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
《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已学普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实验、生产学习、综合训练等环节相配合,完成培养高级一线操作、一线生产管理、石化产品销售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训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石油炼厂的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为学生不断深入学习掌握石油化工生产领域新技术,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必要条件。
二、课程目标通过《石油加工生产技术》课程的学习,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现代化工工程师。
即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石油化工工程实际问题、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商业和行政领导能力、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石油化工技术系统、了解石油化工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1、知识目标能正确判断和解决石油化工工程实际问题;懂得如何去设计和开发复杂的石油化工技术系统;了解石油化工工程与社会间的复杂关系。
2、能力目标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具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一定的商业和行政领导能力;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以适应和胜任多变的职业领域。
3、素质目标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取得中级(含中级)以上化工总控工或有机合成工资格证书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使学生在已学普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结合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实验、生产学习、综合训练等环节相配合,完成培养高级一线操作、一线生产管理、石化产品销售专业高等技术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训练,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石油炼厂的生产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具体课程设计路线如下:以燃料油生产技术课程遵循:原料→生产过程→产品。
原料:来源→要求→组成和性质→评价→处理。
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主题。
为加强我院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等有关文件规定,特制定我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一、理论教学质量标准(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进行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1.授课教师(1)授课教师必须具有《防灾科技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管理规程》中所明确的教学资格。
(2)新教师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和专业性业务培训且成绩合格方可承担课堂理论教学。
(3)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积极承担基础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任务。
(4)授课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学。
2.备课备课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基本保证,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教师备课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深入钻研教材,编写教案或讲稿(可以是电子稿或多媒体课件)。
(2)备课应按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深度和广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学科的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不断充实于教学内容之中。
(3)教师应根据各章节教材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取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方法,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有机统一。
(4)备课时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相关课程等具体情况,注意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处理好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5)备课时应结合教材与课程教学大纲所指定的教学参考书,拟定好为学生布置的思考与练习题及自学内容。
(6)教研室应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研究,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开展以教学法为主的教学研究工作;定期检查教学进度与教学周历的执行情况。
(7)备课强调教师个人钻研,集体讨论,鼓励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8)教师上课前应做好必要的辅助教学仪器、设备的准备工作,使教学用具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一年级上册的实践教学综合布局
一年级上册的实践教学综合布局1. 引言为了更好地满足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一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们制定了一份全面、细致的实践教学综合布局。
本布局旨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综合布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具体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如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实践教学综合布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课程设置- 语文:通过阅读、写作、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数学:通过问题解决、逻辑推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英语:通过听、说、读、写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 自然科学:通过实验、观察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社会科学: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实践活动- 实验活动: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 社会实践:通过参观、调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 文化艺术:通过参与文艺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 体育活动: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精神。
3.3 综合素质教育- 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认知能力。
- 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生活技能。
4.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 教学评价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综合布局的有效实施,我们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法:- 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度、创新度等。
《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
《机电设备概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学时: 66 学分: 4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机电设备概论》是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先修课程为《机械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
通过《机电设备概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机电设备基本知识,具备一定对机电设备工作原理、主要结构的分析能力及对常见故障现象的认识能力。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1. 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机电设备的发展概述(1)机电设备的发展历史(2)机电设备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2)本课程的主要任务第二章机电设备的分类及应用第一节机电设备的分类(1)按机电设备的用途分类(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第二节金属切削机床(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2)金属切削机床的型号(3)金属切削机床的技术性能与含义第三节起重设备(1)概述(2)普通桥式起重机的构成第四节办公自动化设备(1)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分类(2)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3)传真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4)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第三章机电设备的构成第一节动力源(1)动力源的类型(2)常用电动机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3)电动机的选择原则第二节传动装置(1)带传动(2)齿轮传动(3)螺旋传动(4)蜗杆传动(5)链传动(6)液压与气压传动第三节检测与传感装置(1)自动检测系统的构成(2)常用传感器第四节控制系统(1)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2)控制系统的分类及应用(3)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第四章典型机电设备第一节卧式车床(1)卧式车床的工艺范围(2)车床的总布局与构成(3)车床的传动系统(4)车床的主要结构(5)车床的电气控制原理(6)车床的维护与保养第二节数控机床(1)数控机床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2)数控机床的分类、特点及应用(3)典型数控机床第三节电梯(1)电梯的发展史(2)电梯的分类(3)电梯的型号和主要参数(4)电梯的机械系统简介(5)电梯的电气控制系统简介(6)电梯的管理第四节自动化生产线(1)机械加工生产线的基本构成(2)机械加工生产线的主要类型(3)机械制造生产线上物料的运输第五节复印机(1)静电复印机的基本工作过程(2)静电复印机的应用技巧(3)静电复印机的日常维护第五章设备管理与安全使用规范第一节设备管理基本知识第二节机电设备的安全使用2. 学时分配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要求更侧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课程性质及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适用于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属于B类课程。
本课程定位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与PLC 编程两大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设计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是一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
二、本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PL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
为此,必须完成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控制电路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熟练地掌握继电-接触器系统基本控制电路,并能设计、安装、调试各种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三、先修及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后续课程:《伺服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机床调试与维护》等。
四、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接触器、熔断器;电磁式接触器;低压断路器;继电器。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电器的分类与应用特点;了解常用典型控制电器的主要特点及结构特征;掌握常用典型控制电路的用法,会识别常用控制电器及图形符号。
第二章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控制电路教学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长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单向全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电动机的保护电路。
基本要求:了解电气控制线路绘制的国家标准化;能绘制和阅读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能利用常用的控制电器和基本电路进行简单的控制电路设计制作。
第三章常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内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M7130平面磨床的电气控制;Z3050搖臂钻床的电气控制;铣床电路电气控制。
基本要求:能阅读各种机床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理解常用的几种基本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第四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况教学内容: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概;基本要求: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历史与发展,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完整版)《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岗位能力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同时注重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为了达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适应餐饮主要岗位的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衔接得当,为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前导课程是《饭店管理概论》、《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公关与服务业礼仪》、《旅游心理学》;后续课程为《餐饮连锁管理》、《饭店英语》、《饭店人力资源管理》、《饭店会计》、《旅游营销学》、《高级餐饮服务技能(考证培训)》、《顶岗实》、《毕业实》。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职业性和实践性两个方面。
职业性方面,本教学团队整合教学内容,设计五大模块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餐饮服务与管理的内容,掌握餐饮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学会处理和解决餐饮服务与管理中的一般性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践性方面,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统一,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养成必须的职业素养。
学生除了利用业余时间到酒店或餐饮企业顶岗实外,还与酒店合作,实行教学与实交替进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技能及时地在实际的岗位中得到应用和提高,并发现问题和不足。
行业实践考核”,学生需要在酒店实期间完成相关任务并得到酒店实导师的评价;第二是“校内实训考核”,学生需要在学校实训基地完成相关任务并得到教师的评价;第三是“职业鉴定考核”,学生需要参加相关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相应的证书。
通过这三个结合的考核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改写: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我们将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服务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以及严谨的工作惯。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
《食品工艺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05课程名称:食品工艺学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教学模式:教学一体化计划学时:64一、课程性质《食品工艺学》课程是从事食品行业产品的开发、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是本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主要研究食品加工中的原料、食品加工的理论、加工工艺及工艺技术参数、产品的质量控制、食品包装与流通控制,实现加工生产合理化、科学化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总体要求是让学生掌握食品保藏技术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对食品加工工艺的初步设计能力;具有食品保鲜保藏的基本能力。
通过行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独立学习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的能力和与人交往、沟通及合作等方面的态度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较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加工在工业企业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课程建设一开始就注重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经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90%以上能直接通过职业考证。
1.知识目标(1)掌握食品保藏技术要点及常用常见食品的加工方法。
(2)熟悉食品工业新技术。
(3)初步具有设计简单实验进行加工能力。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食品保藏方法。
(2)能正确设计食品简单加工。
(3)能按按照要求设计常见食品加工及工艺改进。
3.素质目标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食品工艺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课程和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执行是人才培养水平质量的重点。
因此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和课程形式上突出应用性、实践性。
课程内容上,突出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培养上,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09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
《汽车维修基础》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维修基础》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72学时 3分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汽车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等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汽车维修是现代汽车技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主要任务:讲授汽车零件磨损规律及影响因素;合理维护、修理,改善或恢复汽车技术性能。
使学生获得汽车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汽车维修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具备相应的沟通、协调能力,具备较高的汽车检修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汽车检修实践技能,适应汽车售后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的结构原理,各系统的工作特性。
(2)掌握汽车的拆装和维护的知识。
(3)熟悉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方面的知识。
(4)了解汽车维修技术的前沿发展。
2、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规守纪、爱岗敬业。
(2)正确认识处理个人和同事及集体的关系,具有奉献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每个学习(工作)任务,都是依据工作流程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来完成,具体表现为任务相关知识描述→信息资料收集与分组→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评价反馈六个步骤。
教学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做,学中干、干中学,按照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来完成每一个的学习任务。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1、丛守智主编《汽车维修技术及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第3版2、羊拯民主编《汽车维修》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年3月第1版3、曹德芳主编《汽车维修》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年6月第3版《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学分:72学时 3分适用对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专业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汽车电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性能;熟悉汽车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意识。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及能源与动力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必要的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生产与科研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自动化和经营管理、实验研究与开发、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在本专业领域经过5年左右的锤炼,绝大部分能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的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主管。
2、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具备科学、技术、职业、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人文、社会与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
工具性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沟通和交流;掌握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文献检索和信息获取的一般方法。
专业基础: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念知识,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熟悉工程热物理及热能动力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能源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掌握热力发动机原理、结构设计、测试、燃烧与排放控制、电子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及相近专业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相关发展方向和国家发展战略;具备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掌握解决能源与动力领域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手段,具备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应用、维护、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设计、开发能力,并具备一定创新意识。
具备运用所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从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运营管理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和方案。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有哪些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有哪些现在的厨师行业变得十分的火热,因为前景的发展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烹饪专业,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专业的课程标准(一) 职业道德烹饪专业学生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岗敬业,有正确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和服务意识,有良好的奉献精神。
(二) 文化基础知识主要以服务为功能,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人发展需要,设置有层次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
同时适当渗透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内容。
1、语文:在初中语文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能力、应用文写作能力、解释烹饪实际操作的原理和一定口头交际能力。
2、数学:在初中数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
能进行餐饮成本核算、烹饪配料计算、营养素及热能计算,有一定空间想象和几何形状与色彩组合的立体造型和审美能力。
3、英语: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英语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能简单外语会话,掌握餐饮、酒店英语用语和菜肴名称用语。
(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突出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有关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岗位能力模块进行归类、实行模块教学、工学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并进。
具体是:1、基本掌握餐饮经营以及食品营养与卫生的基础知识。
2、比较熟练掌握中式烹调技艺、中式面点技艺、中式热菜制作、中式面点制作等技能。
3、掌握原材料选择、调配、加工处理的基础知识。
4、熟练掌握冷菜、冷拼与食品雕刻技艺。
5、有烹饪成本核算的能力。
6、有继续学习和职业转换的能力,有创新精神。
7、通过中级烹调师技能鉴定。
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中级烹饪技能的人员,即中级烹调师、面点师等。
对其知识、技能、能力的具体要求是:(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运维和安全等方面,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有效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内容。
一、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反映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保持与技术前沿的同步。
常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包括:1.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拓扑结构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 网络安全与管理:重点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方法和技术,包括网络攻击与防范、网络性能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
3. 网络编程与应用开发:教授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Socket编程、Web开发、网络应用架构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
4. 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介绍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包括云服务、数据存储与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包括理论授课、实验实践和项目实训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授课资料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实验实践: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配置和测试网络,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实践环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应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环节和实习机会。
具体实践环节如下:1. 实验课程:设置多个实验课程,包括网络拓扑搭建、网络配置与故障排除等内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技能水平。
2. 实习实训:与企业或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概述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c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专业概况
工业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系统管理、工业工程和机电工程等方面知识、素质和能力,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在制造业、服务业、信息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
二、培养要求使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一门工程专门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现代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生产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毕业生应掌握的业务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相结合的工程专门知识;2.系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3.掌握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4.熟悉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5.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往合作和表达沟通能力;6.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优化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具有获取信息、鉴别选择新技术新方法和进入新领域的能力;8.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干学科:管理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主要课程:运筹学、生产计划与控制、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质量工程、物流系统工程、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管理学、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实践性教学环节不少于31周。
四、毕业合格标准1.符合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197.5学分。
包括:所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文化素质教育、军训、公益劳动。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标准修业期限:四年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七、各类课程的课内学分分配表:(见附表二)八、外语、计算机不断线计划安排表:(见附表三)九、本专业供辅助的修心课程:(见附表四)十、本专业开出的全校性公共任选课:(见附表五)附表一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必修部分)课内课外24(8)(8)主管校长:古天龙教务处长:景新幸院系领导:卢润德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续表)课内课外(4)(8)(16) 16(16)(24)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实践与其他环节部分)课内课外注:加“▲”符号的课程记入学分绩。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道德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身心健康,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与应用方法,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集成电路产业和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特色本专业围绕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需求设置,依托“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立了EDA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IC设计实验室和IC版图实验室等专业实验教学平台。
主要学习物理学、电子技术、电路与系统设计和微电子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与系统的基本设计原理及应用技术,接受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掌握相关实验技术。
三、毕业要求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十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以及经济和管理知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3.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系统的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4.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5.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7.了解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津、法规,能正确认识微电子技术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9.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中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
中学各科教学常规要求主要介绍了中学各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下面将分别对中学各科的教学常规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语文教学常规要求:语文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数学教学常规要求:数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教学内容要具体、实际,并且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英语教学常规要求:英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倡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
教学内容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物理教学常规要求:物理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物理概念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强调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科技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化学教学常规要求:化学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概念和实验操作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生物教学常规要求:生物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基本生物概念和实验观察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精神。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学的课程(中英文对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Specialty in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Ⅰ.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领域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中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要求本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计算机科学、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工程、信息处理及其相关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
毕业生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 thorough grounding in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knowledge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It remains committed to systematic education for high-level researchers and doers, who have the personality of innovation and the desire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tudents shall be equipped with a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computer hardware & software. Moreover, the proficiency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 ability in development of hardware & software are required. Students with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and personality of innovation shall be expert in one or two of the following fields: Computer Science, Embedded Systems, Operating System, Automatic Control,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Softwar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other related fields. Students can be prepared for any professional role they might choose-education, research & design, practice in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industries, the professions and other community groups.二、培养要求Ⅱ. Skills Profile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和一定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2.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高级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网络技术等基础理论和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技能;4.掌握必要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信息安全和软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计算机的有关法规;6.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7.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1. 符合德育培养要求; 2. 学生最低毕业学分为 200 学分。包括:课内教育的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课外教育的入学教育及国防 教育、社会实践、兴趣学分等。 3. 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五、标准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教学进程计划表(详见附表一) 七、专业培养计划总学时、学分统计表(详见附表二) 八、本专业供辅修的核心课程(详见附表三)
形势与政策实践
学时分配
课 上机 总 讲实 程 计 授验 实 课 课
学 分 数
一
践内 外
8
8
0.5
各学期学时分配 二三四五六七 8
应 修 八学 分
BS00041_3 C 语言程序设计 A 实验
16
16 16 1
16▲
BS1582
计算机绘图实验
16
16 16 1
16▲
BS00062_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16
8
3 48
BG9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 40
8
3
48
BG90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32
2
32
公 BG9005
形势与政策
88
0.5 8
共 BG9006
就业指导
24 24
1.5
24
必 BG9008
修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88
72
16
5.5
88
课 BG6301-04 大学英语 I-IV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电工程材料、工程图学及 CAD 基础 I—II、电工技术、电子技术 B、机械设计、 机械原理、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B、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测试技术。机电设计与控制专业方向:机电传 动与控制、电气控制与 PLC、计算机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方向:应用光学、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工程 光学设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微机综合实践、毕业设计 (论文)等,一般应安排 40 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机械设计实验、流体传动与控制实验、电气控制与 PLC 实验(机电设计与控制专业方向)、应 用光学(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光电传感与测量技术实验(光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等。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1概述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
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
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
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
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髙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
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学校名称:___________项目编号:___________项目日期:___________专业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1.专业概况1.1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图文信息处理专业代码: 6104031.2培养目标和就业领域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印刷、出版、广告、设计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与管理第一线能从事印前设计与制作、数字影像的获取处理及输出、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以及色彩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
1.3专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专业方向:文图制作工对应职业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文图制作工”职业。
专业代码: 6104031.4学制年限及职业资格等级初中生源学制3年,获中级工职业资格。
2.职业能力2.1通用职业素质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有不断学习和了解图文信息处理领域内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并进行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熟悉作业内容及工作流程;工作中善于沟通,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工作严谨、细致,严格遵守企业工作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安排,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
2.2专业能力1.掌握从事图文信息处理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掌握与图文信息处理相关的美术基础知识;文化系示范校建设3.具有良好的美术技能表现手法;4.具有一定的策划能力;5.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查阅图文信息处理资料,具有一定的信息调查能力;6.能具备专业软件操作与应用能力、电子图像处理能力、印前工艺设计与管理能力和项目设计综合能力等;7.能按照岗位工作要求,执行交接、验收等业务流程;8.能与客户、领导、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33.1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美术设计造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课程名称】美术设计造型【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学生学习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广告制作的专门化方向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造型的基础知识和图形的表现技法,并为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技能准备。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以美术设计专业的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通过项目任务引领来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围绕美术设计所需的造型能力为主线设计的。
通过赏析、临摹名家名作、参观艺术展览、物像写生训练、图形的想象设计、命题创作等步骤递进的任务组织教学。
使学生在实训中学会正确的造型方法与步骤,培养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选取围绕工作任务的要求循序渐进,以满足美术设计专业需要。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是以培养造型能力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来设计教学,实现做学一体化。
并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参观写生,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训机会。
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216课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基础造型、图形绘制、命题创作等学习中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掌握正确的图形绘制的观察方法和绘制步骤;●能使用不同工具绘制单色和彩色的图形;文化系示范校建设●能进行图形的造型设计;●能进行专题性图形的设计与制作。
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53、实践教学主要环节文化系示范校建设《美术设计构成》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课程名称】美术设计构成【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学生学习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广告制作的专门化方向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构成在美术设计专业的作用,探索形式美的构成表现规律,为后续美术设计专业专门化方向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美术设计构成中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任务整合相关知识和技能来设计该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美术设计构成中所涉及到的形态、色彩、立体空间为主线来划分和设计的。
通过图形组合处理、图形色彩处理、空间形态组合等逐步递进的任务,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从整体上掌握美术设计构成的形式法则。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特点,采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表现手法,完成本课程的各项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力及创新设计能力。
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216课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形式美的构成原理,掌握构成设计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引导学生将构成的观念、方法运用到美术设计的各项活动中,提高审美、创新、动手及制作能力,启迪设计灵感。
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能按照构成的形式法则,完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能运用色彩配色原理和技法进行色彩设计;●能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形态的组合能力。
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73、实践教学主要环节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9(2)掌握色彩象征的表现方法3空间形态组合1、走出平面(1)了解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与方法(2)能运用平面图形的突起、平面(一刀切)切割、平面(图形)切割、裁剪折叠、支撑折叠等原理,完成从平面到半立体到立体的形态构成,并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2、组合空间形态(1)能运用连续线材、框架构造、垒积构造、桁架构造、线层构造等构成原理,进行线材的空间组合。
(2)能运用可展开的立体构造、面群构造、积聚构造等构成原理,进行面材的空间组合。
(3)能运用变形、分割、群组等构成原理,进行块材的空间组合。
(4)能进行点、线、面、体的综合构成。
3、运用构成原理进行综合空间形态组合能将形态空间组合的形式原理,应用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中。
11 1、DM 广告设计将纸张进行折叠、切割等加工,制作DM 广告的结构设计。
2、雕塑设计收集不同的线质材料,按照各种组合方式,完成模拟城市环境的现代雕塑设计。
3、灯罩设计在一张纸上进行直线或曲线切割、折曲或压曲等加工法,围合成柱式灯罩形态。
4、展台设计 将一块材进行分割并重组,完成模拟展台设计。
72《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课程名称】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1.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学生学习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广告制作的专门化方向的基础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具备美术设计专业所必需的计算图形设计和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并为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做好准备。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传统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主线构建知识体系的设计思路,采用以美术设计业务流程中的工作任务为引领,通过单项工作任务和复合工作任务来加载整合相关知识、技能,将该课程设计成任务引领型课程。
本课程的相关工作任务是以美术设计所需要的计算机图形操作基本技能作为主线来划分和设计的。
将美术设计需要的计算机图形应用操作基本技能对应到软件安装与应用、图形设计和图像处理等三个逐步递进的项目任务中,通过完成具体项目任务掌握这门核心课程的操作流程。
课程内容与要求是依据本专业的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计算机广告制作的专门化方向的基础课程。
专门化方向,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项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
鉴于本课程是该专业开设的新课程,学生对计算机图形应用还不甚了解,教学活动设计多采用案例分析、仿真模拟、情景再现和制作现场参观实地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解。
课程基本原则是:基础性、应用性、拓展性、逻辑性、系统性相结合。
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216课时。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系统安装与维护,软、硬件安装与应用,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掌握计算机辅助美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达到美术设计(美工)岗位初、中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和富有爱心的思想品质,树立安全和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能正确安装与熟练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文化系示范校建设●能正确安装和注册软件●能处理位图和矢量图图像●能上传和下载文档、图形、图像●能设计制作简单多媒体作品●图形图像软件的熟练运用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113、实践教学主要环节文化系示范校建设《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标准【课程名称】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1 前言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美术设计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流程和制作要求,并为学习《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实训课程奠定扎实基础。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
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课程结构以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为线索,包括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基础部分设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应用部分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制作等学习任务。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递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融合印刷(图文信息处理)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并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更好的掌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各项技能。
本课程建议教学课时为144课时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流程和技能要求,掌握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印刷(图文信息处理)的初级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文化系示范校建设档案13职业能力目标:●能设计标志、标识;●能设计标准字体;●能设计标准色;●能够将基础部分的设计运用于不同的载体;●熟练操作相关设计软件(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等);●能按照印刷工艺的要求制作稿件;●能输出设计作品;●能进行完稿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