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运用(一)

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是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一直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问题。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较好地回答了这一理论问题。该理论突破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我们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我国制定外贸发展战略和发展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就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进行介绍,并就其理论在我国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是由一组决定因素及其辅助因素决定的。它们是:

1、生产因素。它包括:(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2)自然资源。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3)知识资源。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4)资本资源。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5)基础设施。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就成为企业今后开拓国际市场的一大竞争优势。

3、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就目前考察,世界上还无一种在各国皆能通行并适用的管理方式。由于各国企业的目标不同,因而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不尽相同。美国企业注重短期目标,而日本和德国企业则较重视长期目标。不同国家有着特色各异的“管理意识形态”,它们帮助或妨碍形成一国竞争优势。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上述四个因素外,一国的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机遇包括重要发明、技术突破、生产要素供求状况的重大变动(如石油危机)以及其它突发事件。政府因素是指政府通过政策调节来创造竞争优势。波特认为以上影响竞争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

二、我国竞争优势现状分析

波特认为,国家经济实力的比较太笼统而难于进行,一个国家不可能使其所有企业和行业在国际上都具有竞争优势,因此,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应当从行业(产业)的角度来考察才有意义。由于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业国际竞争力最终通过产品市场占有份额来衡量和检验,

因而,以数量形式来测定不同国家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显然主要是该产业的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该产品的劳动生产率以及贸易竞争指数。本文同样遵循这一原则,采用这三个指标对我国竞争优势现状进行分析。

1、贸易竞争指数分析。贸易竞争指数定义为:(E,i]-I,i])/(E,i]+I,i]),其中,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I,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3、1998)有关数据,笔者选择了12类主要出口商品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纺织品、鞋帽饰品、皮革制品、食品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近年来贸易竞争指数下降,说明这些商品面临国际竞争的各种挑战;其它8类商品,如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制品、纸制品、木制品、贱金属制品、机电及音像设备、运输设备、光学及医疗设备的贸易竞争指数虽然仍呈负值,但负值明显趋于缩小,说明我国在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中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从1992年到1997年,我国商品贸易竞争指数按大小顺序排列的位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强弱的格局仍未改变。

2、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小时的工作产出,它被看作是反映一国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从劳动生产率指标来看,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很低,不仅同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1996年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18美元/人,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59105美元/人)的1.8%,相当于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38781美元/人)的2.8%,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5047美元/人)的22.1%。中国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低下,已成为我国提高竞争优势最大的羁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