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2024年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范文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在各个领域的需求越来越大,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的崛起,为翻译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翻译的效率,还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对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概述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资源,辅助译者进行翻译的技术。
它包括机器翻译、术语提取、翻译记忆、多语种处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1. 机器翻译与教学:机器翻译可以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翻译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语言结构,从而更好地进行翻译。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机器翻译的结果和人工翻译的结果,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2. 术语提取与教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自动提取原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常用表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术语表达。
3. 翻译记忆与教学:通过利用翻译记忆功能,学生可以快速查找和引用之前的翻译结果,提高翻译效率。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历史翻译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四、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积极影响1. 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翻译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2. 培养综合能力:通过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专业知识、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3. 适应行业需求: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已经成为行业趋势。
通过学习和掌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语言翻译
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语言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 Software,CAT)是一种能够辅助人类进行翻译工作的技术工具。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CAT软件在语言翻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学会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语言翻译的必要性,并提供一些使用CAT软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必要性随着全球化的进展,语言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
而传统的人工翻译方式面临着效率低下、一致性难以保证等问题。
而CAT软件的出现,为语言翻译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使用CAT软件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翻译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同时还能够确保术语的一致性。
二、使用CAT软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了解CAT软件的基本功能:不同的CAT软件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开始使用前,需要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了解。
常见的CAT软件包括Trados、MemoQ等,它们都提供了术语库管理、翻译记忆库、自动翻译等功能。
2. 建立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库是CAT软件中非常重要的功能。
通过建立术语库,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使用特定的行业术语。
而翻译记忆库则记录了之前翻译过的句子和对应的翻译结果,可以在后续翻译中自动匹配和使用已翻译过的内容,提高翻译的效率。
3. 注意格式和排版:在使用CAT软件进行翻译时,需要注意源文件的格式和排版。
有些格式复杂的文件可能无法直接导入到CAT软件中进行翻译,这就需要先对源文件进行格式调整或者使用专门的插件来实现。
4. 保持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虽然CAT软件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提供自动翻译和术语匹配的功能,但翻译人员仍然需要保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熟悉和掌握。
在使用CAT软件时,需要仔细审校自动翻译的结果,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5. 注意机器翻译的使用:一些CAT软件提供机器翻译的功能,可以快速生成初稿。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
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是21世纪中文机器翻译(MT)发展的最新新闻,也是处于蓬勃发展中的一门新的课程。
它使用了当今最新技术,如自然语
言处理(NLP),语义分析,词汇表,统计技术,语法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来实现自动翻译,从而为计算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文本翻译服务。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基本原
理及其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
翻译方面的实践能力,加强语言知识在应用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三、课程内容
1.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3.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主要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NLP)、语义分析、词汇表、统计技术、语法分析和机器学习等;
4.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建模与实现;
5.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评价;
6.计算机辅助中文机器翻译的示例实践。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采用授课、讨论、实践、课程作业等多种形式进行,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模块。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简介 : 郜万伟 , , 男 湖北恩施人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 功学 院外语系讲师 。
计 算机 辅助 翻 译 ( o pt —addTas tn C m ue ie rnl i , r ao C T 是在 翻译 材料 电子 化后迅 速发展 的 一 门技 术 。 A) 广义 的 C T技 术 , 指 在 翻译 中运用 计 算 机软 件 、 A 是 硬件 、 网络等 设备辅 助整 个翻译 过程 的技术 , 包括译 前原文 分析处 理技 术 、 中使用 的翻译 记 忆 技术 和 译 译后使 用 的译 审软 件 , 以及 相关 的桌 面 出版 ( ek D s. t u l hn , T ) 术 。狭 义 的 C T技 术 , 专 o P bi ig D P 技 p s A 则 门指 为 了改 善翻译 流程 而开发 的专用 软件 和相关技 术。 在翻译 教学 中引入计 算机 辅助 翻译技术 是一个 值得 深入研 究 的课 题 。 由于 目前人们 对计算 机辅 助 翻译 教学认 识不 足 , 再加 上一 些客 观 因素 , 人们对计 算机 辅助 翻译教 学 的研究 还 不 深入 , 仔 细 。本 文 不 拟对 计算 机辅助 翻译 做 一 全 面 的梳 理 , 出人 们 对 指 计算 机辅 助翻译 的认 识 不 足 的原 因所在 , 以期 抛砖
1 2 9
示 用户使 用记 忆 库 中最 接 近 的译 法 。对 译 者 而言 , 使 用 C T技 术效 率 会 显 著 提 高 。 国际 上 开发 翻译 A 记 忆 (T M)软 件 的厂 家 有 很 多 , 比较 著 名 的有 t - r a g s S L D jv 、 rni Wod i e、 rfs 等 。 o 、 D X、 e u Ta s 、 rFs r Wodat a t h 国内 的有 雅 信 C T、 译 等 , 中 最 为 知 名 和 广 泛 A 通 其 使 用 的是德 国的塔 多思 (Ta o )。 rd s 人机交 互技术 就 是 译 者 与计 算 机 互 助互 补 、 相 辅相 成 , 本质上 改 变传 统 的一 页页 翻查 字 典 的方 从 法 , 原文 与软件 挂 钩 , 将 提供 大 量 专业 词 汇 , 轻 译 减 者 的劳动强 度 , 高译文 质量 , 提 同时还 可 以不断 补充 个 性化 词汇 , 积累 自身资 源 。 20 0 2年 , o kr 出 , MT和 C T的主 要 区别 Bw e 指 “ A 在于 翻译 的实 际 工作 是 由谁完 成 的” 。与 机 器 翻 译 不 同 , 算机 辅助 翻 译是 由机 器 辅助 译 员 进行 人 计 工 翻译 , 翻译 主体 是 人 。当前 主流 的 C T软 件 是 以 A 翻译记忆 (Ta s t nMe  ̄,T 为核 心技术 , rnl i mo ao M) 即 存储 已翻译过 的原 文 和译 文 片 段 的数 据库 ,T 可 M 以帮助译 员省去 重复 劳动 , 且保证 译文 的一 致性 。 并 遗憾 的是 , 国 内翻译研究 和教 学领域 , 多人 在 许 听“ 计算 机辅 助 翻译 ” 还 习惯 上 将 它 和 “ 算 机 , 计 翻译 ” “ 器 翻译 ” MT 或 机 ( ,Mahn rnlt n 画 c ieTa s i ) ao 上等号 , 不待进 一 步 了解 , 大 摇其 头 , 计 算 机 翻 就 说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
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报告作者:李甜甜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首先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定义、概况、发展史进行简单的介绍,为接下来的讨论提供理论背景知识;其次,将对国内关于计算机辅助翻译与翻译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从中总结出心得体会,在今后的翻译教学中更好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一、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概况1.计算机辅助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简称CAT(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它能够帮助翻译者优质、高效、轻松地完成翻译工作。
它不同于以往的机器翻译软件,不依赖于计算机的自动翻译,而是在人的参与下完成整个翻译过程,与人工翻译相比,质量相同或更好,翻译效率可提高一倍以上。
CAT使得繁重的手工翻译流程自动化,并大幅度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
2.机器翻译及其发展道路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又称为自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源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自然目标语言的过程,一般指自然语言之间句子和全文的翻译。
它是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的一个分支,与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机器翻译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
1949年,W. Weaver 发表《翻译备忘录》,正式提出机器翻译的思想。
走过六十年的风风雨雨,机器翻译经历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发展道路,学术界一般将其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开创期(1947-1964)、受挫期(1964-1975)、恢复期(1975-1989)以及新时期(1990~现在)。
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机器翻译的研究,但是机器翻译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是在“十年浩劫”以后,随着 Internet 的普遍应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国际社会交流的日渐频繁,机器翻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机器翻译软件,例如“译星”、“雅信”、“通译”、“华建”等,机器翻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纪元。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源
3、个性化翻译服务
未来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将更加个性化,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供更 加贴合用户需求的翻译服务。例如,根据用户的语言习惯和常用词汇,计算机辅 助翻译软件可以自动调整翻译策略,提高用户的翻译体验。
总之,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实践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的 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翻译的精准性和个性化服务,同时机器翻译的普及也将为人 们带来更加便捷的翻译体验。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 源
01 教学方法
目录
02 教学资源
03 实际应用案例
04 展望未来
05 参考内容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语言障碍的日益突出,计算机辅助翻译(CAT)已成为 翻译行业的趋势。然而,对于许多翻译专业的学生和从业者来说,如何有效地利 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次演示将探讨计算机辅 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源,希望为翻译教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2、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增加:不同的翻译项目可能需要根据其特定的需求和 场景,选择不同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更加倾向 于满足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3、协作翻译平台的普及:随着多人协同翻译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翻译行业 可能将更加依赖于协作翻译平台。这些平台将有助于提高翻译效率,减少错误, 并保持术语和风格的统一。
实际应用案例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以下是一个 实际案例:某大型跨国公司需要翻译一份涉及机械领域的文件。由于文件专业性 较强,人工翻译的难度较大。因此,该公司采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方法与资 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该公司通过在线课程和培训,教会译者如何使用常用的计算机辅助翻 译工具和软件,如Trados、MemoQ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译者进行术语管理、多 人协同翻译等操作,提高了翻译效率。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作者:王涵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8年第05期摘要:目前的翻译领域,计算机辅助翻译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到翻译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形成主动的发现式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课堂教学延伸化,吸取更多相关的知识,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文章对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解析,阐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优势和应用要点,并给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课堂;翻译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CAT)为翻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翻译途径,也给翻译教学指出了新的探究方向。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在课后进行翻译练习时没有交流的平台,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无法获取辅助翻译信息。
与此同时,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翻译过程的了解,难以给出正确的指导和客观的评价。
将计算机辅助翻译应用于翻译教学中,使得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得以改进。
对学生而言,计算机辅助翻译不仅提供了一本活词典,还提供了丰富的翻译示例、完整的语境和充足的背景信息。
对教师而言,计算机辅助翻译就是翻译教学的助手,协助教师按照一定的需求将知识要点和难点提前输入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辅助翻译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1.1 辅助学生形成发现式学习方法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倾听为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一般不具备发现式学习的能力。
在翻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将学生的一半课时设定为教师讲授,一半课时设定为上机练习。
通过上机训练使学生对当前翻译行业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状态有深入的了解,熟练掌握多种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使用技能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学会借助库检索来查找语料并利用语料库技术获取相关的科研数据。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尤其是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自由支配资源库,自由整合信息知识,搭建知识框架,老师只进行辅助讲解,培养学生独自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及其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国交流的增加,翻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挑战。
传统的翻译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需求,而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技术的出现,则为翻译行业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一、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简介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翻译人员进行翻译工作的一种技术。
通过将文本分割为句子或短语,在用户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将要被翻译的句子,并提供相应的翻译记忆库、术语库和自动翻译建议等工具,以提高翻译的速度和质量。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主要包括术语库、翻译记忆库、机器翻译和自动翻译记忆系统等。
术语库是一种收集术语并进行分类和管理的工具,有助于保持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翻译记忆库是一种记录已翻译文本和相应翻译的数据库,可以在类似的句子或短语出现时提供自动翻译建议,提高翻译的效率;机器翻译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程序进行翻译的技术,它可以根据源语言的句子结构和语义,在目标语言中生成等效的句子;自动翻译记忆系统是一种与翻译记忆库类似的工具,但它更加智能,能够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相似度进行翻译推荐。
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优势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相较于传统翻译方法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大大提高了翻译的效率,特别是在大量重复和类似的文本翻译中。
翻译记忆库可以记忆已经翻译的内容,并在类似的句子或短语出现时提供自动翻译建议,从而省去了翻译人员的重复劳动。
其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保持翻译的一致性。
术语库可以帮助翻译人员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另外,在多人协作翻译中,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也有助于实现项目的统一管理和效率的提升。
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行业的应用正在不断拓展。
首先,它广泛应用于软件和游戏翻译领域。
软件和游戏常常存在大量的重复文本和术语,利用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可以大大提高翻译的效率和准确性。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
《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课程代码:CSCA201学分:3先修课程:中文基础、外语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描述:本课程旨在提供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将掌握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的原理、常用工具和技术,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提高中文翻译质量和效率。
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掌握常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3.学会使用术语管理工具和资源管理工具来提高翻译的一致性和效率。
4.学会使用自动对齐工具进行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和利用。
5.掌握术语提取和术语库管理的方法。
6.学会使用机器翻译系统进行翻译预处理和后处理。
7.分析和评估机器翻译结果的质量,进行适当的修改和校对。
8.了解目前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教学内容:1.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的概述与发展历程2.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软件的介绍和使用3.术语管理工具和术语库的建立与管理4.自动对齐工具的使用与平行语料库的建立5.机器翻译系统的介绍和使用6.机器翻译结果的分析和评估7.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的最新发展和趋势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来熟悉和掌握计算机辅助中文翻译工具和技术。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和期末考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教材:。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omputer-assisted translation,CAT)
已经成为了翻译行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其主要功能是提高翻译
效率并保证翻译质量,同时也可以降低翻译成本。
通过帮助翻译人员
自动处理术语、翻译记忆库、术语库、机器翻译等实用工具,CAT系统为翻译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更高的生产力。
随着CAT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广泛应用,翻译教学也逐渐开展了CAT技术的培训和应用。
翻译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翻译软件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翻译技巧。
对于翻译初学者,CAT系统可以帮助其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学习成本。
对于有经验的翻译人员,CAT系统可以帮助其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増强翻译项目的可控性。
但是,CAT技术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类翻译的工作。
虽然CAT系统
可以快速提取翻译记忆库中的术语和数据,但是对于某些文本内容、
特殊领域的术语,CAT系统还需要人类翻译人员进行理解和处理。
因此,翻译人员与CAT系统的协作,将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翻译。
总之,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翻译人员的生
产效率和翻译质量,也为翻译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工具和教育资源。
随
着CAT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它将对翻译行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推
动作用,成为翻译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puter-AidedTranslation)一、课程说明1、课程编码:0130502012522、学分:2 学时:343、课程类别:任意选修课4、开课学院:翻译学院5、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一门知识与技能密切结合的课程,围绕计算机辅助翻译这一中心,介绍翻译技术在语言服务行业的应用场景,学习并掌握翻译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译前、译中和译后各环节熟练运用主要翻译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翻译技术基础知识、信息素养、扫描及OCR、文本处理、术语库与翻译、记忆库与翻译、主流CAT工具(SDL Trados、MemoQ、Tmxmall等)使用、机器翻译及其译后编辑、本地化等。
6、预备知识: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MS Office高级应用7、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时代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熟悉翻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熟练使用以各类翻译技术手段完成翻译及本地化项目打好技术基础。
本课程以项目为引导,以团队合作为主要方式,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各种翻译技术手段的应用。
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密切协作,善于协调,综合运用各种翻译技术手段高质量完成翻译或本地化项目。
8、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方法:形成性评价(作业,阶段考试)+终结性评价(课程考试)组成及占分比例:终结性评价60%+形成性评价40%9、教材与参考书:教材:无教材参考书目:《翻译技术教程》(王华树主编,商务印书馆与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2017年联合出版)第一章导论(学时:2)第一节翻译技术概要第二节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服务第三节翻译技术应用场景第二章信息检索(学时:2)第一节互联网信息资源概要第二节搜索引擎、网络词典、数据库在翻译中的作用第三章文本处理(学时:6)第一节印刷品电子化、桌面排版DTP第二节光学字符识别OCR第三节文档整理第四章术语库与翻译(学时:4)第一节术语提取第二节术语库建设与管理第三节SDL Multiterm 2017术语管理软件操作第五章语料库与翻译(学时:4)第一节语料库在翻译中的作用第二节双语对齐第三节TMX文件质量控制第六章CAT软件应用(学时:10)第一节SDLTrados 2017建立项目第二节SDLTrados 2017翻译与审校第三节SDLTrados 2017多人协作第四节MemoQ多人协作与审校第五节Tmxmall平台使用第七章机器翻译及其译后编辑(学时:4)第一节机器翻译发展及应用现状第二节CAT与MT结合的译后编辑第八章本地化服务(学时:2)第一节本地化服务概述第二节SDL Passolo 2018操作。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翻译行业面临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翻译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快速且准确的翻译需求,因此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应运而生。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不仅提高了翻译效率,而且提供了更准确的翻译结果,对翻译教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通过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对翻译过程进行辅助,帮助翻译人员快速处理大量的文本。
它可以自动识别和提取文本中的术语、短语和句子,并提供翻译建议和翻译记忆库等工具,以加快翻译速度和提高翻译质量。
首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翻译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便利。
传统的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手工查找和记录术语和翻译记忆相关信息,费时费力。
而借助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翻译软件快速获取术语和翻译记忆库等资料,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同时,学生还可以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翻译习惯和技能。
其次,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使翻译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
传统的翻译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纸质教材为主,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虚拟实验室和多媒体教材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进行翻译练习,并得到实时的反馈和指导,提高翻译技能和应用能力。
另外,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还为翻译教学的评估和评价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的翻译教学评估主要以人工评阅和口头反馈为主,存在主观性强、效率低等问题。
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基于机器翻译评估和语言质量评估等技术,对学生的翻译成果进行自动化评估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获取详细的评估报告和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问题,提高翻译水平和自我调控能力。
然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仍然存在翻译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虽然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可以提供一定的翻译建议和参考,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机器翻译仍然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T)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海外文摘 75海外文摘 OVERSEAS DIGEST 总第850期 2021年第9期Total of 850No.9,2021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T)在大学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严浩(长江师范学院大学 外语教学科研部,重庆 408100)摘要:巨大的翻译任务量、内容专业化程度高、交稿日期缩短、质量保证要求高,使得传统的翻译方式,已经无法应对翻译市场的需求。
于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CAT)应运而生,凸显出强大的产业生产力。
而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仍然可以帮助我们对传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一步思考,从其记忆库和术语库两个部分帮助我们避免传统翻译课堂的弊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教学;术语库;记忆库中图分类号:G642;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075-020引言自1978年以来,关于与现代技术相关的翻译教学论文在我国数量逐年递增,其中涉及CAT 技术、机器翻译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及语料库等主题[1]。
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电子计算机被研发成功,美国科学家韦弗就提出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构想。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机器翻译根本无法对两种语言的翻译,译本内容质量较差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机器翻译进入了萧条阶段。
直到90年代左右,随着语料库的出现,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而我国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开始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进行研究。
2002年,香港中文大学的翻译院系正式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丰富学生在翻译技巧、方法和文本类型的经验,希望帮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
200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每年秋季学期给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课程(CAT),至今在软硬件设施和课程设置方面均领先于其他高校。
课程设置上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历史、原理,广义和狭义的翻译工具,术语和术语库等[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t吕立松穆雷提要:本文以国内翻译市场为背景,对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结合进行了评述与分析。
通过对机器翻译教学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的深入剖析,尝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应对策略,并且呼吁翻译教学关注翻译市场的变化,重视翻译技术人才的培养。
文章指出新时代的译者应该关注翻译市场,熟练掌握各种翻译工具,以更好地适应翻译市场的要求。
关键词:CAT;翻译教学;问题;对策Abstrac t:T his paper conducts an ana l ysis o f i nteg rating CAT technology i nto our current practi ce o f translati on teach i ng.A fter addressi ng t he po ssi b l e proble m s,t he paper puts for w ard so m e feasi b l e suggesti ons and e ffective m easures and m eanwh ile i t call s for people p s attention on bring i ng techno l og i ca l ele m ents i nto our conventi onal way o f translati on teaching.The paper ho l ds that a competent translator i n t h i s ne w ag e must be an able hand a t d ifferent translati on t oo ls,such as TM and M T,so as to mee t the new requ irem ents of t he m arket.K ey word s:CAT;translati on teaching;proble m s;m easures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112(2007)03-0035-091.引言21世纪,随着翻译学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为译学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需求的翻译量与日俱增,翻译手段与工具日新月异,翻译研究的视角与途径也不断得到拓宽。
最近几年,翻译市场的发展十分迅速,各种翻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中城市建立门户。
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翻译公司之间的竞争也随之日趋白热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机器翻译(M ach i n e T ranslati o n,MT)和翻译记忆(T ranslation M e m ory,TM)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开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便捷有效、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已经成为许多翻译公司谋求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
翻译市场的变化必然会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标准产生影响,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建立更加完善的培养机制,培养出适应翻译市场迅速变化的高级翻译人才,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机器翻译和翻译记忆简介机器翻译(MT)是随着电子时代的来临而诞生的。
虽然人们曾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和前景产生过种种疑虑,但是,经过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和创新,现在的计算机翻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与加拿大联邦政府翻译局联合开发的TAUM-METEO系*本研究得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G W2006-TA-006)的资助,特此致谢。
统是一套大型的实用性机器翻译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天气预报文献的翻译。
/TAUM-M E-TEO系统能进行英)法文本的翻译转换,每小时可以翻译6-30万个词,每天可以翻译1500 -2000篇天气预报的资料,并能够通过电视、报纸立即发行0(何武,潘学权2004:154)。
此外,在欧美运用最为广泛的SYSTRAN系统也是一个运用十分成功的系统。
SYSTRAN机译系统可以实现英语与其他多种欧洲语言之间的互译。
/据每年用它翻译10万多页情报资料的美国空军国外技术部的报道,大部分用于情报浏览的译文不作译后编辑即可使用,只有20%左右的译文在交付使用之前-略作加工.,译文准确率达90-95%0(柯平1995:51)。
早在1984年,日本就开始使用MED I U M-P AK来处理科技文本、新闻报纸与杂志文章的日英翻译,并先后开发出ATLAS和H I CATS等系统。
我国的机译系统主要有中软的/译星一号0、北京的/高立0系统、/863智能英汉机器翻译系统0、陕西的/朗威0系统、天津的/通译0系统、广东的/桑夏译王0系统,以及香港的/快译通0、/易达通0等(冯志伟1999),还有台湾地区先后开发的功学、译经、译典等机译系统(史宗玲2004:245-268)。
然而,由于计算机技术本身的限制和人类认识水平的局限,无论是机助人翻译还是人助机翻译,目前都有一些暂时难以逾越的障碍,已经研发出来的计算机软件只能满足部分领域、部分场合、部分文体的翻译需求,于是人们转而在充分认识计算机的优势和局限的基础上,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随着因特网的出现和发展,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存储量的不断扩大,现在的机器翻译系统对语料库的建设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研发机构尝试采用综合翻译的方法,既运用统计方法,同时注重与语料结合,较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便是翻译记忆(TM)。
翻译记忆是在资源回收这一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在专业翻译领域,译员常常会面临海量的翻译资料,有限的翻译时间、传统的翻译手段已无法适应信息的发展速度。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专业翻译的发展又该何去何从?这是我们每一个翻译工作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译记忆软件的开发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由于专业翻译领域所涉及的翻译资料数量巨大,且范围相对狭窄,这就必然带来翻译资料不同程度的重复。
据统计,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这种资料的重复率达到20%-70%不等。
这就意味着译者至少有20%以上的工作是无谓的重复劳动0(奕风2000: 11)。
翻译记忆技术使/相同的句子永远不需要翻译第二遍0,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助于在译文中形成统一的翻译风格。
对一些大型的翻译公司来说,在处理大型的翻译任务时,如何确保不同的译员在最后输出统一术语统一风格的译文一直以来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翻译记忆系统正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因此,翻译记忆系统受到了许多翻译公司的青睐。
/目前翻译记忆技术几乎独霸国外专业翻译和本地化市场。
企业一旦决定在工作流程中采用翻译软件,首先考虑的就是翻译记忆,要决定的也就是选用哪种翻译记忆产品。
事实上,不仅I B M、M icroso ft、Oracle、SAP等I T公司和Bo w ne G l o ba l(宝捷环球)、L ionBridge、Berlize等本地化公司和翻译公司在大量使用翻译记忆产品,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沃尔沃、大众汽车等国际组织和企业也都是翻译记忆的忠实用户0(奕风2000:11)。
在翻译记忆软件开发方面,国际上比较受欢迎的翻译记忆产品有Trados,SDLX,De j a vu, S tar transi,t I B M T ranslation M anager等,北京雅信诚公司开发的专业软件雅信CAT是国内较成熟的翻译软件之一。
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使用相对比较广泛、最为知名的便是德国的T ra-dos[中文译名:塔多思。
2005年6月,SDL宣布以六千万美元($60m illi o n)的价格收购了T ra-dos]。
实践证明,机器翻译系统和翻译记忆系统能大量减轻翻译工作者的脑力和体力劳动,提高工作效率,使译员从繁重的翻译工作中解放出来。
在现代社会,信息交流和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单靠传统的翻译方法来掌握最新的资讯显然是不够的。
充分利用机器翻译和翻译记忆系统,将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完成更多的翻译任务。
3.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对翻译教学的启示国际上不少大学除了从事包括机器翻译在内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研究、建立翻译教学与研究机构之外,还在翻译课程中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工具使用的教授予以高度重视。
然而,中国内地有关的高等教育机构对翻译新技术的教学却至今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所开设的翻译课程几乎很少涉及翻译技术和一些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
笔者根据网上的资料以及期刊的介绍,对国外一些高校的翻译课程进行了重点考察,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医学院、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一些高校的翻译课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这些高校在机器翻译、术语管理、翻译技术培训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翻译测试等方面已经摸索出比较完善的体系和有效的方法。
例如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翻译研究中心,它以高质量多语种的机器翻译为重点,研究开发出了一整套自然语言的处理技术,其课程设置已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另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计算语言学中心、威尔士斯旺西大学的欧洲语言学院等也有比较系统的课程设置与考核体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等教学机构在机器翻译教学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实践(柯平,鲍川运2002);香港、台湾一些翻译教学系所也开设了不少相关的课程,并与翻译公司结合进行翻译技术的教学实践,开办以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训练为主的研究生班等等。
反观中国内地,机器翻译和翻译技术的教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
河北师范大学虽然在机器翻译教学上做过尝试,培养过一些学生,但是从其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毕业生情况来看,培训成效尚不十分显著。
可以说,中国内地还鲜有高校系统地开设过这方面的培训课程,机器翻译与翻译教学似乎是两条平行线,二者互不相干,更不要说形成互利互补的关系了。
但是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近几年,随着翻译学学科地位的逐步确立和机器翻译以及翻译技术更新的不断升温,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在逐步得到深化。
最近,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和北京大学计算机语言学研究所共同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以培养语言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工程硕士为目标的语言信息工程系。
该系专业分为以培养语言信息处理能力为主的方向和以培养翻译师资为主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方向。
后者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双语作为交流工具的能力,强化作为翻译的职业技能,并使其通晓机器辅助翻译原理,熟练掌握相关的语言信息处理应用技术和工具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