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实验室制氯气教案
06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与应急 处理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禁止单独进行实验,必 须在教师或实验员的指导 下进行。
实验前必须充分了解氯气 的性质、危害及实验操作 步骤。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 括实验服、护目镜、防毒 面具和橡胶手套等。
禁止在实验室吸烟、饮食 或带入易燃易爆物品。
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确 保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氯气 能够及时排出。
实验室制氯气教案
目录
• 氯气概述 • 实验室制氯气原理及装置 • 实验步骤与操作规范 • 氯气的收集、检验与尾气处理
目录
• 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与应急处理
1
氯气概述
氯气的性质与用途
03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 化性,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直接化合。
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每一 步操作的时间、试剂用量、反
应现象等关键信息。
03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 统计分析,如计算产率、比较
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等。
结果分析与讨论
01
02
03
结果展示
将实验数据以图表形式展 示,如产率曲线图、反应 时间对比图等,使结果更 加直观。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氯气 的生成速率、产率及其影 响因素,如反应温度、试 剂浓度等。
01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可以通过观察气体颜色来判断是否为氯气
。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02
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如果试纸变蓝,则说
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氯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氯是比较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氯及氯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工农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对氯气性质、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仅是第四章进一步学习、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由于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应用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对气体的制备模型有了初步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对氯气的制备进行探究。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氯气的性质,这就为氯气的收集、尾气的处理打下了基础。
在初中学生已经能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的杂质气体的净化过程,并且已经具备了根据气体的性质来选择收集装置的能力。
另外,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是很扎实,所以在实验过程中仍需要教师引导。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氯气的基本原理,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注意事项并能正确选择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
掌握实验室制取氯气过程中尾气处理方法。
2. 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3. 能其他气体的制取原理选择正确的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完成氯气的实验室制备,理解实验室气体制备的选择原则,形成从问题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并运用化学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化学核心素养。
2.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制取过程中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吸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家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3.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在完成气体制备模型的构建后,通过分析其他气体的制备原理能正确地给出制备装置并适当的创新,诊断并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制备;气体制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建构。
2.教学难点:装置的选择依据。
氯气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
氯气实验室制取教学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氯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氯气是一种无色刺激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氯气可通过电解盐水制取,电解时阴极反应产生氢气,阳极反应产生氯气。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1.氯化钠溶液2.导电池(含两个电极)3.酸性氯化钾溶液4.滴管5.橡皮注射器6.试管7.吸管四、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将导电池放在实验台上,并将两个电极浸入氯化钠溶液中,注意阴阳极的正确连接。
2.将导电池的正极连接至阳极端,负极连接至阴极端。
3.打开导电池电源,调节电流强度为适当值。
4.开启导电池电源后,观察电解池中的变化,在阴极端产生气泡,阳极则无气泡产生。
5.用滴管取一滴酸性氯化钾溶液,滴于气泡之上,观察气泡颜色变化。
6.用橡皮注射器吸取气泡,将其转移到试管内,用饱和盐溶液封闭试管,观察试管内气泡的变化。
7.在试管开口处,用吸管吸取气体,将一小部分气体脱离实验装置。
8.关闭导电池电源,结束实验。
五、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禁直接吸入氯气,以免发生危险。
2.操作时需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避免溅到皮肤和眼睛。
3.操作导电池时要注意正确连接,禁止误接触电源。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可以观察到阴极端产生气泡,阳极端则无气泡产生。
当滴加酸性氯化钾溶液时,气泡会变为橙黄色,这是因为沙氏反应(4OH¯→O2 + 2H2O + 4e¯)的产物氧气(O2)与酸性氯化钾溶液中的氯化钾(KCl)反应生成臭氧。
将气泡吸入试管中后加入饱和盐溶液封闭试管,观察到试管内气泡的变化,可以发现气泡的体积在饱和盐溶液中有所减小。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学生对氯气的制备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八、实验延伸1.可以通过进一步研究氯气和其他物质的反应,探究氯气的应用领域。
氯气的制备教案
篇一:氯气的制备教学设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学设计范县一中计庆国137****2028一、教学内容分析氯气的应用非常广泛,学习氯气的制法是必要的。
氯气的性质和用途安排在实验室制法之前,作为学习制法的知识基础;而学习制法又是对性质的进一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学习cl2的实验室制法进一步完善学生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近年来化学高考试题中有关化学实验内容的题目分析,化学实验部分考查的重点:l.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这几点考查考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分析综合及评价的能力,是今后实验试题的命题方向。
氯气是高中化学中气体物质制备之一,涉及很多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同时氯气制备有很多实验设计和处理的发散点,所以高考命题人常常在这里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和处理的能力,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在上节课学习了氯气的性质和用途,为学习cl2的实验室制法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实验一般不动脑筋思考其原理,但对实验和多媒体授课形式大多很感兴趣,只要加以引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应该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氯气的基本原理、方法、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进一步完善学生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方法和程序。
3、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作风。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
四、实验准备:二氧化锰、浓盐酸(37%)、高锰酸钾、氯化钠、硫酸(浓)、表面皿五、教学重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中制备氯气的基本反应原理。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以实验装置为载体,逐个突破难点,使用实验装置图片,讲述装置选择,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易于接受;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演示实验相结合,优化课堂效率。
[]原创]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消毒液制备。
⑵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对各装置的理解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创设情景复习回顾氯气的化学性质,达到激发兴趣和考察的目的。
⑵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⑶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这样一节实验探究课,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氯气,还学会了如何制取氯气,特别是懂得了对氯气的净化、尾气处理等相关知识,为在生活中面对新冠疫情如何防控增加了应用知识。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实验室制法原理、装置的选择确定难点: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实验准备:仪器:20mL注射器、广口瓶、带开关的输液袋橡皮塞、夹子、导管、平底试管药品:饱和的氯化钠溶液、0.5克高锰酸钾、FeSO4、30mL浓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教学过程:【知识回顾】84消毒液用于消毒,其中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至关重要,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制备消毒液。
首先要学习如何制备重要原料氯气,那它是如何得到的?在实验室里我们如何制取氯气呢?【多媒体展示】实现-1价氯到0价氯的转化,分别需加入氧化剂还是还原剂?【分析总结】用氧化剂在适当的条件下将负一价氯氧化成为零价氯。
【教师提示】实验室制取氯气常用MnO2和浓盐酸为原料(反应需加加热)【板书】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2H2O+Cl2 ↑【分析】由于制取氯气是用的固体和液体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因此选择第三套实验仪器。
【过渡】氯气应用什么的收集方法?一般的气体收集方法有哪些?【多媒体展示】【分析】第一种收集方法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例如氧气或二氧化碳等。
第二种收集方法适合难溶于水或微溶水的气体的收集,例如氧气或氢气或一氧化碳等。
氯气的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氯气的制备高中化学教案
主题:氯气的制备
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并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材料:
- 氯化钠(食盐)
- 浓硫酸
- 水
- 氯化钾(可选)
- 熏洗瓶
- 实验室装置(试管,鼓风机,试管夹等)
- 集气瓶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量的氯化钠和浓硫酸放入熏洗瓶中,配制成氯气的原料液(氯化氢)。
2. 将熏洗瓶倒置于水槽中,然后缓慢加热熏洗瓶底部,使氯化氢气体逸出并通过集气瓶收集。
3. 氯化氢经过水接触后,生成氯气。
由于氯气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鼓风机将氯气吹入集气瓶中存储。
4. 观察氯气的颜色、味道并检验其漂白性。
5. 可选:用氯化钾和浓硫酸制备氯气,并与用氯化钠制备的氯气进行对比实验。
讨论问题:
1. 氯气的性质是什么?如何实验得到这些性质?
2. 氯气的用途有哪些?为什么氯气可以漂白物质?
3. 实验中为什么需要用浓硫酸和氯化钠制备氯气?
延伸学习:
1. 研究氯气的安全操作方法,了解氯气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2. 探讨氯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了解氯气的重要性和潜在风险。
总结: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对氯气的制备过程有所了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对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实验室制法:氯气的制备方法
氯气(Cl2)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研究。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制备氯气的方法:
所需材料和设备:
1. 风化的氯化铁(FeCl3)
2. 稀盐酸(HCl)
3. 漏斗
4. 烧杯
5. 导管
6. 水槽或水池
步骤:
1. 首先,取适量的风化氯化铁并将其放入烧杯中。
请注意,风化氯化铁是指暴露在空气中的氯化铁,它会变成棕黄色。
2. 将稀盐酸缓慢地倒入烧杯中。
在混合过程中,会产生氯气气体的发生反应:
FeCl3 + 3HCl → FeCl2 + Cl2 + 2H2O
这个反应会生成氯化铁和氯气。
3. 使用导管,将产生的氯气引导到水槽或水池中,这是为了安全考虑。
由于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请务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实验,并戴上适当的防护措施。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要小心稀盐酸的使用和分装。
稀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腐蚀性,请戴上护目镜和实验室手套。
2. 一定要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实验,以避免氯气的积累和毒性。
3. 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应避免直接吸入。
在进行实验时,务必站在通风良好的位置,并避免吸入产生的气体。
总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制备氯气。
然而,由于氯气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要格外小心,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实验室操作指南。
学习氯气的化学制备方法教案
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学习氯气的化学制备方法教案。
氯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它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医药领域。
正确理解氯气的化学制备方法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就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氯气的制备方法吧!一、实验原理氯气的制备可以通过下列两种方法进行:1、由氯化钙和浓盐酸反应:CaCl2 + 2 HCl → CaCl2 + H2 + Cl22、由浓碱液和含氯化合物反应:NaCl + H2SO4 → NaHSO4 + HClNaHSO4 + NaClO3 → NaCl + Na2SO4 + H2O + Cl2二、实验步骤1、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电瓶、分液漏斗、烧杯、滴定管、比色皿等。
试剂:氯化钙、浓盐酸、浓硫酸、过硫酸钠。
2、实验操作① 将2g的氯化钙加入烧杯中。
② 用分液漏斗向烧杯中滴入10ml浓盐酸。
③ 用电瓶接通两个碳棒,在碗中加入一些水,将两个碳棒分别插入碗中,同时在水中加入几滴过硫酸钠,这样就形成了一对电极。
将解离的氢气和氯气分别导入到两个不同的容器中。
④ 收集氯气,用浓盐酸洗涤后将气体保存在栓有橡胶塞的瓶子中。
三、实验注意事项1、本实验需要安装捕集装置进行气体收集,要注意安全。
2、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器具的干燥和清洁,避免产生多余的气体和不必要的污染。
3、硫酸浓度过高会导致氯气产量不稳定,应适量加水控制。
4、在实验室中加入氧化剂时必须小心,以免引起意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地制备了氯气。
根据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我们能够明确地知道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反应过程。
除了氯化钙和浓盐酸反应,还可以通过浓碱液和含氯化合物反应的方法制备氯气。
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实验可以深入理解氯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今天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的聆听!。
氯气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和非 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氯 化物。
用途及危害
用途
氯气广泛用于制造氯化物、消毒剂、漂白剂、农药等。 在有机合成中,氯气也是重要的原料之一。
危害
氯气是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害。吸入氯气后,轻者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可能导致中毒性肺炎或 肺水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在使用氯气时必须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应制定氯气泄漏、火灾等应急 预案,明确应急组织、通讯联络、现
场处置等方面要求。
实验室应配备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和 物资,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应急预案应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实 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在氯气制备过程中发生紧急情况时, 工作人员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 相关部门。
THANKS
物理性质检测
利用氯气的物理性质进行 检测,如密度、沸点、折 射率等。
仪器分析法
使用专业仪器对氯气进行 分析,如气相色谱法、质 谱法等。
产品质量标准
纯度标准
氯气的纯度应达到99.5% 以上,且无其他杂质。
含水量标准
氯气中的水分含量应低于 0.05%。
酸度标准
氯气中的酸性物质含量应 符合国家标准。
不合格产品处理
03
原料选择与准备
原料种类及特点
01
主要原料
二氧化锰(MnO2)和浓盐酸(HCl)
02
特点
二氧化锰作为氧化剂,浓盐酸作为还原剂和酸源 ,反应生成氯气
原料纯度要求
二氧化锰
高纯度,无杂质,以保证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浓盐酸
浓度适中,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反应效果
原料预处理
二氧化锰
干燥处理,去除水分和可能存在的有机物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回顾初中所学的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结合实验室制取氯气所用的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制取氯气,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提升实验能力。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1)化学方程式: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2)原理:利用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 -生成Cl 2,该反应中MnO 2为氧化剂,浓盐酸为还原剂并且该实验还体现了浓盐酸的酸性。
2.仪器装置(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固+液――→△气(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分液漏斗、圆底烧瓶、酒精灯。
(3)除杂装置:装置C 的作用是除去Cl 2中少量的HCl 气体。
装置D 的作用是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3.收集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氯气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氯气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此法可除去实验中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
4.验满方法观察到E 中充满黄绿色气体,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处理烧杯F 中盛放的液体是NaOH 溶液。
该液体的作用是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1)实验室制取的Cl 2中混有HCl 气体,可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除去( ) (2)MnO 2与稀盐酸在加热条件下也可制取Cl 2( ) (3)在实验室制取Cl 2的试剂中,HCl 只作还原剂( )(4)Cl2尾气也可用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吸收处理()答案(1)×(2)×(3)×(4)×1.制取Cl2的原理是利用强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中的Cl-生成Cl2。
(1)若氧化剂MnO2过量,待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仍有HCl剩余,为什么?提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浓度逐渐减小,小到一定浓度将不再与MnO2反应。
(2)KMnO4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常温下即可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请写出化学方程式,作还原剂的HCl占参与反应的多少?提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作还原剂的HCl占参与反应的5 8。
2-3氯气实验室制法教案
主题1 第二节 第三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课程标准】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含氯物质在化学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制取、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方法;2.归纳总结中学化学中了常见气体解制备装置、净化装置、收集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
3. 通过“实验室制取氯气”,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安全意识以及综合设计实验能力;4.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备氯气原理。
难点:实验室制取物质的设计与装置分析。
【教学策略及手段】实验,多媒体【教学过程】【复习回顾】①写出实验室制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②分析实验室制取纯净干燥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各装置的作用。
【引入】消毒剂和漂白剂的有效成分中大多含有氯元素,如次氯酸盐和二氧化氯等,它们都 可以由氯气和其它物质反应制得,那么,氯气又是如何制备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以氯气的制 备为例来学习怎样利用化学反应制备新物质。
【板书】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活动•探究】分析以下四个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投影】你认为哪个反应原理适合工业生产,哪些反应原理可以用在实验室中?①②③ ④【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总结】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2KMnO 4+16HCl(浓) =2MnCl 2+2KCl+8Cl 2↑+5H 2O2NaCl +2H 2O =2NaOH+H 2↑+Cl 2↑通电 △4HCl+O 2= 2H 2O+2Cl 2↑ CuCl 2【总结】反应②和③从原料、反应条件分析都可以用于实验室中制取氯气。
【讲述】反应②是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石时,把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有一种令人窒息的黄绿色气体生成,产生的就是氯气。
至今,实验室中仍用这种方法制取氯气。
反应③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制取氯气的方法之一。
【强调】工业上利用反应④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精品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学习目标】1. 通过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能够正确判断所用试剂及所选仪器,能够解释反应及收集方法,净化除杂,尾气处理的原理。
2. 通过完成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装置图的拼接,能够准确解释实验装置的选择原理,并尝试对装置进行评价或改进。
3. 通过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组装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一)实验原理环节一:情境设疑,探究原理1.写出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并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可以用稀盐酸代替浓盐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过量的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但产生的氯气总比理论值低,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需要加热但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可以用其他氧化剂来代替二氧化锰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实验装置环节二:对比归纳,装置选择1.气体的发生装置应根据什么原理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得的氯气如何收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收集的氯气该如何验满呢?4.实验室制氯气是否需要进行尾气吸收?如果需要,那该用什么吸收氯气呢?5.收集到的氯气哪些杂质?如何除去?先后顺序?(三)小结环节三:课堂小结,拓展应用1.实验室还可用KMnO4代替MnO2制取氯气,那实验装置又该如何设计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实验室要一瓶干燥纯净的SO2,你能否根据反应原理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效果】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氯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二氧化锰是氧化剂B.HCl表现还原性和酸性C.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4Cl-=MnCl2+2H2O+Cl2↑D.该方法是瑞典化学家舍勒最先发现的2.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氯气实验室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教学目标:1、探究氯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2、使学生掌握在实验室中制取氯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和原理。
教学难点:制取气体的一套完整装置的选择和安装。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相关实验仪器和药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事件:1915年,德国军队在比利时战场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导致英、法联军1.5万人中毒,其中5000人中毒死亡。
这种气体是什么呢?(讲述)这种黄绿色的气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制备的氯气。
二、推进新课(设问)氯气最早是怎样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阅读书P40的化学史话:氯的发现。
(讲述)氯气的生产方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二氧化锰)和浓盐酸作用首先制得了氯气。
由于当时还不能大量制得盐酸,故这种方法只限于实验室内制取氯气。
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在实验室仍然用此法来制取氯气。
(板书)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2H2O+C12↑。
(过渡)实验室制备Cl2的发生装置如何呢?那么,先回忆初中的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发生装置。
(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备O2,H2,CO2的发生装置。
(问题与讨论)制备O2,H2,CO2的发生装置各属哪种类型的制气装置?由此可得出气体发生装置选择的理由是什么?(板书)2、发生装置(1)、选择理由: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设问)那么制取Cl2的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如何呢?(多媒体展示)注意:1、MnO2为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未.2、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3、浓盐酸易挥发。
4、该反应需加热。
(讲述)根据上述分析请同学们设计出制备Cl2的发生装置.(多媒体展示)制备的Cl2发生装置.(问题)该反应属什么类型的制气装置?(板书)(2)类型:固+液(加热)气(过渡)利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氯气是纯净的氯气吗?若不是可能含有哪些杂质呢?(学生讨论并回答)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杂质气体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需要选择净化装置除去这些物质。
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教案:氯气的实验室制取一、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操作方法。
2.难点:氯气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介绍氯气的背景知识和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原理讲解: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包括化学反应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3.实验操作流程讲解:详细介绍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试剂的准备、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4.实验操作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5.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
6.实验结果展示: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7.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8.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9.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介绍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解法:教师讲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教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
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互动:进行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
5.教学工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3.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视频:提供相关的实验操作视频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2.教学图片:提供相关的实验操作图片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3.教学软件:使用相关的化学实验模拟软件,供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操作。
4.教学器材: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和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氯气的实验制法教案
氯气的实验制法教案教案标题:氯气的实验制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氯气的实验制法;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圆底烧瓶、导管、饱和氯化钠溶液、盛氯瓶;2.实验药品:氯化钠、硫酸。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教师简要介绍氯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氯气实验制法的兴趣。
步骤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1.教师请学生佩戴好实验室常规的安全装备,例如实验衣、护目镜和手套;2.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步骤三:实验操作1.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溶解在少量水中,搅拌均匀;2.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溶解好的氯化钠溶液;3.将烧瓶加热,加入少量硫酸,通过导管连接至盛氯瓶。
步骤四:实验观察1.观察盛氯瓶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2.观察氯气的颜色、气味和性质,并记录下来。
步骤五:实验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氯气的实验制法;2.让学生讨论氯气的性质和用途;3.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
四、拓展延伸:1.请学生深入了解氯气的应用领域,例如消毒、漂白、化学合成等;2.组织学生参与氯气的应用实验,例如用氯气进行漂白实验,观察氯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等。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实验心得;2.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氯气的生产过程和相关安全知识。
六、教学反思:1.检查学生对氯气实验制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实验操作时的安全意识;2.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进行强调和指导;3.帮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态度和观察能力。
实验室制氯气教案
实验室制氯气教案(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设计者:许苗学科:化学课题名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一、教学目标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单质。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是重要的气体制备实验之一1、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2、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3、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氯气的净化、尾气的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产品质量意识。
教学方法:1、运用给定器材设计氯气的实验室制取装置2、认识气体制取的基本过程3、体验氯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搭建4、感悟气体制取的设计过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分液漏斗的介绍2、氯气的收集装置的搭建三、实验准备①仪器:铁架台酒精长颈漏斗圆底烧瓶导管集气瓶烧杯②药品:浓Hcl Mno2 NaOH③教学用具 : 教学用PPT、教学用视频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创设情境:[投影] 猜谜语:黄绿有毒密度大, 性质活泼显氧化,变价金属显高价, 溶水溶碱要歧化,杀菌漂白常用它------------打一化学物质(氯气)教师点拨:讲述:在上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电解饱和食盐水可以获得大量的氯气和氢气,氯气和氢气又可以合成氯化氢。
设问:可是在课堂中给同学们演示的氯气又是从哪里来呢?氯气的制取讲述:当然不是从电解中获得,而是从实验室中采用一些方法来获得氯气。
实验室用浓盐酸来制取氯气。
副板书:浓盐酸---氯气(氯的化合价变化)提问:从原理上来讲应该加入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呢?(化学特性有哪些,酸性、碱性,氧化剂、还原剂···)板书:氯气制取原理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指出:氧化剂是——MnO2,还原剂是——浓HCl,氧化产物——Cl2,还原产物——MnCl2,浓盐酸在这一部分被氧化,一部分与Mn2+ 形成盐,因此既表现了还原性又表现了酸性。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掌握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对氯气制备过程的分析,让学生领悟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氯气的净化、尾气的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 2.氯气的发生、净化、收集、尾气处理装置三、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二战时期,德国用到了一种黄绿色的有毒气体,使士兵死伤无数,这种气体是什么?在实验室怎么制出这种气体,这种气体是否有百害而无一利呢?(二)新课讲授:主要归纳出制取原理、实验装置等内容。
(大部分学生已把课本翻到了相应的内容)学生回答: 1.稀HCl,MnO2,不加热; 2.浓HCl,MnO2,不加热结论:选择试剂需要考虑盐酸的浓度,所以实验室制取Cl2采用了浓HCl和二氧化锰来反应。
为了加快反应,还采用加热的条件。
1.确定原理:MnO2+4HCl(浓) === MnCl2 +Cl2↑+2H2O学生练习:指出该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以及盐酸表现的性质并书写其离子方程式。
(选两名同学上黑板演示)强调: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会逐渐降低,当降低到一定浓度,气体就不能再产生。
2.发生装置的选择确定学生讨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原理及装置设问:根据氯气的制备原理如何选择装置?3、气体的除杂学生思考:收集到的氯气是否纯净?可能有的杂质?(不纯净, 一定含有水蒸汽,又因为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气体中一定还会含有氯化氢.)讲解:气体除杂常根据所含杂质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体或溶液作为吸收剂。
Cl2中混有的HCl可通过饱和食盐水除去。
水蒸气可以通过浓硫酸干燥.4、收集装置的选择确定归纳:由于氯气有毒,不能逸散到空气中,所以要对以往的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进行改进,而且还必须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2.2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实验室制法及氯离子检验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中一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5)鼓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相关的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上的化学实验爱好者群组,交流实验心得和方法。
教学反思与改进
每节课后,我都会进行教学反思,思考我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离子的检验课也不例外。
①安全操作:
a.穿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
b.确保实验装置的密封性
c.避免接触皮肤和吸入氯气
d.使用后的废液妥善处理
②紧急处理:
a.吸入氯气:立即移至通风处,给予适当的水和医疗救助
b.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给予适当医疗救助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的检验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在讨论结束后,让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升学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通过作业巩固实验知识和技能。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通过反思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