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业

1、试从理论、实践两方面,谈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意义。

答: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与有重要的意义。在教育实践领域中,心理学的知识特别重要。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知觉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根据注意的规律组织好教学,使学生上课是专心听讲;根据思维的规律使学生正确的理解概念和教材的内容;根据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复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人民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可以根据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才。

2、试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如何?请根据学习的动机理论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

生的学习动机以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答:二者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且以学习行为为中介的。通常,学习动机作用和效果是统一的。而学习行为除了受学习动机的调节和控制外,它还要受学习班基础、教师指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个性特点、健康状况等一系列主客因素的制约。因此,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标准,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

内部学习动机是学生对学习本身的一种内在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成分,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引着学生上好每一节课,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一、激发兴趣,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条件(1、以情激趣2、以“趣”激趣3、以美激趣)

二、激发主动学习欲望,指导主动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1)利用任务驱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2)利用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3)课内、课外相结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3、试述认知过程与信息加工观点,并将计算机与人脑在信息加工上的异同进行比较。

答: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现代心理学对认知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的。

信息加工理论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共同点:

人脑和计算机都是一个智能系统,作为智能系统一定具有输入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复制信息,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迁移的功能。

不同点:

(1)计算机对输入的信息,只能按着全或无的规律进行保存或处理,而人脑则可以对信息进行不同程度的处理。

(2)计算机加工信息基本上不依赖与过去的经验,而人脑的信息加工则要大量的依赖于过去的经验。(3)计算机的操作要从具体指令出发,人脑则更多的是从整体出发。

4、你怎样看待情绪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不良情绪的危害以及怎样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

答:快乐、愤怒、悲哀、恐惧是情绪的基本形式。人的情绪,会随着年龄、环境、事件、心态的变化而更改。童年时期因为天真,因为纯洁,而无忧无虑,总是快快乐乐的;少年时期因为贪玩,因为不懂生活艰

辛,所以才不识愁滋味;青年时期开始背负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建设,个人生活的选择,情感的追求,事业的竞争,各种人生的得失随之而来,烦恼与快乐,悲伤与欢喜,希望与绝望,成功与失败,在矛盾中争扎,在困惑里生存;中年时期挑起家庭的重担,抚育儿女,善养老人,或是陷入金钱的旋窝,或是陷入婚姻的危机,或是陷入家庭的困境,或是陷入事业的低峰,悲欢离合,各种滋味,都会品尝一遍;老年时期走进人的最后阶段,面对日渐一日的衰老,身体功能的减退,内心充满了忧伤,要是儿孙孝顺,尽全力让他们高兴,才能健康快乐地安度晚年。

不良情绪可引发许多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胃炎等,还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影响。

不良情绪的调节和控制

(1)控制自己的情绪

①认识自己的情绪类型②了解自己的情绪周期③掌握自我交谈的方法

(2)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

①有意识地确立目标。②准备工作能使你获得信心。③假设你已达到目标。④要有一个心理安全带。⑤自我养成。⑥置身于有成就和乐观的人群中。⑦不要试图摆脱消极的念头。⑧保持身体的协调。⑨良好的外表能使你感到自信。

(3)改变自己的消极情绪

①期望值要适度②在逆境中学会自我调适③学会宣泄消极情绪④尝试用乐观情绪冲淡消极情绪

(4)保持心理平衡

①不对自己过分苛求。②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③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④偶尔要屈服。⑤暂时避让。⑥找人倾诉烦恼。⑦为别人做些事。⑧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⑨对人要表示善意。⑩娱乐。

(5)学习积极的自我暗示

用积极的思想、语言不断提示自己,克服悲观、沮丧和恐惧心情,使精神振奋。比如我生病时,可对自己暗示“我相信医生,相信我有抵抗力,疾病是暂时的,我会很快好起来”等。正确的态度、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意志会使药物发挥较好的疗效,也将调动体内的潜力,很快恢复健康,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要自我鼓励、自我安慰,使心理状态得到自我调整、自我平衡,而决不要自暴自弃,给自己施加不良影响。

5、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力的角度,你认为我们现行的教育应进行哪些改革?

答:现有的教育体系一直把智力教育和知识教育混为一谈,把智育当成了知育,包括高考在内的众多考试里,我们都过分注重于知识因素而忽略了智力因素。其直接后果是:我们的后代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可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大部分人受限于条条框框中,思维模式化,难求创新。求异思维、想象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等严重缺乏。在新形势下,课程开发和改革必须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确立课程改革目标,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应当定位在使课程内容更为密切的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有一个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二是更新知识价值观,确立最符合时代要求、最符合学生发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的观念;三是改变传统的课程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观,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考虑课程设计;四是拓展课程适应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使课程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习生活,挖掘隐性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加强德育和人文教育;五是树立个性化的教育观。

6、在掌握几种主要的人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析一下影响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答:1.遗传因素

a艾森克的理论,认为人格的个体差异是遗传造成的。

b气质,就是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C双生子研究证明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2.环境因素

由于不同的人生活和不同的环境中,因而有不同的经历,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条件反射系统或习惯系统,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人格。

3.主观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