一氧化碳中毒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高铁 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咖啡色或青石板色。
四、组织性缺氧(组织中毒性缺氧)
(一)原因 1.组织中毒 2.维生素缺乏 (二)血氧变化特点
0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 化
一、呼吸系统变化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60mmHg),作用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 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加深加快使肺通气量增加,还可使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促进 静脉回流,增加肺血流量,从而加强氧的摄取和运输,改善缺氧。此变化具有一定代 偿作用。
目 录 / contents
01 氧代谢过程及常用血氧指标 02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 0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04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05 氧疗与氧中毒
ຫໍສະໝຸດ Baidu
01 氧代谢过程及常用血氧指标
一、氧代谢过程
氧的供应和利用是个复杂的过程。由以下三个环节共同组成: ①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③内呼吸:组织细胞从血液中摄取、利用氧并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机体缺氧。
05 氧疗与氧中毒
一、氧疗
各类缺氧发生时,均可用吸氧方式治疗,但其疗效因缺氧的类型而异。 常规低流量低浓度给氧对低张性缺氧患者效果最佳,因为四种类型缺氧 中只有低张性缺氧才有血氧分压降低,而吸氧仅能提高肺泡气的氧分压,促 进氧气在肺中的弥散和交换,提高血氧分压,从而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使组 织供氧量增加。 吸入高浓度氧或采用高压氧治疗对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 氧有一定疗效。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脑组织对缺氧最为敏感,尤其是大脑皮质。急性缺氧时,病人表现兴奋、 判断力降低、运动不协调、头痛和乏力等。慢性缺氧时,表现为易疲劳、注 意力不集中、嗜睡、精神抑郁等。严重缺氧可导致烦躁不安、惊厥、昏迷甚 至死亡。此外,急性严重缺氧还可引起脑细胞水肿、变性、坏死,使颅内压 升高,压迫血管,加重脑的缺氧。
60年代,约翰森(Dorothy Johnson)认为护理是: 某些人在某种应激或压力下,不能达到自己的需要, 护士给他提供技术需求,解除其应激,以恢复原有 的内在平衡。
决病人的健康问
区、学校、老人院、临终
题,满足病人的
关怀医院
健康需要。
④工作方法仍以护理程序为
弱点 见病不见人
• 场所局限在医院 主 • 对象局限于病人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 健康-----无病 • 疾病原因-----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损伤和功能异常 • 护理-----协助医生诊疗,消除身体的疾患,恢复正常
五、代谢和组织细胞的变化
1.无氧酵解增强 缺氧时糖酵解增强,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能量的不足。 2.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 慢性缺氧时,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增多,氧化还原酶
活性增强,增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 3.肌红蛋白含量增加 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可提高肌肉内的储备氧量; 4.细胞呈低代谢状态 缺氧可使细胞处于低代谢状态,这种状态能减少能量的
4.血氧饱和度(SO2) 指Hb被氧饱和的程度,为血氧含量与血氧容量的百分比值。正常 人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5%,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0%。
5.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O2—CvO2) 为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正常 人为50ml/L。
02 缺氧的类型及血氧变化
一、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缺氧时,机体通过呼吸、循环、血液系统的代偿反应能增加组 织的供氧,并通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提高氧的利用。如果这种代偿能 力减弱,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此外,代偿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提高 的,长期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肺功能和氧化酶的活 性,从而增强机体对缺氧的代偿适应能力,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
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医学模式: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el) 提出“生物---生理---社会”这一新的医学模式。
健康:1948年WHO提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或缺 陷,而且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适应状态
护理:1955年美国的莉迪亚.海尔(L.Hall)提出责任制 护理的概念;护理学家提出了以系统论为基础的护 理程序,为护理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的功能 • 护士-----医生的助手 • 护理方法---执行医嘱、护理常规及技术操作 • 护理教育—文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不突出护
理内容 • 南丁革尔的定义——通过改变环境,使病人处于最
佳状态,待其自然康复。
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1860年--20世纪40年代)
•特点: ü医护分工合作 ü形成规范的常规和技术 ü忽视人的整体性 ü护理研究领域局限、束缚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