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合集下载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料件是海关监管的一个重要项目。

海关对保税料件采用“手册监管”的模式,对企业进口料件、加工生产、制成品复出口等环节通过登记手册进行监管。

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即使没有倒卖原材料,也没有擅自内销,仍可能出现保税料件库存与海关理论库存差异的情况。

这种差异的负数差为短少,正数差为溢余。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甚至被认定为走私行为而被处罚。

这是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十分困惑的问题。

虽然目前多数企业已每月或每季度建立实物库存与海关库存比较的“短溢表”,但“短溢表”只反映截止至某一时间点,加工贸易企业经营保税货物加工、装配等业务的实际数据与海关监管数据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最终结果,对如何造成短溢,却无法准确找到问题所在,也就不能准确找到解决之道。

造成企业保税料件短溢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流通管理环节,也有生产环节。

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客户的问题等等。

实践中比较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快递及内部领用造成短溢。

保税料件快递及内部领用是企业在关务管理中很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

当企业急需某项材料且数量不大,无法马上通过报关方式进口时,企业为满足生产紧急需要,往往会通过快递方式将材料运至厂内。

这些快递的材料由于企业在使用前没有进行关务数据登记,造成保税材料溢余;样品快递则可能发生材料短少的情况。

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将样品快递给客户确认。

部分行业需要快递确认的样品数量较多,这些给客户确认的样品因没有进行关务管理登记出现保税料件短少;在新产品研发阶段,企业研发部门通过其他领料方式领取部分材料为新产品设计进行试模或打样,由于没有进行数据登记,也会造成材料短少;部分电子、电器类企业的品质部门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新产品出货前测试新机型,在领用后没有进行海关数据登记而造成料件短少。

解决上述因快递及内部领用造成短溢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做好相应的统计,由具体负责部门将数据提交至关务部门,经折算、归并后提供给海关作为短溢分析的数据参考。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进口原材料、部件或组装/加工出口产品进行保税加工,实现关税减免和贸易便利化的一种税收政策,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进行研究,探讨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由于加工贸易企业涉及到跨境货物流动,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法规、海关规定等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学习和适应这些规定。

保税加工贸易需要与多个政府部门合作,例如海关、商务等,而这些政府部门之间信息不畅通、协作不够紧密,导致企业办理手续时存在较多的繁琐和耗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还面临着关税调整、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等风险。

为了更好地管理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办理手续的效率。

加大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法规意识,降低企业面对贸易摩擦等风险的能力。

还可以推动税收政策的完善和优化,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保税加工贸易。

在未来,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将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和便利化,保税加工贸易将会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保税加工贸易也将涌现出更多的新模式和新机遇,例如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等。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自贸区内对进口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

在此模式下,企业可以享受到一系列的税收和监管优惠政策。

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保税货物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成本控制。

本文将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进行研究,以期为企业提供有益的管理经验和建议。

一、保税货物的概念和管理原则保税货物是指进口的原材料或成品,经加工后有出口的货物。

保税货物管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遵守法律法规:加工贸易企业需要遵守国家和自贸区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保税货物管理。

2. 严格进出口管理:对保税货物必须进行进出口登记,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报关手续。

3. 精细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货物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管理、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货物的流转过程符合规定。

4. 税收合规:加工贸易企业应主动履行纳税义务,按照规定的税收政策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

二、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尽管保税货物管理是加工贸易企业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和改进。

1. 流程不畅:由于涉及的环节较多,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流程经常出现问题,导致进口原材料滞留、生产进度延误等情况。

2. 管理不规范: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保税货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导致管理不规范。

3. 资源浪费:由于管理不善或流程不畅,加工贸易企业可能面临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仓储空间闲置、运输物流成本偏高等问题。

4. 税收风险:在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如果企业未能履行税收义务或存在违规行为,可能面临税收风险和法律责任。

三、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对策和建议来改进保税货物的管理:1. 优化管理流程: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优化流程设计等方式,简化保税货物管理的流程,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

加工贸易保税业务介绍

加工贸易保税业务介绍

报核的期限
经营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进口 料件加工复出口,并自加工贸易手册项下 最后一批成品出口或者加工贸易手册到期 之日起30日内向海关报核;合同因故提前 终止的,应当自合同终止之日起30日内向 海关报核。
报核所需单证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加工贸易手 册》,包括分册、续册
(b)加工贸易专用进出口报关单 (c)《核销申请表》 (d)海关规定需要收取的其他单证和材料
签订合同时需注意的事项
进料加工: (1)进口料件的名称、规格、数量、金额、付款
方式、交货期限。 (2)进料加工对口合同,还须写明出口成品所用
料件的单耗和总耗。 (3)双方签订进料加工合同后,应送国务院有关
部、委、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 市对外经济贸易管理机关,外经贸部机电产品进 出口公司及其授权的管理部门或其他有关主管部 门(进出口总公司、局级工业主管部门)批准并 发给《进料加工批准书》,凭以办理海关加工合 同进口料件备案手续。
品的接受人,是连在一
起的一笔交易,其合同
不是以货物所经营单位以买主身 份与外商签订进口合同, 又以卖主身份签订出口合 同,为两笔交易,且都是 以特权的转移为特征
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中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 发展加工贸易业务,当时为区别 于一般贸易方式,称之为灵活贸 易或新型贸易监管.其发展经历 了以下几个阶段:
1995年以来,加工贸易持续高速增长, 1996年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 第1次超过50%,达到1466亿美元,占全国 进出口商品总值的51%; 1998年为53.4%, 2000年为48.5%,200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 总额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3022亿美元,已 经连续多年占据了我国外贸的半壁河山, 成为我国对外经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 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活动在不同国家之间频繁进行,其中加工贸易是一种常见的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引进原材料和零部件,经过加工和组装,最终生产出成品并出口到国外,这种贸易方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在加工贸易中,保税货物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对象,保税货物管理的科学与合理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展开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

一、保税货物管理的含义和重要性保税货物是指在特定的保税区域内进口的货物,经过一定的加工或装配后,再以出口的方式离开保税区域的货物。

保税货物管理是指对这些货物的进出口、仓储、加工生产等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系列措施。

保税货物管理在加工贸易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保税货物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支付高额的关税和税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合理的保税货物管理可以规范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企业的合规经营。

保税货物管理有利于优化企业的资金和物流运作,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和物流运作效率。

由此可见,保税货物管理对于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发展至关重要。

二、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加工贸易企业中,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保税货物的进出口、仓储管理等方面没有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容易导致货物管理混乱和丢失现象的出现。

2.监管不到位。

一些企业在保税货物的监管上存在疏漏和缺乏有效措施,导致货物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发生货物损失和盗窃等问题。

3.信息化程度低。

部分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和系统支持,导致货物的数据管理和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人员素质不高。

一些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导致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发管理混乱和错误操作。

保税工厂溢短装货物处理流程

保税工厂溢短装货物处理流程

保税工厂溢短装货物处理流程When dealing with overage or shortage of goods in a bonded factory, it is essential to follow a structured process to ensure accurate handling and prevent any potential issues. 保税工厂处理货物溢短装的流程至关重要,遵循结构化的流程可以确保准确处理并防止潜在问题的出现。

First and foremost, proper documentation is key in addressing any discrepancies in the quantity of goods received or shipped out. It is important to carefully review all relevant paperwork, such as packing lists, invoices, and customs declarations, to identify the root cause of the overage or shortage. 首要的是,适当的文件记录对于处理收发货物数量出现差异至关重要。

需要仔细审查所有相关文件,如装箱单、发票和报关单,以确定溢短装的根本原因。

Once the discrepancy is identified, it is crucial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all relevant parties, including suppliers, transporters, customs officials, and internal stakeholders. Clear and timely communication can help expedite the resolution process and prevent any misunderstandings or conflicts from arising. 一旦确定了差异,与所有相关方有效沟通至关重要,包括供应商、运输商、海关官员和内部利益相关者。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摘要]加工贸易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业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管理好加工贸易促进其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是社会、政府以及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而保税货物管理是其中的关键。

针对保税货物管理中的常见问题,通过概念阐述与问题梳理,基于集成场理论视角,讨论了保税货物管理关键要素。

并分别从制度完善、责任清晰、流程规范以及管理信息化等角度提出优化措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策略加工贸易是我国重要的贸易活动,是促进国民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

本文以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内涵及保税货物管理优化背景的概括,从制度、责任、流程以及信息化等方面分别提出优化建议,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保税货物概述1.1保税货物的概念分析所谓的保税货物,在英语中被称为“Bondedgoods”,一般是指经一国海关的批准后,在进境后,先不用办理纳税的手续,然后在该国境内对这批货物进行储存、加工或者装配后,最后再复运出境的一种货物。

而我国的《海关法》对“保税货物”的定义则是:“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保税货物制度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策略,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1.2保税货物的特点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定义和相关解释条例,保税货物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显著特征:1.2.1目的特定根据各国颁布的《海关法》,保税货物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进口货物。

其特定的目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货物存储和加工制造。

本文所阐述的是第二种以加工装配为主要目的的货物加工制造的活动。

1.2.2暂免纳税在各国的《海关法》中,对保税货物的定义中都提到了暂免纳税这一点。

例如,我国的《海关法》在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规定:经由海关批准的待进口的保税货物,当收发货人员向海关缴纳相应保证金后,可暂时免去保税货物的关税。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加工贸易是指在我国境内向境外供货商提供生产、加工、组装等服务,并将所定制、组装、加工的原材料、零部件或成品直接或间接出口的一种贸易方式。

在加工贸易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剩余的边角料、残次品、副产品以及受灾保税货物,这些产生的材料一般都需要进行管理。

一、加工贸易边角料管理1、定义边角料是指在生产、加工、组装等过程中偶然或规律性产生的不符合规格或尺寸、或者不适合直接用于制品加工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的零部件。

2、管理方法由生产车间或加工工厂,按照企业的规定分类保管,根据边角料特性进行合理、创意的加工,减少此类材料浪费。

3、入库标准边角料的入库标准应由企业统一规定,边角料的真实性、数量、质量、类别等入库时都要进行记录。

4、出库审批边角料出库根据企业限定出库审批流程进行处理,出库应有相应的审批材料,避免擅自出库,确保出库的边角料与审批流程一致。

5、报告对于边角料的报告,企业应在规定期内提交边角料信息,便于监管部门与公司掌握边角料存量,做好边角料经济利用和资源管理工作。

6、库存盘点在每月月末,工作人员应该对边角料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与物品实际数量一致。

二、加工贸易剩余料件管理1、定义剩余料件是指制品生产、加工、组装等过程中剩下的、未使用的原材料或者成品零部件。

2、管理方法剩余料件规范的管理有利于材料的再利用与节约,对公司生产也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加工企业应对剩余料件进行定量统计,规划使用方式。

3、入库标准剩余料件入库时应该由企业规定标准,包括数量及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应按照企业要求对入库的物品进行确实记录。

4、出库审批对于剩余料件的出库应当严格遵循企业制定的审批流程,确保出库的剩余料件合乎规定,避免因突发情况而擅自出库。

5、报告剩余料件报告的规定前后应及时报送,方便公司掌握当前库存情况,以便统筹规划剩余料件的使用。

6、库存盘点应该定期对剩余料件进行库存盘点,实现盘库数据的紧密对接,减少物料损失问题。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

加工贸易料件短溢及其解决之道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料件是海关监管的一个重要项目。

海关对保税料件采用“手册监管”的模式,对企业进口料件、加工生产、制成品复出口等环节通过登记手册进行监管。

企业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即使没有倒卖原材料,也没有擅自内销,仍可能出现保税料件库存与海关理论库存差异的情况。

这种差异的负数差为短少,正数差为溢余。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甚至被认定为走私行为而被处罚。

这是很多加工贸易企业十分困惑的问题。

虽然目前多数企业已每月或每季度建立实物库存与海关库存比较的“短溢表”,但“短溢表”只反映截止至某一时间点,加工贸易企业经营保税货物加工、装配等业务的实际数据与海关监管数据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只是最终结果,对如何造成短溢,却无法准确找到问题所在,也就不能准确找到解决之道。

造成企业保税料件短溢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流通管理环节,也有生产环节。

有企业本身的问题,也有客户的问题等等。

实践中比较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快递及内部领用造成短溢。

保税料件快递及内部领用是企业在关务管理中很容易疏忽的一个问题。

当企业急需某项材料且数量不大,无法马上通过报关方式进口时,企业为满足生产紧急需要,往往会通过快递方式将材料运至厂内。

这些快递的材料由于企业在使用前没有进行关务数据登记,造成保税材料溢余;样品快递则可能发生材料短少的情况。

企业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加工生产,在产品正式投产前将样品快递给客户确认。

部分行业需要快递确认的样品数量较多,这些给客户确认的样品因没有进行关务管理登记出现保税料件短少;在新产品研发阶段,企业研发部门通过其他领料方式领取部分材料为新产品设计进行试模或打样,由于没有进行数据登记,也会造成材料短少;部分电子、电器类企业的品质部门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在新产品出货前测试新机型,在领用后没有进行海关数据登记而造成料件短少。

解决上述因快递及内部领用造成短溢的办法很简单,只要企业根据不同情况做好相应的统计,由具体负责部门将数据提交至关务部门,经折算、归并后提供给海关作为短溢分析的数据参考。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二、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的定义和特点保税货物是指未经海关监管的进口货物,其征税被暂缓,需要在特定期限内再次出口或者变相消耗,以便继续享受暂缓征税的特殊货物。

加工贸易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加工贸易企业,经国务院批准进口并免税货物的企业。

加工贸易企业的特点在于进口货物可享受免税政策,但需要在一定期限内加工、再出口,或者按规定使用和变换。

保税货物的管理对加工贸易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三、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一)保税货物管理风险较大由于保税货物的特殊性质,一旦出现管理不善或者违规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比如保税货物的丢失、滞留、损坏等问题,都将对企业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政策法规变化不确定性大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保税货物管理的政策法规变化不确定性较大,需要不断关注和适应变化。

四、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一)建立规范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包括保税货物的进出库管理、监管仓库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监管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操作程序。

(二)加强对保税货物的质量监管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对保税货物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确保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对货物造成损坏或者变质。

(三)加强与海关的合作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加强与海关的合作,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遵守相关的规定和要求,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

(四)加强内部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加强对保税货物的核算、统计和管理,确保货物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避免出现货物滞留、积压和丢失等问题。

五、结论保税货物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重要经营资源,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加工贸易企业在管理保税货物时,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与海关的合作,加强对保税货物的质量监管等措施,以降低保税货物管理风险,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和稳健发展。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摘要:加工贸易企业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保税货物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梳理保税货物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关键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问题,解决措施1. 引言加工贸易企业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扩大国际贸易具有重要作用。

保税货物管理作为加工贸易企业的核心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当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货物管理不规范、流程不顺畅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营。

加强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保税货物的概念和特点保税货物是指在保税区内享受特殊待遇的货物,可以免缴关税和其他税费,并且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自由进出保税区。

保税货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1 免缴关税和其他税费保税货物可以在保税区内免缴关税和其他税费,这为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便利。

2.2 自由进出保税区保税货物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自由进出保税区,方便企业进行生产和销售。

2.3 管理灵活保税货物的管理相对灵活,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对货物进行合理的调度和管理。

3.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3.1 货物管理不规范一些企业在进行保税货物管理时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比如货物的标识不清、数量核查不严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导致货物丢失或错误出货。

3.2 流程不顺畅一些企业在货物进出保税区的流程上存在问题,比如流程不清晰、手续繁琐等,这影响了企业进出保税区的效率。

3.3 信息化程度低一些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操作阶段,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持,这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信息不透明。

4. 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的管理水平:4.1 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对保税货物的标识和数量核查,建立健全的货物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货物管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我国加工贸易政策的问题与改进建议一、现行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不同部门的政策不配套加工贸易管理涉及海关、质检、外汇、税务、外经贸等多个部门,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对于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部门分别制定政策,缺乏正式的跨部门政策协调机制,因此,部门间的政策不一致、不配套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加工贸易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运作。

例如,由于退税不及时,加工贸易“一日游”现象日趋严重,降低了企业运行效率,提高了企业运行成本,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如果发挥现有保税区的功能,可以替代香港的中转作用,境外“一日游”将大大减少。

但是,海关与税务部门对保税区的规定是不配套的,海关认为货物运到保税区视同出口,但税务部门认为只有货物离境才能享受出口退税。

税务部门的这一规定,不仅使加工贸易境内“一日游”取代境外“一日游”成为不可能,而且也大大阻碍了保税区建立国际采购中心、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实际上,税务部门关于退税的规定,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就存在差别,国内货物进入出口加工区可以享受出口退税。

在对加工贸易企业的问卷调查中,企业将“税务、外汇、海关部门规定不配套”视为现行加工贸易政策与管理中存在的第一位问题(参见表1)。

表1企业认为现行加工贸易政策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按重要程度排序税务、外汇、海关部门规定不配套1管理规定过于严格、手续过多2有关管理部门有效协调不够3鼓励国内采购政策不明显4来料加工企业深加工结转不能退增值税5管理机构办事效率过低6管理人员操作随意性过大7保证金台帐制度增加企业资金成本8深加工结转视同国内销售征税9审批规定不明确10企业遇到问题无处咨询11不法企业走私,造成不平等竞争12管理人员有意刁难企业13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投诉无门14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整理。

(二)深加工结转政策不统一深加工结转政策不统一已成为现行加工贸易政策的焦点问题。

通关一体化下加工贸易保税制度实施困境及改革建议

通关一体化下加工贸易保税制度实施困境及改革建议

通关一体化下加工贸易保税制度实施困境及改革建议作者:刘俊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20年第10期摘要: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决策部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意义,而保税制度政策也推动了加工贸易模式的优化和调整。

在全国海关一体化背景下,通关程序、风控及征税管理都出现较大变化,而加工贸易模式也迫切需要创新和升级,需要对原有保税制度进行改革,以适应企业发展及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需求。

通过对我国加工贸易及保税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总结了保税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保税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通关一体化;保税制度;改革;加工贸易模式为适应我国外贸出口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海关深入开展了通关一体化改革,对通关流程及相关制度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加工贸易企业通关的便利性,但也对企业信用评估、税务征管风控等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促使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在给加工贸易制度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为其制度改革提供了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一、加工贸易及保税制度发展现状(一)加工贸易发展现状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利用加工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之一,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弥补了我国制造业在技术、研发、管理等多方面的不足,有力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缩短了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自2015年起,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比重呈逐年下降态势,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2015-2016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额从49553亿元降至47237亿元,出口增速连续下滑。

2017-2018年,加工贸易出口有所回升,于2018年达到52676亿元,出口增幅2.52%,出口所占比重达32.08%。

2019年受中美贸易争端等国际因素影响,加工贸易出口额跌幅达到17.57%,全年出口额仅为43420亿元,出口占比下滑6.88%,达到25.20%,但加工贸易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仍起到重要作用,承担着产业集聚、实现制造业价值链提升的重任。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工贸易企业日益壮大。

加工贸易企业是指以输入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为主要加工材料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

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国内外贸平衡、促进我国产业升级,还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加工贸易企业对于保税货物的管理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建立科学高效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税货物管理的重要性保税货物管理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

保税货物是指企业在进出口过程中,未经过缴纳税款便放行的货物。

换句话说,保税货物是企业的资金成本,也是企业的风险。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同时也可以减少风险,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当前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有些事无人管、事有人管但缺乏标准和规范、有些事管了但没做到位等问题。

这使得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漏洞和风险。

(二)盲目采用低价进口原材料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一些企业在进口原材料时,往往盲目追求低价,忽略了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这不仅会导致进口原材料的质量不能保证,而且还会加大企业进口原材料的风险。

(三)缺乏对保税货物的监管力度在我国的保税区,货物通关的监管机构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对保税货物的监管力度不够。

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利用保税货物进行非法活动,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为了确保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需要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是有效管理保税货物的前提。

制度要明确各级主管部门、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职责,确保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规范按照规范检视。

同时,制度还要完善保税货物监管流程和制度建设,对不同等级别的货物,实行差别化管理,确保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深圳海关张婕【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普遍存在的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作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执法建议。

【关键词】溢出行政处理海关调查证据认定在加工贸易监管中,保税货物数量溢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及如何在行政处罚中体现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一直以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保税货物数量溢出现象在海关的后续监管业务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这就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执法的风险。

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的政策制定、监管模式、查缉手段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行政执法中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及分类溢出保税货物是指通过平衡核算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加工贸易企业实际库存保税货物多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出口成品折算成保税货物的数量。

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多溢的情况;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数量的短少。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分析,保税货物溢出包含着两种具体情形,其一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本身为负数,即企业出口成品折算为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它为理论溢出;其二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为正数,但是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实际溢出。

二、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溢出保税货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法律规定海关有职责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确保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

如果对企业实际溢出的保税货物置之不理,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为企业的走私违法提供可乘之机。

《海关法》第一百条规定,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首先,加工贸易企业应根据政策的要求开立保税仓库,建立仓库档案,并制定详细的保税货物管理制度。

在保税仓储管理上,应注意保税仓库的货物进出管理,包括货物的标识、数量、价值等一些关键信息。

企业应当制定完整的进出口操作流程,并严格遵守该流程,对保税货物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避免货物的丢失和损坏。

其次,加工贸易企业应加强对保税货物的仓储和运输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为了确保保税货物不被误入海关监管区,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保税货物进行密封封条,并在密封封条上注明货物的品种、数量等必要信息。

对于货物的运输过程,企业应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对货物的运输车辆进行把关,确保货物的安全运输,并对货物的损失或丢失进行有效的补偿。

此外,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货物的进口和出口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事项:
一、加强进口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

进口的保税货物应当符合国家的环保标准,并依法进行环保审批。

二、加强进口质量监管。

企业应仔细检查规格型号、产地、生产日期、质量监测报告等原始资料,确保进口货物的真实性和可追溯性。

三、加强出口管理。

企业应当认真履行出口许可申请手续,遵守出口退税审批要求,确保合法出口,并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现金管理。

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的货款应通过银行账户进行划转,并严禁现金运输。

最后,在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加工贸易企业需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合理的定价、完善的管理制度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效益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员工关于保税货物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员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落实到位。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摘要: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政策,保税货物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

保税货物管理是保证加工贸易企业有效运作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国家的贸易平衡。

本文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加工贸易是指我国企业采购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和成品,经加工、组装、测试等生产环节后,再出口回国外市场销售。

加工贸易可以有效利用国际分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而保税货物是加工贸易企业的主要经营对象,保税货物管理对于保障加工贸易企业的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许多问题。

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存在违规操作,通过虚增原材料进口数量和伪造出口合同等方式来逃避税收。

保税货物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企业在保管期限和保税区域限制上面临较大困扰。

监管方式过于繁琐,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政策、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等。

政府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政策以及保税货物管理的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益。

企业内部管理包括对原材料、产品和资金流动的控制管理,对保税货物的管理也是其中的一环。

外部环境包括国际贸易环境、市场竞争环境等。

为了确保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加强政府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执行力度。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科学的货物流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互补,提高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针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一是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二是完善保税货物管理的政策法规,减少给企业带来的困扰和成本。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对保税货物的实时监管和控制能力。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加工贸易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

保税货物管理是指保税区内出入境货物从放入保税区开始到转出保税区结束的全过程管理。

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成为加工贸易企业提高运营效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

保税货物管理对于加工贸易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保税货物管理可以帮助加工贸易企业实现贸易运作的顺畅进行。

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保税货物管理,根据订单需求及时安排生产,并通过保税港区内丰富的货物资源进行物流配送。

保税货物管理可以帮助加工贸易企业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货物运输路线,合理调度货物运输,加工贸易企业可以缩短货物运输时间和降低运输成本。

保税货物管理可以帮助加工贸易企业降低货物损耗。

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区内,可以更好地控制货物储存条件,减少货物受潮、受热、失效等问题。

目前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保税区内的货物管理存在不透明的情况。

一些加工贸易企业在管理货物时缺乏规范性,导致货物无法及时准确地进出保税区。

加工贸易企业在实施保税货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一些企业对货物的出入库实施不严格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些企业与保税港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充分,无法及时了解货物的最新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

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货物管理制度。

加工贸易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出入库流程,并加强对货物储存环境的监控,确保货物的安全和质量。

建立保税港区和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货物的最新情况。

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方便企业和港区之间的信息传递。

加强对加工贸易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通过培训,加工贸易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保税货物管理的要点和技巧,提高货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加工贸易企业的保税货物管理是加工贸易企业提高运营效益、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

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加工贸易是指在加工贸易条件下,根据国务院的政策,将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装配等生产活动,然后将加工后的产品出口的一种贸易形式。

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等。

为了规范管理这些货物,保障贸易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一、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的管理办法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是指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不符合出口产品质量要求或者无法使用的原料、零部件或成品。

这些货物在加工贸易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较多,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将会对生产效率、质量控制和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国家对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的管理办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边角料和剩余料件的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对边角料和剩余料件进行分类、统计和登记管理,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报废或处置。

同时,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减少边角料和剩余料件的产生。

2. 残次品的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进行生产,以防止残次品的产生。

对于确实无法避免的残次品,企业应当及时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或销毁。

3. 边角料、剩余料件和残次品的处置: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选择合法的方式进行处置。

边角料和剩余料件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销售或者转送其他企业进行加工利用;残次品可以进行返工修复、销售给特定市场或者进行销毁处理。

企业在处置过程中应当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不对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二、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副产品是指在加工生产过程中,除了出口产品外产生的其他产品。

受灾保税货物是指在保税区内的货物,受到自然灾害导致不能按期办理报关的情况。

为了规范管理这些货物,国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1. 副产品的管理:加工贸易企业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对副产品进行统计、登记和分类管理。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保税货物管理作为加工贸易企业必须面对和处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其管理的高效与规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国家的经济实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方面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存在诸多难点和矛盾,如保税货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操作程序繁琐、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通过提升保税货物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管理与风险控制,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和挑战。

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研究迫在眉睫,通过深入研究保税货物管理的现状、问题和趋势,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对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推动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字数: 258】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货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当前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同行企业提供借鉴。

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管理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促进保税货物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行业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繁荣。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这对于优化企业运营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目前的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探讨加工贸易企业保税货物管理的问题,可以为企业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和保税货物的有效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加工贸易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深圳海关张婕【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普遍存在的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问题,作出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执法建议。

【关键词】溢出行政处理海关调查证据认定在加工贸易监管中,保税货物数量溢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

但对出现这种现象的成因、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监管以及如何在行政处罚中体现和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一直以来,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保税货物数量溢出现象在海关的后续监管业务中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这就给海关监管带来了执法的风险。

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的政策制定、监管模式、查缉手段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一、行政执法中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及分类溢出保税货物是指通过平衡核算的方式计算得出的加工贸易企业实际库存保税货物多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出口成品折算成保税货物的数量。

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多溢的情况;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理论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0,属于保税货物数量的短少。

根据以上的计算公式分析,保税货物溢出包含着两种具体情形,其一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本身为负数,即企业出口成品折算为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进口保税货物的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它为理论溢出;其二为企业保税货物的理论库存数为正数,但是实际库存保税货物的数量大于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这种情况我们称其为实际溢出。

二、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及法律依据溢出保税货物在法律性质上属于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法律规定海关有职责对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确保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

如果对企业实际溢出的保税货物置之不理,有可能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为企业的走私违法提供可乘之机。

《海关法》第一百条规定,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因此根据《海关法》的规定,海关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要求即是经过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如果需要在国内销售的,则需要依法缴纳关税。

由于海关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监管采取的是单证流和物流相分离的模式,企业溢出的保税货物是在加工贸易后续监管中通过下厂稽查、盘仓、平衡核算等方式发现的,因此如果在后续监管中对溢出的保税货物不作处理,前期监管备案、核销以及口岸放行等环节无法发现溢出保税货物,那么海关对企业溢出的这部分保税货物的管理即处于真空状态。

然而在目前已经出台的海关各类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对如何监管加工贸易企业溢出保税货物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

2004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加工贸易边角料、剩余料件、残次品、副产品和受灾保税货物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加工贸易剩余料件的监管作出了相关规定,但是笔者认为,剩余料件和溢出保税货物在概念上存在着差别。

《办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剩余料件,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过程中剩余的、可以继续用于加工制成品的加工贸易进口料件。

溢出保税货物指的是企业在实际库存保税货物数量比理论库存保税货物数量多的情况下,多出的那部分保税货物。

首先,溢出保税货物既有可以继续用于生产加工制成品的进口料件,也有不能继续用于加工生产的,例如理论溢出的情形。

第二,溢出保税货物的原因不一定是企业在从事加工复出口业务中剩余的,溢出保税货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产生的加工单损耗与企业向海关备案的单损耗有一定的差异(2)在实际的生产中企业使用部分国内购买的货物生产保税货物。

(3)在实际生产中保税货物和保税货物之间或者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串换使用。

(4)企业高报单耗造成保税货物溢出。

(5)企业由于改进工艺等原因产生剩余料件等。

溢出保税货物的原因比较复杂,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调查办案的过程中具体查明。

因此笔者认为,该《办法》不能为海关对溢出保税料件进行监管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

在海关出台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中也缺少对溢出保税货物监管的制度性规定。

制度规范上的缺失给海关的执法带来了风险,容易造成执法不统一、监管不到位、执法疑难问题增加、执法效率下降、走私违法风险增大等问题,同时也不符合海关依法行政的原则,需要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对该问题予以明确。

三、目前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方式及其存在的弊端在目前海关的执法实践中,一般有以下几种监管方式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监管:第一种方式为:将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第二种方式为:要求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

第一种方式又分为两种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案件稽查、调查阶段通过对企业进出口保税货物的初步核算即发函主管海关对企业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第二种方法是在案件审理阶段通过对企业进出口保税货物的平衡核算和相关证据的审核,在对案件定性处罚后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之第五条责令企业将其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

关于上述第一种做法,笔者认为,立案调查的案件,在案件尚未经过最终的事实认定、定性处罚的情况下,由海关责令相关企业办理溢出的料件纳入监管的海关手续,一是缺乏准确认定的事实基础,二是直接由海关作出决定,无法保证当事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关于第二种做法,笔者认为,在案件审理阶段对案件定性处罚后对溢出保税料件进行处理是合理的,因为此时涉案相关事实已经调查清楚,证据固定充分,但是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之第五条的规定将企业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欠妥。

理由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依照本实施条例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但不没收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的,不免除有关当事人依法缴纳税款、提交进出口许可证件、办理有关海关手续的义务。

笔者以为,该条规定的含义是指对当事人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的同时,企业有办理相关海关手续义务的,应当责令企业办理海关手续。

例如,企业漏缴税款的,根据《海关法》的规定,应当补缴税款,即使海关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仍然不能免除其补缴税款的义务。

但是企业办理海关手续的义务来源于《海关法》或其他海关法规规定的,并非直接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五条的规定。

由于目前海关没有明确的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企业有义务将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因此,引用此法条责令企业对溢出保税货物办理纳入海关监管的手续,在法律依据上存在着漏洞。

关于纳入海关监管的程序和操作办法,海关目前也无任何规范性文件对其加以规定。

在执法实践中一般以海关业务联系函的形式通知内勤海关对企业溢余的保税货物纳入监管。

笔者以为,影响相对人权益义务行政行为,应当有法律的明确授权和规范的操作程序。

因此,海关对企业溢出的保税货物作出纳入海关监管的决定,需要有明确的规范性文件规定,否则将会给海关带来较大的诉讼风险。

关于要求企业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的监管方式,笔者认为,在没有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必须进行补税处理的情况下,直接要求企业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内销征税不符合海关的监管目的和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

海关的监管目的是确保企业进口的保税货物加工成成品后全部复出口,保证国家税收的应收尽收,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直接要求企业内销补税,剥夺了企业的选择权,不利于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也违背了海关监管的初衷和目的。

有些企业在市场上没有内销的销售渠道,全部产品直接出口到国外,要求这些企业对溢出的保税货物进行内销补税的处理,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不符合海关工作“服务经济”的原则。

综上所述,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明确规定,海关对于溢出的保税货物的监管存在着执法不统一和执法不规范的做法。

笔者以为,制定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有关规范性文件,明确海关具体的监管和操作程序是解决目前执法实践中有关问题的当务之急。

四、对溢出保税货物实施监管的有关建议(一)、准确认定溢出货物为保税货物是有效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规定,保税货物数量短少无正当理由即是违反海关监管规定的行为。

因此对于保税货物数量短少的正当性的举证责任在企业,企业只要不能证明其短少的保税货物是有正当理由的,海关即可认定其无正当理由。

但是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并未规定企业有义务举证证明溢出的货物为保税货物,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对其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无论是要求企业将溢出的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还是要求企业内销征税,都是海关对行政相对人科以义务的具体行政行为,关系到行政相对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法律的明确授权。

因此,海关在对溢出保税货物纳入海关监管之前,应当举证证明溢出货物为海关监管的保税货物。

(二)制定和完善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海关规章制度,是有效监管溢出保税货物的根本保障。

企业之所以会溢出保税货物,原因是复杂的,包含了前期监管和后续管理的一系列问题。

笔者建议:第一,海关制定和完善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海关监管的规章或者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海关监管的方式和程序;第二,在保证国家税款不流失的前提下,可以由企业自行选择对溢出保税货物的处理方式,既可以选择对溢出保税货物重新纳入海关监管也可以选择内销征税;第三,针对溢出保税货物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关的配套监管措施。

例如,如果企业是因为实际单损耗比备案单损耗小造成的溢出保税货物,海关可以要求企业及时整改,到主管海关变更单损耗,避免将来重复发生溢出保税货物的情况;第四,如果企业涉嫌伪报单损耗造成的溢出保税货物,海关则应当调查该企业是否存在走私或者走私行为。

总之,健全和完善海关对溢出保税货物的监管规定和监管程序,明确对溢出保税货物进行处理的具体操作办法是保证海关执法统一,防范执法风险的根本保障。

审稿专家:政法司巡视员成卉青(责任编辑:王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