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课题一览表.

合集下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课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课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课题一、材料性能研究材料性能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材料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等方面。

为了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我们需要对各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性能与微观结构、制备工艺、环境因素等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关注新型材料的性能表现,以及如何通过改性手段提高现有材料的性能。

通过系统的性能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内在规律,为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材料制备技术材料制备技术是实现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

不同的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技术,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制备技术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包括控制材料的组成、结构、相态、颗粒尺寸等,以达到优化材料性能的目的。

同时,制备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开发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制备技术,以实现材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材料微观结构材料的微观结构对其宏观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对材料微观结构的研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变行为、界面特性等微观结构特征,可以深入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新型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微观结构的研究还可以为制备技术的优化提供指导,从而实现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四、材料与环境关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材料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这涉及到材料的环境适应性、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研究和开发具有优异环保性能的新型材料,以替代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材料。

同时,还需要关注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问题,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新型材料开发新型材料的开发是推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包括高强度轻质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通过系统的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可以发现和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材料,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现பைடு நூலகம்领导
(表格资料来源: )
谢谢观看
截止到2021年6月,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功能材料(隶属材料学二级学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隶属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材料物理(隶属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5个本科生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材料工程及分别属于相应二级学科的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 料物理与化学4个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校学生3294人,其中本科生 1603人,硕士研究生1255人,博士研究生436人。
办学历史
1950年,东北工学院物理冶金专业及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创建,这两个专业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及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前身 。
1958年,材料物理专业创办 。 2012年,功能材料专业创办 。 1996年10月,由东北大学原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 系合并组建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015年12月15日,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拆分为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级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截至2017年3月,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 。 国家级特色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省级精品课程:材料成形金属学、材料的力学性能 表格数据截至2017年3月 (表格资料来源: )
文化传统
院训:厚德为料,铸智成材
院风:求真拓新,明辨笃行
学院院徽:
院徽设计创意:1、整体颜色用冷色调,显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谨性;2、中间四面体设计,一方面表达新材 料的研发是从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四个方面开展,也是材料发展的核心,其中顶点是性能(或功能 performance),是最终最为重要部分;另一方面也表示晶体结构,这是材料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MSE是材 料科学与工程的缩写;3、中间的齿轮代表工程,也凸显出路甬祥院士对材料未来发展提出的“料成材,材成器” 理念。也意味着材料必要走向实用化,才能显示出新材料的意义。这也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提出的材料发展思 路一致;4、外圈中东北大学英文表达国际化,汉字“东北大学”用张学良先生的题字表达对学校历史的传承 。 学院院徽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现代测试方法英文名:Advanced Analysis Methods for Materials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12课程总学分:3实验课学分:开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开课学期:6本大纲主撰人:刘云飞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学院各专业一门必修的实验课。

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分析仪器的分析原理、使用方法和在材料研究方面的应用。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了解和掌握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和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的仪器结构、操作、试样制备及结果分析方法。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1、实验过程中对每位学生预习、出勤及实验完成情况、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占总成绩的50%;2、对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结果、思考题回答等)进行综合评分,占总成绩的50%;3、对上述实验成绩综合后作为本课程实验成绩按照20%计入总成绩。

五、实验教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1英文名:Experiments on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Part 1课程编码:课程总学时:32实验总学时:32课程总学分:2实验课学分:2开课对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5本大纲主撰人:兰祥辉一、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包括了晶体结构、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方面的知识,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等必备的专业基础。

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是一门教学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基础、晶体结构、材料表面等课程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进行相关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掌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过程,能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方案Materials Processing Engineering080503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建于1993 年,1993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

本专业设有高分子材料系、无机材料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材料实验中心,拥有材料加工、材料结构分析等多种设备,主要研究有:材料成型加工、反应性加工、聚合物合金、材料结构与性能、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导电材料等。

一、培养目标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材料成型加工、反应性加工、聚合物合金、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材料深加工技术、导电材料、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深入了解材料在高、新技术上的应用和发展动向,能够创造新地研究和解决与本学科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进行材料加工工程研究能力,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项目组织才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主要研究方向1.材料成型加工工艺与技术研究成型加工工艺条件与材料结构、形态和性能的关系,运用计算机模拟和优化加工工艺,对材料或制件进行改性和高性能化。

2.反应性加工跟踪研究快速反应过程动力学、结构形态的发展、流变行为等,优化配方和加工工艺条件,以制备高性能的材料或制件。

3.聚合物合金研究多组份、多相聚合物材料优化技术和方法,制备高性能聚合物合金。

4.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研究晶态或非晶态材料结构、织构与材料宏观物理性能间的相互关系,实现定量或半定量化。

5.非金属材料深加工技术研究淬火、退火等深加工技术对非金属材料结构、织构和性能的影响,通过深加工技术以实现材料物理性能的改善。

6.导电材料加工研制与开发具有导电性的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技术,以满足新产品的应用要求。

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 5年。

课程学习应在前4个单元内完成,其中专业必修与选修课在前2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1. 5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论文范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1。

新型含有多聚苯刚性分子片段的生物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反应中的应用研究(字数:6767,页数:22 118)2。

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紫外光固化上光油涂料的研究(字数:18732,页数:30 128)3。

含Co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性能研究(字数:19434,页数:36 128)4. 热熔压敏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字数:16885,页数:48 128)5. 普通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字数:21711,页数:42 128)6。

低含氧量银铜焊料的研究(字数:14714,页数:26 128)7. SiOX薄膜性能测量分析(字数:15117,页数:36 128)8。

掺Er3+ 锗酸盐玻璃上转换发光(字数:8736,页数:26 128)9. 氧化铝陶瓷的降温烧结研究(字数:15392,页数:30 128)10。

镍基焊料添加剂的研究(字数:13097,页数:38 128)11. 钢管表面涂层材料研究(字数:15823,页数:30 128)12. 光纤激光器用掺Yb3+硅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研究(字数:12508,页数:26 128)13。

节能灯用纳米氧化铝的制备与表征(字数:16089,页数:31 128)14。

酸催化对二氧化钛溶胶结构形貌及光催化影响(字数:13179,页数:31 128)15。

金刚石焊接过渡层材料研究(字数:17020,页数:44 128)16。

环硅氧烷阳离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特征(字数:8195,页数:17 128)17。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电解质构成对器件光伏性能影响研究(字数:13899,页数:24 128)18。

碳纳米管对2,4—二氯苯酚吸附性质及脱附的研究(字数:6265,页数:16 118)19. 有机硅阴离子乳液的合成与应用(字数:13850,页数:24 128)20. 涤纶长丝平滑剂的研制(字数:8860,页数:19 118)21. 高固含量有机硅阴离子乳液的研制(字数:10131,页数:19 128)22. 合成能作为铁电有机源的金属醇盐(字数:11352,页数:22 128)23. 环硅氧烷阳离子乳液聚合动力学及单体迁移研究(字数:10106,页数:20 128)24. 喹啉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字数:10241,页数:21 128)25. 替米考星的合成(字数:16563,页数:35 128)26. 涂层用三组份硅橡胶的研制(字数:14719,页数:32 128)27. 盐酸司维拉姆的合成及其磷酸结合度研究(字数:8836,页数:21 128)28. 1000ta高沸硅油生产线带制点工艺流程图(字数:9916,页数:34 128)29。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96 1 48 2 32 6 176
需选择与所选选修课模块相对应的课程设计,修满1学分。
备注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MT366 MT367 MT368 MT369 MT370 MT371 MT372
智能与生物医用材料课程设计 金属材料科学课程设计 复合材料课程设计 液态成型与控制课程设计 材料连接工程学课程设计

3.0 48 48 48
4
3.0 48 48 48
5
4.0 64 64
5
4.0 64 64 64
5
总 66.0 1056 1056 968
72
备注
必修课
须修满全部
MT206 MT207 MT346 MT308 MT309 MT321 MT347
选修课
材料科学基础(1)
3.0 48 48 48
3
材料科学基础(2)
MT354
复合材料设计原理与力学
2.0 32 32 32
7
MT35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356
陶瓷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407
金属基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MT481
表面复合材料
2.0 32 32 32
7
总 10.0 160 160 160
材料学方向-金属材料,全部修业期间需在A-F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修读8学分,总共修读10学分,其余2学分可跨模块交叉选择,卓工班学生需选择卓越工程师计划G模块。
塑性成形及数字化制造课程设计 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设计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简介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研究方向简介专业: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01光电薄膜及器件本方向主要研究薄膜材料结构与光电性能关系以及其表面/界面的物理与化学性质,优化与发展先进光电薄膜材料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测量原理与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有:(1)先进太阳能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2)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光电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原型器件探索;(3)场发射纳米多层半导体薄膜制备及器件技术;(4)钙钛矿锰氧化物及半金属磁隧道结制备及器件开发;本研究方向曾主持完成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授权10余项。

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严辉、张铭、王如志、王波02纳电子与磁电子学本方向主要研究纳米体系及低维材料的在热、电、磁等外场调制下的结构、电子与电荷的相互关联效应及新型纳电子器件制备技术探索。

主要研究方向有:(1)磁电调控作用下低维体系(量子点、量子线及二维电子气)量子输运问题研究;(2)基于纳米体系的第一原理、分子动力学及蒙特卡罗法的结构设计及性能模拟;(3)纳米场发射显示器件的冷阴极结构设计、制备及相关基础研究;(4)碳系(CNT及graphene)纳电子器件化技术基础研究;基于本研究方向,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Phys. Rev. B, Appl. Phys. Lett.等发表论文多篇,申请国家发明多项,目前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科技等多个项目。

从事该研究方向的导师:王如志、张铭、严辉03纳微仿生表面仿照动植物表面的特殊微观结构,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相关技术制备纳米和微米多尺度的仿生复合结构,研究材料表面微观结构与表面功能特性间的本质联系,开发具有特殊润湿性能以及其它功能特性的表面材料,探索相关表面材料在自清洁、微流芯片以及舰船减阻等领域的实用途径。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超支化聚合物可控制备及自组 装》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颗粒增强铝基原位复合材料的开发及应用》(三等奖)、《弧焊机器人智能化系统开 发》(三等奖)、《强激光驱动非接触式光接受系统及其工程界面测试技术》(一等奖)、《耐热、耐磨、高强 度铝基陶瓷颗粒复合材料的研究》(二等奖)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的直属院系
01 历史沿革
03 学术研究
目录
02 办学条件 04 文化传统
基本信息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可追溯至197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设置的铸造、热处理专业,后历经调整与演进, 于2001年随校名变更为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据2020年7月学院官信息显示,学院有教职工166人;有7个系,开设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 学院下设3个研究院和5个研究所,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是一级学科博士点,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0.195%)。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197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设置铸造、热处理两个本科专业,每个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级。 1982年,镇江农业机械学院更名为江苏工学院。 1983-84年,铸造、热处理两个本科专业的每个专业招生两个班级。 1985年,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成立了陶瓷材料及粉末冶金研究室,进行科学研究并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获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后更名为材料学。 1992年,由江苏工学院机械制造工程系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铸造等专业的全部师资、设备和基础课部化学 教研室为基础组建了材料工程系。 1993年,热加工专业并入材料工程系。 1995年,设置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获批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8年,国家对本科专业名称及内涵进行了调整,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热加工、铸 造专业更名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 学院大楼 1999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

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简介•湖北大学•黄鹤江城,百湖灵秀;沙湖黉门,弦歌铿锵。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学校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内,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

• 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集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

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

学校规模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4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14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5个领域)专任教师1160人双聘院士2人、正、副教授近700人国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5人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969人 博士化比例超过50%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

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7个。

学院简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6年,现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拥有“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分子合金材料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合作单位。

•2013年11月,材料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育科研立项课题一览表

育科研立项课题一览表
雒薇艳李凤仙李树君王芳王亚丽
艺术设计学院
重点课题
4
以实际应用带动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承学肖丹郑岩
王树江胡明忠刘桂英刘雪雁刘芳
化学工程学院
重点课题
5
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杜长海李然李天一王洪军孙德
化学工程学院
重点课题
6
地方高校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和评价手段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4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周丽娟张守伟于雪晶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5
创业型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研究
管媛辉吴德胜胡宇红李赫郎建军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6
高等院校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杨丽梅林洁琼于宝军关英俊李赫刘唯达
机电学院
一般课题
87
区域经济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服务保障体系构建——以长春市为例
曹智于红李赫宫春洁刘轶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1
《电视照明》课程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于红宫春洁张永弟张清江徐曼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2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综合性试验的研究与实践
杨海波侯萍张蕾
崔豫川俞炫昊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83
工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宫春洁朱丽莉刘晨东王立君刘久明
一般课题
逄焕利周连喆
刘寒梅常欣袁华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般课题
58
网络工程专业定位与教学体系的创新模式研究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撰写与版式规范1. 引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院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

本规范自发布日起实行。

2. 学位论文结构组成学位论文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2。

1 前头部分(1)封面(2)扉页“题名页(中、英两种)(3)声明(独创性声明和版权声明)( 4 )中、英文摘要(5)目录(6)名词术语、缩略字、缩写词等注释表(只限必要时)2 .2 主体部分(1 )绪论(前言、引言、绪言)(2)正文(3 )结论和建议2.3结尾部分(1)参考文献(2)附录、附表(只限必要时)(3)致谢(4)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等项。

5)作者简历3o 学位论文内容要求3? 1 题目题口应以简明的词语,恰当、准确、科学地反映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5 字,应中英文对照。

题忖通常山名词性短语构成,不能含有标点符号;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3.2摘要与关键词3o 2. 1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通过摘要了解整个论文的主要信息。

摘要应包括本论文研究的H 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实验方法,重点是研究结果和结论。

摘要的内容要完整、客观、准确,应按层次逐段简要写出.避免将摘要写成LI 录式的内容介绍,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意见, 避免对背景、口的、意义、概念和一般性(常识性)理论过多叙述。

摘要中尽量不使用第一人称,采用“分析了……原因”、“认为……”、“对……进行了探讨"等记述方法进行描述。

摘要需采用规范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 对个别新术语或无中文译文的术语, 可用外文或在中文译文后加括号注明外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图表,尽量少用公式、化学结构式、非常用的缩写词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与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附表B.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简介与申请表(由指导教师填写)包装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时间为1-16周。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白龙寺 300 号 邮政编码:650224
Add: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300 Bailongsi, Kunming 650224, China 联系电话 Tel:0871-63863609 传真 Fax:0871-63863989 网5 年以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 60 余项,纵向科研年均经 费 800 多万元;发表论文 200 余篇,SCI、EI、ISTP 收录 6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20 余项,出 版教材和专著 6 部。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0 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 部级一等奖多项。作为工科类学院,在林产工业、新能源、包装工业、高分子材料与新 材料工业等具有较强的成果推广转化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西南林业大学 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是西南林业大学区 域高水平大学建设中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重 要教学科研学院。
学院下设材料系、木材科学与工程系、 林产化学与工程系、包装工程系、家具工程 系和实验中心,具有“林业工程”一级学科 博士、硕士授予权,拥有国家林业局重点学 科“林业工程”、云南省“双一流”建设高峰 A 学科“林业工程”与高峰 B 学科“生物质能 源与材料”、云南省重点学科“木材科学与 技 术 ”和 校 级 重 点 学 科“ 林 产 化 学 加 工 工 程”,重点建设交叉学科“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拥有“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家 具设计与工程”“木结构建筑”等 5 个硕士点。开设材料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基地班—材料工程、家具工程、 木结构建筑工程)、林产化工、包装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 5 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人才 培养格局。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学院已在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新材料等学科领 域形成特色与优势。

材料系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模板

材料系毕业生毕业设计选题汇总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模板
23
表面纳米超疏水性涂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熊党生
教授
熊玉丽
24
PVP/PVA复合水凝胶人工髓核材料大的制备以及力学性能研究
熊党生
教授
石雁
25
表面可再生聚合物刷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熊党生
教授
秦永坤
26
不同分散介质对浸渍Kevlar纤维防刺性能的影响
熊党生
教授
江林
27
不锈钢/碳钢复合钢板材料研究
熊党生
教授
王雄
副教授
王海鑫
72
Pechini法制备超细LiNi0.5Mn0.5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王雄
副教授
李秋实
73
多铁性铁酸铋超细粉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王雄
副教授
张志成
74
低温sol-gel法合成LiNi1/3Co1/3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王雄
副教授
吴增睿
75
层状钙钛矿LnBaCu2O5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徐跃
讲师
张龙
11
铝合金半固态浆料制备及组织研究
徐跃
讲师
范文龙
12
镁合金压铸用钢铁材料研究
徐跃
讲师
梁燕燕
13
铝材挤压成形有限元分析
徐跃
讲师
杨全至
14
钢球淬火热力学有限元分析
徐跃
讲师
吴航
15
钛催渗对H13钢盐浴氮碳共渗的影响
樊新民
教授
朱敏
16
低碳钢电解离子渗氮技术的研究
樊新民
教授
甘俊杰
17
深冷处理对ZL108铸造铝硅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学院分册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 (2)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3、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工程(材料学院) (18)4、来华留学生培养方案Doctoral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5)Master Program i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7)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材料科学与工程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学科代码:0805)一、学科简介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三个二级学科。

1981年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2年材料学被评为江苏省唯一的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支持,2012年被评为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

2012年引进纳米材料创始人、德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格莱特院士,成立“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 打造世界一流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

“先进微纳米材料及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首批进入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心健康;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科学探索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研究前沿,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及工程项目的能力,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的教学、科研或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创新性人才。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ls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xls

此模板由小八路制作感谢使用南京工业大学 2003 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3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3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 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 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 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 2003 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此模板由小八路制作感谢使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 填表日期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南京工业大学2004届毕业设计(论文)情况汇总表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填表日期:2004.06200_5_届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朱学海__200_5__届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朱学海__说明:1、题目来源根据实际情况填理论课题、生产实践课题、理论课题 2、备注栏里填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

200__5_届毕业设计(论文)汇总表_朱学海_说明:1、题目来源根据实际情况填理论课题、生产实践课题、理论课题 2、备注栏里填每个教师指导学生数。

课程清单_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清单_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物理实验b-1
张培峰
副教授
理化学院
必修
考查
30
24
3
130000421 75
物理实验b-1
李晓华
讲师
理化学院
必修
考查
27
24
3
130000421 94
物理实验b-1
李卫彬
副教授
理化学院
必修
考查
27
24
3
130010040 01
分析化学
李慧军
讲师
理化学院
必修
无机 非 13考试 1,无 机非 13-2 无机 非 13考试 3,无 机非 13-4 化工 131,化 工 考试 132,化 工 13-3
河南理工大学201
院系: 课程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 序 课程名 上课教师 职称 开课院系 授课语种 课程属性 考试 课容 总学 周学 班级 类型 量 时 时 护理 131,护 理 132,化 工 131,化 工 考试 180 132,化 工 133,药 学 131,药 学 13-2 锻压 131,高 分子 131,高 分子 13考试 2,金 164 属 131,金 属 132,铸 造 13-1 焊接 131,无 机非 131,无 机非 考试 155 132,无 机非 133,无 机非 13-4
64
4
140000240 29
大学英语b-2
翟中伟
讲师
外语学院
必修
64
4
140000240 50
大学英语b-2
周志欣
助教
外语学院
必修
64
4
140000240 63
大学英语b-2
秦琴
助教

第二届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评审结果汇总表

第二届重庆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评审结果汇总表

23 机械工程学院 斯特林发动机设计与制作
殷小锋 骆政私
任亨斌 张 勤
优秀项目二等奖
24 光电工程学院 智能温控燃气热水器的设计
陈立平 韦金凤、熊刚
刘嘉敏 优秀项目二等奖
25
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
低成本低密度泡沫混凝土的研究
26 动力工程学院 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堆
许宏超 吴迪 芮亚年 张松 周胡平 胡小刚
邱庄 武剑、李中正
78 外国语学院 中日大学中日语教学方法的对比研究
李正政 李 娅、闻亚萍
79 外国语学院 中英大学生社团活动差异比较
李璐馨
王慧超、石妮婧、 程飞雪
80 艺术学院 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与研究
薛文佳 杨寻
81 艺术学院 现代装置艺术在商业空间中的应用
赵越 陈莎 何青兰
82 艺术学院 83 艺术学院 84 艺术学院
7
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
杂质元素对AZ31镁合金热压缩变形行为的影响
肖瑞
郑璇 丁雪征
陈先华
8 电气工程学院 纯电动汽车电池布置与汽车动力性能匹配
卞长生
卞长生 李开静 曹 卫东
郑群英
9 通信工程学院 基于NiosII的触摸屏涂鸦板设计
刘世勇 李怡江 李伟琪 张玲
优秀项目一等奖 优秀项目一等奖 优秀项目一等奖
许幸荣 王瑞、邵晓君
高小强 同意结题
48 经管学院 重庆大学实验班培养及管理模式调查
左凡雪 赵静、罗璐瑶
钟苏
同意结题
49 经管学院
重庆大学图书馆经管类馆藏利用率调查及建设 优化方案研究
戴一丹 姚东、刘源
郑文军 同意结题
50 经管学院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商业运营模式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09年9月开始执行).一、培养目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硕士学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或工程技术型人才。

具有高的政治思想觉悟、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务实。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专门技术开发的综合能力。

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

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培养富有潜质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或为高新技术企业输送高质量的技术开发型人才。

二、培养方式作为工学硕士和工程硕士研究生之间的重要补充,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遵循“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的专业技能”的原则,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一级学科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教育平台和资源,提倡研究生进行“三种经历”、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课程设置上与工学硕士生相同,以脱产培养为主;在论文课题阶段,强调研究生的专业技能、研发能力的培养:(1)鼓励参与大中型企业重大实际课题,采用联合培养方式,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任兼职导师,参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2)在校内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基础类或实际应用技术类课题的研究,达到同样的专业技能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求。

三、研究方向1.金属材料及工程研究金属材料成分—合成/制备—组织—性能间的关系、以及先进热处理工艺、表面强化技术等。

2.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工程研究无机非金属材料成分—合成/制备—组织—性能间的关系、以及先进陶瓷成型工艺、热压烧结和微波烧结的技术。

3.高分子材料及工程研究高分子材料成分—合成/制备—组织—性能间的关系、以及先进聚合工艺和成形技术。

4.材料加工工程研究材料塑性成形(锻压)与轧制(压力加工)、铸造、焊接等加工工艺;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材料加工设备及自动化。

5.材料物理化学研究功能材料的化学合成原理及工艺、材料的物理性质及表征、以及服役环境下材料无理及化学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丽萍
0.3
8
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低温力学及抗紫外性能研究
2005.2-2006.12
聊城大学科技计划项目
李艳
0.3
9
不粘性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5.1-2006.12
聊城大学科技计划项目
贾正锋
0.3
10
反应性高分子的制备、表征测试及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2005.1-2006.12
聊城大学科技计划项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课题一览表
序号
科研项目名称
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负责人
经费(万元)
1
高抑烟无机阻燃剂等超分子插层结构功能材料结构性能分析(编号:2004AA32G130)
2004.10-2005.12
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
邵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授
40.0
2
新一代通讯系统关键材料和器件产业化技术研究(编号:2004AA32G100)
2004.10-2005.12
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
邵鑫教授
10.0
3
微乳液技术制备功能性超细颗粒及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研究(0207)
2003.1-2005.12
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邵鑫教授
5.0
4
核-壳型超细颗粒的微乳液技术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
2005.1-2007.12
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
邵鑫教授
8.0
5
硅藻土—纳米TiO2复合水性健康涂料的研制
2005.1-2006.12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
陶绪泉副教授
4.0
6
反胶束法制备金属硫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2004.2-2005.12
聊城大学科技计划项目
李红
0.3
7
稀土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
2004.1-2005.12
聊城大学科技计划项目
邓爱霞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