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冲击。
而岩土工程作为土壤与构筑物的相互作用学科,需要考虑地震动力对土壤和构筑物的影响,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地震荷载对土壤和构筑物的影响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强震动输入、动力特性分析和地震响应分析三个步骤。
首先是强震动输入。
地震波是地震灾害中最重要的地震参数之一,它描述了地震时刻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根据实测或合成的地震波记录,可以建立合适的地震波输入条件。
常用的地震波模型包括等效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
等效线性模型简化了地震波的复杂性,方便进行地震动力计算;非线性模型则考虑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非线性行为,适用于对构筑物进行更准确评估的情况。
其次是动力特性分析。
地震作用下的土壤和构筑物都具有一定的动力特性,包括固有周期、阻尼比等。
固有周期是结构物在不同震级下的自由振动周期,是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重要参数。
对于土壤而言,它的固有周期往往较长,可以通过地震波分析或实测数据求得。
而构筑物的固有周期则需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特性等进行计算。
阻尼比则描述了动力系统对振动能量的衰减程度,它会对地震响应产生重要影响。
常用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包括振型分析、频率分析和阻尼比计算等。
最后是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响应分析是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土壤和构筑物在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行为进行分析。
其中,土壤的地震响应分析主要考虑了土体的应力、变形等参数,以评估地震对土体的影响。
而构筑物的地震响应分析则着重考虑了结构的位移、变形、应力等参数,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常用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包括减震分析、时程分析和频率响应分析等。
除了上述基本分析方法,岩土工程中还涉及一些特殊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方法。
例如,土体-结构互作用分析旨在研究土壤和构筑物共同受地震动力影响时的相互作用过程。
多场地动力分析考虑了不同地震动力参数对工程的影响差异,用于评估工程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安全性。
建筑 地震反应观测方法
建筑地震反应观测方法建筑地震反应观测方法是研究和分析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情况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并进一步改进设计和构建方法。
以下是关于建筑地震反应观测方法的50条详细描述:1. 位移传感器观测:借助位移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位移情况,从而评估结构的变形程度。
2. 加速度传感器观测:使用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建筑在地震中的加速度响应,以了解结构的振动状况。
3. 高精度应变仪观测:采用高精度应变仪来监测建筑结构的应变情况,以评估结构的变形和受力情况。
4. GPS定位监测:通过GPS技术对建筑进行定位监测,以了解建筑在地震中的位移和变形情况。
5. 挠度传感器观测:利用挠度传感器监测建筑结构的挠度情况,以评估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
6. 惯性导航系统观测:借助惯性导航系统对建筑结构的运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以了解地震时的结构响应。
7. 结构监测振动台实验:利用结构监测振动台模拟地震作用,观测和记录建筑结构在振动台上的反应情况。
8. 数字图像处理分析: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形变和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9. 声学波传感器监测:使用声学波传感器监测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振动情况,以对结构的动态响应进行评估。
10. 频谱分析法:通过频谱分析法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响应进行频域分析,以研究结构的频率特性和振动模态。
11. 模态识别方法:利用模态识别方法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模态进行识别和分析,以了解结构的动态特性。
12. 多点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多点动态监测系统对建筑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多通道实时监测和记录,以提供更全面的数据。
13. 变形传感网格监测:利用变形传感网格监测建筑结构的表面变形情况,以评估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14. 频域分析方法: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对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振动响应进行频谱分析,以了解结构的频率和能量分布情况。
地震反应分析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工作是首先将结构简化成力学分析模型,然后输入地震作用,计算模拟结构的反应行为,包括内力和变形反应时程或最大值。
其目的是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或为抗震安全鉴定和拟定抗震加固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或为研究结构破坏机理提供基本手段,从而改善设计,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构地震反应取决于地震动输入特性和结构特性。
随着人们对地震动特性和结构特性的了解越来越多,特别是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也跟着有了飞跃的发展。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静力法、拟静力法(通常指反应谱方法)和动力法阶段。
静力法是20世纪初首先在日本发展起来的。
该方法将结构物看成是刚体,并刚接于地面。
这样,结构在最大水平加速度绝对值为max a 的地面运动激励下,受到的最大水平作用力P (即最大惯性力)为kW A gW P ==max 其中,W 是结构物的重量,k 是地面最大水平加速度绝对值max A 与重力加速度g 之比,称为地震系数。
在当时人们对地面运动的频谱和卓越周期的了解还不够多,以及房屋多为低层建筑的情况下,应用上述地震荷载计算公式于抗震设计还是可以的。
但是,随着地震资料的积累和城市与工业建设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作为静力法基础的刚性结构假定已明显地远离实际情况,于是考虑结构物的弹性性质、阻尼性质及相应动力特性的反应谱方法便发展起来了。
反应谱方法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
美国的一些学者在取得了一部分强震地面运动记录之后,考虑地震动特性与结构动力特性共同对结构地震反应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这一事实,提出了反应谱概念和相应的设计计算方法。
这一方法有动力法的内容,却具静力法的形式,故可称之为拟静力法。
该方法对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产生巨大影响,至今仍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计算方法。
尽管反应谱方法取得的进步是实质性的,但它的应用还是受到一些限制,如原则上只能用于线性结构体系;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结构体系的动力放大作用。
反应位移法分析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基本流程
反应位移法分析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基本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反应位移法分析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基本流程一、资料收集与分析阶段。
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
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引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工程中用于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常见方法。
1. 静力方法静力方法是求解结构地震反应最简单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平衡原理。
静力方法将地震作用视为一个等效的静力载荷,并根据结构的弹性响应来估计其地震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简单的线性结构,例如单自由度系统。
然而,静力方法没有考虑结构的动力特性,无法准确预测其非线性行为。
2. 静力等效方法静力等效方法是一种改进的静力方法,它通过等效将地震作用转化为静力载荷。
然而,与传统的静力方法不同,静力等效方法考虑了结构的刚度和阻尼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并提供了更接近实际的地震反应结果。
3. 动力方法动力方法是一种基于结构的动力特性来求解地震反应的方法。
它将结构的动力方程与地震激励相耦合,通过求解动力方程来获得结构的地震反应。
在动力方法中,通常假设结构为质点、弹性体或刚度分布体系,通过数值方法求解结构的振动模态和响应。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结构和大型工程项目,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震反应结果。
3.1 模态分析方法模态分析方法是动力方法中的一种常见技术,它利用结构的振动模态对地震反应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模态分析获得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振型;然后,将地震激励转化为模态空间中的载荷,并利用模态响应的叠加原理求解结构的地震反应。
模态分析方法具有高效和准确的特点,常用于结构的抗震设计和评估。
3.2 时程分析方法时程分析方法是动力方法中另一种常见的技术,它通过直接求解结构的动力方程来获得其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方法考虑了结构的非线性行为和地震波的时变性,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地震反应结果。
然而,时程分析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适用于特定的工程需求和复杂的结构分析。
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
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地震的基本原理、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步骤以及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对该主题进行阐述。
一、地震的基本原理地震是由地壳发生的震动引起的自然现象。
一次地震通常由地震震源、震中、震感三个部分组成。
地震震源是地壳内能量释放的区域,地震震中是地震波的初始传播位置,然后地震波会以球面扩散的方式向四周传播。
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而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二、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的基本步骤在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中,通常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地震波输入、结构模型建立以及地震反应分析。
首先,地震波输入是指将实际的地震波记录输入到建筑结构模型中进行分析。
地震波是通过测量地震仪器记录到的地震信号,包括地震持时、震级、震中距等信息。
地震波的选择对于建筑物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其次,结构模型建立是指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将建筑物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
这个模型通常包括结构材料的性质、结构的几何形状以及连接方式等信息。
结构模型建立的准确性决定了地震反应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地震反应分析是指根据地震波输入和结构模型,计算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
地震反应分析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方法来求解,如有限元方法、模态超级定位法等。
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包括地震响应谱、加速度、速度和位移等。
三、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建筑物抗震设计的目标是使建筑物在强地震作用下保持基本完整和正常使用。
抗震设计的方法通常包括排除反应、减震降能和增加刚度。
排除反应是指通过在建筑物的结构系统中设置特殊部件或装置,来减少地震波传递到建筑物的内部。
例如,可以在建筑物的顶部设置阻尼器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少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
减震降能是指在建筑物的结构体系中设置特殊的装置,来吸收地震能量,并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地震的侵袭,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地震反应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理论与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关系以及一些常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一、力学基础理论与地震反应分析在介绍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力学基础理论与地震反应分析之间的关系。
力学基础理论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通过研究力学基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
地震反应分析利用了力学基础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牛顿第二定律、受力分析、动力学等。
通过这些力学基础理论的应用,可以对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进行分析,从而评估结构物的地震安全性。
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1. 静力分析法静力分析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之一。
该方法假设地震作用是一个静力作用,忽略了地震的动态特性。
在静力分析中,我们可以根据结构物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计算出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位移响应。
2. 动力弹性分析法动力弹性分析法是基于结构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结构物的质量、刚度和阻尼等因素,通过求解结构物的动力方程,得到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频率、周期和响应。
3. 时程分析法时程分析法是一种更为精确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该方法利用地震记录的加速度时间历程,通过求解结构物的动力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物在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响应。
时程分析法考虑了地震的时间变化和频率内容,是评估结构物地震安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
4. 频率谱分析法频率谱分析法是通过将地震波作为频率域中的信号,利用频谱的性质对结构物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的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地震波的频率内容,分析结构物在不同频率下的受力情况和反应。
频率谱分析法通常用于评估结构物的峰值地震反应。
总结:通过一般力学和力学基础理论的应用,我们可以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从而了解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
工程场地随机地震波动分析方法
关键词 : 地震波动 ;虚拟激励法 ; 广义线性结构 系统 相 干 函数 人工 边 界 中围分类号 : u 3 T 4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3 7 X 20 )2—07 —0 0 5 —3 4 (0 2 0 13 4
Ra do Se s i a e M o in An y i fEn n e ig Si s n m im c W v t alss o gie rn t o e
refl, e ae nl io g ergsewt e mfiip 幢3 hc su et oad ecao s i idt w v a s fn i en ts i dt i sc a t e h a ys e n i i h e n t iw i  ̄ c dtr  ̄n xitni his e n ti
场地 所涉及 到 的人 射地震 波必定具 有 随机特性 , 将所关 心 的工程场地 区域分 厢并 考察其地 震 波动响应时 ,
需要从 统计 意义上 把握波 动观测 量 . 特别是 目前 采用 两点地 震 动之 间 的相 干 函数描 述地 震 动空 阅 变化规
律, 更对 复杂 场地在 随机波 源下 的波动 分析技术 提 出 了现实 要求 . 针对 考 虑随机 波源作用 下确 定性 介质 内波 的传播 问题 , 本文 将 虚拟激 励 原 理应 用 到能 量开 放 的广 义 结构 系统 , 随机 振动分析 的角度 研 究波动 问题 , 从 建议 了一类 工程 场地 随机 波动 的分析 方 法 该 方 法得 到 了 Mo t al neC r o模拟 结果 的检 验 , 从而 为从 随机波动 角度研究 近场地 震波动 问题提 供 了一个起点
在地震 工程 中 , 局部 场地条 件是影 响近场地 震波动 的重 要因素之 一 考 察局 部地形及 地质构 造对地震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抗震计算在预处理阶段,需要收集建筑物的详细信息,包括结构材料、几何形状、质量分布等。
然后,需要将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结构材料转化为数学模型,以进行分析。
通常,结构可以被简化为一系列的节点和连接的元素,如梁、柱、板等。
接下来,需要定义地震输入。
地震输入通常以地震加速度时程或响应谱的形式表示。
地震加速度时程描述了地震时间上的加速度变化,而响应谱则给出了不同周期下的响应加速度值。
这些输入可以从地震记录仪测得,或者根据地震规范中的规定选取。
进行分析时,可以使用两种常用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假设结构在地震事件中是处于静止状态的,只考虑地震引起的重力和地震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刚性结构或地震荷载相对较小的情况。
动态分析则更加精确,考虑了结构的质量、刚度以及地震引起的动态效应。
动态分析可以分为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两种方法。
模态分析通过提取结构的振型(模态)和频率来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
时程分析则根据地震加速度时程逐步计算结构的运动响应。
完成分析后,需要评估结构的地震反应。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最大位移、最大加速度、最大内力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结构进行优化或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最后,需要对分析结果进行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对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和解读,以便于设计师和工程师进行决策和调整。
抗震计算的原则是确保在地震事件中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和人员安全。
根据地震规范和建筑设计准则,建筑物需要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抗震能力。
刚度可以通过增加梁、柱、墙等结构组件的尺寸和数量来提高。
抗震能力可以通过使用抗震墙、抗震支撑等增加结构的抗侧向荷载能力。
此外,抗震计算还需要考虑不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如水平加速度、垂直加速度、剪切力、弯矩等。
根据地震规范中的设防水平要求,可以确定结构的抗震性能等级。
拱坝—可压缩库水—地基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
湾拱坝 的抗震安全 评估是不合 理 的 .
关 键 词 :拱 坝 ;可 压 缩 库 水 ; 库 水 地 基 相 互 作 用 ;地 震 反 应 中 图 分 类 号 :T 3 2 T 3 1 3 V 1; U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附 加质 量 .杜 修 力 、陈 厚 群 和侯顺 载 应 用 时域 显 式有 限 元方 法 结 合透 射 人工 边 界 ,建 立 了拱 坝 一 地
收 稿 日期 :2 0 80 o 1 —1 0 基 金 项 目 :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项 目 ( 9 0 0 1 9 3 1 0 5 4 9 0 、5 7 9 8 ) 作 者 简 介 :杜 修 力 ( 9 3 , 男 ,博 士 、教 授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结 构 抗 震 16 一)
缩 库 水 一 地 基 系 统 地 震 波 动 反 应 的 时 域 显 式 分 析 方 法 .针 对 位 于 Ⅸ度 地 震 设 防 区 、坝 高 2 2 的小 湾 高 拱 坝 ,用 9m
本 文 方 法 进 行 了 地 震 动 力 反 应 分 析 ,得 到 如 下 结 论 :考 虑 库 水 可 压 缩 性 将 显 著 降 低 对 小 湾 拱 坝 抗 震 起 关 键 控 制
1 研 究 现 状
Co g…基 于有 限元 法 开发 了最早 的拱坝 地 震 反 应分析 程 序 —— A A ,其 中将 地 基模 拟 为带 有 固 l h u D P 定边 界 的无 质 量 弹性 体 ,没有 考虑 库水 的影 响 .在 A A D P程 序 的基 础 上 ,K o ,G aat Cog u hna 和 l h u
地震作用计算——地震反应分析 PPT
基本思路:实际应用时根据结构体系的自振周期找到对 应的加速度反应峰值,在结合结构上的质量(或重力荷载) 求出结构所受地震作用力和结构变形。计算出的结构体系的 最大反应随自振周期的变化曲线就是反应谱。
fR cx (t) C —阻尼系数
*惯性力 fI
——质量与绝对加速度的乘积
fIm [ x g(t) x (t)]
§4.2 结构动力学方法——弹性解答
4.2.2 振动微分方程及解答
一、单自由度体系
Famk tc x x tm x txt a xt xt 质点m的绝对加速度:
g ( ) ( )
xg (t) x(t)
fR
fI
fS
假定地基 完全刚性
xg (t) x(t)
——地面水平位移,可由地震
时地面运动实测记录求得。
——质点对于地面的相对弹性 位移或相对位移反应。
作用在质点上的三种力:
*弹性恢复力 fs
——使质点从振动位置回到平衡位置的力
fs kx(t)k —刚度系数
*阻尼力 fR
——使结构振动衰减的力,由外部介质阻力、 构件和支座部分连接处的摩擦和材料的非弹性 变形以及通过地基散失能量(地基振动引起) 等原因引起
例:若为两个自由度,令n=2,则有
将求出的w1、w2分别代回方程,可求出X1 、X2的相对值。
对应于w1为第一振型:
X11 X12
k12
k1112m2
对应于w2为第二振型:
X21 k12
X22 k11 22m1
§4.2 结构动力学方法——弹性解答
4.2.2 振动微分方程及解答
建筑物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总结
建筑物地震响应分析方法总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对建筑物的影响至关重要。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预测地震对建筑物的响应,工程师们发展了一系列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建筑物地震响应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包括统计方法、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非线性方法以及结合数值和实验的方法。
统计方法是最早被应用于地震工程中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基于地震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地震事件发生频率、震级和震源距等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参数,例如平均加速度、设计地震参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规划设计中的地震安全性评估和抗震设防标准的建立。
统计方法的优势在于其计算简单且易于理解,但也存在缺点,例如无法考虑结构的细节和动态响应信息的损失。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有限元法能够将结构划分为多个离散单元,通过建立运动方程和材料本构关系,可以准确地模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态响应。
基于有限元理论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种结构类型。
然而,该方法也存在计算量大、计算时间长以及对材料本构关系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描述结构的非线性行为,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被提出。
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考虑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效应,包括材料的非线性行为、连接件的滞回行为等。
这些非线性效应对结构的响应和破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结构抗震设计和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需要较为精确的材料和连接件的本构关系,并且计算复杂度也较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结合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的方法也被广泛采用。
这种方法在对地震响应进行分析时,既能够利用计算机模拟的优势,又能够通过实验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通过在结构上设置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有限层地基中单桩横向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移 , , 为 f W( t ) 段桩对基岩 的相对位移 。 建立 如
图 1 示 的坐标 系 , XOY为 f 所 取 段桩 或 f 土 的 层
收 稿 日期 :0 8—0 20 6—1 5
图 1 振 动 方程坐 标 系建 议
30 2
常州 工学 院学 报 交 点取 矩 , : 得
.
() =0 f
(0 1)
旁 = 筹
= () 3 : 1+ ( 1 I)
其 中 P、sE 和 ,分别 为 i 桩 的质 量 密度 S、 f 段
和截面面积及弹性模量 以及惯性矩 。 该微元体在 运动 过程 中处 于 动平 衡 状 态 由水 平 向力平 衡 引,
条件 得 :
关键 词 : 单桩 ; 限 层地基 ; 向地 震反 应 有 横
中图分 类号 : U 7 . T 43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4 6 2 0 ) 0 1 0 17 0 3 (0 8 z一 3 9— 4
桩 在 某 些 工 程 中 是 最 基 本 的建 筑 构 件 … , 进 行特 性 分 析 与 力 学 模 型 的建 立 是 桩 动 力 分 析 的重要 环 节 。 文 重 点 分 析 桩 在 分 层 弹性 地 基 本
.
而对 应 于 (0 1 )的特 征根 为 :
A。 - ; 2=4 A, 4=±i{ a
A =±卢∞ (2 1)
因而 得式 (0 1 )的振 型 函数 和 时 间 函数 分 别
Q +( 口 +q
整理 得 :
图3
桩 身 内力分 布
Ⅳj五) (
从 而 司 以得 出 以 f 式 : = 各
,
其 中 为 自由振动 圆频率。 为方便计算 , 式
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在进行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场地特性分析:首先需要对场地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如场
地的地层分布、层厚、波速等。
这些特性对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频谱进行
影响。
2.地震波输入:在进行场地反应分析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地震波输入
作为地震动的输入条件。
地震波输入可以选择单个地震波,也可以选择地
震波记录的统计目标谱。
3.场地参数求解:通过对场地的地层特性进行反演和计算,可以得到
场地的动力参数,如场地的传播速度和阻尼比等。
4.地震波传播:根据场地的地质特征、场地参数和地震波输入条件,
可以通过合适的数值模拟方法,如传统边界元法、频域法等,进行地震波
的传播计算。
5.地震反应计算:通过求解一维波动方程,可以计算得到场地上的地
震反应,如速度、位移和应力等。
根据地震反应的结果,可以评估场地的
地震响应特性,如峰值加速度、响应谱等。
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结果对于地震工程设计和地震风险评估具有
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性和场地的
地震反应性能,从而指导地震工程设计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在实际应用中,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通常与工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和地震动输入响应
谱法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地震风险评估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模型假设和参数选择对于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进行一维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实际特征,严格遵守建模原则和模型参数的合理性原则,从而得到较为准确和可靠的分析结果。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引言地震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自然灾害,对工程结构造成的破坏往往是巨大和灾难性的。
因此,工程结构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地震反应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反应分析旨在预测工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从而评估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静力分析方法静力分析方法是一种简化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它假设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是静态平衡的。
静力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地震力法和位移法。
地震力法地震力法是一种最简单和常用的静力分析方法。
在地震力法中,将结构视为一种质点系统,根据结构的质量和加速度,计算出地震作用下所产生的地震力。
地震力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结构的自重、惯性力以及地震力的作用,得出结构的受力状态,并进一步分析结构的变形和位移。
位移法位移法是一种基于结构变形和位移的静力分析方法。
在位移法中,结构的变形和位移被视为主要因素,通过计算结构的位移反映了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位移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准确地描述结构的动力响应,对柔性结构尤为适用。
动力分析方法动力分析方法是一种更为准确和综合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它考虑了结构的质量、刚度、阻尼等因素,可以更真实地预测结构在地震时的动力响应。
常见的动力分析方法包括等效线性化法、模态分析法和时程分析法。
等效线性化法等效线性化法是一种将非线性结构简化为等效线性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等效线性化法中,结构的非线性特性被线性化,从而可以利用线性结构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等效线性化法在处理非线性结构时具有较高的效率,但在处理参数较为复杂和难以线性化的情况下有一定限制。
模态分析法模态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结构的固有振动模态进行分析的方法。
在模态分析法中,结构的振动特性被分解为多个模态,通过计算每个模态的振动频率和振型,可以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模态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描述结构的振型和频率,对于复杂结构的分析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地震动反应谱方法
70年代
国内
我国对反应谱研究始于60年代,王前信等人做出了大量工作, 并制定了适合于我国地质条件的设计反应谱
华南理工大学
2.2.1 反应谱的定义
有阻尼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
t 2 x t 2 x t g t x x
(1)
(5)
t , x t , x t 分别为结构相对于基底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列向量 x
I
为单位位移时候结构各节点产生的位移
用振型分解法对(5)式解耦,将 x t 表示为阵型叠加的形式:
x t j Y i t
j 1 n
(5)
由(3)、(4)和(5)式:
Sd x t Sv x t
相对位移反应谱
m ax
相对速度反应谱
m ax
S a t g t x x
相对加速度反应谱
m ax
简单来说,反应谱是指单质点体系地震最大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 之间的关系。它是跟阻尼比和周期有关的函数。
Tg为场地特征周期
0 . 1 max0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烈度
max
6 0.12
7 0.23
8 0.45
9 0.90
CHONGQING UNIVERSITY
华南理工大学
2.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自由度为N的弹性体系在地面运动加速度为
ut 其运动方程为
M t C x t K x t M I ut x
j max
E max
j
t
D j ,
房屋地基检测方案地震反应分析的应用
房屋地基检测方案地震反应分析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房屋建设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然而,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对房屋结构的破坏性是不可小觑的。
因此,对于房屋地基的检测和地震反应的分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房屋地基检测方案和地震反应分析的应用。
一、房屋地基检测方案房屋地基检测方案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房屋的地基进行检测和评估,以保障房屋的结构稳定和居住的安全。
常见的地基检测方法包括地质勘测、地基试验和地基监测等。
其中,地质勘测主要是通过对土壤的性质、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和分析,来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地基试验则是通过在地基上进行荷载试验,以确定房屋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而地基监测是指在房屋建成后,通过安装传感器等设备,对房屋地基的变形和承载能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在地基检测方案中,地质勘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地质勘测的结果直接影响到房屋地基的设计和施工方案。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调查,可以确定地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而指导设计师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建筑材料。
同时,地质勘测还能够提前预测地震对地基的影响,从而为地震反应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地震反应分析的应用地震反应分析是指通过使用现代计算机软件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房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和模拟。
地震反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房屋在地震情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房屋结构在受力环境中的变形和破坏情况。
通过地震反应分析,可以得出房屋结构的地震响应谱和位移响应等重要参数,为房屋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地震反应分析主要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将房屋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小单元,建立其数学模型,再通过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
这样的分析方法可以全面地考虑到房屋结构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提供准确的地震响应结果。
同时,地震反应分析还可以进行动力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以评估不同地震条件下房屋结构的可靠性。
在房屋设计和施工中,地震反应分析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李茂实【摘要】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介绍,从土体非线性本构模型和土体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等两个方面,对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探讨,综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土体非线性本构模型以及相关准则,并对土体地震反应分析的间接性估计方法和直接性确定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工程师提供参考依据.【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7(043)019【总页数】2页(P38-39)【关键词】地震工程;场地地震反应;土体本构模型【作者】李茂实【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山东莱芜 27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311.3地震是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由于地震发生时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得建筑物或者工程设施发生的破坏和倒塌,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是毁灭性质的破坏[1]。
根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的震级大于八级且震中烈度大于11度的毁灭性地震平均有两次;每年发生的震级大于七级且震中烈度大于9度的地震平均有接近20次;每年发生的震级大于2.5级的有感地震在15万次以上[2]。
就地理位置而言,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接处,受到各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使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发生频度高、地震强度大、震源浅和分布广的特点。
有史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 000次,是世界上破坏性地震发生最频繁、震害损失最大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地震发生过程中,地震波携带能量向外传播,引起地面振动,进而引起地表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振动;当建筑物或构筑物不足以抵抗外界荷载时,建筑物或构筑物即发生破坏,严重时发生倒塌。
近年来,地震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似乎有增大的趋势,地球似乎进入了地震活跃期。
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将结构建造成地震中的避难所,是地震工作者和土木工程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强地震动研究是工程科学和地球科学交叉的基础研究领域中一个关键性的科学问题,是保障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减少地震灾害的迫切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基地震波动反应分析方法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数值模型严格模拟可压缩库水与拱坝、地基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提出了地基系统地震波动反应的时域显式分析方法。
针对位于ⅸ度地震设防区、坝高292m的小湾高拱坝,用本文方法进行了地震动力反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考虑库水可压缩性将显著降低对小湾拱坝抗震起关键控制作用的部位的动拉应力。
关键词:可压缩库水;地震反应;地震波
中图分类号:p3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现状
clough基于有限元法开发了最早的拱坝地震反应分析程序——adap,其中将地基模拟为带有固定边界的无质量弹性体,没有考虑库水的影响.在adap程序的基础上,kuo,ghanaat和clough将库水视为不可压缩水体以附加质量的方式考虑了库水动水压力的影响,开发了计算程序eadap。
dominguez和maeso在频域内建立了拱坝—库水—地基系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三维边界元模型,严格考虑了坝体—库水动力相互作用、坝体—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库水—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比较了严格的库水—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模型与fok和chopra库底吸能边界模型在简谐输入地震波作用下拱冠顶加速度的频响函数,结果表明两者间有显著差异.zhang、jin和pekau 也提出了拱坝—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有限元—边界元—无限元模型,这一工作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对阻抗函数简化处理后的时域模型方面,库水模型为附加质量。
由于库底吸收边界模型存在吸收系数难以确定的困难,而且吸收系数是用一维模型或人为经验确定的,存在不准确和不确定性,其取值又对拱坝地震反应影响很大,因此,这种近似模型并未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库水可压缩性问题无论是从学术上或是从实际工程应用上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在用模型试验和原型试验验证理论上近似的数值分析模型仍有一定困难的情况时,采用理论上严格的数值分析模型与之比较应不失为一种选择途径。
2 拱坝—库水—地基系统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2.1.1坝体和地基区域考虑到坝体和地基都有一定的阻尼,且网格尺寸差别较大,这时坝体—地基系统有限元离散模型中的阻尼比变化范围很大.因受稳定的影响,du xiuli、zhang yanhong和zhang baiyan应用的显式有限元内点计算格式虽简单但稳定性要求高,杜修力、王进廷提出的计算格式虽然每一步的计算工作量稍大,但稳定性好。
事实上,相对于地基辐射阻尼而言介质阻尼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因此,不从分析模型的角度考虑地基介质材料阻尼而仅就控制人工边界数值失稳的角度引入极小的与介质应变成正比的阻
尼是合理的,另一种解决途径是对地基人工边界计算区不考虑介质阻尼。
2.1.2库水区域库水的粘性系数很小,一般都假定为理想流体,但为了消除多次透射人工边界高频失稳问题,需要引入很小的与刚度成正比的阻尼.由于这时的阻尼非常小,从计算量和稳定性两方面考虑。
2.1.3库水与坝体、库水与地基交界面的边界条件 (1)库水与坝体、地基交界面法向位移连续;(2)库水与坝体、地基交界面切向剪力为零;(3)库水与坝体、地基交界面法向力平衡。
2.2人工边界由于多次透射人工边界对平行于人工边界的波传播是无效的,因此,要求由其计算的波是向外射向人工边界,一般通过总场减去自由场的方式可以获得这种散射波场.但拱坝—库水—地基系统中,难以确定库水上游端自由场,也就不能确定要求的散射波场.多次透射人工边界的修正公式的优点是可以反映平行人工边界的波传播,若将总场分解为入射场和外行场后,垂直入射地震动作用时在库水上游边界无射向人工边界的波场,此时在射向库水上游边界的外行波场中虽有平行于人工边界传播的波,但用廖振鹏和李小军[15]提出的多次人工透射边界的修正公式可以实现完全模拟,因此,在这里采用多次透射人工边界修正公式.
2.3地震动输入本文仍采用杜修力、陈厚群和侯顺载[11]使用的波场分解方法,在人工边界区将总场分解为入射波场和外行波场,用多次透射人工边界的修正公式计算外行波场,这也使计算工作相对于自由场和散射场的分解方式要简便得多.
3 考虑库水可压缩性的小湾拱坝地震反应分析
拟建中的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和南涧县交界处,在澜沧江与左岸支流黑惠江汇合口至以下3.85 km的河段上.小湾水电站总库容145亿m3,总装机容量4200mw,主要用于发电、防洪和灌溉,是8级开发澜沧江中下游河段的两个核心电站之一.坝址河
谷相对较宽,呈v型,坝顶处河谷宽720m,两岸山坡平均坡度分别为40°~42°,坝址区基岩主要由黑花岗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拱坝坝高292m,为抛物线变厚度双曲拱坝,大坝上游正常蓄水位1240m,常遇低水位1181m,满库时基本自振周期接近于1s.小湾电站周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历史地震发生频繁,经中国地震局烈度评定委员会审查,确定工程区基本烈度为ⅷ度.小湾拱坝的设计烈度为ⅸ度.
3.1计算基本资料坝体几何尺寸和坝体及地基基本材料特性,采用昆明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技术资料.坝底高程953m,坝顶高程1245m,最大坝高292m,坝顶弧长935m,坝顶厚12m,坝底厚73m.混凝土动态弹性模量ed=27.3gpa,密度ρd=2400n/m3,泊松比ν
d=0.189.基岩根据实际情况细分为21种材料(表1),取瑞利阻尼假定,为方便与du xiuli、zhang yanhong和zhang baiyan[10]的结果的比较,确定瑞利阻尼系数的两阶阻尼比仍取为0.05(分别对应于f1=1.0hz和f2=15.0hz)
对于ⅸ度设防的小湾拱坝,国家有关部门审核确定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08g,竖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水平向的2/3,即0.205g.本文采用以设计反应谱为目标谱生成的人工地震波作为输入地震波,考虑到从弹性半空间水平基岩面的地震动反演为无穷远垂直输入地震波的问题,将其时程曲线乘以05。
(a)横河向
(b)顺河向
(c)垂直向
3.2有限元模型本文计算中,小湾坝体和基岩部分有限元网格采用du xiuli等[10]文中给出的剖分网格,该网格以三维8结点单元以及6结点退化单元对坝体和地基进行有限元离散,共划分20107个单元,22878个结点,坝体—地基系统的网格剖分示意图如图2所示.库水部分单元由作者根据坝体—基岩系统单元剖分情况剖分而成,高水位时共有971个单元,1201个结点,其中包括库水与坝体—基岩系统交界面结点334个;低水位时共有583个单元,756个结点,其中包括库水与坝体—基岩系统交界面结点249个.
3.3计算工况计算中分不可压缩库水的附加质量模型和可压缩库水模型两种情况,考虑了无库水的空库和有库水时的高水位和低水位3种工况.正常蓄水位1240m(库水深度287m)即高水位,低水位即为常遇低水位1181m(库水深度228m).
3.4 三向输入地震动时小湾拱坝的地震反应,同时输入横河向、顺河向和垂直向3个方向的小湾拱坝场址人工合成的地震动加速度对小湾拱坝模型进行计算,得到上游面主要位置位移、加速度和应力反应最大值和最小值,坝顶上游面拱冠处位移、加速度和应力时程曲线。
可见,高水位时附加质量模型计算出的拱坝各点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反应几乎都较可压缩库水模型计算出的相应值大,特别是拱冠梁的顺河向位移反应;低水位时也有同样趋势,只是在拱冠梁处不如高水位明显.考察表3可以看到加速度绝对值与前面的位移反应有几乎相同的结果,只是两者相差更小,低水位时拱冠梁顺
河向加速度反应则略有不同.
4 结论
本文考虑了库水的可压缩性,对小湾拱坝—库水—地基系统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初步分析针对小湾拱坝的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库水可压缩性后,将十分明显地降低对拱坝抗震安全性起控制作用的部位的应力反应.具体讲是使中、上部位拱冠梁的梁向拉应力降低达45%左右,拱冠顶拱向拉应力降低达20%以上,这对于评估拱坝抗震安全是有利的,也说明附加质量模型是不合理的,过于夸大了拱坝抗震关键部位的应力反应.以往的众多研究表明地基能量幅射的影响,使得上部拱向拉应力降低达40%左右,梁向拉应力变化不大,本文的研究显示库水可压缩性的影响与地基能量辐射的影响同样重要.由于本文结论是针对小湾拱坝进行分析得到的,作为一般性结论尚有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