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主体活力强新动能快速成长

合集下载

高三总复习政治课件 如何做到微观主体有活力

高三总复习政治课件 如何做到微观主体有活力

3.有人说:“证照分离”改革更好地处理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提示:①“证照分离”改革减少了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②“证照分离”改革强调政府事中事后监管,有利于在市 场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③“证照分离”改革厘清了政府与市 场发挥作用的边界,使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
融通知识·综合思维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更好地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
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微观主体有活力,是市场经济体 制的内在要求。激发企业活力,使企业更好地经营发展,可以从内部和外部 两方面入手。
①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要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要诚 企业
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和企业形象;④要遵守法律法规,积极 内部
[议题设计]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的积
极影响。
提示:①有利于简化企业设立程序,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强市场经济活 力,保持经济稳定发展。②有利于完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③ 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就业,实现创新发展。 ④有利于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水平,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经 济发展水平。
2离”改革 进一步激发市场 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通知》指出,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统筹推进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在更大范围和更多行业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 审批,推动新登记注册企业数稳定增长,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更好地维护 市场秩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 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提出创新创业呢?创新创业对于创业有何影响?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创新创业的目的和意义相关文章。

创业创新的意义不止于稳经济自从《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要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创业创新之火迅速呈现燎原之势。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鼓励创业创新已成为稳增长、保就业、促转型的重要抓手,被认为是中央推进经济工作的“一招妙棋”。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正被实践证明,这里不必赘言。

需要指出的是,“双创”战略看似是个纯经济政策,其影响和意义却绝不止于经济领域。

各地政府不应仅将其视作稳增长的短期政策工具,更要用长远的眼光,重视其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治理、保障社会公平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比如,鼓励创新创业将倒逼一些地方政府转变发展观念。

这些年,少数地方将抓经济工作等同于“抓项目”,有的甚至异化为抓“招商引资”。

在一些官员心目中,只要一年搞定一两个大项目,GDP就有了保证、财政就有了来源、各项指标就能顺利完成。

为了找项目,有的地方在招商引资时要求干部职工全员上阵,甚至还要摊派任务指标。

为了上马某个项目,有的地方不惜违反政策给优惠,违反百姓意愿搞拆迁,破坏生态环境搞征地。

在这种思路引领下,经济工作的任务似乎变得十分明确,发展经济的政绩也能较快体现出来,但发展却留下大量后遗症,并且不可持续。

与上述思路不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要让群众唱主角,把大众请到经济发展的中心舞台。

政府不能再将目光仅仅盯在少数几个大企业、大项目身上,必须彻底转变理念,思考如何更好提供公共产品,更加科学地开展市场监管。

本质上,这就是要求政府主动“自我革命”:只有破除了不合理的行政审批门槛,创业者才能顺利走进市场;只有提供相对完善的社保医疗,创业者才能减少后顾之忧;只有搭建起科技、人才、融资等公共平台,创业创新的社会成本才能降低;只有科学履行市场监管、加强产权保护,创业创新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可以预见,创业创新的大潮有望倒逼政府转变经济工作思路,转变社会事务管理方式,这种作用显然具有更加长远的意义。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171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基金项目:2017年度全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及十九大精神专项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徐建华,中共烟台市委党校政经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徐建华(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山东 烟台 264003)摘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本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科学联系。

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实现“三有”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抓住两大改革重点,推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处理好三大关系,推进实现宏观调控“有度”。

关键词:市场机制有效 微观主体有活力 宏观调控有度 经济体制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71-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下文称其为“三有”的经济体制)构建“三有”经济体制的本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科学联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证明,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路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路径更加明确、清晰和具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科学论断。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20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doc

20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doc

20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近日下发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下面是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近日下发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意见》提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意见》全文如下: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安排

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安排

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的理论逻辑与制度安排作者:李松龄来源:《财经问题研究》2021年第01期作者简介:李松龄(1948-),男,湖南安仁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价值理论与制度经济学研究。

E-mail:********************摘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畅通国民经济大循环。

维护要素所有权的完整性和排他性,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产权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激励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畅通国民经济生产环节。

构建劳动力资本化为劳动者股份的制度安排,能够实现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有,提高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畅通国民经济分配环节。

完善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运行机制,能够畅通国民经济流通环节。

增加劳动者可支配收入和可自由支配时间,通过创新科技提高商品使用价值,增强消费欲望,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畅通国民经济消费环节。

关键词:国民经济大循环;制度安排;产权激励机制;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21)01-0023-08一、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

国内大循环指的是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则是指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为主体。

国民经济循环的四个环节是一个辩证统一、缺一不可的有机体,没有生产就没有财富可供全社会分配,就没有财富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通,更没有财富可供消费者消费。

分配不合理,劳动贡献不能归劳动者所有,要素(包括资本)贡献不能归要素所有者所得,既影响生产也影响消费。

流通不顺畅,财富的价值也就难以充分实现,生产和消费受到影响。

只有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相互协调,国民经济循环才有可能畅通。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是通过计划安排实现相互协调的,国民经济循环是否畅通受计划科学性的影响。

202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202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近日下发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下面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务院近日下发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意见》提出,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合适的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意见》全文如下:关于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xx年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现就20xx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紧推动有利于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的体制创新,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着力抓好已出台改革合适的方案的落地实施,推动形成有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矫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企业家精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沈政发〔2017〕27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沈政发〔2017〕27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的通知沈政发〔2017〕27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现将《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7年6月6日沈阳市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要点2017年是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为切实做好2017年我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根据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和2017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扎实有效去产能。

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转产、产能输出等途径化解过剩产能,防止已淘汰的过剩落后产能恢复生产。

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传统制造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依托重点企业和境外工业园区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持续推进去库存。

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实施总量控制和差异化供地,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要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坚持分类施策,针对商业地产,重点是向“众创空间”、文化、旅游、养老等用途转化;针对中心城区和县域商品住房,把好土地供应“闸门”,继续化解县域库存,确保中心城区去化周期和房价稳定在合理区间。

积极稳妥去杠杆。

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深化市场化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

深化市场化改革 构建新发展格局

任并与管理ECONOMY AND MANAGEMENT2021年3月第35卷第2期Mar.,2021Vol.35No.2深化市场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田学斌,李治宇(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

通过诠释市场化改革与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理,分析阻碍经济循环的淤点和堵点问题,明确新时期深化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应当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建设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高端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水平自立自强。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新发展格局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21)02-0001-05“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时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这是在深刻认识国际环境的新矛盾、新挑战、新风险,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趋势基础上,化危为机、抢占先机、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战略选择和内在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出现内向化、区域化、碎片化逆流,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布局将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加大。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仍在持续,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两者叠加,加速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化和不稳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大宗原材料和产业链、供应链结构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的几点认识作者:卞靖陈曦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0年第31期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

要从国内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三个关键词,来深刻理解和认识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

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方向,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收入分配改革是重要支点,科技创新是新动能,改革开放则是活力来源。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条件和环境的深刻变化所提出的(一)我国发展阶段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增速长期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年来也一直超过30%。

当前,我国经济体量已达到相当规模,对世界经济的外溢效应愈发明显。

从美欧日等成熟发达经济体的成长规律看,一个经济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向以内为主的发展模式演化,形成以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为主体,外部需求和国际市场为延伸和补充的格局,我国亦是如此。

同时,我国的劳动力虽然仍然丰富,但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资金供给较之前相对充裕,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国内需求也开始向富裕型升级。

统计显示,1990年我国劳动力总数、固定资本形成和研发支出分别占世界的比重为27.6%、1.5%和2.0%,而到2018年变化为22.9%、27.2%和24.0%。

在此情况下,过去偏重于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带动国内、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旧“双循环”格局越来越难以为继,迫切需要重塑竞争优势,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

同时,世界经济低迷,今年前三季度除中国外,其他主要经济体均为负增长。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

新质生产力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贡献者。

然而,由于资源和资金有限,小微企业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如何改善小微企业的生产力,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为小微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增长动力。

本文将从新质生产力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小微企业提升生产力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质生产力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新质生产力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生产力。

对小微企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引入,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新质生产力可以帮助小微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小微企业可以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其次,新质生产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现代科技的应用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最后,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小微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提升生产力,小微企业能够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进而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份额。

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质生产力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首先,智能制造技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智能制造技术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更为高效和精准,小微企业将更多地采用智能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互联网+模式将更加普及。

互联网+模式可以使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和客户满意度。

最后,绿色生产和环保技术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生产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小微企业须要积极采用环保技术,提升自身形象。

三、小微企业提升生产力的策略小微企业要提升生产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首先,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产设备水平。

小微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要健全劳动、资本、 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调动各类生产要素 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又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法律是道德 的底线,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维护市场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 人们遵纪守法。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2)法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 提示:×。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
(3)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但可能伴 随较高的通货紧缩。( )
提示:×。当经济繁荣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提高, 但可能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
(4)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 内在要求。(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 挥政府作用。
实质就是遵循价值规律,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的作用。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和公平性,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解析:政府必须尊重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因此,政府 代替市场是“不合时宜”的,C 当选;A 与题意不符;B、D 两项 说法错误。
答案:C
2.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但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 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
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 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 )
管理体制机制;要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 ___业__文__化_。企业外 部 必 须 具 备公__平__公__正__ 的 市 场 竞 争 秩 序 ; 还 要 通 过 降 低 企 业 的 税 __费 ___负__担_,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申论热点新动能(新)

申论热点新动能(新)

话题:新动能1.背景/含义背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10月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

从此,“新旧动能”正式进入人们视野。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这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历史性交汇,这是当前我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一个大背景。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含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过程中,新动能表现为以创新驱动、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为牵引,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以数字经济、智造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分享经济等为主要方向,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物质生产、流通和交换模式的新生产力。

2.分析必要性:第一,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

传统动能由强变弱,经济发展若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就需要新动能的蓬勃发展和传统动能的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双引擎”,这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必要条件。

我国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

应该看到,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落后产能过剩严重,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步显现,传统发展动能的支撑力量在消退。

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我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发展主动权提供了重要机遇。

第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当前,我国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以突破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以突破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以突破重点领域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作者:王树华朱菊萍关枢张慧利来源:《唯实》2024年第04期当前,我国仍然处于新旧發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

国内经济面临高端制造业领域被“卡脖子”、低端制造业领域产业外流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4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在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新动能的技术水平还不高、市场竞争力还不强。

江苏肩负着为全国发展探路的历史使命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迫切需要厘清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逻辑理路,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为全国做出示范、提供经验。

一、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的逻辑理路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壮大,关系到高质量发展能否拥有强劲的动力支撑。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质量变革是主体,效率变革是重点,而动力变革才是关键,是实现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的前提条件。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培育壮大新动能,不能局限于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而且要关注传统产业领域的转型升级。

也就是说,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不只在“新”,更在“动”。

这既有赖于创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也需要高质量发展导向的目标引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支撑。

强化管理机制创新和产业组织创新,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通过创新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充分释放要素配置潜能。

一方面,加快管理机制创新,加快集聚知识、技术、人才、信息、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推动人才、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充分释放生产要素的创新活力和乘数效应。

另一方面,加快产业组织创新和管理变革,以工业互联网应用为重点,促进创新协同化、产品定制化、生产网络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延伸和拓展产业价值链,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形成培育新动能的新型组织生态。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必须解决三个核心问题1. 引言1.1 什么是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活力是指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个体工商户、机构等在市场运作中展现出的活跃程度和竞争力。

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意味着各类市场主体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实现自身发展和壮大。

市场主体活力包括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竞争活力、发展活力等方面。

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市场主体活力充足,市场才能更加活跃,市场规模才能更大,市场竞争能力才能更强。

而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则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通过多种政策手段和措施来解决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潜力和活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1.2 为什么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至关重要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市场竞争力至关重要。

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市场的活力和韧性。

而如果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就会导致市场主体过少、竞争不充分,影响市场健康发展。

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可以促进市场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有了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企业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提高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市场主体活力的增强也可以促进就业创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通过解决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重视增强市场主体活力,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将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解决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是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10 分)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依法治国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答案:A•2、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可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研发机构。

(10 分)A国家B民间C团体社会正确答案:D•3、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可以深化( )科技合作。

(10 分)A省际B军民C国民国际正确答案:D•4、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发展创业投资,()创业担保贷款。

(10 分)A减少B平衡C无视增加正确答案:D•5、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10 分)A计划B市场共享D资本正确答案:C•1、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10 分)A市场激励不足B要素流动不畅C资源配置效率不高D微观经济活力不强正确答案:A B C D•2、关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说的正确的是()。

(10 分)A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B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C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D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正确答案:A B C D•3、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A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B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C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D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正确答案:A B C•1、健全完善我国市场体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发挥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作者:***来源:《人民论坛》2024年第04期【关键词】企业家科技创新企业管理【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必须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微观企业的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质量的根本变革,形成以企业创新为主导的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是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加快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着力点。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内生动力的形成,是一个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以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发展的内在趋势,从技术、制度与管理多层面不断创新升级的过程。

也就是说,企业创新机制的形成是创新能力由弱变强,创新要素的作用由外生逐步转向内生,由适应性创新转变为战略性创新的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企业的投资与管理者的角色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变革居于核心地位。

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的形成,主要是靠大量以创新为已任的企业家群体的推动,他们推动着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革命,并成为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和科技成果市场价值的最终实现者。

因此,如何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有效发挥企业的作用,实质变成了如何推动企业经营者转型升级,即加快培育大量现代企业家,发挥企业家在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建立企业内生化创新机制中的核心作用。

近年来,我国微观企业发展面临一定问题与挑战。

从规模以上工业的数据看,主要困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投入增长速度持续大于产出。

2012年—2022年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年均增长7.3%,而营业收入仅增长4.0%。

二是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营业收入增速下滑、应收账款上升。

2012年—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4.0%,比上一个十年(2002年—2012年)回落12个百分点。

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

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

城市治理新动能:以“微基建”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刘淑妍 吕俊延摘 要:在一个城市社区共同体中,纽带联结和社区认同是其存续的核心要义。

在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双层嵌入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逐渐形成“夹心层”的社区共同体,即互助精神与认同感缺失。

如何在国家入场和始终在场的情况下,消解市场与资本对城市社区共同体的侵蚀,并塑造一个兼具社区认同和邻里互信的社区共同体,这是当下城市社区治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微基建”作为社区中微型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在促进社区共同体的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社区“微基建”作为联结纽带,通过技术赋权、制度赋权和主体赋权三重维度,以提升社区居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责任感的方式,重塑社区共同体,进而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人民城市;社区共同体;双层嵌入;社区“微基建”;纽带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1)03-0003-12DOI:10.13644/31-1112.2021.03.002作者简介:刘淑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吕俊延,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433)一、问题的提出社区作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交汇的重要场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其本质是居民生活共同体。

伴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兴起,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方式随之变迁。

无论是滕尼斯对“本质意志”与“选择意志”①的分殊,还是涂尔干对“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②的对比,都可以收稿日期:2021-01-05*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究”(项目编号:71734004)的阶段性成果。

① [德]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林荣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170页。

②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91、214页。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

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研究作者:徐建华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18期摘要: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本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科学联系。

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实现“三有”经济体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抓住两大改革重点,推进市场机制有效运行;要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增强微观主体活力;要处理好三大关系,推进实现宏观调控“有度”。

关键词: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经济体制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8-0171-0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下文称其为“三有”的经济体制)构建“三有”经济体制的本质是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之间的科学联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一直就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证明,构建“三有”经济体制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提出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路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路和路径更加明确、清晰和具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这是对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科学论断。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此论断是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三有”的科学内涵,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当前构建“三有”经济体制面临的问题(一)实现市场机制有效亟待解决的问题市场机制有效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在于提升要素市场化程度,但目前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仍十分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今 年 以 来 ,面 对 复 杂 严 峻 的 国 内 外 形 势 ,中 小 企 业 经 济 运 行 总 体 平 稳 、稳 中 向 好 , 主 要 指 标 保 持 在 合 理 区 间 ,展 现 出 十 足 的 韧 性 。”中 国 中 小 企 业 协 会 副 秘 书 长 聂 贤 祝 说 。
韧性得益于密集的政策红利。随着深化 增值税改革和小微企业普惠减税政策的施 行 ,企 业 获 得 了“ 真 金 白 银 ”的 支 持 。
多 措 并 举 下 ,营 商 环 境 持 续 优 化 。 商 务 部 数 据 显 示 ,今 年 前 5 月 全 国 新 设 立 外 商 投
资 企 业 16460 家 ;实 际 使 用 外 资 3690.6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 6.8%。 世 界 银 行 报 告 显 示 ,中 国 营 商 环 境 排 全 球 第 四 十 六 位 ,较 上 年 大 幅 提 升 32 位。
“‘ 增 强 ’的 内 涵 是 瞄 准 当 前 市 场 痛 点 ,着 力化解制约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 碍 。 近 年 来 ,各 级 政 府 加 大 支 持 民 营 企 业 和 中 小 微 企 业 的 力 度 ,在 市 场 准 入 、审 批 许 可 、 公 平 竞 争 、经 营 运 行 等 方 面 为 企 业 参 与 市 场 竞 争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件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经 济 学 院教授王孝松说。
“针对传统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经营管
理 难 题 ,我 们 通 过 自 主 研 发 餐 饮 管 理 系 统 、酒 店 管 理 系 统 等 信 息 软 件 ,为 商 家 提 供 选 址 租 赁、耗材采购、员工招聘培训、数据分析等全流 程服务,并通过分享产业趋势、管理方法,提高 商家经营能力和效率,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美 团点评副总裁兼研究院院长来有为说。
—— 完 善 市 场 准 入 管 理 ,准 入 范 围 和 门 槛 进 一 步 清 晰 。 截 至 5 月 底 ,全 国 新 登 记 企 业 286 万 户 ,日 均 1.89 万 户 。 新 登 记 个 体 工 商户户数同比增长 20%以上。
—— 实 施 差 别 化 政 策 ,增 加 小 微 企 业 融 资 规 模 和 比 重 。 截 至 5 月 末 ,对 民 营 企 业 的 银 行 贷 款 余 额 是 40 万 亿 元 ,较 年 初 增 长 了 5.8%。 普 惠 型 小 微 企 业 贷 款 余 额 达 10.25 万 亿元,较年初增长 9.55%。
“减税等支持政策在恢复企业家持续经 营信心和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未 来 政 策 效 果 有 望 向 投 资 端 继 续 传 导 ,将 进 一 步 激 发 企 业 活 力பைடு நூலகம்,促 进 民 间 投 资 增 长 。”万 博 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哲说。
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 场规则和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 1—5 月
数 字 化 赋 能 传 统 餐 饮 店 ,实 现 餐 饮 服 务 业 的 现 代 化 升 级 ,是 我 国 积 极 培 育 新 动 能 的 一个侧面。
“ 促 进 正 向 激 励 和 优 胜 劣 汰 ,一 方 面 要 对 符 合 新 发 展 理 念 的 新 动 能 、新 业 态 、新 模 式 大 力 鼓 励 ,不 断 提 升 企 业 竞 争 力 ;另 一 方 面 ,要 制 定 切 实 可 行 的 退 出 实 施 办 法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进 一 步 优 化 资 源 配 置 ,实 现 市 场 的 良 性 运 转 。”王 孝 松 指 出 ,今 年 以 来 ,我 国 供 给 结 构 持 续 优 化 ,企 业 质 量 有 所 提 升 ,高 端 制 造 业 和 现 代服务业增速维持高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吕 莉
甘 肃 玛 曲 ——
奔跑
● 5 月 末 ,普 惠 型 小 微 企业贷款余额达 10.25 万 亿 元 ,较 年 初 增 长 9.55%
金上 半
融年 新
● 前 5 月 ,五 大 银 行 新 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 贷款平均利率较去年 全 年 下 降 了 0.65 个 百 分点 ● 当 前 ,银 行 业 不 良 贷 款 率 稳 定 在 2% 左 右 , 拨备覆盖率超过 175%
—— 清 理 拖 欠 账 款 取 得 进 展 。 国 务 院 部 署 开 展 清 理 拖 欠 民 营 企 业 、中 小 企 业 账 款 专 项 行 动 。 据 中 国 中 小 企 业 协 会 统 计 ,截 至 4 月 底 ,共 清 偿 拖 欠 账 款 3058 亿 元 ,有 的 省 清 欠任务已完成过半。
促进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
从 北 京 南 城 的 一 个 路 边 摊 ,发 展 为 解 决 几 千 人 就 业 、拥 有 49 家 连 锁 门 店 的 大 品 牌 , “ 南 城 香 ”老 板 汪 国 玉 认 为 ,餐 饮 外 卖 的 数 字 化升级很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近期发布的 《生 活 服 务 平 台 就 业 生 态 体 系 与 美 团 点 评 就 业 机 会 测 算 报 告》显 示 ,以 美 团 点 评 为 例 ,服 务业数字经济平台在 2018 年带动了 1960 万 个 就 业 机 会 ;数 字 化 技 术 与 传 统 产 业 的 融 合 ,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
今 年 一 季 度 ,第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比 继 续 提 升 ,达 到 57.3%;第 三 产 业 增 长 对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达 61.3% ,已 成 为 经 济 增 长 的 主 引 擎 ;第 三 产 业 中 ,信 息 传 输 、软 件 和 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速更快,同比增长 21.2%。
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 能动性
六 七 月 是 毕 业 、就 职 的 高 峰 期 ,工 作 、生 活 地 点 更 换 ,拉 货 、搬 家 是 许 多 人 的 刚 需 。 用 户如何快速便捷地找到优质低价的货运司 机?货拉拉公司以科技创新提升物流信息化 效 率 ,自 主 研 发 平 台 软 件 ,借 助 移 动 互 联 叫 车 可实现 10 秒钟响应、10 分钟到达;运力共享、 流 动 接 单 的 模 式 减 少 空 驶 空 返 ,高 效 运 输 的 同 时 节 能 减 排 。 创 新 收 获 市 场 回 报 ,当 前 ,货 拉拉平台月活跃用户超过 400 万。
“我们力求实现货物与运力的精准匹配, 解 决 用 户 痛 点 ,降 低 全 行 业 运 营 成 本 。”货 拉 拉创始人兼 CEO 周胜馥说,在满足大中型企
“ 国 家 鼓 励 国 企 民 企 共 同 参 与‘ 一 带 一 路 ’建 设 ,多 式 联 运 等 模 式 的 社 会 资 本 准 入 进 一 步 放 开 ,这 些 重 大 政 策 利 好 可 以 让 资 本 的 高 效 率 带 动 高 质 量 发 展 ,不 少 民 营 企 业 都 铆 足 干 劲 准 备 开 拓 新 市 场 。”传 化 集 团 董 事 长 徐 冠 巨 说 。 今 年 以 来 ,传 化 集 团 联 动 市 场 上 多 方 主 体 资 源 ,加 快 在 重 庆 、西 安 和 成 都 等 城 市 提 供“ 中 欧 班 列 ”多 式 联 运 服 务 ,中 国 货 物 与 欧 洲 市 场 的 对 接 时 效 缩 短 15 天 以 上 ,沿 线 物 流效率整体提升。
本报北京 7 月 4 日电 (记者欧
服增 贷
务款 九
实万 多
体亿 元
阳 洁)在 国 新 办 4 日 举 行 的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银 保 监 会 副 主 席 周 亮 介 绍 , 当 前 ,金 融 服 务 实 体 经 济 质 效 得 到
286 万户
全国新登记企业
日均 1.89 万户
41.61 万亿元
规上工业企业 实现营业收入
同比增 5.1%
32↑ 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 第46位
提升 32位
今年一季度
57.3%
61.3%
第三产业 增加值占 GDP 比重
第三产业增长 对 GDP 增 长 的贡献率
前 不 久 ,中 国 中 小 企 业 协 会 向 3000 多 家 企 业 发 放 调 查 问 卷 ,73.55% 的 企 业 反 映 税 收 负 担 有 所 减 轻 ,63.85% 的 企 业 反 映 行 政 事 业 性 收 费 有 所 减 少 。 1—4 月 ,全 国 规 上 中 小 工 业 企 业 主 营 业 务 收 入 同 比 增 长 7.2% 。 1—5 月 ,全 国 服 务 业 生 产 指 数 同 比 增 长 7.3% ;民 营 企 业 进 出 口 5.02 万 亿 元 ,增 长 11.1%,占 我 国 外 贸 总 值 的 41.4%,比 去 年 同 期 提 升 2.6 个 百 分 点 。 数 据 显 示 ,今 年 上 半 年 ,我 国 微 观 主 体活力明显增强。
要 闻 2 2019年 7月 5日 星期五
关 键 词 :增 强
微观主体活力强 新动能快速成长
本报记者 齐志明
■R 经济新方位 八字方针半年观察②
核心阅读
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和 小微企业普惠减税政策的施 行 ,企 业 获 得 了“ 真 金 白 银 ”的 支 持 。 世 界 银 行 报 告 显 示 ,中 国营商环境排全球第四十六 位 ,较 上 年 大 幅 提 升 32 位 。 促 进 正 向 激 励 和 优 胜 劣 汰 ,积 极 培 育 新 动 能 ,高 端 制 造 业 和 现代服务业增速维持高位。 多 措 并 举 ,我 国 微 观 主 体 活 力 明显增强。
业 内 人 士 指 出 ,当 前 制 约 新 旧 动 能 转 换 的 供 给 侧 结 构 性 问 题 仍 然 存 在 ,主 要 表 现 在 新 供 给 部 门 增 速 较 快 但 占 比 仍 然 较 低 ,未 能 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决定性引领作用。对此, 如何破局?
“未来需要发挥财政政策调结构的作用, 重 点 向 新 型 基 础 设 施 和 新 兴 产 业 倾 斜 ,激 发 新 经 济 活 力 。”刘 哲 说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