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六《整理和复习“统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认识统计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统计的基本概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

2. 统计的方法: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分析数据、预测趋势、制定决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导入,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运用统计知识解决一个问题,并撰写解题报告。

2. 请学生收集一组数据,计算其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统计观念。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综合与实践整理与复习(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复习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采用实践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包括分数乘除法、百分数、比例尺、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统计图表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册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

3. 实践活动(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本册教材中的课后习题。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知识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等。

2. 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 整理和复习》4-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 整理和复习》4-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3 整理和复习》4-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整理已学知识,理清思路;
2.复习并巩固本章知识点,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二、教学重点
1.复习章节核心知识;
2.整理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合理解题;
2.能够巩固练习不同类型的题目。

四、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教材教具;
3.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上节课知识
•通过小测验或简短复习提问,回顾上节课内容。

2. 整理本章知识点
•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本章知识点的整理与梳理,并让学生跟着重点记忆。

3. 讲解本节课内容
•依次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法。

4. 课堂练习
•结合本节课内容,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和讨论。

5. 课堂讨论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6. 课堂总结
•整理本节课的重点,提醒学生注意复习的重点。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未完成部分;
2.完成相关习题。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延伸阅读
•为扩展学生知识面,可提供推荐相关数学书籍或网站。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复习本章知识点,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可能性整理与复习》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学过的可能性知识,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可能性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运用可能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复习可能性知识,掌握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2.难点:如何运用可能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既能巩固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3.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概率问题引入课题,如:抛硬币实验。

让学生思考:抛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计算事件的概率。

同时,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并巩固这些知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判断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

同时,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001]

2024(新插图)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001]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65“整理和复习”,完成教科书P64“练习十一”中第10、11题,P66“练习十二”中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和整理,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区别及联系。

能正确、熟练地解比例。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整理和复习中积累整理知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会灵活运用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1.自主整理本单元知识。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对“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请同学们先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然后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学情预设】六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整理知识的经验,学生可能会用文字叙述、树状图、表格等形式整理,只要是对的都给予认可。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的实际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到学习中的薄弱点和困难点,有针对性地复习。

(2)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一边教教学笔记学一边出示课件)2.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师:你认为哪些内容较难,易混易出错?你还有什么问题?和你的同桌相互交流。

【学情预设】通过交流,让学生自我补充知识点和完善结构图,在交流易错、易混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经历自主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在交流中吸纳和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寻找自己的知识缺陷或困惑,针对个性问题,在同桌交流中得到初步的解决。

二、理练结合,加深理解1.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小组内讨论、交流教科书P65第1题。

小组内同学一起填写下表,课件展示。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 整理和复习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以下内容:1. 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 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3. 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4. 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运算;5.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的运算规则;3.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之间的转换;2. 几何图形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 提问: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阶段:整理和复习1. 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学生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学生举例说明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百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学生举例说明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计算方法;- 学生举例说明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阶段:巩固练习1. 教师布置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3.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3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3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 3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运算: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以及它们的四则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4.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重点1. 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难点1. 整理和复习数学知识,巩固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复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教授新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复习:通过复习、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总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学习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测试成绩:通过测试,评价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

6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算;会解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对象,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够比较熟悉地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能用数对,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认识,能够画出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根据数据做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物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查漏补缺。

【教学指导】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性。

虽说我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每个单元、每个学期,都有整理和复习,但毕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单元在平时学习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更全面的回顾、整理和比较、对照。

这样原来分散学习时互不联系或联系较少的知识,就有机会得以沟通,形成纵横联系的知识体系。

因此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的知识结构化是本单元的首要任务。

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

如前所述,本单元教材所采取的精简篇幅,是突出重点、要点的做法,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创造了条件。

复习时,应充分的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时,学生的整理不够准确,不够全面,这都是真实的、自然的现象,教师在学生开动脑筋深有体会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往往效果更好,不仅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记得牢,还有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分。

2、使学生能正确地、娴熟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驾驭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推断。

【教学重点】用比例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依据实际状况运用比例的学问解决问题。

【教学打算】多媒体课件【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关于比例的学问,通过你自己的整理和复习,谁情愿来说说,比例单元有哪些学问?2、哪些是你学得很精彩的?哪些学问你还有缺憾?二、比和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分?三、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过程要求:(1) 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 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依据是什么?(3) 请学生上台板书。

(4) 师生共同评价,并强调书写格式。

四、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4、你是如何推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沟通,概括出“一找、二想、三推断”。

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

听课随想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三推断:联系关系式,看商肯定还是积肯定,推断成什么比例。

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

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推断”三步骤进行练习。

(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一说两种量的改变状况,写出关系式。

(3)这里哪一种量肯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五、巩固练习1、推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改变的量成不成比例?若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

六、共享收获畅谈感想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与体会:《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张鸿森供稿【教学内容】《义教课标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4页练习十。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精选10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1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章所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化简比。

复习难点:正确计算分数除法。

复习过程:一、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这一章我们学习了分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请大家回忆一下分数除法有几种类型?(1)分数除以整数,例如5;(2)一个数除以分数,它又包括整数除以分数,例如20;和分数除以分数,例如。

(3)做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2题。

2、分数除法的意义(1)第52页整理和复习的第1题:要把这道乘法算式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应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的关系进行改写,然后让学生将改写的算式填写在书上)(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题改写成两道分数除法算式的。

(3)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使学生明确,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3、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除以整数应该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该怎样计算?(2)引导学生概括出分数除法的统一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完成P52整理和复习第2题。

(4)P53练习十三第2题。

二、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比的意义(1)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什么叫做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2)以3∶2为例,让学生分别说出比号前项和后项。

3∶2=1.5∶∶∶∶前比后比项号项?值(3)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还是整数。

而比所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如3∶2,虽然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但仍读作3比2。

特别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4)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值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2、比的基本性质(1)复习概念及化简方法①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怎样对整数比进行化简?③不是整数的比应该怎样化简?(2)学生做P52整理和复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三、课堂练习1、练习十三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判断正误的理由)2、做练习十四的第2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第四单元整理复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第四单元整理复习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1第四单元整理复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第四单元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认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概念和性质2. 百分数的概念和性质3.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4. 图形的认识和应用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综合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课堂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对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5. 练习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百分数、比例和图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提高(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学习态度。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程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巩固和深化对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总结反思等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和基本应用。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分数、小数、百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分数的加减乘除、小数的四则运算、百分数的转换等。

2.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比例的应用等。

3. 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的解法等。

4. 应用题的基本类型和解题方法,包括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利润问题等。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采用讲解、练习、讨论、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1. 讲解:教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包括概念、性质、运算方法等,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2. 练习:教师布置适量的练习题,使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通过总结反思、归纳提炼,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评价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体如下:1. 过程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解题能力等。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和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温度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和几何:点、线、面、体、角度、图形的性质和计算。

4. 概率和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讲解、示范、练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或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性质、公式和定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示范:通过示范解题过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解题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2. 练习成绩:检查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作业成绩: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进行定期的测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七、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2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教学要求:–能够整理和复习本章所学知识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复习整理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总结本章所学知识点。

–运用知识点解决相关问题。

2.教学难点:–整理和复习过程中的思维逻辑能力培养。

–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师课件。

2.学生准备:课本、习题册。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知识点1.复习几何图形中的基本概念:直线、线段、尖角、钝角等。

2.复习比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复习小数、分数的相互转化。

4.复习图表的读取和分析。

第二节解题练习1.讲解并解答《3.12 整理和复习》课后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进行答疑,解决疑惑。

第三节拓展提高1.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拓展性问题训练。

2.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培养逻辑思维。

3.分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馈1.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检查对方的练习答案。

2.学生针对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疑惑进行反馈。

3.教师对学生练习答案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3.12 整理和复习》。

2.动手整理和复习教材中出现的重点知识。

七、教学扩展1.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展学生数学学习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本章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会更加得心应手,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愿同学们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探索,收获满满的快乐和成就!。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

2.帮助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复习本单元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强调整理和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让学生练习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2. 复习加减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练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

3. 复习乘法•复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练习乘法口诀表,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4. 复习除法•复习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练习简单的除法计算题。

5. 整理课堂笔记•教导学生如何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有条理、清晰。

•强调重要知识点和难点的记忆方法。

6. 制作复习卡片•指导学生制作数学知识复习卡片,用于复习和记忆关键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复习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积极参与。

2.练习加法、减法计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复习乘法口诀,让学生互相唱出。

4.指导学生做除法计算题,纠正错误。

5.对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做一遍。

6.分发复习卡片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制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单元的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巩固。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六、布置作业1.完成《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习题。

2.制作复习卡片并背诵乘法口诀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复习,做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祝大家学习进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整理和复习1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整理和复习13》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整理和复习1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巩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加减乘除等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复习加减乘除等运算。

2.整理和复习13的数学内容。

2. 难点1.复习内容的整理与归纳。

2.确保学生对整理和复习的内容有清晰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整理和复习的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教具:计算器、白板、彩色粉笔等学习工具。

3.学生复习资料:提前准备好整理和复习的练习册或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游戏或问题引入整理和复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复习与整理1.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础运算方法。

2.整理本学期的数学知识点,包括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复习课堂笔记等。

3. 练习与巩固1.完成整理和复习的练习册或练习题。

2.学生互相交流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4. 总结与展望•整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展望未来的学习计划。

五、作业布置1.完成整理和复习的练习册或练习题。

2.自主整理其他学科知识,提高整理归纳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反思。

七、延伸阅读•可以建议学生多阅读相关的数学教辅材料,拓展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3.3 整理和复习13》的数学教案,希本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新版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新版 (1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教案-人教新版 (1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2. 量的计量: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货币的计量。

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图形的变换。

4. 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概率的意义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统计与概率。

2. 教学难点: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图形的变换,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整理知识体系。

3.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复习。

六、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已学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巩固,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整理的概念以及整理对于数学计算的重要性。

2.能够灵活运用整理的方法,提高计算效率。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知识点,提升数学能力。

二、教学重点1.整理的方法与技巧。

2.通过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点。

三、教学内容1. 整理的方法与技巧在数学运算中,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整理的目的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减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计算效率。

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整理方法:•合并同类项:将含有相同字母的项合并在一起,简化计算过程。

•展开式的整理:通过公式展开可以得到更简单的表达式。

•方程整理:将方程两边的项整理成相同形式,方便解方程。

•几何图形的整理:整理并标注角、边等几何图形的要素,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2. 复习已学知识点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可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本单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知识点的复习:•算术运算: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代数式:含有字母的表达式,如多项式、简单方程等。

•几何: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角度关系等。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示例:通过实例讲解整理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练习巩固:给予学生大量的练习题,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印象。

3.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言:介绍整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整理方法讲解:分步讲解合并同类项、整理方程等方法。

3.示例演练:以简单的例题演示整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方法。

4.练习: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做一些整理类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1.复习:复习上节课讲解的整理方法,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整理方法巩固:引入更复杂的例题,让学生练习整理的方法。

3.学生练习: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课堂讨论:学生针对练习题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解答。

六、教学评价1.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答题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024年-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教案

2024年-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数与代数教案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单元备课一、教材简析整理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学生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之后,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是十分必要的。

因为原先学习时,知识在大脑皮层留下的暂时联系痕迹,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渐模糊,出现遗忘。

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由浅入深,由此及彼,进而认识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个反复。

所以,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增进持久记忆。

这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科书的一个重点,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材,基于复习整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设计了一系列的例题,并配备了必要的练习。

教学时,我要善于就题论理、论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一般的解题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

同时,我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如课内学生的发言、小组讨论、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交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发现他们的学习经验,在班上介绍或交流。

经验表明,六年级的整理和复习阶段,是小学生形成、总结学习经验的有利时机,利用这个时机,帮助学生总结个人经验,分享他人经验,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本单元的教学成效。

重点训练项目: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比与比例练习主备人:吉立宁教学内容:课本8 5页练习十七教学目标:让学生熟练掌握比及比例的基本知识,并能用有关比及比例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P P 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想一想,在小组内交流:1、什么叫比泮例说明,各部分名称就是什么?2、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3、什么叫做比例?举例说明,各部分名称、4、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5、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6、比、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用处.7、比例尺的意义及求比例尺应注意的事项、8、什么正比例?什么叫反比例?正反比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二、分层练习强化提周(1) 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就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1)全班人数一定|,出勤人数与映勤人数并 I 12)已知昌3, y 与椿; (3) 三角形的而积一定,它的底与高" ■n (4) 正方体的表面机与它的一个面的面积I完成后先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2) 练习十七第3、4题4.伦敦奥运会一块金牌的黄金含量与金 牌总重的比为6:412. 一块金牌总重 412 g. 302块金牌需要黄金多少克?做完后先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3) 做练习十七的5、6题做完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汇报 三、白主检测评价完善 4小时:30分的比值就是()化简比就是(;51已知y 二L y 与L (6)出滴事一定,花生油 的质量与花生的质量口水是由■利氧按1 : 8的质量| 比化合而成的+ 54 kg 的水! 含氢和氧各多少?:5-北京到济南高速公路距离大约 为430 km,北京到天津大约为 120 km ,一辆汽车从北京出发 开往济南,当行驶到天津时用 T1.5小时,按照这个速度,北 京到济南全程需要多少小时?6在同一幅地图上,另得甲乙两 地的直线距离是20cm,甲丙 河地的宜线距离是12 mu= 如果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I1600 km,那么甲丙两地的宝 :际距离是多少?(一)、填空题( ))=比例尺比例尺分为()与():8 = 0、25=—= 20+ (出粉率一定,面粉重量与小麦重量成()比例.被除数一定,除数与商成()比例.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成()比例.小明每天瞧8页书,它瞧书的总页数与瞧书的天数成()比例. 已知ax b=c( a、b、c 均不为0)当a 一定时,b与c成()比例.当b 一定时,a与c成()比例(二)、我就是小判官1 .解比例就就是解方程,则方程就就是比例. ()2 .3 0 0米:3千米化成最简整数比就是100:1. ()3 .因为A:B =4 : 3,所以3 A = 4 B . ()4 .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积就是1 ,那么两个外项互为倒数.()5 .把3克盐放入2 0克水中,盐占盐水的一. ()6 .图上距离一定,比例尺与实际距离成反比例. ()7 .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反比例. ()8、有一幅图的比例尺就是米()(三)、解比例(四)解决问题36 540.4:x=1.2:2(四)解决问题L 一辆客车和一糖小汽车的速度比是1?如果小汽车的速度是L20千米,那么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做完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评价。

五、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本节课有什么收获?2图形与几何主备人:吉立宁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目标:1、能够对学过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掌握分类方法,形成知识网络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白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 .谈话。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您能对学过的这些图形能进行分类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谁来说说,您就是怎么分类的?(在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中,完善并板书出图形的分类, 剥离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2、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提问:我们先复习平面图形。

那对于这些平面图形您又有哪些了解呀?那这样吧,您可以结合这几个问题,先白己想一想,再与小伙伴商量商量,建议大家做好相应的记录。

如果有困难可以向老师举手不■意。

课件出示:(1)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⑵我们学过哪些角?在放大镜下瞧角,它的大小会变化不?(3) 关于三角形,您知道些什么?(4) 关于平行四边形,您知道些什么?(5) 圆与上面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圆有哪些特点?复习平面图形的特点及关系反馈:谁来说说您们组的想法?(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针对第(1)(2)两个问题监控:提问1: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中有“平行”与“垂直”的现象不?(教师适时在学生作品上板书,形成网络)提问2:关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您还有什么补充不?重点监控: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边关系及内角与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的关系圆就是曲线图形(实物投影展示学生整理的作品,教师适时完善板书,形成网络。

重点就是四边形的梳理。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师生共同校对。

四、交流学习这节课后的收获。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主备人:吉立宁教学内容:课本8 7页例2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并能把所学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与知识面,建立知识网络。

2、理清公式的来龙去脉,再次体会与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白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1 .谈话。

谁能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周长与面积?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汇报形成共识。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学生先白主整理,交流后教师板出:2、这些公式就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小组内交流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4、与圆有关的计算公式有哪些?小组内交流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一)、做完后,班内交流。

(二)、先独立完成,然后班内交流。

四、师生共同小结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有哪些收获?立体图形的特征主备人:吉立宁教学内容:课本8 8页教学目标:1、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图形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弄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体积计算公式,理清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建立知识网络。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白主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谈话:我们都学过哪些立体图形?您能记着这些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的公式不?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想一想:2、小组内交流后,班内整理:/ 3、再现立体图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P P T课件)4、交流整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形成知识网络5、表面积、体积、容积的对比小组内交流,班内整理: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四、谈谈学习这堂课后的收获,班内交流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练习主备人:吉立宁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十八1 1——1 7题教学目标:进一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教学思想与方法,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沟通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灵活运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 p t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表面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体积: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高正方体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圆柱体体积=底面积X高圆锥体体积=-底面积X高3表面积:?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练习十八)11.把一个棱长6 cm的正方体切成校长2 cm的小正方体“可以得到多少个小正方体?它们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来大正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1)、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您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2 )、小组汇报,班内交流12.把-W10 cm的正方体铁块焰觥-个底面耶是20 cm的圆雄形铁块危个瞬彩轶块的辎是多少?(得数保用技料)1 )、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内交流;2 )、注意:找准等量关系4 一台压路机,前轮育径1m,轮宽12m t工作时每分钟滚动15时,这台压路机工作1分钟前进了多少米?工作1分钟前轮压过的路面是多少平方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l ■ ■ ■ ■ Ml ■ ■ ■: ■ ■ ■ ■ MJM ■ ■■■■■■ ■ ■ ■ f ■ ■ ■ ■ Ml ■ Ml ■ ■« ■ ■ ■ ■ Ml ■ ■ ■ ■ ■ ■ ■ ■ ■ ■ ■ ■ ■ ■(1 )、提出要求:瞧谁完成的又对又快?完成的同学继续想一想:(2 )您有什么经验与大家分享不?这只工具箱的下半部是棱长为20 cm 的正方体,上半部是圆柱的一半。

算出它的表血相和体积。

1 )、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您就是怎样想的2 )、独立完成,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练习十八的1 6 —— 1 8题(组内交流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三、拓展延伸做一做《数学基础训练》中相应的练习题。

图形的运动主备人:胡连顺第1课时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梳理、归纳出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哪些运动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体会刚性运动与形似变换的特点。

2、使学生综合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按比放大或缩小等图形变换进行设计,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综合应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问题1: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关于图形运动的知识呀?它们有什么特点呀?(教师要学会等待,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发言。

)问题2:那根据这些图形运动的特点,您能给它们分分类不?先白己想一想,然后与小伙伴交流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小组合作,教师行间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小组。

)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一)比较异同形成联系提问:谁愿意代表您们小组来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二)借助情境综合运用1、出示图片,提出问题:提问:您知道这些图案分别用什么方法设计出来的不?1 )集体交流,组织研讨:预设1:A 图案就是用轴对称的方法设计的B 图案就是用旋转的方法设计的C图案就是按比例放大的方法把B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设计的。

提问:针对A 图案:您能指出它的对称轴不?针对B图案:它就是通过哪个图形旋转得到的?那正方形的旋转中心在哪?旋转了多少度呀?针对C图案:它就是按什么比例把B图案放大的2 )、提升认识:提问:通过刚才的复习,您有什么想要与大家交流的不?重点监控: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旋转的三要素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提I、可:说说您就是怎么想的?预设:由A到B就是经过向右平移5个格得到的。

预设:由B到C先向右平移5个格,再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得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