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状况
完整版中国的民族PPT课件
![完整版中国的民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67e663be1e650e52ea998c.png)
人口为27708人。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 治州的陇川、梁河 等县,少数分布在 盈江、潞西、瑞丽 等县及保山地区的 龙陵、腾冲县。
阿昌族
人口为12212人 。 主要分布在甘肃 省积石山保安族 东乡族撒拉族自 治县,少数散居 于甘肃省临夏回 族自治州和青海 省循化县。
保安族
人口为82280人 。 主要分布在 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的勐 海、景洪,临沧 地区的双江、永 德、云县、耿马 ,思茅地区的澜 沧、墨江等地。 布朗族
人口为1025128人 。 傣族人主要聚居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德宏 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和耿马傣族佤族自 治县、孟连傣族拉 祜族佤族自治县。 少数散居在附近其 他县。 傣 族
达斡尔族
人口为121357人 。 达斡尔族人主 要聚居在内蒙古 自治区莫力达瓦 达斡尔族自治旗 及附近旗县、黑 龙江省齐齐哈尔 市郊及附近县, 少数居住在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塔 城县。
白族
人口1594827 人。主要居住 在云南省大理 白族自治州, 其他分布于云 南省各地及贵 州省毕节地区 、四川省凉山 彝族自治州、 湖南省桑植县 。
藏族
人口4593330人。主 要聚居于西藏自治区 ,以及青海省的海北 、黄南、海南、果洛 、玉树几个藏族自治 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 自治州,甘肃省的甘 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 藏族自治县,四川省 的阿坝、甘孜两个自 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 县,云南省的迪庆藏 族自治州。
人口为1920597人。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 在吉林省,其次在 黑龙江省、辽宁省 ,还有些散居于内 蒙古自治区。吉林 省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是最大的聚居区 朝鲜族
人口为2545059人 。 主要聚居于贵州 省黔南、黔西南 两个布依族苗族 自治州,贵州省 其他地区、云南 省罗平和四川省 宁南、会理也有 分布。 布依族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bc7a5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3.png)
中国少数民族资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不仅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添彩,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中国各个地区,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等。
这些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孕育了不同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
以下是一些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介绍。
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人民以勤劳智慧和勇敢顽强的精神享有盛誉。
壮族的传统节日包括壮年节、火把节、龙舟节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藏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区。
藏族人民信奉藏传佛教,以寺庙和拉萨布达拉宫等建筑物为代表,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藏族人民也以唐卡画、雪山舞等传统艺术形式而闻名。
维吾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维吾尔族的语言和文化与中亚地区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维吾尔族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如乌鲁木齐大巴扎和《六市秧歌》等,将维吾尔族的独特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哈萨克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哈萨克族人民以驯化马匹和牧羊为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擅长骑术的民族之一。
他们的传统音乐和舞蹈形式独特,例如马头琴和草原舞等。
壮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只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几个例子。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的传统服饰、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都反映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和民族和谐。
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推动少数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计划,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的建设。
当前我国民族现状的看法
![当前我国民族现状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e9c79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6.png)
民族的含义: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国外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中国学术界理解也不尽一致。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因此民族与人种不同,是长期历史形成的社会统一体,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各种族(或部落)在经济生活、语言文字、生活习惯和历史发展上的不同而形成的。
我国民族的现状一是要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我们讲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不能离开民族这一重要因素。
我国民族的基本状况,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一是多。
我国56个民族成分,55个是少数民族。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1亿多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1%。
我国几乎所有的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同居住。
二是长。
56个民族历史很长,56个民族中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形成的。
三是大。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大,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
四是边。
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135个边境县有107个在民族地区。
边境2100多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
五是穷。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落后。
这五个字包含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时绝不能忽略的。
中国民族:汉族是中国人口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民族。
汉族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甘陕以及云贵川渝等地区。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地;满族分布在东北;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
台湾当局将大陆通称的台湾高山族称为原住民,并将其划分为12个民族。
中华民族虽然仅仅是一个政治概念和政治宣传,并非人类学社会学里的民族。
但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题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70fc7e6bec0975f565e21b.png)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市场分工、贸易往来,可以使各民族结合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而增进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李俊清在中国社会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中,民族问题是非常敏感和非常复杂的重大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此,维护民族团结,消除民族歧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共同繁荣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坚持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原则处理中国民族关系,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关系的改善。
我国制定了相对独立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以法制形式确认并保障少数民族权利,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举措。
当前,中国面临的民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靠前的内蒙古自治区也仅排名第20,西藏排名最后。
其中公共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教育、现代通讯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个别民族地区一些特殊的社会传统和思维习惯,如过于注重精神生活、宗教信仰过于浓厚、不事积蓄、不愿意接受快节奏生活、风险意识薄弱等;部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心理,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保守倾向,是市场化进程缓慢的三大影响因素。
要应对我国当前的民族问题,首先要全面提升综合国力夯实应对民族问题的基础。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模式变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民族情感与公民意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通过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促进国家主流文化与生活方式同各族群特殊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注入更多精神、文化黏合剂。
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在互动中发展,在博弈中共赢。
其次,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对民族地区公共财政倾斜力度,迅速弥补因为公共物品供应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而导致的发展基础不平等状况;适当调整在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使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拉动作用有效发挥;合理引导人才、资源、信息在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流动,借力市场体制消除区域发展差距。
中国的民族情况有以下特点
![中国的民族情况有以下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402236aaea998fcc220eb5.png)
中国的民族情况有以下特点:第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虽然有过冲突和战争,但总的趋势是统一时间长、交流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离不开。
第二,从中国民族组成情况看,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它5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8%。
汉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自然资源相对缺乏;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广阔,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这种经济发展和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民族只有紧密的联合起来才能最快地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第三,从中国民族分布的状况看,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只有区域自治形式才适合民族间政治联合的需要。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4cea58cfa1c7aa00b52acb90.png)
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因此,全国55个少数民族,共使用72种语言。
这些语言分别属于五个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
汉藏语系又可分为汉语和藏缅、苗瑶、壮侗三个语族。
属于藏缅语族的有藏、门巴、仓拉、珞巴、羌、普米、独龙、景颇、彝、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诺、怒苏、阿侬、柔若、土家、载瓦、阿昌等语言;属于苗瑶语族的有苗、布努、勉、畲等语言;属于壮侗语族的有壮、布依、傣、侗、水、仫佬、毛难、拉珈、黎、仡佬等语言。
阿尔泰语系又可分为蒙古、突厥、满-通古斯三个语族。
属于蒙古语族的有蒙古、达斡尔、东乡、东部裕固、土和保安等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有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西部裕固等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族的有满、锡伯、赫哲、鄂温克、鄂伦春等语言。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德昂、布朗等语言。
属于南岛语系的是高山族诸语言。
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属斯拉夫语族的俄语和属印度-伊朗语族的塔吉克语。
此外,朝鲜语和京语的系属尚未确定。
现有的少数民族语言,都是经历了历史上语言功能竞争的考验而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些语言发展至今成为本族母语,是客观实际需要决定的,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我国各民族情况分布
![我国各民族情况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1f894d7c7e21af45b307a8e6.png)
我国各民族分布情况一、我国的各民族概况中国有56个民族,除了汉族,共有55个少数民族,分别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二、少数民族分布情况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
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
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
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
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
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
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
全中国有多少个民族?
![全中国有多少个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a4c327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5.png)
全中国有多少个民族?一、中国拥有56个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这些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分布在各个省份和自治区。
1. 民族的分布地区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如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
这些地区地理环境多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风貌。
2. 少数民族的语言除了汉族的普通话外,中国的少数民族还使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
这些语言通常属于不同的语系,如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突厥语系等。
由于地域、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系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3. 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中国的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也各不相同,包括伊斯兰教、藏传佛教、东正教、道教等。
这些宗教信仰贯穿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组织形式。
4.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如歌舞、服饰、节日庆典、传统医药等。
这些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传承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是少数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5. 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政府通过实施各项扶贫政策、促进教育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等举措,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实现了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
二、民族团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中国的多民族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民族团结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
各个民族在共同的历史背景下,相互融合、相互尊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中国的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不同民族在共同的历史事件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例如,唐朝时期的统一中国,元朝的统一统治和清朝的多民族共存,都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格局。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71bae3407e21af45b207a823.png)
我国56民族的区域分布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92%。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数最多。
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是伟大祖国多民族的缩影。
据1990年11月20日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56个民族。
其中云南仅少数民族就有25种(每种少数民族均超过5000人),他们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在这25种少数民族中,有15种少数民族是云南省独有,他们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基诺族、怒族、德昂族、独龙族。
云南各民族总人口378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250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3。
其分布地区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3以上。
中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
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
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黑龙江、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重庆市等省、自治区。
中国民族成分最多的是云南省,有25个民族。
我国民族状况: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
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500多万人。
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等。
少数民族的地区分状况: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资料收集
![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资料收集](https://img.taocdn.com/s3/m/b5b27a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a5.png)
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资料收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和传统。
以下是关于中国56个民族的一些资料收集:1. 民族概况,中国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其中,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
2. 民族分布,不同民族在中国的分布各不相同。
一些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特定的地区,如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等。
3. 文化特点,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
例如,藏族有丰富的藏传佛教文化,壮族有激情四溢的歌舞文化,哈萨克族有独特的骑马文化等。
4. 语言,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各自的语言,一些民族还使用自己的文字系统。
除了普通话(汉语的标准语言形式)外,其他民族的语言也在相应地区得到广泛使用。
5. 风俗习惯,不同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例如,苗族有独特的“大寨节”庆典活动,彝族有盛大的“火把节”等。
6. 传统节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如汉族的春节、藏族的藏历新年、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等。
7. 历史与传统,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一些少数民族保留了古老的生产方式、服饰、建筑等传统元素。
8. 宗教信仰,中国的少数民族信仰多样,包括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9. 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各民族地区也在积极参与现代化建设。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特色产业,如藏区的旅游业、壮族的农业等。
总之,中国56个民族的多样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贡献,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这些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五课中国的民族状况
![第五课中国的民族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c8b9ed6ea98271fe910ef9bf.png)
民族特点、 民族特点、民族差异长期存在的原因 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 (1)各民族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经历的 历史时空不尽相同 不尽相同, 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的民族体 渊源和 方式也不尽相同 也不尽相同。 的渊源和 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也各有特 (2)在历史和现实中生产方式也各有特 点。 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3)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 心 里认同方面表现出多样性 方面表现出多样性。 里认同方面表现出多样性。 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方面 方面, (4)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方面,各民 族也是千差万别。 族也是千差万别。
3、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P48)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P48) 民族族体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发展 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 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民族自身特点和优点的充分展现
意义:(开放性试题)有利于祖 国统一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 国防边疆稳定;有利于增强民族 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祖国伟大 复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建设,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有 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有利于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等。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 各民族人口数量 壮族最多---1600多万 ---1600 壮族最多---1600多万 满族—1000 1000多万 满族 1000多万 蒙古、 维吾尔、 彝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等--100万以上 100万以上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对待民族之间的特点和差 距要充分尊重、理解, 充分尊重 距要充分尊重、理解,不 人为夸大或缩小, 能人为夸大或缩小,更不 人为地消除, 能人为地消除,否则就会 损害民族关系, 损害民族关系,影响民族 进步。 进步。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f6686e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d.png)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概况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有人口15 489 630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
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
壮族聚居区地处岭南西部,地形奇特,山青水秀,自然景观十分美丽。
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热带、亚热带作物。
农产品有水稻、玉米、薯类等。
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
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有“布壮”“布土”“布侬”“布曼”“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
后来改为“壮族”。
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
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
20世纪50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
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蒙古族现有人口4 806 849 人。
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
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
“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见唐代。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
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
“蒙古”也就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学。
蒙古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卫拉特、马尔虎-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中国的少数民族
![中国的少数民族](https://img.taocdn.com/s3/m/4ec46679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f.png)
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的少数民族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少数民族的概述中国的多民族国家地位于其地理和历史背景中。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占中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而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则占总人口的不到10%。
这些少数民族分布在中国的边疆地区,如西藏、新疆、广西和云南等。
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不同,文化差异也很大。
一些少数民族如回族、壮族和苗族拥有庞大的人口,而另一些少数民族如鄂温克族、赫哲族和拉祜族等的人口较少。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文化。
二、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中国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语言、文字、传统艺术、建筑和节日等。
1. 语言和文字中国的少数民族使用各自的语言进行交流。
例如,藏族使用藏语,维吾尔族使用维吾尔语,壮族使用壮语等。
这些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传承,成为这些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一些少数民族还使用独特的文字进行书写。
例如,藏族使用藏文,蒙古族使用蒙古文,朝鲜族使用朝鲜文等。
这些文字既包含了文字的功能,也传承了各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 传统艺术和建筑中国的少数民族在传统艺术和建筑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例如,藏族的唐卡绘画、维吾尔族的剪纸艺术、苗族的绣花技艺等都是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也表现出多样性。
例如,藏族的藏式建筑、哈萨克族的蒙古包、侗族的木楼等都展现了各自民族的独特建筑风格。
3. 节日和庆典少数民族的节日和庆典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春节是中国汉族最重要的节日,而藏族的藏历新年、维吾尔族的哈尼扎节、朝鲜族的大凡日等也是少数民族重要的节日。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多样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保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保护。
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
![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4211dc6af7ec4afe04a1dff9.png)
第一节 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
二、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一、中国的民族状况和特点
(一)少数民族的族群和人口
(二)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三)中国民族状况的历史——文化内涵
4
二、中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和主要内容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
(二)各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5
(四)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
1、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2、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3、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4、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6
(五)少数民族人口政策
(六)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 (七)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 (八)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九)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政策 (十)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政策
26
第三节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制度
一、行政长官 二、行政机关 1999澳门第一任特人选的产生
三、立法会
四、司法机关
2004年第二任澳门特首选举
27
澳门第一、二任特首——何厚铧
28
18
教学要求
理解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一国两制”原则的具体实
施。
理解国家的统一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掌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建立是“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的具体实践。
掌握特别行政区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 了解香港、澳门具体的政治制度。
19
第一节 特别行政区的 政治、法律和行政地位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文化地理特点
![中国的主要民族和文化地理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2b7654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74.png)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相互影响:地理环境对各民 族的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 响,如气候、地形、水源等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如 草原文化、高原文化、山地 文化等,各具特色
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 农业文化、渔业文化、游牧 文化等,各具特色
相互影响:地理环境与文化 传承相互影响,形成了丰富 多彩的中国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地域特色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 影响:地理环境决定了 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 习惯、宗教信仰等
民族文化的空间分布: 不同民族分布在不同 的地理环境中,形成 了独特的民族文化
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 的传承:地理环境对 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 了重要作用,如气候 、地形、水源等
民族文化的地理环境 适应性:民族文化具 有适应地理环境的能 力,如适应气候、地 形、水源等
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 海等
水资源:中国水资源丰富,但 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中国拥 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包括耕地、林地、 草地等
水资源:中国拥有 丰富的水资源,包 括河流、湖泊、地 下水等
矿产资源:中国拥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包括煤炭、石油、 天然气等
生物资源:中国拥 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包括动植物、微生 物等
佛教:中国最大的宗教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强调自然、和谐、养生 伊斯兰教:在中国有广泛的信仰群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基督教:在中国也有一定的信仰群体,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艺术形式
书法:中国特 有的艺术形式, 具有独特的审 美价值和文化
内涵
绘画:中国绘 画历史悠久, 风格多样,包 括山水画、花 鸟画、人物画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f391137eefdc8d376ee321b.png)
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我国民族的基本状况,可以用五个字概括:一是多。
我国56个民族成分,55个是少数民族。
二是长。
56个民族历史很长。
三是大。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大,占我国国土面积的64%。
四是边。
全国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有1.9万公里在民族地区,全国135个边境县有107个在民族地区。
边境2100多万人口中,近一半是少数民族。
五是穷。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少数民族生产力水平落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群众生活水平落后。
这五个字包含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时绝不能忽略的。
我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这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规定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平等地享有宗教信仰自由。
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我们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民族团结,是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不断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表彰活动。
妥善处置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
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
自主发展各项文化社会事业。
我们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我们要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突出解决贫困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支持牧区、边疆地区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对口支援。
我们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中国的民族状况
北京回民学校陈建勇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概况,认识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
成的贡献;
2.理解中华民族的概念,认识到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3.了解现阶段的民族发展状况,理解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是中华民族实现伟
大复兴的前提和动力;
4.认识到理解并尊重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实现民族平等团结的基础。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播放《中华民族》mtv,创设情境,烘托气氛。
教学过程:
导入: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艰苦的民族识别工作,确认目前中国有56个民族。
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每一个民族居住的区域都是祖国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我国的民族状况,自觉维护民族平等、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的民族状况。
(ppt)考考你:中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
一、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国(ppt)
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师生互动:了解历史上秦、汉、唐、元、清的发展,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
秦朝统一后,将今天广西、云南等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区域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之下,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开发。
汉朝进一步发展了统一的局面,在今新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成为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在云、贵、川地区设置郡县管理当地少数民族。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
唐朝设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管辖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域地区;设道、府、州或羁縻府州,管辖中南和西南各少数民族;通过册封、和亲、设官等方式密切与少数民族关系。
元朝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统辖西藏事务;在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设土官管理;又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包括了今天中国的绝大多数民族。
清朝在西域设伊犁将军;在西藏设驻藏大臣,确立由中央政府册封达赖、班禅两大活佛的历史定制;在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制度、选派官员统一管理,最终确立了今天中国的版图。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何体会或认识?
生:回答(略)
师:总结:广袤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上的民族无论大小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到了近代,在反侵略、求民主,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各民族紧密团结共同奋斗,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
2、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意识的形成
师:提问:中华民族的涵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华民族是生活在中华大地上所有民族及海外华人的统称。
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
讲解“中华民族”涵义的演变,
引导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
今天,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大踏步地行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现阶段我国的民族状况。
二、现阶段中国的民族状况
1、民族人口与分布(结合课件资料讲解)(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人口数量不平衡,分布不均衡,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壮族与人口最少的珞巴族之间人口数量相差5500多倍。
2、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成就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各民族的平等、繁荣,建国后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民族政策。
(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政策;(4)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政策;(5)积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事业政策;(6)保障各民族使用发展语言文字政策;(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8)尊重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等。
师:以上这些民族政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那这些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
(结合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实施所取得的成就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师:我们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
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总结: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建国60多年来,民族地区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巨变,各民族的交往联系也不断增多,情感不断拉近,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国家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3、各民族共同点增多、凝聚力增强(阅读教材,提炼概括;结合素材,深化理解)
•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
•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
•各民族间的互相信任增多;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
•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增强。
有一首歌唱到:“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它形象地说明中国的56个民族既亲如一家,又各具特色。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承认并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并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民族间的差异更多的是表现在文化上,包括语言文字、服饰饮食、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
今天我们只能挂一漏万地对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一个简单地了解。
(结合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史诗、音乐、传统体育等文化现象。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民族间的不同文化现象呢?
(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并确立正确的民族文化观: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征程中,中华民族正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把各民族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该如何投身于这一神圣的使命呢?(学生发言)(引导学生认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是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各民族间形成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和强大动力。
同学们,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牢牢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