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摘要:在当代,心理弹性成为广大心理学学者研究的热点。大学生处于即将步
入社会的时间段,其心理弹性水平的高低和其进入社会后的表现之间存在着直接
的关联。因此本次研究的目标群体设定为大学生。经过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
弹性水平在性别因素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年级因素上并未表现出差异。
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程度显著。可以通过大学生父母教养方
式对其心理弹性水平进行预测。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弹性;父母教养方式
一、相关概念
心理弹性的定义为:个人在遭受逆境和挫折带来的打击后能迅速恢复并能够很好面对不
利环境的能力。
目前,世界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结果都表示: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成就动机、攻
击性、品质等方面的形成都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1]。
二、问题提出
(1)大学生的心理弹性现状及特点。
(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及特点。
(3)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三、研究假设
假设一: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比低年级大学生心理弹性水平高,并且在性别上表
现出显著差异。
假设二:父母教养方式在大学生性别和年级两种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三:大学生心理弹性高低与父母教养方式两者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四、研究方法
1、被试:本次研究选择某校在校大学生为被试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被试的性别和年级状
况见表1。
表1 被试的性别、年级分布
2、研究工具
(1)心理弹性量表CD-RISC 中文修订版
心理弹性量表(中文修订版)[2],包含3个因子,分别是:坚韧性、自强性和乐观性。
学者们公认CD—RISC量表有着出良好的预测力,已经被普遍应用。
(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中文修订版[3]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采用的是由我国学者岳冬梅等人在对原量表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及修订
后形成的中国版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量表答案分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该量
表采用1-4记分制,正向和反向积分题目均有。
五、研究结果
1、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现状
运用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大学生心理弹性各维度及心理弹性总分描述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心理弹性描述统计结果 n=190
表2得出的结果表示大学生在心理弹性总得分和其他三个因子的得分都高于常模平均值,可以说明他们的心理弹性水平普遍高于平均水平。
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为了简要的表明各因素,将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各个因素分别用简称代表。
父亲的各因素表示如下:情感温暖理解为F1;惩罚严厉为F2;过度干涉为F3;偏爱被试
为F4,拒绝、否定为F5,过度保护为F6。
母亲的各因素表示如下:情感温暖理解为M1;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为M2;拒绝否定为
M3;惩罚严厉为M4;偏爱被试为M5。
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
表4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比较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4显示:在惩罚严厉方面父亲水平明显高于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定两个维度上,母亲表现出的水平显著高于父亲方面。
4、大学生心理弹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表5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系数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5显示父母教养方式的八个维度对心理弹性总分均表现出显著相关。
六、结论
1、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特点
经过研究得出,大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处于中上等位置。
2、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
(1)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方面惩罚严厉,拒绝、否定和过分保护三个维度在性别因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
(2)母亲方面: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定两个维度在性别因素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3)父亲在惩罚严厉维度上的水平明显高于母亲。母亲在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定两个维度上高于父亲方面。
参考文献
[1]Parke & Slaby, 1983; Maccoby & Martin, 1983; Radke-yarrow, et al, 1983
[2]于肖楠,张建新.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CD-RISC)在中国大陆的应用[R].上海: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3]Luthar S, Cochiti D, Becker 8.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 [J]. ChildDevelopment, 2000, 71(3):543-562
作者简介:宋鑫磊(1993.10-),女,内蒙古通辽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