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送别诗鉴赏.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8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赠友送别诗鉴赏
赠友送别诗鉴赏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别离"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赠友送别类诗歌鉴赏课件.ppt
送别诗诗题往往是“送××(多写其名,也 有官职加人名的)归(之、游、还、入、赴、 迁等)某地” “留别(别) ××”/“赠××”
唐代许多诗人在诗题中往往并不记具体的离 别的对方。如李白《渡荆门送别》、《送友 人》、《梦游天姥吟留别》、《金陵酒肆送 别》、《送友人入蜀》、《白雪歌送友人》 等。
北风吹雁雪纷纷。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13页,共32页。
4、表明自己的心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14页,共32页。
5、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第23页,共32页。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问:作者如何表达惜别哀伤之情的?
1、景物:“猿啼” 、“暮江”、 “孤舟” 。 情: “客散”、 “伤心” 、“逐臣更远”。
2、反衬:“人自伤心水自流”,以流水的无情反 衬人的伤心;“青山万里一孤舟”,以青山万里反 衬孤舟。
通过来时“同为客”现在成为“送故人”,身份的变化 传达出对故乡的思念 。
第30页,共32页。
送蜀客 (10年天津卷)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试赏析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答: 反衬。这首诗通过描写早春剑南清新之 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第31页,共32页。
第8页,共32页。
❖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 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高考赠友送别诗鉴赏(课件)
三、以喻显情
• 送沈子福之江东 •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
四、借酒抒情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长亭 • 2、杨柳 • 3、美酒: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 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 词以致意”。 • 4、南浦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思考
•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 特征(离别的环ຫໍສະໝຸດ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 的什么情绪?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 么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 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 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 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 依依惜别的心情。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一、直抒胸臆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闪途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 ——高适《别董大》 •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话潭水身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 李白的《赠汪伦》
二、借景抒情 融情入景
•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 ——薛涛《送友人》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送别诗鉴赏课件-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四)送别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 一起的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五)常用技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 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情。 ③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 友的留恋和关心
一、认识赠友送别诗
(三)送别活动
1.设酒饯别 酒是神秘的东西,酿自稻粱,回味悠久。古人把酒视为珍贵的饮馔, 在送别时与离人共饮,借酒传达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以酒饯别 2.折柳赠别 折柳与送别相联系,最早出作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灞桥位于长安城东十二里,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灞桥旁设有灞亭,供 人话别。起身告别时,人们折柳相赠。 3.歌唱送别 以唱歌的情势送别,由来已久。古时以离别为主题的歌曲有骊歌、离 歌、阳关三叠等。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注释:①穷交日:患难之交,指贫贱之交。②昌亭旅食:昌亭,即南昌 亭。旅食,此处为客居、寄食之意。③怀抱:心心相印。④依然:依 依不舍的样子⑤长安在日边:引用日近长安远的历史故事,表达志向 遥不可及,或与之相反。
要分析。
答案:①本诗写的是别离,颈联却写蝮蛇螫手、壮士断腕,从表面看两者 没有联系,所以说“游离于诗外”。②颈联写壮士为了去患除毒、保全生命, 不惜把手段斩断,这与全诗所表达的壮士为了事业的胜利和理想的实现而不畏 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完善地融会在一起,所以说“贴合无间”。③这 样的写法在让人感到突兀的同时,给人深刻印象,引发读者思考,能够更好地 传达诗意。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赠友送别
古诗词鉴赏专题(2)——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一、梳理积累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一)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二)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1.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2.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赠友送别诗鉴赏
• 月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 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 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 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 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 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
•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 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 生的短暂和易老,“秋”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 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 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 高》),在暮年面对巫山巫峡的秋色,作者感到了 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国势衰落,不禁发出“丛菊 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 的感叹,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 惯用的意象。
• 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 西》),“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 (李白《江夏别宋之悌》),故许多离别 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 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
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楚辞` 招隐 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乐府《相 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 孙去,萋萋满别情。”诗前半写草,暗寓送别;后半 写别,不离春草。使“春草”和“别情”相联系。开 头实写,结尾转为虚拟。本诗以古原上离离的春草形 象,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碧草连天,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雨霖铃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 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
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 以“柳”寓 “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 “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 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酒 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月 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 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 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
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两诗都借对水流的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
了反衬的手法。(2)不同之处: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 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 词。
灞桥(灞陵)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 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李白《灞陵行送别》
灞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霸陵。灞,即 灞河。因灞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 郊白鹿原东北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 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 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 的著名之地。
赠友送别诗 (1)诗歌标题常含有
的标志
“送”“别”“赠”“酬” “饯”等字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鉴赏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6
❖ 3、坦陈心志的告白;诗人多在艰难困厄之际,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借送别言志。这 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 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 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
居易《南浦别》
a
10
❖ 3、杨柳,草,酒——物
❖ 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 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 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其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三:“柳” 者,“留”也,二者谐音,因而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 舍之意;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能够传达出亲 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 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 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 劳劳亭。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 城大约十五里。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我国成语 中,就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 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诗句 之意。即描写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被迫分离,两人恋恋不舍 而送别。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 萧班马鸣。——李白《送友人》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 居易《琵琶行》
a
8
❖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地
赠友送别诗鉴赏分析
•情感3:抒发对情谊的珍视。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情感4:表现诗人的志趣。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⑴空间意象: 长亭、谢亭、灞陵桥(亭)、南浦、 劳劳亭、渡口、阳关、古道
⑵时间意象: 黄昏、月夜、秋
(三)、送人还荆州 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 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 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1、诗歌颔联历来被人称颂,试简单赏析。(4分) 1分 答:运用想象(虚实结合、融情于景)的手法, 1分 由眼前的景色想象流水与云梦水泽的早晨相连, 1分 青山和洞庭湖的春天不分,流露出对游人一路山 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1分
• • • •
(二)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诗中“渺茫”一词历来被人称赞,试赏析。 (4分) 1分 •答:“渺茫”一词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既写 1分 出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的景象,更是诗 人茫然心境的描摹,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 然若失。 1分 1分
• 六、实战演练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 穷树,带雨埋云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 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难,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 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鉴赏一、内容及主题倾向1、直接抒写离别之情,茫然、怅然若失,依依不舍的愁苦,离别时的惆怅哀婉,惜别哀伤,盼再相见。
如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慰藉中寄希望,情深意长的勉励,或慰勉之中又有难舍难分之情。
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3、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或个人际遇的感伤,或表明自己高洁的气节,或表达政治上的失意,或渲泄对朝廷的不满,或表明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与宽慰。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友人离去后心情的沉重与冷寂,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二、写作技巧融情于景:诗人触而伤怀、借以言情的客观物象,不外落日余晖、流水通波、江风引雨、平沙卷蓬、云横秦岭、路绕蜀山之属,这些物象一经带着作者的离情别绪入诗,成为“人化的自然”,便构成一种荒寒而悲凉、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
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心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言下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
这样写更能深化主题而富于魅力。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通过写柳条藤蔓、黄莺的伤离别表现人的情思心绪。
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那彻夜流溢的烛泪,都在为男女主人公离别而伤心,从侧面表现了诗人不忍分离的笃挚感情。
以乐景衬哀情: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送别朋友的优美诗词鉴赏送别朋友的优美诗词鉴赏
送别朋友的优美诗词鉴赏送别朋友的优美诗词鉴赏听着老歌,继续无所事事的站在云端摇摇欲坠。
心却在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麻醉下坠,仿佛可以离开对你的沉醉,而眼中却分明早带着泪。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送别朋友的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描写送别朋友的诗句11、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4、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5、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7、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8、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9、朋友天一端,友于甚相欢。
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
10、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2、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1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5、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1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8、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19、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2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描写送别朋友的诗句21、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何逊《相送》2、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卢纶《李端公》3、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李商隐《落花》4、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5、把酒送春春不语。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6、垂柳不萦裙带住。
——吴文英《唐多令·惜别》7、一鞭清晓喜还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友送别诗鉴赏知识目标⑴复习送别类诗歌鉴赏题,牢记送别诗中常见主题和意象;⑵明确送别诗常用的抒情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能力目标: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⑴体会赠别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古诗鉴赏能力;⑵总结赠别诗的常见艺术手法、答题模式【教学难点】能结合诗句分析此类诗歌抒发的具体的感情。
一.导课古代的交通不发达,人们“相见时难别亦难”,诗人们抒写了大量的这类诗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不乏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这些作品大多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长,令人击节叹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无尽的友情熔铸在诗情画意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深挚的情谊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诗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的质朴与豪爽寄托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晶莹透明的冰壶装下了理解和信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品味这千古之“伤”… …二.概念赠友送别诗,顾名思义是指主客之间由于分别而互相赠别酬答的诗作。
较简单,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
唐代疆域辽阔,社会开放,唐人出游频繁,饯行赠诗风气盛行,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离别诗。
唐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
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
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 别离" 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而送别诗又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那么,掌握鉴赏送别诗的方法,就非常必要。
我们要从哪些角度去掌握呢?柳永在《雨霖铃》中的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矣!”“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
实至今天,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
下面主要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方面做探究,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古代诗人送别的习俗折柳送别、饮酒饯别、唱歌送别1、折柳送别折柳送别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1)、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
(2)“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三四句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将自己心中的愁思寄托给明月,满含深情的明月照耀友人,一直陪伴他到偏远的夜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
2、饮酒饯别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唱歌送别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踏歌”是民间的一种歌调,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李白)(骊歌是一首离别时唱的歌)“劳歌一曲解行舟”(许浑)(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遂成送别歌的代称)三、送别诗常见的思想内容及情感。
下面对送别诗歌思想内容作一较为具体的概括,大致可分为以下七种情况: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风烟望无津”一句,用“风烟”、“望”两个词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为迷蒙的风雨所遮,间接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转,诗里借喻远行的朋友。
②班马:离群之马。
)问题:(1第三联既有景又有情,其中的情景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诗中流露出诗人什么样情感?解析: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夕阳徐徐落下,似乎不忍与大地分离,隐喻诗人对朋友难舍之情。
而在这红日夕照的背景下送别,又特别另人感到难舍难分。
全诗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
景色廖廓秀丽。
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
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
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赏析:全诗最传神的动作是“看”字,分手后,离人登舟而去,他却频频回首来看,别离时刻的千种相思,万般离愁,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更何况每一次回首都让离人肝肠寸断。
想看不忍看,明知伤心又不得不看的矛盾心情,把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诗歌末句的“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劝慰, 让我们不难想象诗人如何强抑自己的感情,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经无以复加了。
⒉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体贴入微的宽慰、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重在劝勉、鼓励、安慰的别董大(其一)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①高适写此诗应在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可见其当时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②董大,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琴客,是一位音乐圣手。
)问题(1)前两句景物特点是__渲染离别的__。
(2)(2)说说后两句诗中所蕴含情感。
解析:①苍凉,悲壮。
②对友人的劝勉之情;对自己的希望和慰藉。
赏析:唐人送别诗中,那些凄清缠绵、留恋低徊的作品固然感人,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作。
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
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曛黄,指夕阳西沉时景色。
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
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
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
似有壮士啸响于耳侧。
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诗歌语言质朴无华,却如一轮灿阳喷薄而出,情感炽热,让人荡气回肠。
恰如诗家所谓“为壮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赏析: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大地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
二句中“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
自长安遥望蜀川,视线又为迷蒙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
颈联奇峰突起铸就千古名句:“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己心心相印,就算远在天涯,相隔千山万水,但情感交流也如同近邻一般。
”诗句意境开阔,音调爽朗,一洗悲酸之态。
尾联以劝慰作结。
歧路,岔路也,古人送别常在岔路口处分手,往往把临别称为临歧。
无为,不要的意思。
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小儿女那样情意绵绵。
诗人在第二句中流露伤感之意后,在后面三联中感情基调立即有了变化,作者宽慰朋友,这次离别只是客中之别,只要彼此心相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不就好像近邻一样吗?这首诗极尽宽慰之意,成为温暧孤独的心灵鸡汤。
这类诗歌还包含以下情感:A 、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同样有一般送别的惜别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阳关”是壮举,所以诗中不见伤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诗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B 、前途艰险的担忧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刚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春江渺茫,征帆一叶该停泊在哪里呢?在依依惜别中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艰险前途的担忧。
C 、坦陈心志的告白有的送别诗往往借别明心志。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诗的最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则在送别感伤之外另辟蹊径,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坚强性格,借送别而言心志,可谓一箭双雕。
D 、积极奋发的勉励鉴赏诗歌,一定要能知人论世,初盛唐的诗人在诗歌中总是充满一种积极乐观精神。
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一诗写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这种情绪只是轻轻带过,诗人随即把这种怅惘化为为国效力的责任。
全诗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二句作结,作者勉励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汉将功绩,也要有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积极奋发向上的豪情。
E 、各向天涯的愁绪与思念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与一般送别诗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
友人渡江南向潇湘,自己则北向长安。
诗的末句“君向潇湘我向秦”看起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实际上在朴直的话语中,表现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3、借送别言志。
这类诗以送别为题,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多含身世之感。
借诗吐胸中积愤或明心志的。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几年后被贬到更为遥远的龙标。
当时他的朋友辛渐从江宁到润州(今镇江)再到扬州,然后北上到洛阳(诗人的故乡)诗人和朋友在润州的芙蓉楼分别。
赏析: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
“入”字描摹出夜雨悄然而至的动态。
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
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