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物理 第四节 接触舒适性-新

合集下载

纺织物理讲义1要点

纺织物理讲义1要点

二、缨状原纤理论
1.理由与理论 电子显微镜对纤维更微细组织的观察,提出了原纤解释。
1) 原纤内的缨状微胞组织的说法
2) 原纤即结晶区解释
3) 原纤是晶区与非晶区的交替形式
4) 原纤是高有序排列的无定形结构
Hearle (1958)提出了缨状原纤理论( fringed-frbril theory ),其目的是将明确的两相结构和单相结 构理论结合起来。
尤其是前者实际意义更
7 微细结构尺寸
微细结构尺寸反映纤维各层次结构的形态及其大小,
以及特有组织结构和表面的形态特征。
量方法是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并借助于各种制样技术,如表面复形、超薄切片、冷冻断裂、撕裂
主要测
剥离、超声波分离、化学腐蚀、酶分解、等离子体刻蚀,拉伸断裂等,再现纤维各微细结构特征。而近
X 射线衍
射技术和电子衍射法测量。
5.取向度
f 1 (3cos2 1) 1 3 sin 2
(1.6)
2
2
取向度的高低主要影响纤维的强伸性, 其测量方法有, X 射线或电子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染色法、
声速法, 双折射法等。 测量原理不同, 给出的取向度概念也不同。 其分别有晶区分子和晶体取向度 f cry ;
无序区分子取向度 f am :纤维大分子的取向度;分子极性基团的取向度;形状或界面取向度
f form 等。
严格地说,取向度是一个综合值,即
6.取向度分布
f X V f cry (1 X V ) f am kf form
(1.7)
取向度分布是指纤维分子在纤维径向各层或在纤维长度方向各段的取向度, 为重要。
通常称为“羊肉串”
结晶。
五、纤维的弱节结构特征

第14章 织物的舒适性

第14章  织物的舒适性

孔隙种类及大小



1. 织物的透气性
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气性, 是织物透通性中最基本的性能 V Bp At 夏季服装用织物,透过气性好,则服装穿着具 有凉爽感; 冬季外衣用织物,透气性小,则服 装中具有较多的静止空气,具有防风保暖效果。 织物透气过程一般还包括湿、热的传递
不同回潮率下织物的通气性 (mL/cm2· s) 10% 14.0 3.6 24.5 5.2 20% 30% 40% 11.4 8.9 5.9 2.7 3.6 2.0 20 1.3 0.6 23.0 20.4 12.0 50% 2.5 0.9 20 0.2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3)环境条件的影响

4.生理学评价方法
评价指标:体核 温度、皮肤温度、 代谢热量、热损 100 失、出汗量、心 80 率和学压等 60 问题:结果离散、 40 无法解释 20

Ws(%)
0
闷热
(%)
冷区 26 TS 29 /℃ 32
舒适区 35
5.心理学评价方法
——主观感觉评分法 问卷调查表

第2节 织物的透通性

人体水分传播途径



(1)织物的透气作用 水蒸汽能透过纤维材料间的空隙进行散播 (2)织物的吸湿放湿性 纺织纤维吸附水汽后,通过毛细传递,向周围环 境放湿 (3)空气对流 在人体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对流去湿更加明显。 织物的透气性、织物的吸放湿性能、织物的体积重 量和厚度等

影响因素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1)织物结构的影响 经纬密度:增加,透气性下降 纱线捻度:一定范围内,增加,透气性提高 织物组织:平纹< 斜纹 < 缎纹 < 多孔组织 纱线细度:减少,透气性增加 紧度不变:纱线细度降低,密度增加,透气性 降低 后整理,一般透气性降低

第五章织物的风格与服装和织物的接触舒适性

第五章织物的风格与服装和织物的接触舒适性

各类服用织物的基本手感如表6—1所列。 各基本手感的权重,如表6—2所列。

二、秩位评定法

根据总秩序数对这些织物风格的优劣由高到低顺序排队, 排队顺序号l,2,3,… ,n ,即为秩位数,n 为织物试样总数。 将各个检验人员对每种织物打出的秩位数相加 得到它们的总秩位数。 最后根据总秩序数对这些织物风格的优劣水平 作出相对比较,总秩位数小时,表示好;总秩 位数大时,表示差。

指标
表面粗糙度
1 x SMD T T dx x 0
平均摩擦因数
1 x MIU dx x 0
摩擦因数的平均差
1 x MMD dx x 0
2)风格评价


KES-FB系统有拉伸、剪切试验仪,纯弯曲 试验仪,压缩性试验仪和表面性能试验仪 四台试验主机,并分别配备有数据处理装 置包括计算机、打印机、绘图仪等。 除了上述14个力学性质指标外,还选择与 织物风格有关的两个物理指标;织物面密 度W(g/cm2)和织物厚度T(mm),共计16个 织物的力学、物理性能指标。


一般评价

触觉风格:以手触摸织物时产生的感觉来衡量 织物的特征,即手感(hand or handle),亦称 为织物的狭义风格。 视觉风格:包括由视觉产生的形感、色泽感和 图像感等。


听觉风格:即声感,主要是指织物与织物间摩 擦时所产生的声响效果。

不同织物的风格要求

织物风格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品种的 织物风格要求是不同的。一般来说:



1972年,日本以川端季雄为首建立了织物的手感评定和标 准化委员会(HESC),专门研究织物风格的主观评价与客观 评价方法。同时,设计制造了KES—F织物风格测试系统, 可以测出织物14个力学性能指标和2个物理指标。织物的 基本风格和综合风格,只要由KES—F系统测出织物16个 性能指标,然后应用建立的织物手感与力学性能指标间关 系式就可算出,应用非常方便。后又改进为KES—FB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在KES—F系统的基础上,国内上海纺 织科学研究院研制了YG 821织物风格测试仪,同时,环圈 法简易风格仪和喷嘴式智能风格仪也进行了研究试制。 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机构 (CSIRO)研制成功了简易的织物质量保证系统FAST(Fabric Assurance by Simple Testing),也称FAST为织物风格仪。 FAST测试系统已发展成为商品化生产,其影响仅次于 KES—F织物风格仪。

织物的舒适性

织物的舒适性
?将试样制成袋状内装一定质量的羽绒放在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机回转箱内通过回转箱的定将试样制成袋状内装一定质量的羽绒放在装有硬质橡胶球的试验机回转箱内通过回转箱的定?速转动将橡胶球带至一定高度冲击箱内的试样达到模拟羽绒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速转动将橡胶球带至一定高度冲击箱内的试样达到模拟羽绒制品在服用中所受的各种挤压揉搓?碰撞等作用通过计数从试样内部所钻出的羽绒根数来评定织物的防钻绒性能
第四节 织物的抗静电 织物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
• 摩擦作用使纤维表面积聚静电荷
• 纤维为电的不良导体
织物静电现象对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 引起灰尘附着、服装纠缠肢体产生粘附不 适感; • 较高的静电压甚至可对人体产生电击感。 • 合成纤维织物静电现象严重。
• 静电性能指标
• 电荷量Q • 静电电位 • 比电阻: • 一般用表面比电阻指标,表面比电阻 >5´1012W时,积聚的电荷不易散失,容易 产生静电现象。
• 织物刺痒感的检测方法
• 对刺感的研究大致有3种方法:主观检测 方法,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检测方法和 纯客观的方法。
• 织物刺痒感消除的方法 • 针对毛织物和全麻织物,生产厂商一般采取 软化织物提高织物柔软度或最大限度降低织 物表面的毛羽。 • 减少毛羽数量和毛羽长度的方法有:烧毛, 减毛,毛羽倒伏,上胶、包缠纱。 • 柔软织物的方法有:如碱或液氨变性处理, 稀无机酸减量处理,水洗、砂洗。最近普遍 采用的柔软剂处理,纤维素酶处理,则主要 是增加纤维表面的光滑性,钝化毛羽头端。
• 丙纶纤维吸湿差,但具有很强的芯吸效应,透 湿性好,可作夏季衣料
• 中空合成纤维 • 透湿性改善 环境湿度增加,透湿性下降 • 环境温湿度:环境温度升高,透湿性提高
• 3. 织物的透水性

第四节接触舒适性-新讲解

第四节接触舒适性-新讲解

第四节织物的接触舒适性织物的视觉舒适性(visual comfort),较多地体现人的心理直接感受,如面料的色彩、光泽、组织和形态。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thermal comfort ),则反映人—织物—环境间微气候(microclimate)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人体的生理和物理感觉,如透气导湿性,传热或保暖性等,这已经在前面二节中作了介绍。

触觉舒适的概念发生于人与接触对象之间,触觉舒适性(tactile comfort)在名称上与织物的手感(handle)风格或传统触觉风格似乎有些雷同,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传统的触觉风格只是以手感和指尖触摸织物所得的某种感觉为依据的评价方法。

触觉舒适性,又称接触舒适性,是指人体皮肤在受到外加织物或服饰作用时的一种生理感觉,具有被动性和不可回避性。

其作用位置是人体须遮蔽保护或保暖的皮肤。

其作用形式则是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往往是不愉悦的感觉(discomfort)。

这种刺激还会引起皮下神经末梢的感应和激发,刺激周围感应细胞,形成连锁反应[1],如分泌、散发、充血、细胞收缩和疲劳,其结果往往产生生理不适和心理不悦[2]。

一、触觉舒适性与皮肤构造接触的舒适感源于皮肤与织物接触时,织物对表皮层下的感觉接受器(sensory receptor)的刺激。

这些感受器即为人体的感觉神经,其包括:触觉感受器(touch receptor)、热感受器(thermal receptor)和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并使人感觉到发生这些刺激作用的部位、区域和持续时间。

皮肤与织物接触时会产生各种感觉,其一般定性的描述是:痒或瘙痒(tickle,itch),刺痒或刺痛(prickle),刮擦痒(scratchiness),局部压迫(localized tightness),接触冷感或温感(initial cool/warm feeling),湿粘涩(wet and tacky clinging),振动与拔拉汗毛(fibre shedding),过敏反应(allergic response)等[3],以及表面光滑或粗糙,坚硬或柔软。

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织物接触舒适性的影响因素
本研 究主要 针对 织 物 、 纱 线 和 纤 维 的微 观结 构 对
由于 在 日常生 活 中 , 和人 体 皮 肤 直 接 接触 的 面料
以天然 纤维 为 主 , 所 以本 实验 的材 料 选 择 集 中在 天然 纤维上 , 结 合 实 验 室现 有 材 料 的 具 体 情 况 , 选 择 了棉
L I Y i g u a n g ,Q I U Y e
( 1 . N a v a l M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g h a i 2 0 0 4 3 3 , C h i n a )
李亿光 , 裘 晔
( 1 . 海军 医学研究所 ,I : 海2 0 0 4 3 3 ; 2 . 南通中等专、 世学校 , 江苏 南通 2 2 6 0 0 1 )

要: 实 验对 棉 、 麻、 丝 等多种织 物的接触舒适 性进行 r主观性研究 。实验结果表 明, 丝织物的接触舒适感明显好于棉 、 麻 织 物, 同的组织结构 中, 斜纹的接触舒适性优于平纹织物 。
关键词 : 织 物 ;接 触 ; 舒适性 ; 测 试 中图分类号 : T S 1 0 1 . 9 2 3 . 6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 2 0 4 4 ( 2 0 1 3 ) 1 2 0 0 0 8 0 3
I n lu f e n c e f a c t o r s o f f a br i c t o uc h c o mf o r t
1 . 1 实验 材料
硬度较 高 的纤 维织 成 的织 物 刺痒 感 较 明 显 , 例 如 麻纤维 、 毛纤 维 等 。相 关研 究表 明 , 织物对 皮 肤 的刺 痒 作 用 主要 是 由粗 硬 毛羽对 表皮 下层 神经 末梢 的机械 刺 激所 引起 的生 理反 应 。 L 大 1 此, 织 物 刺 痒 感 的产 生 是 纤 维 的刺扎作 用 , 织物 的触 觉 是 否舒 适 直接 影 响人 们 穿 着 织物 时 的感 觉 和对该 织物 的接 受程 度 。

《织物的舒适性》课件

《织物的舒适性》课件

优化材料选择
选择具有良好舒适性特性的纤 维材料,如天然纤维和特殊纺 织材料。
改善纺织工艺
应用新的纺织工艺和技术,提 高织物的透气性和舒适性。
研发新的纺织技术
不断创新和研发新的纺织技术, 使织物具有更好的舒适性。
结论和展望
织物的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未来,我们应继续研究和改进织物舒适性,以提供 更好的舒适体验。
《织物的舒适性》
介绍织物的舒适性,包括定义和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评价指标。探讨提高 织物舒适性的方法。
舒适性的定义和重要性
舒适性是指织物在使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受。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 关重要,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幸福。
影响织物舒适性的因素
纤维材料
不同的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 舒适性特点,如棉、羊毛和 丝绸。
1 透气性测试
通过测量织物的透气性能来评价其舒适性, 如气体渗透性和湿气透过性。
2 湿度调节性测试
测试织物对湿度的调节能力,包括吸湿性和 释湿性。
3 空气对流测试
评估织物中的空气流通性,对舒适性有很大 的影响。
4 热舒适性测试
测试织物在热环境下的舒适性特性,如热传 导和热阻抗。
提高织物舒适性的方法
结构与纺织工艺
织物的结构和纺织工艺会影 响其舒适性,如密度、质地 和纺织技术。
空气透气性
织物的空气透气性决定了水 分和热量的透过程度,直接 影响舒适感。
温湿度调节性
织物的温湿度调节性能够帮助人体保持舒适的 体感,避免过热或过冷。
弹性与柔软性
织物的弹性和柔软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和穿 戴感受。
评价织物舒适性的指标

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伸长回复率
– 伸长回复率表达式为: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纺织品的压缩弹性
– 压缩弹性指标 – 压缩率B计算式为:
• 压缩弹性回复率
– 压缩弹性回复率RE计算式为: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第四节 纺织品的刚柔性 • 刚柔性测量和指标
– 斜面法 斜面法又称悬臂法。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刺痒感的评价方法
– 主观检测方法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刺痒感的客观间接评价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激光毛羽计数法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改进音频法
– 表面粗糙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表面细腻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表面粗犷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表面平挺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第三节 纺织品的弹性 • 人体运动与纺织品适应性 • 皮肤弹性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服装压力的产生
《纺织品服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皮肤压力分析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 压迫舒适性
《纺织品服用性能》 第五讲:纺织品服用触觉舒适性能
第二节 纺织品表面特性与冷暖感 • 纺织品表面形态
• 皮肤伸展和滑移方向

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舒适性测试教程

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舒适性测试教程

纺织技术专业纺织品舒适性测试教程纺织品的舒适性是指人体在穿着该纺织品时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

舒适性是评价纺织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纺织品舒适性测试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纺织品舒适性测试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方法。

一、手感测试手感是纺织品舒适性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手感测试可以评估纺织品的柔软度、光滑度、厚薄度等特性。

手感测试可以使用手触摸纺织品表面,并根据触感来评估其舒适性。

在测试时,应注意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手上有汗水或油脂,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此外,还可以使用手感仪器来定量评估纺织品的手感特性。

二、透湿性测试透湿性是指纺织品对水蒸气的透过能力,也是评估纺织品透气性能的重要指标。

透湿性测试可以使用透湿仪器来进行,该仪器可以模拟人体穿着纺织品时的透湿环境。

测试时,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透湿仪器中,通过测量样品内外的湿度差值来评估纺织品的透湿性能。

透湿性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的透气性能,从而选择更加舒适的纺织品材料。

三、吸湿性测试吸湿性是指纺织品对水分的吸收能力,也是评估纺织品透气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吸湿性测试可以使用吸湿仪器来进行,该仪器可以模拟人体穿着纺织品时的湿润环境。

测试时,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吸湿仪器中,通过测量样品吸湿前后的重量差值来评估纺织品的吸湿性能。

吸湿性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的吸湿能力,从而选择更加舒适的纺织品材料。

四、热舒适性测试热舒适性是指纺织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对人体的热交换能力。

热舒适性测试可以使用热舒适仪器来进行,该仪器可以模拟人体穿着纺织品时的热环境。

测试时,将纺织品样品放置在热舒适仪器中,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热传导、热阻和热透过等参数来评估纺织品的热舒适性能。

热舒适性测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纺织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热交换特性,从而选择更加舒适的纺织品材料。

五、摩擦舒适性测试摩擦舒适性是指纺织品在接触和运动过程中对皮肤的刺激程度。

第14章 织物的舒适性.

第14章  织物的舒适性.

2.微气候参数评价
微环境:环境-衣服-人体 参数:微气候区内外空气层的温度场和湿 度场,织物的热阻和湿阻 特点:接近于人体的生理感觉

3.暖体假人法
模拟真人与环境间热湿交换的过程 1964年发明 测量参数:散热量、假人皮温、环境温度 等 特点:接近穿着实际情况,不受生理和心 理因素的影响。



(1)通过织物的传导散热; (2)通过人-织物-环境间的对流、辐射散热; (3)强迫对流散热——热对流(冷热不匀形成) 和外力作用 (4)汗液由水变为水汽的蒸发散热。 纤维材料导热系数、回潮率及含水性、透气性 织物的厚度和体积重量、织物表面的粗糙度、织物 层数和层次等。

影响因素

影响织物热湿舒适性的因素
孔隙种类及大小



1. 织物的透气性
气体分子通过织物的性能称为织物的透气性, 是织物透通性中最基本的性能 V Bp At 夏季服装用织物,透过气性好,则服装穿着具 有凉爽感; 冬季外衣用织物,透气性小,则服 装中具有较多的静止空气,具有防风保暖效果。 织物透气过程一般还包括湿、热的传递


织物进行热湿传递、调节。
人体舒适性条件
温度:32±2℃ 湿度:50±10% 速度:25±15cm/s CO2的浓度<=0.08%
皮肤
厚度变化 织物
内 气流 人体 (热源 湿源) 境 外环境 环 热冷 辐射
位置变化 微气候
人体——织物——环境热湿交换的复杂因素
体温调节机理
湿传导通道
汗孔
皮肤表面 扩散
根据织物的透气量,气孔直径要进行选择
影响织物透气性的因素
本质上与织物的孔隙大小及联通性、通道的长 短、排列及表面性状,织物的体积分数、厚度 等有关 主要与织物中孔隙大小与分布有关 当织物孔隙分布变异较大时,织物透气性更多 地取决于大孔径孔数的多少; 只有当孔隙分布均匀时,才取决于平均孔径

第四节接触舒适性-新讲解

第四节接触舒适性-新讲解

第四节织物的接触舒适性织物的视觉舒适性(visual comfort),较多地体现人的心理直接感受,如面料的色彩、光泽、组织和形态。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thermal comfort ),则反映人—织物—环境间微气候(microclimate)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人体的生理和物理感觉,如透气导湿性,传热或保暖性等,这已经在前面二节中作了介绍。

触觉舒适的概念发生于人与接触对象之间,触觉舒适性(tactile comfort)在名称上与织物的手感(handle)风格或传统触觉风格似乎有些雷同,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传统的触觉风格只是以手感和指尖触摸织物所得的某种感觉为依据的评价方法。

触觉舒适性,又称接触舒适性,是指人体皮肤在受到外加织物或服饰作用时的一种生理感觉,具有被动性和不可回避性。

其作用位置是人体须遮蔽保护或保暖的皮肤。

其作用形式则是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往往是不愉悦的感觉(discomfort)。

这种刺激还会引起皮下神经末梢的感应和激发,刺激周围感应细胞,形成连锁反应[1],如分泌、散发、充血、细胞收缩和疲劳,其结果往往产生生理不适和心理不悦[2]。

一、触觉舒适性与皮肤构造接触的舒适感源于皮肤与织物接触时,织物对表皮层下的感觉接受器(sensory receptor)的刺激。

这些感受器即为人体的感觉神经,其包括:触觉感受器(touch receptor)、热感受器(thermal receptor)和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并使人感觉到发生这些刺激作用的部位、区域和持续时间。

皮肤与织物接触时会产生各种感觉,其一般定性的描述是:痒或瘙痒(tickle,itch),刺痒或刺痛(prickle),刮擦痒(scratchiness),局部压迫(localized tightness),接触冷感或温感(initial cool/warm feeling),湿粘涩(wet and tacky clinging),振动与拔拉汗毛(fibre shedding),过敏反应(allergic response)等[3],以及表面光滑或粗糙,坚硬或柔软。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

纺织品的柔软性与舒适度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床上的床单被褥,从家居装饰的窗帘沙发套到出行时使用的背包毛巾,纺织品与我们紧密相伴。

而在选择纺织品时,柔软性和舒适度往往是我们非常关注的重要特性。

这两个特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使用感受,还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纺织品柔软性的内涵。

柔软性,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触摸纺织品时所感受到的那种顺滑、柔和的质地。

这主要取决于纺织品所使用的纤维材料、纺织工艺以及后整理处理等因素。

纤维材料是决定纺织品柔软性的基础。

天然纤维如棉、羊毛和丝绸,通常具有较好的柔软性能。

棉花因其柔软、透气和吸湿性好而备受青睐,尤其是高质量的长绒棉,其纤维细长,织成的布料更加柔软光滑。

羊毛的柔软度则取决于其纤维的细度和长度,细度越小、长度越长的羊毛纤维往往更加柔软。

丝绸则以其独特的光泽和丝滑的手感而闻名,是高档纺织品的常用材料。

相比之下,化学纤维在柔软性方面可能稍逊一筹,但通过技术改进和特殊处理,也能达到相当不错的柔软效果。

例如,莫代尔纤维具有柔软的手感和良好的吸湿性,而莱赛尔纤维则具有类似于丝绸的光泽和柔软度。

纺织工艺对柔软性也有着重要影响。

细密的纺织结构通常会使纺织品更加柔软。

比如高支数的纱线织成的布料,其纱线更细,织物更紧密,手感也更柔软。

此外,针织面料一般比机织面料更具柔软性,因为针织结构更具弹性和延展性,能够更好地贴合人体曲线,给人以柔软舒适的感觉。

后整理处理则是提升纺织品柔软性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柔软整理方法包括使用柔软剂处理。

柔软剂能够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减少纤维之间的摩擦,从而使纺织品手感更加柔软。

此外,还有一些物理处理方法,如砂洗、磨毛等,通过对织物表面进行轻微的磨损,增加其柔软度和舒适度。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舒适度这个概念。

舒适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不仅仅取决于纺织品的柔软性,还包括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重量、贴合度等多个方面。

报用纺织品接触热舒适性及其评价

报用纺织品接触热舒适性及其评价
针 20 第 期 工 0 年 9 l
针 技术 织
服用纺织品接触热舒适性及其评价
孙 玉钗 . 刘智
(. 1苏州 大 学 , 苏 苏 州 25 2 ; 江 1 13 2河北 科 技 大 学 纺 织服 装 学院 , 北 石 家庄 0 0 1 ) . 河 5 0 8
摘 要 : 述 了服 用 纺 织 品接 触 热舒 适 性 的 意 义及 接 触 热舒 适 性 领 域研 究 的主要 内容 。介 绍 了接 触 热 阐
用描述指 标有两个 . 分别是织物 的 热 吸收 能力 和织 物与 人体接 触 瞬 间人体损失的最 大瞬态热流量 。 两
个 指标 分别 从不 同的 角度描 述 了
织 物与人 体 接触 瞬间 人体表 面热
基 金 项 目 : 北 省 自然科 学 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委 员 会 资 助课 题 (0 37 ; 北省 教 育 厅 资 助 课题 (0 6 2 ) 河 526)河 2o42 。
研究 的 基 础 上 . 出用 织 物 的 热 吸 提 收 能 力 作 为 描 述 接 触 冷 感 的 指 标 并 将 此 描 述 指 标 和 织 物 与 人 体 接 触 瞬 间 的 最 大 瞬 态 热 流 量 进 行 了 对 比 . 出织 物 的 热 吸 收 能 力 与 最 提 大 瞬 态 热 流 量 两 个 描 述 指 标 均 与 人 体 接 触 冷 感 的 主 观 感 觉 有 较 好 的相 关 性 我 国学 者也 先后 对 接 触 热 舒 适 性 的测 试 方 法 、 触 热 舒 适 接
作者 简 介 : 孙玉钗(9 4 )女 , 16 一 , 教授 , 博士。主要从事纺织 品的舒适性、 智能纺织 品开发 、 针织新产品开发 等方面的工作。

织物的舒适性ppt

织物的舒适性ppt
表面粗糙度大旳织物隔热性能很好。 (3) 厚度:织物旳厚度与其隔热性成正 比。
2024/10/9
1.2. 2 织物旳含水量
因为水旳导热系数远不小于纤维本 身,所以伴随织物中水分含量旳增长, 织物旳热传播性能将提升,隔热性下降 。
1.2. 3织物旳脏污程度
污垢一般都是固体物质,它们旳导 热性比空气大,所以衣服一旦脏污,隔 热值一般都要减小(导热性提升)。
2024/10/9
3.3 织物旳透水与防水性能 水分子经过下列三个途径透过织物:
(l)因为纤维对水分子旳吸收,使水分子 经过纤维体积内部而到达织物旳另一面。 (2)因为毛细管旳作用,织物内部旳纱线 润湿,使水分子渗透到另一面。 (3)因为水压逼迫水分子经过织物旳孔隙
,使水分子渗透到织物旳另一面。
2024/10/9
好旳湿传播能力。
2.2.2 纤维构造 纤维内具有旳缝隙和孔洞会影响织物旳湿传播性
能。如中空纤维和多孔纤维以及具有原纤化构造旳纤维 ,缝隙和孔洞都将成为传播液态水旳毛细管。 2.2.3 纱线构造 2.2.4 织物织物厚度旳增长以及密度和紧度旳提升,织物 旳湿传播能力会相应下降。 2.2.5 后整顿工艺
2024/10/9
5. 织物旳卫生防护性能 织物引起旳皮肤刺痒感 织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与皮肤产生
多种挤压和摩擦,假如发生纤维对皮肤旳 轻扎、刺扎,人就会产生刺痛感或刺痒感 ,简称为刺痒感。
外露在织物表面旳纤维性状及毛羽旳分 布情况对刺痒感旳产生十分主要,其中以 纤维刚度旳影响最为关键。在纤维刚度到 达可刺扎能力旳条件下,外露短旳应比长
2024/10/9
3、织物旳通透性能 3.1 织物旳透气性能
透气性是织物透过空气旳能力,对织物旳服 用舒适性有很大影响。 3.2 织物旳透水与防水性能

分析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分析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分析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分析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在服装舒适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影响服装的热湿舒适性、透气性和接触舒适性等多个方面,直接决定了穿着者的整体舒适感受。

本文将从热湿舒适性、透气性、接触舒适性以及综合影响因素等角度,详细分析纺织材料的热学性质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热湿舒适性●●组织结构:网眼组织因其疏松的结构,能够提供更好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有助于调节人体热量和湿气,从而改善穿着时的热湿平衡。

网眼组织的设计使得空气能够自由流通,类似于在炎热的夏季打开窗户通风,能够有效地降低体表温度,减少汗液积聚。

●●纱线原料:不同原料的纱线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天然纤维如棉、麻等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而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等则相对较差。

棉纤维能够吸收自身重量8-10%的水分而不显得潮湿,这使得它在高湿环境中仍能保持舒适。

而涤纶等合成纤维则由于其疏水性,容易在高湿环境中导致不适。

●透气性透气性是影响服装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透气性可以促进体内外空气的交换,有助于维持皮肤的干燥和舒适。

织物的厚度、克重以及纱线种类都会影响其透气性能。

轻薄且结构松散的面料通常具有更好的透气性,能够提升穿着者的舒适感。

透气性差的面料则容易导致皮肤潮湿、闷热,影响穿着体验。

●●厚度与克重:轻薄且结构松散的面料通常具有更好的透气性,有助于体内外空气的交换,保持皮肤干燥和舒适。

比如,夏季常用的薄纱面料,其轻盈的质地和稀疏的编织方式使得空气能够自由流通,避免了闷热感。

●●纱线种类:不同种类的纱线对透气性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天然纤维纱线通常比合成纤维纱线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羊毛纱线由于其天然的卷曲结构,能够形成微小的空气层,提升透气性,而涤纶纱线则由于其光滑的表面,透气性较差。

●接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是指纺织品与皮肤接触时所引发的感觉,这与织物的表面特性密切相关。

纺织品的透气性与舒适性分析

纺织品的透气性与舒适性分析

纺织品的透气性与舒适性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贴身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中的窗帘、床上用品等。

而在选择纺织品时,透气性和舒适性往往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两个特性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穿着体验,还与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透气性。

简单来说,透气性指的是空气通过纺织品的能力。

当我们说一种纺织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时,意味着空气能够相对容易地在其纤维之间穿梭。

这对于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非常重要。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如果你穿着一件透气性差的衣物,汗水无法迅速蒸发,就会导致皮肤潮湿闷热,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滋生细菌,引发皮肤问题。

透气性的好坏主要取决于纺织品的纤维结构和织物的组织结构。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通常具有较好的透气性。

以棉为例,棉花纤维内部有许多中空的管道,这些管道就像微小的通道,能够让空气自由流通。

麻纤维则较为粗糙,纤维之间的空隙较大,也有利于空气的穿透。

相比之下,一些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由于其分子结构紧密,透气性往往较差。

织物的组织结构也对透气性产生重要影响。

疏松的织物结构,如针织品,通常比紧密的织物结构,如平纹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这是因为在疏松的结构中,空气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流动。

此外,织物的厚度和密度也会影响透气性。

较薄和密度较小的织物,透气性相对较好。

接下来,我们谈谈纺织品的舒适性。

舒适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仅取决于透气性,还包括柔软度、吸湿性、温度调节能力等多个方面。

柔软度是影响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柔软的纺织品在与皮肤接触时,不会产生摩擦和刺激,让人感觉更加舒适。

这通常与纤维的特性和织物的后处理有关。

例如,经过柔软处理的棉质织物会比未经处理的更加柔软亲肤。

吸湿性则关系到纺织品能否快速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

像棉和羊毛这样的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将汗液吸收并分散,使皮肤保持相对干燥。

而一些合成纤维的吸湿性较差,汗液容易积聚在皮肤表面,导致不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纺织物理第四节接触舒适性-新第四节织物的接触舒适性织物的视觉舒适性(visual comfort),较多地体现人的心理直接感受,如面料的色彩、光泽、组织和形态。

织物的热湿舒适性(thermal comfort ),则反映人—织物—环境间微气候(microclimate)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人体的生理和物理感觉,如透气导湿性,传热或保暖性等,这已经在前面二节中作了介绍。

触觉舒适的概念发生于人与接触对象之间,触觉舒适性(tactile comfort)在名称上与织物的手感(handle)风格或传统触觉风格似乎有些雷同,但本质上有很大区别,因为传统的触觉风格只是以手感和指尖触摸织物所得的某种感觉为依据的评价方法。

触觉舒适性,又称接触舒适性,是指人体皮肤在受到外加织物或服饰作用时的一种生理感觉,具有被动性和不可回避性。

其作用位置是人体须遮蔽保护或保暖的皮肤。

其作用形式则是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往往是不愉悦的感觉(discomfort)。

这种刺激还会引起皮下神经末梢的感应和激发,刺激周围感应细胞,形成连锁反应[1],如分泌、散发、充血、细胞收缩和疲劳,其结果往往产生生理不适和心理不悦[2]。

一、触觉舒适性与皮肤构造接触的舒适感源于皮肤与织物接触时,织物对表皮层下的感觉接受器(sensory receptor)的刺激。

这些感受器即为人体的感觉神经,其包括:触觉感受器(touch receptor)、热感受器(thermal receptor)和痛感受器(pain receptor),并使人感觉到发生这些刺激作用的部位、区域和持续时间。

皮肤与织物接触时会产生各种感觉,其一般定性的描述是:痒或瘙痒(tickle,itch),刺痒或刺痛(prickle),刮擦痒(scratchiness),局部压迫(localized tightness),接触冷感或温感(initial cool/warm feeling),湿粘涩(wet and tacky clinging),振动与拔拉汗毛(fibre shedding),过敏反应(allergic response)等[3],以及表面光滑或粗糙,坚硬或柔软。

归纳起来,接触不适感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织物的刺痒感,主要是织物上的毛羽或硬、尖物对皮肤的作用,以及人体对织物上的化学物质乃至对纤维材料本身的过敏反应;其二,是织物对出汗皮肤的粘贴,含有汗、脂残留物的织物与皮肤间的粘涩,以及汗液蒸发时与织物接触的湿冷感;其三,是服装结构不合适引起织物对皮肤的局部压迫不适。

而织物贴肤的舒适感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表现在织物接触皮肤的瞬间所产生的温/冷感,温感相对冷感可能稍慢些,但对感觉者来说都是一种快感。

一般多毛羽的织物温感较强;表面光洁,接触面大,导热性好的织物冷感较强。

二是对于持续性作用于皮肤的爽适触感,主要表现在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湿传导性。

纤维形态的作用目前还不甚明了,但纤维及其集合体的湿传导性质对织物的爽感(crisp comfort)影响极大[4]。

织物的刺痒感、湿粘涩感,局部压迫感,接触冷、温、爽感均属织物接触觉舒适性的范畴,而且是织物与皮肤直接发生的生理和物理作用。

因此,接触舒适性从生理学(physiology),或神经生理学(neurophysiology),心理物理学(psychophysics)和心理生理学(psychophysiology)角度上说,直接取决于人体的皮肤感觉系统。

通常人与人之间,人体不同位置之间的皮肤触感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

一般较薄、软的皮肤比较厚、硬的皮肤敏感,皮肤的温度较高时比温度较低时敏感。

这些可以从人体皮肤的构造得到解释,如图11-15所示。

皮肤的结构分为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和皮下组织。

表皮层有五层结构如图11-15(b)所示,厚度为0.1~0.2mm,因人、年龄、部位、环境和地理条件而变。

不含感觉细胞,但含部分游离神经末梢。

其最外层为角质(keratin)细胞,并覆有酸性酯类复合物的表面膜。

角质细胞层较硬,且不断代谢脱落。

表皮最下层为基底膜,与真皮相邻。

表皮底层细胞分裂后外推,最后到达角质层脱落,代谢周期为4周。

真皮层中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nerve fiber end)和小体感受器(recepter),以及毛细血管、汗腺、皮脂腺和立毛肌。

小体感受器和游离神经末梢是有髓鞘(myelinated)和无髓鞘(nonmyelinated)神经纤维的末端,其感触信号的传递是通过这些神经细胞中的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单胺类(monoamines)、神经肽(neuropeptide)、氨基酸类(amino-acids)和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等,完成传递。

真皮由胶原和蛋白质弹性纤维(0.1μm)组成,内充液体、富有弹性,且以球状突入于表皮层,形成圆突起状的界面,如图11-15(c)。

真皮层厚度为2.0~4.0mm。

皮下组织为脂肪层,女性比男性厚,富有弹性,绝热性强,能储存热量和调节人体体温。

可以得出表皮层越厚、硬,真皮及其皮下层中的感觉神经和细胞越少,接触的敏感性越低,但必须清楚产生感觉的机制是神经末梢和感受器。

皮肤可感知的单一的接触感觉有:触/压觉、冷/温觉和痛觉。

而对应的感受体是触压感受小体(Meissner小体和Merkel细胞)、压觉环层小体(Pacini 细胞),冷(Krause终球)、温(Ruffini 末端体)感受器和痛觉游离神经末梢(free fiber ends)。

每一种触感模式(tactility modality)有着不同的质(quality)和量(quantity),在实际中往往对应着许多复合的触感,如潮湿和干燥、平滑和粗糙、坚硬与柔软、粘涩与滑爽等。

图11-15皮肤组织构造及其感受器触压感受小体在人体皮肤上有50万个,随人体部位的不同而异。

一般指尖和唇部较多,可达130个/cm2以上。

触压觉反映外物作用的肌体变形、振动和搔痒的感觉,通称为机械作用感觉。

其中Meissner小体触感较快,Merkel细胞在基底层感觉较慢,Pacini 细胞在皮肤的皮下组织中感受压觉。

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别为3万和25万个,且温觉Ruffini小体在较深的真皮下层,冷觉Krause终球在较浅的真皮上层。

这可以得到为何冷觉比温觉更快的原因。

冷觉的感应可能不仅来源于Krause小体,还会来自于某些游离神经末梢的感受。

冷、温感觉是一种生理作用,其能量和感觉的转换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痛觉感受器为纤维状神经末梢。

由于神经为树枝状,因此痛觉感受点多达200多万个。

而且其集中在真皮乳突状部位,并部分延伸至表皮层中,对外界的机械、物理、化学刺激极敏感,故是感觉痛、痒和振动的极敏感的感觉体。

痛觉神经感知痛觉的主要物理机制是神经末梢的破坏和塑性变形,但其生理和心理上的解释就相当复杂和不太清楚。

如持续作用时的消失和麻木不能说明痛作用的停止。

纤维的刺痒感产生的主要机制就是痛觉神经末梢的反应。

二、织物的刺痒感织物的刺痒感一般指织物表面毛羽对皮肤的刺扎疼痛和轻扎、刮拉、摩擦的痒之综合感觉,而且往往以“痒”为主。

这与通常所说的织物表面的粗糙、软硬的概念无关。

已有的理论给出了人体感觉的痛觉感受器(pain receptor)—游离神经末梢,但却没有对应于痒的感受器。

神经生理学上以为,痒主要是由痛觉和触觉感受器感受的,其中痛觉神经末梢的感受为最主要的[5]。

低作用力下的反复、持久作用极易引起皮肤痒的感觉。

而强烈的、局部大变形的刺激将引起疼痛[6]。

故可以认为痒觉是痛觉的先导。

当作用外力大于某一阈值时(>75mgf),痒可能变换为痛的感觉。

1.刺痒的生理作用Garnsworthy[7,8],Kenins[9]和Mountcastle[10]等人以动物(兔子或猴)和人体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极或机械针刺激单个神经来确定哪一类神经对刺痒感起主要作用。

研究表明[7],当刺激皮肤表层神经区域,只有痛觉小体感受器对具有不同刺扎感的织物起反映。

在一般穿着状态下,织物并不能刺激这类神经感受器使其产生反应,但是随着织物的毛羽量增加,神经的反应也增加,刺痒感产生。

如果此时皮肤被润湿,则刺激量也会加剧。

另外,如果任意抽拔出一根织物中的粗纤维,去刺激皮肤,只要施加在纤维上的力大于75mgf疼痛神经也同样会起反应。

纤维刺扎皮肤,刺激疼痛神经如图11-16所示。

图11-16 纤维与皮肤感觉神经作用示意图图11-17 纤维毛羽与皮肤接触的形式皮肤电极刺激实验表明,通常在长有汗毛的皮肤表层,痛觉神经末梢分布最接近皮肤表层[7]。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手指一般感觉不到刺痒,因为指端的皮肤非常厚。

润湿皮肤就可以软化皮肤表层的角质层,使得机械力更易刺扎皮肤。

纤维刺扎皮肤产生的红肿,是由于多态神经感受小体C(polymodal nociceptive C nerves)使受刺扎皮肤周围的血流量增加,并不是由于过敏引起的[9]。

用电极刺激动物和人体单一神经末梢实验表明,如果要使受刺激神经纤维产生反应,必须施加一定程度的刺激,大部分的疼痛神经都是如此[11]。

在动物实验中还发现,采用具有与羊毛同样线密度和抗弯刚度的腈纶纤维去刺激动物神经,较大的刺扎力会激发神经末梢反应,而同时采用两根同样的腈纶纤维,以较微弱的力去刺扎同一处神经,不会激发神经纤维反应,实验结果说明神经纤维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激发阈值[12]。

同性质的纤维同时进行多点刺扎实验时,刺痒感产生的阈值的探讨还未见报道,有可能是因为受到试样及实验点选取等实验条件的限制。

皮肤结构影响刺痒感因素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根据现有的实验结果,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主要影响因素[13]:神经末梢分布深度;神经末梢分布密度;神经末梢灵敏度;个人心理感觉差异和其他未知影响因素。

2.刺扎纤维的特征与作用不同纤维性状及毛羽形态,不同织物结构对人体产生的刺痒感是不同的[13]。

纤维性能与形状,如直径、长度和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前两者影响织物表面毛羽的长度和密度,直径和毛羽长度还影响纤维刚度[14]。

纤维刚度不仅影响成纱的表面光洁度,而且直接决定纤维对皮肤表面的刺扎作用。

对夏布麻纱与机织麻纱织物的实验比较表明,传统苎麻产品—夏布并不产生恼人的刺痒[15]。

夏布的麻纱是以手工劈细的,纤维间被胶质粘连,故实际纤维体特长。

而机织麻纱是精干麻经切断、打松后,为单纤维,长度较短。

两者相比,后者的纱线表面通常毛羽特别多。

因此,苎麻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麻纤维本身的粗、硬和具有较大的弯曲刚度;另一方面是由于麻纤维突出于织物表面形成较多的毛羽产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