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梁衡散文》有感

合集下载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_《梁衡散文》读书心得与感悟五篇《梁衡散文》是1999年1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梁衡。

本书主要收录了梁衡先生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读《梁衡散文》有感(一)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

读《梁衡散文》有感1500字《梁衡散文》是一本集合了梁衡先生的众多散文作品的选集,其中包含了他平淡而真挚的文字,以及富有思想深度的观点。

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梁衡先生的散文笔触细腻而真实。

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击人心。

在读他的作品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洞察力。

他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美好,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让读者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之处。

例如,他在《落叶归根》一文中写道:“秋天是最有情调的季节。

在飒爽的秋风中行走,你会感到空气是那样的清新,道路是那样的畅通。

”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妙。

其次,梁衡先生的散文充满了情感和温暖。

他的文字中流露出对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深厚情感,也表达了对社会的爱和关怀。

他的散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家庭的关爱。

他在《母亲》一文中写道:“母亲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人了。

她始终是你无法割舍的家人。

”这样的观点让我思考到了亲情的重要性,同时也带给我了温暖和力量。

此外,梁衡先生的散文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以幽默的笔触,传递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见解。

在《人生的延伸》一文中,他写道:“人生如同一场旅行,你可以选择悠然自得地游玩,也可以选择仓皇匆忙地奔波。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启发了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追求。

梁衡先生的散文中还蕴含着关于人性、友情、爱情等方面的思考,使我对这些话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梁衡散文》,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妙,也受到了作者的感染和启发。

他的作品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使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激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热情。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观点,成为了我心灵的指南。

总而言之,读完《梁衡散文》后,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梁衡先生的散文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入的思考和富有启发性的哲理,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读这本书是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阅读之旅,也是一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反思。

希望梁衡先生能够继续创作更多优秀的散文作品,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

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心得体会(精选30篇)梁衡把栏杆拍遍读书篇1在写作铺天盖地的年代,在散文写作没有了“王法”的年代,在散文写作变成了许多作家与写手的文字狂欢与梦呓的时代?梁衡先生以他“一年一篇”的虔诚写作,给散文创作带来了别样的文本,也为我们带来了堪为“范本”的“工巧散文”。

这就不难理解,梁衡先生为何会成为“健在”作家中作品入选语文课本最多的一位。

有人说,阅读是一种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要实现这样的对话,首要的便是作者要敞开心扉。

不愿亮出真性情的人,无法与读者以心换心,也就无法让读者用心去体味,进而感动。

正如余华所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

”因而,“理趣”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先生在文章中、在字里行间所注入的无限深情。

在读过《把栏杆拍遍》这部散文集后,我认为其中的一些语句让我感受颇多:“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刀和剑是在战场上向前拼杀的工具,势必会带着血雨腥风的记忆,是为杀气;与此同时,也会带着金戈铁马的奔腾,是为磅礴;别人写词用笔,力量也是只到纸背,辛弃疾写词也用笔,却是刀和剑的真实写照,在距离战争最近的地方,把感情深深地刻到生活和历史的记忆里面去。

“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良药苦口利于病,“辛弃疾”这个名字,对于这个国家又何尝不是一剂良药?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喜欢苦涩的滋味,辛弃疾的一腔抱负在现实面前处处碰壁,苦口的良药没有自己施展的天地,就变成了咽回心中的苦水,独自承受。

“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用的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表达格式,令人想到了关汉卿的义无反顾。

我自从读过散文后,我便开始喜欢它,喜欢它优美的语句和特殊的内容,但当我读过了《把栏杆拍遍》这部散文集后,我对散文有了别样的感受。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

作文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通常都是主题集中思想明确的,作文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小编为您准备了以下关于“梁衡散文读后感”的范文,请勿遗忘收藏本页的链接以便下次浏览!梁衡散文读后感篇1当我乘交通艇,一进入黄河上游的刘家峡水库时,便立即倾倒于她的绿了。

这里的.景色和我此时的心情,是在西北各处和黄河中下游各段从来没有过的。

一条大坝拦腰一截,黄河便膨胀了,宽了,深了,而且性格也变得沉静了。

那本是夹泥带沙,色灰且黄的河水;那本是在山间湍流,或在垣上漫溢的河床,这时却突然变成了一汪百多平方公里的碧波。

我立即想起朱自清写梅雨潭的那篇《绿》来。

他说:“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我真没有想到,这以“黄”而闻名于世的大河,也会变成一张绿荷叶。

水面是极广的。

向前,看不到她的源头,向后,望不尽她的去处。

我挺身船头,真不知该作怎样的遐想。

朱自清说,西湖的绿波太明,秦淮河的绿波太暗,梅雨潭的特点是她的鲜润。

而这刘家峡呢?我说她绿得深沉,绿得固执。

沉沉的,看不到河底,而且几尺深以下就都看不进去,反正下面都是绿。

我们平时看惯了纸上、墙上的绿色,那是薄薄的一层,只有一笔或一刷的功底。

我们看惯了树木的绿色,那也只不过是一叶、一团或一片的绿意。

而这是深深的一库啊,这偌多的绿,可供多少笔来蘸抹呢?她飞化开来,不知会把世界打扮成什么样子。

大湖是极静的,整个水面只有些微的波,像一面正在晃动的镜子,又像一块正在抖动的绿绸,没有浪的花、涛的声。

船头上那白色的浪点刚被激起,便又倏地落入水中,融进绿波;船尾那条深深的水沟,刚被犁开,随即又悄然拢合,平滑无痕。

好固执的绿啊。

我疑这水确是与别处不同的,好像更稠些,分子结构更紧些,要不怎会有这样的性格?这个大湖是长的,约有六十五公里,但却不算宽,一般宽处只有二三公里吧,总还不脱河的原貌。

一路走着,我俯身在船舷,平视着这如镜的湖面,看着湖中山的倒影,一种美的享受涌上心头。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1000字1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原来我读书就只是看一下,不会走太多的内心,只是名符其实的读一下,亦或是感慨一时,不会太深入内心。

虽然和梁先生讲的有点出入,但也相当于没读。

()但这不禁使我想到现在的好多读者,他们读了一本书,情绪太过于投入其中,使得他们感觉自己就是其中的主角,从而被其中的情感或人生观所惑,对整个现实的世界都有了错误的认知,从而酿成了许多悲剧。

这就正如梁先生所说的不要一味的接受作者的观点或建造的文学世界,要学会批判的接受,学会审视。

这样才能真正的从书中汲取到营养,不算白读一本书,不正确的阅读只会适得其反。

梁先生在《晋祠》中写的古晋名胜晋祠,在文中他说晋祠的山美、树美、人美,使我对现今的另一非常热门的现象——旅游有了新的一些看法。

现在的人们很喜欢旅游,一到假期或者空闲的时候就会去旅游。

但现在的旅游我感觉更是一种形式,太多的人就只是到了名胜古迹去照个像留个影记个念,也有太多的人到了景区就一定要到最有名的地方去留影或去参观一下,不管有多累。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旅游最重要的是寻找美,享受大自然的美,放松心情,让灵魂得以升华,而不是只是一个任务,让旅游失去了其最根本的意义”。

对此我深感认同。

如今太多的已经不懂得发现美,只是麻木的去景点照相,留念,仿佛就是完成了一件任务似的。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梁衡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散文家,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2024年梁衡散文集所包含的作品也不负众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散文集中,梁衡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局限于特定的主题,既有关于生活的琐碎,也有关于人性的追问,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这让我感受到梁衡是一位真正的观察者,他不仅仅看到表面现象,还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深入挖掘与解读。

在阅读梁衡的散文作品时,我被他细致入微的描写所吸引。

他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丰富与美妙,他能通过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滴雨水等微小的事物,揭示出生命的力量与美好。

他用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和诗意的语言,将平凡的事物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使我在阅读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

梁衡在作品中对人性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以自己的观察为基础,力求深入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他从人们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思考,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他对人类善良与恶意的思考让我深思,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思考和反思。

此外,梁衡散文集中的作品还着重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

他用敏锐的洞察力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点破人情。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并引发了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也激发了我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总的来说,2024年梁衡散文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深入思考。

他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探讨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情感。

同时,他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关注也引发了我对社会公正与正义的思考。

阅读这本散文集,让我收获了智慧与感悟,引领我更深入地思考人生和社会。

梁衡的作品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也是一本珍贵的读物,我想将其珍藏在心灵深处,时刻汲取其中的养分,为我的人生增添色彩和深度。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

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梁衡散文读后感3篇历史的车轮滔滔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如此一些人被历史记住,乃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伙儿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址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仆,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吗“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遇即是,他干吗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以为,他以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以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缘故,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名功臣,他确实是林那么徐。

“假设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何等慷慨激昂的话语,何等汹涌彭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仍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他人照功行赏,他仍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那个地址,我心中老是愤懑不平,为林那么徐喊冤。

有时我还感觉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那么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那么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可不能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切国事,他仍然为国效劳,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那么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躯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奖励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莫非这些不值得咱们佩服吗?想一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凭合法职位,贪赃营私的官员,不管大奸巨贪都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林那么徐与“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韩愈,之因此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

读梁衡散文有感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精选11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

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梁衡散文有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梁衡散文有感篇1我不是一个热衷于政治的人。

我可以很肯定地给自己这样的定位。

因为在我的认识里,政治是一个复杂的喧嚣的很难给心灵以纯洁和平静的世界。

它的天空有太多的变幻莫测,惊天动地的历史风云,那份深邃的阴霾下隐匿了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蛰居了太多的肮脏龌龊和萎靡奢华。

习惯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唯美恬然,适应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肠断有谁怜”的凄伤哀恸。

因而当读到有关政治的文章时,总无法激发内心深处的热爱,但梁衡的政治散文却给人无法躲闪的震撼和美感。

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和感悟,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

充溢的激情蕴藏在深沉的思考中,别有的那份厚实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出大散文的气韵。

一些文摘对梁衡散文的评价可谓鞭辟入里。

的确梁衡散文就是这样。

在跌宕起伏中给人以极具震慑的感动。

他的散文,是深邃夜弩里璀璨的群星,光芒虽不及圆月,却能驱散黑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这是怎样的壮志豪情?“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休去倚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又是何等的愁苦无奈?曾经的种种不解,在随着梁衡把栏杆拍遍后,终得释然。

他虽有岳飞般“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豪情,但“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徜徉在这样的文字间我读懂了稼轩壮志难酬的无奈和大起大落的愁苦。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第一篇:《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翻开洁白的卷帙,首先竟是被梁衡先生的幽默吸引了。

书中说“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

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

”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

”2008年“六一节”,北京101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

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

好像我已经失踪……”读到此处,就不禁笑了起来。

想起原来老师和我们的一段对话。

师问:“知不知道梁衡是谁?”生答:“不知道!”师问:“怎么会不知道,初一学过了他的《夏》的呀?”生答:“哦……还是不知道。

”师问:“知不知道朱自清的《春》?”生答:“知道!”“那知不知道梁衡的《夏》?”“不知道!”师晕了…… 读梁衡的第一篇文章是《晋祠》,他细腻的描摹令我羡慕。

例如写树“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

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

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用了多种修辞,把树的姿态写的具体生动,各不相同,令人拍案叫绝。

读晋祠的另一感受是读书要多积累,多背诵。

正如梁衡所说“我每在提笔写作时,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闪过许多文学巨人的影子,自觉不自觉地向他们借词、借字、借意、借境,然后再汇拢到一起,从自己的笔管里流了出来。

我中学读书时,语文教师讲过一件文坛轶事,说韩愈每为文时,先要将司马迁的文章痛读一遍,以借其气。

梁衡散文读后感500

梁衡散文读后感500

梁衡散文读后感500【篇一:梁衡散文读后感500】篇一: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沈涵锦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比照,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弹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文章也不少。

比方《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稳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这两部散文集,不仅表达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篇二:梁衡散文集读后感甲子奇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10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精选7篇)《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1青春易逝,容颜易老,每每念及自己的中学时光,惆怅不免占据心房。

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行走在人生路上,总与这些略带稚气的张张面孔擦肩而过,校服和书包是你的名片。

但今天,久违的你,可还保存着那张笑脸?多年以后,我能否接受你的改变?80后、90后,问题似乎越来越多,看似提供了更多答案的社会,也给了我们更多的迷惘。

但我想:你可以特立独行,但你应常怀进取之心;你可以玩世不恭,但你心底应存有一份坚持;你可以桀骜不驯,但你应立足社会体现价值;你可以以凡夫俗子自居,但你心底应留有一方纯净。

海比陆大,天比海高,心比天阔,你拥有怎样的一颗心呢?珍惜吧年轻人!时间是冰冷却又公平的,你无情,它就无义,可你有心,它就会给予。

去做一只发更多光和热的蜡烛,留给自己最少的泪滴;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回望自己一年的收获,留给自己最少的悔意。

把握生命中最宝贵的青春时光,拂去身上的灰尘,除去脑海的杂质,寻觅那个最纯粹的自己!读书吧同学们!读那些不仅传递信息和传播知识,还能创造艺术和塑造美感的作品,读那些与时代旋律共舞,能抵达你灵魂最深处的作品!《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之幸甚,感之如上。

《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读后感篇2记得在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曾推荐梁衡先生的《把栏杆拍遍》,她曾经说梁先生的散文集一定要看一下,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但由于当时没有太多的时间,到了大学的时候才有了空余的时间来看一下,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想。

梁先生说过看一篇文章,应该注意里面的知识和思想内容以及审美,我们看一本书,虽然不是上政治课,但其中的思想也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会构成我们认识社会、人生的参照系。

从中我感觉当我们看一本书时,要学会审视其中的内涵,不要一味的接受,要学会批判的接受,要去其糟粕,学其精华,这样才算真正的读一本书。

这些使我认识到了读书的真正的意图和方法。

梁衡散文精选读后感800字

梁衡散文精选读后感800字

梁衡散文精选读后感800字读梁衡的散文精选,就像是走进了一场文字的盛宴,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有着独特的风味。

梁衡的散文,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美。

他写山水,那山水仿佛就有了灵魂。

就像他写壶口瀑布,那“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这简单的描写,却让我感觉自己就站在壶口瀑布前,那汹涌澎湃的气势扑面而来,震得我心头发颤。

他笔下的山水不是那种小情小调的风景,而是蕴含着天地间的伟力,让我这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雄浑壮阔,心中油然而生一股豪迈之情。

他写人物,更是一绝。

那些人物在他的笔下都鲜活起来,仿佛能从书中走出来和我聊天。

像写林则徐,他把林则徐的爱国情怀、刚正不阿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读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片段时,心中充满了敬佩,就好像我穿越到了那个时代,看到了那滚滚浓烟,看到了林则徐坚定的眼神,他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惧列强的威胁,那是多么伟大的气魄啊。

而且梁衡还能从一些小细节入手,比如林则徐的家书、他在困境中的思考等,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饱满,不只是历史书上一个干巴巴的名字。

梁衡的文字也特别富有哲理。

他常常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就引出一些深刻的思考。

他写树,说树的成长就像人的成长一样,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扎根深厚的土壤。

这让我联想到自己,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像树一样,坚定地扎根,努力向上生长呢?他的这些哲理不是那种生硬的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在文字之间,就像涓涓细流,慢慢渗进我的心田。

读他的散文,我还觉得特别亲切。

他不会用那些晦涩难懂的词藻,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又有着很强的表现力。

有时候他就像一个老朋友,坐在我对面,绘声绘色地给我讲述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这和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能轻松地沉浸在他构建的文学世界里。

梁衡的散文精选让我大开眼界,我就像一只在文学花园里飞舞的小蜜蜂,贪婪地汲取着书中的花蜜,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思考和力量。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的散文啊,就像是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精神大餐,每一篇都能给人独特的味蕾冲击。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跟着一位知识渊博又特别会讲故事的老友去旅行。

他写山水,那可真是绝了。

比如说写壶口瀑布,感觉他不是在描述一个景点,而是在和瀑布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对话。

我读的时候,仿佛能听到那震耳欲聋的水声,看到黄河水像千军万马一样奔腾而下,那气势,感觉自己的小心脏都跟着“扑通扑通”地加速跳动起来了。

他写山水能写出那种山的灵魂,水的气魄,就好像他比这些山水还了解自己似的。

他写人物也是一绝。

那些历史人物在他的笔下就像被重新注入了生命。

像写林则徐,感觉就像是梁衡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又深入到林则徐的内心世界,把他的果敢、爱国、无奈还有那份执着都给掏了出来,摆在我们面前。

我读着读着,就对林则徐这个只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字和事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会纠结会痛苦也会坚定信念的活生生的人。

梁衡的文字功力那也是相当厉害。

他的描写细致入微,但是又不会让你觉得啰嗦。

他用词就像一个超级精准的狙击手,每一个词都能准确地击中想要表达的那个点。

有时候他的句子又特别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在听一首优美的民谣,不知不觉就被带进他的文章世界里去了。

而且他的散文里总是充满了哲理。

不是那种生硬地给你讲道理,而是像涓涓细流一样,在他叙述故事、描写景物的过程中,悄悄地就流进你的心里。

让你读完一篇文章,不仅是看了一个好故事,欣赏了一片好风景,还能得到一些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的思考。

这就很高级了,感觉像是在轻松地聊天中就被他偷偷地给上了一课。

总的来说,读梁衡的散文,就是一种享受。

它能让我这个平时看手机看久了眼睛都发直的人,安安静静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跟着他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历史的厚重还有人性的光辉。

我觉得他的散文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很多扇我以前没注意过的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呢。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这篇文章让我回想起了读梁衡散文的时光。

梁衡是一位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他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思考和真挚的情感而闻名于文坛。

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梁衡的散文作品常常以生活中的细节为切入点,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作者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无论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梁衡都能够发现其中的深意并运用文字将其表达出来。

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情感的温度,让读者能够与作者建立起共鸣。

梁衡的散文作品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琐事。

在平凡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瞬间。

而梁衡通过引人入胜的散文,让我们重新发现了这些被忽略的细节。

他以独特的方式描绘出这些琐碎的画面,让我们不禁停下来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有可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通过梁衡的散文作品,我对世界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

以前,我习惯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现在,我开始关注更多的细节。

梁衡的作品教会了我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美和真理。

他的文字如同一块透明的镜子,能够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真相。

阅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启示,让我学会了如何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梁衡散文作品中的情感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思考。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真挚动人。

通过他的文字,我仿佛能够看到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波动。

他掌握着文字的力量,能够将复杂的情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情感的质朴与深刻,让我不禁为之动容。

通过阅读梁衡的散文,我的思维也得到了拓展。

他的作品给予了我思考的空间,让我开始对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梁衡常常通过散文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他敏锐的洞察力使他成为了一个思想家。

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也被带入了思考的境地,开始关注和思考更多的社会问题。

总之,梁衡的散文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他独特的观察和思考方式,以及细腻的情感表达,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魅力。

梁衡散文读书笔记

梁衡散文读书笔记

梁衡散文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梁衡的散文,真的是让我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

梁衡的文字,就像是一位老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却又能一下子抓住你的心。

他写人,能把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风貌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写景,能让你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他叙事,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同时又蕴含着深刻的思考。

就拿他写的《把栏杆拍遍》来说吧。

这篇文章写的是辛弃疾,可跟我以前读过的那些写辛弃疾的文章完全不一样。

梁衡没有一上来就罗列辛弃疾的诗词成就,而是从他的人生经历入手。

他写辛弃疾南归之后的落寞,那种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的苦闷,被梁衡描写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身材魁梧、目光坚定的辛弃疾,一次次地登上高楼,拍打着栏杆,心中的愤懑无处发泄。

梁衡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这句话真的太妙了!让我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辛弃疾词中的那种豪迈与悲壮。

还有《夏感》这一篇,他写夏天的热烈,那真叫一个细致入微。

他说:“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瞧瞧,这比喻多形象啊!我读着读着,眼前就浮现出了夏天里草木蓬勃生长的画面。

他还写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样的描写,让我对夏天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觉得夏天是炎热的,而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梁衡的散文里,还有很多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独特见解。

比如他写《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在他的笔下,诸葛亮不再是那个被神化了的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自己的无奈和坚持的普通人。

他通过对武侯祠的描写,对诸葛亮一生的回顾,让我对这位历史名人有了更深的思考。

读梁衡的散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特别善于观察和思考。

梁衡散文《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4篇)

梁衡散文《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4篇)

梁衡散文《青山不老》读后感(精选4篇)梁衡《青山不老》篇1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霜冻.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青山是不会老的.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因为老人创造出了这块绿洲,给了它们新的生命,它们永远是这样永远是充满生机勃勃,永远都是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所以说它是不会老的.读了这篇短文,我感受非常深.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老人一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那么,我们的生活不知该有多美好.早上起床,新的一天开始了,睁开的第一眼就望到了充满生机的绿,那将是多么美好!想到这里,不仅文中的老人有这样高尚的品质,我的表妹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她的环境意识力很强,她从来不伤害树木.有一次,我和她一起去外面散步,这时,看见了一棵小树被人家连根拔起,也不知是谁干的坏事.妹妹对我说:“姐姐,你看,它在流泪.“ 哪有啊,别多管闲事,快走吧!”我说.“不行,姐姐,我们应该保护树木,做一个好孩子.”我被妹妹的话吓了一跳,想:一个比我小的妹妹也能这样想,我怎么就…….!想到这里,我和妹妹一起把小树扶起来,我跑回家取水.经过我们的一番抢救,小树终于又直起了腰.我和妹妹高兴极了!同学们,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梁衡散文《青山不老》读后感篇2今天,我读了一篇叫《青山不老》的短文,使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篇短文主要讲了:山沟所处的环境很差,是干旱。

霜冻。

沙尘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的盘踞之地。

但是,却有一位老人创造了这块绿洲,使作者领悟到了一个道理: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

我们的植树英雄:马永顺。

国家需要木材,马永顺伐树36500棵。

他为了补回这些树,每年春季都植树。

1982年马永顺还有8000棵树没栽上。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篇)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篇)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弹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文章也不少。

比如《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巩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这两部散文集,不仅体现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2024年梁衡散文集读后感(2)梁衡是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散文家,他的作品深情而细腻,引人入胜,给人带来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2024年梁衡散文集所包含的作品也不负众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本散文集中,梁衡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独到的思考展现了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四篇)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四篇)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我最近读完了梁衡的两部散文集《觅渡》与《洗尘》,不禁为其中睿智而深刻的语言所折服。

散文集中很大一部分由历史散文构成。

其中《把栏杆拍遍》与《乱世中的美神》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把栏杆拍遍》化用了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诗句,散文中评论了他由武到文的一生。

辛弃疾年轻时曾起义抗金,南下归宋后,本想为国出力,却终生不受重用。

尽管报国无门,他仍然心系天下,那颗藏于乡间的爱国之心仍跳动不止。

《乱世中的美神》则是以李清照为主题,她的前半生幸福完美,但突如其来的丧夫、亡国之痛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尽管往昔安逸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李清照却未对生活失去希望,这几乎致命的打击反而让她登上了古典诗词的巅峰。

散文集的另一大组成部分便是游记散文了。

这些散文不仅有着鲜明生动的语言,它们所表达的主旨更是超乎“游”之外。

如《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中,就以乌海当年湖中跃起的鱼儿如“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的生动景象与如今船尾翻起的浪“黄中带黑,像一条刚翻起的犁沟”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此感到的痛惜与无奈,呼吁人们保护那正在逝去的自然之美。

而《一颗怀抱炸弹的老樟树》中,描绘了那棵接住炸弹的老樟树旺盛的生命力:“简直就是火山喷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或许这段描写不仅是为了表现树的顽强生命力,更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永不消逝。

在散文集中,由物及理的文章也不少。

比如《人与石头的厮磨》,从描写不同的人在石上刻下各种内容,探究到了古人的心理:统治者想借石巩固统治,为官者想借石留下美名,百姓想借石铭记恩情……这两部散文集,不仅体现了梁衡高超的文化功底,更显出了他深刻睿智的哲思。

梁衡散文集读后感(二)国庆期间,我阅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集《把栏杆拍遍》,这本书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时间上的关系,我只来得及将第一单元中的内容细细品读。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作者是通过___个历史名人来谈政治,谈人生,论哲学;第二个单元,是在讲一个作曲家,一个歌唱家,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在生活的艰辛中创造奇迹的老人家的事迹;第三个单元,则是在写关于艺术的内容。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

《梁衡散文》读后感《〈梁衡散文〉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能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就像在沙漠中找到了一泓清泉,让人感到无比清爽和满足。

最近,我读了梁衡先生的散文,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

梁衡先生的散文,就像是一幅幅细腻入微的画卷,将生活中的点滴、历史的沧桑、自然的壮丽,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

他的文字并不华丽,却有着一种质朴而深沉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

在他的笔下,我看到了《夏感》中那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夏天。

他把夏天的色彩、声音、气息,描绘得如此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炎热但充满生机的季节里。

他写道:“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这样的描写,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夏天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仿佛能听到草木生长的声音,能感受到阳光的炽热。

还有《壶口瀑布》,那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在他的笔下变得如此震撼人心。

他对瀑布的形态、声音、气势的刻画,让我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更深的敬畏。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仿佛站在瀑布边,被那惊天动地的水声所包围,被那水雾所笼罩,内心充满了激动和惊叹。

梁衡先生对于人物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中,他讲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

没有空洞的赞美,而是通过对居里夫人生活细节和科学研究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样的叙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居里夫人,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的精神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梁衡散文》有感梁衡的创作态度求“真”务实,宁缺毋滥。

一起来看看为大家的:读《梁衡散文》有感,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在漫漫五千年里,有这样一些人被历史记住,甚至使山河易姓。

合上《梁衡散文》,我心中波涛起伏,一时思绪万千。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被后人景仰,但历史上的他曾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海边潮州任地方小官。

而在他任这小官时,仅八个月,他就除鳄,兴修水利,赎放奴婢,兴办教育,干了四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设身处地的想想,韩愈是被贬啊,他干嘛“多管闲事”呢?他是个贬臣,老老实实等机会便是,他干嘛主动参政啊?可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有能力做些什么,他认为比起百姓之苦,他的冤他的苦不算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心系百姓!他不辞海隅之小,不求功名,只为奉献于民,求成于心。

几百年后,历史又等来了一位蹒跚的老者,他是皇家钦定的,中国古代最后一位罪臣,又是人民托举出来的近代史开篇的第一位功臣,他就是林则徐。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多么慷慨激昂的话语,多么汹涌澎湃的豪情壮志。

但他太天真了,这不是他说了算,得听皇帝的。

上职一年半后,他就被贬到伊犁。

在此途中他见害就除,见民有难就救,不管烟害夷害还是水害都挺身去堵,事后别人论功行赏,他依然要发配伊犁。

每每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愤懑不平,为林则徐喊冤。

有时我还觉得他好傻,朝廷不用就不用,你林则徐又不是那种离开朝廷就活不下去的人,皇帝昏庸无能,奸人当道,那你不能“世人皆醉你也醉,世人皆浊你也浊”吗但林则徐的骨子是硬的,他的心是热的,他不会因朝廷不重用而不关心国事,他依然为国效力,像一只老黄牛,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整整一年,他为清政府新增六十九万亩耕地,极大地丰盈了府库,巩固了边防。

林则徐以罪臣之分行忠臣之事。

是什么让他忍受了身体与心灵的折磨,一次次为国建功而不上褒奖名单?是那颗拳拳爱国之心,他爱国爱民,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

难道这些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想想现实生活中那些凭合法职位,贪赃营私的官员,无论大奸巨贪都被钉在耻辱柱上,而林则徐与“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的韩愈,之所以被历史记住,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爱国之心。

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当他与百姓利益与社会进步连在一起时,就会被社会所承认,被人们托举出来。

梁衡的文章一开始我并不喜欢,那篇《晋祠》虽然写得真的不错,但是我不喜欢那种冗长的文章,所以,对于这个作者也没太大的印象。

再一次看到他的文章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依旧是没什么太大感觉。

直到他写的三篇散文作节选为课外读物发下来,《觅渡,觅渡,渡何处?》、《把栏杆拍遍》、《乱世中的美神》,看了一堂课之后,当时就被他笔下的三个人物所深深折服。

这三个人物都带有浓重的悲剧色彩,同时又具有不得不使人敬佩的精神和风范,感觉他们在梁衡的笔下都鲜活了起来,一点一点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人生。

自此,我开始找梁衡的文集,却一直找不到,看到了很多余秋雨的文集。

我也买过余秋雨的集《文化苦旅》,但我不是很喜欢他的文风。

总觉得他写的文章不够大气,有点优柔寡断的感觉。

而梁衡,看完他的文章就有种很明显的被吸引被点拨,霎时有一片清明的感觉。

终于,我还是找到了一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

我先找到了那三篇文章,把《把栏杆拍遍》看完。

辛弃疾的一生真的很曲折。

年轻时血气方刚,奔走沙场,却在南归之时被夺去手中的钢刀,只能以羊毫软笔写下一首首悲愤、无奈、自嘲的词。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首《永遇乐》。

他竟然在嘲笑自己的姓氏!“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这首词是我第一次看到,却被其中所隐藏的无奈嘲讽所深深震动。

他该有怎样的失意才会觉得自己的姓氏是“艰辛”“酸辛”“悲辛”“辛辣”,觉得自己就是不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还有一篇《大无大有周恩来》,是诞辰百年之时所写。

那些冗长的历史在梁衡的笔下一点不显繁复,反而,每一件都令周无私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深深被这个自己无缘亲眼见到的所感动。

诸如此类的写人的文章,每一篇都能感觉作者笔下的人是个鲜活、生动、立体的伟人,并不是一个个已经归为历史、素不相识的不相干的人。

每一个都令人敬佩,由衷的敬爱。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写景、记事、抒情、说理的文章,都很值得一读。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我喜欢阅读梁衡的散文,梁衡的散文就像一曲曲动听的歌,令人着迷,又令人陶醉。

这些年来,我先后读过梁衡的《把栏杆拍遍》、《觅渡,觅渡,渡何处》、《读韩愈》、《读柳永》、《晋祠》、《夏感》等文。

读梁衡的文章,有一种愉悦、一气呵成,欲罢不能,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我颇为感慨,当今散文诸家中,梁衡的散文不仅动听,而且最富有“真、善、美”的内涵。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梁衡散文》,在给人以散文艺术美享受的同时,更给人散文创作对“真与善”追求的启示。

这种艺术美的享受,主要体现在作者对散文艺术境界的全心追求与创作实践方面;而这种创作“真与善”的启示,又着重体现在作者对散文艺术境界有深刻的、有见地的理论探讨方面。

(一)在这里,通常读过梁衡散文的人,一般认为,梁衡最忠实于散文境界的三个层次,即客观描写的第一个层次:描写美;主观描写的第二个层次:意境美;主客描写的第三个层次:哲理美。

笔者认为,第一个层次“描写美”的文字是以《晋祠》为代表。

该文运用了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把晋祠悠久的历史文物和优美的自然风景说明描写的十分具体形象。

形神兼美的特点十分明显。

语言又形象、生动、流畅。

实在是一篇精美的范文。

第二个层次“意境美”的文字是以《西北三绿》和《壶口瀑布》为代表。

这类文字的特征,主要是渗进了梁衡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三个层次“哲理美”的文字,作者自叙为数不多,主要是《马列公园赋》和《泰山——人向天的倾诉》等。

近几年,梁衡创作了数篇人物大散文,可以说篇篇是“美”文、是精品,1996年创作的这篇《红毛线,蓝毛线》说明了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大公;《大无大有周恩来》(1998)――周恩来死不留灰、生而无后、官而不显、党而不私、劳而无怨、死不留言。

“总理在甩开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

”其实周恩来的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大公。

“心底无私天地宽”,梁衡先生用“大无大有”高度概括了周恩来总理一生的大勇、大才、大德、大爱;《把拦杆拍遍》(2000)写了既是沙场英雄又是大词人的辛弃疾;《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xx)写了功与罪交织于一身的禁烟英雄林则徐;《乱世中的美神》(xx)写了孤独无耐、才貌双全的一代女词人李清照。

等等等等。

在我们与前人之间,总是横亘着一道无形的屏障,有时欲要看清楚,欲是看不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能记住的人和事会越来越少,也许只能说出某个名字或某个理论,而对于他们的内韵之美、人格之美、精神之美却不是很了解。

所以梁衡做了一件大善事,他的散文,让你十足品味,让你充分感受,让你触摸到这些人的灵魂本质。

梁衡说,体验他们的创造与失败、奋斗与牺牲、快乐与悲伤,所得是辉煌之美、深遂之美、悲怆之美。

所以,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对大人物的歌颂,对大英雄的褒扬,源于他是一位对美的追求者、践行者和苦苦的创造者。

(二)梁衡提倡散文要真实,要写大事、大情、大理。

他以令人折服的理论勇气最早批评了他曾经崇拜的散文大家――杨朔先生的“物-人-理”三段式的创作模式,既反对散文成为政治的注脚,又反对散文脱离政治,提出散文要回归真实。

他说自己是一个在写作道路上的苦行僧,思多而行少,他说要像米开朗琪罗搞创作一样:作品未完成之前,不许任何人看一眼;凡是没有新意的作品也决不留存。

“篇无新意不出手”是他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他说不能重复前人,也不能重复自己,就是要不断出新。

这很难,但是他做到了。

梁衡是一位公认的散文大家,其实他对新闻理论、写作理论创新的贡献又大于前者,他自己也这样说。

那么,梁衡散文的求“真”精神到底在哪里?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内涵,他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在他的文字里,常常流露出一种博大的人文主义情怀,饱含着对祖国与人民的一种求“真”的热爱。

他笔下的人物多是一些忧国忧民且命途多舛的仁人志士,他真情地呕歌他们,从他们身上发掘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人肺腑,催人奋进。

梁衡对韩愈非常推崇。

在《读韩愈》一文中,谈到韩愈被贬到偏远的潮州当地方官时,没有因个人身处逆境而沉沦。

在短短的八个月任职时间内,为当地办了四件兴利除弊的好事,深受百姓爱戴,其事迹流传至今。

为此,当地修了一座韩公祠来纪念他,并将一座山更名为韩山,将一条江改名为韩江,使其流芳百世。

写韩愈的文章不少,但作者善于发掘,写出“真情实意”。

就同是处于逆境而言,他将韩愈同屈原、李白进行比较。

谈到,“就凭这一点来说,韩愈要比屈原、李白要多一层高明,没有只停留在蜀道叹难、江畔沉吟上”。

“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而它只认你的贡献。

”进而指出,在韩愈上任之前,面对这些弊端,一任又一任的地方官都做了什么呢?回望历史,面对现实,作者的发问,令人深思,使人警醒!同时,使我们对韩愈的崇高境界不禁肃然起敬。

再从艺术的角度看,梁衡散文中比喻的运用有着作者明显的“真”实的爱憎感情,在《青岛看房子》中比喻的运用多少带有一些鄙夷的形容,不难看出作者对殖民者的憎恨。

与此相反,《石河子秋色》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的“真”诚喜悦,以及对建设者的由衷敬意。

比喻是跟作者的知识、经历、情感等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好的比喻,不仅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增添光彩,增加文章的气势,更重要的是浸透着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会给读者带来震撼,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梁衡的创作态度求“真”务实,宁缺毋滥。

通常一年才写一篇文章。

他写《觅渡,觅渡,渡何处》前后用了6年,创作《大无大有周恩来》甚至用了20年。

这使笔者想起了一句话,“呕心沥血,方出精品。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到头来还是个未成品。

正是由于这种求“真”务实的创作态度,才使得作者的作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得以长久流传。

在浮躁气氛漫延的今天,梁衡的这种求“真”的创作态度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就“善”而言,梁衡写人物,最“善”解人意,最善于洞悉其内心世界并多角度审视。

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一文中,作者对瞿秋白临刑前写的《多余的话》重新解读,“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

”作者设想,“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似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

”只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藐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