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全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
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
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内分泌系统危重患者护理常规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
2. 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路,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节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 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4.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 定期检测血糖、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
6. 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
7. 鼓励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
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二)健康教育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量用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二、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 意识障碍者,给予50%葡萄糖溶液20ml静脉推注,保持气道通畅,配合医生抢救;意识清楚者给予葡萄糖或其他无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 观察低血糖症状缓解情况,直至病人血糖正常、症状缓解,必要时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60ml。
3. 服用阿卡波糖的病人,出现低血糖时,需要服用葡萄糖纠正低血糖。
4. 低血糖症状缓解后给病人适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如一片面包或两块饼干。
(二)健康教育当发现有低血糖症状和体征时,有条件的应立即进行血糖监测来确认低血糖的诊断,防止病人跌倒、摔伤。
病人病情稳定后,与病人一起分析低血糖原因并进行低血糖自我管理教育。
第二节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护理常规(一)护理措施1.按内分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轻者可下床活动。
有心脏病并发症或出现甲亢危象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临床护理常规——内分泌代谢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临床护理常规——内分泌代谢疾病一般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以及营养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疾病,其他系统疾病或激素药物的使用等也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
代谢疾病指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某一环节障碍引起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
营养疾病则是营养物质不足、过剩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如肥胖症。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种类繁多,很多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痛风及肥胖症等。
【护理问题】1.营养失调;2.活动无耐力;3.身体意象紊乱;4.体液不足;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6.知识缺乏;7.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甲状腺危象、垂体危象【护理措施】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患者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患者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实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内分泌相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教会患者自我护理。
2.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患者相应的护理问题,根据所患疾病指导患者适合的运动方式,并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任何不良的精神刺激。
3.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患者相应的饮食方案,饮食规律、戒烟戒酒。
4.根据不同的疾病指导患者所用的药物知识,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并做好定期随访。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1、根据病种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饮食,知道热量、水分、钠、钾摄入量的范围和选择方法,管擦病人饮食是否符合要求。
2、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护理。
3、向患者解释常用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
4、知道慢性疾病患者自我管理,使之学会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应激情况。
5、知道患者熟悉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定期随访意义,主动配合检查、治疗,并定期复诊。
二、检查及治疗护理常规(一)胰岛素治疗护理常规1、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启的胰岛素置于4~8℃保存,使用中的胰岛素在常温下(不超过25℃)保存不超过一个月,避免震荡、受热或阳光照射。
冰冻后的胰岛素不可再用。
2、注射前向病人解释胰岛素的剂型、注射目的及方法,检查病人是否准备好食物,指导病人注射后在适当的时间进餐。
3、注射时间注射胰岛素前确保病人能准时用餐。
普通短效、预混胰岛素于饭前30分钟注射;速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饭前立即注射;中效胰岛素一般睡前注射;超长效胰岛素注射时间一般与进餐时间无关,只需每日定时注射。
4、抽药预混、中效胰岛素使用前必须充分摇匀,如需将短效胰岛素与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先抽短效胰岛素后再抽中效胰岛素。
5、注射部位宜选择上臂、大腿前外侧、腹部(避开脐周2cm内)及臀部等部位皮下注射,有计划的更换注射部位,建议每天同一时间同一部位,每周左右轮换注射部位,每次注射点应与上次注射点至少相距1cm。
避免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注射点。
另外应根据使用的胰岛素种类选择相应的注射部位,如使用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时,优先选择腹部;睡前注射的中效胰岛素优先选择臀部或大腿。
6、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硬结、破损,若注射部位产生硬结,局部热敷,暂不注射该处,使用75%乙醇消毒。
7、中效及预混胰岛素注射前上下摇动20次左右,呈均匀雾状,注射前排气,每次注射1~2U,至针尖处滴出1~2滴药液为止。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1.健康宣教2.药物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准确地给予药物,并监测患者的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在给药前,护士应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禁忌,遵从用药原则和操作规范。
3.疼痛缓解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常常伴有疼痛症状,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特点,给予相应的疼痛缓解措施,如热敷、按摩、药物镇痛等。
4.饮食管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宣教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合理选择脂肪摄入、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定时进餐等。
5.情绪支持内分泌疾病常常伴有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护士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绪支持,帮助患者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6.协助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护士负责协助医生进行内分泌系统相关的检查和治疗,如血糖监测、甲状腺超声、抽血、注射等。
护士应做好检查和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提醒患者注意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操作。
7.监测疾病进展和并发症护士应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的生命体征检查、疾病指标监测和并发症观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
8.提供康复护理对于一些需要康复护理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体育锻炼、心理疏导、营养补充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9.保持环境安全护士应保持内分泌科病房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预防交叉感染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护士应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病房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和过度刺激。
10.持续教育和研究对于内分泌科护士来说,持续教育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内分泌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总之,内分泌科护理要求护士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致的护理工作。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一般护理常规一、主要的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食欲减退或亢进,机体代谢紊乱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预防与自我护理知识。
3、自身形象的紊乱与疾病引起身体外形改变等因素有关。
4、焦虑与疾病难以治愈、长期治疗导致经济负担加重有关。
二、观察要点1、观察病人的体重、体型,计算体重指数(BMI)。
2、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有无毛发浓密、稀疏,有无体型异常,有无满月脸、色素沉着,有无突眼等。
3、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
三、护理措施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2、一般护理①环境:病房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
②休息:有急性并发症时应卧床休息,缓解期应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③饮食:根据病情,可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禁食浓茶、咖啡。
糖尿病患者应进食糖尿病饮食。
3、症状护理①意识障碍者应使用床档,保证病人的安全。
②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皮肤破溃者,配合医生进行创口护理。
③对突眼者,指导病人外出时戴深色的墨镜。
④高热病人予降温处理,低温者应保暖。
4、用药治疗的护理①遵医嘱使用降低血糖的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②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注意观察有无水钠潴留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③应用其他药物时,应注意其疗效及不良反应。
④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5 、心理护理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感受,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家庭成员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四、健康教育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2、合理饮食。
3、日常生活指导。
4、预防复发。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一、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饮食调控: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饮食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合理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摄入。
对于甲状腺疾病来说,对碘的摄入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多或过少。
对于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来说,要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辣椒等。
2.定期复查:内分泌科疾病患者需定期复查,以掌握病情变化和疗效评估。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超声等。
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定期检查相关激素水平等。
3.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内分泌科疾病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患者需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的规律使用。
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使用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物。
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
4.心理支持:二、内分泌科疾病健康教育1.饮食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合理饮食的知识,告诉他们不同疾病需要注意的饮食原则。
例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养分摄入;甲状腺疾病患者需适当摄入含碘食物;甲状旁腺疾病和肾上腺疾病患者需避免刺激性食物。
2.运动健康教育:运动对于内分泌科疾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改善代谢、减轻体重等。
患者需要注意运动的时间、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不适。
3.药物知识教育:向患者介绍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副作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
提醒患者要按时、按量服药,避免错过或重复用药。
4.心理健康教育:向患者普及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如放松训练、呼吸调节、心理疏导等。
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5.定期复查教育:引导患者树立定期复查的意识,告知他们定期复查的必要性。
解答患者对于复查项目和复查的频率等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规划检查时间。
内分泌、血液、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血液、泌尿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二)缺铁性贫血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就诊的原因及主要症状。
2、皮肤、粘膜检查甲床、舌、唇、睑结膜及手掌皮肤是否苍白及其程度。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贫血的症状、体征,评估其活动的耐受能力。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的患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待病情好转逐渐增加活动量。
3、给氧严重贫血患者应给予氧气吸人,以改善组织缺氧症状。
4、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含铁丰富易消化饮食的必要性,均衡饮食以及适宜的进食方法:含铁丰富的食品有动物心、肝、肾、瘦肉、鸡蛋黄、紫菜、海带及木耳等,应少量多餐。
避免进食过热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讲述缺铁性贫血的有关知识。
2、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正确的烹调方法,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戒酒,食用富含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
3、贫血症状纠正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但应保证休息和充足睡眠。
(五)淋巴瘤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有无贫血、乏力、消瘦、盗汗、发热、皮肤瘙痒、肝脾肿大等。
2、评估患者淋巴结肿大所累及范围、大小。
3、注意评估患者有无深部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压迫症状,如纵隔淋巴结大引起咳嗽、呼吸困难、上腔静脉压迫症,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可压迫输尿管引起肾盂积水等。
4、观察有无骨骼浸润,警惕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症发生。
【护理措施】1、早期患者可适当活动,有发热、明显浸润症状时应卧床休息以减少消耗,保护机体。
2、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多饮水。
以增强机体对化疗、放疗承受力,促进毒素排泄。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尤其要保护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因素如日晒、冷热、各种消毒剂、肥皂、胶布等对皮肤的刺激,内衣选用吸水性强柔软棉织品,宜宽大。
4、放疗、化疗时应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健康指导】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2、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病人护理常规
代谢性内分泌系统病人护理常规
(一)接入院处通知后,按病情需要作好准备,除病床单元所需物品外,危重病人应备齐抢救用物及药品,并立即通知医生,护士应根据病情及时给氧、吸痰以及建立静脉通道等。
(二)热情接待病人,护送至床前,初步询问病情并常规测量 T、P、R、BP、身高、体重,作好记录。
(三)如病情许可,应向病人介绍病室环境、规章制度及主任与主管医生,护士长,专业护士姓名。
(四)交代休息级别(分级休息具体规定,按卫生部制定标准)。
(五)按医嘱给饮食并注意进食情况。
(六)病人入院 48 小时内,应留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
(七)注意病人的精神、思想动态,作好心理护理,防止发生意外。
(八)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应向病人作卫生宣教及保健指导。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内分泌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护理:病情较轻者可多休息或卧床休息,病情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各种治疗饮食,注意饮食是否符合规定,并嘱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呼吸型态、肢体活动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
4.用药护理:熟悉内分泌科常用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观察用药效果,并进行用药指导。
5.基础护理:依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对患者进行ADL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生活自理缺陷的患者进行生活照顾。
6.专科护理:知晓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并做好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工作,遵医嘱按时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加强患者宣教及健康指导,使患者知晓防病治病的常识,了解随访的意义,坚持定期复查。
7.安全护理: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进行高风险评估,加强健康教育,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做好住院患者的安全管理。
8.心理护理:关心、安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心状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教育】1.向患者做好入院宣教,讲解内分泌科病区环境,治疗、查房、探视时间及病室管理制度等。
2.让患者了解入院须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
3.让患者了解内分泌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4.告知患者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并劝其严格遵守膳食制度。
5.让患者了解或掌握内分泌疾病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让其做好各种检查准备,遵医嘱按时正确收集各种化验标本。
6.向患者讲解内分泌疾病常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7.向患者讲解内分泌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
8.做好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正确用药,按时复诊,避免情绪波动,合理安排工作、学习、生活,进行适当有规律的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人自由体位,危重病人及特殊检查时应卧床休息。
三.根据病种不同给予相应的治疗饮食。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备好有关抢救物品及药品等,并协助医师处理。
五.掌握内分泌系统常用各种检查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正常值。
做好各种化验标本的留取及送检。
六.针对专科疾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
糖尿病护理常规一.定义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因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
二.症状、体征(一)代谢紊乱症候群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可有皮肤瘙痒,尤其是外阴瘙痒。
其他症状:血糖升高较快时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改变致视力模糊。
(二)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及昏迷、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三)慢性并发症: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等。
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如四肢麻木、疼痛等。
其次为自主神经病变,多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如胃排空延迟(胃轻瘫)、腹泻、便秘,残尿量增加、尿失禁、尿潴留,排汗异常等糖尿病足。
三.护理问题(一)营养失调与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有关。
(二)用药风险与应用降糖药物有关。
(三)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脂代谢紊乱、营养不良、微循环障碍等有关。
(四)活动无耐力与严重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增加有关。
(五)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
(六)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管理知识(七)有跌倒的危险与糖尿病并发症有关,如双眼视物模糊、糖尿病足等有关。
(八)焦虑与糖尿病不能根治,担心自己无法承受疾病压力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运动与休息1.运动应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骑自行车、做广播操、练太极拳、打乒乓球等。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常州金林骨科医院内分泌科护理常规目录一、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二、糖尿病护理常规 (2)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3)四、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护理常规 (5)五、低血糖症护理常规 (6)六、甲状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7)七、甲亢危象护理常规 (9)八、甲状腺炎护理常规 (10)九、尿崩症护理常规 (11)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2)十一、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护理常规 (13)十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护理常规 (14)十三、高血钙危象护理常规 (15)十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护理常规 (16)十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护理常规 (17)十六、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 (18)十七、嗜铬细胞瘤致高血压危象护理常规 (19)十八、低钾血症护理常规 (20)十九、糖原累积病护理常规 (21)二十、护理部相关专科检查护理常规 (22)内分泌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休息与卧位:应根据不同疾病进行具体护理,轻者休息或卧床休息,危重或做特殊检查者绝对卧床休息。
3、生活护理:除常规生活护理外,还应注意身高、体重及准确记录出入量等特殊护理项目。
4、饮食护理:根据不同疾病给予各种治疗饮食并指导病人遵守膳食原则。
5、功能试验:了解内分泌疾病功能试验的意义及方法,做好各种物品准备及急救准备,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以取得合作,保证试验过程和标本采集准确无误。
6、用药护理:正确给药,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指导患者预防副作用的发生。
7、内分泌疾病危象的护理:了解危象发生的表现,以及不同危象的特异治疗及护理,积极配合医生抢救。
8、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积极配合治疗。
9、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学会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护理,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常州金林骨科医院Array糖尿病护理常规制订(修订)者:护理部审批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科护理常规全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4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
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
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
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内分泌科是研究内分泌系统并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的科室,主要以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
而中医护理在内分泌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辅助医生治疗疾病,促进患者康复。
下面将介绍一些内分泌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
1.中医辩证观察: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气色、精神状况、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判断疾病属于哪种病因、病位、病理性质,从而指导治疗。
护士应该观察患者的面色有无发黄、发红、苍白等异常现象,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观察舌苔的颜色和形态,以及脉搏的强弱有无异常变化等。
这些观察结果可以帮助中医医生进行辨证施治。
2.中药煎煮和服药指导: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结果,医生会给患者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而护士的任务就是煎煮和指导患者如何正确服药。
护士应该了解各种中药材的性味归经,熟知中药的煎煮方法和服药规则,确保患者能够正确按时服药。
3.食疗指导:中医治疗注重调整患者的饮食,因为饮食与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给予相应的饮食指导,如阳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温热食物,阴虚体质的患者应多食清润食物等。
同时,护士还应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食材,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
4.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讲究“养生”,即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来调养身体,增强抵抗力。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生活习惯指导,如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的卫生与规律,适量参加体育锻炼等。
这些习惯的培养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5.心理疏导:疾病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心理状态也会反过来影响病情的发展。
护士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解释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和压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6.定期随访和评估:护士应定期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向医生汇报。
另外,护士还要进行健康评估,包括观察体征指标,如血压、心率、体温等的变化,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内分泌系统护理常规汇编
内分泌系统护理常规汇编一、内分泌代谢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一般情况评估:年龄、性别、民族、宗教信仰、入院方式、入院原因、慢性并发症、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随机血糖、意识状态、情绪情况、视力、皮肤情况、足部评估、食欲情况、唾眠情况、排泄情况、口腔粘膜情况、自理能力,身体疼痛或麻木部位及性质、体位、有无置管或造屡、既往史、过敏史情况。
2.相关疾病评估: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代谢疾病、风湿性疾病、其他阳性体征。
3.疾病认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4.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二)护理要点:1.病室应当保持清洁、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保持新鲜,光线要充足。
2.基础护理:帮助或协助患者餐前洗手、进食、如厕、以及完成其他不能自理的活动。
关注患者需求,积极提供相应帮助,按照等级护理要求及专科特点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内容。
3.监测血糖。
4.根据不同疾病.安排休息和活动。
对骨质疏松患者,应注意适当活动,唾硬板床。
有低血钾与周期性麻痹发作者需卧床休息。
注意吞咽困难和呼吸抑制。
5.熟悉饮食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疾病给予不同饮食。
饮水量也应根据疾病而定,如尿崩症患者需供给足够饮料以防脱水。
6.给予心理护理。
内分泌疾病大多终身带病,病程长,常有精神、外貌、体态等方面改变或异常。
患者精神负担较重,因此应给予心理护理,使其消除顾虑,安定情绪,愉快接受治疗。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发生,及时配合抢救。
8.定时测量体重、身高和出入液量,并作记录。
9.注意口腔、皮肤及会阴部清洁,以防感染。
10.准确无误地作好各种常用的内分泌功能试验及血尿标本采集。
I1加强卫生宣教,使患者懂得防病知识,主动定期复诊。
(H)宣教和指导要点1饮食护理:应向患者讲明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取得患者合作,以免患者擅自改变进食时间及数量,影响治疗效果。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多尿或少尿患者应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2)每周测体重1—2次,以观察治疗效果,必要时观察身高变化。
(3)对顽固性腹泻与便秘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
(4)及时发现并发症及危象先兆,报告医师,积极处理。
(5)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者,应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帮助,并给予鼓励训练,尽可能使之逐渐恢复自理能力。
2、用药指导内分泌及代谢疾病是慢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有些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讲清服用药物的重要性及意义、药物的剂量、用法、服用时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用药时的注意事项等。
3、饮食护理(1)饮食护理在内分泌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的饮食是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应根据不同疾病给予不同食谱。
(2)超重、肥胖者,要控制总热量。
注意低糖、低脂饮食,尤其伴高脂血症的患者宜给低胆固醇膳食,蛋白质和蔬菜应相应给足。
(3)消瘦者给予高热量饮食,需逐步增加热卡,可于饭间加餐补充牛奶、果汁、面包等。
(4)低血糖发作患者,可给予进食,或静脉补充葡萄糖。
(5)高尿酸血症痛风发作患者,宜给予低嘌呤饮食。
(6)伴有水、钠潴留患者应给予低盐饮食。
4、精神、心理护理由于内分泌疾病大多病程长,常给患者沉重的思想负担,任何不良刺激都可使患者情绪低落,病情加重,增加治疗上的困难,故护士的言语、表情、态度都是有治疗意义,应加以注意。
5、并发症及危象护理常见的并发症有脑、心、肾功能损害,应告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先兆及处理、预防方法,发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设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声、光等不良刺激。
(2)熟悉药物治疗的特殊要求和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3)加强室内空气、用物的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6、健康教育根据病种及病情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提高他们对所患疾病的症状了解,明确诊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以及掌握一些知识及技能,在治疗、恢复及预防等方面给以积极配合。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1.病史询问:包括患者的过去病史、家族史、个人病史等,以便了解疾病发生的可能原因和发展过程。
2.体格检查:主要检查患者的生殖器官、肾上腺、甲状腺、胸腺等内分泌腺器官的肿大、异常形态等情况。
同时还应检查头面部特征、皮肤、毛发、嗅觉、视觉、听觉、口腔、颈部、胁肋、腹、生殖器等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尿液、唾液等的一系列检查,如血糖、肾功能、血脂、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等检查,以确定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4.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医师会进行综合分析,辨别患者的病情是属于何种中医证候,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5.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减少高脂高糖食物的摄入量,适量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以帮助身体调整内分泌功能。
6.药物治疗: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开具中药方剂,以平衡患者的阴阳、气血、脏腑等方面的功能,并缓解患者的症状。
7.中医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理变化的恢复。
8.中医针灸疗法:通过针刺一定的穴位,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促进病理症状的消失。
9.中医理疗法:通过特定的热疗、温灸、艾灸等方法,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抵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10.心理护理:内分泌疾病常伴随着情绪波动、焦虑等心理问题,护士应该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11.定期复查:患者接受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评估治疗效果,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内分泌科中医护理常规主要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中医辨证施治、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中医按摩疗法、中医针灸疗法、中医理疗法、心理护理和定期复查等措施。
中医通过调整患者的整体功能状态,促使机体回归正常状态,达到治疗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分泌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按入院、出院护理要点执行。
2、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及其护理要点。
3、测量体温、呼吸、脉搏。
(1)一般新入院病人,4次/天,连测3天,如体温正常,则按分级护理有关要点执行。
(2)高热病人,按高热病人护理要点执行。
(3)某些专科疾病病人须观察体温时,按有关疾病护理要点执行。
4、按医嘱测量血压。
5、测量体重,病人入院时测量1次,以后每周测一次。
6、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并记录于护理病历上。
7、准确、及时留送各种标本。
新入院患者应在次晨留取尿与粪便标本送作常规检验。
8、严重观察病情和药物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并积极协助处理。
9、凡危重病人应填写护理记录单,及时准确记录出入量、生命体征、病情变化、临时治疗与护理等内容,并按时作小结与总结。
每日的出入量应记录在体温单上。
10、了解本病区内常规用药、急救药物(含专科疾病急救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副作用,熟练掌握其用法及注意事项。
11、保持本病区一般器材、急救器材(含专科疾病急救器材)、各种急救治疗包的性能良好,可供随时应急使用,并能掌握其使用或配合医生操作的方法。
12、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
13、针对病人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本病的预防、症状、治疗、饮食、休息、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以及出院后来院复查的时间等内容。
14、病区环境应清洁、整齐、安静、安全,空气新鲜,室温18~20°C、湿度50%~60%为宜。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定时更换体位。
加强安全管理。
做好基础护理。
如皮肤护理,口腔护理,尿道外口护理,根据级别护理认真巡视病房。
抽搐昏迷时应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认真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详细记录护理记录单,出入液体量及血压记录。
密切观察输液成分、速度、反应。
巡视卡悬挂醒目,记录准确。
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
遵医嘱进行相关的辅助检查,做好特殊检查的宣教及准备工作,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加强饮食合理供给。
糖尿病护理【概述】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导致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体内糖蛋白、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其特征为血液中含糖量过高及尿中有糖,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
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疲乏、体重减轻等表现,其并发症为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慢性病变可涉及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视网膜、皮肤等;其主要诱因有肥胖、感染、缺少体力活动,多次妊娠等。
【护理评估】(一)健康评估护士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病人多有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伤口愈合不良、经常感染等主诉,应详细询问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食量,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体重,妊娠次数。
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心血管、神经系统等体检可见异常。
酮症酸中毒者呼吸深大伴脱水体征和意识改变。
另外,1型糖尿病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不是在进行评估时应予区别。
(二)临床症状观察与评估1、“三多症状”--- 多尿、烦渴、多饮2、善食多饥3、疲乏、体重减轻、虚弱4、急性并发症(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较轻者可以表现严重口渴,尿糖增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乏无力,头晕头痛,心烦,嗜睡,全身疼痛,酮症较重者呼出的气体有烂苹果味,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眼球下陷,心跳加快,严重时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昏迷。
(2)高渗性酮症糖尿病昏迷:简称高渗性昏迷,是因为高血糖引起的血浆高渗透压、严重脱水和进行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诱因是感染、摄入糖类过多,以及应激状态如手术、外伤、心血管事件等。
(3)乳酸性酸中毒昏迷: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乳酸持久性增高在5mmol/L以上,而pH<7.35的临床综合征。
(4)低血糖症:指血浆葡萄糖浓度明显低于<2.8mmol/L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
5、慢性并发症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全身大小血管病变,常累及心、脑、肾、眼,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还可以累及神经系统及肠道、膀胱等。
6、皮肤瘙痒多见于女性,由于尿糖刺激局部所致。
7、其他症状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等(三)辅助检查1、血糖测定(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 (2)空腹血浆葡萄糖>/7.0mmol/L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4、果糖胺测定5、胰岛素释放试验6、C肽释放试验7、尿糖测定结果仅供参考,而确诊糖尿病需依靠血糖测定。
(四)心理社会评估由于本病为终身性疾病,漫长的病程基多器官、多组织结构和功能障碍对病人身心产生的压力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以致不能有效的应对慢性疾病。
社会环境如病人的亲属、同事等对病人的反应和支持是关系到病人能否适应慢性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予以评估。
【护理措施】(一)饮食治疗的护理1、控制总热量饮食治疗是基础治疗措施,它对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起着积极的作用。
饮食治疗的内容包括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口味清淡、高纤维饮食,水果适时适量,少饮酒不吸烟等。
[每日所需蛋白质为每日1g/kg/日。
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一般每日不超过主食300g为好。
每日所需脂肪约40-60g。
三餐中主食的分配应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
]2、合理配餐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比例适宜,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每天要有一定量的牛奶,鸡蛋和瘦肉摄入,但应避免热量过多。
病人若仍饥饿,可用绿色蔬菜补充。
、3、少量多餐基本做到一日不少于三餐,一餐不多于二两,避免一顿吃的太多。
4、清淡饮食避免肥甘厚味,如猪油、黄油、肥肉及副含胆固醇的食物。
不吃含糖的食物,如各种甜点、甜饮料等。
为防止血压升高,糖尿病病人不宜食用太咸的食物,减少钠的摄入。
糖尿病人不宜限制饮水,以免血液浓缩,加重病情。
5、高纤维饮食糖尿病病人应多吃粗粮、干豆、绿色蔬菜,蔬菜应选用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
这些食品含膳食纤维较多,有利于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保持大便通畅。
6、少饮酒,不吸烟。
(二)运动治疗的护理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病人在进行运动时,应注意:1、开始锻炼时,应先从短时间的轻微活动开始,随着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活动时间。
2、每天锻炼1-3次,每次15-30分钟,一般说运动中最大心率不宜大于170-年龄(次/分)。
3、运动疗法宜在早、午饭后一小时左右开始。
4、锻炼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5、锻炼要适度,量力而行,不能劳累6、随身携带宜吸收的糖类食品,如糖果、饮品等,若感觉血糖过底时应立即进食。
7、不可单独进行活动,尤其爬山、游泳、远足等。
8、避免在药物作用的颠峰期进行剧烈运动。
9、运动时需穿合适的鞋袜,避免扭伤脚部,运动后要检查双足,查看有无损伤。
(三)药物治疗的护理糖尿病病人的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中医中药以及多种辅助治疗药物。
1、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包括甲苯磺丁脲、优降糖、达美康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用药方法1)苯磺丁脲:常用量0.5-1.5g/日,分2-3次服,饭前服,最大用量3g/日。
2)优降糖:一般用量 2.5-10mg/日,剂量范围 2.5-20mg/日,但一般不超过15/日。
饭前服,服药后立即进食,每日用量不超过10g者可早饭前一次服,但也可分服,超过10mg/日者应分2-3次服3)吡磺环己脲:常用量15-20mg/日。
每日用量超过15mg 时应分次服。
此药在饭前30分钟服用效果最好。
4)达美康:一般用量80-240mg/日,小量可每日服用1次,超过80mg/日者分两次服。
(2)药理作用:磺脲类降糖药物有刺激胰岛素分泌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3)常见副作用:除底血糖外,胃肠道反映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皮肤反映有皮肤瘙痒、红斑、寻麻疹,血液系统反应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粒细胞沉积、溶血性贫血等。
(4)注意事项:1)告诉病人发生底血糖时的主要症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2)有些药会降低磺脲类的降血糖作用,如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类药物,噻嗪类利尿等等,所以病人应严格遵医嘱服用降糖药,避免与上述药同时服用。
2、胰岛素(1)种胰岛素制剂及作用时间,见表(2)胰岛素主要副作用胰岛素反应有全身及局部反应两类。
全身反应有低血糖反应、过敏反映、胰岛素性水肿、曲光失常。
局部反应有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皮下有小结、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
(四)心理护理与自我调适让糖尿病病人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有效的治疗糖尿病。
指导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保持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既不要慌张失措,过分紧张,又不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健康教育】1、认识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
2、指导患者了解饮食治疗再控制疾病、防治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长期坚持。
3、使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特别是运动时鞋袜要合适,以防止足损伤;外出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以应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晕、无力、出汗立即停止运动。
4、指导患者了解情绪、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病人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
5、教会患者学会正确注射胰岛素,知道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6、教会患者进行自我监测的方法,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病人应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及其评价。
7、向患者讲解生活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每日做好足的护理,预防各种感染的重要性。
8、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诊,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尿蛋白、血脂、血压、眼底等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每年定期身体检查,以尽早防治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1.有无恶心、呕吐、厌食、极度口渴等表现。
2.有无呼吸困难,呼气中有无烂苹果味。
3.皮肤弹性,眼球有无下陷,精神状态等。
【症状护理症状护理症状护理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的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安排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恶心、呕吐的护理: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观察尿糖和酮体情况。
3.精神症状的护理:(1)加强病情观察,如神志状态,瞳孔大小及反应、体温、呼吸、血压和心率等,协助医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