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4种力量
新中国的民族观 -回复
新中国的民族观-回复新中国的民族观是指中国共产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民族问题的认识、观点和政策。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观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不断强调团结、平等和发展。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新中国的民族观的问题。
第一步:新中国的民族观的形成背景是什么?新中国的民族观形成的背景是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欺凌和侵略,民族矛盾尖锐突出。
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成功建立了新中国。
这一历程形成了新中国民族观的根基。
第二步:新中国的民族观有哪些核心内容?新中国的民族观有四个核心内容: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平等协商和共同繁荣。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新中国民族观的灵魂和核心。
团结统一是新中国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平等协商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共同繁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标,要求各个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第三步:新中国的民族观对于民族关系的影响是什么?新中国的民族观对于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新中国的民族观树立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理念,强调各个民族应该携手合作、相互支持,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次,新中国的民族观强调了各个民族平等协商的原则,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自主权利和意愿,构建了一个平等、和谐的民族关系。
此外,新中国的民族观鼓励各个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推动各个民族共同进步。
第四步:新中国的民族观对于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有何作用?新中国的民族观对于民族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坚持推动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平等交往和共同繁荣,充分尊重各个民族的权益和尊严。
在执行民族政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实施区域自治、引导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教育、文化和语言保护等措施,逐渐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各民族的统一和团结。
第五步:新中国的民族观在新时代有何发展和创新?在新时代,新中国的民族观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热点一:民族主义
返回目录
4.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主题 (1)政治民族主义:促使主权国家分裂的民族分离主义;对世界安全构成威 胁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扩张野心的“泛民族主义”。 (2)经济民族主义: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的联合与一体化;反对主权让渡;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增多,强调民族国家的经济利益, 说明民族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兴起。 (3)文化民族主义:继续宣扬本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人文精神高于优于 别的民族的文化及历史遗产,宣称本民族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和历史。
返回目录
链知识 一、民族主义在中国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 (1)中国传统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华夏中心观” ②“华尊夷卑观” ③“夷夏之辨观”。种族之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文化之辨:“诸 侯用夷礼则夷狄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只能“以夏变夷”,不能“以夷变 夏”。 (2)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民族主义遇到了挑战。
2020年高考历史考前复习 热点一 民族主义
返回目录
读热点 近年来,在一些媒体上和大学课堂里,充斥着对民族主义的批判,民族主 义被一些人描绘成了“洪水猛兽”“妖魔鬼怪”。在一些西方人和西方媒体眼 里,中国人经常与“民族主义”画上等号,在这些国际媒体和外国学者的心目 中,似乎中国人就应该放弃爱国主义,不应捍卫本国的主权,也不必重视中国 的国家利益。这样的要求,对任何一个国家的媒体和学者而言,都是无理和蛮 横的,对中国媒体和中国学者也不例外。
返回目录
从客观上说,民族主义是一种精神意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 族、甚至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种精神意识。积极向上的民族主义既能提升本 国国民的爱国热情,也能为全球化创造正能量;狭隘的民族主义则是为民粹主 义添油加火,阻扰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复习考点梳理第三章
1.一.判断题注:每题1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
(得分:0.0)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
()标准答案:对2. 1915年,蔡锷等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标准答案:对3.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国民党。
()标准答案:错4.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标准答案:错5.袁世凯的去世是造成北洋军阀迅速分裂的根本原因。
()标准答案:错6.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标准答案:对7.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标准答案:对8.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标准答案:对二.单选题注:每题2分。
(得分:0.0)9.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是指( )()标准答案:B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0.下面那一个事件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标准答案:BA.二次革命的失败B.护法运动的失败C.五四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1.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的内容包括( )()标准答案:A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D.实现共和12.在保路运动期间,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军警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造成()()标准答案:AA.成都血案B.五卅惨案C.二七惨案D.下关惨案13. 1906年至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在思想领域内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
其中,改良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标准答案:CA.黄兴B.陈天华C.梁启超D.章炳麟14.保路风潮中,运动最强烈的省份是( )()标准答案:DA.湖北B.湖南C.广东D.四川15.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 )()标准答案:BA.兴中会的革命纲领B.三民主义学说C.中国国民党章程D.《钦定宪法大纲》16.辛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BA.保路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中华民国成立17.武昌起义后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的都督是( )()标准答案:CA.孙中山B.黄兴C.黎元洪D.段祺瑞18.北洋军阀政府代表的是( )()标准答案:BA.民族资产阶级利益B.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C.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利益D.工农利益三.多选题注:每题3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1~7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简述题: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为什么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次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主权独立受到侵犯,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入国家主权受制于外国列强的半殖民地社会;鸦片战争后,随着五口通商和西方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促使中国传统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近年来,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越来越高涨,成为了中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备受世界关注。
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的。
一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二是历史与文化传承。
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这些文化传统和历史意味着中国的强大,体现了中国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因此,当这种尊严和地位受到挑战时,中国人的情绪就会显得特别敏感。
三是对外挑衅和不公正待遇。
在国际事务中,有时中国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待遇和挑衅,这时,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尊严感就会受到伤害,导致民族主义情绪的激发。
四是传媒与网络的普及。
随着传媒和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人们的心灵与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引导。
这使得民族主义情绪的传播范围更广,更迅速。
面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梦”的理念,这是一个重新重视自己民族传统和文化自信的思想、理念和行动,说白了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然而,中国的民族主义也面临着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如果民族主义过度膨胀,就会影响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民族主义发展不够,就会影响中国人民的集体自豪感和信心,导致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的产生。
综上所述,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兴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体现了中国人民自主意识和对外开放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合理引导和规范。
唯有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智和开放的心态,始终站在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立场上,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中国的贡献。
爱国主义定义
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民族主义什么是爱国主义一、定义:1、《辞海》:指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
2、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故土、对祖国山河和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独立的一种凝聚力,是一个民族永恒而无价的精神财富。
3、爱国主义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独立而献身的精神。
4、爱国主义是一个很难给出确切定义的词语,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侧重面。
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一国国民对本国的文化和历史的一种自我肯定和钟爱,是一国国民对自己祖国存在价值的肯定和推崇;是一切国民精神中最崇高最纯粹最可宝贵的一种,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所在内核所在。
二、基础:爱国主义的基础是民族共同体对文化、种族的认同和凝聚,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爱国主义——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应当存在。
三、内涵: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奋起抵抗外敌的侵略,维护祖国的独立和主权完整。
第三,反对分裂和割据,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的统一。
第四,勇敢勤劳,推动祖国的进步和富强。
2、爱国主义是以忠诚、热爱和报效祖国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
它包括爱国的感情、爱国的思想和爱国的行为三个层面的内涵。
国外对于爱国主义的各种解释苏联: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英国:在我们时代的语境中,我们的“爱国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敢说,我们的意思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感……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短暂的、狂热的情感的爆发,而是安静而稳定的终生贡献。
——埃德莱 E. 史蒂文生(英国评论家、诗人)英国:爱国主义就是你确信:这个国家比所有其他的国家都要出色,只因为你生于斯。
——乔治"肖伯纳(英国大文豪)美国:我无意彻底排斥爱国主义观念。
我知道它存在,并且我知道它在当前的争端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但是我敢断言,一场伟大持久的战争决不能仅仅靠这个原则来支撑。
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其民主思想的精髓和高度概括。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组成。
民族主义,反对清朝封建专制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
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一为平均地权,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而进行的思想或运动。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型态,即以民族之名义作出文化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
(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
”
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
在清帝国民族压迫赤裸裸的暴露在被奴化的汉人眼前,越来越多的汉人醒悟了。
但最后,“三民主义”变成了“新三民主义”,把民族改成了民族共同体,这可以说是民族主义在中国消失。
梁启超之所以从民族观转向民族主义,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主义能促使各民族团结起来建立一个民族国家,不受他族侵扰,这符合中国国情需要。
从其二,梁启超认为,民族主义的发达程度决定国家的强弱,因此,民族主义是国家亟需的,一旦中国拥有民族主义,中国未来的国力将大为增长。
其三,梁启超认为民族主义是符合进化论发展规律的一种民族发展趋势,只有顺应历史之势中国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民族主义与国家二者在核心思想上有着紧密的一致性,这符合梁启超当时强烈的救国救亡夙愿。
为了团结国内各族抵抗帝国主义,他提出了著名的“大民族主义”,要求国内不能强调排满,而要团结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完整性。
国家成为梁启超倡导民族主义这一发展动力的最终目标。
简述中国的民族主义
简述中国的民族主义作者:胡亚冰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民族主义并非在我国本土产生,是在近代由西方传来,却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就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民族主义;传播;影响一、民族主义的起源民族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欧洲的民族主义是在封建社会的母胎中孕育而来的,是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合乎逻辑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族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经济基础与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壮大进而促进了民族主义理论与实践产生。
在封建经济条件下,原有的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以及闭关自守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各民族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和对外竞争扩张逐步展开,迫切需要获得相应区域范围政治力量的保护,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这些都日渐曾强了人们共同的民族意识形成。
其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是民族主义产生的思想动力。
文艺复兴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中世纪神学专制主义造成的思想蒙昧状态,思想启蒙运动则开辟了一个理性统治的时代,这两者使人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开始认识并发现生存于其中的民族共同体,民族情感更为增长为民族主义形成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再者,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的转变是民族主义产生的关键。
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市民阶级,这个阶级为了确保与扩大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王权势力结盟,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国家。
之后市民阶级为了构建服务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近代民族国家,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只以自己王朝利益为重,而不为臣民谋幸福的王朝国家。
在这个斗争中,人民逐渐产生了民族国家的意识。
最后民族主义产生的标志是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不仅把民族主义的表达推向了高潮,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革命进程中,把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紧密结合充分展示了近代民族主义的深刻内涵。
就此意义而言,法国大革命则标志着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
民族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激起了国家人民的反抗。同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些地 区开始发展,于是在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兴起了一系列民 族民主革命运动。在亚洲中、西部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和民族中,出现了与宗教合流的民族主义──泛伊斯兰主义; 在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朝鲜和印度地区诸国,掀起 了反对英、荷、日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革 命斗争;在中国有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指 导思想是实行“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其内容之一。亚洲 和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兴起,表明殖民地、半殖 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中具有强大的活力。
宗教民族主义(Religious nationalism)以共同的宗教来定义 民族。政府若因严守教义而取得法统,就比较是神权国家
而非民族国家。
海外民族主义(Diaspora nationalism)(或如本尼迪克 特·安德森所说的“长程民族主义”)一般指感觉流离失 所(diaspora)的民族主义者,如在美国的爱尔兰人与美非 两洲的黎巴嫩人。 国内主义民族主义运动者在达成建立民族国家之目的后, 民族主义并不会就此消失,而是成为国内刺激政党与政治 运动的力量,通常以民族主义者或民族主义政治家形容之, 使用国家主义(nationalistic)一词或较为精确。其表现包括 经济民族主义,即以经济政策,尤其是保护主义 (protectionism)与反对自由贸易,以促进国家利益。包括 美国主义,九一一袭击事件在美国掀起一阵表达民族主义 的浪潮。在国际上谴责暴行的狂潮及对美国的公开支持后, 美国的民族主义变得令外人难以接受与理解。
高考历史单元考点复习课件第12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人教版必修3
史料解读
解读:孙中山认识到工农力量对中国革命的重要 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在南 方革命的成果,使孙中山看到了革命的希望,逐渐认 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从而为他制定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提出新三民主义,为 改组国民党打下基础。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
表现在( C )
A.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解析 题眼是“继承”,经分析可知,A、B、
D都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C项符合题 干表述的“继承”之意,是正确答案。
一、旧三民主义 3.主要内容: (1)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 清王朝封建 统治。 (2)民权主义: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全国 地价 ,现在地 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 国家所有 ,由国民共享。
一、旧三民主义 4.评价: (1)积极性:是比较完备的 资产 阶级民主革 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 政治 、 经济 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 的愿望,是 辛亥革命 的指导思想。 (2)局限性:没有明确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 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
一、旧三民主义 5.实践及结果: (1)1911年 辛亥 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2)1912年建立 中华民国 ,制定《 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 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 封建专制 制 度具有进步意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 半殖民地半 封建 的社会性质。 (3) 革 命 果 实 被 袁 世 凯 窃 取 , 孙 中 山 先 后 发 动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等,维护民 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4种力量
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4种力量
来源:综合
第一,传统比较左的力量。
传统左派对西方的批评或者憎恨,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他们强调传统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一旦涉及西方的东西,便恐惧起来,很害怕西方会改变中国的一切。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左派一直对之抱怀疑态度,经常对改革开放政策发难。
第二,保守主义力量。
无论何地,保守主义力量都是强调“国家利益”的,他们并不相信任何超越“国家利益”的东西的存在。
中国的“国家利益”既包括硬力量,如经济力量,也包括软力量,如文明和文化。
第三,愤青式民族主义。
很多“愤青”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贫穷落后的中国,成长在富裕的时代。
第四,民族主义的利益相关者。
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出现在各个领域,包括意识形态、战略、文化、文学(包括网络文学)领域等。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白皮书
中国近代史纲要2021白皮书第一部分简答题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兵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荡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2.中国工人阶级是如何产生的?答:(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在广州、上海等地经营近代工商业,其中产生了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
(2)1 9世纪60年代以后,在洋务企业中,又产生了一批产业工人o(3)19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中国产业工人队伍又一次得以扩充。
3.中国资产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包括哪两个部分?答:(1)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
(2)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资本雄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比较紧密,中,下层规模较小,资金较少,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系较少且矛盾较大。
4.为什么说清中叶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了它的尽头?答: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汇总
?
7.试述抗日战争后的国际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
答:(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突出地体现在三个方面。?
9.简述清末预备立宪失败的原因。
答: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清政府又迟迟不答应资产阶级立宪派提出的关于速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立宪派的国会请愿运动,并借立宪之名加强皇权。这不仅引起立宪派不满,而且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官僚同满族官僚的矛盾。 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
5.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具体内容。?
??答:“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中共八大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四、论述题。?
13.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之间的关系。
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在一起,贯穿了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为避免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了汉奸、卖国贼外,能够暂时团结起来共同对敌,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而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尤其是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特别残酷时,中国人民往往用战争的形式反对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以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外国列强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援助中国反动派,这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战线上。 14. 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什么是民族主义?
什么是民族主义?概述: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想,其核心是对尊重和维护自己民族利益的强烈情感和意识。
这一思想追求民族自尊、有机体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民族主义在个人的价值观和政治形态上都有不同的表现,但它通常与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民族主义的发展历程1. 民族主义的起源: 19世纪欧洲的民族主义运动是现代民族主义的起源,当时许多国家逐渐成立并形成了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
2. 民族主义的扩散: 民族主义思想在20世纪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主导思想。
3. 民族主义的分化: 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分化,一些民族主义把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目标,而另一些则将它作为一个过渡阶段来看待。
二、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1. 文化民族主义: 通过文化传承和保护来表现民族主义,如语言、历史、传统。
2. 政治民族主义: 强调民族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如民族主义的政治运动。
3. 经济民族主义: 维护本国利益和文化,妨碍外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
4. 扩张主义民族主义: 通过扩张实现民族利益的最大化,如纳粹德国。
三、民族主义的利与弊1. 利: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团结、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它为国家统一和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
2. 弊:民族主义会导致民族之间的对抗和敌意,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它也会引起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进而导致社会分裂和冲突的加剧。
四、民族主义在中国1. 中国民族主义兴起: 自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屈辱和风雨飘摇的岁月,因此民族主义在中国会有更加特殊的表现。
2. 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在不断变革: 在中国不同时期的阶段,民族主义的表现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例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
3.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当前,中国正处于国家的崛起期,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崛起。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表现出了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摘要】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逐渐增加,但仍存在着许多误解和偏见。
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民族主义时往往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西方政府和学者普遍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秩序和稳定构成威胁,但也承认其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表现多样,既包括爱国热情和自豪感,也可能带有排外和敌对情绪。
中国民族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刻板印象和文化输出方面。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呈现出多样性和趋势性,但其影响不可忽视,并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研究和理解。
【关键词】中国民族主义、西方人、认知、报道、政府、学者、表现、影响、多样性、趋势。
1. 引言1.1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在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议题。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社会中逐渐抬头,引起了西方人的关注和讨论。
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民族主义往往被视为一种对外敌对的情绪,或是一种排外主义的表现。
事实远比这些简单的刻板印象复杂得多。
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民族主义往往被视为一种对外敌对的情绪,特别是在涉及领土争端或历史纠纷时。
中国的主权主张和民族自豪感被西方人解读为一种强硬和傲慢的态度,引发了许多争议和不满。
西方媒体也经常将中国民族主义描述为一种排外主义的表现,认为中国民众对外国人和外国文化持有偏见和嫉妒心理。
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并不全是负面的。
许多西方政府和学者也认为,中国民族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社会的正常反应,是对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认同的表达。
在某些情况下,中国民族主义还可以被视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团结的正能量。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
对于西方人来说,理解中国民族主义的多样性和趋势,以及其对文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2. 正文2.1 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西方人对中国民族主义的认知,是一个复杂且多面的议题。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
【导语】⽆忧考整理了《⾼⼆政治知识点:我们的民族精神》,供⾼考考⽣参考,希望对考⽣有所帮助。
我们的民族精神 3.2、我们的民族精神 3.2.1、3.2.2、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懂得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1)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强不息。
1)团结统⼀:中华民族团结统⼀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的⼒量。
使任何征服或*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2)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勤劳勇敢: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业根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奋⽃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使艰苦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强不息:⾃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质,成为鞭策中华⼉⼥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量。
5)爱国主义:①地位: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
②作⽤:爱国主义是动员和⿎舞中国⼈团结奋⽃的⼀⾯旗帜,是各族⼈民风⾬同⾈、⾃强不息的精神⽀柱。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致的,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炬。
3.2.3、懂得中华民族精神是随着时代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民族精神是民族⽂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不断丰富的过程。
(1)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
以后各个历史时期,不断的充实发展和创新。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在新民主主义⾰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命精神,成为现代民族精神的主体,具体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第三章第三章辛亥革命本章重点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成立政党、宣传与辩论、组织武装起义等)2、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3、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4、北洋军阀的统治及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本章提示注意比较资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的区别,理解革命是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最好途径和手段重要考点讲解一、基本概念和判断1、“回收利权”运动:20世纪初铁路和矿山的利权是列强掠夺的重点。
中国人民开展了回收利权运动和保路运动。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清末新政的部分内容:1901年设立督办政务处开始新政。
主要有: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颁布《商律》等。
4、“预备立宪”与“皇族内阁”: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
5、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6、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组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904年后,华兴会(黄兴在长沙组建),科学补习所、光复会等成立。
7、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政党及其纲领: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同盟会。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
8、革命派与改良派辩论的焦点: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
9、革命的思想宣传家及其代表作: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
10、三民主义学说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
近代史复习题答案(1)
近代史复习题答案(1)1、近代中华名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及其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保持着,仍占着显著的优势。
⑵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⑶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⑷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
⑸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⑹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3、资本-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的具体表现军事: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政治: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扶植、收买代理人经济: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4、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经过、主要纲领、失败原因及其意义经过:1851年1月洪秀全、杨秀清等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咸丰元年,起义军入永安州城,建号太平天囯。
洪秀全称天王。
三年,破南京,建为国都,改称天京,建立国家政权。
势力发展到十七个省。
同治三年湘军攻陷天京,洪秀全自杀。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民族主义是一种政治思潮和意识形态,强调民族的团结、独立和利益。
它认为民族是一个共同的文化、历史和血缘群体,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
民族主义强调民族的自决权和自主性,认为民族应该拥有独立的国家,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利益。
民族主义的核心观点是民族优先原则,即将民族的利益置于其他利益之上。
它主张民族团结和民族利益的实现,反对外来文化和影响对本民族的侵蚀。
一些民族主义者还主张民族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认为民族应该居住在一个统一的领土上,并拥有独立的国家。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激发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独立和发展。
然而,民族主义也有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方面,过分强调民族利益可能导致排外和歧视他者,甚至引发冲突和战争。
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使得民族主义面临挑战,因为它难以与多元社会的价值观和利益相适应。
因此,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应该是辩证的,既要认识到其积极推动民族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要警惕其可能导致的偏见和冲突。
在实践中,需要平衡民族利益和多元社会的价值观,通过多元包容和对话来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4种力量
来源:综合
第一,传统比较左的力量。
传统左派对西方的批评或者憎恨,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量。
他们强调传统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一旦涉及西方的东西,便恐惧起来,很害怕西方会改变中国的一切。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左派一直对之抱怀疑态度,经常对改革开放政策发难。
第二,保守主义力量。
无论何地,保守主义力量都是强调“国家利益”的,他们并不相信任何超越“国家利益”的东西的存在。
中国的“国家利益”既包括硬力量,如经济力量,也包括软力量,如文明和文化。
第三,愤青式民族主义。
很多“愤青”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贫穷落后的中国,成长在富裕的时代。
第四,民族主义的利益相关者。
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出现在各个领域,包括意识形态、战略、文化、文学(包括网络文学)领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