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题

合集下载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题
一·填空。

1 《郑人买履》选自(),作者(),()的主要代表人物。

2 《刻舟求剑》选自(),是战国末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3 《郑人买履》一文中最能表现郑人对对自己轻信程度的句子是()。

4 《刻舟求剑》中体现寓意的一句是()。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郑人买履. 2 自度.其足3吾忘持度.
4遂.不得履5宁.信度6涉.江者
7遽契
..其舟8坠.于水9不亦惑.乎
三·解释划线字。

1自度其足2忘操之3吾忘持度
4及反5遂不得履6宁信度
7无自信也8反归取之9郑人买履
10遽契其舟11不亦惑乎12是吾剑之所从坠
四·翻译下列各句。

1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 何不试之以足?
3 宁信度,无自信也。

4是吾剑之所从坠
5求剑若此,不以惑乎?
五·写出下列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1而置之其坐2何不试之以足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至之市5是吾剑之所从坠
六·《郑人买履》的故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启示我们:
《刻舟求剑》的故事包含了怎样的道理?启示我们:
七·拓展
选成语,讲故事。

下面是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语,请任选一个,用简洁的语言讲述相关故事。

郑人买履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叶公好龙
所选成语:
相关故事:。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试题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试题

五、《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一课时一、基础题1.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7分)(1)郑人买履()(2)遂()不得履(3)宁()信度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1)置之其坐坐:(2)而忘操之操:(3)反归取之反:(4)宁信度,无自信也无: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4分)(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二、提高题:7.读句子,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8.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2)郑人最可笑的“行”:第二课时一、基础题1.《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编者是:。

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

(1)遂:(2)涉:(3)坠: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遽契其舟遽:(2)楚人有涉江者涉:(3)至之②市,而忘操之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6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5.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二、提高题:6.读句子,回答问题。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7.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楚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三、拓展题:8、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练习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doc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作者:南京金陵中学张昊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课内评估语段,回答问题。

甲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遽契..其舟()()2.区别下列加点的词不同的意义。

①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②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③至之.市()而忘操之.()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3)遂.不得履.(4)遽契..其舟(5)何不试之以.足(6)其剑自舟中坠于.水4.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④是吾剑之所从坠。

⑤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找出甲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2)通6.给甲文拟个标题,并说说这个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7.乙文中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外延读】拔苗助长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

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悯长揠谓予趋槁非徒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翻译下列句子。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小学文言文阅读理解

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字音读音履:lǚ边音, 第三声读音度: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nìng 鼻音,第四声读音遂: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注释欲:将要,想要; 者:......的人; 先:首先;度duó:测量; 而:连词,表示承接; 置:放置,搁在;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其:他的;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至:等到,直到;之:到……去,往操:携带; 已:已经; 得:得到;拿到; 履:鞋; . 乃:才; 持:拿; 度dù:量好的尺码;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曰:说; 宁nìng:宁可; .无:不;自信:相信自己; .以:用;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试题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鞋子②拿③量长短④宁可;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试题二 1.翻译句子;①郑人有欲买履者:②先子度其足:③而置之其坐: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4.文中的之字解释;①而置之其坐②至之市③而忘操之④反归取之⑤何不试之以足答案:1 ①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②先自己测量自己的脚;③然后把尺子放在他的座位上;3 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4 ①代词,指尺子;②到……去;③代词,指尺子;④代词,指尺子;⑤代词,指鞋;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者--……的人 .自---从; 坠:掉下;遽--急忙,立即,匆忙; 契--用刀雕刻;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是--指示代词,这儿; 是吾剑之所从坠,之:助词,不译; 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止:动词,停止; 者--……的地方行:前进; .求--寻找; 若--像; 亦:也;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译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成语之意:解释死守教条,比喻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一、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①涉②遽③是④求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B至之市,而忘操之;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试题二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2、为下列字注音;①坠②遽③契3、解释下列词语;①涉②是③遽④求4、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题三、1.解释加点字;其剑自舟中坠于水是吾剑之所从坠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最后一句是;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试题一、、1.①渡江②急忙③这儿④寻求 ;3.⑴ A、C ⑵ B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二答案:1、吕氏春秋吕不韦2、①坠zhuì②遽jù③契qì3、①渡江②这儿③急忙④寻求4、①涉江者②代“舟”5、①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②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6、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试题三、1 ①自:从; ②是:这;2 船已经前进了,而剑不能前进;像这样寻找剑,不也太愚蠢了吗3 记述;议论;5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更加具体地楚国人的死板、愚昧;6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三、学弈孟子·告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读法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e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u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u若之矣yi\.为是\其智\弗若与yu \曰:非\然也.读课文时的基调:用怀着一种好奇、愉快的追求知识的感觉去读;感悟学习任何东西都不要三心二意,要专心致志才能学好东西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心里却一心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这两个人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的好;难道是后一个同学的智商不如别人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下棋;围棋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以为:认为,觉得鸿鹄:天鹅;援:引,拉; 缴:本文指带有丝绳的箭;读音:zhuó之:天鹅; 之:前者; 俱:一起;弗若:不如,不同于; 矣:了; 为:因为;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指后者;然:这样; 思:想; 也:的;试题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2.翻译:惟弈秋之为听译文: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答:答案: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 2.只听弈秋的教导 3.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试题二6.给加点的字注音;诲二人奕鸿鹄将至7.用“∕”划分朗读节奏;使奕秋诲二人奕8.解释加点的字;①通国之善奕者也②惟奕秋之为听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虽与之俱学9.文中哪句话说明了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而效果不同10.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11.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 6.huì;hú; 7.使奕秋∕诲二人奕; 8.擅长;只、单;弓箭;共同;9.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10.不是他们的智力有很大的差别,而在于是否专心致志;11.专心致志是学好的唯一秘诀,如果自恃聪明,三心二意,就是老师再好,也是学不好的;四、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①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象现在的笙;②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③廪:粮食仓库;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仓供养的乐手有好几百人;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王继位;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试题1.请解释“宣王说之”中的“说”的含义;2.成语__就出自本文,比喻的是___;3、翻译句子①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②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答案——1: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2:滥竽充数,比喻没本事却混在有本事得人群中五、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①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 坐:因为;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编辑本段解释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寓意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补充省略成分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1.解释加点字①席而啖菱啖②欲以去热也去2.翻译句字;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三、1 ①啖:吃; ②出:驱除;2 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3 自己不懂的事物,不虚心求教,反而自吹自己知道,结果闹出笑话,充分反映出这个北方人的愚昧;其它答案合理均可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2其人自护其短短短处、缺点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 分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 分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1.解释加点字①窃入学舍窃:②辄默记辄③儿痴如此痴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⑥曷不听其所为曷2.翻译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二、1 ①窃:偷偷地;②辄:就;③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④恬:坦然;⑤挞:用鞭子打; ⑥曷:同“何”,怎么,为什么;2 ①王冕是诸暨县人;②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读书;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②。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度:量(长短)②度:尺寸尺码题目1、给划线字解释。

(1)而忘操之()(2)反归取之()2、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拿(2)同“返”,返回。

2、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重点字词要翻译正确)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意思对即可)《郑人买履》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寓言,通过描写一个只信尺码,不相信自己的脚的郑人买履而买不到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全文只有61字,但故事完整而生动,讽喻性强,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学习。

2、学生分析学生基础不十分好,对学习文言文和审议有难度,要多花时间识记背诵,教师还要多加引导。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重要的词、句,深入领会这则寓言蕴涵的道理;熟读成诵。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及参考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及参考答案

《古代寓言二则》检测题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给下列字注音。

(1) 郑人有欲买履.者() (2) 吾忘持度.()(3) 先自度.其足() (4) 宁.信度()3.解释字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2)先自度.其足()(3)而忘操.之()(4)吾忘持度.()(5)反.归取之()(6)及.反()(7)市罢.()(8)遂.不得履()4.下面句中的“之”具体指代的内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何不试之以足D.反归取之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试之以足?③宁信度,无自信也。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6.请你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二)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刻舟求剑》出自《___ _____》,编者是(时期)的。

2.给下列字注音。

(1)坠() (2)遽() (3)契()3.解释下列词语。

(1) 楚人有涉.江者() (2)是.吾剑之所从坠()(3) 遽契..其舟()() (4)求.剑若此.()()4.分别指出下面的句中“其”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遽契其.舟()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北人①生不识菱②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6.2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6.2 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练习题及答案

寓言二则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寓言是指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下列文章中( )是寓言。

A .牛郎织女B .守株待兔C .掩耳盗铃D .宝莲灯E .郑人买履二、看拼音写词语。

ch ǔ gu ó zhu ì lu ò tú mǒ三、查字典填空。

四、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行⎩⎪⎨⎪⎧( )( ) 度⎩⎪⎨⎪⎧ ( ) ( ) 宁⎩⎪⎨⎪⎧( ) ( )五、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1.郑人有且置履者...。

置:________。

履:________。

者:________。

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______________。

操:______________。

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_____________。

吾:______________。

坠:______________。

整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

B.要相信量的尺寸,不要轻易改变。

2.《郑人买履》中郑人做错的一件事是()A.宁信度,无自信也。

B.忘持度。

C.反归取度。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刻舟求剑》的作者是战国时期的()国丞相(),他组织门下的宾客集体编纂了杂家著作()。

2.《郑人买履》的作者是(),他是()国时期的()家、()家。

八、快乐阅读轻松答。

舟已行矣,________________,求剑若此,________________!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这则寓言讽刺了______________。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

《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比较阅读练习(附答案)
导语:下面是《刻舟求剑》《郑人买履》比较阅读练习,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扎实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9、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4分)
(1)而忘操之 (2)返归取之
(3)遽契其舟 (4)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0、翻译下列各句。

(4分)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1、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2)
22、说说这两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答案:
19、拿同“返”,返回立刻在
20、(1)先用尺子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他放在座位上。

(2)象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1、如履薄冰步履艰难
22、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苏教版语文七上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测试2套 (2)

苏教版语文七上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同步测试2套 (2)

检测题基础题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7分)(1)郑人买履()(2)遂()不得履(3)宁()信度(4)遽()契()其舟2.你觉得下边的字容易写错的部位是什么,或容易与什么字混淆,试作说明。

(3分)(1)遂:(2)涉:(3)坠: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6分)(1)置之其坐坐:(2)而忘操之操:(3)反归取之反:(4)遽契其舟遽:(5)楚人有涉江者涉:(6)宁信度,无自信也无:4.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4分)(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5.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

(6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是:6.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4分)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③(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7.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

(8分)(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8.读句子,回答问题。

(8分)(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9.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0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10.填空。

(4分)(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 _______》。

(2)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题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苏教版七下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苏教版七下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练习第一部分:1.《郑人买履》选自,《刻舟求剑》选自。

(2分)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4分)买履()宁信度()遽契其舟()坠()3.解释下列多义词:(5分)⑴度:先自度其足()谓曰:“吾忘持度!”()⑵之:至之市()是吾剑之所从坠()而置之其坐()4.找出句中通假字,并加以解释:(4分)⑴置之其坐⑵反归取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人曰:“何人试之以足?”(2)宁信度,无自信也。

⑶是吾剑之所从坠。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刻舟求剑》的寓意。

(4分)第二部分:(一)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7.解释下边句中的加点词。

(4分)(1)楚人有涉江者(涉:)(2)遽契其舟(契:)(3)是吾剑之所以坠(是:)(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句子。

(2分)求剑若此,不亦惑乎!9.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二)狐狸和葡萄饥饿的狐狸越过果树的墙头,看到了成串成串的熟透了的葡萄。

狐狸的视线一落到葡萄上,眼睛和牙齿都发亮了。

多汁的葡萄在阳光中亮晶晶的像碧玉一般,惟一的遗憾是葡萄都挂得高高的,狐狸无论怎样也挨不近抓不着,眼睛瞅得见,可牙齿咬不着。

狐狸白费劲了一个钟头,只好走了。

它愤愤地说道:“算了,这些葡萄看上去挺好,实际上都没有成熟!它们没有一个不是酸的1我又何必叫牙齿酸得格格的发响呢?”10.摘录文中描写葡萄的形容词。

(4分)11.从文中的画线句可看出狐狸怎样的心理?(4分)12.狐狸吃不到葡萄,它是怎么说的?为什么这么说?(4分)13.文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很形象地刻画了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的心理。

请说说文中用了几处对比?(4分)14.寓言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4分)(三)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

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惟独一只犀牛迎上前去,怒目而视。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
班级姓名得分
一、文学常识
《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______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二、字词解释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句子翻译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练习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 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 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 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
九综合题
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 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 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两人都思想僵化,不懂得实事求是的道理.因此, 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
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 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 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
[一]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
鞋子. [二]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三]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四]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七读句子,回答问题
三辨别下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 思
[一]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量长短 [二]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脚的尺码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 思
[一]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 [二]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 [三]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
四.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 思
八.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 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一]郑人最可笑的“言”:
[二]楚人最可笑的“行”:
八.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 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下面就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共含9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比较阅读答案《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置之其坐坐:()②遽契其舟遽:()③反归取之反:()④是吾剑之所从坠是:()7.下面的“之”字用法跟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反归取之B.何不试之以足C.是吾剑之所从坠D.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8.翻译句子。

(4分)①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9.《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你能再写出两个出自《韩非子》的寓言故事名字吗?(2分)10.请用文中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郑人买履》中郑人最可笑的`“言”是:《刻舟求剑》中楚人最可笑的“行”是:11.这两则寓言故事共同包含了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1、①同“座”,座位②立即、匆忙③同“返”,返回④、指示代词,这儿2、C3、①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②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4、守株待兔自相矛盾买椟还珠滥竽充数扁鹊治病郢书燕说(写出两个即可)5、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6、讽刺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的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篇2:《郑人买履》阅读答案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①其足,而置之其坐②。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③。

”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1.解释下列的词。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上课用)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_(上课用)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寓言是一种具有讽喻性、劝 诫性特点的文学体裁,即含有 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 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 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借古喻今,借物喻人等,使富 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 理能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郑人买履》选自《韩非 子· 外储说左上》,《韩非 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 所著,他是战国末期哲学 家,法家的集大成者。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 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 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 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 变化的需要。
总结
二则寓言讽刺的都是
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 见、不知变通、不懂得 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 对策的蠢人
翻译一下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
为裤,其妻问曰:“今 裤何如?”夫曰:“像 吾故裤。”妻子因毁新 令如故裤。《韩非子· 外储说左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 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 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的词。
(1)恐已暮矣(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 (3)臣闻之( ) (4)善哉( ) (5)孰与……乎( ) 答案:(1)晚(2)怎么 (3)听说 (4)好(5)和……相比,哪个 更……呢?
译文: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 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 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 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 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 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 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 有买成。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 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 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测试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③度()④宁()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②遽()③是()④求()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⑵做动词用的:()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答: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①于土墙凹凸处(在)②神游其中(想像)③项为之强(僵硬)④留蚊于素帐中(朴素的)⑤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⑥鞭数十(鞭子)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2.解释一词多义:①之时有物外之趣()昂首观之()心之所向()项为之强()②观昂首观之()作青云白鹤观()③以徐喷以烟()以丛草为林()④为项为之强()以虫蚁为兽()⑤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⑥其常蹲其身()神游其中()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五年级语文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寓言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五年级语文寓言二则同步练习题及答案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该书的作者______是______末期_____家,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该书主编者______是______末期秦的丞相。

(8分)2、解释句中加点字:(14分)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是吾剑之所从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3、解释句中加点的虚词:(8分)之至之市至之市,而忘操之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是吾剑之所从坠而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找出通假字,并加以解释:(6分)①置之其坐: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反归取之: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翻译句子:(8分)①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这两则古代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6分)①《郑人买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刻舟求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B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文言文比较阅读一:(一)自相矛盾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第一课时一、基础题 1.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末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本文是一则________,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自其中的寓言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三个带“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 /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2)遂.()不得履(3)宁.()信度(4)自度.其足()(5)吾忘持度.()(6)及反,市罢.()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置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坐④至之..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已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乃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反.归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及.反,市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⑪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何.不试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最可笑的“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写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卖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郑人为什么去了两次市场都么没有买到鞋子?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郑人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课时一、基础题 1.《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

编者是:。

是末期国相,家代表人物。

本文是一篇,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而变化。

与这部书有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3)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4)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回答问题。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4.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楚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5.(1)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楚人说一句什么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自度.其足②度宁信度.吾忘持度.置之其坐忘操之.⑤者《郑人买履》《刻舟求剑》检测与评价练习答案第一课时基础题 1.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作者是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本文是一则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不能迷信教条,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

出自其中的寓言故事还有:自相矛盾,买椟还珠,守株待兔,滥竽充数。

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二、写出三个带“履”的成语履穿踵决履险如夷削足适履如履薄冰(2)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 /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 /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郑人买履.(lǚ)(2)遂.(suì)不得履(3)宁.(.nìng)信度(4)自度.其足(duó)(5)吾忘持度.(dù)(6)及反,市罢.(bà)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想鞋子……的人定语后置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②先.自度其..足,事先量长短自己的事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码,③而置之..然后放量好的尺码自己的同“座”,座位然后把量好的尺码...其坐放在自己的座位上④至之市...等到动词,到……去集市到了集市⑤而.忘操之..却拿、携带量好的尺码却忘了带上尺码⑥已得..:已经拿到才说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履,乃曰⑦吾.忘持度..我拿,带量好的尺码我忘记带尺码了⑧反.归取之..同“返”返回拿量好的尺码就返回家中去拿尺码⑨及.反,市罢.等到结束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⑩遂.不得履终于最终没有买到鞋子⑪人曰:“何.不试之.足.”? 为什么代词指鞋脚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呢”﹖⑫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副词宁可宁愿量好的尺码不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读句子,回答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脚的尺码。

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道理。

5.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宁信度,无自信也(2)郑人最可笑的“行”:自度其足6.(1)写出《郑人买履》中能反映那个卖鞋的郑人思想性格的语句。

吾忘持度,“宁信度,无自信也”就寓言的内容来看,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人是一个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知变通的人。

(2)郑人为什么去了两次市场都么没有买到鞋子?你读了文章后有什么感想?郑人过于相信“码尺”,所以买不到鞋。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3)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故事中的主人公郑人说一句什么话?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还能信谁呢?第二课时一、基础题 1.《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

编者是:吕不韦。

是战国末期秦国国相,杂家代表人物。

本文是一篇寓言,旨在说明做事看问题,应随情势变化而变化。

与这部书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一字千金。

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诉我们不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道理。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并翻译句子。

(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楚国 过,渡 ……的人 定语后置的标志 他的 从 掉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立即,匆忙 雕刻 代词 那,那个 说 这儿 我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急忙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舟止.,从其. 所契者... 入水求之..。

停 他 指船上刻记号处 寻找 剑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