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
颐和园 避暑山庄 拙政园
留园
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 家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借景周围的山 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 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 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 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 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 上地位显著。
66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 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 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 博的知识.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阅读全文 → 明确筛选要求 → 确定筛选范围→筛选整合
筛选整合信息。 4段 含蓄、耐人寻味
立 美 峰 人 峰
鸳 鸯 厅
79
雷 锋 夕 照 平湖秋月 南屏晚钟
断 桥 残 雪
80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81
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高柳万蝉声 5段
山际安亭,水边留矶 → 仰视、俯视
82
研读风格,深化内容
6段 曲中寓直 曲直自如
曲折有度
83
研读风格,深化内容
寒碧山庄
(现名留 园)位在阊(chāng)门外, 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 大名园之一。原为明 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 泰时的东园,清嘉庆 时刘恕改建,称寒碧 山庄,俗称刘园,当 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 峰十二座而著称。经 清太平天国之役,苏 州诸园多毁于兵燹, 而此园独存。光绪初 年易主,改名留园。 俞樾在《留园记》中 誉之为“吴中名园之 冠”。

精品中国园林的风格(1、2课时)

精品中国园林的风格(1、2课时)

字音字义
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 的意义。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即 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 出来的意思。 息息相通:连呼吸都是共同的; 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穿凿附会:穿凿:硬要把讲不 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 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生拉硬 扯,牵强解释,胡乱联系。
走进作者 陈从周(1918-2000):中国著 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 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 书法。主要著作有:《苏州园 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 《说园》《书带集》《青苔集》 《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园林的风格。 2、掌握引用等说明方法在文中的
运用 3、领会课文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园林的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直观了解中国的园林风格,把握课文结构与
内容。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中国的园林:
颐和园的昆明湖
中国的园林:
颐和园的万寿山
避暑山庄一景 避 暑 山 庄 一 景
中国的园林: 避 暑 山 庄 一 景
中国的园林: 避 暑 山 庄 一 景
中国的园林:
留园一景
中国的园林: 留园一景
中国的园林:
拙政园一景
中国的园林:
拙政园一景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 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 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 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 观万变于其中(总)
俯瞰 )全园,冠云峰则需
⑸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 曲中寓直 ) |(6)“小桃坞”“又一村” ( 讲究以少胜多) (7)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富有诗情画意 ( ) ⑻园中书法家的石刻、花石纲的遗物以及屋 室内的装饰陈设( )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中国园林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首先,中国园林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师追求“山水之胜”,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自然景观。

他们通过布局山石、水池、树木等元素,营造出宛如山水画卷的美景。

园林中的建筑物常常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

其次,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代园林强调“意境”,即通过景观的布局、植物的选择、建筑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具有深远意义的情感和思考。

园林中常常出现的诗词、书法等艺术形式,进一步增添了园林的文化氛围。

第三,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

中国园林常常采用错落有致的布局,通过设置多个景点和景观,形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结构。

这种层次感不仅在水平方向上体现,还在垂直方向上通过设置山石、亭台楼阁等元素展现出来。

这种层次感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

第四,中国园林注重细节的处理。

中国园林非常注重细节的处理,从小到大、从内到外都力求精致。

在园林中,不仅有精美的建筑、精心布置的花草,还有精巧的雕刻、精致的园门等等。

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园林更加细腻、雅致。

最后,中国园林注重与人的互动。

中国古代园林不仅是供人观赏的场所,更是提供人们休闲、思考和交流的空间。

园林中常常设置庭院、亭台、走廊等休息场所,供人们休憩。

同时,园林中的景观也常常与文人雅士的生活和情趣相结合,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愉悦。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的风格体现了与自然的融合、意境的营造、空间的层次感、细节的处理以及与人的互动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园林成为了独具魅力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心灵。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课件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课件
⑵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山水 画意。 (讲究诗情画意)
⑶“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 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⑷远翠阁可( 俯瞰 )全园,冠云峰则需 (仰视 )。
20
⑸中央水池通往池心岛的小桥 (曲中寓直 ) ⑹池边走廊的空窗、漏窗能够借景 ( 讲究以少胜多 )
⑺“小桃坞”“又一村”富有(诗情画意 )
大名园之一。原为明
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
泰时的东园,清嘉庆
时刘恕改建,称寒碧
山庄,俗称刘园,当
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
峰十二座而著称。经
清太平天国之役,苏
州诸园多毁于兵燹,
而此园独存。光绪初
年易主,改名留园。
俞樾在《留园记》中
誉之为“寒碧山庄
19
⑴揖峰轩( 静观 )环绕中央池水的山溪 廊馆( 动观 )
7
8
9
10
中国园林的风格
——陈从周
11
目标
1. 学会生字:幽篁 山蹊 跻攀
2. 会给课文分段,明确中国园林 的特点.
3. 说说我国园林的风格特点在寒 碧山庄有哪些具体体现?
4.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12
陈从周: 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
大学建筑系教授,美贝聿( yù ) 铭建筑事务所顾问。
① 中国自然山水园 ②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③ 法国宫廷式花园 ④ 英国自然风致式园林
可以概括为欧陆风情和东方园林两大体系。
23
中国园林
24
中国园林
25
西方园林
26
西方园林
27
中西园林特点:
①人工美
西 方
②形式美
园 ③必然性
林 ④明晰
①自然美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二单元 中国园林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学设计方案一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从文中了解中国园林的一些风格。

2. 了解引用等说明方法。

3. 体会语言典雅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

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其中拙政园面积约有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留园建于明嘉靖,以湖石峰12座著称。

如今都成风景名胜。

那么中国园林有怎样的特色呢?二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阅读课文。

教师: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3.分别说明课文介绍了什么内容。

(1) 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瞰之别。

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之七:讲究简与深。

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2) 谈园林是综合性科学艺术,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小结:取造园角度介绍园林风格,引导赏园之美。

三结合诗文理解语句四作业:找一个你所喜欢的中国古建筑,试着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方案二两课时。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 通过亲自进行探究实践,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指导(有条件的可以在机房上课)。

本课的教学侧重于探究,如何结合课外资料,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学会主动利用网络、书籍为我服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

中国园林风格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中国园林风格的相关知识,希望通过我的说课,能够让大家对中国园林艺术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课程导入中国园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

从古代的皇家园林到现代的私家园林,中国园林风格以其“借景生情,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二、中国园林风格特点1. 自然和谐:中国园林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和建筑都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

2. 空间布局: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流动性和层次感,通过曲折的路径、错落有致的建筑和巧妙的借景手法,创造出丰富的视觉体验和空间感受。

3. 意境营造:园林设计中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赋予园林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4. 细节处理:中国园林在细节上追求精致和考究,无论是雕刻、彩绘还是植物配置,都力求达到艺术与实用的完美结合。

三、中国园林的分类1. 皇家园林:如北京的颐和园、圆明园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皇家的权威和气派。

2. 私家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小巧精致,注重私密性和个性化设计。

3. 寺庙园林:如杭州的灵隐寺,结合宗教建筑与自然景观,追求宁静与超脱。

四、中国园林的代表案例分析以苏州的拙政园为例,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中国园林的设计手法和艺术特色。

拙政园以其“借景造园”的手法,将园外的山水景观引入园内,形成了园内外景观的有机结合。

同时,园内的建筑布局、水系设计、植物配置等都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典型风格。

五、课程总结通过今天的说课,我们对中国园林的风格特点、分类以及代表案例有了初步的了解。

中国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

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体验中国园林的独特魅力。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五、《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二、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点拨:本文“写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自 学:
1.知作者、看背景、明基调
2.读课文、炼字词、理脉络
3.品语言、悟情感、明主旨
热身导入
1、 温故: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回顾)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2、明题目
1.中国四大名园:
2.识记说明文体: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疏理文章思路。
点拨
合作探究
一、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第一部分(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总)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分)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总)
(3)多媒体课件授课法。
3、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多角度描绘事物的方法。
2、涉及到多个段落内容的信息能正确的筛选和整合。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自主预习
一、我来课前预习:
1. 知人论世:

《中国园林的风格》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中国园林的风格》公开课教学PPT课件


立 峰
美 人 峰
蓄 、







研读风格,深化内容
小组赏析其他风格筛选整合信息。
4段
特色: 白皮松、 梅、水
苏堤春晓
曲苑风荷
中国园林的风格
陈从周
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1)

有讲 动究 静诗 之情 分画 ⑵意

丰富生活
讲有 究俯 含仰 蓄之 ⑷别

渊博知识
讲讲 究究 曲以 中少 寓胜 直多 ⑹⑺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阅读全文 → 明确筛选要求

→ 确定筛选范围 → 筛选整合
14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 体特点。
2、归纳出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 在哪些方面。 3、我们怎样才能真正的领略园林的美?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1、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中国园林的总体特点。 要求:四字词语,总体特点 范围:文章第一段
明确: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速读课文,筛选整合信息
2、归纳中国园林风格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②之一: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③之二: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④之三: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⑤之四:景物有仰观和俯看之别。 ⑥之五:景物要曲中取直,曲直自如。 ⑦之六:讲究以少胜多,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 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⑧之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 隐显适中。
《中国园林的风格》
职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中国园林的风格》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ppt课件1【语文版】

《中国园林的风格》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ppt课件1【语文版】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
寒碧山庄
阅读寒碧山庄 说说我国园林的风格 特点在寒碧山庄有哪些具体体现?
⑴揖峰轩( 的山溪廊馆(
静)观环绕中央池水 动)观
⑵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
山水画意。 (

讲究诗情画意
⑶“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 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⑷远翠阁可( 俯瞰)全园,冠云峰则需 ( )。仰视
2019/8/9
教学资料精选
29
谢谢欣赏!
2019/8/9
教学资料精选
30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实地听完整堂课。

3、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1]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1]

中国园林的风格陈从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掌握引用等的说明方法4、体会语言的典雅凝练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诗文的引用使语言典雅却难理解些教学方法:学生自读,教师结合诗文适当分析课型:自读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

中国园林的风格.ppt

颐和园
避暑山庄
苏州留园
拙政园
课文从不同角度 介绍了中国园林的风 格,认真阅读课文, 归纳出这些风格特点.
有静观与动观之分 讲究诗情画意 讲究“含蓄”“耐人寻 味” 有仰视与俯视之别 讲究曲中寓直 曲直自如 讲究以少胜多
拙政园移步换景
静动 观观 为为 辅主
பைடு நூலகம்
留园妙在静中生趣
避暑山庄诗情画意
留园的水石亭台
折画 枝外 尺一 幅角
留园含蓄
留 园 耐 人 寻 味
避 暑 山 庄
仰 观 俯 观
避暑山庄楼阁掩映
皆使景 有经, 景过 随 园 。的 意 林
人曲两 左折侧 右一都 顾下是 盼,风
留园曲直自如
园外之景妙在借 景外之景在于时
颐和园

光 云
避暑山庄




留园景隐境界大
简以救俗
颐 和 园
引水需随势 栽松不趋行
避 暑 山 庄
几个楼台游不尽


一条流水乱相缠

中国园林的风格
隆德职业中学 刘玉芳
❖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其中拙政园面 积有约4万平方米,水面占3/5,建筑均濒水 而立,朴素雅致,始建于明正德。苏州最大 的古典园林留园建于明嘉靖,有湖石峰12座 著称。如今都成风景名胜。那么中国园林有 怎样的特色呢?
❖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中国园林的美景。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课文
(最新版)
目录
一、中国园林的概述
二、中国园林的动静观
三、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
四、中国园林的含蓄与耐人寻味
五、结论
正文
中国园林的风格,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环境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历史和哲学的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动静观、诗情画意、含蓄与耐人寻味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园林的风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园林的动静观。

在中国园林中,有庭院和小园之分,它们的设计理念都是以静为主,动为辅。

大园则以动为主,静为辅。

例如,网师园是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的故址,园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元素,都体现了动静观的理念。

其次,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

园林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种艺术的展现,它们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富有诗意和画意的美感。

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园林的设计中,更体现在园林的命名上。

如网师园的命名,就取自渔隐原意,寓意着园林的静谧与和谐。

再者,中国园林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它的美,不是直接的、表面的,而是需要人们去品味、去思考的。

这种含蓄与耐人寻味的美感,是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所在。

总的来说,中国园林的风格,是一种动静结合、诗情画意、含蓄耐人寻味的美。

它以自然为主体,以人为主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稿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稿

《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稿《中国园林的风格》说课稿化德县职业技中学袁津津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园林的风格》。

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理论要求,坚持“低难度、高品位”的教学思路,针对本文的特点及单元教学要求,对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时数和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中国园林的风格》选自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二单元“筛选整合信息”中的第一课。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阅读把握文中重要信息,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阅读科学类文章要求能够把握文中重要信息和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基于此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化如下:1、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力目标:提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中国的园林文化,提高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园林的风格》是一篇科学类文章,文笔优美,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根据中职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水平及大纲要求,侧重学生具有整合筛选信息的实用阅读能力。

在对本课的设计上,不拔高、不加深,以真正的实现学生能鉴赏品味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结构,通过学习后掌握筛选整合信息的方法为重点。

但有的时候要筛选的信息并不在一个段落里,这时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便是难点。

四、说学生今天我上课的班级是高一年级。

学生具有很强的运用电脑的能力。

他们通过《基础模块》上册的学习,大部分已经掌握“梳理文章思路”、“把握内容要点”、“体察作者的情感”这三种实用阅读能力,理解文本内容是相当轻松的,而且他们对说明文并不陌生,在初中就学过《死海不死》、《苏州园林》等科学类文章,进行过初步的鉴赏。

但还没有学习更高一种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这些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中国园林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风格》

五、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 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 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 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 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 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 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 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六、借景
园林空间是有限的。在横向 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 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 借景。借景有很多分类。借远方 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 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 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 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第二单元
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 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常见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分类别 打比方 下定义 作诠释 摹状貌 作引用
中国园林的风格
(一)作者简介
陈从周,中国 著名园林学家,同济 大学建筑系的教授。 擅长文学、戏曲、 绘画、书法等。
之情蓄 之 中 少 境
分画⑷ 别 寓 胜 ⑻
⑵意
⑸ 直多

⑹⑺

丰富生活 渊博知识 (9)
课 ⑴揖峰轩( 静观 )环绕中央池水的山溪廊馆
后 ( 动观 )

⑵中央水池西北的假山古峰,有宋元山水画意。 ( 讲究诗情画意 )
⑶“寒碧山庄”暗示园中栽植着白皮松 ( 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
⑷远翠阁可( 俯瞰 )全园,冠云峰则需 ( 仰视 )。
留 园
什么是园林?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 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 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 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 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 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
世界四大造园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

园有动静观之分。

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

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

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

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

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

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

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

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

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

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

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第5段:仰观与俯观。

第6段: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第7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空间。

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第8段:讲究意境。

讲究简与深。

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3、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撩开地震的面纱》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方法的分析。

2、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惨烈的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达到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元,那么地震是什么,地震为什么让所有的人听到就害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撩开地震的面纱》,看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学习课文:一介绍地震及相关概念。

指名朗读此段,分析对概念介绍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地震的介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

(2)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

有学生会认为(1)句是下定义。

没有说明本质的属性。

假如是火药爆炸引起大地震动呢?(2)才是下定义。

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

一种简朴易懂,另一种作了补充的科学解释,更完善更利于非专业知识的人清楚明了。

下定义的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地震。

这几种地震都属于天然地震,还有人工地震。

那么什么是人工地震呢?即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震动。

地震,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

四川叠溪曾发生地震,引发水灾,而1933年,山体崩塌堵塞岷江,结果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

洪水泛滥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那么,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

因为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主要是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

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一成灾率高。

3、问:介绍地震类型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分类说明。

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每一类别中又运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诠释的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举例子的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地震按成因可以分为这四种,其中90%以上是构造地震。

地壳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

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补充:庞贝古城淹没于火山岩浆中。

在公元前8世纪,一座小渔村庞贝逐渐发展为城市。

几百年之后,它成为仅次于意大利古罗马的第二大城。

城内有太阳神庙、巨大的斗兽场、恢宏的大剧院和众多的商铺以及娱乐场馆,吸引了很多的富商和贵族。

亿万年来城北那维苏威火山因多次喷发而带来的奇异岩浆土、火山石以及地热温泉,使庞贝声名远播。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座火山,突然会在某一天苏醒过来,张开血盆大口瞬间吞下了声名遐迩的庞贝城!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

可是,公元初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人们完全相信他的这一论证,对火山满不在乎。

火山的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橘子林,还有其它果园和葡萄园,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

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毁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

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还没来得及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10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

当时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夹杂着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这座城市。

没过多久,厚约5.6米的熔岩和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了。

3、第三部分,介绍了地震研究的情况。

4、补充: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建于1930年——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三、扩展:地震有前兆吗?学生畅所欲言地下水变化,动物习性改变异常等。

但也有环境、天气原因,因此要仔细分析。

地震来了怎么办,扩展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1)在学校怎么办?曾经看过报道,一个教室里面只有一个学生生还,就是因为她坐在教室的最后的一个角落里,房子倒塌下来的时候刚好搭成了一个三角,她在里面得以生还。

(2)在家里怎么办?卫生间,切断电源、气源。

就地避险。

最好是找一个很坚固的木质结构的物体,比如沙发,床什么的,曲身躺在它的一侧,当物体砸落的时候,你也可以在那个小小的三角空间内生存。

厕所其实是很好的避难场所,因为它小,所以结构很坚固,一般不容易塌方,要是掉落的话也是整个掉落,人就可以生还。

大型屋子都是用预制板搭建的,地震以来,预制板就会断裂,把人压在下面,就算不死,也可能被砸得残废什么的。

能跳楼吗?能乘电梯吗?不能。

(3)在汽车上怎么办?缓慢刹车,停留在开阔地带,原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

不能呆在车里,一定要下车,躺在车边,就算有大型物体从上砸落,你也可以从车边的空隙中生存下来。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养育后代的情形。

2、重点学习比喻说明;体会文艺说明文的特色: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燕子可以说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之一。

记得很小的时候,在老家的堂屋里面就有一个燕子的窝,一到季节就有燕子飞来,当时就会赶它走,因为怕在家里拉屎什么的,弄得很脏,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燕子就不飞来了,可能跟环境污染有关吧。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来看一下我们以前见过的燕子。

二、学习课文:1、让学生粗读课文15’,思考问题:本文说明的对象是燕子,那么介绍了燕子的那些内容?介绍了生活习性和繁衍后代的情形。

朗读1段,问题:这段介绍了燕子的什么知识?迁移的生活习性。

问: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去秋南下,今春返回?学生多能答是因为天气变冷了?纠正:燕子的食物是什么?正是因为燕子的食物是昆虫,冬天的北方燕子觅食物困难,因此南下,他们习惯于在空中飞行时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地面缝隙和树缝中搜寻昆虫。

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其捕食的。

这样的循环往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中有答案:第四纪冰川期。

可见,燕子是鸟类家族的“游牧民族”啦。

问:燕子一般在什么时候迁徙?是白天还是晚上?夜深人静,名月当空的夜晚,飞的很快。

一个“怪癖”。

赋予人性意义是不忍别离故乡。

2、补充金腰燕的知识:燕子还有楼燕、白腰雨燕、岩燕、灰沙燕、毛脚燕。

金腰燕常栖息在海拔15000米左右的山区村落及城市建筑物附近。

鸣声响于家燕。

自古称之巧燕。

有群居现象。

甚至六对把巢筑在一起,宛如蜂窝,是一大奇观。

比喻说明。

反映燕子聚集的习性,很有情趣。

寻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非直接的):当红了桃花,绿了杨柳的春天;秋分之后,檐子就集群南飞。

齐读首末两段,体会文学性语言的情趣美。

及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作文训练教学目的1、能抓住事务特征进行说明2、能合理运用说明顺序3、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4、能准确使用说明语言教学重点:能合理使用说明顺序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教学难点:抓住说明特征,准确使用说明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

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