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美学理论家,他的诗歌美学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美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
席勒在他的诗歌美学
思想中强调了诗歌的自由性、情感表达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学和
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首先强调了诗歌的自由性。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一种自由的、富有
创造性的表达形式,诗人应该有自由的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权利。
席勒反对束缚诗人的规范
和限制,他主张诗歌的创作应该是自由的,诗人应该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而不是受到教条和规范的限制。
席勒的这一
思想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创作,许多著名诗人如雪莱、济慈等都受到了他的影响,他们的诗
歌作品中充满了情感的自由表达和创造性的思维。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强调了情感的表达和审美的教育。
他认为,诗歌应该是情感的表
达和情感的沟通,诗人应该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来感染和唤起读者的
共鸣。
席勒主张诗歌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形式,诗歌应该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
共情。
他主张诗歌应该具有审美的功能,它不仅能够表达情感,还应该具有美的形式和艺
术的价值。
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对于发展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他认为
审美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提高人的情感表达能力。
他的这一思想影响了后世的教
育理论和文学创作,许多文学和艺术教育家都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人的审
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席勒审美教育观念的当代意义——重读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审美教育观念 的当代意义
重读席勒 《 审美教育书简 》
罗薇 ( 武汉纺织 大学艺术设计 学院 湖北武汉 4 07 ) 3 0 3
摘 要 : 《审 美教 育 书 简 》 是 席 勒 美 学 思 想 最 集 中 、 系 统 的 体 值得 尊敬 的人 时 ,我 们也 就痛 苦地 感到 理性 的压力 。但 是如果 一 现 .为 改造 人 性 分 裂 的 近代 社 会 ,席 勒 进 行 了审 美现 代 性 批 判 ,他提 个 人 既能够 吸 引我们 的欲 念 ,又能 博得 我们 的尊敬 ,情感 的压 力 出通过 “ 审美教育”的途径 ,依 靠美和艺术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完满的 和 理性 的压 力就 同 时消失 了 ,我们 就开始 爱他 ,这 向 自由、理想的殿 堂。本文从席勒美学思 念 和尊 敬在一 起游戏 ” 。
勒认 为物 质与 精神 、感性 与 理性必 须 结合统 一 能实现 人性 的完 才 美 ,这 样才 能达到 “ 人格 的完整 ”与 “ 心灵 的优美 ”。 1 9 到 19 年 是席勒 潜 心于哲 学思 辨 的时期 ,这 也正是 欧洲 7O 7 4 所 以,席勒 说 : “ 应该 同美 一 只有游 戏 ,人应 该只 同美 人 起 各 国在法 国资产 革命 暴发 后社会 各 阶层起 着 不同 反应 、思想 意识 起游 戏 ” , “ 只有 当人 在充 分意 义上 是人 的时候 ,他才 游 戏; 发生 巨大 变化 的时代 。 当时在德 国,几 乎每个 著名 的哲 学家 、文 只有 当人游戏 的时候 ,他才 是完 整的人 。 ” 2 .最高 理想 的实现—— 和谐 学家 的思想 变化 都或 多或 少 的与法 国革命 的影 响有 芙 ,他们注 视 着革 命的进 程和 发展 ,对 于进步 势力 与 反动势 力激 烈斗 争互相 消 席 勒认 为审美 境 界是人 生 的最高 境界 ,只 有将真 、善 、美 统 长的各 阶段 ,常常表 示 自已的看法 和态度 。 实 . 现感 性和精 神 力量 的和谐 才 能到达 审关境 界 。因而 ,无可 席 勒生 活在 一个酝 酿着 革命 风暴 的时代 。他 一度 曾寄希望 f 置 疑 的和 谐成 为 了审 荚的最 高理 想 ,成为 了 “ 完美人 性 ”的代名 事 资产 阶级革 命 。他 反对 封建 专制 制度 ,热情 地 呼唤 自由、民主 。 词 。那 么什 么是和 谐 ?和谐 即是 “ 物各 个方面 的配 合协 调 ”, 尽 他 期待着 革 命的 到来 能够促 使人类 理想 生存 状态 的 实现 。然而 , 它 不仅仅 是一 个芙 学概 念 ,同样 是一个 审美 的 目标 , “ 管需求 法 国大革 命胜 利后 资本 主义 社会 并没有 真正 实现 “自由 、平 等 、 迫使 人 置身于 社会 ,理 性在人 的心 中培 植起 合群 的原 则,但 只有 博 爱 ”,相 反法 国革命 党人 却在革 命 的 口号 下 自相残 杀 ,进 行着 美才 能赋 予人 合群 的性格 ,只有 审美趣 味才 能把 和谐 带入社 会 , 权 力斗争 。曾经对革 命抱 有幻 想 的知识 分子 们对 革命党 人 间的暴 因 为它首 先在 个体 身上建 立起 和 谐… …要使 感性 的人成 为理 性的 力屠 杀 、流血 动乱 、政局 动 荡深感 失望 和不满 ,对 革命 的态 度 也 人 ,除 了使他 成为 审美 的人 ,没有 其他途 径 ” ,通 过 了解席 勒的 发生 了转变 ,由拥护 变成 反对 、欢 呼变成 憎恶 。于 是席 勒开始 思 这 种 思想 我们 明 白,在人 的 “ 、情 、意 ”的心理 结构 中,情 感 智 考:人如何才 能实现真正 的 自由?最终 ,席勒 的答案并不 是采 取暴 是 知觉 和意 志 的桥梁 ,真 、善 、美 的统 一 是人类 精神 追求 的最 高 力革命的方式 ,而 是运用超现 实的方式来解决现 实的 问题 。国家的 目标 。而追 求 的动力往 往从 美开 始 。和谐 的审美 教育 通过对 人 的 存在 必然导致分工 的存在 ,人 的理性 与感性就 不能统 ‘ 自由将 永 精 神 的熏陶 、感 化和升 华等 潜移 默化 的影 响 ,引发人 追求真 善美 , 远不 能实现 。只有运用 美学原理 ,通 过美与艺术来 改造人 的灵魂 , 的动 机 ,促进 人 的道德 和理 智水 平的提 高 ,进而 达到 人 的独 特个 在实现 了人 心灵 自由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 构建 和谐社会 的 目的。 性 的发展 、完美人 格 的形成 以及 人 与社会 的协调发 展 。 审美 教育 的过程 就是 个 体审美 社会 化 的过程 。通过 审美 教育 二 、席 勒美 育思想及 实现途 径 席 勒准 确 的 意识 到 :这 场 资产 阶 级 革 命 虽然 以 “自 由” 为 实现 个体 情感 的满足 和人 格 的发展 ,促 使每 个个 体真诚 的去 追求 旗帜 ,却 并未给 人 民带来 真正 的 “ 自由” 。正如他 在 《 审美 教育 美好 的生 活 、人 格和 社会 制度 , 并最终 形成 良好 的道德 品性 。只 书简 》 中所 描述 的那 样 : “ 在 国家和 教会 ,法律 与道 德 、习俗 有这样 才能最 终达成 社会 的和谐 发展 。 现 都分 裂开来 了,享受 与劳 动 ,手段 与 目的,努 力与 报酬 都彼此 脱 三、席 勒美育思 想 的当代意义 节 。人永远 被束 缚在 整体 的一 个孤零 零 的小碎 片上 ,人 自己也只 席 勒是 一位 集诗情 与哲 思 于一身 的伟 大学 者 ,他看 到了物 质 好把 自己造 就成 一个碎 片 ……他 永远 不 能发展 他的 本质 的和谐 , 生产与 科学 进步 的重 要性 , 即社 会文 明发 展 的物 质 基础 ;同 时也 他不 是把人 性 印在 他 的天性 上 ,而是 仅仅 变成他 的职 业和 他 的专 发 现 了由于 国家 与社会 分工 的存 在所 导致 的人性 分 裂,于 是 ,他 门知识 的标 志 ”。资本 主义 生产 方式 下 ,人 成 了按照 技术 理性 行 提 出 了通 过 审美 教育 的方式 来愈 合人 性分裂 、人 类走 上 自由的道 事的工 具 ,他只 能被动 接受 而无法 主动 创造 ,只 能屈 从现 实而 不 路 ,并最 终实现 政治经 济大 发展 的和谐局 面 。 能批 判和 改变 现实 ,他是 技术 拜物 教所造 就 的只有 “ 向度 的思 单 我们 可 以肯定 的是 ,席勒 的美 学思 想是 切合 实际 同时具 有深 想和 行为模式 ”的 “ 向度 的人 ” 。 单 刻 的历史现 实 意义 的 。在高速 发展 的 当今 中国 ,为 了实 现人类 的 1 游 戏 冲 动 实现 自 由 人 性 . 最高 理想 ,我们 更应 该注 重席勒 所 提 出的审 美教育 思想 ,本着 以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德国诗人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18世纪德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美学家。
在他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美学情感,他对诗歌的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分析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席勒进一步提出了“诗歌的形式之美”和“诗歌的情感之美”的概念。
他认为,诗歌的美不仅体现在其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上,更体现在其形式和结构上。
诗歌的形式之美包括韵律、节奏、音韵等方面,它们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美感。
而诗歌的情感之美则体现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深度和情感真挚上,它让人产生共鸣,引发共情。
席勒认为,诗歌的形式之美和情感之美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美感。
在席勒看来,诗歌的美学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
他在诗歌创作中贯彻了自己的美学思想,他的诗歌作品将真善美融为一体,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又具有优美的形式和精妙的表现。
他的名篇《钟》以它的极富韵律感的诗句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了德国浪漫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美学思想强调诗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形式,并将二者统一起来,这对后世诗人的诗歌创作具有启发意义。
浪漫主义诗人歌德和诗人诺瓦里斯等,他们在诗歌创作中深受席勒的美学思想影响,诗歌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优美的形式,体现了席勒诗歌美学思想的推广和发展。
在文学史上,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诗歌美学思想对18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席勒被誉为“浪漫主义之父”。
他提出的诗歌美学理论对后世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诗歌美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3 简述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
3 简述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
摘要:一、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背景与内容概述二、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对现代性的审美批判三、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正文:一、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的背景与内容概述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审美教育书简》是他写给奥古斯滕堡公爵的书信集合,共二十七封信,集中阐释了他的美学思想。
在这些书信中,席勒分析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提出了审美教育的理念,希望借此弥补现代社会中人性分裂的状况。
二、席勒美育思想的形成及其对现代性的审美批判席勒的美育思想是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他认为,人被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所支配,而古希腊人则是完整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上层腐朽,下层粗野,人们处于分裂的状态。
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帮助人们实现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和谐,从而达到人性的完善。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审美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源于人性的分裂。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使感性与人性的其他方面达到和谐。
席勒设计了一套审美乌托邦,赋予艺术一种全面的社会-革命作用,认为艺术应当能够代替宗教,发挥出统一的力量。
三、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的意义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在美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是现代性的审美批判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为后来的美育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席勒的美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古典美学,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都受到了他的启发。
其次,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对我国美育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席勒的美育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深入研究。
王国维、朱光潜等学者都曾对席勒的美育理论进行过探讨。
徐悲鸿、刘海粟等艺术家也将席勒的美育观念应用于美术教育实践中。
最后,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对于当代社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席勒看到了美的本质是人类的全部发展的产物,是人类对自然界的建设、创造和表达的结果。
他把美学分为两种:一种是感性的美,即纯感觉的美;另一种是理性的美,即那种具有思想内涵的美。
他认为,艺术表现了人文化的道德和宗教信仰,是一种使人类感到愉悦的体验。
在《美学书信》中,席勒强调了艺术的自由和人的自由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的自由和人的自由是相互联系的,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的是他们自己的意志和情感,这与人的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艺术,艺术家抒发出他们的内心情感,观众也可以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与自由所达到的一种高度。
席勒把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感性和理性。
在感性阶段,一个人主要通过直接感知来理解事物,他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愉悦。
而在理性阶段,人们认识到思考和理性的力量可以继续深化他们的理解和发现,从而启迪他们对世界的思想和理解。
这样,人们的美感和精神发展就可以和谐并存。
在《独断论》中,席勒强调了艺术和美德的密切联系。
他认为,艺术的目标是提高人的道德水平,艺术家传达的道德信息能够让观众感到更深的情感,从而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观众可以感受到人性的精神和人性的内在价值,从而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道德水平。
最后,在《诗人的使命》中,席勒强调了艺术家的观念所造成的影响。
他认为,艺术家的观念和思想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不亚于艺术形式和技术,因为观念和思想是影响人的心灵和文化的核心。
艺术家应当用学问和体验来打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达到真正的艺术性。
综上所述,席勒是一位具有深刻思考的美学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深刻探究了美学问题,并提出了独特的观点。
他把美学分为两种,强调了人的自由与艺术自由的相互关系,指出美德对艺术的影响,以及艺术家的观念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于后来的艺术家和哲学家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约翰·克里斯蒂安·席勒(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Schiller)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和哲学家,他的作品对于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和戏剧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席勒的作品深受美学和哲学的影响,他将自由、美和道德视为人类生命的最高价值,强调了艺术的重要性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席勒的作品中,美学是一个核心概念。
他认为,艺术是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通过艺术创作,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达到理想的境界。
席勒主张艺术应该具有普世性,能够触动每个人的内心,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
他认为,只有真正具有普遍价值和深度的艺术作品才能被称为美的作品。
席勒的作品中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和理解。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追求,每个人都应该有实现自己自由的权利。
他主张个体应该摆脱外界的束缚,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和理想。
在他的剧作中,经常描绘了主人公与外界的斗争,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自由,不惜与社会和权威进行抗争。
席勒在作品中也探讨了道德的问题。
他认为,艺术是人类追求道德的方式之一。
通过艺术的表达,人们可以认识到美和真正的价值,并从中获得道德的启示。
他的剧作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是,人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来实现道德的境界,而不是依赖外界的束缚和规范。
他认为,只有通过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人们才能真正达到道德的高度。
席勒强调艺术的重要性,认为艺术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的作品中不仅探索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也提出了对社会的批判。
他认为,一个真正自由和美好的社会应该给予人们施展才华和追求自己理想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束缚在传统和规范之中。
他的作品中经常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希望通过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意识和抵抗。
席勒的作品充满了对美、自由和道德的追求,他通过艺术的表达和批判社会的手法,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对社会的改革和个人追求的呼吁。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约翰·克里斯多夫·弗里德里希·冯·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被人们称为“德国的莎士比亚”。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表达了对自由、人性、爱和道德的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对席勒的作品美学进行分析。
席勒作品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他对情感与理性、个性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上。
席勒认为,只有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
在他的作品中,他通过情感力量和理性智慧的结合,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巨大潜力。
在席勒的作品中,个体的情感和渴望与社会的规范和道德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他认为这种冲突不是不可调和的,而是可以通过超越个人的利益,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和人性的境界。
席勒作品中的美学体现在对爱和美的追求上。
他将爱视为人类最伟大的力量之一,通过爱的力量,个人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而美则被席勒视为人类灵魂的表达形式,通过审美体验,人们能够获得向上的力量和心灵的愉悦。
在席勒的作品中,他通过对爱和美的描写和探索,展示了人类情感和理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他追求的不只是表面上的美丽,而是那种源于内心的自由和和谐之美。
席勒作品的美学还体现在其戏剧创作中。
他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和人性洞察力的戏剧作品,如《唐·卡洛斯》、《亲密关系》等。
席勒通过这些戏剧,揭示了权力、自由、道德等人类主题的复杂性,展现了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挣扎。
在席勒的戏剧中,他通过对个人和社会的独立和自由的思考,探索了人类的命运和人性的境界。
他的戏剧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引发了人们对人性、社会和道德的思考和讨论。
席勒的美学思想之我见
席勒的美学思想之我见自由,历来是每个人的向往,也是席勒的必生追求,我们在席勒那个时空中去把握席勒,才能真正的了解他的美学思想,“游戏的冲动”“人性的和谐”以及审美教育概念的提出至今都对现代教育事业影响深远。
一、从了解席勒其人了解其美学思想,了解美育。
通过了解发现其实席勒是一个具有过渡意义的人物,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也是西方美学发展的中心環节,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席勒他是德国著名诗人剧作家,他自小就热爱戏剧,席勒和康德一样也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德国青年,席勒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的小城贫穷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是军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
1773年被公爵强制选入他所创办的军事学校,毕业后在斯图加特某步兵旅当军医。
7年与世隔绝的军旅生活,使席勒形成了反专制的思想,并于178O年写成反抗封建暴政、充满狂飙突进精神的剧本《强盗》,1782年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阴谋与爱情》。
二、席勒美学思想的形成1、以法国革命的时代背景对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正如所说那样一定时代的作品总是反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席勒作为创造主体,总属于于一定的民族,席勒的美学思想必然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他的美学思想必然受政治的因素影响。
席勒他开始是支持法国大革命的,他期望革命会带来他理想中一种“自由”状态。
然而法国革命胜利后,他看到的是法国革命党人在革命的口号下进行权力斗争,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使“自由、平等、博爱”成了穿着华丽衣服的谎言,反对革命的思想在他的脑海里油然而生。
就是大革命暴露的种种资产阶级的缺点,让他产生了些思考,逐渐使席勒追寻的自由脱离了物质基础,转而精神层面的追求。
2、席勒对康徳思想的继承发展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有迹可循的,席勒的思想产生于法国大革命。
席勒的美育思想尤其是继承继承了康德的美学思想。
席勒逝世时,歌德为此痛苦万分:“我失去了席勒,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
”歌德死后,被安葬在席勒的遗体旁。
人生难得一挚友啊,可见席勒和歌德感情颇深。
席勒在美育书简第一封信中就提到他的看法的大多数是以康德的原则为依据的,席勒的文学创作也有歌德的功劳,在席勒的美学思想调和中性就是继承了歌德的思想,并且这一点席勒并不讳言。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是德国文学史上影响最深远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席勒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的理解、对诗歌的追求、对美的理论等方面。
下面将从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1.艺术的使命:席勒认为艺术是一种表现方式,其目的在于把人的理性和感性统一于一个共同的目标。
他主张艺术家应该以理性的方式去表现人的感情和情感,以此促进人对真善美的认知。
他认为艺术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使人在欣赏作品时能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
2.诗歌的追求:席勒对诗歌的追求是追求真实、善良和美好。
他主张诗歌应当表现真实的生活情感和情感,向人们展示世界的真谛和美好。
他认为诗歌应当使人充满希望、充满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美的理论:席勒的美的理论主要体现在他对真正美的追求。
他认为真正的美是一种内在的美,是一种内心的净化和升华。
他主张美应当是内心的自由和谐,是人心灵的平静和和谐。
1.感性的追求: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主张诗歌应当追求感性的深度和广度。
他认为诗歌应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发人内心深处的共鸣和回响。
2.情感的表现: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主张诗歌应当表现人的情感和情绪。
他认为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诗歌来表现人的情感和内心情绪。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19世纪欧洲文学、艺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的先驱”。
1.对浪漫主义的影响: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对浪漫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诗歌应当表现人的情感和内心情绪,主张诗歌应当追求美好和真实,这与浪漫主义的追求和理念是相契合的。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是以诗歌为表现媒介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对艺术的使命、诗歌的追求、美的理论等方面。
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的美学思想可以归纳为“感性主义”,即强调感性经验对于审美判断的重要性。
席勒认为,美是由人类的感性体验所创造的,而非客观存在独立存在于外界。
因此,在席勒的美学中,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主观感受的基础上的。
席勒的著作《美学讲演稿》中,他提出了“艺术是我们脱离了自然的自然”这一观点。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脱离现实中的物质对象而创造的独立存在的表达形式。
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呈现出他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这些形式本身就可以被视为独立的美学对象。
在席勒的美学中,艺术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产生于内心满足的动机,而非为了追求名利而创造作品。
因此,艺术作品应该是自由、纯粹的心灵表达,而非外部压力的产物。
同时,席勒强调了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形式来呈现他们的表达,而非将表达和形式混淆。
艺术作品的优美之处在于它们的形式良好地呈现并体现了内在的表达。
在席勒的美学中,美学体验是通过感性经验获得的。
他将感性体验分为两种类型:情感形式和知识形式。
情感形式是通过感觉对自然事物表现的感受,例如对自然风景、音乐和诗歌的感受。
而知识形式则是通过认识来获得的,例如对于自然规律或数学公式的理解。
总体来说,席勒的美学思想是一种强调感性经验和纯粹表达的审美哲学。
他认为,人类的感性能力是审美体验的核心,而艺术家是通过他们自己的感性体验来创造优美的艺术形式。
通过这种感性主义的视角,席勒的美学思想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强调以人为本、个性自由的美学范式。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
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席勒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歌美学思想深刻而且广泛影响了欧洲文化史。
席勒认为,诗歌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性的表现和展示,是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在席勒看来,诗歌的美学价值主要集中在其思想性、形式性和情感性三个方面。
首先,席勒认为,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思想性。
对于席勒来说,诗歌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人类思想的表达和传承。
诗歌可以揭示出人类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诗歌的形式传递给读者。
席勒认为,人类的思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通过诗歌,人类不仅可以分享彼此的思想,还可以一起探索思想的本质和价值。
例如,在席勒的《欧洲文化史》中,他将文学史看作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强调文学是一种思想形态,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
因此,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其次,席勒认为,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形式性。
席勒非常注重诗歌的形式美,他认为,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种特征是与其他文学体裁的区别之一。
席勒提出了“形式即内容”的美学观点,意味着诗歌的形式与其内容紧密相连,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因此,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形式的美丽与完美,以及其对读者感官的刺激和享受。
例如,在席勒的《唯美主义与罗曼主义》一文中,他认为“诗歌的形式和严谨即是思想和感情的表现和展示,假如我们不能听到诗歌的声音和韵律,读到诗歌的形式和结构,那么我们读到的只是一堆乱糟糟的文字。
”最后,席勒认为,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情感性。
席勒认为,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通过诗歌,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回响。
席勒认为,人类最强烈的情感是对美的追求,这种追求是深深地植根在人类心灵中的,而诗歌正是通过表现美的形式,达到人类情感的升华和超越。
因此,诗歌的美学价值在于其情感的深度和强度,以及其对读者情感的影响和提升。
例如,在席勒的《舒伯特的一生》一文中,他对舒伯特的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通过对舒伯特音乐中的情感元素的分析,阐述了诗歌中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德国古典主义的代表性思想家和诗人”。
席勒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思想,本文将对其作品的美学进行分析。
席勒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艺术和人的自由。
对于艺术,他的观点是,艺术的目的在于创造美好和崇高的愉悦,并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将其传达给观众。
而对于人的自由,他认为人的自由是一种道德和政治上的权利,并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即艺术是自由的产物,只有人们拥有自由才能创造出真正优秀的艺术品。
席勒的美学思想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崇高”的概念,他认为崇高是艺术创作中最高的目标之一。
崇高是指在人的内心世界中,面对伟大的自然力量或无限的远景时,产生的一种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崇高与美有所区别,美是由于感官的愉悦而产生的,而崇高则是由于感官和理性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
因此,席勒认为艺术家必须通过创造出具有“崇高”质感的作品来达成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席勒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的戏剧作品《理性和情感》。
这部戏剧呈现了席勒美学思想的核心,即人的自由、崇高和美丽。
这个故事讲述了两个姐妹,一个姐妹擅长理性思考,另一个姐妹则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她们的故事展示了理性和情感的冲突和调和。
席勒在这部作品中揭示了人性中重要的两种力量,即理性和情感,他认为这两种力量都是必要的,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和个人道德。
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的自由权利,提出了一种人本主义的美学理念。
总的来说,席勒的美学思想代表了德国古典主义时期的最高水平,并成为德国文化的重要遗产。
他的思想深深影响着欧洲文化和哲学的发展,为后来的艺术家和学者提供了巨大的启示。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操作上,席勒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艺术思想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推进文化和社会的进步。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
席勒作品美学分析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18世纪德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德国古典文学三杰”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德国古典主义影响,突出表现了美的理念和美学观点。
以下是对席勒作品美学的一些分析。
席勒的美学思想强调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通过感性表现来传达道德理念的方式。
艺术家通过创作,可以表达出人类内在的美好情感和理智,使人们更加理解和认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席勒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表面的美感,更在于它对人性的启迪和道德精神的激发。
对于席勒来说,真正的艺术应该体现出一种内在的和谐和完美。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具体形象的表现来展现出这种内在的完美,使人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的美的感受。
席勒主张的艺术是一种追求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通过艺术来表现出人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从而使人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在席勒的作品中,他常常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达他的美学思想。
他通过对比来突出艺术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使人们更加理解和感知到艺术的美。
在他的剧作《救赎者》中,他通过对比恶与善、黑与白、罪与罚等来体现出道德和美的冲突和统一。
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更使人们对美和道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席勒在作品中经常运用理想主义思想来表达他的美学观点。
他认为,理想是艺术的最高追求和最终目标。
在他的剧作《威廉·泰尔》中,他以泰尔为主人公塑造了一个追求理想的形象,通过泰尔的追求和牺牲,使人们对真正的美和道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席勒通过这种理想主义思想来呼唤人们要有追求真正美和道义的勇气和决心。
席勒的作品美学强调艺术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追求艺术的内在和谐和完美。
他通过对比和理想主义来表达他的美学思想,通过艺术的表达来激发人们对美和道德的追求。
席勒的美学思想对于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导言在历史长河中,美学理论一直是人们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门关于美的哲学学科,它不仅探讨了美的本质和境界,更关注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而在众多美学理论家中,德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美学思想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探讨席勒的美学思想,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席勒的美学思想概述席勒将美学理论与人的自由自主紧密结合,主张美是人类自由自主发展的结果。
他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具有普遍性的力量,它不受现实条件的限制,能够在人们内心中产生共鸣。
席勒以艺术为手段,通过情感的唤醒和审美的提升,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境界。
1. 美与自由席勒的美学思想中,自由是核心概念之一。
他认为,自由是人类的本质属性,只有通过自由的发展和实践,人类才能真正实现一种高级的存在状态。
而美作为自由的表现形式,是人类自由自主的产物。
席勒坚信,只有在真正追求美的过程中,人们才能发现和实现自身的内在价值。
2. 美与教育在席勒的观点中,教育与美是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艺术的启发和引导,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世界,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由的人格与美的情感,使人们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3. 美与道德席勒认为,美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的。
美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道德的准则。
他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审美境界的提升,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实现自我超越和成长。
只有通过美的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并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席勒美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席勒的美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精神上的满足。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物质主义的倾向,常常让人们失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
而席勒的美学思想呼唤人们重新审视自我和世界,关注内在的美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导言: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探讨了艺术和美的本质,以及其对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作为德国古典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美学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Immanuel Kant)的影响,强调了情感的自由发展和艺术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席勒的美学思想,并分析其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及启示。
一、席勒的美学思想1.1 美的本质席勒认为美是自由表达情感和理性的完美统一。
他主张,美的本质在于对情感和理性的完美融合,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和展示。
艺术品具有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存在,能够唤起人类内在的情感共鸣。
1.2 自由的美席勒强调,真正的美需要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
只有个体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和创造力。
他认为,过于受到束缚的个体难以真正体验到美的真谛,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才能够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
1.3 艺术的作用席勒认为,艺术的目的是使人们摆脱生活的庸俗和琐碎,追求高尚和纯粹。
通过艺术创作和鉴赏,人们能够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自我超越。
艺术不仅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人类自身的追问和思考。
二、席勒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2.1 个体的自由发展席勒的美学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发展与价值。
在现实社会中,个体往往受到各种束缚和限制,难以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席勒认为,只有个体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追求真正的美和价值,因此,我们应该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2.2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席勒主张通过艺术教育来培养个体的情感和理性。
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去发现和表达真实的情感。
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在艺术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3 艺术的社会作用艺术不仅仅存在于自我欣赏之中,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通过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我们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唤起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歌德与席勒的自然美论对现实的意义
歌德与席勒的自然美论对现实的意义摘要:游山赏水,总会使人想到自然美的问题,但自然美是美的难题。
歌德和席勒对待自然美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承认美的客观性。
歌德认为“美是有自由的完善境界”,他更关注自然的本身,“美者自美”,他的自然美更接近今天的生态美;席勒认为“美是现象中的自由”,而且人只有成为有教养的文明人时才会审美,他更看重自然中人性的彰显,“美不自美,因人而彰”,他的自然美更类似当今的景观美和环境美。
二者的自然美论对当代人类社会有极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歌德;席勒;自然美;客观性近年来,美学界关于自然美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就美的本质说,自然美是美的难题”[1]。
所以研究自然美,很容易让人陷入传统的美学问题的争论之中。
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有关自然美的问题,不是争论美是什么,什么是美,而是更多的从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續发展的角度,从人们精神匮乏道德缺失的角度来谈,这样“自然美”这一经典范畴在当代就成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超越性的范畴。
在西方,对自然美的感悟和欣赏相对较晚,一般认为:自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美才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自然美的光辉冲破了神学的笼罩,照亮了西方社会中久已失落的人性、人情。
在以卢梭﹑狄德罗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者回归自然思潮的引领下,歌德、拜伦等一大批作家纷纷走向自然、欣赏自然、赞美自然。
席勒与歌德齐名,同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德国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许受恩格斯对席勒“时代传声筒”评价的影响,席勒在中国美学史上一直没得到应有的崇高地位,但是随着新世纪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强烈呼声,随着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道德缺失、环境污染,席勒的美学思想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以往一些美学研究者在谈论歌德、席勒的自然观时,有的认为他们“一个看重自然,一个反对自然”“席勒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考察自然,不相信客观自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
对这样的观点,我们还有待于商榷。
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席勒与歌德的自然美观点作一番梳理,以为解当代美学对于自然美问题之困惑助一臂之力。
席勒美育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论文
席勒美育|席勒美育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论文摘要:席勒美学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他所撰写的《审美教育书简》系统地阐释了他的美育理论。
论文详细论述了席勒美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观点,并指出这一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目前教育问题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美学理论;教育问题;指导意义在西方,美学理论古已有之。
虽然无论是在古代、中世纪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诸多思想家们都纷纷注意到美学的各个方面,对“美”的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
不过,作为专门研究“美”的一般美学成果则主要归功于18世纪。
一般认为,鲍姆嘉通(1714-1762)创立了美学科学,或至少认为他发明了“美学”这一名称。
总之,在整个18世纪,被正式表达为美学的审美经验受到了“科学”的研究。
“美的艺术和美的科学”问题充满了这个世纪。
”18世纪美学理论的核心则聚焦于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理论见解。
席勒通过一系列诗化的美之哲学论证,一方面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美学乌托邦,试图将理论的美学引向行动的美学,借助美育使人类在未来建立起一个自由的理性王国。
“这个美学范畴体系的构想可以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完备的和最细致的,而且至今也很少见有如此完整而精细的构想。
”另一方面,他使美学进入了哲学的中心范畴。
塞维尔认为“:在18世纪美学理论中构成一个关键性转折点的是席勒的美学理论,而不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因为席勒的美学理论比康德的理论更多地指出了未来的道路。
理查德·克罗纳RichardKnoner试图表明,席勒的美学理论影响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使美学在哲学进程中成为一个中心角色。
”席勒美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拟就通过详细解读席勒的《论人的审美教育书简》(简称《美育书简》)一书,发掘其美育理论的核心内容,并探寻对我国教育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指导性思想。
1席勒的美育理论《美育书简》成书的直接原因是法国大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法国大革命在他心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着革命引起的暴力逐渐失去控制和不断扩大,和许多德国知识精英包括歌德一样,席勒从支持转向了反对。
席勒的美学思想
席勒的美学思想摘要:在西方理性启蒙的时代思潮中,席勒痛感于社会政治的困境,选择了高扬理性、追求人类精神与生活的自由和谐的审美道路。
他以诗人的灵性发挥了康德哲学中审美自由与“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在先验的分析中围绕“人性完整”这一人本主义中心议题提出审美教育思想,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统一。
席勒从人的精神能力与有限存在出发,寻求美与无限的幸福所在,具有永恒的意义。
关键词:审美与自由阐释与选择现实意义席勒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美学家。
他从总体上接受了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并从这个体系出发来构建自己的人本主义美学体系。
歌德说:“贯穿席勒全部作品的是自由这个理想。
”不论是他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的审美教育思想和游戏理论,还是《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对文艺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都是通过自由与美达到人性的和谐与完满。
而席勒在《论美书简》中又说,“美是现象中的自由”、“现象中的美与自由是同一的”,所以对“美”的分析可归于他对理性/自由的选择之下,“自由是美直接的根据”。
席勒生于启蒙时代,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精神与他自身敏感的诗人气质结合,使他认识到人的有限性以及工业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相分离的后果,从而选择走向自由,走向精神解放和人格完美的路径。
一、席勒的美学思想席勒的美学体系构驾于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之上,同样是自然向人(自由)的生成(在人身上就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康德哲学中的二元矛盾特别是感性与理性的冲突是体系的内在发展动力。
在席勒的人本主义思索中,人与自由(内在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外在自然)的关系问题涵盖了人类发展所遇到的主客观两方面的问题,他的《论美书简》、《审美教育书简》、《论崇高》主要论述美与自由的问题,而在《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中主要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人与自由1.美的本质席勒在《论美书简》中试图客观地提出美的概念,并从理性的本性出发完全先验的证明美,主要是抽象地讨论自然现象(包括人)及其自由(美)。
席勒的美学思想总结
席勒的美学思想总结席勒(Friedrich Schiller)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著称。
席勒的美学思想突破了古典美学的限制,强调个体人的自由和美感的重要性。
本文总结了席勒的美学思想,探讨了其对美的理解以及其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首先,席勒认为美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提出美的概念不仅仅限于艺术作品,而是与人的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一种现象。
席勒主张美是通过个体人的感官和心灵体验来实现的,美是一种人类自由的表达和展现。
他认为美的存在与人性的完善和自由的实现密切相关。
其次,席勒的美学思想强调艺术的重要性。
他认为艺术是实现美的一种方式,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感受到真善美的统一。
艺术作品可以通过感性的方式触动人的内心,让人们对生活和人类状态有更深入的理解。
席勒将艺术视为人类精神自由的表达,通过艺术,人们可以超越现实世界的困扰,进入一种理想的境界。
席勒的美学思想还强调了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美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个人通过美的体验和创造可以达到自我完善,而社会通过培养人民对美的敏感和欣赏,可以塑造一个更自由和和谐的社会。
席勒主张通过美的教育来培养人民的审美能力,将美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认为只有当个人和社会都能真正理解和追求美,才能达到人类自由和幸福的境界。
除此之外,席勒还提出了在美的追求中个人可以超越物欲和功利的思想。
他认为美不受外在利益和功利的限制,它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人们通过美的体验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感受到灵魂的自由和纯粹。
席勒主张个人应该追求内心的美,通过追求美感,人们可以获得更高级别的幸福和满足。
最后,席勒的美学思想对欧洲美学和教育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对于美的理解和对艺术的重视为后来的哲学家和文化人提供了借鉴。
他的美学思想也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领域,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感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方法。
综上所述,席勒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重要性和个体的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为十八世纪与歌德齐名的一名文化巨人,席勒满腔热情地追求着人类的自由解放事业,坚持不懈地在艺术实践、艺术理论和哲学美学等各个领域进行自由之途的探索。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与现实中的国家政治状况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意义。
他的审美教育思想不但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更将美与人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美育来弥合由于社会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所导致的人性的分裂状态,突出了人性在个体现实生存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同时,席勒对人的感性的重视和对个体在现实世界的和谐生存状态的关注,使得他的思想不仅在美学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价值,在政治学、社会学方面也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本文分四章对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梳理与阐释。
第一章梳理了席勒美学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理论来源。
席勒美学思想是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从古希腊开始的美学思想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一种偏重理性的作用,重视逻辑思维推理,另一种则强调感性的作用,突出对感性经验的偏向。
这两种理论倾向一直存在于美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各自极端发展并呈现出互相交融的特点,共同构成西方美学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主要传统。
席勒就是在西方美学思想的这种背景下,批判地吸收已有的美学思想成果和同时代的康德等人的理论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
因此,席勒的美学思想既体现出西方美学思想的承接性,使西方美学的发展具有更加严密的内在逻辑性,他的思想又成为德国古典美学这根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同时,西方人性论思想也是他美学思想的重要源泉,卢梭和康德是他人性思
想的直接来源。
席勒从人性入手开始对时代的问题进行分析,人性问题贯穿在他美学思想的始终,而这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的新的思考维度。
第二章阐述了席勒美学思想产生的德国现实社会状况。
现实是席勒美学思想的出发点,这是我们研究席勒美学思想的前提。
席勒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德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18世纪的德国,政治分裂,诸侯国林立,无法实现国家的统一;经济衰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足,政治上处于无权的地位,同时也与其它阶层都存在矛盾。
虽然德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了启蒙运动思想的深刻影响,但是德国无法在政治和社会纬度产生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运动。
席勒从自身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古希腊人的完满生存状态为摹本,看到了同时代人“碎片”化的生存状态,推动了异化理论的发展,也开启了美学现代性批判的先河。
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席勒进行哲学和美学研究,试图从另外一条道路来实现政治自由,通过人的感觉方式的整体改变来实现人的审美化生存。
第三章从人性的角度来阐述席勒美学思想的内涵,指出人性的完满是席勒美学思想的核心。
席勒吸收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思想,对人的天性进行抽象的分析,从人本身来指出游戏产生的机理,将游戏与人的天性联系起来,将游戏根植于人性深处,在西方游戏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游戏理论,并指出了游戏的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即物质的严肃-物质的游戏-审美的游戏。
席勒用审美来克服人性的“碎片”化,他从游戏与人性的联系上分析出活的形象诞生的过程,强调了人在美的形成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席勒对技艺的强调更凸现了对人的能动性的重视。
针对现实中人的“碎片”化现象,席勒指出通过审美教育,用振奋性的美和溶
解性的美来弥合分裂的人性,以实现人性的完满。
席勒指出假象要胜过现实,艺术要胜过自然。
在席勒看来,审美假象也是有着严格的区分的,最高的最理想的假象是纯粹假象,它必须是正直、诚实、自主、独立,不依赖于现实的一切条件。
虚假的审美假象只是人们用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它的存在必须以实在性为依据。
美的自由必须在现实世界里得到体现,美的客观性得到验证的同时,美与道德在客观感性现象领域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席勒在对艺术独立性分析的同时也指出了实行审美教育必须提供好的艺术作品,只有理想的艺术作品才能鼓舞人心,对人性分裂的人类内心起到感染和触动作用,这是实行艺术教育的前提条件。
这里席勒指出了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更指出了美在人性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章则集中探讨了席勒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指出席勒美学思想的旨归在于寻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从而探讨席勒美学思想在社会和谐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席勒对美和人性的分析的目的在于探索政治自由的现实产生途径。
席勒将和谐的个体生存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席勒所有的作品中所指向的都是一种社会理想的存在。
席勒接受了康德的国家概念,对国家进行了人本主义的先验规定。
他把国家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在国家和个体的关系中,席勒将个体的地位放在了国家的地位之上,将国家的实现看作是个体实现自由的一种一体性的结果。
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充分体现在中西方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探询之中,也体现在“和谐”作为一个美学范畴的动态发展。
席勒寻求人身心和谐的思想是
西方美学中的和谐观发展的必然。
席勒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开启了现代性审美批判的大门,无论是对社会状况、人的异化以及对美的探讨上,马克思与席勒都有相通之处,但在实现途径上,马克思则主张通过社会革命和生产革命的现实活动来达到目的。
席勒以美学来对社会文明进行批判并寻求政治问题的解决的做法在马尔库塞等西方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中都能得到呼应。
美学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部分,他们强调美学的实践功能指向,用美和艺术来实现对社会的批判,试图完成对异化的社会和人生的现实拯救。
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是人们对一种和谐的生存状态的客观要求,作为对社会形态的阶段性和多样性的描述,和谐社会必然体现为具体的社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转。
和谐社会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和一种社会理想诉求。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符合马克思审美主义原则,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本质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审美理想的实现。
但在现实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在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各种矛盾凸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异化、物化现象突出,人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个体道德失范、精神空虚,非理性、反理性思潮大行其道,感性主义横扫一切。
席勒美学思想无法直接承担起他那个时代改造社会的重任,但可以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下作用于人的精神层面,张扬审美精神,树立审美理想,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
而在现实实践中则可以通过审美教育途径塑造和谐、自由、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从而参与和谐社会的实际建设。
席勒美学思想在德国古典美学史的链条上,
具有关键性价值和意义。
席勒美学从人的感性存在出发,沿着康德道路完成感性和理性、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康德美学的思辨性和抽象性,他从现实需要的角度阐发关于美和艺术的理论,将美学推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理论中,并与人的本真存在联系在一起,而他第一次系统提出美育思想则使得美学更具有了实践意义。
尽管他的思想有明显的空想成分,缺乏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但是他的批判理论却让美学从此与政治社会问题紧密相连,而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美学必将发挥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