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香包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香包寓意
篇一: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
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
摘要:中国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香包挂饰是民间绣品的分支,是刺绣文化的一个活细胞。从文献及民间记录的佩戴香包的习俗入手,分析香包的历史渊源、纹样、造型演变及佩戴香包的传统意义,得出香包是原始的医疗方式与巫术观念相结合的衍生物,揭示中国民间工艺品承载的浓重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香包刺绣辟邪图腾传统文化
1背景
刺绣,中国著名的传统民族工艺,指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以不同的针法运行穿刺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1]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各地名称不一,又有荷包、艾包、香缨、绣囊、锦囊、朱砂袋之称,甘肃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香包是运用刺绣的针法在丝绸上绣制出富有内涵、精美华丽的图案纹饰,再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在其内部装上各种浓烈芳香气味的药物研制的细末,用作节令庆贺以及生活的实用品和观赏品。香包中包裹的东西各不相同,有装填了朱砂、雄黄一类药物的,也有装填了沉香、檀香、艾草、菖蒲等香料的。古时认为,香包中的这些药物及香料均可辟邪趋灾,保持健康。
2民间传统刺绣香包
2.1香包的历史渊源
早在《抱朴子·登涉》中就有记载:“黄帝欲登园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戴雄黄,其蛇皆去。”在远古时代,广成子其人既是巫师也是医生。可见香包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了。
端午节佩戴香包的由来相传于战国。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议,何不以布包艾叶香料。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布包后,装上药物、香料,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
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棉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除汗也。”这种装了蚌粉的袋子戴在幼儿身上,据说是用来消除汗味的。这也许又是香包的早期形式。明清时代,刺绣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端午节佩戴精美的刺绣香包更加盛行。万历时期浙江《新昌县志》云:“佩香囊、艾虎”。清雍正时期《辽州志》云:“系五丝,佩朱砂袋。”清代诗人黄兆枚在端午节游吉林时,也曾写有“缠丝帚子色斑斓,绵缎荷包堆髻间”的诗句。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装物几经变化,从辟虫的雄黄粉,驱邪的艾叶,吸汗的蚌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包,制作也日趋精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如河北邯郸县的端午节习俗:姑娘们采集艾叶,
缝在丝绸小包里,俗称“艾包”。其歌谣唱道:“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杨,不怕狼;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从歌谣可以看出来,艾包里的这些艾叶均是用来辟邪的。
2.2香包纹样分析
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吉祥的图案常以象征、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正如清代蒋士铨的《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诗曰:“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
真实写照。[2]香包纹样取自于刺绣、丝绸纹样,但大多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如:用莲花、荷花、牡丹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公鸡”与“鹿”纹样,即功名利禄,“鹿”,也是长寿之仙兽的象征;“寿”,还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寿如意纹,蝙蝠的“蝠”与“福”谐音,桃被称为寿桃,灵芝被喻为如意;[3]“枣”、“栗子”,象征早立子;[4]耄耋富贵图,以牡丹、蝶、猫组合构图。《礼记》:“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曰期颐,皆长寿。”耄耋意为高寿,特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此图寓意长寿富贵;[5]送给新婚夫妇的是“早生贵子”,即: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甘肃庆阳香包的绣制有着自身的特色。20XX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词:“庆阳香包甲天下”。如,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
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2.3民间香包造型
若非要对香包,荷包做出区分,那么,囊内充香料以辟邪者为香包,囊内以纳器物者为荷包。还有用荷包盛装旱烟的,逐渐地荷包又有了延伸和发展,叫烟荷包,此外还有一种装钱币的叫钱包。
早期的香包制作方法简单,造型单调,小小方布能包住香料即可。后来为了美化,开始讲究布料及造型。刺绣香包是香包发展的必然。造型上也由最初的粽子形香包发展成各式蔬菜、瓜果到花草、动物、人物及几何造型,千姿百态,瑰丽无比。(见图1)如人物香包,(见图2)铃形香包,(见图3)几何形香包,(见图4)葫芦形香包。(见图5)
图1
图2图3
图4
图5
关于葫芦形荷包,笔者还记忆犹新,儿时曾常挂胸前,爱不释手。那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荷包,(因里面未装有香料,所以暂且称它为荷包。)荷包的一面绣有“长命百岁”字样,另一面则为一个孩童手拿扫帚,身背葫芦,脚踩蒜。寓意是:“身背葫芦,脚踩蒜,手拿条帚扫灾难”,葫芦尾部系有五彩线。据说五彩线既可避免鬼怪伤害,还可以避免瘟疫。民国时期,南京人用五色线编织细绳,名叫长命缕,缠在孩子手臂上,可使其长命百岁,即辟除邪祟,健康成长。这种葫芦形荷包也
是徐州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与香包辟邪说法是有一定联系的。《白蛇传》中也记载,法海拿一装有雄黄的荷包送于许仙,许仙置于床头,致使白娘子现了原形,吓晕了许仙。笔者认为,香包的作用等同于护身符。
2.4其他辟邪物
五月俗称五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所要避讳的五毒,一般指蝎子、蜈蚣、蟾蜍、蛇和蜘蛛。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民间剪纸作品中将五毒图案贴在门上或床头,用来避灾,寓意是以毒攻毒,也指不受这些毒物的侵扰。除了剪纸,与香包具有相似辟邪功能的绣品还有很多。如虎头帽、长命锁、刺
绣肚兜、布艺老虎、狮子枕头、麒麟枕头、虎头和猪头鞋等。像虎头帽,猪头鞋、老虎枕,在徐州民间绣品中现在还可以看到,笔者在儿时也都曾见过。至今那些流传下来的布艺品,也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辈会给穿戴使用,孩子的父母就觉得不合时宜了。甘肃的六面虎枕,也是极富有特色的刺绣工艺品。
2.5香包的功能及意义驱邪扶正
香包是驱邪的装饰物。古人对自然万象不甚了解,认为病为邪杂之气,经口鼻而入。而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且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虫蛇厌之,闻之远遁,也减少了传染源。艾叶属性辛温,适合用来活络通筋,通畅全身气血,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远离”邪气”如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