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 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大学

植物保护研究方法

——课程论文(农药部分)

题目:生物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

姓名:

学院:植物保护学院

专业:农药学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29日

生物技术在农药中的应用

摘要:生物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农药。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农药残留;根据农药新靶标,设计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农药;依据酶抑制原理设计的试纸法、比色法和传感器法已用于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在农药的研究开发中应用基因工程。

关键词:生物技术;农药;开发

Abstract:Biotechnolog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pesticides. Degradate of pesticide residues by biotechnology; design pesticides of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toxicity according to the new targets of action; based on enzyme inhibition principle design the test paper method,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sensor method used for the rapid detection of pesticide residue; apply genetic engineering to development of plant-based pesticides.

Key words:biotechnology; pesticides; development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药的发展,但农药的使用在防治目标害虫和植物病原菌的同时,对其他非靶标生物也产生不良影响,引起生物毒性和环境残留问题。现代农药的这些特性已带来新的问题,其有效范围在害虫和病害种类之间以及用药时间受到限制。所以只有严格按规定使用才有效而几乎不影响其他生物。现代农药尚对少数害虫、病原菌无效。有些害虫、病原菌和杂草品系对选择性农药的田间抗性日益增长。要解决植物保护问题,不能只依靠农药的开发,而是现代农药与生物技术配合运用可能更为有利,同时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性好的新农药已成为当今农药的主题。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综合性技术体系,它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为支撑,与化学、化工、计算机、微电子和环境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和相互渗透,极大地丰富了各学科的内涵,推动了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发展[1]。

1 农药残留的消除

一般情况下,使用的化学杀虫剂约80%会残留在土壤中,特别是氯代烃类农药是最难分解的,经生态系统造成滞留毒害作用。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已成为消除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将农药转化为可代谢的中间产物,从而从环境中消除残留农药,这种途径的降解结果比较复杂,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为了避免负面效应,就需要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已知有降解农药作用的微生物进行改造,改变其生化反应途径,以希望获得最佳的降解、除毒效果[2]。以高效呋喃丹降解菌CDS-1的16S rDNA 为同源重组位点整合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d基因,可获得不带抗性标记的能同时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和呋喃丹的工程菌株,为基因工程菌的环境释放以及生物修复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3]。

2 农药新靶标

寻找新的高效作用靶标和揭示新的作用机制是创制新农药的关键。农药靶标的发现首先依赖于生化作用研究的成果。Fisher等[4]通过基因突变验证了粘噻唑属于Qo位点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细胞色素b的氨基酸残基G143A、F129L和

L275F上。这一靶标和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为新型杀菌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5]。除草剂是通过干扰与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代谢作用而造成杂草死亡,通过对特殊酶的抑制而产生杀草作用的。故大多数新开发的超高活性除草剂的作用靶标都是各种酶系统。通过对靶标的抑制而发生除草效应[6]。

当遇到已知靶标难以进一步开发新产品时,可以依据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的知识探索同一代谢途径中的其它靶标酶,或者是采用自动化的离体筛选系统,从生物体内提取靶标酶,通过定向、定性、定量测定靶标酶活性抑制中量(I50),分析其杀虫活性与化学结构的关系,从而省时、省力地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化合物,克服随机合成筛选的盲目性[7]。

3 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农药残留分析涉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多个学科,其检测手段正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酶抑制分析等现场监测技术更能有效、快速地管理和监督农药残留导致的危害[8]。依据酶抑制法原理设计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试纸法、比色法和酶传感器法(固定化酶法或酶电极法)[9]。

3.1生物传感器法

生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识别元件和信号转换元件紧密结合,从而检测目标化合物的分析装置。生物传感器中生物识别元件有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组织、基因等;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转换元件则包括电化学电极、半导体、光学元件(如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热敏元件、压电装置(如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声波)等[10]。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就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农药残留检测中最常用的酶传感器。不同酶传感器检测农药残留的机理是不同的,一般是利用残留物对酶活性的特异性抑制作用来检测酶反应所产生的信号[11-13],生物传感器法测定农药,特别是痕量的农药残留,与其它仪器分析方法相比较具有简单、快速且样品无需前处理的优点[14]。如根据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原理制成生物传感器,分析蔬菜中的有机磷农药残留,结果与标准方法基本一致[15]。基于免疫原理的生物传感器在农药残留领域中也有不少应用。

3.2 试纸法

试纸法是以酶抑制法检测农药残留为技术依据,将敏感生物(如牛血清) 的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类似物2,6—二氯靛酚乙酸酯分别经固定化处理后加载到滤纸片上。靛酚乙酸酯在胆碱酯酶催化下迅速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蓝色的靛酚和乙酸。如果胆碱酯酶与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结合,便失去催化靛酚乙酸酯水解的能力。因此,在样品中只要有微量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存在就能强烈地抑制蓝色产物的生成,靠目测就可判断农药残留情况,即:蓝色(-)、浅蓝色(+)、白色(+),对常用农药的检出限为0.3~10m g/kg L[16-18]。

3.3 比色法

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动物组织或血液中的胆碱酯酶有强抑制作用,胆碱酯酶属水解酶类,其水解产物与显色剂反应可产生有色物质。比色法正是基于上述原理,将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样品残留提取液与胆碱酯酶作用,显色处理后在410 nm波长下比色,根据吸光值的变化计算胆碱酯酶的抑制率,从而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