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趣味的学科,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同学们来说,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铝(Al)、硅(Si)、磷(P)、硫(S)、氯(Cl)、钾(K)、钙(Ca)、铁(Fe)、铜(Cu)、锌(Zn)、银(Ag)、钡(Ba)、汞(Hg)、碘(I)等。
2、化学式能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如氧气(O₂)、氢气(H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一氧化碳(CO)、氧化铜(CuO)、氧化铁(Fe₂O₃)、四氧化三铁(Fe₃O₄)、盐酸(HCl)、硫酸(H₂SO₄)、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碳酸钙(CaCO₃)等。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如:(1)实验室制取氧气:2H₂O₂MnO₂2H₂O + O₂↑2KMnO₄△K₂MnO₄+ MnO₂+ O₂↑2KClO₃MnO₂△2KCl + 3O₂↑(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3)碳的燃烧:C + O₂点燃CO₂(充分燃烧)2C + O₂点燃2CO(不充分燃烧)(4)一氧化碳的燃烧:2CO + O₂点燃2CO₂(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₂+ H₂O = H₂CO₃(6)碳酸分解:H₂CO₃= H₂O + CO₂↑(7)氢气还原氧化铜:H₂+ CuO△Cu + H₂O(8)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₄= FeSO₄+ Cu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成水、玻璃破碎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燃烧、生锈、发酵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中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复习化学知识点需要系统、有条理地进行。
下面我们来一起梳理一下中考化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要记住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氢(H)、氧(O)、碳(C)、氮(N)、钠(Na)、镁(Mg)等。
元素符号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2、化学式能够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比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氧气(O₂)、氯化钠(NaCl)等。
了解化学式的意义,包括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原子个数比等。
3、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书写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要能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方程式,如氢气燃烧(2H₂+ O₂点燃2H₂O)、铁与硫酸铜反应(Fe + CuSO₄= FeSO₄+ Cu)等,并能理解其含义。
二、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又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包括氧化物、酸、碱、盐等。
2、分子、原子、离子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序数。
三、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的使用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量筒、托盘天平、玻璃棒等,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基本操作包括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过滤、蒸发等操作。
3、气体的制取掌握氧气(O₂)和二氧化碳(CO₂)的制取方法,包括实验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四、化学计算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根据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计算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包括计算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五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五篇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1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
如:钾K 铜Cu 银Ag 等;b.固态非金属。
如:碳C 硫S 磷P 等c.稀有气体。
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

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初中中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如下:一、基本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o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水的三态变化。
o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o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等。
o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等。
3.纯净物和混合物o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o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
4.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o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o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o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可以再分。
o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5.单质和化合物o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o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6.氧化物o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基本理论和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o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2.原子结构o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o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在原子中,不考虑离子状态)。
3.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o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o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化合价o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有正负之分,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三、化学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o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o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3.置换反应o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4.复分解反应o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化学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

化学中考知识点重点归纳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中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化学中考知识点的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
2.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3.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
二、化学用语1. 元素符号:如H代表氢,O代表氧。
2.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O表示水。
3.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2H2 + O2 → 2H2O。
三、物质的性质1.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2.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四、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如A + B → AB。
2.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多种物质,如AB → A + B。
3.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如A + BC → B + AC。
4.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如AB + CD → AD + CB。
五、化学计量1. 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
2. 摩尔质量:单位摩尔物质的质量。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六、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2. 酸碱性:溶液的pH值,pH < 7为酸性,pH > 7为碱性。
3.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七、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2.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3. 氧化剂与还原剂:促使其他物质氧化或还原的物质。
八、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2. 安全操作:使用化学试剂时的注意事项,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眼镜等。
九、化学计算1.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2. 摩尔浓度计算:根据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溶质的摩尔数。
结束语化学是一门既深奥又有趣的学科,掌握好上述知识点,将有助于你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引言中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化学作为中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全面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考试成绩。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是化学变化的基本单位,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学生需掌握原子的结构特点和核外电子的分布规律。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了解元素性质的重要工具。
学生应掌握周期表中的元素分类、周期和族的划分以及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学生需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本质及影响因素。
4.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熔沸点、溶解度等,学生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三、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学生需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和实例。
2. 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学生应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则、配平和计算。
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学生需了解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
四、溶液与酸碱盐1. 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学生应掌握溶液的浓度计算、溶解度及影响因素。
2. 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掌握它们的性质、分类和相互转化关系。
3.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应了解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及其使用方法。
五、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室安全:学生应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掌握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 实验基本操作:学生需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等。
3. 实验仪器:学生应了解常见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六、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能源:学生应了解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
2. 化学与健康:学生需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营养素的化学成分和作用。
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汇总

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汇总一、化学的基本概念1.化学与物质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3.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4.元素、化合物、混合物二、常见物质的组成与性质1.金属与非金属2.纯物质与杂质3.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性质4.稀释与浓度5.溶解度和溶液的饱和度6.颜色、热、电的与化学变化的关系三、常见物质的常见特征1.金属与非金属2.不同物质的导电性实验3.不同物质的热导性实验4.潮湿试纸和pH值5.定性气体的实验方法四、化学方程式1.物质的状态符号2.化学反应的条件3.反应能量和焓变4.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与热效应五、电化学与离子反应1.浓度伏安实验2.浓度伏安样品的选择3.金属腐蚀与防护4.金属在溶液中的位置行为5.电解与电解质六、物质的分子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1.分子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2.溶液的浓度和气体的压强3.溶液的各种方法和应用4.蒸发与沸腾七、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1.氧化反应2.酸碱反应3.盐的制备4.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混合制备5.综合运用化学常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八、化学实际问题的探究1.制取盐1:制取氯化钠实验2.制备氧气实验3.制备二氧化碳实验4.符号法记录实验现象5.物质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以上是中考化学知识点全册的汇总,包括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常见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常见物质的常见特征、化学方程式、电化学与离子反应、物质的分子和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常见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以及化学实际问题的探究。
这些知识点是中考化学考试的重点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中考化学考试。
中考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归纳

中考有关化学的知识点归纳化学作为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其知识点广泛而深入,以下是对中考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3.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5. 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排列规律。
二、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3. 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四、物质的量1. 摩尔的概念。
2. 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3. 气体摩尔体积。
五、溶液与溶液的浓度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质、溶剂、溶液。
2. 溶液的分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 溶液的浓度:质量分数、摩尔浓度。
六、化学实验操作1. 基本实验操作: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2. 实验仪器的使用: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
3. 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
七、元素化合物知识1. 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
2. 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3. 酸碱盐的性质与反应。
八、化学计算1. 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差量法、守恒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定量计算。
3. 溶液浓度的计算。
九、化学与生活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化学与环境保护。
3. 化学与人体健康。
结束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考化学的知识点归纳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还要求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混合物的分类机械混合物、溶液、气体混合物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原子的组成质子、中子、电子(2)元素周期表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离子键(2)共价键(3)金属键4. 化学式和化合价(1)离子式(2)共价键(3)化合价5. 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2)摩尔、摩尔质量6.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意义(2)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二、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固态的结构和性质(1)晶体的结构(2)晶体的性质2. 液态的结构和性质(1)液体的结构(2)液体的性质3. 气态的结构和性质(1)气体的结构(2)气体的性质4. 物质的比较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类型(1)氧化还原反应(2)酸碱中和反应(3)置换反应(4)沉淀反应2. 化学反应的影响(1)温度的影响(2)浓度的影响(3)催化剂的影响(4)表面积的影响3. 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1)工业生产(2)生活中的应用四、离子溶液和电解质1. 离子溶液(1)导电性(2)电解质2. 电解质(1)电解质的分类(2)电解质的应用3. 离子溶液的实际应用(1)电镀(2)电解制氢氧化钠五、酸碱性及其应用1. 酸、碱及盐(1)酸的性质(2)碱的性质(3)盐的性质2. pH值(1)pH值的意义(2)pH值的计算3. 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的基本原理(2)酸碱中和的应用4. 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六、化学中的能量1.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1)吸热反应(2)放热反应(3)能量的守恒2. 燃烧和热化学能(1)燃烧的过程(2)燃烧的产物(3)燃烧所释放的热能3. 化学能的转化和利用(1)化学能的转化(2)化学能的利用七、金属及其化合物1. 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导热性(3)延展性和韧性2. 金属的化合物(1)金属氧化物(2)金属的氧化3. 金属的提取和利用(1)冶炼(2)金属材料的使用八、非金属及其化合物1. 非金属的基本性质(1)导电性(2)绝缘性2. 非金属的化合物(1)非金属氧化物(2)非金属的氧化3. 非金属的应用(1)生活中的应用(2)工业上的应用九、生活中的化学1. 化学清洁用品(1)肥皂(2)洗涤剂2. 食品中的化学物质(1)食盐(2)食品添加剂3. 农田中的化学物质(1)化肥(2)农药4. 化学燃料(1)煤(2)石油五、化学实验1. 化学试剂和仪器(1)化学试剂(2)化学仪器2.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1)实验的准备(2)实验的操作(3)实验的整理3. 安全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的安全(2)试剂的安全(3)实验的安全总结: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大全,涵盖了化学的基础知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反应、离子溶液和电解质、酸碱性及其应用、化学中的能量、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生活中的化学和化学实验等内容。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考必背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混合物和纯净物。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原子与分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粒子。
3. 元素与周期表- 元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的集合。
- 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转化。
5.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6.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7. 能量与化学-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二、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常见气体- 氧气:支持燃烧。
- 氢气:可燃性。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溶于水。
2. 酸碱盐- 酸的性质:呈酸性的溶液,能与碱中和。
- 碱的性质:呈碱性的溶液,能与酸中和。
- 盐的性质: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物质。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4. 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通性:导电性、延展性、金属光泽。
- 非金属的通性:不导电、不耐高温。
5. 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三、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2. 常见化学实验- 溶液的配制- 酸碱滴定-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3. 实验室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安全标识和危险性。
- 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 学会处理紧急情况,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四、计算与数据分析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质量、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归纳
一、基本概念与原理
1. 物质的组成
- 原子、分子、离子的定义和区别
-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与混合物
2. 化学反应
- 反应类型:合成、分解、置换、复分解
-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
3.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
1. 常见元素
- 周期表的结构
- 主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 常见化合物
- 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和性质
- 常见酸碱盐的制备和应用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 实验器材的使用
- 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 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安全
- 实验室安全规则
- 常见化学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3. 实验设计
- 实验目的和步骤的撰写
- 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四、化学计算
1. 物质的量
- 摩尔概念的引入和计算
- 质量、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2. 化学反应的计算
-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的关系
-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
五、化学与生活
1. 化学元素与健康
- 微量元素的作用
- 常见有害物质的影响
2. 化学与环境
- 常见环境污染问题
- 环境保护的化学方法
3. 化学与能源
-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
-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具体的知识点需要根据最新的中考化学教学大纲和考试指南进行详细补充和调整。
在实际编写文档时,您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部分内容,并确保格式规范、清晰易读。
初三化学科目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

初三化学科目重要知识点总结整理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二、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表示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2、化学式书写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表示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表示一个分子;表示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表示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表示各物质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三、物质的构成1、分子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2、原子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
3、离子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分类:阳离子(带正电)和阴离子(带负电)。
四、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五、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块状用镊子,粉末状用药匙。
液体药品:少量用胶头滴管,大量直接倾倒。
2、给物质加热酒精灯的使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给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1/3,试管与桌面成 45°角。
3、仪器的连接和洗涤仪器的连接:玻璃管插入橡皮管时,先用水润湿。
仪器的洗涤: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等)和化学性质(燃烧、腐蚀等)。
二、分子、原子与离子1.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
2.原子:具有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三、化学方程式1.化学反应: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
2.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3.反应物:进行反应的物质。
4.生成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四、溶液与溶剂1.溶液: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体系。
2.溶剂:将其他物质溶解的物质。
3.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五、酸、碱与盐1.酸:能产生H+离子(质子)的物质。
2.碱:能产生OH-离子(氢氧根离子)的物质。
3.盐:酸和碱反应所生成的物质。
六、酸碱中和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2.酸碱指示剂:用于判断溶液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的物质。
七、金属1.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光泽、延展性、韧性等。
2.金属的活动性:与非金属反应活泼程度的大小。
八、火药与炸药1.火药: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盐。
2.炸药:炸药是一种能迅速放出巨大能量的物质。
九、化学能与化学反应1.化学能: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具有的能量。
2.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产物的速度。
十、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具有周期性。
十一、化学实验室安全2.使用实验室常见设备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化学实验中的个人防护措施:穿戴实验服、戴手套、护目镜等。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背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对于中考化学的备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还需要通过做一些选择题和解题技巧的练习来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化学成绩。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2.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有物质的消失和新物质的生成。
-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4.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和分子的结构。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5. 常见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等。
- 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
- 主要元素的名称、符号、相对原子质量。
2. 常见化合物:- 氧化物:由氧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酸、碱、盐:根据离子的性质进行分类。
-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三、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器材:- 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
2. 实验操作:- 常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实验安全:-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方法。
四、定量化学1. 物质的量:-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
- 摩尔质量:1摩尔物质的质量。
2. 溶液的浓度:- 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化学反应的计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计算。
五、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
- pH值的概念和计算。
2. 酸碱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3. 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 强酸、弱酸;强碱、弱碱的特点。
- 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灯泡发光等。
判断依据是没有新物质生成。
-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例如:铁生锈(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生成铁锈)、燃烧(如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
判断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例如: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铁是银白色固体,酒精具有挥发性等。
-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可燃性(如氢气能燃烧)、助燃性(如氧气能支持燃烧)、氧化性(如氧气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如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酸碱性(如盐酸显酸性、氢氧化钠显碱性)、稳定性(如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等。
3.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 药品的取用。
- 固体药品: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操作是“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将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使固体滑到试管底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操作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
- 液体药品:较多量液体用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吸取,滴加时滴管应垂直悬空在容器口上方;定量液体用量筒量取,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 物质的加热。
-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1/3处,试管口向上倾斜45°,先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中考化学知识点及总结归纳中考化学是初中阶段化学学科的一次重要考核,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
以下是中考化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及总结归纳:# 基本概念- 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等。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等。
#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使用化学符号和计量数。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量相等。
# 化学量度- 摩尔概念: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用于表示一定数量的粒子。
- 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 化学实验- 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加热等。
- 实验安全: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安全规则和紧急处理方法。
- 实验器材的使用:熟悉各种化学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 元素的性质:根据周期表的位置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 化学计算- 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
-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 化学反应的定量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
# 化学与生活-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清洁剂、塑料制品等。
- 化学与环境:了解化学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总结归纳中考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和应用。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复习,可以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意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结束语:通过上述知识点的学习和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中考化学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学好化学,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精选8篇)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1篇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 (注意:a、配平 b、条件 c、箭号)3、含义:以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中考化学总结知识点第2篇(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1.基础知识-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
认识不同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溶解性、熔点、沸点等物质的性质。
-化学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等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
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如试管、烧杯、酒精灯、分液漏斗等。
-常用试剂的检验方法:如测定氧气的存在、盐酸与硫酸的性质等。
3.物质的变化-热性异常:了解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一些物质在加热时发生爆炸或溅溶等。
-化学键:认识原子之间的化学连接关系,如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
-物质的分解: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如电解水、加热二氧化锰等。
4.酸碱与盐-酸碱的性质:了解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酸碱盐等基础概念。
-盐的制备和性质:认识常见盐的制备方法,如硫酸铜、氯化钠等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
5.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性质:了解金属的常见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塑性等。
-金属的应用:了解常见金属的应用,如铁、铝、铜等的用途和特点。
-非金属的性质:了解非金属的常见性质,如不导电、易与氧反应等。
6.燃烧与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的本质:了解燃烧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认识可燃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原子的电子转移。
以上是中考化学必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学生在备考中可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和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有利于中考化学科目的顺利通过。
中考化学考点总结必考(共3篇)

中考化学考点总结必考第1篇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4)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5)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二:元素(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a、书写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O、C等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Na、Mg、Al等b、意义: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原子。
例如:元素符号“H”的含义为: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元素符号前加上系数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原子个数,不能表示该元素。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c、有关元素周期表发现:门捷列夫排列依据: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划分为16个族,其中第8、9、10纵行共组成一个族。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d、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三:离子(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粒子的种类:原子、离子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两种区别:粒子结构:原子:质子数=电子数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粒子电性:原子:不显电性阳离子:显正电性阴离子:显负电性符号: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阳离子:用阳离子符号表示阴离子:用阴离子符号表示(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1、化合价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b、几种数字的含义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d、化合价是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1)写法: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b、化合物: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除外)(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知识点四:根据化学式的计算(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2)计算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化学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3)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该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x原子个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中考化学考点总结必考第2篇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Ca(OH)2+CO2=CaCO3↓+H2O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必考知识点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判断方法: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所谓新物质:通过将变化前后物质种类主要是化学式进行比较,两者不一致,其中不一致者即为新物质。
2【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
解题对策:透彻理解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
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3、【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正确标准:①符合客观事实;②化学式正确;③已配平;④标足条件和箭头。
4【气体的鉴别】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
5【化学实验】
(一)仪器的选用
解题对策:熟悉中考指导书所述常用仪器的使用,特别留意铁架台、烧杯、酒精灯、试管、量筒、玻璃棒、长颈漏斗、漏斗、集气瓶、蒸发皿等。
6【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的基本技能之一,是中考的必考点之一,也是得分点之一,掌握好化学基本计算对于提高总体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计算化学式中某元素的化合价(有时会要求排顺序)或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解题方法:单质的化合价为0(不用计算),化合物用正负化学合价代数和等于0进行计算;
(二)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即各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三)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四)已知化合物质量,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五)已知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求化合物的质量
物质用途小结
CO2:气体: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干冰: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漂白粉
CaCO3:建筑材料
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
Na2CO3:洗涤剂、做馒头去酸性物质并使其松软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航天、登山、潜水、救病人,富氧炼钢)
三:物质俗称:
CaO:生石灰 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2CO3:纯碱(不是碱)
Ca(OH)2:熟石灰,消石灰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胆矾、蓝矾
干冰:(不是冰)固体二氧化碳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打
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
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六,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要点
一)关于物质燃烧
1,点燃两支高度不同的蜡烛,用一个烧杯罩住,高的蜡烛先熄灭,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温度较高,上升,然后由上至下充满整个瓶,因此当室发生火灾时应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弯腰逃离火灾区,在森林火灾逃生的办法是:用湿毛巾堵往口鼻逆风而逃
2,为了保证安全问题,在庆典活动中可以用氦气充灌气球,不能用氢气。
3,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的,防止煤气中毒的有效方法是注意通风,为防止煤气泄漏,我们常在煤气中加入具有特殊气味的硫醇(C2H5SH)以便于知道煤气发生泄漏,发现有煤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门窗,关闭煤气阀门,(不能开灯,打,用电风扇等因这些行为会产生火花从而发生煤气爆炸),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后要注意把病人移到通风处,进行人工呼吸,必要时送医院救治。
4,蜡烛一吹即灭是因为冷空气使蜡烛温度下降至其着火点以下,用扇扇炉火越来越旺是因为提供了足够的氧气,增加的煤与氧气接触的面积。
5,西气东输的气体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煤矿“瓦斯”爆炸的主要气体也是甲烷,其原因是矿井风不良,使甲烷与空气混合而达到爆炸极限经点燃发生爆炸,所以为防止煤矿爆炸要常常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6,灯泡往往会有少量的红磷,主要是脱去灯的氧气
7,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是为了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如遇到毒气(含氯气、盐酸,硫化氢、氨气)泄漏时,我们也要用湿毛巾堵往口鼻,然后逃往地势较高的地方。
二)关于食品
1,把新鲜鸡蛋放在石灰水中可以保鲜,是因为鸡蛋呼出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堵往了鸡蛋表面的微孔,防止氧化而变质。
2,为了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或变形,常在食品袋充的气体的二氧化碳或氮气;或在袋放干燥剂:生石灰、氯化钙主要是吸水,铁主在是吸收氧气和水;或采取真空包装。
3,鱼鳔的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和氧气
4,做镘头时加些纯碱主要为了中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面包疏松多孔。
5,蔬菜中残留的农药可以用碱性物质泡,可降低农药的药性
6,皮蛋的涩味可以加点食醋去除
7,冰箱的异味可用活性炭除去,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8,铝壶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用盐酸或食醋除去
三:环境问题
1,酸雨是由于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如SO2、NO2)的大量排放引起,酸雨的危害有:腐蚀建筑物,影响作物生长,污染河流,影响人体健康,造成土地酸化。
减少酸雨的措施:开成新能源,少用煤作燃料,煤进行脱硫技术。
2,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SO2等,治理的方法是:改变发动机结构,使燃料充分燃烧;在排气管上装上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CO、NO转化为无毒的N2和二氧化碳。
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方法有:(1)开发新能源,(2)使用电动车
3,防止水污染的方法:(1)加强对水质的监测、(2)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排放
(4)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4)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5)加强水土保护,植树造林
节约用水的方法:水的二次利用(洗米水去浇花),随手关水龙头,低灌技术,工业水的二次利用。
4,温室效应
由于煤、石油燃料的使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不利影响是:全球气候变热,土地沙漠化,两极冰川熔化;可采取的措施是: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核能,水能等(我们可以节约用纸,节约能源,多栽树,随手关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