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
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竞争优势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领域。
然而,随着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竞争优势理论也开始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得到应用。
中国服务贸易是指中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服务交流和交易。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在某些服务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和旅游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中国的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此外,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服务也具有竞争优势。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吸引了大量的国际客户。
其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减少市场准入壁垒、降低税收和优化政策环境等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服务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提高了服务贸易的质量和竞争力。
再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多边贸易谈判,扩大了服务贸易的市场准入。
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开放、透明和非歧视性的国际贸易规则,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还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签署了一系列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贸易协议,为中国服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
总之,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在某些服务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政府采取措施提升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这些都有助于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服务贸易的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个重要的现象是经济的一体化和全球化。
在这一浪潮中,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每个国家都逐渐被纳入到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全球网络中,这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直接。
在这种竞争中,任何一个国家不再可能依靠基于禀赋条件的比较优势,而只能通过竞争优势的创造,才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进本国人民的福利。
因此,国际竞争力已成为几乎所有国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关于国家竞争优势来源的论述,关于取得和保持国家竞争优势途径的探讨,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
一个国家要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本,重视国内需求,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力提倡企业的创新。
这一理论对我国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现状可清楚看到我国的竞争优势与存在问题。
第一,在要素条件方面我国有基本要素的优势,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
但在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方面,我国却比较薄弱。
以技工人才培养为例,意大利有学徒制,德国有实力雄厚的技术学校,日本许多企业有专门的研究所。
这些国家特别注重创造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
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教育重视不够,对专门教育更是忽视,高等院校同企业联系松懈,研究同现实不挂钩;企业自已很少从事研究开发工作,有的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也是名存实亡。
因此,要改善我国的要素条件,推进要素和专门要素的创造机制如何建立并具有成效是当务之急。
第二,在国内需求方面我国市场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多。
但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因此,有意识地培养挑剔、讲究的买主,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比较鉴别能力,是我国增强产品、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在支持性和相关产业方面,我国也比较薄弱。
国外有竞争力的产业都有庞大的产业簇群的支持,而我国大多数产业缺乏这种支持。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1]
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59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启示着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世界贸易格局和各国贸易政策不断调整,一些后进国迅速取得一个又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原本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外贸,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0%以上。
但是现在的外贸增长依然是量的增长,在世界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日益呈现出不可持续性。
种种迹象表明,传统的以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的贸易理论已不适用于当今国际贸易的发展,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以其优越性及现实性,在众多理论中脱颖而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著名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一个国家的兴衰源泉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四个基本因素和两个辅助因素。
四个基本要素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两个辅助因素是机遇和政府。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图形解释如图1所示。
由于此图形看起来像一个菱形,所以又把它称为“菱形图形”或“钻石图形”。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完全的生产要随■张效梅 副教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 450002)◆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内容摘要:本文在阐述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外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应及时调整对外贸易战略、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建议。
关键词:国家竞争优势 外贸素集聚能力,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逐渐增多以及世界知名的500强跨国公司有80%以上都在我国进行投资。
虽然我国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多种原因,国内的消费需求尚未拉动,我国现在还不具备完全消费能力,对外贸易却发展得比较快。
我国的整体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创新能力的滞后,影响了国家竞争优势发挥。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论文报告一、引言随着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它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成为了一个有影响力的制造业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了重要的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一个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了解它在某些行业中的优势的框架。
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并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
二、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1. 便宜的劳动力中国有大量的人口资源,许多生产线上的工作都需要大量操作,而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这类需要。
此外,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工人工资比较低,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2. 制造业的产业链优势中国制造业采用了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即将相对过程中的低技术产品以低成本的方式生产出来,再由专门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企业进行高附加值加工。
因此,这些企业之间互为交流,共享技术,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形成了优势。
3. 政府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采取了大量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例如,出台政策来减轻制造企业的负担,鼓励创新,增加投资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并促进其发展。
4. 强大的生产能力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生产能力,更是在最近十年里成为了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5. 市场需求稳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之一,消费者需求量大,有利于支持企业的生产。
此外,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对高品质、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有着增长的需求,推动了更多的制造商向高品质和高科技领域发展。
三、案例分析1. 华为公司作为中国制造业代表企业之一,华为公司非常成功。
它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在无线通信解决方案、传输网和数据存储领域占有领先地位。
在其发展过程中,华为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公司的经验和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成为了一家具有高附加值和高品质的公司。
2. 小米公司作为中国新兴品牌,小米公司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国贸理论政策论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近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出国际竞争力。
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其中玩具占世界市场的70%、自行车占60%、鞋占50%,微波炉占50%、个人电脑占2/5、电视机和空调占1/3及冰箱占20%。
我国正在重演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即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如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重型装备、汽车、造船等产业都曾在世界上获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
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一、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系”理论。
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
波特同时也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1.生产因素优势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
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
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
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浅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农药企业外贸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起 不仅继承了 自然禀赋产生 比较优势 的观点 ,
而 且 揭示 了 非 自然 禀 赋 产 生 比较 优 势 的 可 能 性
展 中的作用逐步 凸现 .有关人士认为 ,农药 出
口 已成 为 拉 动 中 国农 药 工 业 发 展 的主 动 力 。 国 内农 药 企 业 要 在 国 际 贸 易 中 占有 重 要 的 地 位 ,
势主要反映在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优势上 我 国是农药生产大 国.我 国从事农药生产 的企业
于2 种国际竞争理论 : 一个是传统比较优势理论 , 另一个是竞争优势理论 传统 比较优势概念的基
本 内容是 :如果每一个国家专业化于生产他 比较 达 250多家 。近年来农药产业 发展迅速 。根 0 优势的产品 .那么贸易对 2 个国家都有利。比较 据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 .农药生产 能力 优势规定了不 同地区或国家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结 构 和贸易方 向 比较优势理论 以及后来 的一些
源: 《 中国石 油化工 经济分 析》 、长 江证券研
要 想获得 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就 必须要将本 国的 究 所 ) 。由于农 药行业前期 开发 费 、生产装 置 产 品 的 比较 优势转 化为竞 争优势 迈 克尔 ・ 波 投 资等 较低 .再 加上 我 国独 有 的人 力 资源优 特以公司的战略优势研究 为出发点 .并将其研 势 .我国农药产 品具有较低 的成本 .在 国际市 究 成果扩大至国家范围 .提 出了国家竞争优 势 场上 特别是 发展 中国家市 场 上有 一 定 的竞 争 理 论 .认为 国家 的产业优势 主要来 源于要素 条 力 。
9 %的 速 度 增 长 。 这 主 要 源 于 2个 因 素 :一 是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比较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优势理论首次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际贸易的产生是因为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生产优势。
根据优势理论,一个国家应该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于其他国家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产品。
优势理论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势理论指导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国家可以根据其相对优势的产品来确定贸易政策的重点。
通过专注于生产和出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国家可以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实现经济增长。
其次,优势理论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其产业政策的重点。
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领域,国家可以制定支持该领域发展的政策,如提供减税和减少监管等优惠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优势理论还可用于分析和评估国际贸易协议和贸易安排。
通过比较各国的优势和劣势,可以评估贸易协议对各国的影响。
这有助于国家在参与贸易协议时做出明智的决策,以确保协议对本国经济有利。
此外,优势理论还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解释。
根据优势理论,国际贸易的增加是因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互补性的生产优势,通过贸易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中国的应用方面,优势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泛资源和劳动力的国家,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通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中国能够在全球市场上获得竞争力,并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中国政府根据优势理论,实施了一系列的对外开放政策和产业政策。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竞争力,政府大力扶持制造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实施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合作和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使中国能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贸易,并与其他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贸易关系。
总的来说,优势理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应怎样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
中国应怎样充分利用自身比较优势和培育竞争优势一.比较优势分析(一)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长久以来,为自由贸易学说提供理论依据的就是比较优势学说。
不论是大卫李嘉图的古典比较优势学说,还是赫克歇尔-俄林的新古典贸易理论,都强调了只要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生产进而交换,就能通过国际贸易获利。
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这些理论证明,基于比较优势进行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很多经济学家也认为各发展中国家应当将比较优势理论作为其贸易战略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比较优势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我国基本上是以劳动要素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也即出口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具体来说,这一优势主要体现在由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优势以及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规模优势。
凭借这种“比较优势”,中国的产品得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在资金、技术方面相对稀缺,成本较高,而劳动力则相对充裕,成本也相应较低,这一状况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存在。
因此,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仍然是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
另外,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价格竞争力的也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所以我们应当把传统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这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不断地积累资金和技术,提升资源禀赋结构,为产业的逐步升级打好基础。
(三)怎样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或者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继续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外贸出口增长空间。
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
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优势产业或潜在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却处于劣势,如何提高中国优势或潜在优势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结合中国实际并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了探讨。
标签:国家竞争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对于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各国差异很大。
美国等发达国家有众多的产业在世界领先,而像中国等一些国家则较少。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著名教授M·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研究了这一内容,给各国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指明了方向。
一、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一定的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取决于该国的国家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又是由四组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要素条件、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与相关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
这四组因素的每一组都可单独发生作用,但又同时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
这四大要素是:1.要素禀赋要素禀赋即一个国家在生产要素方面所处的地位。
它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基础要素是自然赋予的存在于每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等;高级要素则是投资结果形成的通信设施、熟练劳力、科研设施、技术诀窍等。
理论提出的高级要素,改变了过去相关经贸理论所阐述的产业竞争优势只在于国家基础要素禀赋的认识,解释了向日本、瑞士等基础要素相对缺乏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
2.需求状况需求状况即国内市场对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
理论对此不仅重视探讨了以往经济理论所重视的需求分析,指出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是一个产业发展的基础。
还非常注重对国内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分析,指出讲究、挑剔、具有前瞻性的国内买主往往会给国内公司施加压力,使它们在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方面都建立起高标准。
这样的产业自然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
3.相关和辅助产业即国内是否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供货行业和相关产业。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1、生产因素。
它包括:(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
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
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
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
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
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中国现状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中国现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美国当时处于战后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阶段。
他指出李嘉图和奥林的比较利益分工理论脱离了当代国际贸易实际,提出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取代他们的分工理论。
他指出国家优势来源于六个要素,分别为基本因素:生产要素(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本、基础设施)、国内需求、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辅助因素:机遇、政府。
这些因素可能会加强本国企业创造国内竞争优势的速度,也可能使企业发展迟滞不前。
生产因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相关产业及辅助产业是指该项产业的相关上游和下游产业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
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
政府在构成一国整个竞争力中具有重要作用。
波特在研究了许多国家特定产业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历史之后,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财富导向。
在这四个阶段中,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下降时期。
中国正处于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我国依靠较低的价格取胜,并且产业技术层次低,大多数技术来源于其它国家而不是自创的,较先进的产品设计和技术是通过被动的投资或外商直接投资获得的,外商企业提供了大多数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
我国某些地区可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较高的人均收入,劳动力成本较低,但对提升生产能力的帮助并不大。
在这个阶段,市场需求大,需求增长迅速,需求层次差距大,我国的国内市场需求有可能因为进口替代效应而持续扩张,但是驱动它发展的动力是政府的保护措施。
促使我国提升竞争力就必须要充分发挥生产因素的素质和数量的潜在力;通过新的构想和认真的工作回报,使劳工和经理人相互配合,促进企业的股东而持续投资;我国企业普遍欠缺长远战略,只看到短期利益,我们要加强我国的经济创新和进步使国内市场各类产业间的激烈竞争;加强我国的教育水平,个人素质的提高,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过相互作用,推动其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新企业,推动产业走向更新、更精致的产业环节,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带动整个产业群的发展。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1.请谈一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使其公司或产业在同一产业领域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而这一理论对我国在加强国家竞争优势方面带来很多启示。
波特理论从动态的角度回答了一国的特定产业为何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
他以为,先进产业及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和新产品创新。
我国目前具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但这些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不具有竞争优势。
在由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的转换过程中,关键是将高新技术(包括从国外引进的高新技术)与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结合,而这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动力作用。
因此,我国要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由一个贸易大国成为一个贸易强国,必须使产业革新升级。
我国大国的经济特点,使我国不能过度依赖出口替代,而要同时发挥国内市场广阔的优势,重视进口替代,不过进口替代也是为了培养出口替代的能力。
所以,我国应实行出口替代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战略。
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是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其立足点是培植优势产业。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实施进口替代的产业部门一般应是关键的幼稚产业部门,并对其保护的期限有明确的规定,促使其发展成熟,具备出口能力。
通过利用外资,同外商合资、合作或独资发展现代创造的产业部门,有效地实现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的结合。
国家应选准战略产业,实行战略性政策,对其加以强有力的扶持和保护。
波特认为竞争实际上不是在国家之间,而是在公司之间进行的。
可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的基石。
我国必须以市场化为导向,加大我国企业制度改革与创新,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按照专业化分工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以现有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培育一批跨国、跨地区、跨部分、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团体,进步我国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及国际竞争能力。
一般而言,加工贸易的生产环节多处于国际价值链的低端,对经济增长率的带动作用不高,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对国民经济的产业中像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改良生产等关键环节的贡献率很小。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论文之浅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
浅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用国际经济与贸易0710023011 谭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继而出现的产业全球化和企业国际化的现象使一些人认为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不具有国家的意义,跨国企业已成为超越国家的组织。
但是现实并不是如此。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他在其中说到,竞争优势通过高度的当地化过程是可以创造出来并保持下去的,国民经济结构的差别、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制度安排、历史遗产等种种差别都对竞争力有深刻影响。
这就是不能离开国家谈论产业竞争力的原因。
当代迅猛发展的国际贸易显现出日益纷繁复杂的贸易态势,以比较优势原理为核心的传统贸易理论已很难完全给以确切的诠释。
因此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对现当代社会中的贸易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一国能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是该国在国际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该国的主导产业,而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来源于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机制而提高了的生产效率。
由此可见,波特所指的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也就是企业、行业竞争优势,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竞争优势,它包括以下几个因素:1.生产要素波特将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生产要素分为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先天的初级要素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计人员等后天创造的高级要素。
波特认为,虽然要素状况在贸易类型的决定中十分重要,但这并不是竞争力的唯一源泉,最为重要的是一国不断创造、改进和调动其生产要素的能力。
初级要素固然重要,但它只能维持价值链的低层次连续,而高级要素却能使价值链实现加速度的飞跃,使一个国家始终处于国际竞争的前沿。
2需求因素国内市场的大小及需求状况不但影响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影响本国企业对产品更新改造的速度和范围,形成对一国企业提高质量和革新的能力。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
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看中国制造业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为制造业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要素。
此外,近年来政府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也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需求状况优势: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为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基础。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制造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关和支持产业优势: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制造再到销售,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产业支持。
此外,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优势:中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这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促进产业升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2.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制造和服务型制造转型。
3.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附加值。
4.加强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总之,我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升级,才能更好地发挥制造业的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中国经济现状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中国经济现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既钻石体系,在其体系中国家经济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和富裕导向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转折点,有可能因此而走下坡。
要素导向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的成功产业都是依赖基本生产要素。
这些基本生产要素可能是天然资源,或是适合作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或是不匮乏且又廉价的一般劳工。
这个阶段中的钻研体系,只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
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具备相关资源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军国际市场。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初,我们依靠人口的优势,成为世界的工厂。
在改革开放之初直到九十年代末期,在生产三要素中,资本相对于劳动和土地(自然资源)是稀缺的。
就劳动力而言,改革前期主要是城市无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加入了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下岗人员,所以这个时期的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廉价。
政府土地及所属自然资源,也因为刚刚改革开放和引进外部资本而相对充分。
比之劳动力和土地,刚刚开放的中国是缺乏资本的。
投资导向在这一阶段中,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和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为基础,并且越来越多的产业开始拥有不同程度的国际竞争力。
企业有能力对引进的技术实行消化、吸收和升级,是一国达到投资导向阶段的关键所在,也是区别要素导向阶段与投资导向阶段的标志。
改革开放后,各地政府在GDP的驱动下,表现出了对投资的饥渴,对招商引资的狂热。
此时,资本所有者,不论是在企业中面对劳动者,还是面对自然资源的拥有者政府,都表现出了因为其稀缺而奠定的强势地位。
比如,在国家层面建立各类经济特区,各地也建设各种特殊政策的经济技术区、开发区等;各地在GDP的引导下,竞相招商引资,不惜提供比别的地方更为低廉的地租和地价,给出更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简化和特殊化行政审批程序。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迈克尔·波特在其《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与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能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在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高低,而竞争优势形成的关键在于能否使主导产业具有优势;产业的竞争优势又源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机制。
”因此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
其中前四者为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创造了企业竞争的基本环境,每一个核心要素都会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它们构成了著名的“国家钻石”模型。
从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去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1)从生产要素方面来看,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但在高级要素和专业要素方面却比较薄弱。
纵观我国的国际贸易,基本上是以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禀赋差异形成的比较优势来进行国际分工的。
具体而言,就是进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目前我国出口产品在总体上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不高。
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数量扩张实现,而出口企业利润的整体增长却相对有限。
然而,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初级要素的普遍可供性。
一个国家初级要素的重要性正在日渐下降,高级要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级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持续而可靠的来源。
(2)从需求状况方面看,我国的消费水平还很低,总体上缺乏讲究的、挑剔的买主,从而未能对企业形成强大的创新压力,这是我国产品长期缺乏竞争力的原因之一。
(3)从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产业缺乏庞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组成的产业簇群。
(4)从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方面来看,迈克尔·波特强调,强大的本国竞争对手是企业竞争优势产生并得以长久保持的最强有力的刺激。
而我国地方分割、条块分割,全国没有真正的统一大市场,结果是有众多的公司,却缺乏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不起作用,企业难以形成规模。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_杨飞虎
学 术 论 坛 ACADEM IC FORUM
NO. 5 , 2007 ( Cum ulatively NO. 196)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杨飞虎
[摘 要 ] 文章简明地综述了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剖 析了该理 论的核 心内容 ; 即 国 家钻石 模型 ; 并 简单评 述了 国内外学术界对该理 论的评价及发展 。 结合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文 章指出 它对当前 我国提 升国家 竞争优 势及产 业国 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 义 , 并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 以期对理论界及实务界有所帮助 。 [ 关键词 ] 波特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产业国际竞争力 ; 借鉴 [ 作者简介 ] 杨飞虎 ,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江 西 [ 中图分类号 ] F11 [ 文献标识码 ] A 南昌 330013 [ 文章编号 ] 1004- 4434( 2007) 05- 0097- 04
市场 ; 利用外国客户来本国训练观摩机会 , 向他们 推广本 国 的产 品 ; 国 家 之间 的 结盟 或经 济 援助 等等。 3 .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 。波特指出, 相关和支持 性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协同效应。一方面 , 当本 国的支持产业 ( 波特指的是供应商 ) 具备国际竞争 力时 , 它会通过以 下方式为下游产 业创造竞争优 势: 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时地为国内企业创新 ; 促进 信息在产业内传递, 加快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另 一方面 , 竞 争力 强的 产业 也会 通 过 提 升 效应 ( pu ll- through effect)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 . 企业战略 、 结构和竞争状态。波特认为 , 各 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 , 需要采用的管理体系也就不 同; 适合一国环境的管理方式能够提高该国产业的 国际竞争力。波特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强有力的国 内竞争对手普通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 , 这也说明,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国际竞争 优势的最有力的刺激因素。其原因在于 , 国内竞争 会迫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 以取得 持久、 独特的优势地位。此外, 激烈的国内竞争还 会迫使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 ; 而经 过国内激烈竞争锤炼的企业往往加成熟 , 更具有竞 争力 , 更容易在国际竞争中取胜。 5 . 机遇 。波特认为一些偶然性的事件或机会 有时也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产生影响。其中 特别重要的有: 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 传统技术出 现断层 (例如, 能源危机 ) ; 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 重大变化; 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剧增; 外国政府的 重大决策; 战争等等。偶然事件之所以重要, 是因 为它会打破原有的状态, 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这些 事件使得原来的竞争者优势失效, 而为能够适应新 形势的国家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供了机会。当然 , 各国能否利用偶然事件所提供的机遇来获得产业 国际竞争优势, 还要取决于各种其他的因素 ; 同样 的机遇在不同的国家所造成的影响有好有坏。 6 . 政府作用 。波特认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 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 撑生产率提升 的良好环境。 其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 ( 1) 政府可以通过补贴、 教育投资和资金市场等政策影响到生产要素。波 特重点强调了政府在提供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化 生产要素中的重要作用。 ( 2 ) 政府对需求条件的 影响体现在 : 第一, 政府制定本地产品规格标准, 影 响到客户的需求状态 ; 第二 , 政府本身通过政府采 购影响国内市场的需求状况。 ( 3) 政府可以通过 规范媒体的广告形式或产品的销售活动方式等来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外贸发展中的应用六、国家竞争优势实例分析七、总结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简介基于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思路,波特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企业或国家在某个领域或产业上占据的市场地位和生产效率。
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它描述了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该理论最大的贡献是突出了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的问题,为分析国家经济贸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中国国家竞争优势分析近年来,中国日益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主要得益于其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优势。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其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设备资源、技术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上。
此外,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存在竞争优势。
三、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劳动力成本低;2.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3.市场规模大;4.政府扶持政策;5.完整产业链。
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中国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一直以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都得到了重视和扶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计划,以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竞争优势这一要素。
从宏观上,应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升级,在某些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此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提供保障。
另外,还应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养一批能够开拓市场、创新研发和管理企业的中高级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
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
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
它们是:
1、生产因素。
它包括:(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
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
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
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
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
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
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
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
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就目前考察,世界上还无一种在各国皆能通行并适用的管理方式。
由于各国企业的目标不同,因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不尽相同。
美国企业注重短期目标,而日本和德国企业则较重视长期目标。
不同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它们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竞争优势。
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
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
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
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
波特认为以上影响竞争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我国竞争优势现状分析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太笼统而难于进行,一个国家不可能使其所有企业和行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应当从行业(产业)的角度来考察才有意义。
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
因而,以数量形式来测定不同国家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显然主要是该产业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及贸易竞争指数。
本文同样遵循这一原则,采用这三个指标对我国竞争优势现状进行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指数定义为:(E,i]-I,i])/(E,i]+I,i]),其中,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I,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8)有关数据,笔者选择了12类主要出口商品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纺织品、鞋帽饰品、皮革制品、食品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近年来贸易竞争指数下降,说明这些商品面临国际竞争的各种挑战;其它8类商品,如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纸制品、木制品、贱金属制品、机电及音像设备、运输设备、光学及医疗设备的贸易竞争指数虽然仍呈负值,但负值明显趋于缩小,说明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中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从1992年到1997年,我国商品贸易竞争指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位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强弱的格局仍未改变。
2、劳动生产率比较。
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小时的工作产出,它被看作是反映一国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
从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看,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很低,不仅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
1996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18美元/人,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9105美元/人)的1.8%,相当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38781美元/人)的2.8%,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047美元/人)的22.1%。
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低下,已成为我国提高竞争优势最大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