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膜烧碱工艺(整理过)要点

合集下载

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

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

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及市场前景离子膜烧碱是一种新型的烧碱生产工艺,其生产原理是通过离子膜技术,将盐水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分离开来,从而实现高纯度的烧碱的生产。

离子膜烧碱工艺相比传统的氯碱工艺有很多优势,包括能耗低、环境友好、产物纯度高等。

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盐水处理,将盐水经过预处理后,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余氯;然后是电解部分,将经过处理的盐水通过电解设备,经过阴阳极的反应,将氯离子和钠离子分离开来;接下来是水解部分,将电解得到的氯气和钠氢碘反应,生成高纯度的氢氧化钠;最后是离子膜分离,通过离子膜将还含有一定氯离子的氢氧化钠进行进一步分离,得到纯度为99%以上的烧碱产品。

离子膜烧碱工艺具有以下几点市场前景:首先,传统的氯碱工艺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严重,离子膜烧碱工艺能够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其次,离子膜烧碱工艺生产的烧碱产品纯度高,能够满足一些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再者,离子膜烧碱工艺的能耗低,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更低,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优势;最后,离子膜烧碱工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然而,离子膜烧碱工艺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比如投资成本较高,需要建设专门的设备和系统,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离子膜烧碱工艺对操作、维护和管理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技术和人才优势;另外,离子膜烧碱市场竞争激烈,需要企业在技术上保持创新和优势,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离子膜烧碱是一种具有潜力的烧碱生产工艺,其能耗低、环保、产物纯度高等优势,赋予其广阔的市场前景。

虽然目前离子膜烧碱的产量和应用还相对较小,但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高纯度产品需求的增加,离子膜烧碱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企业在选择离子膜烧碱工艺时,需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技术优势、市场需求等因素,进行合适的决策。

离子膜法烧碱制备流程

离子膜法烧碱制备流程

离子膜法烧碱制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离子膜烧碱制备流程:1. 原料制备,使用氯化钠(NaCl)溶液作为原料。

离子膜烧碱工艺要点

离子膜烧碱工艺要点

离子膜烧碱工艺要点1.工艺概述:离子膜烧碱工艺是通过离子交换膜将盐类水溶液中的离子分离出来,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烧碱。

该工艺具有高效、低能耗、无排放等特点。

2.原料准备:离子膜烧碱工艺的原料主要是氯化钠。

通常采用固体氯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盐酸溶液,随后进入电解槽进行电解过程。

3.电解槽:电解槽是离子膜烧碱工艺的核心设备。

电解槽内部有阳极和阴极,通过电流的作用将盐酸溶液分解成氯气、氢气和碱液。

4.离子交换膜:离子交换膜是离子膜烧碱工艺中起分离离子的关键作用的装置。

离子交换膜具有特定的孔径和电荷特性,可以选择性地阻止阴离子或阳离子的传输,从而将氯离子分离出来。

5.电流密度控制:在离子膜烧碱工艺中,电流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对烧碱的质量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适当的电流密度可以提高烧碱的产量和质量,但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导致膜的不稳定和能耗的增加。

6.碱液分离:通过离子交换膜的作用,阳离子和阴离子被分离出来,形成高纯度的烧碱液。

烧碱液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可供市场使用的高纯度烧碱。

7.能耗控制:离子膜烧碱工艺相比传统的烧碱工艺具有较低的能耗。

通过合理控制电流密度、优化设备结构和提高膜的选择性,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提高工艺的经济性。

8.废水处理:在离子膜烧碱工艺中,产生的氯气和氢气需要进行处理,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氯气可以通过水处理和氧化处理得到盐酸,而氢气则可以通过氧化和还原的过程得到水。

9.工艺优势:离子膜烧碱工艺相比传统的烧碱工艺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它可以生产高纯度的烧碱,适用于一些对烧碱纯度要求较高的行业。

其次,该工艺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10.应用领域:离子膜烧碱工艺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冶金等行业。

在化工行业中,高纯度烧碱被用于生产合成纤维、染料、橡胶等产品。

在制药行业中,烧碱被用于中药提取和药品合成等。

在冶金行业中,烧碱被用于生产铜、锌等金属。

总之,离子膜烧碱工艺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环保的烧碱生产工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烧碱工业的发展十分迅速,目前我国的烧碱产量已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由于我国烧碱工业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要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水平,必须对我国烧碱工业进行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烧碱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从国外引进的离子膜烧碱生产技术,就是这样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离子膜烧碱工艺是将 NaOH溶液在电解槽中电解成 NaCl、NaOH、 HCl和H2O四种不同成分的盐,再用 NaOH溶液与 HCl、H2O 溶液反应生成 NaCl和H2,经离心分离得到母液。

母液进入离子膜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形成电势为3.5~4.0伏的直流电(或叫阴阳离子膜)。

母液在电解槽内发生一系列反应后变成 NaCl、 NaOH和H2,同时被离心分离出来。

目前我国的电解槽已采用离子膜电解槽,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烧碱产品质量好,消耗低,且具有较高的回收率。

—— 1 —1 —。

最新化工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工艺标准操作说明电解槽的操作

最新化工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工艺标准操作说明电解槽的操作

xx化工有限公司离子膜烧碱工艺标准操作说明第四部分电解槽操作IV.电解槽操作IV-A电解槽操作一般指导IV-A-1单元槽IV-A-2支架IV-A-3管口附件IV-A-4一次盐水中的悬浮物(离心机)IV-A-5软管及软管垫片IV-A-6总管IV-A-7固定头和活动头的绝缘(板/ 片)) IV-B电解槽部件的定期检查与更换(1)电槽垫片(2)软管垫片(3)阳极管口的牺牲电极(4)单元槽和总管上的阳极液管口(5)单元槽和总管上的阴极液管口(6)阳极(7)阴极IV-C电解槽的安装IV-C-1安装单元槽(1)准备工作(2)安装IV-C-2单元槽上粘贴垫片(2)垫片粘贴定位IV-C-3膜安装(1)确认和准备工作(2)安装膜(除了阳极端槽)(3)安装膜到阳极端框(4)记录IV-C-4电解槽软管的安装(1)准备工作(2)电槽软管安装IV-C-5充液前检查电解槽IV-D膜的更换IV-D-1局部膜的更换(1)确认(2)准备工作(3)膜的置换IV-D-2拆除全部的膜(1)确认(2)准备工作(3)从阳极端框取出膜(4)其他膜的取出(5)膜取出后所需进行的工作IV-E从电解槽中取出单元槽(2)把单元槽放在搬运车上(3)把单元槽放在木制平台上IV-A电解槽操作一般指导IV-A-1单元槽单元槽被复合隔板分成两部分,称作阳极室和阴极室。

阳极室的内部是由钛材制成以防止氯气的腐蚀,阴极室的内部侧是镍材制成以防止碱的腐蚀。

阳极室和阴极室的隔板两侧分别焊接固定的筋板, 筋板上焊接阳极和阴极。

每个电解室安装有电解液进口和出口的2个管口。

单元槽的两边用螺栓固定有支架, 单元槽通过支架挂在侧杠上。

Fig.IV-1图IV-2Cell hanging hookBipolar cell frame(4’×8’)Cell tightening deviceCathode terminal cell frameAnode terminal cell frame Anolyte outlet sub-headerLock nuts Catholyte inlet sub-headerPress with hydraulic cylinders Catholyte outlet hoseAnolyte inlet sub-headerCatholyte outlet sub-headerHeaders with hose connections Anolyte inlet hose搬运单元槽时以下的注意是必要的:(1)不要划伤密封面特别是单元槽框架的钛一侧。

工业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工业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工业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嘿,朋友!今天咱来聊聊工业离子膜烧碱这神奇的生产工艺。

烧碱,这玩意儿您听说过吧?它在咱们的工业生产里那可是相当重要!就好比厨房里的盐,缺了它好多美味佳肴都做不出来。

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那可不是简单的事儿。

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步骤都得精准到位。

先来说说盐水精制这一步。

您想想,盐水就像是一群要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如果里面有杂质,那可不就像运动员身体不好,能出好成绩吗?所以得把杂质都清理掉,让盐水变得纯净清澈。

这一步需要用到各种设备和技术,就像给运动员做全方位的体检和调理一样。

然后是电解槽。

这电解槽就像是一个魔法盒子,能把普通的盐水变成宝贝烧碱。

里面的离子膜就像是一个神奇的滤网,只让需要的离子通过,把不需要的挡在外面。

这得多厉害呀!您能想象如果没有这个神奇的滤网,会是怎样的混乱局面吗?再说说电解的过程。

电流在电解槽里奔腾,就像一群脱缰的野马,带着离子们奋勇向前。

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条件,温度、压力、电流强度等等,一个不小心,这出“魔法大戏”可能就演砸啦!生产出来的烧碱还得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检验,才能成为合格的产品。

这就好比刚出炉的蛋糕,还得装饰、检查,才能摆上货架。

您看,工业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是不是既复杂又神奇?每一个环节都得精心呵护,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

稍有疏忽,可能就会前功尽弃。

所以说,这生产工艺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工人们的智慧和汗水,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最终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咱们得对这些默默付出的人们竖起大拇指,是他们让这神奇的工艺不断发展,为咱们的工业生产带来强大的动力!总之,工业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尊重!。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总结【共6页】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总结【共6页】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总结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总结【内容摘要】离子膜法制烧碱是烧碱生产工艺的常用制法之一,但是在目前烧碱生产工艺中所见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的认识一下子膜法制烧碱的工艺特点,1、离子膜法碱液蒸发的特点,1、1流程简单,简化设备,易于操作,由于离子膜碱液仅含有极微量的盐,所以,在其整个蒸发浓缩过程中,即使是生产99%的固碱,也无须除盐,1、2浓度高,蒸发水量少,蒸汽消耗低,离子膜法碱液的浓度高,一般在30%~33%,比隔膜法碱液的10%~11%要高很大,因而大量的减少了浓缩所用的蒸汽,而隔膜法电解碱液若同样浓缩到50%,则一般要蒸出6、5t的水量(隔膜碱液浓度按10、5%计),2影响碱液蒸发的因素,2、1生蒸汽压力,蒸汽是碱液蒸发中的主要热源,生蒸汽(或称一次蒸汽)的压力高低对蒸发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离子膜法碱液蒸发的特点以及2 影响碱液蒸发的因素。

关键词:离子膜法隔膜法蒸汽分离器离子膜法制烧碱是烧碱生产工艺的常用制法之一,但是在目前烧碱生产工艺中所见的比例并不是很大,所以我们必须仔细的认识一下子膜法制烧碱的工艺特点1、离子膜法碱液蒸发的特点1、1 流程简单,简化设备,易于操作由于离子膜碱液仅含有极微量的盐,所以,在其整个蒸发浓缩过程中,即使是生产99%的固碱,也无须除盐。

这就是极大的简化了流程设备,即隔膜碱蒸发必须有的除盐的设备及工艺工程都被取消(如旋液分离器、盐沉降槽、分离机、回收母液贮罐等),而且,由于在蒸发过程中没有盐的析出,也就很难发生管道阻塞,系统打水问题,使操作容易进行。

1、2 浓度高,蒸发水量少,蒸汽消耗低离子膜法碱液的浓度高,一般在30%~33%,比隔膜法碱液的10%~11%要高很大,因而大量的减少了浓缩所用的蒸汽。

若以32%的碱液为例,如果产品的浓度为50%,则每吨50%的成品碱需蒸出水量为:而隔膜法电解碱液若同样浓缩到50%,则一般要蒸出6、5t的水量(隔膜碱液浓度按10、5%计)。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烧碱工艺离子膜烧碱工艺是一种利用离子膜技术制造烧碱的工艺。

离子膜是一种特殊的薄膜,具有选择性透盐离子的特性。

离子膜烧碱工艺利用离子膜将氯化钠溶液分离为含高氢氟酸和低氢氟酸的两个溶液,再通过电解将低氢氟酸溶液转化为碱液。

离子膜烧碱工艺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烧碱的生产。

第一步:氯化钠净化氯化钠通常含有杂质,需要进行净化。

通过晶体化、溶液净化等方法,可以将氯化钠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溶液。

第二步:氯化钠溶液分离将纯净的氯化钠溶液输入到离子膜电解槽中,离子膜可以选择性地透过钠离子,使高氯化氢酸和低氯化氢酸溶液分离。

高氯化氢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低氯化氢酸溶液中含有较少的氯离子。

第三步:氯化氢转化为氢氟酸将低氯化氢酸溶液输送到反应槽中,加入适量的氟化物,通过反应将氯化氢转化为氢氟酸。

氢氟酸是一种强酸,具有溶解力强、反应性强的特点。

第四步:氢氟酸溶液电解将氢氟酸溶液输入到离子膜电解槽中,通过电解将氢氟酸转化为氢氧化钠。

电解的过程中,氢氟酸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水分解产生氧气和氢氧化钠。

第五步:氢氧化钠脱水将电解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送入脱水槽中,通过蒸发脱水的方法,将溶液中的水分脱除,得到浓缩的氢氧化钠溶液。

第六步:氢氧化钠结晶将浓缩的氢氧化钠溶液输入到结晶槽中,通过自然结晶或加热结晶的方法,将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钠离子结晶出来,得到固态的氢氧化钠产品。

1.高效:离子膜烧碱工艺采用电解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氯化钠转化为烧碱产品。

相比传统的氯碱法,电解法具有更高的产能和更低的能耗。

2.环保:离子膜烧碱工艺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只需要电能作为能源,无污染物产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节能:离子膜烧碱工艺采用膜分离技术,能够直接将氯化钠溶液分离为高氯化氢酸和低氯化氢酸,省去了传统烧碱工艺中钠盐的结晶和烘干等环节,能够节约大量能源。

4.产品纯度高:离子膜烧碱工艺通过离子膜的选择性透盐离子作用,可以将氯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分离出去,生产的烧碱产品纯度高。

离子膜法制烧碱

离子膜法制烧碱

离子膜法制烧碱离子膜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烧碱的方法,它利用离子膜的特殊性质分离盐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烧碱。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能源消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以下是离子膜法制烧碱的详细介绍:1. 原料准备制烧碱的原料主要是盐湖卤水,这种卤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和少量的其他盐类。

首先需要通过过滤、沉淀等工艺去除掉悬浮在卤水中的杂质,然后将卤水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为80-90℃)。

2. 离子膜降温器将加热后的卤水从高温区域送入离子膜降温器中冷却,使其降至制烧碱所需的温度(通常为50-60℃)。

离子膜降温器是由一系列离子交换膜组成的,在这些膜的作用下,盐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被分离开来。

3. 离子膜电解槽将降温后的卤水送入离子膜电解槽中,该电解槽也是由若干个离子交换膜组成的。

在电解槽中,经过电流作用后,阳极释放出的氢离子与阴极释放出的氢氧化物离子在离子交换膜中相遇并进行化学反应,生成气态氢和氢氧化钠溶液。

其中,氯离子则在离子交换膜中被滞留,无法通过,从而得到纯净的烧碱。

4. 氢氧化钠的回收在离子膜电解槽中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般是稀溶液,需要通过蒸发器进行浓缩和蒸发,得到高浓度的氢氧化钠。

随后,在加入适量的副反应抑制剂和其他添加剂的情况下,将氢氧化钠溶液送入后续的过滤、纯化、精制等工序进行提纯和加工处理,最终得到市售的烧碱产品。

离子膜法制烧碱作为一种环保、高效、节能的制碱工艺,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也将持续关注离子膜法制烧碱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推动我国制烧碱行业的升级和发展贡献力量。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烧碱工艺
一、工艺流程
烧碱溶液通过传统的加热工艺蒸发时,可以分解出氯气,氢气和钠溶液,但这种方法的效果不佳,并且会消耗大量的能源,耗费时间也很长。

离子膜烧碱工艺利用了电解的原理,以氯气、氢气和钠溶液作为新产品,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烧碱溶液处理、离子膜电解分解和连续搅拌浓缩等步骤。

1.烧碱溶液处理:烧碱溶液由钠和水组成,是进行离子膜烧碱工艺的基本材料,事先要对其进行进行预处理以及脱全氯和水分蒸发等操作,以达到理想的浓缩程度和指定的氯分析浓度。

2.离子膜电解分解:处理后的烧碱溶液可以进行离子膜电解分解,离子膜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解所必需的一种膜物,它的作用是实现液质的分离,从而实现电介质烧碱溶液中的汽液分离。

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

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引言离子膜烧碱,也称作电渗析烧碱,是一种通过离子交换膜技术生产的高纯度烧碱。

它具有高纯度、高效率、环保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

1. 原料准备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的生产工艺首先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原料。

主要原料包括氯化钠(NaCl)和电解水(H2O)。

其中,氯化钠作为主要的烧碱产生原料,电解水则用于制备电解液。

2. 电解液制备制备电解液是离子膜烧碱生产的关键环节。

首先,将适量的电解水中加入烧碱反应槽,然后将烧碱反应槽与阳极和阴极连接。

在电解槽中,通过加热和搅拌等方式,使电解液中的氯化钠充分溶解,形成含有NaCl溶液。

3. 离子交换膜反应在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中,离子交换膜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将电解液通过离子交换膜系统,将Na+离子从阴极侧转移到阳极侧,而Cl-离子则从阳极侧转移到阴极侧。

这个过程称为离子交换。

4. 氢气和氯气的处理在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氯气和氢气是副产品。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保,需要对产生的氯气和氢气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冷却、压缩等,以确保这些气体能够安全排放或进一步利用。

5. 碱液回收与浓缩在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碱液需要进行回收与浓缩。

首先,将碱液通过蒸发器进行蒸发,去除其中的水分,使其逐渐浓缩。

然后,利用结晶器将浓缩后的碱液进行结晶,获得高纯度的烧碱产品。

6. 废水处理在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中,废水是不可避免的产物。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中和、沉淀、过滤等。

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可以将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7. 产品包装与储存最后,经过上述步骤得到的高纯度烧碱产品需要进行包装与储存。

通常采用塑料桶或塑料袋等包装材料,将烧碱产品进行储存。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通过以上的生产工艺步骤,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可以高效、环保地生产出来。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将硅酸盐矿石或者其他含碱物质进行破碎、筛分等预处理,得到适合进一步处理的原料。

2. 碱石灰石烧制:将原料与燃料混合,送入石灰窑进行高温烧制。

石灰窑内的烧结反应将原料中的碱转化为碱石灰石。

3. 碱水制备:将烧制得到的碱石灰石与水反应,生成高浓度的碱水。

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进行恰当的控制,防止产生过高的温度。

4. 废液处理:碱水生产产生的废液中会含有一定的杂质和废碱,需要进行处理。

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离子交换等,以去除杂质,并回收废碱。

5. 离子交换膜电解:将高纯度的碱水通过离子交换膜电解装置,进行电解分解。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则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钠。

6. 碱液浓缩:将电解得到的稀碱液进行浓缩,得到所需的工业级纯碱产品。

浓缩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压力,以防止发生结晶、结垢等问题。

7. 产物处理:对于电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可以通过进一步处理,提高纯度后用于其他化工工艺。

对于产生的废气和废液,也需要进行污染物处理,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以上就是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的基本步骤,具体操作和设备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进行调整。

离子膜烧碱工艺优化分析

离子膜烧碱工艺优化分析

离子膜烧碱工艺优化分析摘要:烧碱产业历经了水银法、隔膜法、离子膜法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虽然我国烧碱产量居世界首位,但相对而言,其生产工艺较为繁杂,且多为引进工艺和设备等。

对传统的离子膜法烧碱生产工艺进行逐步优化,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综合效益是一个重要课题。

对此,本文对离子膜烧碱法阐述了其工艺流程,并就部分工艺加以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优化一、离子膜烧碱工艺简述烧碱被广泛应用于电解铝、棉纺、造纸、化纤、食品、医药、化工、冶金等众多行业领域。

而离子膜制碱法为氯碱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被纳入我国七大重点发展的化工工程之一。

传统的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主要涉及配水、化盐、盐水精制、电解、脱氯等几个主要环节。

传统工艺,就是先将脱氯淡盐水中超标的硫酸根去除,然后将经自动控制调节后的盐水和不含硫酸钡沉淀物的上清溶液的淡盐水、工业水和盐泥滤液,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和用于后续的化盐。

在化盐和精制盐水环节,需要保证化盐水温适宜,并在化盐的过程中加入Mg2+和NaOH、NaCLO等溶液,用于将有机质分解为小分子和将钙、镁离子沉淀等,然后加压将粗盐水送至预处理器及过滤装置中制成一次盐水。

一次盐水经螯合树脂进行二次精制后,对盐水进行电解。

盐水经电解后生成的氯气和氢气会送至处理装置,部分阴极液冷却到常温后即为成品碱液,一般质量浓度为32%左右。

而淡盐水则会进入脱氯泵。

为保持电解液适温,还应冷却另一部分阴极液进入电解循环。

为防止生产装置和管道被腐蚀,应对离开电解槽的淡盐水再次进行脱氯操作,以部分脱除其中处于游离状态的氯并回收,并借助Na2SO3等还原性物质予以彻底清除;最后调节淡盐水的PH值,淡盐水可再次用于配水、化盐。

二、离子膜烧碱盐水工艺优化1.理论分析盐水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离子膜的安全运行。

但在上述离子膜烧碱工艺中,BaCl2属于剧毒化学品,已被禁止使用,若依旧采用钡法除硝生产工艺,其中的BaCl2在储存、运输、配置、回收等较为困难,且对原料澄清桶要求很高,产生的盐泥量较大,综合来看,该种工艺既不经济也不安全,故建议在离子膜烧碱生产中采用膜法除硝工艺。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

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离子膜法是一种将盐水电解制取烧碱的工艺,主要通过使用离子膜来实现正负离子的选择性传递,从而实现烧碱的分离与提纯。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子膜法制烧碱的生产工艺。

首先,离子膜法制烧碱的工艺包括电解槽系统和电解剂制备系统两部分。

1.电解槽系统:(1)电解槽:电解槽中主要包括阳极室、阴极室和中间隔膜室。

阳极室和阴极室之间分别设有阳极和阴极板,中间隔膜室中放置离子膜。

(2)盐水进料系统:盐水从进料系统中进入阳极室,经过阳极室中的阳极板,形成氯气和氢气。

(3)钾液进料系统:钾液从进料系统中进入阴极室,通过阴极室中的阴极板与水反应,产生氢气和氢氧化钾。

(4)碳酸钠产物系统:碳酸钠从离子膜室中排出,经过后续工艺处理,得到高纯度的烧碱。

2.电解剂制备系统:(1)盐水制备:通过水解盐制备盐水,通常使用的水解盐有氯化钠和硫酸钠等。

(2)钾液制备:通过将氨水与碳酸钾反应,得到氢氧化钾水溶液。

(3)离子膜制备:离子膜主要包括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膜,制备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改性处理,以提高其选择性传递能力。

1.盐水电解:将盐水从进料系统中引入阳极室,采用直流电源施加在阳极和阴极板上,产生氯气和氢气。

氯气从阳极室排出,氢气从阴极室排出,通过槽外收集和处理。

2.钾液电解:将钾液从进料系统中引入阴极室,施加直流电源,进行电解。

产生的氢气从阴极室排出,通过槽外收集处理,而氢氧化钾溶液则从槽中排出,进入碳酸钠产物系统。

3.六氢合碳酸钠生成:在碳酸钠产物系统中,将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碳进行反应,生成碳酸钾。

该反应一般在高温下进行,确保反应充分、反应速度较快。

4.离子膜传递:离子膜的作用是在阳极室和阴极室之间实现正负离子的选择性传递。

阳离子交换膜将氢离子传递到阴极室,而阴离子交换膜则将氯离子传递到阳极室。

这样可以使电解过程更加高效和纯净。

5.产品收集和处理:将产生的碳酸钠从离子膜室中排出,纯化处理后得到高纯度的烧碱产品。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烧碱工艺

离子膜法制烧碱—-10化工班第四组全体成员一、世界离子膜法电解装置发展历程(一)第一阶段为萌发成长期1、“四竞争”(1)复极槽与单极槽的竞争复极槽是低电压、高电压,在复极槽中,各个阴阳极单元串联而成,从而使每个电槽的槽电流相对较小,而槽电压相对较高,这对整流效率来将是一般有利的.复极槽具有流程短,设备台数少,易采用计算机控制,占地面积少,节省电解厂面积等优势。

单极槽是高电流,低电压,在单极槽中,电流并联式的流经各电极对,由于电流流经的通道较长,致使电压降较高,唯有把各“电极对"的尺寸减少或引入内部铜导体后,才可将槽电压降低。

初期的离子膜单极槽在运行中一旦发现某槽泄露或者有问题,可与隔膜槽一样借助停槽开关,单独停槽检修或者更换,以防止对其他电槽的影响,不至于因局部事故而影响全厂生产.单极槽可传入隔膜槽系统逐步替换隔膜槽而成为离子膜法电解。

(2)自然循环与强制循环的竞争自然循环是靠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差推动电解液循环的,具有动力消耗小,循环量大,对膜冲击小,压力稳定,运行安全等特点,但是生产符合一般不能低于50%,不像强制循环那样有高压差和因操作上压差波动二造成膜的机械损伤;强制循环是采用崩推动电解液循环,增加电解反应过程中电解液在电解液内部循环的推动力,具有不受低电流负荷的影响、循环量易控制等特点,但动力消耗大,对摸冲击大,压力不稳定.(3)单元槽有效面积的竞争单元槽有效面积增大可以有效地提高离子膜利用率,减少更换和维修费。

但是并非面积越大越好,面积过大,离子交换膜的实际强度就难以支撑,也会造成垫圈泄露.(4)压滤机式压紧与单元组合式压紧的竞争压滤式电解槽是把多个单元槽用一个压紧装置压紧加以封闭,特点在于组装简单,膜内不受压,无接触电压损失,但需要有较高的压紧力,密封面加工要精密、单片槽加工精度要求高,存在槽框加工误差累积问题;单元组合式电解槽是单独地将每一电极对的法兰夹夹紧,以达到可靠的密封要求,2、“四趋向”(1)电流密度趋向提高;(2)单元槽数量趋向增多;(3)单槽产能趋向增大;(4)直流电耗趋向降低.(二)第二阶段新发展时期(1)2001年,旭硝子公司退出了离子膜电解槽制造业,将AZEC型电解槽的备品销售工作转交给氯工程公司,但仍兼营离子交换膜。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操作 (1)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操作 (1)

管路的连接
(5)温差补偿装置
图1-20 管道的温差补偿方式
管路的连接
补偿器常用结构 ⑴ 回折管式补偿器
回折管式补偿器是将直管弯成一定几何开头的曲管,利 用刚性较小的曲管所产生的弹性变形来吸收连接在其两端直 管的伸缩变形。
特点:补偿能力大,作用在固定点上的轴向力小,两端 直管不必成一直线,且制造简单,维护方便。 ⑵ 波形补偿器
图1-17 隔膜阀
管件与阀门
(8)球阀 球阀主要由阀体、阀盖、密封阀座、
球体和阀杆等组成。
图1-18 球阀
球阀
管件与阀门
(9)阀门的选用原则
图1-19 阀门选用的原则
管路的连接
管路的连接
(1)焊接连接 焊接连接属于不可拆连接方式。 特点:密封性能好、结构简单、连接强度高, 可适用于承受各种压力和温度的管路上。 常用的焊接方法:电焊、气焊、钎焊等。
图1-1 离子膜烧碱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一次盐水制备任务
一次盐水生产的工艺概况。
图1-2 一次盐水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一次盐水制备任务
根据一次盐水生产任务完成的前后顺序,可将 其分解为六项分任务
图1-3 一次盐水生产任务的分解
完成一次盐水制备任务的基础条件
在化工生产中,必须通过管路来输送和控制流 体介质。一次 盐水的制备也 离不开化工管 路。
(3)螺纹连接 螺纹连接是通过内外管螺纹拧紧而实现的,螺纹连接的 管子两端都加工有外螺纹,通过加工有内螺纹的连接件、管 件或阀门相连接。常用的螺纹连接有三种形式。 1)内牙管连接 安装时,先将内牙管旋合在一段管子端部的外螺纹上, 然后把另一段管子端部旋入内牙管中,使两段管子通过内牙 管连接在一起。内牙管连接结构简单,但拆装时,必须逐件 进行,颇为为便。 2)长外牙管连接 长外牙管连接由长外牙管、补连接、内牙管、锁紧螺母组 成。长外牙管连接不需转动两端连接管即可装拆。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离子膜烧碱工艺是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技术制取高纯度烧碱的过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原料准备、电解槽电解、中和、浓缩、结晶等几个主要步骤。

首先,原料准备是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的第一步。

常用的原料是氯化钠和水合盐,其中水合盐是为了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而加入的。

原料通过配比进入电解槽。

其次,电解槽电解是离子膜烧碱工艺的关键步骤。

电解槽中设有阴、阳极,以及中空的离子交换膜。

电解槽内部通过直流电源加电,在阳极处发生氧气的析出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根离子,而在阴极处发生水的还原反应,生成氢气和钠根离子。

离子交换膜起到分离阳、阴极反应产物的作用,使阳极处的氧气和氢氧根离子在阳极室内发生反应,形成高浓度的氢氧根液。

电解产生的钠根离子则经过离子交换膜进入阴极室。

中和是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中的下一个步骤。

阴、阳极室中所得到的液体进入中和塔,通过与稀酸反应,形成盐酸和氯化钠。

中和液中的氯化钠在后续工艺中可以回收利用。

浓缩是烧碱工艺流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中和产生的盐酸经过浓缩塔蒸馏,生成高浓度盐酸,同时产生的水蒸汽经过冷凝器冷却后排出。

浓缩后的盐酸可以继续被用于中和反应,形成循环利用。

最后一个步骤是结晶。

经过浓缩后的盐酸进入结晶槽,通过逐渐降低温度,使盐酸结晶,以获得纯度较高的烧碱。

结晶得到的烧碱可以回收利用,而未结晶的盐酸则通过管道排出。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具有高效、环保、节能等优点。

通过电解槽电解、中和、浓缩和结晶等步骤,可以制得高纯度的烧碱产品,同时可以循环利用原料和副产物,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这种工艺流程在化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离子膜烧碱生产过程控制方案一、离子膜烧碱工艺简介离子膜制碱生产主要包括盐水精制、电解、脱氯和蒸发四部分。

盐水精制: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制备的一次精制盐水经过碳素管过滤器再次脱除盐水中所含的固体悬浮物,送人离子交换塔进一步脱除盐水中的多价阳离子制成二次精制盐水。

电解:可划分为3个部分:阳极液循环部分、阴极液循环部分、电解部分,阳极液循环将二次精制盐水加酸后连续不断送人电解槽用以保持电解盐水的浓度,同时将电解生产出来的氯气送到下游工序;阴极液循环将保持恒定浓度的成品碱送至贮槽,并将电解生产的H2送至下游工序。

脱氯:电解后的淡盐水送至脱氯工序脱除游离氯后送化盐工序。

蒸发:将从金属阳极电解槽出来的电解液经若干蒸发器的蒸发和若干个旋液分离器的分离除盐,使之含碱提高到30%(或42%)、含盐5%(或2%)左右。

其目的一是增浓,二是除盐。

二、主要控制方案(一)盐水精制工段控制:精制盐水工艺流程如下:1 鳌合离子交换树脂塔的顺序控制离子膜交换塔为离子膜法制碱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由于对二次精制盐水要求较高,达不到要求的二次盐水将会对电解槽中的离子膜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无法生产。

一般生产装置中设有离子交换塔两台,平时除再生期间外两塔串联使用,第一塔几乎脱除了全部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第二塔作为保护塔运行,根据一定的条件当第一塔需要再生时,第二塔单独运行,第一塔经过反洗、洗净I 、盐酸再生、洗净II 、碱液再生、洗净III 、盐水置换、等待几个步骤完成树脂的再生后,当作第二塔串联使用.离子交换塔的交换和再生是按照预定的时间表自动进行。

其顺控原理图如下:(二)电解工段控制1、烧碱浓度PID 控制用无离子水加入阴极液循环槽来保持生产的离子膜碱浓度恒定,可以用烧碱的浓度PID 控制回路为主调节回路,用无离子水流量的PID 调节回路为副调节回路构成串级调节,它能克服因无离子水流量和压力的不稳而产生的干扰。

调节回路如下:烧碱浓度调节无离子水流时2、氯氢压力双闭环比值调节系统 在离子膜碱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保持氯气和氢气压力稳定的同时,还要保持两个压力拥有一定的压力差,我们将氯氢压力的调节构成双闭环比值调节系统,氯气压力为独立的PID 调节,为主动系统,其测量通过一个比值设定单元仪表送给氢气PID 调节单元仪表为设定值,为从动系统。

离子膜烧碱工艺(整理过)要点

离子膜烧碱工艺(整理过)要点

离子膜烧碱工艺一、工艺流程简介烧碱目前以离子膜工艺为主。

按流程顺序分为一次盐水、二次盐水精制、电解、淡盐水脱氯、Cl2处理、H2处理等工序。

核心工序是二次盐水精制和电解部分。

盐水一次精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悬浮物(SS)与各种杂质离子的含量在要求的范围内,为盐水二次精制作准备。

盐水二次精制最主要部分是螯合树脂塔,,使粗盐水经过树脂塔后除去二价阳离子。

部分工艺在二次精制中盐水进螯合树脂塔之前设置碳素管或其它类型过滤器,以进一步降低盐水中的悬浮物的含量。

电解部分是烧碱制备流程的关键工序,符合电解要求指标的精制盐水流经电解槽时,在一定直流电作用下,离子经离子交换膜的发生迁移,最终在阴极液相形成烧碱,阳极液相产生淡盐水,阴极气相生成H2,阳极气相生成Cl2。

二、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的主要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图精制的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纯水(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阴极室,通电后H2O在阴极表面放电生成H2,Na+则穿过离子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此时阴极室导入的阴极液中含有NaOH;Cl-则在阳极表面放电生成Cl2。

电解后的淡盐水则从阳极室导出,经添加食盐增加浓度后可循环利用。

阴极室注入纯水而非NaCl溶液的原因是阴极室发生反应为2H++2e-=H2↑;而Na+则可透过离子膜到达阴极室生成NaOH溶液,但在电解开始时,为增强溶液导电性,同时又不引入新杂质,阴极室水中往往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

三、具体工艺流程盐水精制单元工艺简述:饱和粗盐水加入精制反应剂,经过精制反应后加入絮凝剂进入澄清桶澄清,澄清盐水经砂滤器粗滤后,再经α-纤维素预涂碳素管过滤器二次过滤,使盐水中的悬浮物小于1×10-6,然后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精制,得到满足离子膜电解槽运行要求的精制盐水。

其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①一次盐水精制一次澄清盐水的制备是氯碱生产工艺至关重要的工段,精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bc 精制原理①除镁镁离子常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原盐中,精制时向粗盐水中加入烧碱溶液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沉淀。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
离子膜烧碱工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方法,通常用于生产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钠。

下面将介绍离子膜烧碱工艺的具体流程:
1. 碱液制备:首先将固体氯化钠与水混合,经过一系列的加热和搅拌,生成浓度适当的氢氧化钠溶液。

2. 离子膜电解槽:将制备好的碱液倒入离子膜电解槽中,槽内有两个隔离的电极,中间隔着离子选择透过的膜。

通过电解,氯离子会在阳极处析出气体,氢离子在阴极处拾取电子生成氢气,同时氢氧化钠自由离子穿过阴极膜。

3. 氢氧化钠浓缩:将电解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蒸发、结晶等工艺,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得到浓缩的氢氧化钠。

4. 氢氧化钠固化:将浓缩后的氢氧化钠溶液经过结晶、干燥等工艺,使其形成固体氢氧化钠产品。

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具有高产率、低能耗、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受到了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该工艺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相对环保的生产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离子膜烧碱工艺流程也会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膜烧碱工艺一、工艺流程简介烧碱目前以离子膜工艺为主。

按流程顺序分为一次盐水、二次盐水精制、电解、淡盐水脱氯、Cl2处理、H2处理等工序。

核心工序是二次盐水精制和电解部分。

盐水一次精制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悬浮物(SS)与各种杂质离子的含量在要求的范围内,为盐水二次精制作准备。

盐水二次精制最主要部分是螯合树脂塔,,使粗盐水经过树脂塔后除去二价阳离子。

部分工艺在二次精制中盐水进螯合树脂塔之前设置碳素管或其它类型过滤器,以进一步降低盐水中的悬浮物的含量。

电解部分是烧碱制备流程的关键工序,符合电解要求指标的精制盐水流经电解槽时,在一定直流电作用下,离子经离子交换膜的发生迁移,最终在阴极液相形成烧碱,阳极液相产生淡盐水,阴极气相生成H2,阳极气相生成Cl2。

二、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制碱的主要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图精制的饱和食盐水进入阳极室;纯水(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加入阴极室,通电后H2O在阴极表面放电生成H2,Na+则穿过离子膜由阳极室进入阴极室,此时阴极室导入的阴极液中含有NaOH;Cl-则在阳极表面放电生成Cl2。

电解后的淡盐水则从阳极室导出,经添加食盐增加浓度后可循环利用。

阴极室注入纯水而非NaCl溶液的原因是阴极室发生反应为2H++2e-=H2↑;而Na+则可透过离子膜到达阴极室生成NaOH溶液,但在电解开始时,为增强溶液导电性,同时又不引入新杂质,阴极室水中往往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

三、具体工艺流程盐水精制单元工艺简述:饱和粗盐水加入精制反应剂,经过精制反应后加入絮凝剂进入澄清桶澄清,澄清盐水经砂滤器粗滤后,再经α-纤维素预涂碳素管过滤器二次过滤,使盐水中的悬浮物小于1×10-6,然后进入离子交换树脂塔,进行二次精制,得到满足离子膜电解槽运行要求的精制盐水。

其工艺流程简图如图1所示。

①一次盐水精制一次澄清盐水的制备是氯碱生产工艺至关重要的工段,精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bc 精制原理①除镁镁离子常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原盐中,精制时向粗盐水中加入烧碱溶液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沉淀。

反应方程式:MgCl2+2NaOH=Mg(OH)2↓+2NaCl离子反应方程式:Mg2++2OH-=Mg(OH)2↓为使反应完全,控制氢氧化钠过量,本反应速度快几乎瞬间完成,是本工艺中的前反应。

②除钙钙离子一般以氯化钙和硫酸钙的形式存在于原盐中,精制时向粗盐水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使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反应方程式:CaCl2+Na2C03=CaC03↓+2NaClCaS04+Na2C03=CaC03↓+Na2S04离子反应方程式:Ca2++CO32-=CaC03↓为使反应完全,碳酸钠一般控制过量,本反应速度较慢,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一般在50℃左右,在碳酸钠过量情况下需半小时方能反应完全。

②二次盐水精制离子膜法电解槽使用的高度选择性离子交换膜要求入槽盐水的钙、镁离子含量低于20wtppb,普通的化学精制法只能使盐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降到10wtppb 左右。

若使钙、镁离子含量降到20wtppb的水平,必须用螯合树脂处理。

二次盐水精制的主要工艺设备是螯合树脂塔,分二塔式和三塔式流程。

塔的运行与再生处理及其周期性切换程序控制,可由程序控制器PLC实现,PLC与集散控制系统DCS可以实现数据通讯;也可以直接由DCS实现控制。

伍迪公司采用的就是二塔式,其他公司采用三塔式流程。

建议采用三塔式流程。

2、电解单元离子膜电解槽电解反应的基本原理:离子膜电解槽电解反应的基本原理是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将盐水电解,生成NaOH、Cl2、H2,如图20所示,在离子膜电解槽阳极室(图示左侧),盐水在离子膜电解槽中电离成Na+和Cl-,其中Na+在电荷作用下,通过具有选择性的阳离子膜迁移到阴极室(图示右侧),留下的Cl-在阳极电解作用下生成氯气。

阴极室内的H2O电离成为H+和OH-,其中OH-被具有选择性的阳离子挡在阴极室与从阳极室过来的Na+结合成为产物NaOH,H+在阴极电解作用下生成氢气。

电解流程:由二次盐水精制工序送来的精制盐水,通过盐水高位槽,进入电解槽的阳极液进料总管。

其流量由每个电解槽的自调阀来控制,以保证阳极液的浓度达到规定值。

进槽值由送入每台电解槽的直流电流进行串级控制。

浓度31%的高纯盐酸用来中和从阴极室通过离子膜渗透到阳极室的OH-离子,盐酸经过自动调节与阳极液一起送入阳极室。

精制盐水在阳极室中进行电解,产生氯气,同时NaCL浓度降低。

电解槽进、出口之间的NaCL分解率为约50%。

每个阳极室都有两个挠性软管,一个连接进料总管,另一个连接出料总管。

电解后产生的氯气和淡盐水混合物通过软管汇集排入阳极液总管,并在总管中进行气体和液体分离。

氯气在氯气总管中进行汇集后送入淡盐水储槽顶部。

在此,氯气中的水分被分离并滴落,然后氯气被送往界外。

氯气压力由自调阀控制。

淡盐水送入淡盐水储槽底部,然后用淡盐水循环泵一部分经液位自调控制送往脱氯工序;另一部分送往电解槽,进槽淡盐水流量由自动控制。

阴极液在阴极室电解产生氢气和烧碱,碱液进入阴极液循环槽,通过阴极液循环泵一部分经阴极液冷却器进入碱高位槽后,进入电槽,这部分电解液进槽前加纯水稀释,纯水量自调由直流电和碱串级控制;另一部分电解液经液位自调控制送入碱冷却器冷却至约45℃后送往碱储槽,然后送往罐区。

氢气在阴极液出口总管中分离,并在氢气主管线中进行汇集后,送到碱液循环槽顶部。

氢气中的水分被分离并滴落,然后氢气送往界外。

氢气压力由自调阀控制,与氯气压力串级控制,使氢气和氯气之间压差保持在设定范围内(5KPa)。

离子膜电解装置电解循环的工艺流程为了保证离子膜电解槽的阴极室和阳极室能在一个合适稳定的工艺边界条件下运行,以及获得最佳的电流效率,无论是强制循环工艺,还是自然循环工艺,通常设计采用阳极循环系统和阴极循环系统来实现各自的工艺边界条件。

以下用自然循环工艺(北化机电解槽系统)为例详述之。

离子膜电解装置电解循环的工艺流程包括阳极循环和阴极循环。

(1)阳极循环部分从盐水高位槽来的精盐水与淡盐水循环泵输送来的淡盐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初始开车时,加纯水),并在进入总管前加入高纯盐酸,调节pH值后,再送到每台电解槽的阳极入口总管,并通过与总管连接的进口软管送进阳极室。

进槽盐水的流量是由安装在每台电解槽槽头的盐水流量调节阀来控制的,流量的大小由供给每台电解槽的直流电联锁信号控制。

电解期间,Na+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从阳极室迁移到阴极室,盐水在阳极室中电解产生氯气,同时氯化钠浓度降低转变成淡盐水;氯气和淡盐水的混合物通过出口软管流入电解槽的阳极出口总管和阳极气液分离器,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淡盐水流入淡盐水循环槽。

在阳极气液分离器初步分离出的氯气,通过氯气总管流入淡盐水循环槽的上部气液分离室,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然后从其顶部流出至氯气总管;在此总管适宜处设置氯气压力调节回路,通过其调节阀控制氯气压力,并与氢气调节回路形成串级调节,控制氯气与氢气的压差,流出系统至氯气处理装置。

较大型的装置,在氯气流出界区前,还设置氯气与二精盐水的热交换器,回收氯气中的热量。

淡盐水循环槽中的淡盐水由淡盐水循环泵加压输送,一部分通过调节回路,返回阳极系统与精盐水混合后再次参加电解;另一部分输送至淡盐水脱氯系统进行脱氯。

(2)阴极循环部分从碱高位槽来的约32%液碱与纯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流入阴极入口总管,并通过与总管连接的进口软管送进阴极室。

进槽碱液的流量是根据安装在每台电解槽槽头的流量计来操作控制的。

电解期间,阴极液在阴极室电解产生氢气和烧碱。

氢气和碱液的混合物通过出口软管流入阴极出口总管和阴极气液分离器,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分离出的碱液流入碱液循环槽。

在阴极气液分离器初步分离出的氢气,通过氢气总管流入碱液循环槽的顶部气液分离室,进一步进行气液分离;然后从其顶部流出至氢气总管;在此总管适宜处设置氢气压力调节回路,通过其调节阀控制氢气压力,并与氯气调节回路形成串级调节,控制氢气与氯气的压差,流出系统至氢气处理装置或就地放空(一般在开车时)。

碱液循环槽中的碱液由碱液循环泵加压输送,一部分通过调节回路输送至碱液高位槽,通过碱液高位槽回到阴极系统;一部分通过调节回路作为成品碱送到成品碱贮槽。

3、淡盐水脱氯单元电解槽出来的淡盐水和氯氢处理来的氯水混合后,用31%的高纯盐酸将PH值调节到约1.5,送入脱氯塔的顶部。

脱氯塔的压力为-70~75Kpa,由真空泵进行控制。

脱氯塔出口处游离氯降低到50mg/L,脱出的氯气汇入氯气总管,也可送入废气吸收塔。

脱氯后的淡盐水先用NaOH把PH调到9~11,再将亚硫酸钠储槽中配制的浓度为10wt%的亚硫酸钠溶液用亚硫酸钠泵加入到淡盐水管道中,以彻底除去残余的游离氯。

游离氯含量为0的脱氯盐水送回一次盐水工序化盐。

目前,国内物理脱氯生产工艺主要有真空脱氯和空气吹除脱氯;实际生产中为提高脱氯技术经济效益,回收氯气,一般先采取物理脱氯法将大部分游离氯脱除后,再用化学脱氯法将剩余的游离氯除去。

淡盐水空气吹除法脱氯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流程简述∶来自电解工序的淡盐水(温度约85℃,pH值约3,游离氯一般为600~800mg/L)在进入脱氯塔前,定量加入盐酸,将其pH值调至1.3~1.5,然后进入脱氯塔顶部;风机鼓入的空气(压力约600mmHO,气量是淡盐水体积的26~8倍)由脱氯塔底部进入,在塔内填料表面淡盐水与空气逆流接触,逸出的湿氯气随空气从塔顶流出,淡盐水在此完成物理脱氯过程。

湿氯气经废氯气冷却器冷却后,一般送去生产次氯酸钠(因吹脱出的氯气中含有大量空气,浓度较低,一般采用二级填料塔串联,用碱吸收)。

脱氯后的淡盐水含游离氯约(10~20)×10-6,自流到脱氯塔釜,其中的淡盐水由淡盐水泵抽送,在该泵的进口处先加入NaOH溶液调节pH值至9~11(用pH 计检测),然后在其出口处加入浓度约为8%~9%(质量分数)的亚硫酸钠溶液进一步除去残余的游离氯(要求游离氯为零),并用氧化还原电位计检测(ORP<+50mV)其中的游离氯含量。

为达到充分混合,在管路中设有静态混合器(或增设孔板)。

淡盐水在此完成化学除氯过程;然后用淡盐水泵送至一次盐水工序回收循环使用。

在亚硫酸钠配制槽内配制浓度8%~9%(质量分数)的亚硫酸钠溶液,并用亚硫酸钠泵将该溶液加入到淡盐水泵的出口管中。

3、氯氢处理单元离子膜电解装置中的氯气处理生产工艺由三部分组成∶冷却、干燥、压缩。

这三部分工艺流程一般根据生产规模和下游氯产品对氯气含水量以及压力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选择。

离子膜电解装置中电解工序产生的湿氯气温度高、压力低,并含有大量水分。

含有较多水分的湿氯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