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定居- 生产方式的变革与文明的发展- 史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第二章:古代文明与原始宗教- 早期文明与文化的发源地- 文明的特征与古代文明的发展- 原始宗教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文明中的科技与艺术第三章:古代中国-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特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第四章:古代埃及- 埃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埃及的农业和手工业- 古埃及的宗教和第五章:古代印度- 印度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印度的农业和手工业- 古印度的宗教和文化第六章:古代希腊- 希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和文化- 古希腊的科技和艺术第七章:古代罗马- 罗马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古罗马的城市和公共设施- 古罗马的法律和技术第八章:南北朝与隋唐- 南北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隋唐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科技与对外交往第九章:宋代与元代- 宋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对外交往与世界之交第十章:明代与清初- 明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清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和平年代与封建时代的矛盾第十一章:古代欧洲- 欧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古代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和宗教改革第十二章:古代亚非- 亚非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亚非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古代亚非的贸易和交流第十三章:中世纪欧洲-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城市兴起与封建制度的矛盾-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第十四章:近代东方- 近代东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近代东方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 近代东方的开放与现代化。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要点全本
七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历史知识要点一、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中国原始人类分布广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
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发现于北京周口店,还保留着猿的基本特征,已经可以直立行走(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已经会制造不同用途的(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房山周口店。
距今约1.8万年。
/主要特点:外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可以采集狩猎、刮磨钻孔、骨针缝衣/已经能够人工取火。
二、氏族聚落:1、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村。
/生产生活状况: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住干栏式房屋。
2、半坡聚落:陕西西安半坡村。
距今约6000多年。
/生产生活状况: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制作陶器陶器上刻有符号,住半地穴式房屋。
三、远古的传说:1.炎帝和皇帝:①时间地点: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
②农业起源的传说:炎帝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皇帝造出宫室、兵器等,他的妻子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③华夏族的形成:炎帝和皇帝联合打败蚩尤/炎帝和皇帝展开阪泉之野大战/炎帝和皇帝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2.尧舜“禅让”:更替过程:尧、舜、禹/禅让制: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3.大禹治水:禹采取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式治水,被尊称为“大禹”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定都阳城/开国之君禹把全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象征最高权力的“九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以农耕为主,主要使用石制工具,会做青铜器和陶器,出现20多种刻画符号/亡国之君桀的暴政使夏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已经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过着氏族生活。
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距今约6000多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半地穴式房屋。
种植粟。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钻孔石斧)。
陶器是主要的用具(鱼纹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干栏式房屋。
种植水稻。
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约四五千年,山东大汶口,黄河流域。
产生了贫富分化。
★说明了:他们已过上定居生活。
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建筑方面的高超技术。
能根据区域特征创造性地建造房屋。
显示了原始居民的聪明才智。
当时生产力进步,人们战胜困难的能力提高。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距今约4000多年前。
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禅让”——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大禹治水——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结合。
第五课夏商西周的更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都阳城。
启开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亳。
约年公元前1300,盘庚迁殷。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土地归周王所有,已有人工灌溉,瓷器制作普遍,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学习历史知识可以生活工作提供有益启示,那么,同学们的历史知识复习过关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1.原因: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前260年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④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方针。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21年—咸阳)二、秦的灭亡(公元前207年):1.原因:①秦朝残暴的统治,②农民起义的推翻2.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①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④结果:遭到镇压而失败④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斗争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三、楚汉战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前202年2、结果:刘邦打败了项羽3、性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4、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垓下之围;霸王别姬;约法三章。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③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郡县制)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3.军事方面:开灵渠,伐百越;筑长城,击匈奴。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复习知识点 (一)★公元前,公元后。
1世纪=100年。
1年代=10年。
前20年为初,后10年为末。
第一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云南元谋,长江流域。
日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山顶洞人:距今约1.8万年,北京周口店,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二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半地穴式房屋距今约6000多年种植粟陕西西安半坡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黄河流域 ) 陶器(彩陶)是主要用具河姆渡聚落:干栏式房屋(距今约7000年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骨耜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种植水稻长江流域)陶器(黑陶)是主要用具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二者都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不同点:1.二者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半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而河姆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2.房屋结构不同:半坡聚落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防风保暖,适应了北方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具有通风、防潮性能,适应南方炎热潮湿的气候;3.半坡聚落主要种粟,而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水稻。
4.半坡聚落制作彩陶;而河姆渡聚落制作的是黑陶。
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黄帝和炎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黄帝(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的技术。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野,走向联合,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部落发展而来的。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二、神奇的编钟:1、概念: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合成一套,它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
2、代表: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3、意义它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水平。
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一、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1.原因:①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②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前260年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④秦王嬴政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战略方针。
2.过程:公元前230年—前221年韩赵魏楚燕齐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公元前221年—咸阳)二、秦的灭亡(公元前207年):1.原因:①秦朝残暴的统治,②农民起义的推翻2.陈胜吴广起义(又称大泽乡起义):①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④结果:遭到镇压而失败④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大泽乡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斗争中涌现出两个杰出领袖: 刘邦和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破秦军主力。
刘邦攻取了咸阳,灭亡了秦朝。
三、楚汉战争1、时间:公元前206年—前202年2、结果:刘邦打败了项羽3、性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战争4、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垓下之围;霸王别姬;约法三章。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维护统一的措施1.政治方面:①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③在地方上废分封、立郡县。
(郡县制)2.经济方面: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3.军事方面:开灵渠,伐百越;筑长城,击匈奴。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1.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历史贡献: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传说他教农具,教农耕,尝百草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集市。
黄帝: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等,他的妻子缧祖发明养蚕抽丝的技术。
2.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远古传说是文字发明前先民们对远古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记述,有神话的成分,也有一些可靠的根据。
史实是完全真实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
3.为什么我们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二部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4.龙的形象: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5.禅让制与世袭制:禅让制:(存在于尧舜禹时期)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公天下”世袭制:(从夏朝启开始到封建社会结束)指一个家族世代世袭王位(帝位),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一种“家天下”的制度。
6.大禹治水的启示:①启示一创新②启示二:坚持不懈不达目的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③启示三:人类与环境应和谐地相处,做到可以持续发展。
应当树立环保意识知识点四:夏商西周1.盘庚迁殷: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稳定下来2.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王,商朝灭亡3.分封制:原因:西周疆域广大,为了加强对周边的巩固。
内容:周王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室。
作用:①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密切了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缺点:从长远看,又会形成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1.春秋五霸:齐桓公:首霸春秋:东方大国,富有鱼盐之利;任用管仲改革国家富强;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葵丘会盟是争霸的实现)/晋文公:城濮之战(为人诚信、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宋襄公秦穆公2.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到中央合纵:六国南北联合,共同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有: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
7上历史知识点北师大
7上历史知识点北师大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基础知识点,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1. 史前时期: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工具,发展农业,形成早期的聚落。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 商朝:青铜器文化高度发达,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中国文字的起源。
- 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礼文化的形成,以及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
-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4. 秦朝:-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 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修建长城,焚书坑儒。
5. 汉朝:- 西汉: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东汉: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实行屯田制,加强中央集权。
-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6.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的争霸。
- 两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东晋的南渡。
- 南北朝:北方的十六国和南方的四朝代,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7. 隋唐时期:- 隋朝: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大运河的开凿。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唐诗的繁荣。
8. 五代十国与宋辽金时期:- 五代十国:中原地区的政权更迭频繁。
- 北宋:王安石变法,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南宋: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
- 辽、金:北方民族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9. 元明清时期:- 元朝:蒙古族的统治,行省制度的建立。
- 明朝:朱元璋建立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
- 清朝:康乾盛世,满汉融合,鸦片战争前的繁荣。
10. 古代科技与文化:-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
- 哲学:儒家思想的演变,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发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学上册复习资料(精编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学上册复习资料(精编版)一、古代人类与生产生活1.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 人类的起源和分布-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和生活方式2.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与城市文明- 农业的发展与作用- 城市文明的兴起和特征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糊窗贸易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二、古代史前时期1. 中国远古时期- 中国远古时期的古代人类- 古代人类与生产生活的变化与发展2. 古代史前时期- 史前时期的特征与标志- 史前时期的人类社会三、中国的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形成- 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封建制度的特征和组织形式2.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的政治秩序和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和统治方式3. 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 封建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特征- 农耕经济和手工业经济的发展4. 封建社会的文化教育- 封建社会的文化特征和教育制度- 文人墨客的地位和作用四、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1. 夏商周的兴起- 夏朝的建立和兴盛- 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周朝的建立和分封制度2.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 秦国的崛起和统一战争- 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和治理方式3. 汉朝的兴起和变法- 汉高祖刘邦的统一和建立汉朝- 汉武帝的改革政策和开放政策4. 三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战争形势- 三国统一的历程和结果五、世界古代文明与汉字的起源1. 世界三大文明的兴起- 埃及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征- 黄河流域文明的兴起和特征2.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价值- 汉字的形体演变和发展历程六、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的发明和应用- 中国古代造船术、冶炼术、印刷术的发展2. 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道家思想的内容和影响- 的传入和影响以上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学上册的复习资料,内容涵盖了古代人类与生产生活、古代史前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帝国的兴衰、世界古代文明与汉字的起源以及历史上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1.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是云南元谋人2.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生活的年代是距今170万年前3.已知掌握管理和控制天然火技术的是北京人4.最早凿井,开始饮用井水的远古人类是河姆渡居民5.北京人使用的火属于天然火6.原始人类为防止猛兽袭击,适应恶劣环境,采取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生活7.火的使用,其积极作用是取暖御寒、抵御猛兽、照明、熟食8.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是山顶洞人9.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10.要了解远古时代的人类生活情况,主要通过考古发掘1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旧石器时代12.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我们把它称为新石器时代13.最早培育水稻、开始吃米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14.最早种植粟、开始吃蔬菜的原始居民是半坡人15.最早出现贫富分化的原始居民是大汶口人16. 原始人类开始定居的原因是原始农业的出现17.生产彩陶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居民18.河姆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长江流域19.河姆渡人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房屋20.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房屋21. 河姆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水稻22.生产黑陶和制作骨器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23.半坡居民所生活的环境是在黄河流域24.大汶口居民出现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25.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称之为氏族26.半坡居民吃的粮食主要是粟27.原始人类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果分配方式是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28.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有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29.氏族社会按照男人女人的地位不同分为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30.组成氏族社会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二)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2.最早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九鼎象征九州的人是大禹3.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家族天下4.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5.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秦、赵、魏、韩6.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7.晋文公称霸的关键战役是城濮之战8.楚庄王问鼎中原,“鼎”代表的是王权9.春秋时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10.春秋五霸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11.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之为合纵12.战国的得名原因是各大诸侯国连年征战13.三家分晋后,晋分为韩、赵、魏14.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之为连横15.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秦国16.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的标志是葵丘会盟17.我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18.大禹“父传子,家天下”后,取代禅让制的制度是王位世袭制19.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朝、商朝、西周20.齐桓公最先称霸最重要的原因是任用管仲进行改革21.春秋的得名原因是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22.家天下的历史开始的标志是夏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夏启23.最早拥有军队、刑法、监狱等完备国家机器的是夏朝24.商朝的政治开始稳定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盘庚迁都25.西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决战是牧野之战26.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犬戎27.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夏桀的暴政28.商朝又被称作是殷朝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建立者是大禹30.商朝的都城在殷 (今天河南安阳)北师大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三)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春秋时期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春秋时期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战国时期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仁和礼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建立军功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多种粮食多织布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建立县制1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1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1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秦孝公1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经商致贫的人1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1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战国时期1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商鞅变法1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韩非子1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22. 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老子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诸子百家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法家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孟子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道家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孔子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齐楚秦燕。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史前时期北京人1.时间:距今约70 万—20 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3.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1.时间:距今约3 万年。
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3.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过着氏族生活。
二、夏商周时期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 变成了“家天下”。
3.灭亡:约公元前1600 年,被商汤所灭。
商朝1.建立:约公元前1600 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统治稳定下来。
3.灭亡: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灭亡:公元前771 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三、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争霸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
2.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称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 为号召,扩充疆界。
公元前7 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4.晋文公称霸: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战国七雄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 年—公元前221 年。
2.七雄并立:齐、楚、秦、燕、赵、魏、韩。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整理
目录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2)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2)第2课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 (2)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3)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4)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4)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 (5)第6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6)第7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6)第8课早期中华文化 (7)第9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8)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9)第10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9)第11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10)第12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11)第13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12)第14课东汉的建立与衰亡 (13)第15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13)第16课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14)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15)第17课从三国鼎立到南北朝对峙 (15)第18课东亚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16)第19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7)第20课异彩纷呈的科学文化 (17)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1.距今年代:约170万年2.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发现时间:1965年3.发现状况:牙齿化石、石器、炭屑、动物烧骨4.特点:会使用石制工具和天然火二、北京人1.距今年代:约71万~2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中3.发现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期4.发现状况:200多块属于40多个北京人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大量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骨化石。
5.特点:会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已经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三、山顶洞人1.距今年代:约3万年2.发现地点:北京房山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3.发现状况:鱼骨和海蚶壳,骨针和石珠、石坠4.特点:①体质、面貌和现代人已经没有多大区别,迈入了人类进化的一个新阶段。
②除了采集和狩猎之外,还会捕捉水生动物。
③已经能够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并懂得磨擦能使器物表面光滑。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学问点一1.在原始社会末期,中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绚丽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致。
代表作有:①司母戊鼎,特点是巨大,(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②四羊方尊,特点是造型特殊。
3.西周的青铜器大量用于祭祀。
4.与商周同一时期的中国成都平原,盛行的是三星堆文化,青铜器代表作有:①青铜面具;②大型青铜立人像;③青铜神树。
5.夏商周时期兴旺的手工业包括:①青铜铸造;②陶瓷业(原始青瓷);③玉器制造业(玉虎、玉象)。
6.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独创瓷器的国家,商周时期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7.五谷指稻、黍(黏小米)、粟、麦、豆。
8.夏商西周时期农业上确定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西周时期有了青铜农具。
9.商朝的家禽家畜品种丰富,建有牲畜圈栏,贵族有牧场。
10.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旺盛,形成了中国夏商西周时期绚丽的青铜文明。
11.夏商西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运用奴隶。
奴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转让和买卖。
奴隶主祭祀祖先要屠杀奴隶做贡品,奴隶主死了,还把奴隶做殉葬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学问点二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向东迁都到洛(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3.春秋时期先后出现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号召,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国和楚国在城濮大战,晋国成功,君文公成为霸主。
(城濮大战相关成语退避三舍)。
6.春秋末年,吴越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语),灭掉吴国,称霸一时。
7.春秋时期的争霸斗争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卫,鲁,宋,吴,越)被歼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仍是诸侯国)。
8.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田氏代齐,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这七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全部)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远古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前,发现地点是元谋。
2、北京人:距今约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发展较快,下肢发展较慢,脑也在缓慢的进化,这些说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工具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山顶洞人:距今约年,在发现的。
使用;用骨针_缝制衣服。
4、火的使用的作用:和脑的进化。
5、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第2课氏族聚落1、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半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房子;半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粟,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彩陶,能够饲养猪、狗等家畜。
2、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河姆渡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黑陶。
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遗址位于山东大汶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成员之间产生了贫富分化。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最早会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居民。
第3课传说时代1、在古史传说中,首领。
2、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3、相传造出宫室、车船3、兵器、衣裳。
他的妻子发明了丝技术。
4、华夏族的形成:(1)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了以(2)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
(3)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原始社会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禅让制度下产生的著名部落联盟首领有尧、舜、禹。
6、被称为。
他采用和相结合的办法,把洪水引入大海。
禹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禹把全国划为2、约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则由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一、元谋人:目前所知我国最早人类,距今约170万。
南方长江流域。
打制石器。
二、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北方,黄河流域。
保留猿的特征。
劳动决定性作用。
打制石器。
使用天然火。
群居生活。
三、山顶洞人:约1.8万年。
北方,黄河流域。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骨针。
装饰品。
人工取火(如钻燧取火)。
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炎帝与黄帝:北方,黄河流域距今约4千年1.炎帝贡献: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
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
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2.黄帝贡献:建造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让下属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3.战争:A 炎帝、黄帝联合打败蚩尤。
B 阪泉之野:黄帝打败炎帝。
4.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5.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形象。
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反映出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华夏族主体的历程。
二、尧舜“禅(shan)让”1. “禅让”含义: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2.禅让顺序:尧——舜——禹反映了部落势力此消彼长的关系。
三、大禹治水:治水英雄1.治水方法:筑堤堵水与疏通河道。
2.禹是禅让制下产生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
是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
第一单元易混知识:我国原始人类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如黄河、长江流域。
1.黄河流域: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大汶口原始居民、炎帝、黄帝、尧舜禹2.长江流域:元谋人、河姆渡聚落3.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4.磨制石器:河姆渡聚落、半坡聚落5.农耕、定居:河姆渡、半坡聚落。
河姆渡、半坡聚落反映的是农耕文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王朝顺序: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学期历史复习资料第1课: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2、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3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
第2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
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3、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贫富分化。
第3课1.相传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尽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号称。
2.炎帝、黄帝部族走向联合,不断繁衍,形成后来的主体。
因此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3.原始社会通过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4.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被称为。
第5课1.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在他死后,则由他的儿子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代替了。
2.商部落的首领,领兵打败了,建立了商朝,建都。
后来,商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
3.周部落首领率兵在牧野打败了,建立。
4.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镐京,杀死。
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
第6课1、西周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
2、问答:a.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3、西周的等级制度:(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贵族(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4、统治手段:用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双重手段统治人民。
第7课1.公元前770---前476,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公元前475---前221,是我国历史上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
【本节导读】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法等转化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手段,是“公有转私”的重要途径。
你的一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最忠实的朋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复习资料》,供大家查阅。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屈原是中国历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屈原的作品:《离骚》、《九章》、《天问》、《九歌》等许多不朽的诗篇,后人将其作品辑为《楚辞》,千古流传,成为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战国编钟的资料:1978年夏天出土于湖北随县(今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战国早期曾国君王曾侯乙墓。
这是一种打击乐器,供古代宗庙祭祀和宴请宾客时使用。
全套编钟包括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惠王赠送的一件钟,共65件,总重量二千五百多公斤,编钟以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铜木结构的三层钟架上。
钟上均铸有篆书铭文,共二千八百余字,其内容全面地反映了战国时期我国乐律学达到的高度水平。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兵、小说。
西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杨朱。
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
作品:《韩非子》《商君书》
5.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
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
6.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7.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8.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
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子》
9.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
10.农家,农家代表:许行
11.小说家,代表:宋玉屈原。
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甲骨文与青铜器】
文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
文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新石器时代)——商甲骨文(最早的成熟文字)——商周金文(标准字体:籀文)——春秋战国:混乱——秦:书同文(小篆、隶书)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
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背景: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上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1.经济上:
①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③统一度量衡。
2.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扩大了统治基础。
3.政治上:
①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
③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强统治。
4.文化上:
①焚烧诗书——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
实质是文化*。
②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进一步发展了小农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征收、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
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
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推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总体评价:
①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但其极端*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指导思想:法家思想。
宗旨(目的):富国强兵。
性质:一场最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变法运动。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春秋争霸的原因: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幽王死后,周平王即位.由于镐京遭受战争破坏,加上受到犬戎的威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把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至此,西周结束,东周建立.春秋争霸的影响:从这一年起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为春秋时期.春秋得名于孔子所著鲁国的编年史,这部史书上起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下迄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时期上下限大致相同.春秋时代,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王室衰微、王霸迭兴,诸侯竟敢问”鼎”之轻重,”礼崩乐坏”的局面标志着奴隶制已到末日.
春秋争霸形势图:这时期分封的诸侯国不再听天子的命令,天子要依附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们的地位,成为“霸主”。
在王位衰落的同时,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晋、楚、吴、越王先後做过霸主,历称为“春秋五霸”。
是当时诸侯的人物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