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香包寓意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https://img.taocdn.com/s3/m/2bb599a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e.png)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中秋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个充满欢乐和温馨的节日里,除了美味的月饼、明亮的圆月,还有许多充满趣味的传统玩具,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欢乐和惊喜。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广受孩子们喜爱的传统玩具。
它的形象通常是一只可爱的兔子,身着华丽的服饰,有的手持玉杵,有的骑着瑞兽。
兔儿爷的造型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兔儿爷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一种说法是,玉兔在月宫为嫦娥捣药,人们为了纪念玉兔,便塑造了兔儿爷的形象。
在中秋节,孩子们会把兔儿爷摆放在家中,祈求平安健康。
还有一种传统玩具叫花灯。
中秋节的花灯造型丰富,有圆形、方形、动物形状等等。
花灯的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纸糊的、纱制的,还有用竹子和木头制作框架的。
孩子们会在夜晚提着花灯在街上游玩,星星点点的灯光照亮了街道,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欢乐的氛围。
制作花灯也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裁剪纸张、粘贴装饰,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传统的走马灯也是中秋节常见的玩具之一。
走马灯的内部通常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轴,上面贴着各种剪纸或者绘画。
当点燃蜡烛或者油灯时,热气上升带动轮轴转动,灯面上的图案就会不断变化,形成有趣的动态效果。
走马灯的制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但完成后的成就感也是无法言喻的。
再者,说到中秋节的传统玩具,怎能少了香包。
香包通常用彩色的绸缎或者布料制成,里面填充了香料。
香包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心形等等,上面还绣着精美的图案,如花朵、蝴蝶等。
在中秋节,孩子们会佩戴香包,不仅可以驱虫辟邪,还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种叫做泥人张的传统玩具。
泥人张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生动的形象而闻名。
在中秋节,会有各种各样以中秋元素为主题的泥人,比如嫦娥、玉兔等。
这些泥人色彩鲜艳,造型逼真,让人爱不释手。
中秋节的传统玩具不仅是孩子们的娱乐工具,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亲人的祝福,以及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对香包文化的理解
![对香包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181d68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14.png)
香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古代的祭祀、祈福、驱邪等习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香包是一种用绸缎、棉布等材料制成的小袋子,里面装有各种香料和药材,具有芳香、祛邪、祈福等功效。
香包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包被视为一种吉祥物,可以驱邪避祟、祈福求安、保佑平安。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和庆典中,人们会佩戴香包,以祈求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香包文化还与中医学、道教等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中医学中,香包被用作一种治疗方法,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阴阳、祛除病魔。
在道教中,香包则被用作一种符咒,可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总之,香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寄托。
在现代社会,香包文化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承,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香包纪录片旁白稿
![香包纪录片旁白稿](https://img.taocdn.com/s3/m/242d29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8.png)
香包纪录片旁白稿(最新版)目录1.香包的起源与历史2.香包的制作工艺与材料3.香包的种类与用途4.香包的文化内涵与传承5.香包的现代发展与创新正文香包,又称香囊、香袋,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
它以芬芳的香料为主要填充物,通过巧妙的手工技艺缝制而成。
从古至今,香包一直是我国民间喜爱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这部香包纪录片,深入了解香包的历史、制作、种类、文化内涵以及现代发展。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香包的起源与历史。
据史书记载,香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包逐渐演变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成为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象征。
在古代,香包还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地位的象征。
例如,唐代宫廷中就有专门为皇帝制作的龙凤香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香包的制作工艺与材料。
香包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选料、研磨、混合、缝制。
香包的填充物通常包括香料、药材、果实等,如沉香、檀香、丁香、桂皮等。
这些材料经过研磨、混合后,便制成了香包的香料。
而香包的外壳则多以丝绸、棉布等材质缝制而成,上面刺绣着各种图案,如花鸟、龙凤、福禄寿等,寓意吉祥如意。
在香包的世界里,种类繁多,用途各异。
有以香料为主要填充物的香包,也有以药材为主的药包。
根据不同的用途,香包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驱蚊香包、护身香包、安神香包等。
此外,香包还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如四川的蜀绣香包、苏州的苏绣香包等。
香包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寓意着吉祥、平安、幸福,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传统节日里,人们会将香包赠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祝福之情。
同时,香包的制作与传承也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包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现代香包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时尚元素,如卡通形象、流行色彩等。
此外,香包的功能也更加多样化,如车载香包、手机挂件等。
这些创新使得香包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厉、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来厉、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3f8cc7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3.png)
习俗:赏月、吃月饼、提灯笼、猜灯谜等
象征意义:团圆、和谐、美满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由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习俗:乞巧、拜月、吃巧果、 放孔明灯等
现代意义:象征爱情、浪漫、 团圆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由来: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九月初九是阳气最盛的一天,因此定为重阳节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的起源: 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时间: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习俗:吃 粽子、赛龙舟、挂 艾草、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的意义:传 承民族文化,弘扬 爱国主义精神
中秋节来历
起源:中秋节起 源于古代的秋收 祭祀活动
传说:嫦娥奔月、 吴刚伐桂等传说 丰富了中秋节的 文化内涵
习俗:赏月、吃 月饼、提灯笼等 习俗逐渐成为中 秋节的标志性活 动
重阳节来历
习俗: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 重阳糕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节日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寓意:寓意长寿、健康、吉祥
第四章
传统节日的习俗
春节习俗
贴春联: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放鞭炮:驱邪避害,祈求平安 拜年:亲朋好友相互祝福,表达敬意 吃元宵:象征团圆,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
清明节习俗
穿针乞巧:女子在七夕之夜穿针引 线,祈求心灵手巧
七夕节习俗
吃巧果:七夕节特有的食品,寓意 幸福、美满
添加标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拜月祈福:在月光下祈祷,祈求爱 情、家庭幸福
放河灯:在河流中放灯,祈求平安、 顺利
重阳节习俗
登高: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赏菊:欣赏菊花的美丽,寓意长寿 饮菊花酒:寓意健康长寿 吃重阳糕:寓意步步高升,祈求好运
古代送香囊给男生的含义
![古代送香囊给男生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55fb83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6.png)
古代送香囊给男生的含义
古代送香囊给男生的含义通常有以下几种:
1. 表示思念和祝福:古代送香囊给男生往往是女生对男生的思念和祝福之情的表达,希望男生能够平安健康、幸福快乐。
2. 表示爱慕和追求:古代女子借送香囊给男生表达对其的爱慕和追求。
香囊有一种清香的气味,送香囊给男生也有希望男生能闻到自己的芳香,从而能够引起男生的注意与喜欢。
3. 象征着情感和心意:古代的香囊通常是精心制作,有着精致的外观和芳香的香味,送香囊可以象征着女生对男生的真实情感和深深的心意。
4. 祈福和保佑的意义:古代香囊中通常会加入一些草药或植物的片叶,这些植物具有辟邪、压制恶运等意义,古代女子送香囊给男生,也有一种祈福和保佑的含义,希望男生能够远离恶运,平安如意。
总的来说,古代女子送香囊给男生的含义不仅仅是简单的礼物,更包含了思念、祝福、爱慕、心意、祈福等多种情感和祝愿。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691fc0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f.png)
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有着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除了吃粽子和赛龙舟,人们还会在这个节日准备一些香囊,这些香囊有着深刻的寓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
一、驱邪避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香囊有着驱邪避疫的功能。
人们相信香囊可以抵挡邪气,保护身体健康。
端午节是夏季,气候潮湿,病毒也比较容易滋生。
因此,在端午节做香囊,并挂在门口、窗户等位置,可以起到驱邪避疫的作用。
二、祈求平安过去,人们没有现在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各种自然灾害、战争乱象都会让人们处在危险之中。
因此,在传统文化中,人们会有祈求平安的心理。
在端午节,人们做香囊,就是为了祈求平安,保护家庭的安全。
三、纪念屈原屈原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志士。
屈原投江身亡,人们非常伤心,于是就开始划龙舟和包粽子,祭奠这位伟大的人物。
而做香囊,则是为了表达对屈原的怀念。
四、神秘的熏香文化中国人喜欢燃香,用香薰人、香馍神的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香囊已经成为了中国特有的熏香文化中的一种代表。
在燃香过程中,通过烟雾来纳气灭病、驱邪辟秽,并通过香气来保持身心的清明和净化。
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恒常香料,如广东桂花、兰花香等,也让香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特殊香气。
五、传承民间手工艺现代社会,机器生产和工业化已经让很多手工艺逐渐失落。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可以利用假期来制作香囊,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发扬,也是一种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香囊的制作过程也需要一定的手工,这对于今天习惯机械生产的年轻人,是一种难得的手工体验和锻炼。
总之,端午节做香囊的寓意是非常丰富的。
香囊不仅仅是一种物品,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价值的体现。
我们可以通过做香囊,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的熏香文化,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现代生活和机械化生产。
传统中秋节习俗祭拜嫦娥祈福家庭安康
![传统中秋节习俗祭拜嫦娥祈福家庭安康](https://img.taocdn.com/s3/m/51882f5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2.png)
传统中秋节习俗祭拜嫦娥祈福家庭安康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一个家庭团聚、感恩和祈福的时刻。
在中秋节期间,有一个特殊的习俗,那就是祭拜嫦娥,祈福家庭的健康与安康。
以下将详细介绍传统中秋节习俗中祭拜嫦娥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一、传统祭拜嫦娥的方式在中秋节当晚,家庭成员会将一个精美的香炉放置在庭院或家中的一处比较干净整洁的地方,香炉内点燃香火,烧香三柱,然后全家围拜。
在祭拜过程中,家人手持香炉,拜祭嫦娥,并向月亮诵读祈福的经文或默念心中的祝福,表达对家人健康平安的祝愿。
二、祭拜嫦娥的意义1. 嫦娥是中秋节的象征:传说中,嫦娥是月宫中的仙女,因误吞仙丹而升上月宫。
她和参上帝后夜空中的寿星一起,成为了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因此,祭拜嫦娥是为了纪念她的美德和她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2. 借嫦娥之力祈福:人们相信,中秋之夜,嫦娥的力量最为强大,她可以帮助人们传达祝福,给予力量和保护家人平安。
因此,家人们通过祭拜嫦娥,以此来祈福家庭的健康与安康。
3. 寓意团圆和感恩: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家庭团聚节日,因此,祭拜嫦娥也象征着家人们在这一天团圆的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祭拜嫦娥,家人们也表达了对家人健康和幸福的感恩之情。
三、其他中秋节习俗除了祭拜嫦娥之外,中秋节还有其他许多传统习俗。
例如:1. 赏月:中秋节当晚,人们喜欢在室外或庭院中赏月。
赏月是一种与亲友共度时光的方式,也是祭拜嫦娥的背景之一。
2. 吃月饼:中秋节时,人们会品尝各类口味的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特色食品,除了是一种美食,也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 点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家门口悬挂或放置彩灯笼,点亮夜空。
这是为了庆祝节日和祈福。
四、结语传统中秋节习俗中的祭拜嫦娥,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祭拜嫦娥,人们表达了对家人健康和幸福的祈愿,感恩与团圆的情感。
除了祭拜嫦娥,中秋节还有其他许多富有传统特色的习俗,例如赏月、吃月饼和点灯笼等。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家庭的团聚和感恩之情,祈福家人的健康与安康。
对香包的理解
![对香包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80b9325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b.png)
对香包的理解
香包是一种装有香料或香精的小袋,通常是由布料或纸质材料制成。
香包的主要目的是散发香气,以达到一种舒缓、放松或提神的效果。
它可以携带方便,可以放置在衣物或家居物品中,也可以放在汽车或办公室等空间中使用。
香包的制作材料多样,可以是天然植物的花瓣、草药、香料等,也可以是合成香精。
常见的香包有薰衣草香包、玫瑰香包、柠檬香包等,每一种香包所散发的香气都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例如,薰衣草香包可以用于舒缓压力、帮助入眠,而柠檬香包则可以提神醒脑。
除了散发香气外,香包还常被用于驱虫或除臭。
一些天然的香料,如樟脑、苏合香等,具有抗菌、杀菌和除臭的功效,可以使空气更加清新宜人。
在一些文化中,香包也具有象征意义。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香包被视为瑞兽的象征,常用于庆祝或祈福活动中。
总的来说,香包是一种带有香气的小袋,常用于散发香气、舒缓压力、提神或驱虫、除臭等作用。
它既可以增添环境的香气,又可以帮助调节情绪和放松身心。
95 家庭如何自制中秋节香包
![95 家庭如何自制中秋节香包](https://img.taocdn.com/s3/m/d255f8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d.png)
95 家庭如何自制中秋节香包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制作香包。
香包是一种用来装香料的袋子,通常悬挂在家中或佩戴在身上,具有祈福、驱邪、祈求平安的寓意。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帮助家庭自制中秋节香包。
材料准备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主要有:红色或者其他吉祥颜色的织物、线、针、香料(如艾草、熏香)以及一些装饰物如丝带、扣子等。
织物可以选择红色绸缎或者绣花布料,最好避免使用细腻的织物,因为制作香包需要缝制。
步骤一:设计图案首先,家庭可以一起商量并决定香包的样式和图案。
常见的中秋节香包主题包括月亮、兔子、花卉等,可以根据家庭成员的意见选择最合适的图案。
步骤二:裁剪织物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在织物上用铅笔或者可擦写的笔轻轻勾勒出图案轮廓。
然后,使用裁剪工具(剪刀、裁剪刀)将维护沿轮廓线裁剪下来,注意裁剪时要保持线条整齐。
步骤三:缝制香包将织物用针线缝制成香包的形状。
可以选择手工缝制或者使用缝纫机,根据家庭成员的技能和喜好自行决定。
在缝制时留一个小口,方便后续装入香料。
步骤四:装香料选择适合中秋节的香料如艾草、熏香等,并将其放入香包内。
由于香料的气味会逐渐散发,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决定香料的多少。
步骤五:装饰香包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一些装饰物来美化香包。
比如可以在香包上绣上一些花朵或者缝制一些丝带、花边。
这不仅可以增加香包的美观度,还可以让家庭成员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创造力。
步骤六:完成香包最后,整理一下香包的线头,确保香包的边缘整齐。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熨斗轻轻烫平香包,以使其更加平整美观。
通过以上步骤,家庭就可以自制出中秋节的香包了。
制作香包的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在寓意美好的节日中创造一些独特的手工艺品。
香包既可以作为中秋节的装饰品挂在家中,也可以佩戴在身上,带来吉祥和平安的祝福。
此外,制作香包也可以成为一项亲子活动,通过参与制作,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对中秋节习俗的了解和热爱。
中秋节的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的传统
![中秋节的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的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cbcd1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3.png)
中秋节的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的传统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庆祝方式上包含了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和习俗。
其中,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则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祈福仪式烧纸钱是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和对祖先的尊敬。
人们会在中秋夜或前后燃烧纸钱,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烧纸钱的过程常常伴有祭奠仪式,人们会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并在心中默念祝福的话语。
烧纸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在户外庭院烧,也可以在室内的神龛或祖先牌位前燃烧。
烧纸钱完成后,人们相信乘着火焰的力量,寄托出自己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希望亲人在天堂中平安幸福。
除了祈福仪式烧纸钱外,点香拜月也是中秋节传统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在中秋夜,人们会在室外空旷的地方摆放一张供桌,上面放上点心、水果、月饼等食品,然后点燃一对蜡烛和香,拜月祈福。
这个仪式有时候会在露天开放的广场上进行,也有人选择在家中的大院或阳台上进行。
当蜡烛燃烧完毕后,人们会将其吹灭,并保存下来,以表示吉祥和好运。
拜月仪式的背后寓意着对家人团聚、幸福和美满生活的祈愿。
随着时代发展,祈福仪式烧纸钱和点香拜月的形式也有所改变。
现代社会,人们可以购买现成的纸钱和烛台来进行祭祀,这样更加方便快捷。
同时,人们也可以选择在网络上进行线上祝福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自己的祝福文字或照片,表达对亲人和家人的思念和祝福,进一步传承中秋节的传统。
中秋节的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是人们传统的庆祝活动,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余,也体现了旧时人们对于日子的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不仅给予了人们合适的方式来传递情感,也让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充满了浓厚的家庭和温馨的氛围。
总结一下,中秋节的祈福仪式烧纸钱与点香拜月是中秋节传统庆祝活动的重要内容。
关于香囊的历史文化知识
![关于香囊的历史文化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f9635d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c.png)
关于香囊的历史文化知识1. 香囊的起源香囊,这小小的袋子,历史可真是不简单哦!最早在古代的中国,香囊就像是人们的随身小宝贝,尤其是在汉朝的时候,大家都喜欢把香料装进去,挂在腰间,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那股清香。
你知道吗?当时的人们相信,香囊不仅能让人闻起来香香的,还能驱邪避祟,简直是个多功能的神器呢!就像今天的香水一样,香囊成了个人魅力的一部分。
1.1 香囊的材料说到材料,那可真是五花八门。
早期的香囊多是用丝绸做的,颜色鲜艳,看起来就像是艺术品一样。
里面的香料有桂花、玫瑰,还有些地方会加点儿中药,既好闻又有保健功效,简直是一箭双雕。
而且,各个地方的香囊风格都不同,南方的细腻,北方的豪放,各具特色,真是让人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发作啊!1.2 香囊的用途除了装香料,香囊的用途可不仅限于此哦!在古代,人们常常把香囊送给朋友,表达友情,或者作为节日的礼物,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想象一下,拿着一只精美的香囊去见朋友,简直是面子满满,谁不想收到呢?而且,在某些特定的节日,比如中秋、端午,香囊还被当作重要的民俗物品,寓意着团圆和美好。
2. 香囊在文化中的地位香囊在中国文化中,那绝对是个“老大”。
它不仅仅是个装香的袋子,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文人墨客常常提到香囊,把它和诗词、画作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
比如古人写的“香囊香透衣裳”,就透露出那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穿越时空,让人一瞬间回到那个风雅的时代。
2.1 香囊与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里,香囊更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端午节,人们会把香囊挂在门上,以驱邪避疫,保佑家人平安。
而在中秋节,香囊则常常被赋予团圆的寓意,象征着亲情和思念。
可以说,香囊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节日氛围的一部分,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小配件。
2.2 香囊的现代演变到了现代,香囊也跟着潮流变了样。
虽然依然有人喜欢传统的手工香囊,但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时尚、创意的香囊。
有些是以现代材料制作的,像是防水布、塑料等,颜色和图案都超丰富,特别适合年轻人。
送香包的祝福语
![送香包的祝福语](https://img.taocdn.com/s3/m/26dfc1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9.png)
送香包的祝福语一、香包的祝福1.1 香包的由来香包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小装饰物。
它通常由布料制成,内部填充有香料,可以散发出愉悦的香气。
香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它被用来祈求神灵庇佑、祛除邪恶、增加好运。
如今,人们仍喜欢送香包给亲友,以表达祝福和祝福他们幸福、平安、健康。
1.2 香包的象征意义送香包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香包通常具有精美的外观,上面绣有不同的图案和祝福语。
这些图案和祝福语都代表着各种好运和吉祥的寓意。
比如,蝴蝶图案象征着幸福和自由,鱼图案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花卉图案象征着美好和繁荣。
所以,送香包给别人,也是送上了一份美好的祝福。
二、送香包的意义和祝福语2.1 送香包的意义送香包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代表关怀和祝福的表达。
无论是送给亲人、朋友还是同事,送香包都能让人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祝福。
香包的香味,可以让人感到宁静和放松,舒缓压力,提高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同时,送香包也是传递文化和传统的一种方式,让人们记住中国的美丽和古老。
2.2 送香包的祝福语送香包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些祝福语来表达自己的祝福和关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送香包祝福语:1.愿香气陪伴你,幸福萦绕你。
2.香气扑鼻,好运随之而来。
3.随风飘香,吉祥如影随形。
4.好运连连,生活甜蜜。
5.心情愉快,事事顺遂。
6.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7.平安喜乐,事事如意。
8.金玉满堂,财源滚滚。
三、送香包的场合3.1 婚庆仪式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时刻,送香包给新婚夫妇可以表达祝福之意。
香包可以作为婚礼的小礼物,送给亲友和宾客。
新婚夫妇收到香包,意味着围绕他们的将是幸福和祝福。
香包的美丽外观和芬芳香气,也会给婚礼增添浪漫和喜庆的氛围。
3.2 节日庆祝在重要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中,送香包也是一种常见的做法。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亲朋好友们互相赠送香包,寓意着新的一年万事如意、好运连连。
其他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等也可以送香包给亲友,表达祝福和关心。
古代送香囊的含义
![古代送香囊的含义](https://img.taocdn.com/s3/m/8cf8bff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d.png)
古代送香囊的含义在古代,送香囊是一种常见的礼仪,它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表达心意的方式。
送香囊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代表着人们对亲友、爱人、长辈等不同身份的祝福和关爱。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礼仪等方面探讨古代送香囊的含义。
一、历史渊源送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人们使用香囊来祈求健康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送香囊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物。
宋代以后,送香囊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礼仪,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二、文化内涵送香囊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代表了人们对生命、健康、幸福、吉祥等方面的渴望和祝愿。
香囊中的香料种类繁多,不同的香料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例如,龙涎香代表着吉祥和长寿,檀香代表着平安和幸福,沉香代表着清香和雅致,白芷代表着祛病和驱邪等等。
送香囊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礼仪意义送香囊在礼仪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送香囊是一种尊重长辈、敬爱亲友的方式。
在重大节日、喜庆场合或是拜访亲友时,人们常常会送香囊作为礼物。
送香囊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感激之情,还可以表达人们的关爱之意,传递心意,增进感情。
在送香囊的过程中,人们注重礼仪,例如要用红色的绸布包裹香囊,表示祝福和喜庆;要用双手递送香囊,表示尊重和敬意;要说出祝福的话语,表示心意和诚意。
送香囊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表达心意的方式。
四、现代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送香囊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现代人们常常会将送香囊作为一种特别的礼物,用于婚庆、寿宴、节日等场合。
送香囊不仅可以表达人们的祝福和关爱,还可以体现人们的品位和文化修养。
在现代,送香囊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香料外,还有各种花卉、果实等作为香囊的材料,增加了香囊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总之,古代送香囊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代表着人们对生命、健康、幸福、吉祥等方面的渴望和祝愿。
送香囊不仅仅是一种礼物,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和表达心意的方式。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ad63c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d.png)
感谢观看
THEME TEMPLATE
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如春节的拜年、元宵节的赏灯、端午节的赛龙舟等,都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价值观。
加强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是传承 民族文化的重要 载体
传统节日的习俗 和活动有助于增 强民族凝聚力
传统节日的庆祝 活动可以促进民 族文化的交流和 传播
舞龙舞狮:通过舞 龙舞狮来祈求新的 一年里风调雨顺、 国泰民安
清明节的习俗
踏青:外出游玩,欣赏春天 的美景
扫墓:祭奠祖先,表达对亲 人的怀念和敬意
放风筝:放飞希望,祈求好 运
插柳:寓意生机勃勃,驱邪 避灾
端午节的习俗
吃粽子:象征团圆和祝 福
赛龙舟:纪念屈原,祈 求平安
挂艾草、菖蒲:驱邪避 疫
喝雄黄酒:驱邪解毒
按照民族特色:汉族 的春节、元宵节、端 午节等;少数民族的 泼水节、火把节、那 达慕等
按照习俗特色:春 节的贴春联、放鞭 炮、吃团圆饭等; 元宵节的吃元宵、 赏灯等;清明节的 扫墓、踏青等;端 午节的吃粽子、赛 龙舟等;中秋节的 赏月、吃月饼等; 重阳节的登高、赏 菊等
02
传统节日的习俗
THEME TEMPLATE
传统节日的传播: 通过媒体、网络 等渠道,传播传 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和价值观,提 高人们对传统节 日的认识和重视。
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推广和发展
政府支持: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和推广传统节日
媒体宣传: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传统节日,提高公众认知度
教育普及:学校通过课程和活动普及传统节日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对传统 节日的热爱 商业开发:商家通过推出与传统节日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促进传统节日的 商业化发展
中秋节亲子手工美篇文案简短
![中秋节亲子手工美篇文案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ead2332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33.png)
中秋节亲子手工美篇文案简短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和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而对于一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中秋节也是一个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乐、创造美的节日。
这篇文案简短地介绍了几个中秋节亲子手工美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中秋节。
1. 制作兔子灯笼兔子灯笼是中秋节的传统装饰,而且兔子既可爱又有纪念意义。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们制作一个兔子灯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手工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背景。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蜡烛步骤:① 根据需要,将彩纸剪成一个大圆形和两个小圆形。
② 用剪刀剪出兔子的耳朵和尾巴,将其贴在大圆形上。
③ 用箭头形状的彩纸剪出兔子的脚,将其贴在大圆形下方。
④ 在大圆形上打上眼睛和鼻子。
⑤ 用胶水将两个小圆形紧贴在上下两侧并用细线串起来。
⑥ 把一个小蜡烛装在兔子灯笼里,点燃即可。
2. 制作月饼香包中秋节的月饼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但是孩子们可能会对月饼的味道不是很感兴趣。
那就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月饼香包吧!这个香包以月饼的外形为模板,让孩子们感受中秋节的传统风格,而且放在衣橱里还可以帮助衣物保持香气。
材料:彩布、针线、香料步骤:① 在彩布上画出月饼的模板,然后用剪刀剪出来。
② 用针线将月饼包的两个侧面缝起来。
③ 在月饼包里放入选好的香料。
④ 最后将剩下的侧面也缝起来就行了。
3. 制作月亮贺卡中秋节的月亮是美丽而神秘的,让孩子们反思月亮背后所代表的美好品质会帮助他们培养感恩和审美的能力。
孩子们可以用彩纸等材料制作一张月亮贺卡,为亲友送上中秋节的问候。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笔步骤:① 折一张彩纸为卡纸。
② 在彩纸上用画板和铅笔画出一轮圆月。
③ 将画好的月亮剪下来,然后粘在卡纸上。
④ 用彩纸剪出中秋节的元素,如花灯、桂花、月饼等,并把它们撕下来或贴在月亮周围。
⑤ 给贺卡添加个人化的问候语或祝福语。
总之,中秋节是一个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创造更多美好回忆的日子。
中秋节祭祀与祈福的仪式与意义
![中秋节祭祀与祈福的仪式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3e5f30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1.png)
中秋节祭祀与祈福的仪式与意义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象征着团圆与祈福。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并祈求家庭幸福与福运。
本文将探讨中秋节祭祀与祈福的仪式与意义。
一、祭祀仪式中秋节祭祀仪式是人们对祖先的一种敬意和怀念。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在家中或户外的祖坟前陈设供品,如水果、糕点、月饼、鸡鸭鱼肉等。
祭祀仪式通常由家人共同参与,大家手持香烛,虔诚地磕头敬拜,向祖先表达敬意和思念。
中秋节的祭祀仪式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开场白,它是对祖先的问候与致敬。
接下来是祈求,人们会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安康、子孙昌盛、事业兴旺等。
最后是结束语,感谢祖先的保佑和支持,并祝愿祖先在天之灵得到安宁和善神的庇佑。
二、祭祀仪式的意义1. 传承文化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传承了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
祭祀仪式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承诺。
它让人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根源,强化了家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感。
2. 表达感恩祭祀仪式是对祖先恩情的回报和感恩的表达。
我们的祖先用辛勤努力创造了家族的繁荣,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
通过祭祀仪式,我们感念祖先的恩德,将感恩之心传承给下一代,并将这种感激之情延续下去。
3. 祈福家庭通过祭祀仪式,人们向祖先祈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祭祀仪式是一种对来自上一代祖先的祝福和保佑的方式。
我们希望祖先的灵魂得到安抚与抚慰,并祈求祖先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的家庭和子孙后代,让他们拥有幸福美好的未来。
4. 弘扬秩序和规范祭祀仪式有着严谨的步骤和规定,这旨在传承和弘扬良好的家风家训,强调敬老尊亲、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祭祀仪式,人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尊重传统和礼节,从而提高了家庭的凝聚力和道德水平。
5. 祈福国泰民安中秋节祭祀仪式不仅是个人家庭的祈福,也是对国家和社会安宁的祈福。
人们希望通过祭拜祖先,祈求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这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和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也是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中秋节香囊与灯笼的寓意与制作
![中秋节香囊与灯笼的寓意与制作](https://img.taocdn.com/s3/m/24648cd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f.png)
中秋节香囊与灯笼的寓意与制作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香囊和灯笼是中秋节期间常见的装饰品,它们不仅能增添节日氛围,还有着深刻的寓意。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香囊与灯笼的寓意与制作方法。
一、中秋节香囊的寓意与制作香囊是一种小巧的袋子,内部装有香料,常常挂在身上或放在衣橱中,以散发出芳香。
香囊在中秋节期间常用来装饰、馈赠给亲朋好友,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1. 和谐团圆: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香囊的制作材料多为花布等具有花纹的织物,象征着花团锦簇、家庭和谐团圆。
2. 祈福祝愿:香囊中常放置一些香料,香气袅袅扑鼻,表示人们祈求幸福和平安的心愿。
制作香囊的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创意进行调整,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制作步骤:材料:花布、缝纫线、剪刀、香料(如干花瓣、干香草等)、绣针。
步骤:1. 准备一块花布,根据个人喜好剪裁成心形、方形或其它形状。
2. 将两块花布的正面对着,用缝纫线将它们缝在一起,留一个小口。
3. 在小口的一侧用绣针将小口的位置缝起来,形成固定的孔。
4. 把香料放入香囊中,并将孔口收口缝合。
二、中秋节灯笼的寓意与制作灯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装饰之一,寓意着明亮和团圆。
在中秋晚上,人们会点亮灯笼来庆祝节日,灯光闪烁,给夜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浪漫。
1. 明亮幸福:灯笼的主要作用是照明,将黑暗驱散,象征着明亮和幸福。
在今年的中秋节晚上,点亮一盏灯笼,给家人带来温暖和喜悦。
2. 团圆祝福:灯笼是人们团聚的象征,人们希望通过点亮灯笼,让家庭团圆,亲友团聚。
制作灯笼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制作步骤:材料:纸、剪刀、彩色笔、粘纸、竹篾或金属丝、蜡烛或LED灯。
步骤:1. 准备一张纸,可以选择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
2. 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彩色笔在纸上绘制花纹。
3. 将纸对折,然后将对折线两侧等距离切割,但要保留一条边边缘不剪。
4. 打开纸,沿着对折线粘贴两侧的小矩形区域。
中秋节的祈福寓意
![中秋节的祈福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f503bdb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1.png)
中秋节的祈福寓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和感恩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赏月、吃月饼和祈福等。
中秋节的祈福寓意丰富多样,既有对家人的祝福,也有对社会和国家的祈愿。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秋节的祈福寓意。
首先,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祈求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人们会相聚在一起,共同品尝美味的月饼,赏月并互相祝福。
家人之间的团聚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幸福的感觉,也让人们更加珍惜家庭的重要性。
因此,中秋节也成为了人们祈求家庭幸福和团结的时刻,希望家人们能够健康快乐,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其次,中秋节的祈福寓意还包括对社会的祝愿。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祈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社会是由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幸福和安宁都与社会的和谐息息相关。
因此,人们会祈求社会的和平与繁荣,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团结一致,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外,中秋节的祈福寓意还延伸到对国家的祝福。
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也成为了人们祈求国家繁荣和安定的时刻。
人们会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希望国家能够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下不断发展。
同时,人们也会祈愿国家的安全与团结,希望国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各种挑战。
除了对家人、社会和国家的祝福,中秋节的祈福寓意还涉及个人的心愿和希望。
人们会在赏月时许下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些愿望可以是对个人事业的成功,对健康的祝愿,或者对爱情的希望。
中秋节给人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时刻,让人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并为之祈福。
总的来说,中秋节的祈福寓意丰富多样。
人们通过祈福表达对家人的祝福,对社会和国家的祈愿,以及对个人的心愿和希望。
中秋节不仅是家人团聚和感恩的时刻,也是人们思考人生和未来的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人们通过祈福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无论是家人的幸福,社会的和谐,还是国家的繁荣,中秋节的祈福寓意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努力。
中秋节手工香包活动方案
![中秋节手工香包活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04c2d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8.png)
一、活动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为了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增进邻里之间的友谊,我们特举办“中秋手工香包”活动,让参与者亲手制作香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活动目的1. 传承中秋佳节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2. 提升社区居民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3. 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4. 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上午9:00-11:30四、活动地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五、活动对象社区居民,年龄不限,人数不限六、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主持人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及流程,约5分钟)2. 手工香包制作教学(邀请专业老师现场教学,约30分钟)a. 介绍香包的历史和寓意b. 教授香包的制作方法及技巧c. 分发香包制作材料3. 制作环节(参与者按照老师指导进行香包制作,约1小时)4. 互动交流(参与者互相展示作品,分享制作心得,约20分钟)5. 颁发奖品(评选出优秀作品,颁发奖品,约10分钟)6. 结束语(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约5分钟)七、活动准备1. 香包制作材料:香包布、填充物、彩线、剪刀、针线等;2. 教学场地布置:摆放制作桌椅、准备好教学用品;3. 活动奖品:奖品可根据实际情况准备,如小礼品、纪念品等;4. 宣传物料:海报、邀请函等。
八、活动注意事项1. 活动前进行场地布置,确保活动顺利进行;2. 提前通知参与者活动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3. 现场设置引导员,引导参与者有序参加活动;4. 活动过程中,确保参与者安全,避免发生意外;5. 活动结束后,清理现场,保持场地整洁。
九、活动预期效果1. 参与者能够亲手制作出精美的香包,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2. 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提高社区凝聚力;3. 提升社区居民的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业余文化生活;4. 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互相学习的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香包寓意篇一: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浅谈传统民间刺绣香包摘要:中国刺绣的历史源远流长。
香包挂饰是民间绣品的分支,是刺绣文化的一个活细胞。
从文献及民间记录的佩戴香包的习俗入手,分析香包的历史渊源、纹样、造型演变及佩戴香包的传统意义,得出香包是原始的医疗方式与巫术观念相结合的衍生物,揭示中国民间工艺品承载的浓重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民族精神。
关键词:香包刺绣辟邪图腾传统文化1背景刺绣,中国著名的传统民族工艺,指用彩色丝、绒、棉线,在绸缎、麻葛、布帛等底布上以不同的针法运行穿刺构成各种花纹、图案或文字。
[1]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各地名称不一,又有荷包、艾包、香缨、绣囊、锦囊、朱砂袋之称,甘肃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
香包是运用刺绣的针法在丝绸上绣制出富有内涵、精美华丽的图案纹饰,再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在其内部装上各种浓烈芳香气味的药物研制的细末,用作节令庆贺以及生活的实用品和观赏品。
香包中包裹的东西各不相同,有装填了朱砂、雄黄一类药物的,也有装填了沉香、檀香、艾草、菖蒲等香料的。
古时认为,香包中的这些药物及香料均可辟邪趋灾,保持健康。
2民间传统刺绣香包2.1香包的历史渊源早在《抱朴子·登涉》中就有记载:“黄帝欲登园丘,其地多大蛇,广成子教之佩戴雄黄,其蛇皆去。
”在远古时代,广成子其人既是巫师也是医生。
可见香包在我国远古时代就有了。
端午节佩戴香包的由来相传于战国。
传说屈原投江时正值夏天,蚊虫四飞,民众唯恐屈原遗体遭叮咬,纷纷用艾草点燃,以烟熏虫,后有人建议,何不以布包艾叶香料。
后来,人们用针线缝好布包后,装上药物、香料,再串以布绳,紧挂颈间,蚊虫污物不敢近,相传下来,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国传统习俗。
到了唐宋时期,香包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
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
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
宋人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棉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除汗也。
”这种装了蚌粉的袋子戴在幼儿身上,据说是用来消除汗味的。
这也许又是香包的早期形式。
明清时代,刺绣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端午节佩戴精美的刺绣香包更加盛行。
万历时期浙江《新昌县志》云:“佩香囊、艾虎”。
清雍正时期《辽州志》云:“系五丝,佩朱砂袋。
”清代诗人黄兆枚在端午节游吉林时,也曾写有“缠丝帚子色斑斓,绵缎荷包堆髻间”的诗句。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装物几经变化,从辟虫的雄黄粉,驱邪的艾叶,吸汗的蚌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包,制作也日趋精致,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青睐。
如河北邯郸县的端午节习俗:姑娘们采集艾叶,缝在丝绸小包里,俗称“艾包”。
其歌谣唱道:“戴上艾,不怕怪;戴上杨,不怕狼;戴上柳,不怕狗;戴上槐,大鬼小鬼不敢来??”从歌谣可以看出来,艾包里的这些艾叶均是用来辟邪的。
2.2香包纹样分析古人对图腾的崇拜,使得中国传统图案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传承,最终形成“凡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文化特征。
吉祥的图案常以象征、隐喻、比拟、谐音等手法演绎,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
正如清代蒋士铨的《费生天彭画<耄耋图>赠百泉》诗曰:“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
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就是这一文化现象的真实写照。
[2]香包纹样取自于刺绣、丝绸纹样,但大多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
如:用莲花、荷花、牡丹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公鸡”与“鹿”纹样,即功名利禄,“鹿”,也是长寿之仙兽的象征;“寿”,还用松柏、石、桃、龟、鹤等表示;福寿如意纹,蝙蝠的“蝠”与“福”谐音,桃被称为寿桃,灵芝被喻为如意;[3]“枣”、“栗子”,象征早立子;[4]耄耋富贵图,以牡丹、蝶、猫组合构图。
《礼记》:“七十曰耄,八十曰耋,百年曰期颐,皆长寿。
”耄耋意为高寿,特指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所以此图寓意长寿富贵;[5]送给新婚夫妇的是“早生贵子”,即: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
甘肃庆阳香包的绣制有着自身的特色。
20XX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词:“庆阳香包甲天下”。
如,庆阳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2.3民间香包造型若非要对香包,荷包做出区分,那么,囊内充香料以辟邪者为香包,囊内以纳器物者为荷包。
还有用荷包盛装旱烟的,逐渐地荷包又有了延伸和发展,叫烟荷包,此外还有一种装钱币的叫钱包。
早期的香包制作方法简单,造型单调,小小方布能包住香料即可。
后来为了美化,开始讲究布料及造型。
刺绣香包是香包发展的必然。
造型上也由最初的粽子形香包发展成各式蔬菜、瓜果到花草、动物、人物及几何造型,千姿百态,瑰丽无比。
(见图1)如人物香包,(见图2)铃形香包,(见图3)几何形香包,(见图4)葫芦形香包。
(见图5)图1图2图3图4图5关于葫芦形荷包,笔者还记忆犹新,儿时曾常挂胸前,爱不释手。
那是母亲亲手缝制的荷包,(因里面未装有香料,所以暂且称它为荷包。
)荷包的一面绣有“长命百岁”字样,另一面则为一个孩童手拿扫帚,身背葫芦,脚踩蒜。
寓意是:“身背葫芦,脚踩蒜,手拿条帚扫灾难”,葫芦尾部系有五彩线。
据说五彩线既可避免鬼怪伤害,还可以避免瘟疫。
民国时期,南京人用五色线编织细绳,名叫长命缕,缠在孩子手臂上,可使其长命百岁,即辟除邪祟,健康成长。
这种葫芦形荷包也是徐州地区的一种民间习俗,与香包辟邪说法是有一定联系的。
《白蛇传》中也记载,法海拿一装有雄黄的荷包送于许仙,许仙置于床头,致使白娘子现了原形,吓晕了许仙。
笔者认为,香包的作用等同于护身符。
2.4其他辟邪物五月俗称五毒月,根据风土志记载,农历五月五日为阳极之日又叫中天节,有制造各式各样避邪物的风俗。
所要避讳的五毒,一般指蝎子、蜈蚣、蟾蜍、蛇和蜘蛛。
民间有“带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民间剪纸作品中将五毒图案贴在门上或床头,用来避灾,寓意是以毒攻毒,也指不受这些毒物的侵扰。
除了剪纸,与香包具有相似辟邪功能的绣品还有很多。
如虎头帽、长命锁、刺绣肚兜、布艺老虎、狮子枕头、麒麟枕头、虎头和猪头鞋等。
像虎头帽,猪头鞋、老虎枕,在徐州民间绣品中现在还可以看到,笔者在儿时也都曾见过。
至今那些流传下来的布艺品,也只有孩子的爷爷奶奶辈会给穿戴使用,孩子的父母就觉得不合时宜了。
甘肃的六面虎枕,也是极富有特色的刺绣工艺品。
2.5香包的功能及意义驱邪扶正香包是驱邪的装饰物。
古人对自然万象不甚了解,认为病为邪杂之气,经口鼻而入。
而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
况且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虫蛇厌之,闻之远遁,也减少了传染源。
艾叶属性辛温,适合用来活络通筋,通畅全身气血,免疫力自然提升,即可远离”邪气”如感冒、病毒。
现今,经科学方法提取的艾草原液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拉芳国际集团率先推出艾草健肤沐浴产品。
我国先民们尚懂得这种装有艾叶的香包内病外治的方法,难怪外国医学界对中国的很多医理惊叹不已。
所以古人的医疗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迷信于妖气邪气,将旧有的巫术观念也掺杂了进去,使香包神化了。
所以,笔者认为,香包或许是原始的医疗方式与巫术观念相结合的衍生物。
当然,香包除了辟邪功能,还有其他象征意义。
其一、彰显身份。
官宦和豪绅人家,他们对香包除了佩戴之外,还将香包作为一种艺术品,香包所用的材料也很贵重。
唐朝香包中奇特香料多来自外国的贡品,朝廷还把香包作为赏赐之物。
得朝廷之赏赐,倍感荣耀。
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有多处对香包的描写。
如在第八回贾母与秦钟表礼时写道: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第四十二回中。
刘姥姥回家时,鸳鸯就送了她两个装着“笔锭如意”的荷包。
其二,作为定情信物。
香包所传达的情感密码,因其所绣的不同形象而多种多样,含蓄且优美。
据说,妇女们在情人要出远门时,都会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一方面保佑他们旅游平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守候,应早日归来。
《红楼梦》中尤二姐与贾琏定情用的是装槟榔的荷包。
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也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其三,表示尊重。
据《礼记内则》:“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
”就是说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即编织的香囊,以示敬意和孝道。
3结语现今的香包已失去了传统的意义。
一则医药技术更发达,靠香包袪邪避毒的作用已经消失;再则,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女性地位提高,职业妇女也越来越多,更无暇研究女红手艺;市面上香包的批量生产,失去了制作香包的温馨感。
然而,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是这古朴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
传统香包体现了华夏人民的聪颖智慧,在原始巫术观念中同样蕴含着惊人的医学原理;香包刺绣纹样记录着先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反映了劳动人民积极向上,勇于对抗自然的民族精神;香包绣品是一种民俗文化,揭示了中国民间工艺品承载的浓重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研究和继承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黄钦康:中国民间织绣印染,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年2月:1[2]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第29卷第2期,20XX 年4月:97[3]李友友:民间刺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2月:11,160,402,122[4]孟君:中华祥瑞图典,北京团结出版社,20XX年7月:597[5]李友友:民间刺绣,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2月:39篇二:香包来历香包来历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
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庆阳香包刺绣起源于古黄帝时代,初创于岐伯之手,发展于秦汉唐宋年代,成熟于明清时期。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既粗犷豪放,又精细纤丽;既浓烈娇艳,又清纯素雅;既是大写意,又是纯工笔。
其构图简洁明快,寓意传统古老;色彩大红大绿,过度跨越色谱;绣面厚实沉重,形态稚拙传神。
绣工细密精整,针脚平齐如画;针法丰富多变,品种千姿百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在看过庆阳的香包之后大发感慨:“我考察过全国的香包,好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庆阳,一个是云南。
相比之下,庆阳,特别是庆阳的正宁香包是最好的。
”20XX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词:“庆阳香包甲天下。
”香包不是一只单纯的绣品,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香包的制作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