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举例分析)
危险源的分类方法(三篇)
![危险源的分类方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78915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ed.png)
危险源的分类方法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哪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二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a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
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替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状态、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
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
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很不相同。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表1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
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27b0fc7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5.png)
危险源的辨识与界定是指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和确定,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一、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 工作台上的危险源:通过观察工作台平台上的物品、设备和工具,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
例如,尖锐工具、高温设备和易爆物品等。
2. 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观察工作环境中的条件,例如气候环境、噪音和振动等,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3. 危险物品的辨识:通过查看物品的标签和说明书,了解其危险性和使用方法,以确定是否存在危险源。
例如,化学品和有害物质等。
4. 工作流程的辨识:分析工作流程中的每个步骤,确定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
例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和搬运重物等。
二、危险源的界定危险源的界定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确定其真实的危险程度和潜在威胁。
常见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源:包括高温、高压、高噪音、辐射和粉尘等。
对于这些危险源,应根据其特性和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2. 化学危险源:包括有害化学品、腐蚀性物质和可燃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按照安全规定进行妥善处理和存放。
3. 生物危险源:包括病原体、传染病和有害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疾病传播和人员伤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套等。
4. 人为危险源:包括人员操作失误、违反安全规定和不当使用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所以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安全意识。
5. 环境危险源:包括工作环境中的不良气候、不良照明和噪音振动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工作环境条件。
在界定危险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危险的特性:危险源的特性包括其危险性、易燃性、腐蚀性和爆炸性等。
评估危险源的特性可以帮助确定其潜在的危害程度。
2. 危害的潜在性:危险源所带来的潜在危害取决于其暴露时间、暴露剂量和暴露途径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59e4590a31b765ce0408146d.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危险源识别具体案例
![危险源识别具体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187c368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e.png)
危险源识别具体案例那我就以建筑工地上的情况来给你举个危险源识别的例子哈。
一、案例背景。
就说有个正在盖大楼的建筑工地吧,那可是个充满各种危险的地方,到处都是大吊车、脚手架啥的。
二、具体的危险源识别。
1. 高处坠落危险源。
你看那些在脚手架上干活的工人,脚手架就像个危险的空中舞台。
如果脚手架搭建得不稳,就像搭积木搭歪了一样,那工人一脚踩上去,“咔嚓”,可能就会从好几层楼高的地方掉下去,摔成肉饼啊。
而且有的工人可能安全意识淡薄,在脚手架上打闹或者不系安全带,那简直就是在和死神玩游戏呢。
比如说有个年轻的小工,觉得系安全带麻烦,还觉得自己身手敏捷,结果一不小心被脚下的工具绊倒,差点就从三层楼高的地方掉下去,吓得他脸都白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不系安全带了。
2. 物体打击危险源。
在建筑工地上,到处都有东西可能掉下来砸到人。
像那些在高楼上面干活的人,要是不小心把工具弄掉了,比如说一把大扳手,那这扳手从几十米高的地方掉下来,就像一颗炮弹一样。
下面要是有工人没戴安全帽,那可就惨了,这大扳手砸到脑袋上,脑袋不得开瓢啊。
我就听说过有个工地,有个工人在楼底下整理材料,突然“哐当”一声,一个不知道从哪来的小铁块就砸到他旁边的地上,把地都砸出个小坑来,那工人吓得腿都软了,要是再偏一点就砸到他头上了。
后来一查,原来是楼上的工人在拆卸一个小设备的时候,没注意就把个小零件弄掉下去了。
3. 触电危险源。
工地上各种电器设备可不少,像电焊机、电锯之类的。
那些电线啊,要是没有好好保护,就像一条条小蛇在地上乱爬。
要是电线有破损的地方,电就会跑出来。
比如说有个电工在检查电路的时候,没注意到地上有一段电线的外皮被磨损了,他一脚踩上去,就被电得“哇哇”叫,还好旁边的工友及时发现,用木棍把他和电线隔开了,不然就出大事了。
还有一些工人可能为了图方便,私自乱拉电线,把好多电线缠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这样很容易造成短路,引发火灾不说,还可能电到人呢。
4. 火灾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示例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9bdcd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6.png)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示例1.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危险源辨识:首先,在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危险源。
例如:-化学品:实验室中常用各种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用于实验和研究。
这些化学品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等特性,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储存。
-生物危险物质:实验室中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危险物质,例如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
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感染。
-物理因素:实验室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机械设备:实验室中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和仪器,这些设备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电击、机械损伤等。
-电气设备:实验室中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可能存在火灾、电击等危险。
-人为因素:实验室工作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例如,缺乏正确的培训和安全意识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险。
2.危险源评价:在识别和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后,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
评价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识别:确定危险源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并评估工作人员可能暴露于危险源的程度。
例如,化学品的接触方式可能是吸入、皮肤接触等。
-风险评估:评估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
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通过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潜在的危险性的程度。
定量评估则可以使用具体的数值对危险源进行表征。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风险监控: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3.总结: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确定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降低。
这对于保持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https://img.taocdn.com/s3/m/9eabc858804d2b160b4ec08e.png)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原辅料: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中间产物:1、牛磺酸事业部: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副产品: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其中储罐装填系数均取0.85,乙醇比重0.79、乙烯比重0.61、液化气比重0.58、环氧乙烷0.87.因此,正常情况下各种物质储量为:乙醇储罐:2370×2×0.85×0.79=3180吨;乙烯储罐:3000×0.85×0.61=1555吨;液化气储罐:200×0.85×0.58=98吨;环氧乙烷储罐:200×2×0.85×0.87=295吨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大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单元危险化学品已构成重大危险源,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为:乙醇、液化气、乙烯及环氧乙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c6ef38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7.png)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危险源辨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因应安全风险的出现,预测和评估各种全面可能造成伤害或危害的因素,以便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危险源辨识的定义是指识别环境中存在的、对人员、财产和环境构成危险、风险的所有因素。
危险源分类是根据其特点将各种危险源区分出来,便于安全管理的科学实施。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有以下四种:一、来源性危险源来源性危险源是指来自特定设备或系统的一种稳定存在的危险因素。
通常,这类危险源是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过程中产生的。
来源性危险源的举例有:高速旋转的机械部件、高温高压的设备、有害气体的泄漏等。
二、人为危险源人为危险源是指由人员自己造成的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安全隐患的忽视、安全意识不足、训练不足、意外错误操作、违规行为等。
三、自然危险源自然危险源是指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作用于人类、财产和环境的自然灾害和气候条件等。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地震、洪水、火山火山喷发、风暴、暴雨等。
四、特定环境危险源特定环境危险源是指某些工作场所或生产工艺中特定环境条件产生的危险因素。
这类危险源通常包括:电磁辐射、噪音、有害化学物质、针尘、高温等。
对于不同的危险源,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来源性危险源可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如安装机械保护装置、液位报警器等。
人为危险源则需通过培训、监管等人力管理控制措施。
自然危险源和特定环境危险源则需通过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和分类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并且也是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能够很好的保证企业生产的平稳进行,防止不幸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25977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e.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d4492c0d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cf.png)
危险源识别及控制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潜在危险,这些危险可能会对我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有效地识别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未固定好的脚手架、高空掉落的建筑材料、电气设备漏电等都是危险源。
在工厂里,运转的机器部件、高温高压的容器、易燃易爆的化学品等也属于危险源。
二、危险源的分类危险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1、物理性危险源如设备设施的缺陷、防护缺陷、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磁辐射等。
2、化学性危险源包括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生物性危险源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心理生理性危险源例如,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等。
5、行为性危险源比如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等。
三、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为了有效地识别危险源,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现场观察法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了解工作流程、设备运行情况、人员操作等,发现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2、询问交流法与一线工作人员、管理人员进行交流,询问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
3、查阅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技术文件等,获取有关危险源的信息。
4、安全检查表法根据相关标准和经验,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工作场所和设备进行逐一检查。
5、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分析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逻辑关系,来识别危险源。
四、危险源识别的步骤1、确定识别范围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识别的区域、活动、设备、人员等范围。
2、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识别范围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清单、人员操作手册、事故记录等。
3、划分作业活动将工作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活动,便于更细致地进行危险源识别。
4、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识别方法,对每个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逐一识别。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c5b75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dc.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c291c25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a.png)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也意识到了自身与周围环境中危险源的存在。
因此,对危险源的分类与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显得越来越重要。
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是指导致事故、伤亡和损失的物质、设备、设施、场所或工作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机械危险源机械危险源通常指那些运动速度相对高,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的危险源。
例如:传送带、缝纫机、钢筋切割机、风力发电机组等。
电气危险源电气危险源是由电能造成的危险源。
例如:高压电线、电锤、电钻等。
电气危险源有时还会带来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化学危险源化学危险源是指那些物化性质稳定但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或可燃性的危险物质。
例如:氢气、氧气、液氨等。
物理危险源物理危险源通常指那些以物理方式造成危害的危险源,例如:辐射、声音、温度、压力等。
生物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是指那些能够传染疾病或带来其他健康危害的微生物、寄生虫或病媒生物等。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了解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后,进一步了解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也尤为重要。
以下介绍一些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机体应力机体应力指的是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压力、疲劳等因素对人体的威胁。
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手臂震颤综合症、干眼病、手腕痛等。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导致基因突变、致癌以及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损害等。
噪声噪声会损伤听力,导致失效和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暴雨等,它们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影响。
化学毒物化学毒物可由各种不同的化学品引起,从烟台、沙拉和石棉等普通物质到有机化合物或放射性物质。
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是由工厂和交通的二氧化氮、颗粒物质和臭氧等污染物造成的。
长时间暴露在空气污染中会导致呼吸道感染、癌症等。
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潜在的风险和危险,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从而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3b1a7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4.png)
危险源辨识的意义
提高安全意识:帮助员工认识到危险源的存在提高安全意识 预防事故发生:通过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辨识危险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保障员工安全:通过辨识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危险源分类:根 据危险源的特性 和危害程度进行 分类
危险源辨识的目 的:预防和控制 事故的发生保障 安全
危险源的分类
物理危险源:如机械、电气、化学、 生物等
化学危险源:如爆炸物、易燃物、 有毒物质等
生物危险源:如病毒、细菌、寄生 虫等
心理危险源:如压力、疲劳、情绪 波动等
社会危险源:如社会冲突、文化差 异、政治动荡等
风险评估:对危 险源进行风险评 估确定其等级和 类别
辨识危险源并确定其等级
确定危险源:识 别可能导致事故 或伤害的潜在因 素
分析危险源:分 析危险源可能导 致的事故类型和 后果
确定等级:根据 危险源可能导致 的事故类型和后 果确定其等级
制定措施:根据 危险源等级制定 相应的预防和控 制措施
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类危险源
危险源类型:物理性危险源 危险源特点:包括机械、电气、热能、噪声、振动等 危险源危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 危险源控制措施:加强设备维护、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等
第三类危险源
危险源类型:物 理性危险源
危险源特点:具 有能量、压力、 速度等物理特性
危险源举例:机 械设备、电气设 备、化学品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步骤: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 估风险
应用领域:化工、建筑、交通等 行业
常见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课件
![常见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dfc9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1.png)
生物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总结词
灭菌、消毒、隔离、防护等。
VS
详细描述
对于生物性危险源,常见的管控措施包括 灭菌,即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有害微生 物进行灭杀;消毒,即对物体表面进行消 毒处理;隔离,即将患者与健康人分开, 防止疾病传播;防护,即对工作人员进行 必要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等。
化学性危险源的管控措施
总结词
稀释、中和、置换、收集、废弃等。
详细描述
对于化学性危险源,常见的管控措施包括稀释,即将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降低到安全范 围;中和,即将酸碱物质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无害物质;置换,即将有害的化学物质用 安全的物质进行置换;收集,即将有害气体进行收集处理;废弃,即将废弃的有害物质
05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案例分析
案例一:建筑行业危险源辨识及分类
总结词
建筑行业危险源种类繁多,需重点关注高处 作业、机械操作、用电安全等方面。
详细描述
建筑行业涉及的工程项目中,存在多种危险 源,如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 电等。其中,高处作业是建筑行业最为常见
的危险源之一,涉及临边作业、洞口作业、 悬空作业等。机械操作方面,常见的危险源 包括机械故障、机械伤害等。用电安全方面,
案例三:机械制造行业危险源辨识及分类
总结词
机械制造行业危险源较为分散,需关注设备运行、加 工操作、工件处理等方面。
详细描述
机械制造行业中,危险源分布较为广泛,如机床、砂 轮机、切割机等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机械伤 害、触电等风险。加工操作方面,可能存在操作失误、 工具使用不当等引起的危险。工件处理方面,如装卸、 运输等环节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物体打击、机械伤 害等。
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38ce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6.png)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1.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评估(OHSRA)方法:OHSRA方法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它旨在识别并评估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潜在影响和暴露风险。
这可以通过量化或定性方法来实现。
-风险控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2.HAZOP分析方法:HAZOP(危害和操作性研究)分析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和评估工业过程中的潜在危险和操作失误。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准备:确定要进行HAZOP分析的过程和目标。
-分析:通过分析每个过程步骤的参数和变量,识别潜在的危害和操作失误。
-评估:评估识别到的每个危害和操作失误的潜在风险和严重性。
-措施:提出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和操作失误。
3.风险矩阵方法:风险矩阵是一种常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它将危险源按照概率和严重性来分类。
通常使用颜色来表示不同的风险级别。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危险源: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评估危险:评估每个危险源的概率和严重性,并将其绘制在风险矩阵上。
-分类:根据风险矩阵的颜色分类,将危险源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
-措施:根据风险级别,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识别的危险源。
4.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方法:FMEA是一种通过分析故障模式及其潜在影响来识别和分类潜在危险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识别故障:通过观察、访谈和文件分析等方式,确定可能的故障模式。
-评估影响:评估每个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和严重性。
-确定原因:确定故障模式发生的可能原因。
-推导措施:根据故障模式的潜在影响,决定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组织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范本
![危险源辨识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be00023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45.png)
危险源辨识范本危险源辨识嘛,这可是个挺重要又有点小复杂的事儿呢。
(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就是那些可能会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的根源或者状态哦。
比如说,电就是一个危险源,如果不小心触电,就可能受伤呢。
还有那些大型机器,要是操作不当,也会变成很危险的东西。
(二)常见的危险源类型1. 物理性危险源•机械方面呢,像那些高速运转的齿轮、皮带轮,如果没有防护装置,就很容易把人的衣服或者头发卷进去,超可怕的。
•噪声也是个大问题,在一些工厂里,机器发出的巨大噪声,长时间听的话,会损害人的听力呢。
•温度也得小心,太热了可能会中暑,太冷了可能会冻伤,像在一些冷库工作或者在高温的熔炉旁边工作的人就很容易受到温度这个危险源的影响。
2. 化学性危险源•各种化学试剂啊,像强酸强碱,要是不小心洒在身上,那可不得了,皮肤会被腐蚀的。
•还有一些易燃易爆的气体,像煤气,如果泄漏了,遇到一点火星就可能爆炸,那后果不堪设想。
3. 生物性危险源•细菌和病毒就是典型的生物性危险源啦。
在医院这种地方,要是没有做好防护,很容易被病人身上的病菌感染呢。
•还有那些有毒的植物或者动物,像有些蛇是有毒的,如果在野外不小心碰到,被咬一口就危险了。
4. 心理性危险源•工作压力太大也是危险源哦。
比如说一个人每天都要完成超多的工作任务,长期处于这种高压状态下,心理可能就会出问题,像焦虑、抑郁之类的。
•人际关系紧张也会成为心理性危险源。
如果在一个团队里,大家老是吵架,互相看不顺眼,也会让人很压抑呢。
(三)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1. 工作场所检查•首先得把工作场所的每个角落都看一遍。
比如说在一个办公室,看看那些电线是不是乱拉的,插座有没有漏电的迹象。
在工厂里呢,要检查那些机器设备有没有磨损、有没有安全标识。
2. 工作流程分析•把整个工作流程拆分开来,看看每一个步骤里有没有可能存在危险。
就像在建筑工地上,从打地基到盖房子的每一层,不同的工序都有不同的危险。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范文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4774e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0.png)
危险源识别与分类范文危险源识别和分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在本文中,将介绍危险源的基本概念、危险源识别的方法以及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环境污染或财产损失的物质、设备、环境或行为。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物理危险源包括不安全的机械设备、高温、高压、噪音等。
化学危险源指的是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
生物危险源包括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人为危险源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例如不正确操作设备、违规操作等。
危险源识别是通过评估工作场所的环境、设备和人员行为,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有许多方法可以用来识别危险源,包括检查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规范、分析过往的事故记录、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和流程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方法,如风险矩阵和风险矩阵法。
危险源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分为四个类别。
第一类是固有危险源,也称为天然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无法完全消除的危险。
例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以及放射性物质、疾病病原体等。
第二类是技术危险源,也称为人为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
例如化工厂中的化学物质、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械等。
第三类是人为错误危险源,也称为操作危险源。
这类危险源是由人的行为引起的,如不正确操作设备、操作不当、违反规程等。
这类危险源通常可以通过培训和宣传教育来减少。
第四类是社会危险源,也称为社会因素。
这类危险源与社会环境、人文因素等有关。
例如恶劣的工作环境、压力过大的工作条件等。
危险源识别和分类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识别危险源,我们可以了解潜在的危险,评估风险,并采取控制措施来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同时,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加理解危险的特征和性质,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管理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06930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b.png)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的观察和分析,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危险源可以分为两类:自然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
自然危险源包括地震、洪水、气象灾害等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因素。
人为危险源包括不安全的作业行为、设备故障、化学物质泄漏等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因素。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工作环境、作业过程、设备设施等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场所的平面图、作业流程图、设备设施的操作手册等。
2. 分析工作环境:观察工作环境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是否存在崩塌、滑坡、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3. 分析作业过程: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高处作业、机械操作、化学品接触等。
4. 分析设备设施:分析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是否存在故障、老化、缺乏维护等问题。
5. 识别危险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损坏或影响的因素。
二、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物理危险源: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高压等对人体产生直接伤害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包括有害化学物质、爆炸性物质、易燃物等可能对人体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
3. 生物危险源:包括病原体、毒素、有害生物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生物因素。
4. 人为危险源:包括违章作业、不当操作、安全管理不善等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危险。
在进行风险评价时,需要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设备或环境的可能损害程度和发生概率。
常见的风险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风险矩阵法是根据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确定风险等级的方法。
将风险程度和发生概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危险源的评分确定其对应的风险等级。
一般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等四个等级。
层次分析法是将不同的因素按照层次结构进行排序,并进行权重分配。
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afea43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0e.png)
促进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是企业安全管 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 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02
危险源辨识方法
直观经验法
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 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
危险源的辨识及分类方法
目录
• 危险源概述 • 危险源辨识方法 • 危险源分类方法 • 危险源辨识与分类的实施步骤 • 危险源辨识与分类的注意事项 • 案例分析与应用举例
01
危险源概述
定义与特点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环境污染等不良后果的根源或 状态。
危险源特点
具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危 害性等。
危险源分类方法
按危险性质分类
物理性危险源
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 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 磁辐射,运动物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源
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 物质等。
生物性危险源
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致害植物等。
心理性危险源
包括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 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 等。
案例三
辨识方法
通过对建筑工地施工环境、作业流程、设备设施等方面的 全面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进行危 险源辨识。
分类结果
将辨识出的危险源按照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 中毒窒息等5大类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采 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案例分析
通过危险源辨识与分类,该建筑工地实现了对各类危险源 的全面掌控,有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了 工程的顺利进行。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498f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b.png)
•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得损失后果。
• D=LEC
•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或改变发生事故得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
中得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L―发生事故得可能性大小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危险源辨识方法
• 经验分析法 • 分析材料性质与生产条件分析方法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法
• 对照经验法 •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人
员分析得观察分析能力,借助经验与判断能 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得危险、有害因素进 行分析得方法。
• 类比法 • 利用相同或相似工程系统或作业条件得
口
罩
工 服
挽裤腿?
安全目视化管理:
5、压缩气瓶无状态标签
安全目视化管理:
6、各种气瓶得色标符合标准(氧气瓶天蓝色、黑字,乙炔 瓶白色、红字,氢气瓶绿色、红字,液化气瓶银灰色、红字 等等;
7、氧气、乙炔瓶距离过近,不得低于5米;
8、氧气瓶放到,随气瓶未配备防倾倒设施;
9、气瓶未配置齐全防碰胶圈与可卸式瓶帽;
危险源辨识及分类方法
危险源定义
•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得根源或状态。
•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得存在并确定其特 性得过程。
危险源分类
• 第一类危险源 • ——产生能量得能量源或拥有能量得能量
载体 • • ——有害物质
• 危险源客观存在,不能完全消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专业人员与岗位员工要密切配合,共同辨识、查找身边
的危险因素;
危险源辨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 立完成的;
它需要方方面面的协调和配合,包括部门与部门间、部门与
单元间、各专业技术线条人员的指导和支撑等等; 更需要领导的支持和全员的积极参与;
发挥好班组长骨干的带头作用,组织班组成员积极开展; 加强领导,充分发挥部门、单元的作用,组织评比,表扬优秀、鞭策落
4)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的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
全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检查表 5)可列入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应用正确系统标准检查方法检查工艺过程和设备工程的意图,以评价工艺和 设备的误操作或故障的潜在危险和其对整个工艺和设备的影响后果 ----检查方法步骤
用集中式方法,以单元/班组为单位,全员参加,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活动进 行充分辩识。
危险源辨识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直观经验法、类比法、系统的安全分析法 等进行。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现场观察法 文件资料查阅 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 (FMEA)
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物理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振动、电磁辐射、运 动物、明火、高低温物质、粉尘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 陷、标志缺陷等 易燃易爆、自燃、有毒、腐蚀性物质等 有害的动植物、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等
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危害和影响的确定
在开始着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
设计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格式; 作业活动分类,以及每项工作活动所需的信息; 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 确定风险的程序; 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 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 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提出风险控制方法;
[
危险源辨识 因素识别
]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 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 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
过程。
风险 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
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危害辨识
BHSEI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中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 纳为13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1.12 2. 2.1 2.2 3. 3.1 3.2 不安全行为 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开动、关停机器未给信号 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等 忘记关闭设备 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操作按钮、阀门、扳手等错误 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机器超速运转 酒后作业 冲压机作业,手伸进冲压模 工件固定不牢 用压缩空气吹扫铁屑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安全装置 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灵 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不固定设备 无安全装置设备 序号 4. 4.1 4.2 4.3 5. 6. 6.1 6.2 6.3 7. 8. 9. 10. 11. 12. 12.1 12.2 13. 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手动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 用手清除切屑 不用夹紧固件,手拿工件进行加工 物件存放不规范 进入危险场所 进入吊装危险区 易燃易爆场所明火 冒险信号 攀、坐不安全位置 在起吊物下作业或停留 机器运转加油、检修、焊接、清扫等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忽视使用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不规范 旋转设备附近穿肥大衣服 操作旋转零部件戴手套 其他类型的不安全行为
1)对生产过程给予全面描述,对每部分进行系统提问
2)发现偏离设计意图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并确定其偏离是否构成危险源特性 或上升成危险源
事件树分析(ETA)
----从原因到结果的过程分析 ----事件树分析是利用逻辑思维的规律和形式,分析事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的 过程 ----利用事件树原理对事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掌握事故规律,还可 以辨识导致事故的危险源 ----利用事件树分析事故的发生过程,是以“人、机、物、环境”综合系统为对 象,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与失败两种情况,以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
车辆危险源;
与工具、材料的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操作、维修装置机械有关的危险源; 火灾爆炸; 照明度; 不适当的楼梯扶手; 合同方人员的活动等
辨识中应注意的事项
危险、危害因素的分布:为防止遗漏,一般按平面布局、建(构) 筑物、物质、生产工艺及设备、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公用工程)、 作业环境危险几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得出系统 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其分布状况等综合资料。 伤害(危害)方式:指对人体造成伤害、对人身健康造成损坏的 方式。例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中毒的靶 器官、生理功能异常、生理结构损伤形式(神经紊乱、窒息)。 伤害(危害)途径和范围:大部分危险、危害因素是通过与人体 直接接触造成伤害。如爆炸是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体在一 定空间内造成伤害;毒物是通过直接接触(呼吸道、食道等)或 一定区域内通过呼吸带的空气作用于人体;噪声是通过一定距离 内的空气损伤听觉的。
危险源辨识
1.识别危险源的存在
根源 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
+
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2.确定其特性
可区分的特征
危害及危害识别角度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 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 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动,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 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 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 的(噪音、振动、湿度、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 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 理、作业人员安排、防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 方法等的管理。
危害辨识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良归纳为 4大类,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1.11 2. 2.1 2.2 2.3 2.4 2.5 2.6 2.7 不安全状态分类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陷 无防护罩 无安全保险装置 无报警装置 无安全标志 无护栏或护栏损坏 电气未接地 绝缘不良 危房内作业 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防护装置调整不当 电气装置带电部位裸露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 制动装置缺陷 安全距离不够 拦网有缺陷 工件有锋利倒棱 绝缘强度不够 机械强度不够 序号 2.8 2.9 2.10 2.11 2.12 2.13 3. 3.1 3.2 4.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4.10 不安全状态分类 起吊绳索不符要求 设备带病运行 设备超负荷运转 设备失修 地面不平 设备保养不良、设备失灵 个人防护用品等缺少或缺陷 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防护用品不符安全要求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照明不足 烟尘弥漫视线不清 光线过强、过弱 通风不良 作业场地狭窄 作业场地杂乱 地面滑 操作工序设计和配置不合理 环境潮湿 高温、低温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步骤的示意图
步骤1 危险源辨识 步骤2 风险评价
步骤3
新工艺 新物质 新厂区 危险源辨识新知识 OHS法规变化 ……
风险控制
۞
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风险
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方法→更新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策划的步骤
业务活动分类 危险源辨识 风险评价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 必要时,制订风险控制措施 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生理、心理因素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 缺陷
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错误等
行为因素 其它
危险源的其他分类
可以列出适用的清单,如:
在平地上பைடு நூலகம்到/跌到;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是杜绝各类事故隐患的有效措施;
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简言之
危险源辨识的任务是把危险找出来,目的是针对危险
源进行安全监控,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逐步 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危险源辨识的实质是人们对辨识对象客观实际进行系 统认识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工作 的开展
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着手点
安全检查表 (SCL)
----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 ----编制安全检查表的要求 1)了解系统的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 要收集系统的技术文件 2)收集与系统有关国家标准、法规制度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检查表的编制提供依 据 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并列出 清单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
许的全过程。
可容许风险 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 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公司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目的?
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 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 据; 是真正实现“三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