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学教案.docx
病理学教案(全套)(完整资料).doc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14 次课
章节名称
实验四、肿瘤(一)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五、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 六、癌前病变与肿瘤的早期诊断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列出常见的癌前病变
列出肿瘤的病因
简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方法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2、常见的癌前病变
3、肿瘤的病因
难点: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病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3)培养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疾病的能力。
(2)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基础理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免疫病理等。
2. 常见疾病病理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病理诊断技术:病理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病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 视觉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图谱等手段,直观展示病理学知识。
4. 实验教学法:通过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化学实验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病理学知识。
5. 情景模拟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进行病理诊断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结合实际病例,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
2. 讲解病理学基本理论:介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免疫病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3. 讲解常见疾病病理学: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为例,讲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4. 病理诊断技术讲解:介绍病理切片、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诊断技术。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6. 视觉教学:利用多媒体、图谱等手段,直观展示病理学知识。
7.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化学实验等,使学生亲身体验病理学知识。
8. 情景模拟: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进行病理诊断和讨论。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2方法对比组24人采纳传统的试验教学方法,在试验课开始前老师为同学准备好全部的试验玻片,试验课上重要由老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
同学依照老师要求察看玻片,并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组采纳设计性试验教学法,共有24名同学自己愿意参加该组的教学。
1.2.1立题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试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肯定创新的设计性试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同学更早接触到临床学问,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察看三个试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试验项目申请书》。
1.2.2试验计划同学自身按设计性试验项目自由组合试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试验实施步骤,在各试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实在设计性试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同学代表上台讲解。
试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同学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试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试验准备同学依据试验设计方案列出试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试验前两周提交引导老师,然后到试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试验场合(试验室、试验台)。
1.2.4预试验依照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觉和分析试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
1.2.5正式试验依照修改后的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试验。
做好各项试验的原始记录。
1.2.6试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试验小组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试验结果,对所记录的试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置,汇报试验的结果。
1.2.7撰写试验报告在认真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同学均要依照规范的格式撰写试验报告或论文,并依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
病理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3)熟悉病理学的基本技术和操作规范。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临床病例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和科研素养。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3. 病理学基本技术和操作规范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2)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2. 讲授新课(1)病理学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3)病理学基本技术和操作规范3. 课堂互动(1)提问:针对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1)展示典型病例,让学生分析病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5. 实验操作演示(1)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技巧。
6. 实验操作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7. 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3. 撰写一篇关于病理学实验操作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和态度。
病理学课后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奠定扎实的病理学基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信念。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 病理学基本技能3. 病理学研究方法4. 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
(2)结合实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授新课(1)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如疾病、病理过程、病变等。
2)介绍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损伤与抗损伤、适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等。
(2)病理学基本技能1)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技能,如观察、描述、分类、诊断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技能的应用。
(3)病理学研究方法1)介绍病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组织学、细胞学、免疫学等。
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研究方法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4)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1)列举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如肿瘤、炎症、心血管疾病等。
2)通过病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总结与作业(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中、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病理学教案(全套)Word版

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会简单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简述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
2、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难点:1、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
2、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3、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5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局部充血 二、血栓形成 *出血
教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摘要: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教案旨在为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并介绍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本教案包括病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理学,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第一部分:引言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病理学的内容,并有效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病理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3. 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1.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a.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b. 病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c. 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2.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a.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b. 疾病的发生机制c. 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3.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疾病的诊断方法b. 疾病的治疗方法4. 病理学教学案例分析a. 实际病例分析b. 案例研讨和讨论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病例分析,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3. 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演示和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中职教师病理学教案模板

中职教师病理学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中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三、授课时间每课时45分钟,共2课时四、授课教师XXX(姓名)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和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并能正确描述所观察到的病理变化;(3)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合作探究、巩固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医学事业的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通过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病变;(2)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3)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的技能。
2、教学难点(1)病理学基本病变的识别和描述;(2)常见疾病病理特点的理解和掌握;(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授课教师通过展示与病理学相关的病例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兴趣,提出本节课将要探讨的问题,为学生进入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1)授课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2)详细讲解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病变和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配合PPT 和病理切片图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病理学知识;(3)针对讲解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病理切片,要求学生观察切片并进行讨论;(2)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和描述切片中的病理变化,总结病变特点;(3)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进行课堂讨论,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学会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能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2. 第二节:病理变化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发热肿瘤与癌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变化及病理机制。
2. 示教法:观察病理切片,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临床病例,运用病理学知识解释症状和体征。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实验课教材2. 病理切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切片3. 教学图片:各种疾病的病理图片4. 教学视频:病理学实验操作视频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病理切片识别:对学生进行病理切片识别测试,评估学生对各种疾病病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病理学知识的运用和解释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方式:实验课教学,结合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
3. 教学流程:第1-4课时:病理学概述及病理变化第5-8课时: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9-12课时:炎症与发热第13-16课时:肿瘤与癌变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各种疾病的病理特征和病理机制病理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机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癌变机制八、实验课教学流程1. 准备阶段: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3. 讨论与分析:学生针对观察到的病理特征,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病理学基础教案范文

病理学基础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了解病理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掌握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的基本知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病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疾病发生机制的学习。
2.病理过程的学习。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示例分析。
2.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常见的疾病病例,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思考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变过程。
2.知识讲解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和机制的科学。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病理生化以及疾病的预后与转归等方面。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等。
疾病发生机制:疾病发生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常见的疾病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代谢因素等。
病理过程:病理过程是指疾病发生后的变化过程。
常见的病理过程包括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纤维化、免疫反应等。
3.示例分析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疾病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
4.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展开课堂讨论,深入交流疾病的发生原因、病变过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疾病发生机制和病理过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病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学生可通过病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病理学的相关知识。
《病理学》课程教案

《病理学》课程教案
病理学课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掌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2. 能够对临床病理学进行浅显的分析,帮助诊疗工作。
3. 提高医学思维,培养医学素养,重视疫情防控工作。
二、教学内容
1. 病理学基础知识介绍。
2. 细胞损伤与修复,炎症与免疫反应。
3. 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4. 肿瘤学基础知识介绍。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病理学切片观察,分析病理变化。
3. 诊断学案例分析,锻炼临床思维。
四、教学评估
1. 课堂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2. 作业布置与批改,检验学生研究成果。
3. 期末考试,对学生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病理学(第五版),作者:张伟平。
2. 实验设备:显微镜、病理切片、计算机等。
3. 教学软件:《病理学虚拟实验》、《病理学图谱》等。
六、教学安排
总课时数:48 学时
以上是病理学课程教案的简要说明,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提出批评指正!。
病理学教案完整版

以增生为主,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常伴有纤维化和 瘢痕形成。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免疫应答概念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 异性识别和清除过程。
免疫应答类型
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类型, 前者反应迅速但特异性差,后者反应 较慢但特异性强。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05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剖析
内皮细胞损伤
01
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脂质
易于沉积。
脂质沉积与斑块形成
02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内膜下沉积,被氧化修饰后吸引单核细
胞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粥样斑块。
炎症反应
03
斑块内发生炎症反应,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
痛等症状。
珠菌等,多见于免疫低下人群,表现为
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等。
治疗策略
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0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基 础
肾小球肾炎分类及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突发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常伴随肾功能 损害。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进展迅速,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缓慢进展,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 和高血压,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剖析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
神经元丢失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共同特 征是特定脑区的神经元逐渐丢失,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 碍。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掌握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征和病理诊断方法。
•培养学生对病理学研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教学难点:病理学技术的应用和病理诊断方法。
三、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科。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变过程。
–病因学: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病理生理学: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特征。
–病理诊断学:通过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2. 病理学的分类和研究内容•病理学的分类:–通用病理学:研究一般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特殊病理学:研究特定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诊断方法。
–实验病理学:通过实验研究疾病发生的机制。
•病理学的研究内容:–病因学:研究常见疾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病理解剖学: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和病变过程。
–病理诊断学:通过组织和细胞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分子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与发展的分子机制。
–免疫病理学:研究疾病与免疫系统的关系。
3. 病理学技术和病理诊断方法•病理学技术:–组织学技术:包括组织固定、切片、染色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通过免疫反应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分子生物学技术:包括PCR、Western blot等方法。
–组织损伤模型:通过制造动物模型研究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
•病理诊断方法:–组织学诊断: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进行诊断。
–细胞学诊断:通过检查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诊断。
–免疫组化诊断:通过检测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通过分析DNA、RNA、蛋白质等分子标志物进行诊断。
四、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介绍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研究内容。
•示范实验:展示病理学技术和病理诊断方法的操作步骤。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

03
教学资源与评估
教材选用及特点
选用权威教材
确保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科学, 反映学科最新进展。
突出实用性
结合临床实际,强调病理学与临 床医学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启发性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创新思 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辅助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制作精美、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 果。
知识。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病例,组织学 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 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
题解决能力。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 点,促进师生、生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参与度及反馈
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 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反馈
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
病理学知识竞赛获奖作品 展示学生在病理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的实力。
教师教学经验分享
教学方法与技巧
分享教师在病理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如案例教学、PBL教 学等。
课程建设与改革
探讨病理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如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 进等。
学生评价与反馈
分析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堂表现占 10%,实验报告占20%,小组讨论占 10%。
根据考核方式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评 分标准,如闭卷考试按照答案的准确 性、完整性、逻辑性等进行评分;课 堂表现根据出勤率、参与度、回答问 题情况等进行评分;实验报告根据实 验过程、结果、分析等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进行评分;小组讨论根据发言次 数、质量、团队合作等进行评分。
病理学教案完整版

肿瘤的扩散途径
包括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 转移和种植性转移。
肿瘤的生长速度
因肿瘤类型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01
02
03
04
局部压迫和阻塞
肿瘤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压迫和 阻塞症状,如疼痛、肿胀、呼
吸困难等。
继发性改变
肿瘤可引起周围组织的继发性 改变,如炎症、坏死、出血等
腺体细胞)和间质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的类型
一般可根据炎症的基本病变性质进行分类, 如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和增生性炎。
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包括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在慢性 炎症中,增生的表现往往更为突出。此外, 慢性炎症还可出现肉芽肿的形成,这是一种 特殊类型的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 点。
稳定细胞再生
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 皮细胞等,在生理情况下增殖现象并不明显,但当受到损 伤刺激时,可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永久性细胞再生
如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增殖 现象并不明显,但当受到损伤刺激时,通常不能再生。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 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 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栓塞
01
02
03
血栓栓塞
血栓脱落随血流运行,阻 塞远端血管的过程。
脂肪栓塞
长骨骨折、脂肪组织挫伤 等情况下,脂肪细胞破裂 并释放脂滴,进入血液循 环形成脂肪栓塞。
气体栓塞
大量空气迅速进入血液循 环或溶解于血液内的气体 迅速游离形成气泡,阻塞 心血管的过程。
病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内容,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概述1.1 病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内容1.2 病理学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2.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2.1 疾病的发生机制2.2 疾病的发展过程2.3 疾病的转归3. 常见疾病病理学特点3.1 心血管系统疾病3.2 呼吸系统疾病3.3 消化系统疾病3.4 泌尿系统疾病3.5 神经系统疾病3.6 内分泌系统疾病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结合实际案例,引出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1.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
2. 讲授新课2.1 病理学概述2.1.1 讲解病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内容。
2.1.2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2.2 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2.2.1 讲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如遗传、环境、免疫等。
2.2.2 讲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如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期等。
2.2.3 讲解疾病的转归,如治愈、好转、恶化等。
2.3 常见疾病病理学特点2.3.1 分别讲解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常见疾病的病理学特点。
3. 案例分析3.1 提供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3.2 总结分析结果,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4. 课堂小结4.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4.2 强调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5.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发言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学教学设计

病理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卫第9版《病理学》教材,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一节为弥漫性肺间质疾病。
主要内容包括: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2. 能够分析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难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病理切片、显微镜。
学具:笔记本、彩笔、教科书。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临床病例,让学生了解弥漫性肺间质疾病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3. 切片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理切片,引导学生认识相关病理变化。
4. 影像学分析:讲解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像学资料。
5. 病例讨论:分组讨论临床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弥漫性肺间质疾病1. 定义2. 分类3. 病因4. 发病机制5. 临床表现6. 病理变化7. 诊断与鉴别诊断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定义、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2. 根据影像学资料,分析患者的病情,并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意见。
答案:1.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种以肺泡间隔和肺泡腔的炎症、纤维化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肺泡蛋白质沉积症、肺水肿等。
病因包括遗传、环境因素、药物等。
发病机制涉及炎症、纤维化、肺泡上皮损伤等。
病理学课后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病理学二、授课班级:XX级XX班三、授课教师:XX四、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五、教学目标:1. 理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2. 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3. 了解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4. 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内容、任务及本教材内容;2.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临床应用及研究方法;3.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常见病理过程及形态变化;4. 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2. 教学难点:病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常见疾病病理变化的分析。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入本节课主题;2. 讲解病理学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3. 分析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举例说明;4. 讲解常见炎症性疾病、常见肿瘤及常见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6. 实验观察:通过实验观察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7.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十、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2. 查阅资料,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病理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应用。
十一、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及修复的基本病理过程,了解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病理临床联系。
病理学项目教学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使学生了解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临床思维和病理诊断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 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3. 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三、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病理学的重要性。
(2)说明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讲授(1)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3)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病例,分析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2)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高临床思维和病理诊断能力。
4. 课堂讨论(1)针对病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病理学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疑惑。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次课程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病理学发展动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病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病理诊断能力。
4. 作业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病理学》2. 病例资料: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相关资料。
3. 教学课件: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内容。
4. 网络资源:病理学相关网站、学术期刊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病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 第二周: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3. 第三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4. 第四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作业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病理学课后教案模板及反思

课程名称:病理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授课时间:XX年XX月XX日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次课后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病理学概念和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病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程概述:简要介绍本次课后教学内容的背景和重要性。
2. 重点内容:详细讲解本次课后教学的重点病理学知识点。
3. 难点解析:针对本次课后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引入本次课后教学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本次课后教学的重点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讨论:组织学生针对难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总结:总结本次课后教学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分析病理现象,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加深对病理学知识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病理学领域的新进展。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课后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如何?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涵盖了本次课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否丰富?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5. 教学改进:针对本次课后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总结:本次课后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手段较为单一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次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教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范围和地位学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目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的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和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要求教重点: 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学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重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点和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2次课章节名称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一、组织损伤二、组织修复(一)再生教说出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学学会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目初步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的简述坏死的原因、类型、对机体的影响、结局和说出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要说出再生类型、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全身、局部性因素)求教重点: 1、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2、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学3、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重4、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点难点: 1、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和2、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难3、几种坏疽的特点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3次课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章节名称二、组织损伤(二)肉芽组织(三)创伤愈合三、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教学说出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目列出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的说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列出萎缩的类型要学会对化生进行命名求教重点: 1、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学2、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重3、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点4、萎缩的类型和难点:会对化生进行命名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4次课章节名称实验一、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教学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目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要求教学重点:切片观察重点和难点:切片观察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反馈作业实验报告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5次课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名称一、局部充血二、血栓形成*出血教说出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学简述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目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的会简单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和简述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要求重点: 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教2、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学重难点: 1、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点2、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和3、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6次课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章节名称三、栓塞四、梗死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教说出栓塞、梗死、DIC 的概念学会分析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目列出常见的栓塞类型;梗死的类型;DIC 的原因和诱因及其临床表现的简述各种梗死的病变特点和要求教重点: 1、梗死、 DIC 的概念学2、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重3、常见的栓塞类型;梗死的类型;DIC 的原因和诱因及其临床表现点难点: 1 分析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和2、梗死的病变特点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7次课章节名称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教学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目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要求教学重点:切片观察重点和难点:切片观察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反馈实验报告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8次课章节名称第四章:炎症一、炎症概念二、炎症原因三、炎症局部病理变化教说出炎症、炎症介质、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学列出炎症的原因、炎症介质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目列表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阐述变质的形态、代谢变质和阐述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要简述各种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求教重点:炎症、炎症介质、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学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重变质的形态、代谢变化点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和难点:列表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难阐述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点简述各种白细胞的临床意义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 9次课章节名称第四章:炎症四、炎症的类型五、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六、炎症的结局教学说出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炎目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的列出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和简述简述炎症的结局要求教重点: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学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重点难点: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和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0次课章节名称实验三、炎症教学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目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要求教学重点:切片观察重点和难点:切片观察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反馈作业实验报告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1次课第五章:肿瘤章节名称一、肿瘤的概念二、肿瘤的特征教学说出肿瘤、扩散、转移、异型性的概念目简述肿瘤的基本特性、肿瘤的组成、形态结构特点的简述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恶性肿瘤转移途径和要求教学重点: 1、肿瘤、扩散、转移、异型性的概念重2、肿瘤的生长与扩散点难点: 1、肿瘤、扩散、转移、异型性的概念和2、肿瘤对机体的影响及恶性肿瘤转移途径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2次课第五章:肿瘤章节名称三、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四、肿瘤的命名与分类教学说出癌、肉瘤的概念目列表区别良、恶性肿瘤;列表区别癌与肉瘤的阐述肿瘤的命名、分类和简述常见肿瘤要求教重点: 1、癌、肉瘤的概念学2、区别良、恶性肿瘤;列表区别癌与肉瘤重3、肿瘤的命名、分类点和难点: 1、区别良、恶性肿瘤;癌与肉瘤难2、肿瘤的命名、分类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3次课第五章:肿瘤章节名称五、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六、癌前病变与肿瘤的早期诊断教学说出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目列出常见的癌前病变的列出肿瘤的病因和简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方法要求教重点: 1、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学2、常见的癌前病变重3、肿瘤的病因点和难点:癌前病变、早期癌的概念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4次课章节名称实验四、肿瘤(一)教学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目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要求教学重点:切片观察重点和难点:切片观察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反馈作业实验报告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5次课章节名称实验五、肿瘤(二)教学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目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的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要求教学重点:切片观察重点和难点:切片观察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反馈作业实验报告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6次课第六章:水电解质紊乱章节名称一、脱水及其处理原则二、水中毒三、高、低钾血症及其处理原则教说出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说出水中毒、高钾血症、低钾学血症的概念的概念及其特征目列出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的原因的分析比较三种脱水的机体代偿过程和临床表现和提出各种脱水的处理原则要简述钾的主要生理作用、高钾、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求教重点: 1、脱水、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及其特征学2、比较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代偿过程和临床表现重3、提出各种脱水的处理原则点难点: 1、比较三种脱水的机体代偿和临床表现和2、提出各种脱水的处理原则难3、高钾、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7次课章节名称第七章:水肿教学说出水肿与积水的概念目简述正常机体组织液循环过程的列出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和列出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要5、会分析临床上各种水肿的发生机理求教重点: 1、列出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学2、列出机体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因素重点难点:会分析临床上各种水肿的发生机理和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8次课章节名称第八章:酸碱平衡紊乱教说出酸、碱、酸中毒、碱中毒、代谢性、呼吸性、代偿性、失代偿性的内涵学列出常用的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目说出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和代偿形式的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和处理原则和说出其它类型酸碱失衡紊乱的特征要比较四种类型酸碱失衡紊乱求教学重点: 1、酸、碱、酸中毒、碱中毒、代谢性、呼吸性、代偿性、失代偿性的内涵重2、常用的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点3、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和代偿形式和难点: 1、常用的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难2、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和处理原则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19次课章节名称第九章:发热教说出发热、致热原、热型、相对缓脉的概念学列出发热的原因、致热原的种类、发热的分期目简述发热的机理的阐述发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特点和简述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要求教重点: 1、发热、致热原、热型、相对缓脉的概念学2、发热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特点重点难点: 1、发热的机理和2、发热的意义和处理原则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0次课章节名称第十章:缺氧教说出缺氧、紫绀、氧含量、氧容量的概念学列出反映缺氧的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列出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目列表区别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的和阐述缺氧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点简述氧疗的注意事项和原则要求教重点: 1、缺氧、紫绀、氧含量、氧容量的概念学2、反映缺氧的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列出四种类型缺氧的原因重3、列表区别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变化特点点4、阐述缺氧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点和难点: 1、反映缺氧的常用血氧指标及意义难2、缺氧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特点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1次课章节名称第十一章:休克教说出休克、休克肺等概念学列出休克的原因与类型目阐述休克的分期与各期微循环变化机理的简述休克机体代谢、功能变化特点和提出休克的治疗原则要求教重点: 1、休克、休克肺等概念学2、列出休克的原因与类型重3、阐述休克的分期与各期微循环变化机理点4、简述休克机体代谢、功能变化特点和难点: 1、休克的分期与各期微循环变化机理难2、提出休克的治疗原则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2次课第十二章:常见疾病章节名称一、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教说出冠心病、心绞痛的概念学列出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的四大危险因素目说出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与继发改变;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点的阐述心肌梗死的原因、部位、表现、并发症和简述高血压病要求教重点: 1、冠心病、心绞痛的概念学2、动脉粥样硬化症发病的四大危险因素重3、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与继发改变;心绞痛的临床表现特点点4、心肌梗死的原因、部位、表现、并发症和难点: 1、心肌梗死的原因、部位、表现、并发症难2、高血压病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3次课第十二章:常见疾病章节名称二、肺炎教说出肺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的概念学比较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目阐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的阐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和简述大、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比较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2、阐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3、阐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难点: 1、阐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2、阐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4次课第十二章:常见疾病章节名称六、病毒性肝炎三、肝硬化教学目的和要说出肝硬化、假小叶的概念简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阐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类型阐述肝硬化的病理变化阐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病理与临床联系简述肝硬化的结局)求教重点: 1、肝硬化、假小叶的概念学2、阐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类型重3、阐述肝硬化的病理变化点4、阐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病理与临床联系 )和难点: 1、简述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病因、发病机制难2、阐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和临床病理类型点3、阐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病理与临床联系 )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5次课第十二章:常见疾病章节名称四、肾小球肾炎教说出肾小球肾炎、肾炎综合症、肾小球集中现象的概念学简述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目阐述弥漫性Cap 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的简述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和阐述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要求教重点: 1、肾小球肾炎、肾炎综合症、肾小球集中现象的概念学2、弥漫性Cap 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重3、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点难点: 1、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2、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难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6次课第十二章:常见疾病章节名称五、结核病教说出原发综合征、结核球的概念学简述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目阐述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叙述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和列出原发性肺结核的播散途径和继性发肺结核的类型要6、说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求教学重点和难重点: 1、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及转归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3、列出原发性肺结核的播散途径和继性发肺结核的类型难点: 1、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点教学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资源评估提问或答疑反馈作业单元目标测试课后/记病理学教案教师姓名课程名称病理学专业护理专业班级授课日期授课顺序第27次课第十三章: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章节名称一、心衰二、呼衰教说出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概念学列出心力衰竭的原因、类型、代偿方式目叙述心衰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的列出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简述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要求教学重点: 1、心力衰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概念重2、叙述心衰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点3、列出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难点: 1、心衰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难2、呼吸衰竭机体的主要代谢和功能变化点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