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原子结构学案2009816
化学原子结构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掌握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3. 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及其排布规律。
4. 学会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能解释简单化学现象。
5.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科学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示范教学、讨论式教学、练习式教学。
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原子?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二、新课讲解1. 介绍原子核:讲解原子核的组成,包括质子和中子,并说明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 介绍核外电子:讲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如电子云、电子轨道等。
3. 讲解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几个常见元素的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
2. 练习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四、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对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总结讨论结果,并分享给全班。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认识。
二、新课讲解1. 深入讲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轨道等概念。
2. 讲解核外电子排布的顺序:按照能量最低原理,电子首先填充能量最低的轨道。
三、课堂练习1. 练习绘制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化学现象,如化合价、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原子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化学:1.1《原子结构》学案(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化学课程内容标准】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4.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友情提示】本章属于理论知识,有较多的现代理论概念,对于这些只能靠记忆,在此基础上达到简单应用,学习时注意体会!本章注意要多用类比思维与方法学习!注意归纳,注意一般与特殊!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4~7页,划出重要知识,规范完成导学案中预习导学的内容并熟记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
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
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
4.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学习目标】1.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知道氢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
2.知道多电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3.理解能层与能级的区别和联系,熟记各能层与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
4.熟记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5.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6.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重点与难点】理解能层与能级的概念,和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的记忆与应用(书写电子排布式)。
【预习导学】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阅读课文P4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原子是如何诞生的?2.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3.宇宙的组成与各元素的含量如何?4.地球上的元素是如何分类的?阅读课文P4科学史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知识回顾】(必修2P13)什么是电子层?其表示符号分别是什么?核外电子排布是如何表示的?你能举例说明吗?二、能层与能级阅读课文P4~P5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能层?如何表示?能层和电子层是一回事吗?2. 什么是能级?如何表示?能层和能级有啥区别和联系?3. 填表:能层( n ) 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 l ) 1s 2s 2p 3s 3p 3d 4s 4p 4d 4f 5s ……能级最多电子数……能层最多电子数……【学与问】P5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①、能层的能级数该能层序数②、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能级开始。
高二化学导学案11 原子结构第1课时新人教版选修三
《选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导学案(第1课时)【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要求: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4、能用符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5、识记常见元素(1~36)[阅读引言]思考并讨论: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两方面是什么关系?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如何决定性质?分别举例说明。
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史——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第一章章图:[识图]:p1是怎样的?宇宙什么是时候诞生的?:P4“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阅读思考】阅读教材我们的地球从那里来?科学史话,说明思维性推测与科学假设的关系。
阅读][ ] 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复习 ] 这些规律是如何归纳出来的呢?[思考二、能层与能级[阅读] P4)(n1【学与问】.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间存在什么关系?间存在什么)(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 关系?3.不同层中,符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思考与交流]第五能层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多少?说出你推导的两种方法n)(;各[小结]对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能层2n。
对于同一能层里能量不同的电子,将其分成不同2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l);能级类型的种类数与能层数相对应;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的能级(、EEEE(f)。
(d)(s)<<(p)<、pd、f的顺序升高,即各能层所包含的能级类型及各能层、能级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见下表:][典例解悟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1. (3)3p______3s (1)2s______3s (2)2s______3d(4)4f______6f(6)3p (5)3d______4s ________3p zx【课后作业】现代大爆炸理论认为:天然元素源于氢氦等发生的原子核的融合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册学案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
第四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学案
素养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量数和符号A、X、Z的含义,并明确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和数量规律,并会书写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探究,辨别明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培养总结归纳、处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活动一:原子结构
1、原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
分析表格得出:
(1)、;(2)和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中。
将核内所有和的相对质量取相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做。
即:质量数(A)= (Z)+ (N)
在化学上,我们为了方便地表示某一原子。
在元素符号的左下角标出,
左上角标出。
填表:
学习活动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
2.阅读课本P86-87页并完成思考与讨论。
(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多少电子?
(2)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几个?
(3)次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几个?
学习活动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画出S、S2-、Ca、Ca2+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S: S2-:
Ca: Ca2+:
2.完成1—18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化学《原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3. 让学生了解电子在原子内的排布规律,知道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的核式结构、电子的排布规律。
2. 教学难点:能级和轨道的概念、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原子的结构。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原子结构的模型。
3. 结合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化学现象背后的原子结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原子结构模型图。
3. 化学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结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结构。
2.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解释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3. 核式结构:讲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展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 电子排布:介绍电子的排布规律,讲解能级和轨道的概念,展示电子排布图。
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如原子的化学反应、元素的性质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原子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原子核式结构和电子排布的掌握情况。
3. 实验观察:观察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和现象分析,评估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原子核反应: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反应的原理,拓展其对原子结构的应用认识。
2. 探讨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引导学生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之间的关系,提高其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
《原子结构教案》word版
《原子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知道原子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分布。
3.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原子概念的引入2. 原子核和电子3.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4.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5. 原子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子核式结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原子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电子云的分布,原子轨道的能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式结构和化学性质。
2. 采用模型演示法,展示原子核和电子的分布。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4.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原子结构与生命物质的关系。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原子结构的相关图片和模型。
2. 原子结构模型教具。
3. 相关案例资料。
4.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讲解原子核式结构:介绍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解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原理。
3. 电子云和原子轨道:讲解电子云的概念,介绍原子轨道的分布和能级。
4. 原子化学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分析原子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举例说明。
5. 课堂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探讨原子结构与生命物质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1. 根据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画出氢原子的电子分布图。
2. 分析氧原子的化学性质,并与钠原子进行比较。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原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子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九、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了解了原子的基本概念、原子核式结构和化学性质。
通过模型演示和案例分析,学生对原子结构的认知得到了加深。
但在讲解电子云和原子轨道时,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
11原子结构教案6(人教版选修3).doc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课前预习:1、电子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屯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______ 形的,p电了的原了轨道都是 ___ 形的,每个P能级冇3个原子轨道,他们相互垂直,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
3、量子力学告诉我们:ns能级各宥一*个轨道,np能级各宥3个轨道,nd能级各奋5个轨道,nf能级各有7个轨道.而毎个轨道里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通常称为电子对,用方向相反的箭头“t I”来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规则足洪特规则。
四、电子云、轨道学习过程[学生冋顾]:原子结构理论的演变:道尔顿一汤姆生一卢瑟福一玻尔(行星模型)一电子云模型(景子力学)[学生阅读]:课木P9-10第一段。
并提炼总结:1.电子的运动特点:质量极小;运动空间极小;极高速运动。
(没有轨道,不知区域——测不准原理)2.电子云模型來描述:(多媒体课件)只能形象的表示出电子在核外某区域出现机率的大小。
P —电子在某处!H 现的概率,V—该处的体积,P=P/V称为概率密度。
3.电子云形状。
ns电子云球形,n偕越人,球形相对越大(电子的能;W;越i台j)np奋三个轨道,分别足p x, p y,p z,它们都是分别呈哑铃形,同一能层的p x,p y, p z的电了云足空间立体來.标系里相互垂靈的关系。
p. P. P.[教师质疑]:在每一个轨道里的一个或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怎能样的?[学生阅读]:课本P11页和P12页。
湖北省监利一中高二化学《11原子结构》学案
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学习目的】1、了解本书学习的基本范畴;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认识和发现;2、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4、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预习案【旧知回顾】1、初中所学的“原子”“分子”的定义是什么?“核素”“元素”“同位素”三者有什么关系?2、组成某一原子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质量和体积两方面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看,原子的质量和体积由什么决定?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分层排布(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然后由向,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
【教材导读一】通读课本引言所有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原性论”认为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决定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2、从以前所学的元素周期律知识说明原子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3、你认为“分子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这句话肯定正确吗?什么时候正确?什么时候不正确?试举例说明。
4、磺胺药的发现及作用说明了组成、结构、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关系有什么意义?5、从金刚石与石墨、方解石与霰石可以说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结构模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
1.1原子结构 教案11
第一节原子结构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Z的关系。
2.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
5.●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2.●课时安排2●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师]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
与上述例子相似,我们前面学过了碱金属及卤族[师]很正确。
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性质。
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
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以[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师]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
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就都能生成新[生]不是,如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能反应,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就不反应。
[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 要知道 [板书]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
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 。
质子原子 核外电子[生]甲种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
乙种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导学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导学案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的电子的分布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教学重点: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过程:目前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而原子即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那么我想问:一、原子(分子)的基本性质,(A5):T队回答S队举例1、原子(分子)是在不同的运动的;2、原子(分子)之间有间隔;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相同4、原子(分子)质量、体积都很小。
你可以打一比方说一下原子究竟有多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原子的奥秘齐读: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中子不带电。
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忆我对这段文字进行了整理,请看屏幕播放:点《原子构成》解释是三个质子,一个在后面没有看出来我们看了视频,也读了一遍书,那组同学能告诉我图中的绿、蓝、黄色的小球分别代表原子中的什么微粒,你的依据是什么?(A3)所有的原子都和刚才的原子都是一样的吗?点《示例》观看图片,对照书P53,思考下列问题:(A1)T队回答S队补充1、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2、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3、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4、原子本身带么电吗?为什么?二、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
它们会相互碰撞打架吗?点《想想议议》齐读:P54科学研究表明:在含有-----分层排布电子在核外的排布有什么特点?(A2)T队回答S队补充点《核外电子的排布》我们读了这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1、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样运动?(分层的)最多有几层(7层)最少有几层(1层)2、第一层与第二层的电子相比离核的距离和能量是这样的3、电子在自己的电子层上运动有固定的轨道吗?(没有)那它是怎样运动呢?(电子保持与核半径相等的点上运动)那它运动的轨迹是一个圈还是一个球面?(球面)4、你能否用你的双手模拟一下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三、电子的排布是有规律的,那么能否用一个更简明的图形来表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呢?请看原子结构示意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A4)T队回答S队补充四、按照规律,写出从 1 到18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书P54下图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五、原子也不例外,同样也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化学《原子的结构》学案
原子的结构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熟悉并掌握原子结构、数量关系及表示方法。
2.通过了解核外电子排布模型,熟悉并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通过回忆元素概念,比较元素、核素与同位素概念,熟悉概念。
[学习过程]
一、原子结构
练习:正误判断
(1)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中子不带电()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3)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微粒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5)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二、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画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S_________,S2-_________ ;①Ca_________ ,Ca2+________。
练习:正误判断
(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完全相同()
(2)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3)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18个电子()
(4)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8()
(5)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三、核素
练习:正误判断
(1)任何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2)23Na和23Mg互为同位素()
(3)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4)原子的种类大于元素的种类()
(5) 为同一元素的不同微粒()
1。
《原子结构》 学历案
《原子结构》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性质和数量关系。
2、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3、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难点(1)理解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三、知识链接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2、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四、学习过程(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2、质子、中子、电子的基本性质(1)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 1。
(2)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 1。
(3)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3、原子中各微粒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电子层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电子层从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电子层用 n 表示,n = 1、2、3、4、5、6、7,分别对应 K、L、M、N、O、P、Q 层。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²个(n 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当 K 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 2 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4、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结构学案
2009年3月11日青岛市高中化学公开课(研究课)学案必修2 原子结构学案青岛三中高一秦丽梅【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回顾】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是如何构成的呢?【知识梳理】一、原子核核素1、原子的构成:【问题组一】1、在氢原子中各微粒数是多少,各微粒带什么电荷,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原子不带电?【表1】2、参考表2,讨论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哪些微粒上? 【表2】3、填写表3并讨论原子的质量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 【表3】【知识梳理】2、构成原子微粒间的两个关系: 电性关系: 原子 质量关系: 3.原子符号: 【小结】一般用符号 A Z X 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原子 A Z【反馈练习一】填写表4 【表4】【拓展】电性关系:阳离子阴离子 【图片】三种不同的氢原子 【问题组2】1、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元素?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什么?2、它们是不是同一种原子?决定原子种类的因素是什么? 【知识梳理】 4、核素 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互为同位素的核素______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原子结构学案第1课时
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原子核的构成,知道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知道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能说出A Z X 的含义。
2、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元素、什么是核素、什么是同位素;
知道核素在医疗、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思考】阅读课本第3页“交流·研讨”中的表格并根据表中所列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 (2)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哪些微粒决定?
(3)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一、原子核和核素
1.卢瑟福提出的核式原子模型的内容是 。
2.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而 又是由更小的微粒 和 构成的。
3.对于一个原子来说:质子数= 。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 上, 称为质量数。
可表示 。
4.一般用符号
Z
A X 代表 。
5、元素: 核素: 同位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子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⑴原子核:带正电,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千亿分之一。
⑵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单位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约为单位电子质量的1836倍。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⑶中子:不带电。
中子数与质子数一起决定了同位素的种类。
⑷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电子的排布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决定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的电子又称价电子(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即是其最外层电子)。
多数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仅由其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决定。
2.微粒间数目关系
质子数(Z )= 核电荷数 = 原子数序
原子序数:按质子数由小大到的顺序给元素排序,所得序号为元素的原子序数。
质量数(A )= 质子数(Z )+ 中子数(N ) 中性原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阴 离 子: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所带电荷数 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Z=e n) 3.原子表达式及其含义
A 表示X 原子的质量数;Z 表示元素X 的质子数; d 表示微粒中X 原子的个数;c± 表示微粒所带的电荷数; ±b 表示微粒中X 元素的化合价。
二、原子及原子团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核外电子数可变,但原子核不变。
2.原子团: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成的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
它可以是
原子(A Z X)
原子核
核外电子(Z 个) 质子(Z 个) 中子(A-Z)个
——决定元素种类
——决定同位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X A
Z c ±
d
±b ——决定质量数
中性的基(如—CH 3),也可以是带正电的阳离子(如NH + 4)或带负电的阴离子(如NO -
3)。
三、“三素”的比较
1.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判断不同微粒是否属于同一元素的要点是:单原子核+质子数相同,而不管微粒是处于何种状态(游离态或化合态)或价态(各种可能的负价、0价、各种可能的正价)。
2.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换言之,核素是一种具体原子的另一称呼。
3.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
换言之,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⑴同位素中“同”的含义
是指元素符号、质子数、电子数、电子排布、在周期表中位置相同、原子的化学性质等相同,它们的物质性质略有差异。
⑵同位素的特征
①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四、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有关计算
1.(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精确值)
⑴概念:某元素一个(同位素)原子的质量与一个12C 原子的质量的1/12的比值(所以12C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恰好为12)。
其单位为1,或说没有单位,因为是两个质量的比值。
⑵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近似值) 2.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值)
⑴概念:某元素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其原子百分数(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乘积的和。
元素周期表中的数值就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加权平均)
⑵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某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与其原子百分数乘积的和。
(近似平均值)
3.相对分子质量: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理解。
对于有同位素的元素来说
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数≠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⑵只有具体的原子才有质量数,元素没有质量数。
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仅与其各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有关,还与其在自然界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丰度)有关
⑷原子百分数(a 1%、a 2%…):在自然界中,某元素的某种同位素原子的数目占该元素所有同位素原子总数的百分比。
指各种原子的个数百分比或物质的量百分比,而非质量百分比,但两者可通过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换算。
5.有关计算表达式
M i = 的质量个个原子的质量
C 12
6112
11⨯
M
=
∑∞
=⨯1
%i ai Mi = M 1
·
a 1
% + M 2
·a 2
%+…
/i M =质量数=A i /
M
=M′1·.a 1% + M′2·.a 2%+……
五、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
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①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家建立了原子学说; ②1903年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建立了“葡萄干布丁”模型;
③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核式模型; ④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建立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20世纪20年代建立了现代量子力学模型。
2.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在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
3.电子运动与宏观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的区别
描述宏观物质的运动:计算某时刻的位置、画出运动轨迹等。
描述电子的运动:指出它在空间某区域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六.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原子结构简(示意)图: 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能层(电子层),弧线内数字表示该能层(电子层)中的电子数。
如镁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为(见右图): (2)电子式; (3)电子排布式;
(4)特征电子构型(外层电子排布式); (5)轨道表示式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用质量数代替M i
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用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的近似(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七、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18号元素)
1.原子核中没有中子的原子:1 1H 。
2.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的倍数关系。
①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4Be 、18Ar ; ②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6C ; ③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8O ; ④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10Ne ; 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1/2倍:3Li 、14Si 。
3.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1H 、4Be 、13Al 。
4.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4Be 。
5.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4Si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3Li 、15P 。
八、1~20号元素组成的微粒的结构特点
1.常见的等电子体
①2个电子的微粒。
分子:He 、H 2;离子:Li +、H -、Be 2+。
②10个电子的微粒。
分子:Ne 、HF 、H 2O 、NH 3、CH 4;离子:Na +、 Mg 2+、Al 3+、NH
+
4
、H 3O +、N 3-、O 2-、F -、OH -、NH - 2等。
③18个电子的微粒。
分子:Ar 、SiH 4、PH 3、H 2S 、HCl 、F 2、H 2O 2、N 2H 4(联氨)、
C 2H 6(CH 3CH 3)、CH 3NH 2、CH 3OH 、CH 3F 、NH 2OH (羟氨);离子:K +、Ca 2+、Cl -、S 2-、HS -、P 3-、O 2- 2等。
2.等质子数的微粒
分子:14个质子:N 2、CO 、C 2H 2;16个质子:S 、O 2。
离子:9个质子:F -、OH -、NH - 2;11个质子:Na +、H 3O +、NH + 4;17个质子:HS -、Cl -。
3.等式量的微粒
式量为28:N 2、CO 、C 2H 4;式量为46:CH 3CH 2OH 、HCOOH ;式量为98:H 3PO 4、H 2SO 4;式量为32:S 、O 2;式量为100:CaCO 3、KHCO 3、Mg 3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