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内种猪选育方案的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内种猪选育方案的探讨

发布时间:2009-06-11 作者:lybadm 信息来源:中国养猪第一网点击率:677

吴细波

在影响养猪生产众多因素中,关键因素是品种,只有性能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产出和经济效益。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同时由于重引种,轻选育,猪选育工作总体上不到位,繁育体系不完善,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最终不得不淘汰种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局面。

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切实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避免从国外频繁引种,提高生猪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种猪选育是种猪场的一项核心工作。首先要持续地开展好场内种猪选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选育方案,才能提高种猪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商品猪市场竞争力。

1科学制定选育目标

种猪引进后,要根据种猪特点以及猪场管理水平,制定各相应性状的具体选育目标。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或达1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为主攻目标。母系选育以日增重(或达l00 kg体重日龄)、

瘦肉率(或背膘厚)、总产仔数为主攻目标。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2制订选育工作总体规划

选育目标制定后,可以进行选育工作总体规划,确定选育对象,重点改进的种猪生产性状,确定参与种猪选育工作的人员及分工,划分每一阶段主要选育工作重点及目标,制定育种数据定期处理及遗传进展分析制度,利用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及改进育种工作。

3选育方法

大型种猪场选育方法一般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向繁殖群开放及有条件的严格引种),相对闭锁。据现代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个体、家系、后裔综合性能测定技术,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 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按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同时结合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把最优秀、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选择指数最高的公母猪个体,组建成基础核心群。公母猪要求无遗传病,不携带特定传染病原,同时血缘广泛,公猪最少6~8个不同的血统,母猪有l0个以上不同血统。

核心群组建后,核心群的公母猪采取在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转出保育后,参与群体测定,体重60 kg时进行中期测定,留下优秀个体继续参与达100 kg时的测定。到100 kg时,进行结测,主要测定达l00

kg日龄、瘦肉率与背膘厚,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外貌选留,一般等量留种,每个公系半同胞留1头公猪,每个母系全同胞留l~2头母猪,共留8~10头公猪,80~100头母猪,转入下一个世代的品系繁育,允许少数优秀公母猪世代重叠,以提高优良基因在群体中的分布。在各世代选育中有些公猪和母猪,生产和繁殖性能很低,后裔发育差或出现遗传疾病,必须进行淘汰,这样可能使公母猪数量减少,血缘变窄,导致近亲系数增加,此时可引进一些同质优秀外血公猪或母猪,参与世代繁育,以扩大血缘。

4选种

选种是育种工作的核心。选种工作有3个关键环节测定、评估和留种。测定是选种的基础,遗传评估为选种提供依据,留种是选种的归宿。4.1种猪测定

严格、持久的场内测定是改良种猪群的根本措施,是选种选育工作的基础,连续测定与强度选择是育种成败的关键。生产性能测定:主要测定达l00 kg体重日龄、背膘厚、眼肌面积、30~100 kg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等,测定过程中,及时剔除有病、生长发育不良的个体,全栏个体称重,称料重,剩下个体重新测定,并做好相关记录。测定员应为省一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培训中心认证的技术员,测定人员要求相对稳定;繁殖性能测定:主要测定总产仔数、活产仔数、断奶仔数、21日龄窝重等;胴体品质及肉质测定:主要屠宰测定瘦肉率、眼肌面积、背膘厚和

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和大理石纹等。种猪测定具体项目、过程及要求可参照《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4.2遗传评估

测定数据要及时输入GPS软件中,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综合选择指数是根据个体多个性状的育种值信息进行加权成的一个数字,是多性状选择,是选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4.3后备选留

后备猪的选留实行三阶段严格选留法:

1)70日龄阶段:即进入测定舍进行测定时,选留个体必须健康,无遗传缺陷(隐睾、锁阴等),生长发育正常,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2)50~60 kg阶段进行中期测定,主要测体重、背膘厚、眼肌面积,依SPI、MLI、TLI等指数并结合体型外貌,选择优秀种猪继续参加性能测定。

3)85~105 kg阶段即结束测定时,统计耗料,个体称重、用B超测背膘厚、眼肌面积,并用皮尺测量胸围,及时将测定数据输入GPS软件中,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获得综合选择指数。遗传评估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结测猪进行现场评定,按照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结合体形外貌、肢蹄结实度、后备猪血缘关系等科学合理地选留后备种猪。

5选配

后备和断奶母猪选配时,主要依据后裔繁殖指数SPI,结合后裔近交系数及公母猪体形外貌,选择合适公猪,有目的地实行同质或异质选配。跟踪每头公母猪交配所生后代体型、性能的优劣,对已产生良好效果的选配组合,可采用”重复选配”的方法,以期产生更多优良后代。核心群各世代进行家系选育时,可以在高产家系中,多选留一些优秀个体,逐步建立几个高产家系,对鉴定确实特别优秀的公猪可适当增加配种头数,以提高优良基因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6分子遗传育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分子育种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实际育种工作中来,比如标记辅助选择(MAs)、杂种优势预测等。标记辅助选择就是用DNA水平的选择来补充以表型值或育种值为基础的选择,它不受环境的影响,且无性别的限制,允许进行早期选择,可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从而提高选种的效率和选种的准确性。标记辅助选择的选择效果取决于标记基因与QTL之间连锁的状况,二者之间连锁不平衡的程度越高,辅助选择的作用就越大,目前主要用于选择已知位点主效基因影响的生产性状,对于多基因决定的性状,重点是检测和选择OTL。

如猪的氟烷基因(Hal)是影响猪肉质的主效基因,如果猪只携带2个隐性突变基因(Halnn)就发生猪应激综合征,导致猪的应激死亡和产生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