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章《小猴子下山》中,探索课文内容及其背后寓意。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小猴子不专一、见异思迁性格特点;学习生字词,如“猴子”、“下山”、“摘”、“扔”等;通过故事,教育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专注、坚持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词,流利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教学难点:把握小猴子性格特点,理解故事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行为特点,进而引入课文。
2. 学习课文:a. 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为什会一无所获。
b.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3. 例题讲解:a. 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小猴子下山场景。
b.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与挂图相关句子,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含义。
4. 随堂练习:a. 学生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描绘小猴子下山场景。
b.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巩固生字词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猴子、下山、摘、扔、专心、一无所获3. 故事寓意: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讲述故事寓意。
c. 画一幅小猴子下山画,并用彩色笔上色。
2. 答案:a. (略)b. 小猴子因为不专心,见异思迁,所以一无所获。
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发现学生对生字词认读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讲述故事寓意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能够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热爱自然的意识。
3.学科素养–通过上述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故事教材。
–确保教学环境整洁有序,板书清晰。
2.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逐段教授故事内容,解释生词。
–让学生展开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共鸣。
4.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小结–整理故事内容,梳理重点。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故事。
2.绘制《小猴子下山》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对故事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改进措施–可以加大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块、棵、片”等量词以及“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4.给学生传达勇于面对错误,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及量词的恰当使用,同时能够正确理解“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能够听懂故事的主要内容,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通过课文中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小猴子下山》。
2.理解故事情节,能够表达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2.课件:包括《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和相关课文内容3.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小猴子下山》故事图片,唤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小猴子下山》,学生跟读。
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0分钟)1.提问:小猴子为什么想下山?2.引导学生探讨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激发学生的思考。
第四步:活动设计(15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小猴子为主角,编写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2.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促进课堂互动。
第五步:游戏互动(10分钟)1.设计小游戏,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2.根据故事中的场景,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参与互动。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活动中的小猴子下山故事编写。
2.背诵《小猴子下山》中重要的句子。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教授这一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小猴子下山》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六单元,主要讲述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各种诱惑,却始终没有满足故事。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中生字词、句子结构以及寓言故事所蕴含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寓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将故事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猴子,遇到喜欢东西,你会怎做?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进行书写练习。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寓言故事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玉米、桃子、西瓜、兔子、一心一意、三心二意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故事寓意: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课文中词语造句。
a. 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哪些诱惑?b. 小猴子为什什都没有得到?2. 答案:(1)见作业题目1。
(2)例句:小猴子一心一意地摘桃子,终于摘到一个大桃子。
(3)a. 小猴子遇到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等诱惑。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小猴子下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认识生字词,学习偏旁部首,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偏旁部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偏旁部首的掌握,朗读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理解故事内涵,学会运用偏旁部首识别汉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故事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猴子下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猴子下山都遇到了哪些事情?3. 讲解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学习偏旁部首(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词中的偏旁部首。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6. 小结六、板书设计课题:《小猴子下山》生字词:偏旁部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偏旁部首组词,至少写3个。
(3)复述故事情节。
2. 答案:(1)略(2)示例:山、石、田(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偏旁部首识别汉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识字和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创编,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偏旁部首的认识与应用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本课中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注意涵盖常用字和难点字。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演能力,让他们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表达。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生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教导学生熟练诵读《小猴子下山》,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文:《小猴子下山》•PPT课件:包含课文内容、图片及其他相关素材•道具:玩具猴子、山等道具四、教学过程1.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出与猴子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
2.通过问答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猜测猴子为什么要下山。
2.学习1.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让学生模仿跟读。
2.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3.分角色,让学生表演《小猴子下山》,培养表达能力。
3.拓展1.利用游戏或歌曲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2.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小猴子的感情,展示在黑板上。
4.总结1.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强调重点。
2.鼓励学生对今天学习内容进行反馈和总结。
五、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提高课文的理解。
2.用一两句话描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六、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情节:猴子为什么下山•人物特点:小猴子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调动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下节课可以引入更多互动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猴子”、“下山”;2.理解短文意思,能表达自己的理解;3.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情节;4.热爱动物,爱护山林环境。
二、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认读;2.表述短文情节。
三、教学难点1.协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2.激发学生热爱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策略1.通过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索短文意义;2.利用黑板、音频等工具多角度呈现教学内容;3.鼓励学生自由发言,促进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谈论与猴子有关的事情,如“有没有去过动物园看过猴子”等;2.抛出问题:“猴子会不会下山?下山后会去哪里?”2. 学习环节1.教师播放语音,让学生注意听音辨字,学习短文中的生字词“猴子”、“下山”;2.听读短文,学生跟读并注重理解故事情节;3.教师帮助学生了解短文的主题和背景,讨论猴子下山的原因以及大自然的美好;4.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自由发挥,模拟短文中的情境。
其中,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并进行集体讨论,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3. 实践环节1.教师邀请学生到校园小花园,找寻小动物的踪迹,观察大自然生态;2.以小猴子下山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谈论小动物生活习性,并关注环保问题,引导学生热爱动物和大自然,在日常的生活中爱护环境。
六、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听读短文情况并提问理解短文内容;2.评估学生小组活动表现,分析集体讨论成果,关注学生对短文的理解深度;3.在教学结束时,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观察学生爱护环境的态度以及应对自然环境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教师可邀请动物园工作人员到校进行动物介绍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动物习性以及动物保护问题;2.教师亦可在课堂中适当使用动画、PPT等多媒体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小猴子的故事,增强兴趣。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创设、信息呈现、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短文的同时,体验和认识自然环境和动物习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小猴子下山》。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猴子下山的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
难点:课后练习中词语搭配的运用,对小猴子情感变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入课题。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义,指导书写。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体会小猴子下山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1)课后练习一:连线题,将生字词与相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2)课后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山、水、桃、瓜、抱、走、跑、笑3. 课文内容: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造句。
2. 答案(1)生字词抄写略。
(2)因为小猴子看到很多好东西,所以它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山林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后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为写作积累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词语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
2.能正确朗读故事内容并进行简单的讲述。
3.能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性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小猴子下山的基本情节,正确朗读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进行创意性表达。
三、教学准备1.《小猴子下山》的课文教材。
2.小猴子玩偶一只。
3.能够模仿小猴子声音的工具。
4.画纸、彩笔、贴纸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带着小猴子玩偶出现在班级中,模仿小猴子的声音打招呼,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故事(1) 故事讲述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内容,并提问学生关于故事情节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2) 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故事,重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3. 创意表达(1) 小猴子表演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表演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在模仿小猴子的行为的同时,理解小猴子的心情变化。
(2) 小猴子画画学生用画纸和彩笔画出小猴子下山的场景,可以添加自己的创意元素,并在画面上贴上对应的贴纸。
4. 总结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中的感情转折和教育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创作小猴子下山的新故事,进行口头讲述或绘本创作。
2.利用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绪理解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他们对小猴子的故事情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表现出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多媒体元素,如音频故事或视频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故事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一年级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一一、激趣入课。
1、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猴子?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3、小猴子的家常常安在山上的树林里,可是,时间一长啊,小猴子就觉得树上的野果吃腻了,山上也不好玩了,它想下山去好好玩玩,顺便找点好吃的东西。
4、齐读课题:(1)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谁,怎么读?(2)老师非常想知道课文写的是小猴子干什么,怎么读?(3)再来一次,读出你独特的感受吧。
5、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注意:每个小朋友只能提一个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想想,你最想问什么?想好再问。
6、归纳问题并简单板书。
(为什么要下山?到了哪些地方?干了些什么?结果怎样?)二、看图练说。
1、单幅图观察。
我会看,一幅图一幅图地出示:要求:A、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猜一猜:之前小猴子还到过哪里?)B、用一句话说说图上的小猴子在干什么?C、我会说:看图说词比赛:图上的内容真丰富,仔细观察图画,你能照这样说出多少个漂亮的词儿来?2、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你又看出了些什么?(比比谁最聪明。
)(1)小猴子开始很高兴的样子,最后垂头丧气的。
(2)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小猴子心情一定很好。
(2)小猴子空着手下山,最后仍然空着手回去。
三、阅读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作者叔叔是怎么写的呢?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读自然段,评选段落朗读擂主。
3、阅读第一自然段:(1)问一问: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出段中的句子;注意老师都提了哪些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2)议一议: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读一读:又大又多、非常、掰、扛——板书(4)演一演:表演读。
(重点:动作夸张——掰、扛)(5)总结四步读书法。
4、阅读第二自然段:(1)谁来做小老师,学着老师问一问?(2)小猴子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又会怎么想?会怎么说?(3)哪个朗读大王可以为大家读一读?(4)小演员上台演一演。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猴子下山-部编版(五四制)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探险、善于思考、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2.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了解小猴子的成长经历,掌握重点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感悟其中的道理。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本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2.理解小猴子的成长经历和其中的道理。
3.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深层含义。
二、教学方法1.情境式教学法2.课堂讨论法3.情景演绎法4.组合教学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小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学习生字词在课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文章,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和词语。
然后请学生进入前台板书阅读课文,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率。
3. 学习课文本课是文学阅读课程,邀请学生跟读课文,并在课堂中注重细节处,进行详细的解释;又通过互动式的课堂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同时,对于难度比较高的文句,教师也可以给予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意思。
4. 学生表演请学生们模仿小猴子下山的环节,进行情景演绎,让学生充分沉浸到故事情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阅读体验。
5. 小结通过课堂总结和回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故事中的道理,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带领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可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效的评价;同时,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阅读文章的兴趣和阅读品位,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养成型阅读”习惯。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
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优秀13篇】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篇一教学目标: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
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三)讨论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四)联系实际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
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
又。
”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一、导入: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悄悄说说。
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4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4篇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应当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教师刚刚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当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爱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争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观察那么多的好东西,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常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常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争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其次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新课:篇二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诞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订正生字的读音。
教学过程篇三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2、板书课题,提示留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
先自己读一读,沟通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
同桌轮番读词语,同桌展现,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借鉴8篇】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优秀8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本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教学准备:每人一套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
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
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生:想。
多媒体示主题图: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 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
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
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
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
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 咦!我的桃子哪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
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2 ,再看图3、4 )生:树上有9 个桃子,摘走4 个,岩石上原有7 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重难点篇一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并能从中得到启示《小猴子下山》优秀教学设计篇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
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
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
)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
“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
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看懂每幅图的意思,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否则将⼀事⽆成。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学会本课10个⽣字,⽤“真”、“⾮常”练习说话。
3.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4.能按要求说⼏句完整、意思连贯的话。
教学难点 1.理解课⽂内容,懂得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的,要专⼀,有始有终。
2.能按要求说⼏句完整、连贯的话。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课时 ⼀、教学⽬标 (⼀)学会本课10个⽣字。
(⼆)朗读课⽂,看懂图意,⼤概了解课⽂内容。
(三)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0个⽣字。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三、教学难点 看懂图意,初步理解课⽂内容。
四、教学过程 (⼀)导⼊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有⼀只⼩猴⼦⾼⾼兴兴地下⼭了,可是等它回家的时候,它两⼿空空,哭丧着脸,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起学习第8课《⼩猴⼦下⼭》。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听⽼师范读课⽂,边听边想,这课是写⼩猴⼦的什么事? 课⽂讲的是⼩猴⼦下⼭,看见许多喜欢的东西,它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只好空着⼿回家的事。
(三)学习⽣字 1.先看课后⽣字表的⽣字,后读课⽂,边读边画出⽣字词。
2.借助汉语拼⾳读准字⾳,然后读⼀读词语(⽣词),再读⼀读带有⽣字词的句⼦。
3.检查⾃读⽣字词情况。
利⽤卡⽚或⼩⿊板。
得⾮常空着⼀⽚⼜⼤⼜圆 ⽩兔真可爱⼩兔⼉(⼉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 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 掰、扛、扔、摘、捧、抱" 等动词。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
小猴子。
(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自由发
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
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 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 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三、学习第1 自然段(掰玉米)
1. 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
(板书:玉米地)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
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 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 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
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 自然段。
(2)指名上台表演读。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 小猴子非常高兴。
"非常" 一词可以用来替换。
(填序号)
A. 时常
B. 十分
C. 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 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 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 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 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 自然段结构类似,下面,四人小组选择第2~4 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 自然段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自由选择一段学习。
多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向导:
①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②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③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④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板书。
5.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后来去了和。
摘到了和。
桃树下(扔摘捧)
西瓜地里(扔摘抱)
回家路上(扔追)三、学习第5 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
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出示:喜新厌旧)喜新厌旧
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
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6.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 )指名学生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 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 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 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 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3)拓展运用。
①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知道的"又()又()" 的词语。
②老师提示: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两个特点是不能用" 又⋯⋯又⋯⋯"来连接的。
③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 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4. 说话练习。
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7.在
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一()玉米地
一()玉米
一()桃树
一()瓜地
一()小兔子8. 选择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
[教学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 蹦蹦跳跳-- 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
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良好效果。
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