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范文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71b75d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0.png)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范文学术报告是一种学术交流的形式,它是传授学术知识、讨论研究成果和促进学术思想交流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听众,我们参加学术报告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某一专业领域的了解,还可以提供思想启发和学术交流的机会。
在我参加的学术报告中,我有一些特别的心得和体会,下面将与大家分享。
首先,我了解到了不同学术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学术报告一般由专家或学者主持,他们会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通过他们的报告,我可以了解到目前该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研究,这对我个人的学术发展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而且,在报告的问答环节,我还可以与专家进行交流,提问我关心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其次,学术报告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的场所。
学术报告的参与者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背景,他们在报告中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观察。
通过学术报告,我可以听取不同学者的观点,有助于拓宽我的思维,开拓我的学术视野。
在一次关于社会学研究的报告中,我听到了几位学者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解读,这为我思考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角度。
此外,学术报告也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
在报告中,学者们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而我们作为听众也可以与他们交流和互动。
在一次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报告中,我向专家请教了一些关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问题,专家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
我发现,通过和专家的交流,我不仅解决了自己困扰的问题,还学到了更多的学术知识。
另外,学术报告还能够提高我的听力和思维能力。
学术报告一般是由专家用较为专业的语言进行展示,对我们的听力有一定的挑战。
这就要求我集中注意力,仔细听取报告内容。
同时,专家讲解的内容一般比较深入,需要我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进行理解和分析。
通过参与学术报告,我的听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同时我也注意到学术报告存在一些问题。
学术报告的时间一般比较紧凑,限制了专家讲解的深入程度。
有些报告内容过于专业化,对于非专业人士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精选3篇)
![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4a41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1.png)
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精选3篇)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3篇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心得报告。
报告心得体会篇一20xx年的4月16日,我到勒流育贤学校听张教授为我们勒流教育组作第二次的素质报告,听了这个报告本人受益匪浅。
张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事例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以人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然而当今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学生只是接收器,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不要为了应试而要学生死搬硬背,采用灌输式,机械训练,题海战术。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另一方面。
有些教师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是几个学习尖子。
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的学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中下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要改掉应试教育的这种弊端,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是德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力。
如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
可见学校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我们整天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0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e51649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a8.png)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0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昨天下午,我校领导组织了我校的全体教师在滕州剧院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魏老师用他那朴实的话语、大量而生动感人的实例,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他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朴实的语言中闪烁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独特而又富有哲理。
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染着,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染着。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魏书生的报告,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
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
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
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
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
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
“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
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
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3篇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0217c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15.png)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3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120xx年x月,我们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回头看看,我们已经从去年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二年级的毕业生。
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一年中,我们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诲人不倦,您辛苦了!下面我就简要总结下参加学术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化了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在孙老师《英语语法隐喻系列讲座之一:语法隐语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这一讲座中,我了解到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不同点及其联系。
语法隐喻的观点是语言的隐喻化过程中词(组)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它们的语法性状,如动词化为名词,连词化为动词等等。
词汇隐喻对语法隐喻的补充作用体现在某些词汇隐喻可以借助系统功能语法进行阐释。
隐喻式和一致式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只有相对的、程度不同的差异等。
通过刘老师《辩证看待建构主义在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这一讲座,对建构主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建构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这种“建构主义”的现象,正说明人们想借此解决在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希望藉此使得中国的教育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开放性思维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同时要注意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为我国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在徐老师《亚句子与言语行为》讲座中,我了解到亚句子作为独立使用的、小于句子的词和词组,是实际交际中独立存在的语用现象;与完整的句子一样,亚句子也可以完成言语行为;对这类言语行为的理解主要依赖于非语言语境因素和人们的语言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亚句子研究宏观上当属语用范畴。
工作报告之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工作报告之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40aa0deeb90d6c85ed3ac69e.png)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一:参加学术讲座的心得体会】时光在我们不经意之间飞逝而去,我们已经从青涩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成熟的大四毕业生。
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四年中,我们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从讲座中了解到了许多当今化学研究进展,使自己能够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督促自己学习实践,为未来打好基础。
在听讲座上我们要深化专业知识,使自己理论水平得到提升。
听学术讲座时,要有一定的基础,不然我们就不能够及时地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
在老师的《什么是分析化学》这一讲座中,我们能够先了解这一专业名称的真正含义,随着老师的一步一步的讲解,我们慢慢地对分析化学的了解加深。
在听这一讲座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析化学的课程,但我们只是学习了很基础的东西,需要加深了解的只是还很多。
我们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对未来化学的发展方向,而学术讲座距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激光技术及其应用》、《长链脂肪酸甲酯催化制备长链脂肪酸醇的研究》、《abo2 型氧化物导电性研究》、《现代测试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作用》、《有机光电子研究的新进展》等讲座不仅给我们介绍了化学的广泛应用,还让我们看到了化学无限前景。
当前由于许多废水、废气与废渣仍未经严格处理就外排,导致我国工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
一方面旧帐未清,许多老厂的治污措施因种种原因,并未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又新建了许多污染较难治理的小厂,使环境对污染的负担呈有增无减的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为未来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发展战略。
我们可以运用化学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动向》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环境监测的现状与方法,同时我们从课堂和试验中对环境保护加深了了解。
近年来国际上较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绿色化学与技术的研究,目的是发展环境友好技术、环境无害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同时强调化学过程的原子经济性,反应的高选择性,不生成或很少生成副产品或废物,实现或接近零排放过程。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共7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共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cc26d2bb68a98270fefa0c.png)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共7篇)第1篇:学术报告心得体会防灾减灾工程中的结构振动控制及应用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试试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着重要的作用。
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成为防灾减灾工程学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构的振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车辆、风、海浪、流水、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和损伤积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抗灾性能,是结构抗振减振和防灾减灾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其研究和应用大体上分为三个领域: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
1881年日本河合浩藏提出结构基础隔震的概念,1924年日本鬼头健三郎提出结构基础轴承隔震方案。
1978年美国Kelly和Eidinger提出叠层相交支座隔震方法和技术,从此结构基础隔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Kelly提出在结构中设置非结构构件的耗能元件——金属软钢屈服耗能器,包括扭转梁。
弯曲两二货U形钢器件等,分担和耗散本来由结构构件耗散的能量。
这一思想是对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由此形成了结构耗能减振的一个重要方向。
20世纪50年代器件,日本Kobori提出了结构变刚度的减振概念。
1972年,美国Yao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开创了结构振动控制的主动控制研究新的历程。
由于直接将能量转变为控制力的主动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需要很大的能量转变为控制力,人们不得不转向主动变刚度和变阻尼等机械调解式半主动控制装置。
近年来,电/磁流变液体、压电材料、点/磁致伸缩材料和形状记忆材料等职能驱动材料和期间的发展为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开辟了新的天地。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23a972965ce0508763213e4.png)
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篇一:听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经过一年紧张忙碌的课程学习,顺利地进入研究生第二学年,现在正着手于毕业论文的开题。
至此,回顾以往的学术报告与讲座,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更好地指导未来两年的学习生活。
听学术报告与讲座,是我们研究生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专家教授的精彩演讲,传播着最新的科学前沿,带给我们深刻的思想启发与引导。
现在对几个学术报告与讲座作简要的回顾:XX年10月15日,来自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的潘正祥教授,在第三届遗传与智能计算国际会议上做了题为“Intelligent Watermarking Techniques”(《智能数字水印技术》)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潘正祥教授向广大师生介绍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概况,并深入阐述了关于智能计算在数字水印中的应用。
通过聆听潘教授的报告,我知道了数字水印技术是将一些标识信息(即数字水印)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包括多媒体、文档、软件等)当中,但不影响原载体的使用价值,也不容易被人的知觉系统(如视觉或听觉系统)觉察或注意到。
通过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达到确认内容创建者、购买者、传送隐秘信息或者判断载体是否被篡改等目的。
数字水印是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XX年10月19日,美国工程院院士、自由软件基金会创始人及主席、GNU工程创始人Richard Stallman为我们讲述自由软件,一个计算机用户团结起来获得控制自己计算机自由的行动。
他提到自由软件运动催生了GNU操作系统,有的时候被曲解为Linux操作系统,GNU正是实现这些自由的一个操作系统。
其内容涉及到自由软件历史、自由软件哲学、技术、GNU操作系统、对称版权(Copyleft)、GNU GPL、版权、软件专利、DRM,以及The Church of Emacs等。
通过哲思社区创始人徐继哲的演讲,我很清楚地知道哲思社区是中国领先的自由软件社交网络和协作平台。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c1cdf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0.png)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一、什么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二、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1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讲座,就是由贺雪娟院长来探讨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
听了以后,许多方面我觉得是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了要注重创新的大标题。
因此我国的教育模式也相应的做出了更改,因为人们渐渐意识到,创新才是带给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培养新一代的创新意识,可能才是将我国发展提升一个台阶的关键所在,相比国外的高等学府,我们的创新意识可能远不如他们,因为在国外的学府里面,处处可以见到研究所,在研发部门投入的资金也是相当可观的,而我国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偏重的是理论知识,自己动手的能力十分缺乏。
所以才有钱学森先生对本国教育的质问,为什么我们国家没办法培养出高新人才?中国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为着富足的生活而努力,从各类影视作品也能知道,主题偏重娱乐化,商业化,以及其精神价值的空洞和物质价值的偏重是主流,人们都把金钱作为努力的方向,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相较于邻国而言,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并不在智商和财力上,更多的可能是如何正确地学以致用。
据我了解,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十分发达,在日本的高新科技中,机器人产业甚至是主导地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机器人就将垄断全球市场,这与他们注重创新是分不开的。
而在中国,创新的培养不是那么让人重视,人们往往跟青睐于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稳赚不赔,付出必有回报的服务行业,这无可厚非,风险小,有回报。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2395a1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4.png)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范本学术报告是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参加学术报告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报告的重要性和学术讲座的价值,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在参加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报告的重要性。
学术报告是获取学术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能够了解到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热点,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学术报告中,我能够与优秀的学者面对面交流,听取他们的观点和经验,受益匪浅。
此外,学术报告还是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场所。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能够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其次,学术报告也让我认识到了学术讲座的价值。
学术讲座是学术报告中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向广大师生讲述自己的学术研究,传递学术思想和方法,激发学术兴趣和研究热情。
在参加学术讲座中,我能够听到学术界的顶尖学者分享他们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思路,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同时,学术讲座也是提高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学术讲座,我能够更加了解学术界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学术热点,掌握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研究能力。
在参加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了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课程和实践中对于某些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和系统,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
其次,我发现自己在学术交流和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更加准确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提高自己的学术论证能力。
此外,我还意识到自己在跨学科学术交流和整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总之,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深刻体会到了学术报告的重要性和学术讲座的价值,也认识到了自身在学术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参加学术报告不仅能够获取学术新知识,提高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还能够展示个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通用15篇)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fd9662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d.png)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通用15篇)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
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听专家学术报告学习心得篇1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来为我们作报告。
郑教授的报告大气、理性、辩证。
既能高屋建瓴,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热点问题有独到、冷静、理性的思考。
听郑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地面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郑教授谈了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提出,要加强问题意识,问题应当被看成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关注。
当前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就是:有效教学。
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迷信专家。
关于有效教学,郑教授指出了三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相关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怎么做?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
而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抨击。
例如公开课的设计中:(1)情景设计,究竟应当如何去认识情境中设计的意义?如何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提出: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设计情景的最终结果是要去掉情景的。
(2)主动探究,是否应该被看成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
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发问题出现时;利用适当的案例;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中。
(3)合作学习,是否是小组学习?应当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要关注差生。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身份。
(4)动手实践,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来区别是否有效。
郑教授特别指出:不能以“新”、“旧”作为区分教学方法“好”与“坏”的主要标准。
无论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郑教授还谈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内涵等。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品3篇)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3c2b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e.png)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品3篇)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品3篇)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品3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1学术研究之旅:探索、洞察与突破我是一名在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名叫张晓明。
这篇学术报告是我个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验、感悟和总结。
我选择以“大学生活中的学术研究”为主题,分享我的学术研究之旅。
一、探索未知探索未知领域是我学术研究之旅的起点。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未知的领域。
我选择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数据分析,并开始逐步深入。
我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参加了研讨会,并尝试使用新的数据分析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设计实验,以及如何分析数据。
二、洞察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洞察问题是我认为最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我发现,数据分析中的许多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答案,而是需要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
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对比和反思,逐渐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和导师交流,以获取他们的建议和帮助。
三、突破瓶颈在我的学术研究中,我曾经遇到过许多瓶颈。
尤其是在设计实验时,我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我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阅读文献、与他人交流、自我反思等,但仍然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方法,并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四、反思总结反思我的学术研究之旅,我认识到几个重要的经验。
首先,我发现团队合作至关重要。
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是我在研究中取得进展的关键。
其次,我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
在遇到困难时,我必须要坚持不懈,才能克服障碍。
最后,我意识到,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
在学术研究中,失败并不可怕,因为失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许多感悟。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样本(2篇)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样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b488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12.png)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样本2024年,我有幸参加了多个学术报告,这些报告覆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通过参加这些学术报告,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些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学术报告是学术界交流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学术报告中,研究人员可以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其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这为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平台,有助于推动学术界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学术报告也是研究者展示自己工作成果、建立学术声誉和获取合作机会的重要渠道。
其次,学术报告的内容应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在学术报告中,研究者应该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需要研究者具备较强的前瞻性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研究领域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和方法,并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难题。
同时,学术报告也应该注重深度和广度的平衡,既要展示研究的深度,也要关注研究的广度,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再次,学术报告的交流环节是重要的学习和提问机会。
在学术报告中,研究者和听众之间进行的提问和回答是非常有益的,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研究内容,并进一步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因此,我在学术报告中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主动提问和互动,并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这样的互动,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通过多方互动和讨论来不断完善和发展。
最后,学术报告的准备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术报告中,研究者需要通过清晰准确的语言和生动鲜明的案例来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同时,研究者还需要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研究材料的整理和组织、PPT的制作等。
这些都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术基础和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参加学术报告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还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学术报告总结(汇总15篇)
![学术报告总结(汇总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077bf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5.png)
学术报告总结篇1首先,对北京这个城市的交通不得不表示赞叹。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交通的水平远远地与众多城市。
但是,北京同时也是个人口庞大的城市,无论是商场还是景点抑或是车上都是人满为患的。
个人而言,并不喜欢拥挤的城市。
在此次COTA会议上,有幸聆听了来自众多国家的学者做的报告。
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远远不足。
虽然我通过了英语六级,但在与人交流方面还显得比较困难。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英语的决心。
我很佩服站在台上的每一个人,在台上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分享你的想法,表达你的想法,那是一种很大的勇气。
而这背更是长期努力不懈的坚持和坚强过人的毅力。
这也让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让你满意的结果,但是必定都是值得的。
这次会议上有关物流的报告较少,所以接触到的有关我本专业的学者较少,是比较大的遗憾。
但是有关交通运输的报告比较多,尤其是公共交通方面的报告。
其中有一个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公共交通的论坛,让我感触很多。
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得很不错。
相比于这些国家而言,我们中国似乎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大力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是势在必行的。
大会上很多有关交通方面的报告是从思想、政策上献计献策,但是似乎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执行步骤。
对于以后公共交通方面的知识我会不断地关注、不断地学习,这是我的兴趣之一。
在和比你优秀的人接触之后才知道你跟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工作,我应该利用我的知识为我的家乡、我的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希望可以“以己之力,善此世界”。
学术报告总结篇2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开学以来,学院举办了多场专业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会,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国内外管理学、应急管理学、经济学、智力理论专题等多方面,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既丰富了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也增强了我们对公共管理领域实践的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二篇)
![关于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69bd6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9.png)
关于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标题: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探索教育与科技的交叉点一、引言学术报告作为高校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旨在提供一个学术分享的平台,让学者们能够互相学习、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思考。
在本次学术报告中,我有幸聆听了多位资深学者的演讲,通过他们的分享和我对学术报告的观察,我对学术报告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文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学术报告的启发思考,学术报告的知识更新和学术报告的交流互动。
二、学术报告的启发思考学术报告不只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更是一种启发思考的形式。
在学术报告中,学者们常常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呈现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他们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独到见解。
与此同时,学术报告也给了听众们一个思考问题的机会。
我在一次名为“高校教育与创新”的学术报告中,聆听到了一位学者关于新型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
他深入研究了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通过听他的报告,我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开始关注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
这一次的学术报告经历让我意识到,要想推动教育的进步和创新,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三、学术报告的知识更新学术报告是学者们分享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学术报告中,学者们常常会分享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介绍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及其研究方法。
这些新的知识和成果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和跟进最新的研究进展。
在一次关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报告中,一位研究者分享了他们最新的发现,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愈某种罕见疾病。
他详细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并展望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这个研究成果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推动力的。
通过此次学术报告,我了解到了这个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加深了我对生物医学领域的认识。
四、学术报告的交流互动学术报告是一种学术交流的形式,通过学术报告,学者们可以与听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三篇)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fc054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7.png)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数学教育家郑毓信教授为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郑教授的报告风格大气、理性且充满辩证思维,既具备高瞻远瞩的视野,又紧密贴合我们的教学实际。
他对于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热门话题,展现出了独到、冷静且理性的思考。
聆听郑教授的报告,无疑是一种精神享受,使我们能够更加理性地面对和推进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在报告中,郑教授深入探讨了教学研究的相关议题,并提出了几项重要建议。
他强调,我们应强化题目意识,将题目视为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从细微处洞察教学真谛;还应持续关注热门题目,以保持教学的时效性和前沿性。
针对当前热门的“有效教学”话题,郑教授提出了三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普适性;二是何为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三是在实践中我们应如何落实有效教学。
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有力抨击。
他特别指出,在公开课设计中,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情境设计、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动手实践等教学环节。
例如,在情境设计方面,他强调数学应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解读”,并指出设计情境的终极目标是去除情境,让学生更专注于数学本质。
在主动探究方面,他认为这并非数学学习的唯一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在合作学习方面,他提醒我们要关注差生,确保合作学习的互动性、规范性以及认知与身份的双重提升。
在动手实践方面,他则强调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作为判断实践有效性的标准。
郑教授还深刻阐述了数学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并指出数学教育应防止过度数学化现象的发生。
他通过对比语文课与数学课的教学特点,强调了数学课应具有的“数学味”。
他认为,一个缺乏“数学味”的教师无法真正上出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他还指出中国历来不缺乏人文精神,但理性精神却相对缺失。
因此,他呼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二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d0b89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5.png)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学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对于深入了解和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加了多场学术报告,并对这些学术报告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总结。
在此,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术报告是学术界交流的有效方式。
学术报告通常由专家学者、科研人员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他们在特定的学术领域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知识储备。
通过听取他们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和问题。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使得我们可以直接向报告人提问、讨论并获得解答,极大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深度交流。
其次,学术报告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
在参加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讲述的学术领域和研究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并进行深入思考。
此外,要积极参与报告现场的讨论和提问环节,需要我们提前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提出准确、有深度的问题,以便从报告人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见解。
再次,学术报告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学术报告往往涉及到复杂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和学术观点,因此,我们需要具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报告内容。
此外,学术报告也需要我们具备对学术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的能力,要善于从学术报告中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和构建思考框架,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报告内容。
最后,学术报告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学术报告往往是在特定的学术圈子中进行的,因此,我们需要使用学术术语、概念和方法进行沟通和表达。
此外,学术报告往往需要一个清晰、准确和有条理的结构,以便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报告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学术写作和演讲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参与学术报告和交流。
总的来说,学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沿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c61b2ee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65.png)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一: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本次报告是由图书馆组织的有关学习并了解使用最全面的的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充分的了解到知识如下:爱思唯尔著名数据库Sci 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对全球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是所有学术类数据库中下载量最大的,也是所有数据库中单篇下载成本最低的,平均每篇不足一毛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数据库。
就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而言,学校已经购买了该数据库的部分学术资源,为了让我们在科研领域上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进展以及前辈们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思路。
1. 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能够快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如输入关键词、作者名以及期刊的日期等,并且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同时也可以用图表类比的条框选择,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
2.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高级检索文献的操作,最后可在收索的结果中通过年限、内容进行排序,以找到我们要看的文献。
更加重要的是,在每篇文献的右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与该文献相关的其他文献,以及该篇文献所参考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更好的使用超链接。
输入我要与同学分享的文献链接,简单的书写我们要分享的信息内容和推荐的理由;同时还有批量的下载我们所需要的文献,但是不得大于20篇。
此外,我们还学了检索语言和检索的基本技巧,目的是高效的利用数据库。
4.在Tp 25 Htte st Articie s中可以找到当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最后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如何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常识和技巧。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报告中的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怒放的青春”公益巡讲活动的讲座,曾经听过新东方老师说过的“光荣与梦想”精神的再次在我的脑中起航,新东方对我而言,是我考研路上的助手,尽管只是英语方面的帮助,但是让我了解到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识。
学术报告心得范本(二篇)
![学术报告心得范本(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94bf2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a.png)
学术报告心得范本(4500字)学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有助于学者们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问题、启发思考。
在此次学术报告中,我有幸聆听了专家学者对于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分享,深感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此次学术报告的心得体会。
本次报告的主题是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的主讲人是一位在机器学习领域有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他分享了他及他的团队关于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来解决医疗领域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成果。
报告首先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数据的自动化学习方法,通过从数据中学习模式和规律,进而进行预测和决策。
在医疗领域,机器学习可以应用于疾病的预测、诊断、治疗等方面。
随后,报告详细介绍了一些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疾病的风险,通过分析大量的医疗数据,挖掘潜在的疾病风险因素,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预测和干预;利用机器学习在医学图像诊断中的应用,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来检测和分析医学图像,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利用机器学习来优化临床决策过程,根据临床数据和病人的个性化特征,为医生提供决策建议等等。
这些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传统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方法往往基于人工经验和规则,依赖医生的主观判断,容易受到个体差异和主观偏见的影响。
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学习,提供基于证据的决策支持,使临床决策具备客观性和个性化,从而更好地进行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另外,机器学习还可以加速医学研究的进展,发现新的疾病模式和治疗方法。
报告中所介绍的一些案例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无疑也给我带来了鼓舞和激励,激发了我对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的研究兴趣。
报告的另一个亮点是对于机器学习在医疗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
报告中提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医疗数据的质量和隐私保护、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关于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昨天下午,我校领导组织了我校的全体教师在滕州剧院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魏老师用他那朴实的话语、大量而生动感人的实例,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他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朴实的语言中闪烁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独特而又富有哲理。
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染着,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染着。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魏书生的报告,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岀来,英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
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
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貞•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
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
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
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
"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
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
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左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宦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在他的报告中我最欣赏的有两句话: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髙髙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
“对自己说得算的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想得深,干得实,人要好好活着。
对自己说得不算的事就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想得开,轻轻放下”。
少埋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冇,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
人生在世,要会享受生活,享受学习,享受工作。
要静下心来,认准目标,不怕困难,乐观地生活。
要怀着感恩的心,用“享受”的心态适应社会环境,有一颗快乐的心,将身体放轻松,才能做好事,会生活.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多一份对孩子们的爱心、耐心、热心和诚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走近赏识教冇真正的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真正的享受学习!摘了几句魏老师的原话和大家共勉:1."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做平平凡凡的工作”2.守住心灵的宁静,守住自己快乐的阵地3.普通学生能做的班委不做,班委能做的班干部不做,班委能做的,班主任不做。
关于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2)我们有幸请到了全国着名的数学教冇家郑毓信教授来为我们作报告。
郑教授的报告大气、理性、辩证。
既能髙屋建鉞,又贴近我们的教学实际,对当前的热门题目有独到、冷静、理性的思考。
听郑教授的报告是一种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理性地而对当前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郑教授谈了关于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
提出,要加强题目意识,题目应当被看成教师教学教研的出发点;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要保持对热门题目的关注。
当前一个新的热门题目就是:有效教学。
应当坚持独立思考,不要盲目追随潮流,不要迷信专家。
关于有效教学,郑教授指出了三个应当思考的题目:“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不是有一泄的公道性?究竟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相关的实践中我们应当怎么做?郑教授还对中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优点进行了分析。
而对于现实中的一些形式主义现象进行了抨击。
例如公然课的设计中⑴情景设讣,究竟应当如何往熟悉情境中设计的意义?如何处理“日常数学”与"学校数学”的关系?提出:数学,对学生来说,就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
设汁情景的终极结果是要往掉情景的。
(2)主动探究,是否应该被看成数学学习的主要手段。
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有:在突发题目岀现时;利用适当的案例;在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中。
(3)合作学习,是否是小组学习?应当关注的一个题目是:要关注差生。
一个好的“合作学习”所满足的基本要求是:互动与规范;分工与共享;认知与身份。
(4)动手实践,应以思维含量的高低来区别是否有效。
郑教授特别指岀:不能以"新”、"旧”作为区分教学方法“好”与“坏”的主要标准。
无论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郑教授还谈到数学文化的价值,内涵等。
指出:数学教弃应防止往数学化。
并举例说明了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
究竟什么是数学特有的文化价值?郑教授还通过语文课的反照指出了数学教学应具有的数学味。
指出:语文是情知教学,是以情促知。
而数学则是以知贻情。
终极要达到:往情景化、往个人化和往时间化。
一个没有“数学味”的教师不能真正上岀具有“数学味”的数学课。
中国历来,不缺人文精神,缺失的是理性精神!在郑教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我们记住了几个关键词:题目意识、有效教学、形式主义、数学味、数学文化等。
同时也知逍了如何辩证、理性地提出题目、分析题目、解决题目。
经常和专家近间隔的接触,会使我们的眼界更髙,视野更开阔,也会使我们长大得更快。
关于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3)上周四,我在信息学院听了一场3G方面的技术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是对3G、WLAN、Bluetooth 三种通信技术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讲座我对这三种技术的原理和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获益良深。
讲座是由华为通信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员讲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背景以及这三种技术的基本介绍。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三种技术的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种技术当前的商用情况和业务模式。
1、3G、WLAN、Bluetooth这三种技术本质上是互补性的,尽管它们可能在边缘上是竞争的。
WLAN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是802.11家族,它是IEEE在1997年发表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而现在媒体屡屡提到的802. lib是1999年9月被批准,它也被称为Wi-Fi (听起来有点像音乐发烧友说的Hi-Fi),可支持11Mbps的共享接入速率;与此相似的是802. Ila 技术,它采用了5GHz的频段,其速率高达54Mbps,分频采用0FDH(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但无障碍的接入距离降到30-50米;去年新出现的一个候选标准802. ll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即能适应802. lib标准,又符合802. 11a标准,它比802. lib速率快5倍,并和802. lib兼容。
蓝牙技术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左与移动设备的通信环境内建立一个特別连接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工作在2. 4GHz频段,目前可支持1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目前可实现无障碍的接入距离在10米左右(发射功率为4dBm时)。
蓝牙技术研究小组SIG在2001年年初已出台蓝牙1. 1标准(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 2001年年底又岀台了蓝牙标准2. 0版(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为2Mbps)。
由于蓝牙与802. lib都工作在2. 4GHz 频段上,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文献数据表明,使用DSSS直序扩频的802.11b其发射功率为20dBm时,将使蓝牙数拯包的丢失率达到13. 46%,因此去年4月IEEE的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工作组提出一项议案,可使Bluetooth和802. lib同时工作,避免相互干扰。
3G最早在1985年国际电讯联盟提岀,当时考虑到该系统可能在2000年左右进入市场,工作频段在2000MHz,且最髙业务速率为2000Kbps ,故在1996年正式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
3G 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髙质量多媒体业务的全球漫游移动通信网络,能实现静止2Hbps传输速度,中低速384Kbps, 高速144Kbps速率的通信网;但由于各国、各厂商的利益差异,产生目前三大主流技术标准WCDMA. CDMA2000 和TD-SCDMA,而焦点集中在WCDMA(3GPP)和CDMA2000(3GPP2)上,随着3GPP 和3GPP2的标准化工作逐渐深入和趋向稳怎,ITU又将目光投向能提供更高无线传输速率和统一灵活的全IP网络平台的下下代移动通信标准,称为Beyond 3G。
2.WLAN提供了髙带宽,但却是在有限的覆盖区域内(建筑物内以及户外的短距离)。
根据大多数业界估计,即使1000个WLAN也不能在一个城域上提供足够的覆盖。
与此相比,3G 网络支持跨广域网络的移动性,但是数据吞叶速度明显低于WLAX.由于3G与WLAN在覆盖区域和带宽上具有不同优势和局限性,因此这两种技术支持不同的应用并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这种程度上,它们没有相互构成竞争威胁,而是相互补充。
由于3G、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网络在技术属性上不同,因此在它们所支持的功能和应用上也不同。
(1)3G支持移动性,WLAN无线局域网支持便携性3 G网络是建立在蜂窝架构上的,最适于支持移动环境中的数据服务。
蜂窝架构支持不同蜂窝之间的信号切换,从而向用户提供了全网络覆盖的務动性,这种移动性常常通过不同网络运营商之间的漫游协议进行扩展。
当然,可供移动用户使用的带宽是有限的。
WLAN无线局域网提供了大量的带宽,但是它覆盖区域有限(室内最多100米)。
它所支持的应用经常通过像笔记本电脑这类便携式以数据为中心的设备访问,而非通过以电话为中心的设备进行访问。
PDA和类似的小型设备也开始配宜具有WLAN连接性,不过这一过程还处在幼年期。
蓝牙网络只适于距离非常短的应用,很多情况下它们仅仅被用做线缆的替代物。
(2)3G支持语音和数据,WLAN无线局域网主要支持数据语音和数据信号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不同:语音信号可以错误但不能容忍时延;数据信号能够允许时延但不能容忍错误。
因此,为数据而优化的网络不适合于传送语音信号。
反之,为语音而优化的网络也不适于数据信号。
WLAN主要用于支持数据信号,与此形成对比的是,3G 网络被设计用于同时支持语音和数据信号。
虽然WLAN正在向集成电话功能发展,但是苴目前的结构中缺少支持像语音、多媒体和内容这类更髙水平应用所要求的必需架构:例如,适应服务质呈:、可伸缩性和汁费机制要求的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