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2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2 新人教版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 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 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 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 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 个节日来源很古,《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 《蝶恋花· 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 入农桑社。”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 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 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第一、二句赞美庐山景色的雄奇壮观。 地三、四句寓理:要想对某事物有全 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 各管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返回

看——成岭 看——成峰 变幻莫测
写景

远近高低——不同
题西 林壁
不 识——真面目
寄意深远
明理
只 缘——此山中
赞 美 庐 山 奇 景
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题 西 林 壁
认识生字
莫 腊 浑 疑 豚
学习生字
莫 腊 浑 疑 豚
学习词语
闲人莫入
腊梅
浑浊
怀疑
豚鼠
学习词语
山岭
侧面
缘故
重叠
重量
理解字词
岭:高大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识:认识,知道。
缘:因为。
诗句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 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 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 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 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 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 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 老学庵笔记》等。

(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新人教版

(精选)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课件 新人教版

55.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2.如果你不努力,一年后的你还是原来的你,只是老了一岁。 22.想成功就要和成功者的思想、脚步和时间重叠。 9.无人理睬时,坚定执着。万人羡慕时,心如止水。 19.我来到,我看到,我征服!---罗马的凯撒 7.人生就像一场戏,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是戏成功的关键。 23.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13.生活会辜负努力的人,但不会一直辜负努力的人。 29.成功在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积。 43.天赐我一双翅膀,就应该展翅翱翔,满天乌云又能怎样,穿越过就是阳光。 47.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 40.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92.只有你学会把自己已有的成绩都归零,才能腾出空间去接纳更多的新东西,如此才能使自己不断的超越自己。 27.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事理的人硬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62.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22.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没有理由逃避问题,你也有机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8.世上许多事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总会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 21.我不能说只要坚持就能怎样,但是只要放弃就什么都没有了。 13.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 12.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是后者再向前了几步。 53.人的一生也不可能顺顺利利,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要经历风雨,就必须把自己磨练成一个对待困难不折不挠的强者,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没有人会甘于做弱者,让生命流失在无 声的岁月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能画一画
岭:高大连绵的山脉。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教学PPT课件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7
庐山介绍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8
6
评析
这是一首通过描写山水,来表现哲理的诗篇。 诗人以庐山的形态难以认识,说明认识事物形态 的困难。诗的前两名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 在庐山中”。 最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 识事物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 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 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题西林壁
苏轼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朗读课文
2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 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 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 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 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 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2019/1/24 小学四年级语文—古诗《题西林壁》 3
横远 看近 成高 岭低 侧各 成不 峰同
2019/1/24
题:题写。 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 横看:从正面看。 远近高低:指从远处、近处、高处 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完美PPT课件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完美PPT课件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34
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 诗句的意思是: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以为无路可走。突然发现柳荫深深, 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
35
这句话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 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
对偶的巧妙运用 对偶作为一种修辞方法,使用字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成的一对短语后句 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语言方式。
返回
40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37
主要内容:
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 和乡间的风俗。 表达情感 : 刻画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因为曲
折之后才是坦途。要记住:“阳光总在
风雨后!”
38
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
彩虹?”
39
7
书写、题写
题西林壁
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题西林壁”: 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
8
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历史悠久, 宋代盛行,是因为当时印刷能力有 限,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于是 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 径之一。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 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过而读之,就 可以传播开来。
9
10
11
横看
12
侧看
13
远看
14
近看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表露了重来作客的主观心境和 愿望。
感激之情—喜爱 之情—赞美之情
—羡慕之情
小结
陆游在人生的低潮期寄情乡间,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更是我们每个人值得 借鉴和学习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面对困难,挫折、困惑,要锲而不舍, 坚持前行,不懈努力,黑暗和迷茫之后 会是一个光明和前所未见的崭新天地。
题西林壁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 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 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 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 坡全集》。
三苏:苏轼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 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为“三苏”。

不识庐山 真面目
只缘身在
此山中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 客观地、 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 调查分析,就容易局部的事物迷 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 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 :自己
此 :这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这首 诗中写到的方向词:
横侧远近高低
横看 成 岭
侧看
侧看 成 峰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最新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新人教版优选教学课件
你们很少联络,在这长长的一生中,你门相聚的时光也许只有几万分之一,但是在彼此的心中都保留了一份惦念,一份嘱咐,就算他去到天涯海角,就算过了许多许多年,就算再见面时,早已是人非物亦非了,你仍然会那样深刻的记着这样一个人,这已经足够了。
生活有时候平静的会像一口枯井,也许你也会掉进这口枯井里去,也许你没有什么天荒地老、海枯石烂的爱情,也许华发早生、满鬓苍白,但是有了这样的一位朋友,在你的生命中就会有些许涟漪,些许色彩,你想着他。默默的记起他,也许此生此世都不会忘记了。
这个男生实在是非常清秀,白衬衣蓝色牛仔裤,在夕阳下眯着眼睛轻轻地笑。他朝她伸出白葱样修长的手拉她起来。那一瞬间,蕊敏的目光怔怔的,很像电视里的慢镜头。路边的野姜花开得很艳,蕊敏傻傻地说,我没钱。 男生捂着胸口装很受伤的样子,眉眼笑成一团。他说,把你的IP卡,IC卡,IQ卡通通交出来……呵呵,我还以为你要跳河,准备英雄救美,结果你把我当劫匪了。不过,就算是匪徒劫财劫色也轮不上你吧! 他笑得花枝乱颤,看得蕊敏目瞪口呆。突然想起落出来的不及格的数学试卷,赶紧扑过去藏起来。
你会因为一首歌曲,一种颜色,想起他,想起他的真挚,想起他的执着,想起他那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朋友,你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因为你知道他希望你过的很好,他希望你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再见面时,他希望你能告诉他你很幸福。
那些世俗的观念,在你的心中,因为他的存在而变的苍白无力,你只是在心底深处为这个人设置了一处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美好的回忆,从一开始你就知道,在你们之间不会有什么爱情,似乎谈起爱情就亵渎了这份情感,这只能是一种友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你想了许多年,却始终没有头绪。



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教师教学的好工具,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家长辅导孩子的好助手)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教师教学的好工具,学生学习的好帮手,家长辅导孩子的好助手)

叙 事
写 景 议 论
千古名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了新的契机,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5.古诗两首
学习准备
1.打开书,拿好笔。 2.注意听讲、回答、勾画、批注。 3.注意适时齐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主 页
结束
题 西林 壁 题写 在西林寺 墙壁上(的诗) 【宋】 苏轼 宋代诗人 苏轼 横看 成岭 侧 成峰, 横着看 山峦起伏, 侧着看 是陡峭的山峰, 远近高低 各不同。 从远、近、高处、山下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角度看, 庐山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不识 庐山真面目, 我不认识 庐山的真实面目, 只缘 身在此山中。 只因为 (自已)身在庐山之中。
写 景 辅 垫 议 论 哲 理
人生哲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 山西村 游览 山西村 【宋】 陆游 宋代诗人 陆游 莫笑 农家 腊酒 浑, 不要笑话 农民家里 腊月酿的酒 浑浊不清, 丰年 留客 足鸡豚。 丰收年景 款待客人 菜肴尽够丰盛。 山重水复 疑 无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怀疑 无路可走了, 柳暗花明 又一村。 突然柳阴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出现了一个山村。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ppt课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课件
• 引言 • 题西林壁 • 游山西村 • 对比分析 • 课堂互动与讨论 • 作业与延伸阅读
01
引言
课程背景
语文教育中的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地位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对于提高学生的 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游山西村这首诗中,诗人陆游描绘了哪些乡村景象?
提问
两首诗在表达手法和主题上有何异同?
学生分享心得
学生分享
01
读题西林壁让我感受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他提醒我们要
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学生分享
02
游山西村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与美好,陆游描绘的
乡村生活让我向往。
学生分享
03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两首古诗的 诗意,掌握相关的文学知 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古诗鉴 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 妙,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 爱和敬意。
02
题西林壁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所作, 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了作者 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 感悟。
文化内涵
这首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不 仅代表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观念,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和价值观念。
03
游山西村
诗词背景
创作背景
陆游在乾道年间(1165-1173)被 免官后回到了故乡山阴(今浙江绍 兴),时年47岁,正值人生失意之 际。

语文四上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课件

语文四上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课件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
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在中国诗歌史上, 他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 漫主义诗人。著作有《李太白集》。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 人。(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 襄阳。他的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 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 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事雕饰, 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 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孟 浩 然)。因为
( ) 黄 鹤 楼 在 扬 州 的西 边 ,所以说“西
辞”。
• “尽”是(消 失 • “唯”是(只
)。 )。
• “天际”是(天 边
)。
•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

依 依 惜 别 )之情。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唐
】 王 维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
《赠别》《渭城曲》 《阳关曲》《阳关三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孤单单一只船。 尽:看不见了。唯: 只。
“孤帆”并不是说浩 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 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 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 船上。
• “之”的意思是(去 )。
• “广陵”是现在的(扬州 )。
•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
•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 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 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 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 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 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 古名诗诞生了。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PPT课件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品PPT课件
蕴含的道理。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
侧看
远看
近看
抬 头 仰 望
低 头 俯 视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侧着看,庐山 从远处望,庐山 从近处看,庐山 从高处俯视,庐山 从低处仰望,庐山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
; ; ; ; ;
……
古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
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
诗 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
今 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 译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
面目,是因为我自己身在 庐山之中
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 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背一背: 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眉山人。他在诗、词 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 做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 豪 放 , 是 “唐 宋 八 大 家 ”之 一 。 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 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 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 集》。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测一测: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
句诗启示人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

陆游
陆游 (1125一1210), 字务观,号放翁,南 宋爱国诗人,平生作 诗近万首,是古代诗 人中创作作品最多的, 其作品多强烈抒发自 己的政治抱负和炽热 的爱国热情,同时鞭 挞投降派,同情人民 疾苦,思想性很强。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1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精选优质PPT课件1 新人教版

(轻读) (强调)
游山西村
陆游
(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 著名诗人。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 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 他的诗歌当中,总的主题是抗金复国 和同情人民的苦难。他的诗的艺术风 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间或质朴清 新。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
5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体会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记录旅游见闻的诗,这节课学习陆游 的《游山西村》,看看作者又写了哪些见闻。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 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 乱,人民苦难的严重关头。他的诗歌中, 总的主题是抗金复过和同情人民苦难。这 首诗是诗人罢官闲居,住在绍兴市的三山 乡时写的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 的村落。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 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 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 为“三苏”。
题西林壁
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
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
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这首诗作者究竟是在哪里写的,请同学 仔细听解读。
1、诗的前两句写的什么内容?
描绘了庐山的千姿百态、移步换形的美丽风光。
2、后两句告诉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已经陷入困境,看起来已经绝望了,而忽然又绝处逢生,出现新的
契机,使人增加了信心。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并默写。 2、完成《课堂作业》
3、选做题:(1)选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游记。
(2)针对两首古诗中的名句,选择一句,写写
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受。
莫: 不要
浑: 浑浊不清
豚:猪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足: 充足、备足
疑: 以为,怀疑
莫笑农花明又一村。
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个村子美不美? 有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三、四两句连起来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 去处。但同时,也蕴涵了一定的人生哲理。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