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
-
四、黄河凌汛问题
黄河流域东西跨越23个经度,南北相隔10个纬度, 地形和地貌相差悬殊,径流量变幅也较大。冬春季受 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冷空气的影响,偏北风较多,气 候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流域内冬季气温的分布是: 西部低于东部,北部低于南部,高山低于平原。元月 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年极端最低气温:上游-25~52.3℃,中游-20~-40℃,下游-15~-23℃。因此, 黄河干流和支流冬季都有程度不同的冰情现象出现。 这些冰情除对冬季的水运交通、供水、发电及水工建 筑物等有直接影响外,尤其在河流中出现冰塞、冰坝 这种特殊冰情以后,还会-导致凌洪泛滥成灾。
黄地区的严重缺水不仅是现在更是将来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一双双 渴求的眼睛都在紧紧地盯着黄河。黄河病矣,黄河危矣!
司马迁《史记》记载,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大禹率万民治水, 终使众河朝宗于大海,万方朝宗于天子,华夏呈现出一派怡然富足、井然 有序的宏伟景象。华夏民族的治世是由治河启始的,华夏一统是与众河朝 宗一同形成的。自古至今,黄河兴衰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密切相关。秦代的
黄河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分析
-
黄河流域全图
-
孕育中华文明,被称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水量并不丰沛,
如今,她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量,浇灌着占全国灌溉面积15%的土
地,养活着1.1亿人口,而享受黄河水资源的人口达1.72亿之多,其开发
利用率已高达84%,远远超出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纵然如此,沿
-
黄河流域其他问题 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 三、黄河断流 黄河的频繁断流始于1972年,主要发生在
下游的河南、山东河段。黄河第一次断流出现 在1972年。此后26年间,黄河有21年 断流。1999年国务院授权黄委会对黄河水 统一管理以来,黄河一直没有断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说到黄河,大家脑海里肯定浮现出那滔滔不绝的河水,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

这条母亲河,滋养了无数代人,真是“水韵悠长,千古流传”。

不过,咱们今天可不是来背古诗的,而是聊聊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就像“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环境也得好好打扮一番,才能吸引到人才和投资呀!咱们得说说这片土地的生态现状。

黄河流域可不是个小地方,涵盖了九个省份,地理条件千差万别。

从黄土高原到平原,再到海边,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这几年来,生态环境有点“跌宕起伏”。

水土流失、沙尘暴频发,连鸟儿都不太敢在这片土地上唱歌了。

大家知道,生态环境一差,影响的不仅是植物和动物,连人也得跟着遭殃。

就像老话说的“物极必反”,过度开发让这片土地透不过气来。

再聊聊黄河的水质问题,曾经的清澈见底,如今的“污水横流”,真是让人心痛。

工业废水、农业 runoff,简直是“千疮百孔”。

为了保护黄河,咱们得从源头入手,做到源头控制。

大家都知道“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开发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相关部门也在不断出台,力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可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得付诸实践。

说到高质量发展,这可不是说说而已,得有实际行动。

你想,光有大饼图是没用的,得真刀真枪去做。

比如,咱们可以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把黄河的“水”也利用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还能保护环境,真是“一箭双雕”。

要是再加上现代农业技术,像滴灌、精准施肥,保证粮食产量的同时,也能让土地休息一下。

这样的发展,才能算得上是“高质量”!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得有个平衡,别让一方倒了另一方也跟着受损。

地方相关部门在这方面得发挥作用,制定合理的,督促企业守法经营。

企业也得有担当,不为了一时的利益而牺牲未来。

记住,“良心生意,长久之计”。

企业做得好,大家都能受益,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咱们得呼吁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护黄河,光靠相关部门和企业是不够的,每个人都得参与其中。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

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究邵鹏;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摘要】From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alance of the river basin,the connot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ter requirement conforming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Gansu sec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was discussed.Based on that,a model for calculating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utside the river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model based on the water grammar method was built.The riverine basic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river sediment transport and sludge water demand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f reservoir and lake system were calculate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Gansu section of the total water demand was 31 billion 260 million m3,accounting for about 52% of the annual runoff,the results far beyond th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urface water resources reasonable development degree for the 30% threshold,indicating tha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al water demand and total watershed runoff has some conflict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从流域生态环境平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符合黄河甘肃段流域生态环境实际的生态环境需水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面积定额法计算的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和以水文法计算的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外植被生态环境需水量和维持河道流量的河道内河流基础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输沙运泥需水量、水库湖泊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黄河甘肃段生态环境总需水量为312.6亿m3,约占流域年径流量的52%,这一结果远超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地表水资源合理的开发程度为30%的阀值,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流域总径流量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些冲突.【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4【总页数】5页(P53-56,65)【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黄河;水资源;生态恢复【作者】邵鹏;刘旻霞;赵瑞东;张灿;李瑞【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出现诸多问题。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我们通过对黄河周边生态环境的实地调研和调查研究,对黄河生态治理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报告如下:一、生态环境现状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普遍存在着水土流失、湿地退化、水质污染等问题,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2.黄河支流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减少,生态系统功能退化;3.一些地区存在着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违法行为,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

二、生态治理现状1.政府部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制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了对乱排污、乱倒废物、乱采砂等行为的打击力度;3.国家通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支持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程;4.社会各界对黄河生态环境的保护事业也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

三、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执行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2.一些地区存在着开发利用黄河生态资源的不当行为,需要引导和规范;3.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协同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形成合力;4.建议各级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推进。

以上是我们对黄河生态治理调研情况的初步了解和分析,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此报告。

敬礼!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黄河流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水资源管理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资源供需不平衡、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以及水质污染等问题都需要得到更深入的关注和解决。

其次,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政府部门与地方居民的沟通协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生态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和参与,形成良性互动。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摘要: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黄河健康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

对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环境需水量的分析认为:¹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º阶段目标控制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难以得到保证;»要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0的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一种全新的治河理念,其核心是解决黄河”水少”、”沙多”和”水沙不平衡”,以及如何保持以黄河为中心的河流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问题[1]。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水量是黄河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关键,也是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1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水污染形势1.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由于黄河天然径流量的变化和沿黄各省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黄河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沿黄地区近10年(1988~1997年)平均总用水量498亿m3,其中地表水量381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70%以上,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40%警戒线。

其结果是黄河下游频繁断流,入海水量锐减。

黄河水资源量的减少不仅加剧了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而且挤占了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安全。

1.2 水污染形势分析据近年来非汛期水质监测资料初步评价结果,在黄河干流5 464 km河长中,Ñ、Ò类水质河长为2 105 km,占总评价河长的38.5%,主要分布在兰州钟家河桥以上河段;Ó类水质河长为325 km,占总评价河长的5.9%,主要分布在兰州)下河沿河段;Ô类水质河长为714 km,占总评价河长的13.1%,主要分布在下河沿)青铜峡、府谷)龙门等河段;Õ~劣Õ类水质河长为2 320 km,占总评价河长的42.5%,主要在宁、蒙间的叶盛公路桥)头道拐、喇嘛湾)府谷以及潼关以下河段。

总结报告-2020有关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品

总结报告-2020有关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品

总结报告-2020有关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精品2019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 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范文黄河治理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黄河是我国赖以生存的母亲河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和生态环境基础。

然而,多年来,黄河流域面临着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过度开发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亟需进行治理和保护。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黄河治理保护的现状和问题,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打下基础。

二、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治理保护的历史背景和现状。

2. 实地调研:选择黄河流域的几个典型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包括河源地区、河道地区和河口地区。

3. 访谈调研:与黄河流域的相关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当地农民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黄河治理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 河源地区:河源地区是黄河的源头,也是水源涵养区。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源枯竭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2. 河道地区:河道地区是黄河的主要流经区域,也是治理重点区域。

调研发现,河道地区存在河道淤积、河水污染、堤防塌陷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黄河的水运能力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河口地区:河口地区是黄河的入海口,也是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长期的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活动,导致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河流入海口的流量减少,海洋生态系统收到了严重威胁。

四、问题分析1. 河源地区问题分析:河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乱砍滥伐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河源地区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河道地区问题分析:河道地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河道淤积、河水污染等问题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河道疏浚和水质治理工作,加强对河道的管护和巡查,加强对沿河城市的环境监管。

3. 河口地区问题分析:河口地区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活动导致的。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制定严格的河口管理规划,限制河口填海和围海造田的活动,加强对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黄河下游至入海口区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黄河下游至入海口区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

黄河下游至入海口区域生态需水量研究
纪书华1李悦1吴美玲2
1.青岛大学环境科学系,山东青岛266071 2.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03
摘 要: 在生态需水量概念与分类的基础上,以傍黄河流域典型县域为例,采用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 th)公式和基于水循环理论的方法对该地区的最小生态学需水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计算的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6.097×108m3、7.018×108m3,平均值为6.56×108m3.计算结果与其它成果比较相差较小,说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其它半干旱、半湿润区域,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河; 区域; 生态需水量
中图分类号:S271文献标识码:A。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

中国黄河的河水污染与水环境治理研究中国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黄河的水环境治理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黄河的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排放直排河道;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三是农村生活污水和农田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渗入。

这些因素导致了黄河水质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给人们的生活和产业带来了巨大困扰。

针对黄河的水污染问题,水环境治理研究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及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培育;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管理,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加强土地保护意识培育;三是加强对黄河流域环境的长期监测和评估,建立水环境保护准入制度。

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当承担起监管和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保障水质的安全。

同时,企业和居民也应当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共同创建良好的水环境。

此外,水环境治理还需要依托科技力量,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绿色发展。

例如,利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对废水进行高效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同时,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鼓励人们使用环保产品,减少对水环境的压力。

总之,黄河的水污染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加强水环境治理研究,促进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我们有信心改善黄河的水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环境。

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王会肖;薛明娇;覃龙华【期刊名称】《中国生态农业学报》【年(卷),期】2009(17)2【摘要】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作为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因素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探讨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内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各分项的计算方法,并以黄河中游为例,针对该区的实际情况,采用蒙大拿法、最小月平均流量法、最大月平均含沙量法等计算研究区主要支流的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黄河中游生态环境需水量为47.356亿m3,输沙需水量为40.666亿m3,水面蒸发需水量为10.314亿m3.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泾河、北洛河、渭河、伊洛河和沁河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总量分别为2.071亿m3、3.393亿m3、10.143亿m3、8.699亿m3、3.575亿m3、34.601亿m3、6.481亿m3和2.505亿m3.由于黄河中游并非一个独立的河流系统,与上、下游有着密切的水利联系,难以确定黄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总量,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总页数】6页(P369-374)【作者】王会肖;薛明娇;覃龙华【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相关文献】1.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 [J], 赵麦换;张新海;张晓华2.黄河宁夏段河道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J], 许拯民;韩宇平;王培燕3.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河道洪水概化预报研究 [J], 黄华平;侯博;梁忠民;李彬权;王军4.黄河中游河道滩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呼吸强度的差异分析 [J], 吕海波5.黑河中游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J], 陈红翔;杨保;王章勇;黄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黄河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流域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承担着丰富的水资源和重要的农业发展任务。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对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调研是至关重要的。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状目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严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资源匮乏。

由于过度开发和使用黄河水资源,导致河流干涸,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流域内的农业用水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水污染严重。

由于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废水、排放氮肥、农药等的过度使用,导致黄河流域水质恶化,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河流,严重影响水环境的质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的土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的自然生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物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下降。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问题和挑战针对上述问题,黄河流域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和挑战:1.水资源调配不合理。

由于沿岸各省份之间水资源利用的不平衡,以及与黄河上游其他省份之间的争夺,导致水资源调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黄河流域内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组织协调不足等问题,导致管理效果不理想。

3.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因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以解决流域内的生态保护问题。

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措施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采取以下路径和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配。

建立统一的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实行跨省份的协调机制,合理分配流域内的水资源,确保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平衡。

2.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严惩违法行为,提高环境管理的效力。

3.推动科技创新。

加大对黄河流域环境技术创新的支持和投入,引入先进的生态修复技术和水资源利用技术,提高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调查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系统,也是中国政府重要的生态保护区之一。

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严重的破坏,对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为此,本报告旨在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调查研究,为政府提供参考建议。

首先,我们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严重受到污染和破坏。

污染物的排放,河流的堵塞,河流的污染,森林的砍伐,植被的破坏等都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其次,我们收集了有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现有政策和措施,发现政府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建立了生态保护区,推行了清洁能源政策,制定了污染控制政策,加强了森林保护等。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便政府更好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严格执行污染控制政策,切实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森林砍伐和植被破坏;第三,要加强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河流污染;第四,要加强科技支持,开发更有效的生态保护技术,以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直受到严重的破坏,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污染源的管理,加强森林保护,加强河流水质监测,加强科技支持等,以有效地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

黄河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
r q ie n o e i n rn p r n f o e s n a d e oo i a b sc fo n n n f o e s n,a d O" te c n iin t a oh o h m r ai— e u r me t rs d me tta s o ti o d s a o n c l gc l a i w i o - o d s a o f l l l n 1 h o d t h tb t f t e ae s t 1 o s i f d,oh r e o e vr n n a t r d ma d a e me ;u d r te s o a e o t rr s u c s,wae h r g oh i n u ffv r e a n I s e t e e — n io me t l wa e e n s c n b t n e h h r g fwa e e o r e t t rs o t e h t n a d o to e h n e a i i r a o a l n t e Ye lw v r e s n b e i h l o Ri e ;wa e e ctf rs d me tta s o n fo d s a o h u d b t ae y v ro sme s r s t rd f i o e i n r n p r i o e s n s o l e mi g td b ai u a u e . i t l i
Ke r s o -n i n na w tr e a d; a rsotg ; t q i m n fr e i e trn p r; i nsci ;H k uh n sci ;Y l w ywo d :coe v o me t a m n w t r e wa r e ur e to dm n t s o Lj e t n e o z e et n el r l ed e h a er e s a t i o o o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

黄河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黄河的流域情况、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情况,为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实地考察、访谈、收集相关材料等。

三、基本概况黄河,是中国最大的河流,也是国家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跨越九个省份,流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山东七个省份,最后注入渤海。

总长约5464公里。

黄河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982亿立方米。

四、生态环境1. 河流生态黄河上游多为峡谷河段,河道陡峭,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湿地减少,河水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失衡。

保护黄河上游的天然湿地和植被,是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

2. 水资源利用黄河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水源地,支撑着黄河流域7个省份的农业生产、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供需矛盾。

水污染、水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治理。

五、经济发展1. 农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大。

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2. 工业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也比较集中,涉及石化、冶金、化工等行业。

六、保护与发展1. 生态保护加强黄河上游湿地保护,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水质,减少河流的水土流失。

搭建河岸生态护岸,加强植被的保护,推动河道生态恢复。

2. 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机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采取科学的水资源节约措施,减少浪费,保障供水安全。

3. 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水平和效益。

同时,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清洁能源和环保产业。

促进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黄河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一、黄河流域概况黄河,是中国“母亲河”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河流之一。

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黄河流域总面积约85万平方公里,涉及10个省份,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辽宁。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同时,黄河流域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1.水资源短缺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河水资源丰富。

但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黄河河水资源日益紧张。

由于大量的取水和过度的农业灌溉,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2.土壤沙漠化黄河流域地处中国的黄土高原,土壤含沙量高,容易发生风蚀。

一些地区出现土壤沙漠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3.污染问题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黄河流域出现了大量的水、土和空气污染问题。

大量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导致了黄河水质下降和附近土地污染。

4.生物多样性丧失黄河流域的物种多样性丰富,但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导致了一些物种的灭绝和丧失。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政策1.国家政策中国政府重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次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包括《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效利用规划》等。

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将对该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生态保护项目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开展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项目,包括治理土壤沙漠化、改善水质、提高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3.生态补偿机制政府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经济补偿,激励和支持农民和农业企业采取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挑战与机遇1.挑战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知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和农业区域,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河流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包括生态补偿政策、土地治理、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将从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黄河流域地处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候条件独特,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土地荒漠化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人类开发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了大量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特别是农业生产中常常大规模地开垦土地,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导致土地沙漠化的现象非常普遍。

2.水土流失问题突出。

由于黄河流域地势高低不平,土地坡度较大,再加上缺乏植被覆盖和浅表土层,导致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壤被水冲刷走,不仅造成了土地的资源浪费,还对水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导致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减少,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4.水资源短缺。

黄河流域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口增长和农业用水的增加都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措施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主要包括:1.推行生态补偿政策。

为了调动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中国政府推出了生态补偿政策,对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

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惩罚,有效激发了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案例研究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案例研究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案例研究尹民;崔保山;杨志峰【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5(25)3【摘要】根据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需要,将黄河流域城市分为5个类别,基于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概念两个研究平台计算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基于降水量概念的黄河流域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7.955×108m3,其中城市绿地和河湖最小需水量分别占总需水量的为39.1%和60.9%;基于水资源概念的黄河流域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6.043×108m3,占黄河流域城市市区供水总量的12.86%.②城市类别与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密切相关,随着城市级别的降低,基于降水量和水资源量概念的黄河城市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均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③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高值区.④黄河流域城市生态环境现状用水量为2.876×108m3,最小缺水量为3.662×108m3,其中城市绿地和河湖的最小缺水量分别为0.849×108m3和2.830×108m3,亟需对黄河流域城市绿地和河湖系统进行补水.⑤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与需水主体的状况密切相关,并受到城市面积、人口和GDP等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深刻影响,而降水量、蒸发量和水资源量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影响较小,体现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人控性的特征.【总页数】7页(P397-403)【作者】尹民;崔保山;杨志峰【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3【相关文献】1.广义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的界定 [J], 张俊华2.郑州市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 [J], 张修宇;徐建新;李斌;雷宏军3.宁波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J], 周盛敏;王潇犀4.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与应用 [J], 胡东起;徐慧5.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J], 于晓;陈稚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摘要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区域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发展,从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分析、措施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黄河流域的现状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

在问题分析中,本报告提出了水资源管理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不科学以及缺乏有效的环境监测等原因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领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措施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最后,本报告对未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出了展望,并强调了科学规划和综合治理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域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包括水资源紧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

为了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与修复成为当务之急。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相关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现状的分析和问题的探讨,提出相应措施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包括:(1)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2)对当前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3)总结已有措施并提出改进建议;(4)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第二章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2.1 水资源现状黄河是中国主要水资源供给区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2.2 土地利用现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科学,存在大规模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大量农田被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占用,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3 生态系统现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面临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探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探

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探黄锦辉;郝伏勤;高传德;王新功;张建军【期刊名称】《人民黄河》【年(卷),期】2004(026)004【摘要】黄河干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黄河健康生命水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对黄河干流重点河段环境需水量的分析认为:①现状纳污水平下,黄河干流所需流量很大,在目前水资源条件下很难实现;②阶段目标控制水平下,龙门以上河段所需流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龙门以下河段难以得到保证;③要实现黄河"污染不超标"的目标,入黄支流必须满足入黄水质目标要求,入黄排污口必须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总页数】3页(P26-27,32)【作者】黄锦辉;郝伏勤;高传德;王新功;张建军【作者单位】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水利部,国家环境保护局,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河南,郑州,4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1;TV882.1【相关文献】1.饮马河生态环境需水量分析与补水方案初探 [J], 张锐2.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的研究初探 [J], 陈宝根;何建新;贾秀芳3.黄河干流水权地市盟间转让有关问题初探 [J], 张文鸽;殷会娟4.小流域河湖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初探 [J], 赵洪喜; 黄荣5.宁夏黄河干流流域开发初探 [J], 张兴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 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

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 、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代写论文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 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

近20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

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 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湿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

在我国, 更多的是对流域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 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 1 - 3 ] 。

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 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 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 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

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 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

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 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 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

在此状态下, 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 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 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 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 若低于该水量, 系统会发生退化。

代写毕业论文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 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

2 理论及方法 2.1 生态需水量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 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 因此,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

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

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

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 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 能否满足黄河鱼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判别, 以体现保护鱼类生存繁衍和维持生境的生态水量需求。

(1)tennant法: 脱离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现场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典型方法。

该方法以河流水生态健康情况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观测值为基准, 将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河流流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推荐的标准值是以河流健康状况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数为基础。

tennant法生态环境水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给出一个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

本研究采
用黄河尚属“天然”或尚未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径流调节情况的径流量, 即黄河干流第一个大型水库尚未建成运用, 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1952~1959年)平均径流量为流量基准。

研究将黄河生态环境用水的季节分为4 ~6 月、7~10月、11~3月三个时段[ 5 ] , 各时段的生态环境水量低限标准以河流水生态、水环境尚属于健康状态的20世纪50年代平均流量为基准, 计算平均流量的不同百分比流量。

并认为, 各水期流量平均值的100%~60%为最佳范围, 60% ~40%为较好状态,40%~30%为尚好状态, 30% ~20%为尚可状态,20%~10%为较差状态, 10%和5%为可忍受的最小流量和极端最小流量。

对于每个河段生态流量的取值, 根据河段生态环境功能的重要性进行判定。

根据黄河水生态与水环境的功能类型和特点, 将生态环境功能分为4个不同重要程度级别: ①鱼类产卵场、栖息地, 重要程度, ⅰ级; 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最佳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较好状态。

②国家级或省级重点观光旅游区, 重要程度, ⅱ级; 4~6 月生态环境水量保持在较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好状态。

③没有划定为观光旅游区的大中城市河段和国家一级交通干线与黄河相交河段, 重要程度, ⅲ级;4~6月生态环境需水量保持在尚好状态, 其他季节保持在尚可状态。

④没有特定要求的河段, 应达到鱼类能够畅通洄游和整条黄河(下游)不断流的基本流量, 重要程度, ⅳ级; 一般情况下应不低于同期基准流量的10%, 极端情况下不低于5%。

(2)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法, 是7q10 法的延伸。

7q10 法是指采用90%保证率最枯连续7 d的平均水量作为河流最小流量设计值, 该方法传入我国后主要用于计算污染物允许排放量。

本研究采用1970~2000年31年实测水文系列, 计算90%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该系列基本涵盖了黄河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丰、平、枯水期, 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 环境需水量根据黄河水污染特征和水流状况, 选择codcr和氨氮作为主要污染控制因子, 采用一维水质模型进行计算。

河流纳污水平和水质目标是计算环境水量的两个重要输入条件, 水质目标采用黄河干流水功能区划目标, 河段纳污水平按现状纳污水平、目标控制水平和污染可控水平三种情景设定。

计算模型如下q = σqici exp ( - kxi /8614u) –σqics/cs – c0 exp ( - kx /8614u)(1)式中, q为计算河段上断面需下泄流量(即所求环境水量) (m3 / s) ; qi 为旁侧入流量(m3 / s) ; c0 为计算河段上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cs 为计算河段下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 ; ci 为旁侧入流污染物浓度(mg/l) ; k为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1 /d) ; u为平均流速(m / s) ; x为计算单元长度( km) ; xi 为旁侧入流i 距下断面距离( k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