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统计表【教案】【新版】
《复式统计表》(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复式统计表》(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https://img.taocdn.com/s3/m/97fd62e8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4.png)
《复式统计表》(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识别表格中的横向和纵向标签,理解表格中数据的分布和含义,能够用复式统计表展示一定的数据;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填写、解读和分析复式统计表,掌握初步的数据分析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协作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填写、解读和分析复式统计表;2.难点:培养学生建立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数据,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统计数据,大家猜猜看哪些数字是最多的,哪些数字是最少的?”2.导入知识点介绍什么是数据、数据的种类及用处,引导学生建立数据意识。
3.核心内容3.1 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及作用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及功能,并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作用。
3.2 复式统计表的填写以学生熟悉的话题为例,如“小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教师现场调查学生的意见,然后全班合作填写复式统计表。
重点讲解每一个项目的填写方法。
3.3 复式统计表的解读和分析教师给出一张已经填好的复式统计表,通过提问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表中的数据规律,并给出分析报告。
4.拓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自行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分析数据,提出结论。
5.巩固练习5.1 游戏环节:班级统计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调查一种问题,填写相应的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各组合并数据,填写班级统计表,并进行综合分析。
5.2 课后作业:完成评价表学生回家后,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填写一个评价表,评价家里的物品和家庭财务状况,并在表格下方进行简单的分析。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应该是一个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数据意识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参与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积极主动、主动思考,不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善于发现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使教学质量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cdc97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05.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使用场景,学会如何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并能够制作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对于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复式统计表,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如何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如何在复式统计表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从复式统计表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制作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如何在复式统计表中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对比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对比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和作用,并掌握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纸张和彩笔,供学生制作统计表使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如学校运动会比赛成绩,提出问题:“如何快速了解各个项目的成绩排名?”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几个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
同时,教师讲解复式统计表的作用,如快速获取信息、对比分析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纸张和彩笔,让学生分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班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复式统计表。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03b54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0.png)
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一)课标分析本单元指向的核心素养是数据意识。
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
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
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本课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属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主题,在第二学段的内容要求中明确提出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着信息,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的素材大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例,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内容的编排将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层层递进,让学生完整的经历统计分析的全过程,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并体会其必要性。
(三)学情分析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经历简单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应用意识。
三、评价设计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复式统计表的初步模型。
2.明确复式统计表各部分的组成内容。
3.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并通过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情境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图片师:上学期,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我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我们班的每名同学都参加了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59e433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5.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教案标题:复式统计表教学目标:1. 了解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并且能正确读取和填写复式统计表;2. 能够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
教学重点:1. 复式统计表的读取和填写;2.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
教学难点:1.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2. 使用图形工具进行图形绘制。
教学准备:1. 复式统计表的课件和练习题;2. 数学绘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统计表知识,并与实际生活中的统计表进行联系。
2. 提问:有没有遇到过两个或多个特征同时发生或变化的情况?比如说有一份统计表,记录了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每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都是一对特征,我们可以怎样来记录这些数据呢?Step 2:复式统计表的介绍和读取(15分钟)1. 出示复式统计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指导学生读取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介绍读取数据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说,第一列是学生的名字,第二列是身高,第三列是体重,我们可以逐行读取每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
3. 与学生一起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说,哪个学生的身高最高?哪个学生的体重最轻?等等。
Step 3:填写复式统计表(15分钟)1. 出示一个没有填写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进行填写。
先让学生读取数据,然后逐行填写。
2. 指导学生注意填写数据的规范和准确性。
比如说,姓名和特征值之间使用逗号隔开,每个学生的数据占一行。
Step 4:数据分析和图形绘制(20分钟)1. 引导学生根据填写好的复式统计表进行数据分析。
比如说,哪个特征的平均值较高?哪个特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什么特点?2. 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分析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引导学生使用图形工具(如数学绘图表)绘制适当的图形,以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和结论。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770b32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d.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复式统计表,以及它的作用和意义。
2.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填写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数据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复式统计表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正确填写和解读复式统计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复式统计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教学难点
-填写复式统计表的准确性: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数据错误、分类不当等问题,需要教师指导并纠正。
-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如何从复式统计表中看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对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将复式统计表应用于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将复式统计表作为一种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示范教学设计
![新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示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60e81e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9.png)
1.《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体会“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体会其必要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选择了自己课余时间最喜欢的运动项目,通过观察,我发现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不太一样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情况,老师把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分别制作成了一个统计表。
课件出示:二、探究新知师:小组合作,观察这两个单式统计表,并结合学习任务一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利用两个单式统计表回答问题的不便之处。
集体交流汇报。
师: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预设1:两个统计表中的运动项目是相同的,都是足球、篮球、游泳、踢毽子、跳绳、乒乓球。
预设2:统计的对象不同,一个是男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一个是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预设3:统计数据也不同。
……师:根据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回答出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呈现几个问题:(1)男生喜欢哪种运动项目的人最多?女生呢?(2)参加调查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3)根据调查结果,你对学校体育设施的配置有哪些建议?(这几个问题中,“参加调查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是必须有的,要让学生明确数据真实有效。
另外两个问题可以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进行调整。
)教师依次点名学生回答上面几个问题。
针对第(1)题和第(2)题,教师要适时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预设:我是把两个表格对齐看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02146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1.png)
2.观察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解读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数据观念:通过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形成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初步观念,能从统计表中提取信息,感知数据背后的规律。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复式统计表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
1.讲授法:
-在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基本概念时,通过PPT展示,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和意义。
-在讲解制作方法时,通过示例演示,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
2.讨论法: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的特点时,提出问题:“复式统计表为什么能同时反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能力。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
5.教学软件:
-运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
-利用教学软件布置在线练习题,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6.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拓宽知识面。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4df64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2.png)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复式统计表》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将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够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研究,学生将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研究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研究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了解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并且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研究,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
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够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准备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2.(展示六项活动的图片)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学生意见不一,引发使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复旧知,铺垫新知1)收集数据统计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
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3)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统计表》人教新课标(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1ae546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e.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复式统计表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比较不同水果的销售情况。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将制作一个关于讨论主题的复式统计表。
1.教学重点
(1)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与构成:复式统计表是表示两组及以上数据的一种方法,包括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等部分。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明确各个部分的含义及其在统计表中的作用。
举例:以学校运动会为例,制作一个关于跳绳和跑步成绩的复式统计表。
(2)学会制作复式统计表: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原始数据整理到复式统计表中,包括如何设置行标题、列标题,以及填写对应的数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复式统计表。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复式统计表的基本概念、构成、制作方法以及它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它们来整理和分析数据。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复式统计表的构成:学会如何填写复式统计表,包括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据等部分。
3.制作复式统计表: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制作复式统计表的方法,学会整理和表示数据。
4.阅读与分析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阅读复式统计表的能力,学会从表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知识,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769384a10a6f524ccbf85d0.png)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新知识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课题复式统计表课型新课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及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复式统计表》(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复式统计表》(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42e40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真实的统计活动情境中,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过程,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价值。
2.教会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填写方法,能够从给定的数据中收集、整理并填写相关信息,同时具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表头、横栏、纵栏等各部分的构成和含义,能够填写复式统计表中的各项数据。
学会从复式统计表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对比和分析,能够阐述数据所反映的现象和问题,理解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
体会复式统计表相对于单式统计表的显著优势,如能够呈现多组数据,更便于对不同类别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等。
2.难点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需求,灵活运用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展示单式统计表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呈现两个精心设计的单式统计表,如“三(1)班男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和“三(1)班女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表中活动项目可以包括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等,人数数据则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单式统计表,提问:“同学们,请看这两张统计表,谁能说一说从表中你能获取到哪些具体的信息?比如男生中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数最多?女生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初步培养学生读取数据和简单分析的能力。
2.提出问题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那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如果我想同时了解男生和女生喜欢各种活动的整体情况,快速比较出男生和女生在活动喜好上的差异,这两个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什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单式统计表在这种情况下的局限性,从而引发对更有效统计方法的需求和探索欲望。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a1de71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6d.png)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及其编制方法。
2.掌握如何读取和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数据。
3.能够应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理解和编制方法。
2.数据的读取和分析能力训练。
难点1.理解复式统计表中数据交叉的含义。
2.能够独立编制并分析复式统计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三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复式统计表范例、学生练习题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作用和重要性。
2.讲解:逐步介绍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和数据读取技巧。
3.练习:请学生根据给定的数据编制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进行分析。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
2.拓展:提供更加复杂的数据情境,让学生练习编制和分析复杂的统计表。
3.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复式统计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堂延伸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设计一份复杂的统计表并进行汇报。
2.分组比赛,通过赛制激发学生编制统计表的兴趣和动力。
3.带领学生实地调查,让他们亲自收集数据并编制统计表。
六、教学反馈1.针对学生在编制复式统计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2.提供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并不断改进。
七、教学总结本单元主要围绕复式统计表展开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互动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统计表的兴趣和理解。
希望学生在本节课程中能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编制方法、数据分析技巧,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自我能力和素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认真学习,多加练习,做到理解透彻、熟练运用。
祝学生学习愉快,取得优异成绩!。
三年级数学下册3复式统计表教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3复式统计表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a6bafdc281e53a5902ffdd.png)
复式统计表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思想冲突。
用投影出示两张并排放置的统计表,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女生最喜欢看书的人数与男生相比,是多还是少?师:男生最喜欢踢球的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 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 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86a55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9.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意义,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
难点:根据复式统计表提出问题,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练习题3.教学素材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份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统计表中的信息。
(二)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
实例:出示一份关于某班学生体重和身高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表中的信息。
3.老师讲解如何填写复式统计表,通过示范让学生掌握填写方法。
实例:老师示范填写一份关于某班学生体重和身高的复式统计表。
4.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填写一份复式统计表。
5.老师选取几份学生填写的复式统计表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某班学绩的复式统计表。
2.老师选取几份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份关于某班学生课外活动的复式统计表,让学生根据表格提出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3.老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分享,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家庭支出的复式统计表。
2.家长签字确认,下周一带回。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填写方法。
2.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意义:老师通过展示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复式统计表能更清晰、更系统地呈现多组数据。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233154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88.png)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新人教版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复式统计表。
学生能够通过复式统计表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交流,学会如何填写复式统计表。
学生能够运用复式统计表来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学会从数据中寻找和发现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并能够设计出清晰易懂的复式统计表。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复式统计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复式统计表的样例、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活动,让学生感受统计的重要性,并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并尝试填写教材中的复式统计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填写复式统计表的心得,并互相帮助解决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填写一个复式统计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解释统计表中的信息。
5. 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在合作交流中的参与度,来评估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在设计统计表时的创意和逻辑思维能力。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协助,根据家庭日常生活的数据,设计一个复式统计表。
2. 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理解。
八、课程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复式统计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商场、学校、医院等场所,统计表是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和决策的。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参与度,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精选12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7210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c.png)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统计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研究的,,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并会看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复式统计表。
本节课的知识前后联系甚密,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课时设计:2课时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课件,师:同学们,课余时间你们最喜欢什么活动啊?大家来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发言。
看来大家的课下活动真是丰富多彩啊!师:我的小助手在课余时间也帮老师做了一份光明小学三(1)班的课下活动调查,请看:出示图表,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应问题。
1.从上面的表中,你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答:男生最喜欢玩电子游戏和踢球的人数最多,女生最喜欢画画的人数多。
2.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答:两个表中调查的项目都是一样的。
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合成一个,怎么合成一个呢?同学们思考讨论一下。
复式统计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复式统计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108d22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c.png)
复式统计表-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组成•能够正确填写和解读复式统计表•能够应用复式统计表进行信息的整合、比较和分析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组成•填写和解读复式统计表的方法难点•复习和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方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复式统计表进行信息比较和分析三、教学内容和方法内容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组成–什么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要素–根据实际情境设计复式统计表2.填写和解读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数据收集和整理–定义横纵坐标轴和建立表格–填写和解读表格数据–应用统计表进行信息整合、比较和分析方法•讲授+实例演示+练习•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参与,提高思维能力四、教学步骤1.复习:提问学生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类和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能力2.引入: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用途,激发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兴趣3.展示:通过具体的实例、图片等多种方式展示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要素,引导学生掌握统计表的基本元素4.解读: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填写和解读复式统计表5.练习:设计多个教育场景的数据收集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整理、构建复式统计表和利用统计表进行信息整合、比较和分析6.发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结合实际情境,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复式统计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据统计的能力7.总结:总结教学重点,提供复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巩固和形成知识点五、板书设计复式统计表的组成•表头•纵向项目•横向项目•表格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的方法•数据收集和整理•定义横纵坐标轴和建立表格•填写和解读表格数据•应用统计表进行信息整合、比较和分析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育场景数据收集、整理和构建复式统计表2.思考自己生活中需要统计信息的场景,设计符合实际需求的复式统计表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实例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
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活动呀!)我们学校的活动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
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看看这个班的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同学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情况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成。
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
(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
(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
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
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小统计表回答。
(准备好了吗?)问:最喜欢哪项活动的男生最多?最喜欢哪项活动的女生最少?最喜欢看书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全班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
合并、完善统计表。
(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
子呢?
先独立思考,想好后组长组织小组交流。
(交流完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集中汇报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边展示课件边讲解。
引导学生在黑板上板出“复式统计表”。
教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的观察这张表,想一想,表中的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我们先来观察“表头”。
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活动”是对哪一行的概括?(是对第一行的概括)“性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是对第一栏即第一竖行内容的概括)“人数”是对表中哪些部分内容的概括?(是对所有空格里的数字的概括)对这张表还有什么问题吗?
2.填写统计表。
学生先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
先填什么,再填什么,最后填什么。
集中交流:统计表的填写顺序。
提醒完成统计表后要注意核实数据,并填写填表日期!
3.比较新、旧统计表的不同。
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优点?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各项活动人数,不便于比较不同活动的男、女生人数,合成的这张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
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这张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课题)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
先进行全班调查,再填表,然后提出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典中点》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板书:
复式统计表
这个表中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单式统计表的不方便,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然后分小组讨论复式统计表该是什么样的,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完善统计表,带领学生一起经历设计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另一方面凸现统计数据源于实际且必须真实可靠,整个课堂具有现代的生活气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能轻松地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