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上册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课外拓展 苏科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74761e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5.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从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信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信息现象有所感知。
但是,他们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和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认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如手机、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讲解概念: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3.案例分析:分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5.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信息与信息技术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课件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bf618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b2.png)
信息技术
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表达等过程 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实践园:猜词游戏
将6位同学分成3个小组,每组2位同学。1位同学根据词语进行描述, 1位同学根据描述猜是什么词语,1分钟内猜对词语数目最多的组胜出。
第1组同学只能使用语言来描述; 第2组同学只能使用肢体动作来描述; 第3组同学可以同时使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描述。
古代信息的传递
现代信息的传递
讨论坊:
如果要将书上的一段文字信息传递给下表中的各个对象,可以 使用什么传递方式?
对象 同桌同学 教室里距离你最远的一位同学 外省某校的一位同学 国外的一位小朋友 本校其他班的十位同学 全校师生
传递方式
信息的处理
人们可以借助工具进行信息的处理。例如,人们将处理信息的 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通过计算机帮助我们收集、存储、加 工、传递各种信息,既快又好。因此,计算机也叫做信息处理机。
看一看 通过下列图片,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信息的概念
信息就是用语言、文字、 数字、图像、声音、表情 等方式传递的内容。
如何获取信息?
讨论坊: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来帮助我们获取信息的工具越来越 多,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
信息的传递
古代:
烽火、鼓声、旗语、 文字……
近现代:
电话、电视、广播、通 信卫星、互联网……
这里有两组词语,请同学们按照以上游戏规则互动起来。
刷牙、一分为二、睡觉、 目瞪口呆、兔子、喝水、 看书、打电话、猴子、大
眼瞪小眼
吃饭、大摇大摆、吃饭、 跳舞、独眼龙、转圈、手 舞足蹈、冷、写字、唱歌
课后总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你有什么收获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8cc824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4b.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主要围绕信息的定义、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信息技术已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
但他们对信息的定义、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传递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2.难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实践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讲解信息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
3.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定义、特点。
2.信息技术的应用:列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实例。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表现,如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等。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新版)苏科版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新版)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7c3a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3.png)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2 (新版)苏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1课,主题为“信息与信息技术”。具体内容包括:
1. 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2. 学习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有效检索。
3.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作业评价:
1. 认真批改: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检查他们对信息检索的技巧和策略、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运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图片、信息检索的步骤图解、信息技术操作的教程视频等。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 实验器材:如果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如计算机操作练习、网络搜索实验等,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实验指导书等。同时,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损坏器材。
作用与目的: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a4764e7a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9.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机器人》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认识机器人》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机器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
但同时,他们对于机器人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电视、电影等媒体中的形象,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展他们对机器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难点: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机器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3.准备一些关于机器人技术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机器人有什么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一些与机器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抢答,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讨论。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b2de3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b.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信息技术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操作,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学会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4.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目录
![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2520339d0d233d4b04e697d.png)
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目录江苏省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苏科版)目录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第3课七巧板游戏第4课“我的电脑”窗口第5课认识键盘第6课键盘输入第7课初识画图第8课画圆第9课填充颜色第10课画矩形第11课画线第12课修改图形第13课画多边形第14课复制与粘贴第15课调整图形第16课添加文字第17课遨游因特网第18课网络文明小公民第19课便捷访问网站第20课下载图片第21课浏览图片第22课下载文字第23课下载网页第24课下载和安装软件第25课欣赏MP3音乐第26课复制声音第27课编辑声音第28课播放影音文件第29课文件大管家第30课共享资源下册第1课认识Word 第2课输入文字第3课修改文字第4课修饰文章第5课制作课程表第6课插入图片第7课美化文章第8课设置版面第9课申请电子邮箱第10课收发电子邮件第11课漂亮的电子邮件第12课添加附件第13课管理邮箱第14课走进论坛第15课发贴与回贴第16课上传附件第17课建立个人博客第18课装饰个人博客第19课充实个人博客第20课管理个人博客第21课走进PowerPoint第22课编辑演示文稿第23课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第24课设置幻灯片背景第25课调整幻灯片第26课插入影片和声音第27课幻灯片链接第28课设置动画效果第29课保护珍稀动物第30课了解历史展望未来选修第1课认识LOGO 第2课画楼梯第3课画虚线第4课画正多边形第5课画星星第6课画风车第7课彩色世界第8课画组合图形第9课定义过程第10课保存和调用过程式第11课过程的编辑第12课认识机器人第13课机器人的组成第14课学生机器人第15课传感器第16课学生机器人平台第17课学生机器人行走第18课学生机器人跳舞第19课学生机器人比赛第20课搭建机器人。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57d347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b.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基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明确这些概念。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
2.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信息技术。
2.任务驱动法:布置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获取和处理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计算机及相关设备。
2.教学课件或教学素材。
3.网络连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来源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信息的概念,解释信息技术的含义,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演示如何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信息,如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使用办公软件编辑文档等。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掌握这些方法。
4.巩固(10分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_上册001
![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_上册001](https://img.taocdn.com/s3/m/e0caa222360cba1aa911dab6.png)
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上册教案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四、信息的处理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五年级全一册小学信息技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科版)
![第1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五年级全一册小学信息技术同步备课资源包(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a3589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f.png)
第1课初识图形化编程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图形化编程软件的界面。
(2)初步了解图形化编程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和操作要点。
2. 过程与方法(1)结合生活,熟悉图形化编程软件各模块的功能。
(2)通过具体的脚本,掌握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基本编程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编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 行为与创新体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建构性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拓展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形化编程软件界面的认识和体验。
2. 难点:图形化编程软件简单脚本的编写和执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演示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四、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系统控制软件、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请看,它是谁呢?(播放以小猫为主角的Flash动画)它就是我们的新伙伴,是一位聪明的马戏明星哦。
它有很多本领,下面我们一起来玩“打地鼠”的游戏吧。
同学们双击“打地鼠”文件,并单击“绿旗”按钮,尝试玩游戏。
“打地鼠”游戏就是用图形化编程软件来编写的。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新课:初识图形化编程(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试玩游戏,让学生初步认识编程软件,并打消学生对编程的恐惧心理,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互动交流,初步感知图形化编程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实现很多梦想,比如:让小猫翻跟头、让小鱼自由地游来游去。
(结合课件,介绍历史)学生了解图形化编程软件的历史知识。
【设计意图】渗透人文思想,为编程学习增加丰富的背景知识。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结合“打地鼠”游戏,打开教材自学第一课,图形化编程软件界面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师生互动对话、交流。
(借助游戏来认识窗口)教师总结:菜单栏包含一些常用功能;控制区是对舞台区的角色进行控制的区域;控件区提供了各种模块及与它对应的控件;脚本区是拖拽、组合控件以控制角色的区域;角色区是显示当前所有角色的区域;舞台区是演示设计好的脚本的区域。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0f0fb7f8c75fbfc77db268.png)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大丰区南阳镇垦南小学吴亚坤【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教材的第1课,重点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本身的内涵极其丰富,教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旨在让小学生初步感知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信息现象,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工具对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意义。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课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信息现象,了解信息,并在活动中初步了解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4、行为与创新:能够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现象,初步培养学生选用合适技术工具处理信息的意识。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信息及信息技术的认识(2)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难点:认识信息活动过程【课前准备】装备相关图片、课件、小游戏、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与学生活动效果分析一导入1、师生谈话师:同学们,新学期的信息技术课由我来上,大家对我还不熟悉,我先来自我介绍。
出示课件:我叫吴亚坤,教信息技术,来自美丽的黄海滩涂,在我的家乡,有一个很出名的动物叫“麋鹿”2、师:你从这段话中知道了吴老师的那些信息。
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小结。
板书:信息观察下面图片,说一说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好的影响?2、观察与思考:说一说信息对于我们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二信息的作用(1)上课时,忽然发现窗外有人拍照。
(2)玩暴力游戏3、小结: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信息,信息对我们有用,但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三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1、信息的获取(1)了解信息获取的途径师:这些信息是如何获得的呢?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 苏科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5f1eead4f78a6529657d53c1.png)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知道信息的重要性。
〔2〕知道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运用。
〔3〕初步了解计算机的运用。
2、进程与方法:经过现代与现代信息的接纳、存储、处置以及传递信息的对比,充沛加以说明随着社会的开展和迷信技术的提高,接受与传递信息的手腕越来越先进,信息传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3、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经过谈及一些先生感知,感兴味的话题,如烽烟烟火等,充沛调动先生的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本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置、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进程。
三、教学方法引导解说,示范演示、讨论交流法、自主讨论法四、教学用具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进程〔一〕导入同窗们,我们明天上什么课啊?那什么叫信息,信息技术又是什么呢?想知道吗?板书: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二)新授1、什么是信息?我们的生活中充溢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先来感受一下。
如今请大家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描画图片。
师:这是这幅图给我们的信息。
从他们的脸上,你能看出呢?这是表情给我们的信息。
我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这是关于滋味的〔信息〕。
再看,上课铃声响,先生们会〔进教室上课〕,这是铃声通知我们的〔信息〕;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这是红绿灯提示的〔信息〕翻开报纸、阅读网页你会看到各种〔旧事〕,走在大街上,你会看到各种广告。
走进大自然,桃花开了,通知我们〔春天来了〕。
各种树木枝繁叶茂,通知我们如今是〔夏天〕。
枫叶红了,通知我们〔秋天来了〕。
下雪了,通知我们如今是〔冬天〕。
所以,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信息呢,其实就是一些信号或许音讯。
板书:信号、音讯。
2、信息的获取我们的学习、生活、任务都离不开信息。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a26b1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9.png)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是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对于信息技术,学生可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
2.难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从哪里来?信息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新闻、天气预报、社交媒体等,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并尝试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 engines、截图工具等)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信息有什么重要性?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af7ee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6.png)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和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有所了解,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分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或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入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信息传递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呈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如:展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教案(新苏科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教案(新苏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eb2d6431126edb6e1a103c.png)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教案(新苏科版)Lesson one lesson plan of information technol ogy Volume 1 for Grade 6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课教案(新苏科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课题第1课物联网就在身边——初识物联网课时1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调查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学习、使用物联网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物联网的概念。
2、难点: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网、计算机能连通因特网。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导入(1)从古至今,人们传递信件的方式有哪些?这些传递方式有哪些特点?(突出现代工具为人们传递信息带来的方便与快捷等优点)(2)物体与物体之间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2、新授教师:学习物联网。
(1)介绍物联网概念①教师提出任务:生自读概念。
②介绍物联网的三大特征。
感知物体、信息传输、智能应用。
③看图,提出问题:通过图画你看懂了什么?想想现实中物联网有怎样的应用?2 经验交流:把自己操作的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2)了解物联网应用的相关知识①阅读课本,初步介绍。
②播放相关的光盘内容。
③深入介绍,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对物联网的应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3)课后完成实践园。
通过实地观察、调查或网络搜索等途径,了解周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
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
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
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
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
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
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
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
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
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
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
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标志
人类的第一次信息革命标志是语言的产生,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文字的使用,第三次信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电信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电脑。
三、信息的特征
可量度。
信息可采用某种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并进行信息编码。
如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
可识别。
信息可采用直观识别、比较识别和间接识别等多种方式来把握。
可转换。
信息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
如自然信息可转换为语言、文字和图像等形态,也可转换为电磁波信号和计算机代码。
可存储。
信息可以存储。
大脑就是一个天然信息存储器。
人类发明的文字、摄影、录音、录像以及计算机存储器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存储。
可处理。
人脑就是最佳的信息处理器。
人脑的思维功能可以进行决策、设计、研究、写作、改进、发明、创造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
计算机也具有信息处理功能。
可传递。
信息的传递是与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同时进行的。
语言、表情、动作、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话等是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
可再生。
信息经过处理后,可以以其他形式再生。
如自然信息经过人工处理后,可用语言或图形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输入计算机的各种数据文字等信息,可用显示、打印、绘图等方式在生成信息。
可压缩。
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可以用不同信息量来描述同一事物。
人们常常用尽可能少的信息量描述一件事物的主要特征。
可利用。
信息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可利用性。
可共享。
信息具有扩散性,因此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