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二讲 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学习资料之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包括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和基础1.原始社会的人类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低下,活动范围狭窄,他们对自然界既产生了客观现实的、朴素的观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观念。
2.奴隶社会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工,产生了阶级的分化;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形成了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二)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人民出版社,1984.15.];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2.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哲学思想和归纳、抽象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概要
自然辩证法概论知识点概要注释:标记为红色加粗字体的内容为重点内容(结合上课老师的说法月个人观点来谈的),最后祝大家考试顺利哦!第一讲哲学与科学一、哲学的特征:反思与批判(不同于其它学科)二、西方式的反思:存在先于本质三、科学来源于哲学⎧⎨⎩希腊时期罗马时期简答: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谈:①从目的上说;研究自然是为了论证上帝的存在,所以在目的上并不冲突。
②从论据上说;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
),而现实中并不存在以上两种运动状态,只有非静止或非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必须有种外力推动才能解释现实中物体的运动状态,而这种外力就来自于“上帝之手”,从而世界上存在上帝。
四、科学对哲学的影响对上帝论的抛弃例子: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假设,去掉了上帝的假设,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等等。
1)中世纪文化、黑暗、文盲公元8世纪后期卡洛林文化复兴2)近代科学家为什么牛顿晚年研究神学?①论证上帝的存在②论证,论据(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讲自然观的演化1)自然观①万物有灵论(过程)背后的故事、论证过程②论证(生与死、万物有灵论)一、自然的变迁⑴什么是自然答:非人工的物理世界(包括生命的和非生命的)本性;本来就有的东西(自然而然)⑵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自然观①万物有灵人有两种状态⎧⎨⎩睡死,⎧⎨⎩相同点:躺,闭眼不同点:醒,梦,呼吸人之有灵(自然拟人化)②古希腊时期Ⅰ爱奥尼亚学派—以具体的自然物为自然界寻找确定性。
Ⅱ古希腊人一直坚持对确实性的寻求,其实就是遵循事物由具体一抽象的规律。
柏拉图:理念(idea)由概念实体简答:为什么在黑暗的中世纪时期,科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答;在欧洲黑暗、教会横行的中世纪时期里,没有妨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反而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理由有三:①在中世纪,教会掌握大权,他们信奉“自然界是上帝创造的”,从而推动了教会人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来解释上帝的伟大。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绪论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四、主要内容(一)自然观(二)科学技术观(三)科学技术方法论第一编自然观、自然观的概念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素朴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当代系统自然观第一讲古代自然观一、古中国自然观■二、古希腊自然观三、古印度自然观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一、古中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一一《三五历记》1.元气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
这种气就叫“元气”。
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
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庄子说:“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气者,生之元也” 一《淮南子•原道训》“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一《白虎通义•天地》2.阴阳学说阴阳的区分:阴是有形的、黑暗的、静止的、雌性的、下降的……;阳是无形的、明亮的、运动的、雄性的、上升的……。
自然辩证法第二讲系统论的自然观
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
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生物种群数量、物 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平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方面,旨在实现人类与 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4 系统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 用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社会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通过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 能的过程。自组织是社会系统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社 会系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社会系统的他组织是指社会系统在外部干预和强制力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他组织通常是在一定的 政治和经济条件下,通过政府或其他组织的干预来实现的。
自然界的自组织与他组织
自然界的自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 能够通过内部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有 序的结构和功能。
自然界的他组织
自然界中的系统也可以通过外部干预和强制手段来 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相互作 用
在自然界中,自组织和它组织是相互作用的 ,它们共同作用,推动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 。
统等。
社会系统
03
社会系统中包括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组织,如经济系统、政治
系统等。
02 系统论的自然观
自然界的系统性
01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构成了一 个有机的整体。
02
系统层次结构
03
系统的动态平衡
自然界中的事物按照一定的层次 结构组成系统,每个层次都有其 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
从哲学上说,哥白尼学说摒弃了神创论的宇宙观, 是向宗教神学发出的挑战书,它不仅标志着自然 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且还从根本上动 摇了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实现了 自然观念上的根本变革。
2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牛顿力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标志经典力学体 系的产生 ·笛卡尔:动物是机器 ·霍布斯宣称,所谓生命,不外是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 的某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表中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 无非就是发条,神经无非就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 轮,它把动作转递给整个躯体。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动物 “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是位置的 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从而 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自动机。
自然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 作用
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它运用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展开对自然界、科学技 术及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的探讨。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又是一般与个别、共 性与个性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之 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与最高层次的哲学相比较, 可把它归属为亚层次。 自然辩证法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 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
第二讲 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 不同的人,因其知识和经验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自 然观。 代表性最广的自然观,来自对该时期科学成果的概 括和总结。
一、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于自然的认识,也 产生了不少系统的自然观。归纳起来人 类自然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古代朴素自然观, 17 、 18 世纪机械唯物 主义自然观, 19 世纪马恩创立的辩证唯 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全套教案
第一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1)自然界并不是从来如此、永恒不变的,而是一个有其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
(2)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过程的认识本身,也有一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过程。
(3)“自然界往往要等候辩证法很久”,而所谓的自然辩证法不过是自然界的这个起源、发展和演化的动态过程在人类认识上的反映,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东西。
(4)“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过程中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辩证法都不可避免的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什么是自然?自身包含有生长、分化与演化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我们的宇宙起源→基本粒子起源→化学元素起源→天体起源→地球起源→地球圈层分化→有机物起源→生命物质起源→生物圈→-社会圈-人类的自然进化与文化进化→……”什么是自然界?[1]自然界是指自身表现为具有不断生长的无限多样性的整个存在。
(一与多的统一;“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存在与非存在的同一)[2]自然界是指各种物质系统相互联系的总体。
[3]自然界是指各门自然科学观察、实验的研究对象总体。
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对自然界总图景的把握。
浓缩为观点(抽象思维);展开为画面(形象思维)。
一、自然观的分类1、人类历史上的自然观分类: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哲学的自然观~科学的自然观分类的思想方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上述分类。
自然观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
文化的基本要素:观念/行为模式。
自然观并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简单地、被动地临摹的结果,而是人们根据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与科学技术条件下,自己的认识观念框架去主动地同化和重新建构自然界图景的结果。
(1)神话及原始宗教的自然观:是人类社会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之后,早期对自然力量的恐怖和对社会中享有主权(司法与决策权)的集团的恐怖在观念上的反映。
(2)哲学的自然观:自公元6世纪以来,思想家们一直在寻求一套统一的观念范畴,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评价社会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以及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习俗。
自然辩证法 第二讲 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
第二讲科学的发展与自然观的变革第一节古代自然科学和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中国古代主要是指旧石器晚期到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前的漫长历史。
根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可以大致把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古到夏、商、西周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770)中国古代原始技术和科学知识的萌芽和积累时期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到秦汉前(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奠基时期第三阶段:秦汉到南北朝(公元前221——公元58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形成时期第四阶段:隋唐、宋、金、元时期(581——136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第五阶段:明清时期(1368——1840)中国古代传统科学技术发展逐渐停滞和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时期◆特征: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以实用为基本特征,是一种科学和技术始终未能分离的状态;与古希腊和罗马的科学技术相比,由定理、定律表现出来的理论化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少,而实用形态的知识较多。
(二)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特征1、原始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神话和巫术是原始思维的两个基本形态。
而中国原始思维自然观的理论形态,主要是:(1)“阴阳学说”(2)“五行说”(3)“八卦说”——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泽)2、理性思维形态的古代自然观二、古希腊科学技术与自然观(一)古希腊的科学技术成就及其基本特征数学方面;毕达哥拉斯、欧几立得天文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球中心说”)静力学方面: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二)古希腊自然观的演进和基本内容1、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前546)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限者”3、阿那克西米尼(约前585——前525 )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4、赫拉克利特(约前540——前470)提出“火”是万物的“本原”5、阿那克萨哥拉(约前500——前428)的“种子说”自然观6、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四根说”自然观7、德谟克利特(约前460——前370)的原子论自然观8、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的“四因论”、“形式质料说”和“原性说”自然观(三)古希腊自然哲学和自然观特征1、确定自然或者宇宙为其哲学思考的对象2、具有鲜明的理性批判特征3、强烈的思辨特征◆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主要特点1、力求简单2、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物质3、整体直观性4、富于想象5、深刻和谐6、相信守恒7、合乎常识◆历史局限性:由于古代自然科学技术还没有近代意义上的系统科学实验作为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下,不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手段,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缺乏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创造性思维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7(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资料
主讲人:陈红兵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自然观演变的历史阶段
古代机体论自然观 中世纪神创论自然观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系统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一、古代机体论自然观
原始自然观:万物有灵、图腾崇拜 希腊式有机自然观
1.
2.
关于物质结构问题 留基伯和德漠克利特:原子论。他们把 原子理解为最小不可分、坚硬不可入、 在空间的虚无中永恒运动的物质微粒。 伊壁鸿鲁:进一步阐述了原子论,认为 原子不但大小和形状不同,而且在重量 上各不一样。
1.
关于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阿那克西曼德:地球是一个圆筒,被太阳、月 球诸天体层层包围。 毕达哥拉斯学派:地球、天体和整个宇宙是一 个圆球,一切天体都作均匀的圆周运动,因为 球形和正圆形是最完善的几何体。 欧多克斯:提出了以地球为中心的同心圆几何 结构,这就是最早的地球中心说。 亚里士多德:接受了欧多克斯的宇宙体系,但 他认为天体是物质实体,而不仅仅是一种几何 结构。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中各民族中普遍存 在的最早宗教信仰。图腾(totem),系 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原始人 相信各个氏族 都与某种自然物存在特殊 关系,此物就成为该氏族的图腾,,是 氏族的象征和保护者。图腾往往为全族 忌物,禁杀禁食,还举行崇拜仪式。
巫术:是原始人有了类似图腾崇拜的原始意 识之后,加上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感到无 能为力,渐渐出现了巫术。 原始人“自以为能用对待族人和对待他所猎 获的动物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劝诱和愚弄自 然,以求得到帮助,”譬如蛙鸣则雨,于是 就学蛙鸣,以祈求的所盼望的雨水。 有巫术产生祭祀。因为祭祀仪式需要解释, 又发明了许多教条和神话。
自然辩证法概论讲义2-2(科技史与自然观的历史演变-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剧场假象”
最后是“剧场假象”。培根指出,这是从各种哲学教 条、以及从证明法则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因为在他 看来,“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 根据一种不真实的布景方式来表现它们自己所创造的 世界罢了。”所以,他也把这种假象称为“体系的假 象”。他认为,这种假象不是天赋的,也不是暗中潜 入理智中的,而是“从哲学体系的剧本和乖谬的证明 规则印到和接受到人的心里上面来的。”由此表明, “剧场假象”的形成,正如我们看戏一样,虽然目的 在于娱乐,但却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剧中故事情节的 感染,而使剧中所流露出的感情、思想、价值观念等 等,被我们所受纳、所汲取。
“洞穴假象”
如果说“种族假象”是一种集体假象,那么,“洞穴 假象”则是一种个人假象。培根认为,每个人都有他 “自己的洞穴”。正是由于这种洞穴的作用和影响, “使自然之光发生曲折和改变颜色。”他所作的这一 比喻在于表明,由于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特有的天性; 或者是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和与别人的交往,或者是由 于读书和他所崇拜的权威;或者是由于印象产生于具 有成见的人心中抑或产生于漠然无动于衷的人心中而 有所不同,如此等等所造成的,便不仅仅是各个人的 精神各不相同,而且还变幻不定。这样,就形成了各 个人的不同的假象。
毋庸置疑,语词的不准确、多义性以及由此而造成的 理解—解释上的混乱,是形成“市场假象”的一个重 要原因。并且,正是这个缘故,在现代,才形成了语 义学、语言哲学等学科,以试图消除语言所造成的混 乱。但同样重要的是,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它 所传递的不但可能有假信息,而且也可能由于受纳者 在解读信息时误解了信息的含义,从而导致“市场假 象”的产生。在人们的各种假象中,最主要的是“市 场假象”;而“市场假象”之得以形成,便在于人们 彼此之间的以讹传讹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读信息。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2讲 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某参量按规律取值的确定程度,能按规律取 确定值的是有序,否则是无序。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12
▪ 序: (熵dS=dQ/T、序参量、信息量) ▪ 序:差异程度,对称性破缺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13
熵的定义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48
▪ 碳—氮—氧循环
▪ 这个循环的结果是4个质子合成一个氦核, 同时产生2个正电子、 2个中微子和3个光子, 释放出25.03兆电子伏特的能量。参与反应 的碳元素在核反应前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而氮、氧同位素只是在中间过程中产生又消 失。
▪ 当恒星里的氢耗尽后核反应会一个接着一个, 氦聚变为碳、碳聚变为氧和镁、氧聚变为氖 和硫、……..最后全部变成铁。然后恒星会 崩溃而形成超新星爆发。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43
论 宇宙热寂说
▪ 在19世纪,能够认识到热寂论谬误的科学只有波 耳兹曼和麦克斯韦两人。
▪ 早在1866年,玻耳兹曼就注意到生物的生长过程 与熵增加相拮抗的事实。他说:“生物为了生存 而作的一般斗争,既不是为了物质,也不是为了 能量,而是为了熵而斗争。植物铺开了它的面积 大得不可计量的叶片,以一种尚未探明的方式, 迫使太阳去完成我们在实验室中不知道如何完成 的化学合成。”
2020/10/18
自然辩证法-第二章
31
混沌理论原理
描述混沌现象运动规律的方程是非线性 的。有些事物的发展变化虽然存在规律性, 但未来某一时刻的突发事件,使初值发生微 小的变动后,会引起事物在较长的时间内作 出很大的改变。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2自然观
自然观的重要性
指导人类认识自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正确的自然观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 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利 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正确的自然观能够使人们意识到人与 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从而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指导人类改造自然
正确的自然观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地改 造自然,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生态环 境。
物体层次
物体是由原子、分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 物体的性质和行为受到内部结构和外部环 境的影响和制约。
自然系统的复杂性分析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非线性关系
自然系统中各组成部分 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 性的,即一个组成部分 的变化会导致其他组成 部分的连锁反应,产生 难以预测的复杂结果。
自组织现象
气候多样性
地球上的气候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 气候带,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生态适应性。
03
土壤多样性
由于地形、气候和母质等因素的影响,地球上的土壤也是多种多样的,
包括黑土、黄土、红壤、砂土等,每种土壤都有其适宜的植物生长和利
用方式。
自然界的宇宙统一性
天体物理学与宇宙演化
宇宙中的生命
尽管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存在,但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宇宙中可能存在 生命的条件和可能性。这种探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起源,以及宇宙中生 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05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与利用
1 2
认识自然
人类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不断深化对自然界 的认识,揭示自然规律,为改造自然提供科学依 据。
自然系统的层次结构
自然辩证法概论(自然观)
自组织的条件
——开放系统:dis+des ——远离平衡态:系统处于远离平衡态,在较强的耗 散中,利用负熵流建立和维持的有序结构,称为耗 散结构。“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涨落:涨落是系统演化的诱因。 ——非线性相互作用:非线性的正反馈作用把微小的 偏差迅速放大,使系统失稳形成新的有序结构。
系统层次之间的关系
——高层次系统包含低层次系统,两者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 系。 ——层次和系统复杂性有对应关系。层次越高,复杂性越大 (牛顿力学体系一个层次质点,热力学系统两个层次宏观 微观,生物体包含多个层次) ——层次的分化和子系统的中心化。(太阳) ——系统结合力与层次高低成反比。 3 有序性 指系统各部分在空间、时间上分布规则性、组织性和确定性。 4 动态性
系统层次观
进化历史观
持续发展观
自然界的系统层次观
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
自然界的物质性主要回答存在着的“是什么”的问题;“如何存 在”由系统方式和运动形式来回答。
物质普遍联系的基本形式——系统 何为系统??
~贝塔朗菲: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
分(要素)的总体。 ~钱学森: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 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且此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更大系统的 组成部分。 ~恩格斯:我们面对着的整个世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 联系的总体。
恒星世界:
从年青、炽热到死亡
新星和超新星
蟹状星云:1054年超新星爆炸遗迹
银河系的诞生
太阳系的形成
太阳、行星与地球
地球形成与地壳运动
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续发展社会的责任感。
1987年,在布伦特兰的领 导下出版了《我们共同的
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
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 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
害的发展。
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
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 展大会”,通过《里约环 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 纪议程》等文件,倡导实 现可持续发展。1994年, 中国政府编制《中国21世 纪议程》。
系统科学
老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新三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
系统存在、信息传播、反馈、有序无序、序参量、临
界状态、扰动、生命与非生命、可逆与不可逆、内 在随机性等新概念和新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时间之矢”是与物理
系统相联系的内部属性;
料的阶段进入对经验
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 理论概括阶段。
星云假说
1755年,康德发表《自然通史与天体论》,提出太阳系 起源的星云说。 恩格斯对此说:它是哥白尼以来天文 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 史的那种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地质渐变论 1833年,赖尔发表《地质学原理》,提出地质渐 变论,批判了居维叶的“灾变论”。恩格斯对 此说:最初把理性带进地质学的是赖尔,因为 他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些渐进的作用,取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 物, 人是自然存在物,生活在自然之中,其生存和发展依赖自然界。
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
境造成的,那就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人性的环境。”
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劳动生产率是同自
然条件相联系。
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 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 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 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 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
生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成普通成员与 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共同体,人是其中平等一员和 公民,人与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衡的,人要自觉尊重其他成员, 保护生态共同体的和谐,并与这个共同体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突现:突发性、间断性和不可预测性;
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
内在随机性:确定性和随机性;
自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动态开放); 非线性相互作用(多元互补); 涨落:生序原理,通过涨落达到有序(无 序是有序之源);
5、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思想
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 名。无名天地之始;有 名万物之母”。
特点和地位:
(1)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
恩格斯:“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
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 然科学思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 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样性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
自然观的科学根据。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和演化都是围绕生命
物质来进行的,生态系统的活力是生态系统本身固有的;
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一是生物与非生物构成有机整体;二 是每种生物物种都占据特定的生态位;
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自我调控能力;
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
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 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恒产生和消亡 之中,处于不断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 然的特定发展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随 着人类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
代了造物主的一时兴起而引起的突然变革。
能量守恒与转化
19世纪40年代,迈尔、焦
耳发现了能量守恒与转
化定律。打破了无机物 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自然界的一切运动都可 以相互转化。
尿素的合成
1828年,维勒发表《论尿素的 人工合成》,用普通化学方 法,人工合成了尿素,“证 明了适用于无机物的化学定 律对有机物是同样适用的, 把康德还认为是无机界和有 机界之间的永远不可逾越的 鸿沟大部分填了 ”。
运动的机械还原,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
绝对时空观,时空是脱离物质的绝对实体;
数学方程表示机械因果性—单一决定论;
物质无限可分→结构还原;
二、机械的自然观
基本观点
①机械的自然图景
德芒纳蒂尔:世界是机器
笛卡尔:动物是纯粹的机器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
二、自然观的发展
②严格的机械决定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
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技与社 会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援引自然科学来证明辩证法
在现实中已得到证实”;
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
值论的理论前提;
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马 克思“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
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
要途径。人与自然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的问题,
人与社会的问题。
生态科学及其思想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关系的科学。它
在以下两个方面具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
是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二是人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生态学中的整体观念、循环观念、平衡观念和多
细胞学说
1838,施莱登发表《关于论 植物起源的资料》,1839
年,施旺发表《关于动植
物的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 的显微研究》,提出动植
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揭
开了有机体产生、生长及 其构造的秘密。
生物进化论
1859,达尔文《物种起源》 一书出版,提出并系统论
证了生物都有其发生、发
展和灭亡的历史及机制, 揭示了生物从简单到复杂,
二、机械自然观
科学背景 哥白尼革命推翻了托
勒密的地心说,摒弃
了神创论的宇宙观, 使自然研究从神学中 解放出来。
地心说
日心说
二、机械的自然观
牛顿力学奠定了机械论 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深 刻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界 的基本看法,成为近现 代人思考自然运动规律 的绝对真理。
惯性定律→外因论;
拉普拉斯:应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过去状态的 结果,同时把它看作是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原因。
霍尔巴赫:宇宙本身不过是一条原因和结果的无穷
锁链,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
特点:
①机械性;
②形而上学性(还原论);
③不彻底性:第一推动力、目的论
三、辩证自然观
背景
19世纪,自然科学研
究从分门别类搜集材
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规律,
证明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元素周期律
1869,门捷列夫等人发现元 素周期律,揭示了各种元
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
元素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和相互关联关系。恩格斯
称门捷列夫应用黑格尔的
量转化为质的规律,完成 了科学上的一个勋业。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始基,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 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 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
自然辩证法
程志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内容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绪论 自然观 科学观 技术观 科技与社会
第二讲 自然观
一、什么是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 点,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 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从古至今,自然观经过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
到近代机械自然观,再到现代辩证自然观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辩证统一;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织性; 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内部时间概念; 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 辩证统一; 提供了一种系统思维方式,整体思维、开放思维、非线 性思维;
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
四、系统自然观
背景
20世纪,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等的提
出和发展,从宇观、宏观和微观领域揭示出
新的自然图景。
系统科学
20世纪40年代,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耗散 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先后兴 起,提出系统存在、信息传播、反馈、有序无 序、序参量、临界状态、扰动、生命与非生命、 可逆与不可逆、内在随机性等新概念和新思想。
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
所不同的具有新特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 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
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过程 1980年《世界自然资源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