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脑室肿瘤的诊断与别

合集下载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 光镜下表现为单层或柱状立方上皮细胞围绕血管呈均一乳头状排列,无 明显核异形及核分裂相。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影像学特征
CT平扫: 扩大的脑室内见团块样高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点钙化;病灶 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变,颗粒感较明显;增强扫 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清楚;周围脑实质未见水肿效应(只有肿瘤 较大压迫脑室壁时才导致脑组织水肿效应)。
肿瘤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因肿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 并出血,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 T1WI 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钙 化灶在 T1WI、T2WI 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
瘤周水肿效应轻。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CNC影像学特征
常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粘连,累及孟氏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较大的肿瘤常侵犯侧脑室顶壁、侧壁。 肿瘤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脉络丛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起源于脉络上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 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0.7%,占胶质瘤的2%。占儿童颅内肿 瘤的1.8%~3% 约45%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在1岁内发病 74% 在10岁以内发病。

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侧脑室占位影像鉴别诊断

• 肿瘤内可有散在钙化,钙化明显时在T2 加权图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均质显
著强化或稍不均质显著强化
• 鉴别诊断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需要与侧脑室脑
膜瘤区别,两者均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但脑膜瘤边缘光滑,而乳头状瘤边缘呈 颗粒状凹凸不平或呈分叶状,侧脑室脉 络丛乳头状瘤常见于幼儿,而脑膜瘤主 要见于成人,另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可 分泌过多脑脊液,使整个脑室系统扩大, 是提示诊断的重要征象。
• 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还需要与侧脑室 室管膜瘤区别,两者都多见于儿童,但 室管膜瘤与室壁间有广基相连或跨壁生 长,而乳头状瘤因过度分泌脑脊液而表 现有脑室系统扩大。
• 11.2. 2脉络丛乳头状癌 • 又称恶性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所有脉
络丛
肿瘤的10%~20%。易出现在较大儿童。 CT和MR表现与乳头状瘤相似,难以区别。
11.2侧脑室占位病变
• 11于第三脑室。绝大多数出现在5 岁前,尤其易发生于1岁前。男性多于女 性。肿瘤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 于侧脑室体部。左侧多见,偶可见于双 侧。
• 肿瘤大体标本呈灰红色,质软,无包膜, 但与脑组织分界清楚,肿瘤多呈乳头状、 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出血、囊变、 坏死少见。
球大小3-22mm,两侧侧脑室脉络膜丛 的大小和钙化程度可不对称。
• 双侧侧脑室被两侧透明隔分隔,绝大多 数情况下两侧透明隔互相融合,偶尔也 可未融合其间充满脑脊液,形成透明隔 腔。透明隔腔向后延伸超过室间孔,形 成第六脑室。透明隔腔的脑脊液通过室 间孔进人脑脊液循环。另外一个正常变 异的脑脊液腔是中间帆腔,位于第三脑 室顶的后部,与四叠体池相通。
侧脑室三角区以脑膜瘤最为常见。
• 少数侧脑室脑膜瘤可以很大,形态可很 不规则,并向周围脑实质内生长,境界 欠清楚,这时确定脑膜瘤的诊断比较困 难,氢质户波谱对这种特殊形态脑膜瘤 的诊断很有价值。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46页文档

侧脑室肿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46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诊断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策略
脑 膜瘤 发 病率 更 低 ,但 多数 位 于侧 脑 室 内_ 3 _ 。本组
病例 较少 未有 明显 差异 。
形均质 高密度或稍 高密度影 ,2 向同侧枕 角延 例 伸 ,1 主要位 于颞 角 ,另有 2 累及侧脑 室体 例 例
部 ;1 见 点状 钙化 ,同侧 脑 室颞 角 和枕 角不 同程 例 度 的扩 大 ;4例肿 瘤 周 围脑组 织 有 低 密 度 水 肿 带 , C T增 强 扫描 后 中度 强化 ,2例病 灶 中心 强 化 不均 。 MR 表 现 为 ,T WI 病 变 侧 侧 脑 室 受 压 与 移 位 , I 1 呈
月 21 00年 1 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侧脑室脑 1 膜瘤患者 1 例 ,现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 料 与 方法 1一般 资 料 :本 组 1 例 ,男 5 . 1 例 ,女 6 。年龄 1 ~ 2 ,平均 4 .岁。病程 例 3 6岁 1 2 7 个月 6 年。病灶位 置 :左侧脑室 7例 ,右侧脑 室 4 ,其 中位 于侧脑 室三角区 8例 ,三角区累 例 及枕角 2 ,颞角 1 ,体部 2 例 例 例。 2 .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不 同程度 的阵发性 头 痛 ,以胀 痛 为 主 ,部 位 不 定 ,以 双额 或颞 侧 多 见 ,部分 头痛 与体位有关 ;恶心呕吐 5例 ;视物
对 肿瘤的逐渐生长有代偿作用 ,局部症状 出现较
少 ,早 期 缺乏 定 位 体 征 ,一 般 病 程 较 长 。肿 瘤 生
长较大时将产 生 占位效应 或影 响脑脊液循环 引起 高颅压症状 和周 围脑组织受压症状 ,表现为进行 性 加重的头痛和视乳头水肿 ,由于肿瘤在脑室 内 有一定活动度 ,因而可产生活瓣 作用 ,尤其是位
脑室脑膜瘤来源于异位至脉络丛 、脉络组织及侧 脑 室壁 的蛛 网膜 细胞 Ⅲ ,属 少见 的脑 膜瘤 ,由于 三 角区的脉络丛丰富 ,所以 7 %~ 0 0 8%的侧脑室脑膜 瘤位于三角区 ,也可以向颞角 、枕角和体部延伸 , 其 供血 主 要来 自脉 络膜 前 动脉 和 或脉 络 膜后 动 脉 , 成人较儿童多见 ,女性多于男性 ,左侧多于右侧。 有 学 者 认 为 侧 脑 室 脑 膜 瘤 发病 以 女性 多见 ,儿 童

侧脑室肿瘤诊治分析(附32例报告)

侧脑室肿瘤诊治分析(附32例报告)

31 诊 断 .
由于脑 室内充பைடு நூலகம் 脑脊 液 , 对肿瘤 的发展有一定 的
水 1 例 。临床症状 : 痛 3 1 头 0例 , 吐 2 呕 5例 , 视力 障碍 7例。 双眼底视乳头水肿 1 , 1例 视乳 头萎缩 3例 。同 向偏 盲 1例。 眼球 外 展 受 限 2例 , 枢 性 面 瘫 1例 , 体 偏 瘫 5例 。偏 身 感 中 肢 觉 障碍 1 。辅 助 检 查 :2例 均 行 头 颅 C 例 3 T扫 描 , 行 脑 电 6例 图检查 。所有 患者者术前均 行 MR 检查 。肿瘤直 径大小 : I < 2e 5例 , 4c 2例 , 4 c 。 m 1 2~ m 1 > m 5例 12 治 疗 方 法 根 据 肿 瘤 生 长 部 位 , 开 重 要 功 能 区 行 肿 瘤 . 避 切 除术 。其 中经皮质入 路 1 , 胼胝 体入路 l 9例 经 3例。切开 脑皮质 , 自动牵开器牵开 脑组 织进入侧 脑室 。在脑 室 内肿瘤 周 围盖 以棉 片 , 保护侧脑室壁及室 间孔 附近静脉等重要结 构。 减少 对脑组织 的牵拉 , 根据肿瘤 的大小 和性 质采取 不同 的方 法切 除肿瘤 。瘤体 > m者宜 先作瘤 内分块切 除肿瘤 , 2c 待体 积缩小后将瘤 壁完全 切除 。瘤 体 <2c m者 可整 个切 除 。有 囊变者先穿刺抽 出囊液 , 再切开囊壁 , 分块 切除。胶 质瘤常分 界不 清 , 在尽 可能不损 伤重要 神经核 团和 血管 的情 况下作镜 下 全 切 除 , 侵 犯 的 脑 室 壁 也 应 一 并 切 除 。对 于供 血 较 丰 富 被 的肿瘤 , 尽可能早地暴露并 切 断肿 瘤 的供血动 脉 , 减少 出血 , 保 持 术 野 干净 。术 后 脑 室 内 常规 留 置 引 流 管 。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侧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lyz
e
d
3 p a ti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 o r s
ts w e re
e r e
e x a m c a te
in
e
d by CT
e e a n te r
c
a n
d 5 p a t ie
r

ts
w
e r e
e x a m
in
d by
r a
M R
v e n w w
R
e s u
lts
A ll tu
lo
d in t h p tu m
广东省江 门市中心 医院
J ia n
g
m e n
C
e n tr a
l H
p it a l
f G
u a n
in
ia n g ,J
m e n
5290 30

P R C h in
A 【 b s tr
c e n tr a
a c
t 】 O bj
e c
ti v e
a n
To
e x
p lo
r e
th e
CT
a n
h ig h de
a
n s it y

o n
m o
CT
g
a n
d is o in t e
n s e
o r
s
s
lig h tly h y p o i n t e
n s e
ig
n a ls
a
r
o n
T 1
s

-
w e
ig h t e d M R im

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侧脑室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都在这

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侧脑室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都在这

/侧脑室肿瘤应该做哪些检查,侧脑室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都在这侧脑室肿瘤常见的检查方法头颅平片、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EEG、颅脑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侧脑室肿瘤一般都有哪些检查方法一、检查1、脑脊液检查病人脑脊液压力升高,脑脊液蛋白含量也升高,并以脑室内者为最高,腰穿获得者蛋白含量则较低。

肿瘤侧侧脑室内脑脊液的蛋白含量高于对侧侧脑室内的脑脊液蛋白含量。

脑脊液细胞数稍增高,有时可查到瘤细胞。

2、颅骨X线平片颅骨平片为侧脑室肿瘤时一种简单的检查方法,其X线征象表现在两个方面:①颅内压增高征象:颅骨内板指压迹增多;鞍区骨质变化,呈现后床突骨质吸收甚至消失,鞍背变短,严重者鞍背也消失;颅内压增高时间较长,颅骨发生骨质吸收萎缩变薄;②肿瘤钙化:肿瘤钙化也称为颅内病理性钙化。

侧脑室内肿瘤钙化并不少见,多见于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状瘤。

室管膜瘤的钙化多表现为侧脑室内散在的点状聚集而构成的多发性球形钙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侧脑室三区,其钙化特点为单侧侧脑室内三角区部位出现钙化,双侧侧脑室三角区部位发生钙化但大于正常脉络丛的钙化斑。

脑膜瘤的钙化多呈点状、片状、针状或放射状。

3、脑血管造影侧脑室肿瘤在脑血管造影时主要显示脑积水的血管征象,表现为大脑前动脉变直或向对侧移位,侧裂动脉可有轻度的向外移位或仅表现有外移的趋势。

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及其分支向上呈弧形移位,胼周动脉上移,膝部变圆,其上行段牵直。

脉络膜前动脉变直或向下移位,或可见有扩大的脉络膜前动脉引向肿瘤区。

有时可显示出脑室内的异常血管团。

4、脑室造影脑室造影是侧脑室肿瘤一项具有特殊意义的检查方法,可直接显示肿瘤的大小及位置,并作出定位甚至定性诊断。

由于侧脑室肿瘤易于阻塞室间孔,造影时可见脑室扩大并以肿瘤侧为明显,脑室内可见充盈缺损及肿瘤影。

侧脑室三角区较大的肿瘤气脑造影可见气体包绕的肿块,有时可见侧脑室向对侧移位。

5、其它脑电图检查可见有局灶性慢波。

超声波检查有中线波移位。

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 瘤
中枢神经细胞 瘤
女性 23岁 进行性 头痛2月伴左眼视力
下降
显示肿瘤血管 和囊变
谢谢
Thanks
汇报人姓名
相通时即称为第六脑室。
叶间隙称为透明隔腔,
内充脑脊液,一般不通
其他脑室,在出生后2个
月,双侧透明隔小叶融
合,透明隔腔消失,但
有12%~15%直到成年
仍存在。
侧脑室
侧脑室左右各有一个,分为前角、 下角、后角、体部和三角区5个部 分,内含脑脊液,是由侧脑室内的 脉络膜组织所分泌。
两侧侧脑室体部呈凹缘向外侧的镰 刀状影,居中线两旁,中间由透明 隔相隔,向后延续为三角区,继之 向后外侧伸入枕叶形成后角。
但两种细胞的比例与室管膜瘤不同,室管膜下 瘤中星形细胞占细胞总数的50%,而室管膜瘤 中星形细胞占细胞总数的20%。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表现
一.CT 平扫以低或等密度为主, 密度欠均匀, 有小的更低密度囊变区,病灶 内有细小的砂粒样钙化。
二.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影, T2WI呈高信号, FLAIR 呈高信 号,DWI呈低信号;肿块的边界清晰, 通常黏附于透明隔或脑室壁,增强后 扫描室管膜下瘤往往无或仅有轻微的强化,这被认为是室管膜下瘤的比较 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主要由于肿瘤血供差,血脑屏障完整。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星形胶质细 胞瘤影像学 表现
低度恶性:CT低密度,钙化(15%),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高度恶性:CT混合密度,T1WI/T2WI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

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表现和外科治疗
朱卫;崔尧元;徐启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0(007)004
【摘要】@@ 侧脑室肿瘤,是指位于侧脑室内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
0.75%~2.8%,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可起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的组织,其具体发生的部位、病理性质和临床表现等各不相同[1].本文对侧脑室常见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手术方法(包括侵入三脑室肿瘤的手术方法)的进展等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62-465)
【作者】朱卫;崔尧元;徐启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32;华山医院神经外科,2000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显微外科治疗侧脑室肿瘤临床分析 [J], 胡成旺
2.儿童侧脑室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J], 明扬;陈礼刚;董劲虎;杨福兵;李定君
3.侧脑室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J], 张敬泉;李劲松;胡威;刘光普;陈坚
4.侧脑室肿瘤的外科治疗 [J], 涂兰波;彭彪;王国良;张小鹏;王玉宝;李建亭;王伟民
5.侧脑室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J], 李红旗;赵宇;臧永强;郭荣增;王影飞;王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肿瘤鉴别诊断

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本病病程较长,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耳鸣、耳聋等听神经刺激和破坏症状,患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等面神经受累症状。

病程后期可出现小脑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

CT检查示: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区长T1,长T2信号。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该病可能性大。

2、胆脂瘤: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多位于侧脑室内,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长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少数位于第三、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可可有嗜睡症征等,并可反复发作。

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不能排除此病的可能性.3、脑膜瘤:60-70%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等蛛网膜颗粒存在的地方。

生长缓慢,病史长,良性多见。

MRI在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可见硬膜尾征,从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4、转移癌:老年人多见,多有其它器官的原发病灶,以肺部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头部MRI显示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及周边水肿明显,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尚不能排除此病。

5、脑脓肿:病人多有中耳炎等感染史,发热明显。

有脑膜炎的体征,头部MRI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可见脓肿周围的囊壁,病灶中央信号不变,附近脑组织可有水肿信号影,脑室系统可受压、移位,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见可基本排除本病。

诊治计划:拟提检项目及次数:检凝血象、血型,外科综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心电,胸透。

1、颅内炎性改变:包括化脓性及结核性,常有发热史或感染结核史,肺内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化脓性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包括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脑脓肿可能性大。

2、胶质瘤: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病程短,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生长迅速,病灶周围有水肿。

侧脑室占位影像诊断与鉴别

侧脑室占位影像诊断与鉴别
增强扫描呈均匀显著强化
第5页/共9页
第6页/共9页
左侧脑室占位, 边缘光滑,信 号均匀,T2W 稍高信号,增 强后明显均匀 强化,MRS示 Cho峰明显升 高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结节性硬化病人中,约10%一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 化为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肿瘤位置特殊,常位于侧脑室孟氏孔附近。 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T1W为稍低信号, T2W为稍不均匀高信号,这种稍不均匀可是由于肿瘤内 钙和铁的沉积。 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而未转化为该瘤的结节不显示强化。 其他部位室管膜下或脑实质同时有多发钙化或未钙化的 结节存在。
左侧脑室占位,T1W稍低信号,T2W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有囊变 坏死区
第2页/共9页
脉络丛乳头状瘤
多出现在5岁以下儿童,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
T1W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呈高信号,内常见颗粒状混杂信号, 肿瘤常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凹凸不平或分叶状
肿瘤边界清楚,可因肿瘤分泌大量脑脊液而表现为脑积水,肿瘤 完全浸泡在脑脊液中
增强扫描呈均匀或稍不均匀显著强化
第3页/共9页
第4页/共9页
女性,10岁, 右侧脑室后角 占位,边界较 清,T1W等信 号,T2W稍高 信号,增强后 明显强化,脑 积水明显。
脑膜瘤
脑膜瘤好发于中年人,发生在侧脑室少见,但对侧脑室肿瘤来说 ,脑膜瘤是成人侧脑室最常见的肿瘤,最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
肿瘤形态比较规则,边缘光滑,境界清楚,MR T1W呈稍低或 等信号,T2W呈稍高或等信号,有钙化时表现为低信号。
第7页/共9页
第8页/共9页
பைடு நூலகம்谢您的观看!
第9页/共9页

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侧脑室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8例报告)
2 结 果
瘤位 于左侧 脑 室 1 , 侧脑 室 1 例 ; 中位于侧 7例 右 1 其
脑 室 三角 区 2 4例 , 角 区累及颞 角 1 , 三 例 体部 3例 。 1 2 手术 方法 . 本 组均采 用颢 顶枕 骨瓣 开颅 , 手 术 显微镜 下 从 颞 中 、 上 回附 近 取 半 弧 形 切 口。 颞 大部 分 于 皮 层 下 13m 即 可 见 到 肿 瘤 , 数 呈 灰 -c 多
掌 握适 应证 , 心操作 , 确用 药 , 制好禁 忌证 , 细 准 控 腰
部 侧 隐窝 注药不 失为一 种保 守 治疗腰 椎 间盘 突出症 有效、 创、 无 安全 的治疗 方 案 。
参 考 文 献
[] 黄盛辉. 1 实用硬 脊 膜腔 神 经 阻 滞 学. 京 : 学 出版 社 ,9 8 9 北 科 1 8 ,—
3 讨 论
1 1
侧 隐窝 是 椎 管两 侧 的延伸 部 分 , 容 纳神 经 根 是
的通 道 , 硬膜 外 腔 的一 部分 。腰 部硬 膜 外 腔 的容 是
[ ] 傅 建 峰 , 力利 . 椎 间 盘 突 出的发 病 机 理 及 治 疗 现 状 . 国疼 2 王 腰 中
痛 医学 杂 志 , 0 0, : 7 5 20 6 4~3
肿瘤 与脑 室底 部 或侧 壁 粘 连 一 般 分离 不 难 , 果 粘 如
连 紧密 不易 分离 , 不 必勉强 分 离 , 则 以免造成 周 围重 要结 构损 伤或 严重 脑水 肿 。本组 2例 因肿 瘤与脑 室 底粘 连较 紧难 以分 离 , 残 留薄层 瘤 壁 。肿 瘤 切 除 故 后要 仔细 止血 , 脑室 内不 要用 明胶 海绵止 血 , 冲洗 侧 脑室 后置 人硅 胶引 流管 , 从皮 下 引出接脑 室 引流器 , 脑室 内注 满生 理盐水 后严 密缝 合硬 膜 。

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t i s r r M e ho s Thepr —a d p tc t a tM R m a sof1 a e ih ve t iulrm e ngim a c nfr d b ur h sdio de . t d e n os— on r s i ge 4 c s s w t n rc a ni o o ime y s —
【 摘 要 】 目的 分 析脑 室脑 膜 瘤 的 MR 表 现 特 点 , I 旨在 提 高 对其 诊 断 的 准 确率 。 方 法 对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 的 l 4例 脑 室 内脑 膜 瘤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行 颅 脑 MR平 扫 及增 强 扫 描 检 查 。 结 果 肿 瘤 6例 位 于 右 侧 侧 脑 室 , 均 7例 位 于左 侧 侧 脑 室, 中 1 其 1例位 于侧 脑 室 三角 区 , 1例 位 于 三 脑 室 。 肿 瘤 9例 呈 类 圆 形 , 积 较 大 , 界 较 清 , 表 现 为 等 或 稍 低 信 体 边 T wI
6 i h etv n rce n telf e til ,mo to ih 1c td i aea v n rc lrtio e a d l n t e H v n r l. M O tt mo s we e s fwhc o ae n 1tr l e tiua rg n n i h I er n l z d r to p c i ey e y a d p t o o y we e a a y e e r s e t l .Re u t Amo g al h c s s e i n c t d i h i h e t il ・ v s ls n l t e 1 a e ・6 l s sl a e n t e r t n rce 4 o o g v

侧脑室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侧脑室肿瘤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类型
常见的侧脑室肿瘤包括胚胎肿瘤、室管膜瘤和神 经胶质瘤等。
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生长速度、治疗方式和预后上 有所不同。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发病机制
肿瘤的成因可能与基因突变、病毒感染等因素有 关。
研究表明,某些家族遗传性疾病可能增加肿瘤发 生的风险。
谁会得侧脑室肿瘤?
谁会得侧脑室肿瘤? 年龄
侧脑室肿瘤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2. 谁会得侧脑室肿瘤?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诊断和治疗? 5. 如何预防侧脑室肿瘤?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什么是侧脑室肿瘤?
定义
侧脑室肿瘤是发生在侧脑室内的肿瘤,可能是良 性或恶性。
侧脑室是大脑中最重要的脑室之一,负责脑脊液 的产生和流动。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和视力障碍 等。
症状通常是由于脑室内压力升高引起的。
何时需要就医?
影像学检查
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头痛或神经功能障碍,应及时 进行影像学检查。
MRI或CT扫描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诊断 。
何时需要就医?
早期发现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定期体检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率。
如何预防侧脑室肿瘤? 心理健康
重视心理健康,适时进行心理疏导。
情绪稳定对身体健康也有积极需进行康复训练和定期随访,以监测 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
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也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
如何预防侧脑室肿瘤?
如何预防侧脑室肿瘤?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有助于增强免疫 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MRI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蓝岚【摘要】目的分析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表现.结果不同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肿瘤具有某些特征性的表现.而大多数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及好发部位特征.如脑膜瘤及中枢神经细胞瘤常见于中年人,而室管膜瘤及脉络丛乳头瘤则好发于儿童.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而室管膜瘤则好发于第四脑室;中枢神经细胞瘤则好发于侧脑室前角.结论 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发病年龄及部位等可以提高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11【总页数】3页(P82-84)【关键词】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作者】蓝岚【作者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厦门 36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445.2脑室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大部分或全部位于脑室内的一类肿瘤。

脑室肿瘤发病率低,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8%~1.6%[1]。

但肿瘤种类繁多,可起源于室管膜、脉络丛组织、透明隔或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等[2]。

尽管大部分肿瘤可通过MRI检查发现,但由于肿瘤缺乏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及临床征象,所以往往难以在术前对肿瘤的病理类型做出准确的诊断。

笔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 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期望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1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3例,平均年龄(33.2±5.6)岁。

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行走不稳、肢体乏力等。

1.2 设备与方法20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行MRS检查。

MRI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扫描仪,8通道标准头颈正交线圈,层厚5 mm,层间距1 mm。

侧脑室内分叶状实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侧脑室内分叶状实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侧脑 室内 肿瘤 在临 床上 较少 见,种 类也 繁多 ,侧 脑室 内呈 分 叶状 实性 肿瘤 更少见 ,并 且也 较难鉴 别. 侧脑 室内呈 分叶 状实 性 肿瘤 的早 期诊 断, 对临 床手 术有 指导意 义, 对评 价肿 瘤预 后有 重 要意义.笔者收集本院2003年 6月- 2006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 18例 侧脑 室内呈 分叶 状实 性肿瘤 ,作 回顾 性分析 ,旨 在提 高 对侧脑 室内呈分叶 状实性肿瘤 的诊断准确 性。 1 资料和方法:
影像上侧 脑室内肿瘤诊断 标准:肿瘤体 积2/3位于侧脑 室内, 邻近 脑室 被撑 开或 周围 见脑 脊液 影及肿 瘤与 侧脑 室壁 的夹 角为 锐 角“吲 .肿瘤周边 由于生长速 度不均衡 ,产生局部 突起,突起 与突 起之 间有 切凹 ,为 分叶 状。 所谓 实性就 是肿 瘤密 度或 信号 与脑 组 织相等 或接近。本组 病例18例, 男8例,女10 例,年龄1- 65 岁,平均38岁.病程9d- - 4y.主要临床表现:头痛18例,视乳 头水肿 13例,视 力下降8例 ,呕吐7例 ,一侧肢体 活动障碍4 例,抽搐2例,皮下结节2例,记忆力减退2例,体位变换时头 痛加重l 例。
孔未 见膈 下游离 气体 的3 0例 病人分 别进 行口服 产气 粉法, 插胃 管 注气 法, 插胃管 注碘 油法造 影,从 而明 确溃疡 穿孔 的真实 性及 穿 孔的 部位 。
隐匿性穿孔 极易误诊、误治.为 了提高对胃十二指肠 臆匿性穿 孔的 认识 ,减少 其误 诊误治 。那么 缩短 诊治时 间, 提高诊 断准 确 率是 必要 的.从 上述 对照表 不难看 出口 服产气 粉法 占有一 定的 优 势, 对一些疑 有胃十 二肠穿孔 需要立 刻作出诊 断的( 也就是 缩短诊 断时 间)尤 为重要 。经论证 口服产 气粉法是 在诊断 未见膈下 游离气 体的 胃十 二肠道 穿孔 患者当 中是最 简便 、最快 捷, 最准确 、最 可 行的一种方法,在 临床上可用. 参考 文献 [ 1] x线诊断学 (第 一版) [M] .山东 科学技术 出版社 。344. [ 2] 刘荣惠,张亚。郑兴华.胃镜诊断十二指肠球部隐匿性穿孔2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摘 要 :目的 分析侧 脑室脑膜瘤 的 MR 表现 , I 以提高认识 , 为影像诊 断提供依 据。方 法 回顾分 析 2 6例经手术 、 病 理 证实的侧脑室脑膜 瘤的 MRI 资料 , 析其 MR 表现。2 分 I 6例病人 中 2 例做 M I 扫及 增强扫描 , 1 R 平 5例只行平扫检查。 结果 9例位于左侧侧脑 室三角 区, 3例位于右侧侧脑 室三角 区且合并右 侧额 叶脑转移瘤 , 6例位 于左侧 侧脑 室三角 区
ta n uo yo : i o ah lgc lv ra t n h rp ui r e r tma hs p t oo ia ain sa d tea e t l c t c
nuo ̄o : v w [] uono,0 4 6 ( ) 37 er c maar i J .JNero cl2 0 ,6 3 :7 ee
N uo ̄r2 0 ,4 (2 :4 7—12 . ere ,0 0 12 1 )1 1 4 2 I Sh d MH, otRe N, o ohC e a. et l 7l cmit Gt i f dO V nK c S, t C nr 1 a
总之 部 位、 形态学及密 度 和信号 特 点 , T和 MRI C 可在术 前作 出正 确 诊断 。对于发生在 侧脑 室 内前 2 3或透 明隔 的肿瘤 , 表 现 / 混杂密度 , I T wI MR 上 l 呈不均质低信 号 , 2 呈不均质 的高 T wI 信号 , 增强 扫描病灶 呈不均 匀强 化 , 其是 合并 血管 流空影 者 尤 应考虑 中枢神 经细胞瘤 。根 据影 像学所 提示的诊 断, 可制订 手 术或放射治疗方案 , 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 ] 陈 自谦 , 1 张碧 云 , 肖慧 . 中枢神 经细 胞瘤 的 C T和 MRI 诊 断与鉴别 诊断[]放射学 实践 ,062()57 5 . J. 20 ,16 :5 —59 [] Y s g M V n nYr V n e lg ea Cn 2 a ri G, o A lO K, o D i i A,t1 e— a l i l l m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P P 的影像学表现
平扫:CT等或高密度。MR T1WI等信号;T2WI等 或高信号
肿瘤内常可见颗粒状混杂信号,是脉络丛乳头状瘤 的MR表现特点,肿瘤边缘也常为颗粒状、凹凸不 平或分叶
增强后多呈均匀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主要与出血 、囊变、钙化有关
脑积水常见
脉络丛乳头状瘤
右侧脑室三角区CPP
侧脑室肿瘤
近孟氏孔: SGCA、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 体部: 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瘤 三角区: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转移瘤、脑膜瘤、室管膜瘤 所有部位: 淋巴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strogytoma, SGCA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是一种先天性、 家族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以皮脂腺瘤、癫痫及智力低 下三联征为特征
男,13岁,纤维型脑膜瘤
谢谢
脑室肿瘤
脑室内肿瘤不常见,占到颅内肿瘤的10% 。成人脑室内 肿瘤一半位于侧脑室,而儿童只有¼ 脑室内肿瘤CT和MRI影像上缺乏特征性,而年龄和位置 对于诊断有很好的提示作用 临床症状主要来自颅内压的增高和脑积水
侧脑室肿瘤
侧脑室被覆室管膜细胞 星形细胞瘤 透明隔也有一层胶质被覆可以产生胶质细胞瘤、脑室 系统特有的中枢神经细胞瘤。脉络丛富含血管,产生 CSF,成人和儿童都可能发生原发的乳头状瘤或癌,由 于血供丰富,成人更常见的是转移灶、脑膜瘤(女性) 尽管儿童幕下肿瘤更常见,但3岁内幕上肿瘤大多位于 脑室内
儿童CPP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于体部,成人 CPP常见于四脑室
儿童最常见的原发脑室内肿瘤, 1岁以下儿童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第一位,<5岁占50-80%
10%-20%的儿童CPP可恶变成脉络丛乳头状癌(影像上 难以鉴别,良恶性CPP都可侵犯脑室外脑实质,皆可沿 CSF种植)
肿瘤大体多呈乳头状、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
年龄小于20岁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及孟氏孔 囊变常见,可见钙化 CT: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脑室壁和脑实质
内钙化结节 MR:肿块T1WI上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或不均一强化,室壁错构结节不强化
男性,42岁 头痛、头晕1 月余,20天 前突发意识障 碍
SGA
SGA
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 neurocytoma)
少见的神经元起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占颅脑肿瘤 的0.1-0.5%,光镜下结构类似少枝胶质细胞瘤
年龄:20-30岁女性多见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孟氏孔区,以一侧脑
室为主向双侧脑室生长为特征,常表现为附着于透 明隔中隔,以宽基底或细蒂与透明中隔相连 少见部位:三脑室、四脑室及丘脑、基底节区、脊 髓
中枢神经 细胞瘤
女性 23岁 进行性头痛2月伴左眼视力下降
室管膜肿瘤
室管膜下瘤 粘液乳头型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间变性室管膜瘤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室管膜下瘤是一种少见良性肿瘤,2007年WHO神经系统 肿瘤分级属于I级。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2%-0.7%, 室管膜肿瘤的8.3%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40~50
岁。
室管膜瘤
幕下占60%:四脑室好发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体部
三脑室 病理上分四型:
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胞型
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表现
平扫:CT 等/低密度,斑点状钙化很常见 MR T1WI等或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信号不
T1WI以稍低信号为 主,T2WI以高信号 为主,出血区信号混 杂,增强病灶轻度强 化。病灶堵塞室间孔、 透明隔左移位,双侧 侧脑室扩大。
男性,47岁,头痛一月
女性,32岁,头痛
男性,52岁, 头晕半年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皮或脑室周围 室管膜巢;
室管膜下瘤最有可能起源于室管膜下的神经胶质母细胞 40~60岁好发 部位:第四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侧脑室的室管膜下
瘤常靠近室间孔
室管膜下瘤(Subependymoma)
镜下肿瘤组织细胞含量少,纤维组织多 可见微小囊变、钙化和出血 血供较差,血脑屏障完整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表现
CT 平扫以低或等密度为主, 密度欠均匀, 有小的更低密度 囊变区,病灶内有细小的砂粒样钙化。
MRI表现为T1WI呈稍低或低信号影, T2WI呈高信号, FLAIR 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肿块的边界清晰, 通常黏 附于透明隔或脑室壁
增强后无或仅有轻微的强化,这被认为是室管膜下瘤的比 较特征性的影像学征象
均质是室管膜瘤的特点 肿瘤沿脑室塑形生长,突入对侧侧脑室,沿脑室通路
突入其它脑室,侵入临近脑实质 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 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常可见不均匀强化
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CPP)
儿童CPP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也可位于体部,成人 CPP常见于四脑室
TS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皮层错构瘤、皮层下神经 胶质错构瘤、室管膜下瘤样结节,发生率占90%-100%
约10%-15%室管膜下结节可以转化为SGC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strogytoma, SGCA
SGCA由大且胖的节细胞样星形细胞组成,归类于神经 上皮肿瘤中的星形细胞肿瘤,WHOI 级
发生于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则可以出现中度程度的强化
男,55岁,侧脑室内椭圆形肿块,边缘清晰,侧脑室有积水。T1WI呈 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病灶内可 见多发较小的长T1长T2的囊变区及条状的低信号流空血管影。增强后 肿块内仅有少许血管影强化。
男,64岁,CT平扫 以低密度为主,内见 更低密度小囊变区, 病瘤内出血,未见钙 化灶。增强后呈轻微 强化。
侧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脑室系统解剖
脑室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脑室内壁被覆室管膜上 皮,每个脑室内均有脉络丛,分泌脑脊液
侧脑室解剖
侧脑室左右各一,分别位于左、右大脑半球内,并延伸 到半球的各个叶内 两个侧脑室各自经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侧脑室分为四部分: •中央部,位于顶叶内 •前角anterior horn,伸向额叶 •后角posterior horn,伸入枕叶内 •下角inferior horn,最长,伸至颞叶内
儿童最常见的原发脑室内肿瘤, 1岁以下儿童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第一位,<5岁占50-80%
10%-20%的儿童CPP可恶变成脉络丛乳头状癌(影像上 难以鉴别,良恶性CPP都可侵犯脑室外脑实质,皆可沿 CSF种植)
肿瘤大体多呈乳头状、小结节状、绒毛颗粒状
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a, CPP)
右侧脑室三角区内脉络丛乳头状癌
脑 膜 瘤(Meningioma)
发生于脑室内者占脑膜瘤的1% 年龄:好发发病高峰为40~70岁,女/男=2:1 部位: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偶见于第三脑室近孟
氏孔区
左侧脑室脑膜瘤
女,45岁,左侧脑室三角区纤维型脑膜瘤
女性,40岁 右侧脑室三角区透明 细胞型脑膜瘤
中枢神经细胞瘤
(Central neurocytoma)
囊变多见(泡状占位),钙化常见(50%-70%) ,可见出血
CT: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MR:肿块T1WI上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
信号,瘤体内可见血管流空现象 增强后轻、中度强化
男性,47岁 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