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文学消费与接受(14-16)介绍
《文学消费与接受》课件
总结
1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重 2 学消费与接受的创新 3 结束语
要性
思考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这
总结文学消费和接受的意
分享如何进行创新的文学
次分享能够对你们有所启
义和贡献。
消费和接受,促进个人的
发。
成。
《文学消费与接受》PPT 课件
"文学消费与接受" 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本课件将深入探讨文学消费和接受的 概念、方法、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趋势。让我们一起展开这次精彩的旅程!
简介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概念
解析文学消费和接受的定义、范围及其重要性。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义
探讨文学消费和接受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意 义。
文学消费
文学作品的消费分类
将文学作品的消费进行分类, 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消费者特 点
分析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体特点, 如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等。
文学消费的方式
介绍文学作品的购买、借阅、 分享等消费方式。
文学接受
文学接受的概念
解释什么是文学接受以及它与 文学消费的区别。
文学接受的影响因素
探讨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 对文学接受的影响。
文学接受的心理过程
揭示个体在接受文学作品时的 心理过程和体验。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互动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关 系
探讨文学消费和接受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正确的文学消费和接 受方式
分享如何进行正确的文学消费 和接受,以优化阅读体验。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未 来发展趋势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1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消费的概念:307页广义与狭义两种,主要区别在于作品是否商品。
二、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1、文学生产与文学传播的概念(1)文学生产的概念:308页。
强调文学生产包括作家与出版家的生产。
(2)文学传播的概念:所谓传播,就是人类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进行信息、观念与情感的交流。
换言之,传播是信息从点到面的过程,是信息的沟通、传递与共享。
而文学传播,则是传播者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2、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1)在文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文学传播与文学消费是紧紧相扣的两个环节。
文学消费是文学传播的直接对象,是传播导入的社会行为。
正因为有了传播,文学产品才得以面对消费者;如果没有传播,那么作品只能是作家自我欣赏的“独白”,至多只能算是“半成品”。
(2)文学传播有联结着生产与消费,充当着文学价值实现的社会中介。
文学价值只有经过一定的传播通道传递和散布到文学消费者那里,其价值才能实现。
文学传播直接沟通着文学信息源(创作者)与文学消费者之间的联系。
人类学家爱德华〃萨皮尔说过:‚每一种文化形式和每一社会行为的表现都或明晰或则含糊地涉及传播。
‛这就是说,社会是一个主要有传播所谓持的各类关系的网络,文学作为社会文化活动与形式之一,并不能例外。
3、文学传播的发展文学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将作家的个人创作转化为某种程度的社会共享,但其实现的手段与方式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文学传播手段与方式的改变,可以极大地影响到传播的效果与范围,影响到文学消费接收系统的结构与性质,甚至引发一场文学革命。
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无疑是一场现代化意义上的文化革命与文学革命,但它同时又是一场传播符号与媒介手段的革命。
后者不仅是前者的先导与表现形态,而且也是前者最显著的成果之一。
文学理论第十四-十六章课后答案
十四章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概而言之,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关系是:文学生产决定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
前者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
后者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消费使文学产品得以最后完成;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由于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并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因而,文学传播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都有重要影响。
并且,现代传媒理论认为,媒介即信息。
文学传播方式的嬗变和更替导致了文学生产方式和文学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文学创作出现了互文化、网络化与图像化的新特点,而文学消费由单一的文字消费转变为图文并茂的甚或主要是读图的消费。
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有什么影响?由于文化市场是联结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中介,因而对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均有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最重要的标志是价值规律体介入了文学活动领域,使文学作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从而给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双重效应:一方面刺激了文学创新的加速,促进了文学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学事业的繁荣,满足了文学消费者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又可能带来某些负面效应,如文化消费主义至上,一些迎合消费者的低级趣味的文学作品在文化市场十分畅销。
4、为什么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要借助文化市场来实现,因而文学作品具有商品属性。
文学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商品属性,更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具有认识价值、审美价值、阐释价值和交流价值等文化属性,因而文学消费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精神享受和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性质。
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回顾文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文学从来就不是一种纯审美或纯商品的东西。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5版)(课后习题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圣才出品】
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有何辩证关系?答: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辩证关系:(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文学消费作为一种对文学产品的阅读欣赏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为对象。
没有消费对象的“消费”是不存在的。
因此,文学消费对象受文学生产规定。
并且,文学消费者究竟消费到何种类型的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还是现代主义文学,是高雅文学还是大众文学,是手抄本读物还是印刷本读物,是纸质文学图书还是电子文学图书,是呕心沥血创造出来的优秀作品还是粗制滥造出来的文学赝品,等等,无一不受到作家的文学生产的规定。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传统意义上的文学阅读通常是一种文字阅读,但在文学生产的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和电子传播媒介普及的今天,文学消费不仅指文字阅读和纸质文学消费,而且也包括对广播影视文学的视听阅读和电子网络文学的视屏阅读,出现了读图时代的文化消费方式。
又如,创作说唱故事和剧场演出的时代是群体围坐在一块共同消费的时代,生产文学书籍的时代则是个人阅读的时代。
随着电影生产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又必须聚集到一块。
而在电视文学和网络文学问世之后,消费者则可坐在家里进行文学消费。
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任何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
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一个社会或一个民族的文学消费者的文化层次、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往往是通过文学产品自身创造出来的。
扶持和生产优秀的严肃文学作品往往能“创造”出高品位、高境界的文学读者,而任由低劣庸俗的文学作品的泛滥则可能“创造”出趣味庸俗的读者。
(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对文学生产起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这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一部作品,无论写得如何精彩,倘若未能出版,或印出来了却未被读者购买和阅读,它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无法得到实现,其认识、审美、交流等文化属性也不能得到体现。
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一、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1.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含义(1)文学生产的含义①广义的文学生产应当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
②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2)文学传播的含义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
要使涂满字迹的手稿转化为文学消费者的消费对象,需要将其物化为文学书籍或其他媒体的文学读物,即经过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学传播活动。
(3)文学消费的含义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②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文学传播的意义和方式(1)文学传播的意义文学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这一传播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一部依附于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开始取得了物质外壳,与它的作者分离。
此后,对作品的阅读、理解、阐释、评价,主要听命于它的新的主人——广大文学读者。
(2)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的态势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透。
3.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2)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③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二重性的含义一方面,文学产品属于一般商品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与精神享受以及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二重性质。
文学消费与接受.ppt
从口头文学到手抄本
(二)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 产。每一方直接是对方。可是同时 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中介运动。 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 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 但是消费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 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体,产品对这 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才 得到最——后马完克成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1990年5月15日,“加歇 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的 价格创下了有史以来绘画拍 卖的最高纪录。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 消费
❖ 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 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
估 ❖ 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 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
费者的积极参与
范例分析: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 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
❖ 文学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与其商业价值并无必然联系。 比如司汤达的《红与黑》在他生前只卖掉17本,被 看作是一部平庸的纪实性作品,但在50年后,人们 终于认识到它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争相传阅。惠特 曼当初自费出版他的《草叶集》时,这部诗集不受 欢迎,25年后,《草叶集》在美国才成为畅销书。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问世时局限于极小的读者, 但终于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福克纳的代表作《喧 哗与骚动》初次出版时传,福克纳本人也主要因这部作品而获诺贝 尔文学奖。 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也都是身后名 声与日俱增。相反,许多一时造成“洛阳纸贵”的 文学作品日后却无人问津。
范例分析:文学创作与金钱的关系
童庆炳 文学概论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知识梳理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一)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二)文学生产规定者文学消费的方式.(三)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求.(1)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般商品消费+特殊精神产品消费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是一种意识形态,文学消费和接受就是文学生产着通过文学产品被读者欣赏,以传播他们所属的那个集团,阶层的意识形态观念。
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在于其是潜移默化的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文学消费:物质消费+精神消费;阅读行为+消费行为;;主客观条件;综合多视角特点文学接受:精神消费;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主客观条件;审美经验和艺术心理两者关系为:文学消费是初级形态的文学接受,两者共同指向的核心均为文学欣赏。
第二节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四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复习要点[基本概念]文学消费文学传播大众传播媒介文化市场高雅文学大众文学文学接受文学的饿认识属性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的文化属性[思考问题]1,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有什么关系生产对消费:对象方式需求消费对生产:目的和动力方式和规模2,文学传播方式对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有何影响3,文化市场对文学生产与消费有何意义4,为什么说文学消费既是一般商品消费,又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超时代性,再创造性)5,怎样理解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意识形态性质6,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7,文学接受的对象和主体是什么。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1、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
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
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如《莎士比亚全集》对于教授和售货员来说,消费价值有很 大的不同。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把作家创作的手稿印刷成文学书籍,是通常所称
的真正现代的出版活动。 文学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这一传播方式的出 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意味着一部依附于作家 的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开始取得了物质外壳,与 它的作者分离。此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阐 释、评价,主要听命于它的新主人——广大文学 读者。 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 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 透的态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文学消费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其理由在于:
1、一般物质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文学产品作为一种特
殊的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2、一般物质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严格依据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的,而作家 的创造性劳动和独特价值难以定量评估。 3、一般物质商品的消费是一种纯粹的价值耗损,有必然被淘汰的过程。 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时空性,甚至价值增殖性。 4、一般商品消费是名副其实的消费,而文学产品的消费是一种文化信息 的传播与接受,并且往往具有再创造的性质。
1.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
文学消费必须有一定的文学产品作为对象。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新祥旭考研讲义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概念解释1、文学消费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
这种意义上的文学消费是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的。
狭义的文学消费却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或欣赏。
2、文学传播文学传播是文学生产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赋予文学信息以物质载体,将文学作品或文学信息传递给文学接受者的过程。
通俗地说,文学传播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与发行活动。
文学传播是沟通文学信息源与文学接受者之间的桥梁。
3、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即用于大众传播的物质媒介和技术手段。
大众传播是由—些专业机构或群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与媒体,向为数众多、各不相识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众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使用印刷媒介(如书籍、报纸、杂志)和电子媒介(如广播、电影、电视等)大量收集、复制和传播信息。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大范围播布、传递迅速和平向扩散等特点。
4、文化市场文化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文化市场指为实现文化品流通、提供文化消赞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如书店书市、剧场影院、歌厅舞厅、录相放映厅等。
广义的文化市场泛指文化商品交换活动的总和。
作为整个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既要按一般市场的价值规律运作,又要遵循国家有关的文化政策和法规。
文化市场在文化生产与消费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
5.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是市场活动中消费者各种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总称。
消费心理受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它是消费者对消费对象的认识、态度和观念,是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的心理基础。
消费心理主要包括消费需求、消费动机、消费偏好、消费兴趣、消费期望及消费时尚等。
6、高雅文学高雅文学是一种典雅、正统、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的文学类型,它主要服务于社会上文化修养较高的阶层。
其特点是:内容和题材充实、深广,主题或意蕴富于深度,艺术形式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风格,能给读者严肃的思考、深刻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具有较大的艺术感染力。
第五讲--文学接受论
第五讲文学接受论文学活动不能停留于作家写完作品这个阶段,文学作品的价值必须经过传播、消费——文学接受,才能实现。
在传播、消费过程中,一般性阅读是最基本的接受形式,而在阅读基础上形成的文学鉴赏和批评则是文学接受的高级形式。
一、文学阅读读者是文学阅读活动的主体(作品是客体),因此关于文学阅读的探讨可以从读者开始。
(一)关于读者的角色1、被动者角色认为文学阅读是读者寻求作者创作意图的过程。
此观点在中西方文论传统中占据支配地位,直到20世纪初期仍然流行。
此间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对后来者的影响较大。
→康德“审美无功利”论,对读者被动角色的理论支持。
《判断力批判》提出“审美无功利”,因此读者要以无功利的心志去阅读作品,从而领悟作家赋予作品的意义。
因此,读者受制于作家和作品,作家成为了受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此后欧洲的象征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论大体支持这种观点。
显而易见,他们忽视了读者的价值(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合理性。
→象征主义文论对读者被动角色的肯定。
法国象征主义领袖马拉美(1842-1898),认为诗人要把诗的意蕴一点点地暗示出来,而读者应该一点点去猜测诗的意蕴或象征意味。
再如,法国象征主义代表瓦雷里(1871-1945),认为对于象征主义作品,读者需要具有“克难”的能力,因而读者的阅读犹如“带着镣铐跳舞”。
2、主动者角色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以及美国读者反应批评等理论相继兴起,从不同角度突显了读者的作用,使读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甚至出现了读者中心论。
(1)现象学美学对读者地位的重视作为哲学流派的现象学(略讲),是由德 E.胡塞尔(Edmund Husserl, 1859~1938,主要著作有《算术哲学》、《逻辑研究》、《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一卷)》以及《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的一部分。
第五章文学接受
韦庄的《女冠子· 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 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 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无人知。 ——如果没有相关的生活体验,难以将作 品中语言所描述的形象,在脑海中还原成 感性、具体的生活画面。
3、感知内涵
——指初步地掌握形象内含的某些思想。 ⑴把握了形象不一定就能把握形象的内涵。 ⑵把握内涵也是把握形象的要求。 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 达利的《内战的预感》 画面本身很容易把握:人体器官的组合。 但形象隐含的思想难以把握。 ⑶直观的、印象式的、感性的把握。
⑶文学的娱乐(游戏)功能:
文学作品可以调节人的生活,使人消除紧张,放 松身心,忘却劳累,得到愉快和休息。文学本身 的娱乐性和消遣性。 分为以下层次:(教材p371) ①感官刺激;②消磨时间; ③宣泄和补偿;④陶冶情操与人格提升。
论文学与游戏:
席勒:‚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 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 整的人。‛ 马克思所论人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了人类游 戏的内涵。(见教材p372) 日本的厨川白村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 佛洛伊德:文学是人们逃避痛苦、寻求补偿 的一种重要方式。
⑷审美是文学的基本功能
审美功能:文学作品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 将人带入自由的审美境界,使人获得情感上 的愉悦和精神上的享受,进而推动人的个性 和才能朝着自由而全面的方向发展。
对人的创造能力的感悟和欣赏。
居于主导地位的审美功能
审美功能是文学各种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 和中介;是各种功能有机统一的粘合剂。 文学是通过语言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 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因 此,读者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审美的接 受方式。
文学的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文学的消费与接受教学目的:阐释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性质以及文学接受的主体与客体的基本属性。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的关系、文学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和文学接受对象的价值属性、文学接受主体的精神需求。
第一节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一)广义与狭义的文学生产广义文学生产包括狭义生产与流通、分配与消费四个环节,主要有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狭义文学生产指作家和出版家的创造和生产。
(二)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电子网络传播的变迁与并存。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1、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1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对象(文学作品);○2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3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字消费的需要即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1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2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字生产的方式和规模;○3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1、经由商品流通这一中介因素实现消费。
2、文学生产者与文学消费者的关系借助文化市场实现。
3、具有一定的变换价值和价格。
4、受到社会一般商品消费心理的影响。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商品消费,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1、文学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2、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定量评估3、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超时空性与价值增殖性4、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消费与一般商品消费不同,它与意识形态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
社会主义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一)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区别: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与精神消费的二重性,文学接受仅精神消费2、文学消费包括阅读甚至不阅读的消费,文学接受仅是阅读消费3、文学消费依赖主观精神尤其客观物质条件,文学接受则主要依靠主观精神条件4、文学消费具有多视角的综合研究特点,文学接受则主要是审美视角的独特视角(二)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联系文学消费是低层次的文学接受,文学接受是高层次的文学消费,共同指向最高层次的文学欣赏。
第十四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文化价值与阐释者 ㈠
文学的文化阐释价值是文学属性中最为古老也最为 现代、最为深厚也最为广泛的属性。一般地说,文 化价值是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的 价值属性,因而它大于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是多方面的,最常见的是 通过解读一部文学作品,阐释其中所反映的某个时 代、地区、民族的民风、民俗(民俗学价值)。 文学作品中所包括的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价值 等内涵,也是文学常见的文化阐释价值,这些文化 价值在纪实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最为丰富。
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含义区别
首先,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 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其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 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 欣赏的精神活动。 其三,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最后,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 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 视角。
文学欣赏、文学接受与文学消费三者关系图
认识属性与认识者 ㈠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话语产品,最为基本的文化属性 之一是它的认识属性。这是因为,文学作品通过生 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具 有一种为读者提供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属性。 文学作品也描写自然,但这里的自然应当是如马克 思所说的“人化的自然”。
文学传播方式的现代化进程是与整个人类社会 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相吻合的。
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㈠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
所谓“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 要表现在: ㈠ 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 即文学产品。 ㈡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㈢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 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文学理论 第五章 文学接受
读者的接受态度和接受方式,决定着文 学作品可能产生何种作用。当审美作用 居于主导地位时,文学作品的审美功能 才能实现。 上述事实,才是我们判断一部文学作品 社会意义的根据。
读者的不同需要规定着文学社会作用的实现。 人的需要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素质需要、物质需 要和精神需要等等方面。接受文学作品属于精 神需要,但精神需要又有种种的不同:或是为 了认识相关的社会历史生活,或是为了情感的 宣泄和满足,或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或是为 了娱乐消遣,或是为了提高审美能力…… 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作品某种价值的实现。
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说
世界 读者 作品
艾布拉姆斯 M.H.Abrams
作家
文学接受的交流活动表现诸方面
作者 读 者 其他读者 人物角色
作品中整个自 然、社会与全 人类
文学活动的流动系统、组成
1、两个流动系统:
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 文学生产—作品价值生成—文学消费
文学活动的组成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社会风气与时代变化
《乐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 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 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 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 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刘勰《文心雕龙· 时序》:‚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 乎时序。‛
例如,你要读懂《浮士德》,就需要理解歌 德本人的现实人格。正是他把自己的高尚 与卓绝人格投寄到文本中,成就了浮士德 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如此,按照这种读 者被动角色论,文学阅读就是读者对于作 者意图的寻解过程。注意作者的在文学阅 读中的作用自有其合理处,但让它凌架于 读者之上而唯我独尊,显然曲解了文学阅 读。
第五讲 文学消费与接受(14-16)
(1) 作家创作动机决定了隐含读者的存在。如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白居易) (2)选材及文体特点也决定着隐含读者。
刘绍棠写京东大运河,便使京东大运河之畔乃 至河北农村人爱读。 (3)作家赋予的作品的内涵会导致隐含读者。 如《阿Q正传》的内涵期待着能正确理解其意 义的特定读者。
4、文化生产受社会消费心理影响。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1、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2、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3、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4、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 积极参与。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 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 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 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 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 果之中 。
不论是哪种情况,要想正确地把握作品的寓意,必须将 作者的提示与作品的内容加以对照,深入思考。无根据地 “对号入座”,很可能会产生误解。这种误解是不少文坛纠 纷产生的原因。 当然,“正”与“谬”只是一种简单的区分。由于 “形象大于思想”、读者又各取所需等原因,对于同一作品 存在诸多解释是常见现象。这些解释往往是可以并存的,正 所谓“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必须指 出的是:目前有些学者倾向于淡化作者、突出读者。对于他 们来说,作者不是一种值得重视的社会角色,更不是赋予作 品以生命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仅仅是一种功能。作品一经诞 生,便具有独立性。从这样的观念出发,便无所谓固定的、 由作者赋予的寓意。文学接受中的理解,关键变成如何以文 为镜、体味人生。这就牵涉到阐发问题。
童庆炳著《文学理论教程》(第4版)【教材精讲】第14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圣才出品】
第五编文学消费与接受第14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视频讲解]14.1复习笔记一、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1.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的含义(1)文学生产的含义①广义的文学生产应当包括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读等要素。
②狭义的文学生产即指以作家内在心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或本体形态)的文本创造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文本物化为文学读物的物态化生产。
(2)文学传播的含义文学传播兼指文学作品的出版与流通。
要使涂满字迹的手稿转化为文学消费者的消费对象,需要将其物化为文学书籍或其他媒体的文学读物,即经过文学的出版、制作和发行活动,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传播活动。
(3)文学消费的含义文学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①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
②狭义的文学消费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2.文学传播的意义和方式(1)文学传播的意义文学书籍的出版、印刷、发行这一传播方式的出现,意味着一部依附于作家的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开始取得了物质外壳,与它的作者分离。
此后,对作品的阅读、理解、阐释、评价,主要听命于它的新的主人——广大文学读者。
(2)当代文学传播方式呈现的态势口头传播、书籍传播、视听传播及电子网络传播等多种方式并存和相互渗透。
3.文学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①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文学产品。
②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
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2)另一方面,文学消费也制约着文学生产①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
②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③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二重性的含义①一方面,文学产品属于一般商品消费;②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消费,具有一般商品消费与精神享受以及意识形态再生产的二重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生产决定文学消费
①生产为消费提供消费对象。
②生产规定着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规定着消费的需要。
2、文学消费反作用于文学生产 ①消费决定着生产的最后完成。 ②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 ③消费体现为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
1、文化工业的出现和文化流通市场的形成,文学生产 者与文学消费者发生分离; 2、文学作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遵循价值规律; 3、文学作为物态化的劳动产品,会有物质耗损;
(二)文学接受审美价值属性的三层次 1、悦耳悦目 2、悦心悦意 3、悦神悦志
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认识活动 (二)文学接受的认识价值方面 认识社会现实;认识人类自我 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文化价值阐释 文学的文化属性:又称“文学的文化价值”。指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信息密集的文化产品,具有多 方面地满足读者的文化阐释与品评兴趣的价值或属性。 (二)文学接受的文化价值阐释的诸方面 民俗学价值;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价值;宗 教价值;哲学价值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 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文本深层意 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 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 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 择、接纳、拒绝和再创造。
第一节
一阅读之前或者阅读过程中,由于个 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所形成的既定心理图 式(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叫做期待视 野。 (一)期待视野的层次:
第五讲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广义的文学消费: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
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称文学欣赏、 文学阅读。
狭义的文学消费:指在近代商品经济与印
刷出版媒介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文学成为 特殊商品之后人们对它的欣赏与阅读。
一 、 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一)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1、文学生产(狭义),指以作家内在心 理意象形式存在的观念形态的文本创造 和出版家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作家观 念形态的文学文本变为文学读物的物态 化生产。 2、文学传播即文学的出版、印制和发行 活动。文学传播的方式:广播、电视、 电影。
(二)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之间的互动关系
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 直接是对方。可是同时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 中介运动。生产中介着消费,它创造出消费的 材料,没有生产,消费就没有对象。但是消费 也中介着生产,因为正是消费替产品创造了主 体,产品对这个主体才是产品。产品在消费中 才得到最后完成。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文体期待
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1、文体期待
由文学作品的某 种类型或者形式特征 引发的期待指向。如 小说,诗歌,戏剧, 散文。或某种题目如 《红与黑》等,都可 以引发期待。
2、形象期待
由作品中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如 一个人物的第一次出场,会使人期待他未来的 行为、命运。如托尔斯泰《复活》。
3、意蕴期待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一)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欣赏的区别 文学欣赏和文学鉴赏明显有一种仪式的、膜拜的、静观的、或 审美的性质;而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则充分反映了文学阅读活 动中的现实复杂性,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二)文学消费、文学接受的区别 首先,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 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学范围内的活动。 其次,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含未阅读活动的消费行 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其三,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最后,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 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四、文学接受作为交流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交流活动 文学交流的自由性;文学交流的想像性;符号 性与情感性。 (二)文学接受的交流活动表现诸方面 文学消费和接受的审美的交流活动 1、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个体互动交流; 2、群体性的审美交流; 3、情感交流。
作者 读 者 其他读者
人物角色
作品中整个自 然、社会与全 人类
4、文化生产受社会消费心理影响。
(二)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消费 1、文学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2、文学产品中作家的创造性劳动难以作定量评估; 3、优秀的文学产品具有超时代性;
4、文学产品的消费具有再创造的性质,需要消费者的 积极参与。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文学生产者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意识形态性,在文 学的阅读过程中,影响消费者。 文学消费对于意识形态的三种反应模式:直接服务 于现行体制与社会结构;直接批判现行制度的不合 理性;声称远离现行政治制度的“非意识形态化”。 (二)文学消费作为意识形态消费的特殊性 不是以概念形式的意识形态观念直接灌输给消费者, 而是寓思想观念于艺术形式的结构和艺术娱乐的效 果之中 。
3、受教动机:企图通过阅读使自己受到教育,得到人 生启迪、精神鼓舞。
对作品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 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期待着合 乎自己的预测。如《红楼梦》。
(二) 期待视野的形成原因
1、生活实践,文化教养形成的世界观与人 生观。
2、一定的文学素养。 3、特定的心理机制(男、女;青少年、老 年等等)。 (三)期待视野的类型:个人和集体两种
二、
接受动机
1、审美动机:目的在于怡情悦性,调节精神,净化心 灵。 2、求知动机:目的在于从作品中获取各类知识,比如 历史规律、社会本质、人们的生活状态等。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一)文学接受是一种审美活动
恩格斯:《德国的民间故事书》,民间故事书的使命是使一个 农民在作完艰苦的日间劳动,在晚上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的时 候,得到快乐、振奋和慰藉,使他忘却自己的劳累,把他的硗 瘠田地变成馥郁的花园……使一个手工业者的作坊和一个疲惫 不堪的学徒的寒伧的楼顶小屋变成一个诗的世界和黄金的宫殿, 而把他的矫健情人形容成美丽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