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218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a.png)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民间歌曲”中的第二节“孤独的牧羊人”。
详细内容包括了歌曲的背景介绍、旋律分析、歌词解读、演唱技巧以及相关的民间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旋律、歌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对民间音乐的认识和兴趣。
3. 通过学习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学生的歌唱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演唱技巧的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背景、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歌唱表现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
学具:歌词单、五线谱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牧羊人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孤独的牧羊人”。
2. 背景介绍: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作者及歌曲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
3. 旋律分析:引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旋律特点,如:节奏、音阶等。
4. 歌词解读:讲解歌词中的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
5. 演唱技巧:示范并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共鸣等。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让学生扮演牧羊人,演唱歌曲,增强体验。
7. 例题讲解:分析歌曲中的难点,如旋律跳跃、节奏变化等,并进行讲解。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独立演唱歌曲,并进行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孤独的牧羊人》2. 歌曲背景、作者、歌曲地位3. 旋律特点、歌词解读4. 演唱技巧、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熟记《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独立演唱歌曲。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注意旋律、节奏、歌词的准确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民间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课外音乐活动,如合唱、民族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孤独的牧羊人(节选)-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节选)-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60409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e6.png)
孤独的牧羊人(节选)-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简介《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首经典的钢琴作品,作曲家为法国作曲家夏尔·瓦朗丁(Charles-Valentin Alkan),笔名“维耶那老人”。
这首曲子包含了传奇和浪漫的元素,是夏尔·瓦朗丁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以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中的节选作为讲解对象,为读者介绍该曲的基本情况和演奏技巧。
曲式《孤独的牧羊人》由主题和变奏构成,共10个小节。
其中,主题由8个小节组成,变奏则由2个小节组成。
该曲主题雄浑、阳刚,旋律简单易记,容易取得听众的认可。
变奏部分则以速度的变化、和弦的转换和节奏的改变等手法,把主题展开、发挥、深化。
演奏技巧1. 节奏的把握《孤独的牧羊人》的节奏主要是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组合,需要把握得当。
在演奏时,要注意节奏的延长和加速,做到有度有规。
2. 手指的灵活性由于该曲要求左手同时进行音符和和弦的演奏,因此左手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练习时,建议采用“分解和弦、反复练习”的方法,加强左手在演奏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发挥表情《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曲子虽然音乐简洁,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在演奏时,要抓住曲子中的重点,发挥出曲调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节:主题部分(一、二小节)1.讲解主题部分的曲式和旋律特点;2.指导学生练习主题部分的节奏和音符;3.分段教授主题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的演奏技巧。
第二节:变奏部分(九、十小节)1.讲解变奏的意义和作用;2.演示变奏部分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3.指导学生练习变奏部分的和弦和音高变化。
第三节:整体练习1.整体练习主题和变奏;2.强化左手的练习,让学生掌握左手的灵活性;3.指导学生发挥曲子中的情感和意境。
总结《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曲子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在教学时,我们应该细心地倾听学生的演奏,认真指导,并及时纠正他们的弹奏技巧和表现力。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掌握曲子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807e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4.png)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学习大跳音程的演唱,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正确的声音演唱。
2、初步了解“Yodel”的特殊演唱形式,学习“YODEL”曲风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3、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歌曲中的大跳音程非常多,在通过前面对音符音高的一系列铺垫后,让学生能用正确地方式演唱音程跨度大的歌曲。
教学过程:一、模唱《雪绒花》前两句旋律1.师:音乐课开始时,老师先给同学们演唱一段旋律。
(师用A哼唱)2.师:好听吗?你们也一起来哼唱。
用U哼唱。
(生用U唱)3.师:怎样才能唱得更好听,你有什么秘诀?生:放松、微笑、带上想象。
师:老师再教同学们一招,大牙松开,把声音送到身体外面去。
(生唱,在升高半个音唱)二、引出歌曲《孤独的牧羊人》1.师:同学们美妙的歌声引来了一位牧羊人,他也唱起了动听的歌曲。
2.(播放歌曲)师带学生配上摆头动作,全体一段,女生一段,男生一段。
3.揭题。
师:这是一首美国歌曲,叫《孤独的牧羊人》。
谁来说说牧羊人的歌声带给你什么感觉?生:快乐、轻松、自在。
三、学谱子1.师:让我们用歌声来体会一下快乐、轻松的感觉吧!2.学唱谱子555 555 ︱54 43︱5555 5555︱56 5︱5555 6567︱1—︱先打节奏,念“打”。
再填入音高唱。
3.师:唱了几句谱子,有没发现这首曲子的音符有什么特点?生: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师:这是一种很有名的唱法,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介绍“Yodel”唱法。
5.师:有些年轻人非常执迷于这种唱法,经过不断的练习,成为了“Yodel”唱法的高手。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Yodel”高手的演唱。
(播放)6.师生接唱谱子。
师:我们一起来配合唱谱子,你们唱前面一段,我唱后面部分。
四、念歌词1.师:我们一起来玩RAP,就是说唱。
我来说,同学们接唱。
2.配上爵士节奏说唱。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6875ea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d.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丰富情感体验。
2、通过听赏模仿,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和强烈的节奏,能够准确的模唱“约德尔”唱法的衬词,充分感受音乐的魅力。
3、通过教师有效的层层递进的引导,感受并能够通过聆听演唱、使用小乐器、模仿和偶戏方式表现音乐。
二、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学习2/4 X X │ 0X X0 │的节奏与“约德尔”唱法。
三、教学难点1、通过多种方式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并学唱“约德尔”唱法的衬词。
2、通过模仿和使用偶戏表演,记住歌曲中的音乐角色并完整表演。
四、教学准备音乐多媒体课件、提线偶人、打击乐器、头饰、黑板贴五、教学过程(一)电影故事导入(2分钟)1、暖场音乐《DO RE MI》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这个电影吗?(PPT呈现,电影《音乐之声》)生:看过师:看过这个电影的同学举举手呢。
生:举手师:好,这么多同学都看过这个电影呀,那,让我们来回忆回忆这个电影。
【ppt】(配点《音乐之声》电影里的背景音乐)(电影讲述的是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那里一个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年轻的实习修女叫玛丽亚,她性格开朗,喜欢唱歌。
一天修道院的院长对玛丽亚说:当地有一位退役的海军军官,几年前妻子去世,现在需要一位家庭教师帮他管教他的7个孩子。
当玛丽亚到达家里以后,发现军官对他的孩子实行军事化管理。
他不让孩子们欢笑和唱歌,孩子们心情非常压抑。
玛丽亚用自己的爱心和音乐感染了这一群失去母爱的孩子。
她带孩子们四处去郊游,感受大自然。
并在上校离开家的时候教孩子们唱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上校的回来,歌声也深深地打动了上校。
(二)聆听欣赏(29分钟)1、完整欣赏视频(5分钟)(注意老师搬小凳子坐下来一起观看)过渡:电影回忆到这里就结束了,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这部电影中的一首插曲,名字叫做《孤独的牧羊人》。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45293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9c.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孤独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与人分享快乐与忧愁。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关系的理解。
3. 孤独感受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心理。
2. 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孤独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孤独的牧羊人》文本。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基本情节。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故事分享(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故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5.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讨论中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是否表现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4cc8c581b6bd97e19ea61.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它已“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了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游戏的情景。
歌曲为表演唱。
歌曲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是歌曲显得十分轻快而富有活力。
歌中的衬词“来咿奥都”课视为牧羊人的歌声,使歌曲更为会写有趣。
演唱时常要用提高嗓音、假声突然翻离的方法。
这是瑞士约德尔山歌的旋律风格和演唱方式。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处于学习最蓬勃时期,需要拓宽知识面,也已有一定的音乐积累,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大致能从节奏、旋律、情绪、速度等音乐要素来理解音乐作品。
但对外国民歌的风格特点还不甚了解。
不过本首歌曲节奏明朗、曲调欢快,学生比较敏感与青睐于这类音乐作品,所以它很好的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和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角色互换法来引导学生感受“约德尔调”的风格。
三.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孤独的牧羊人》,接触瑞士约德尔山歌,感受体会其风格之美。
欣赏一系列欧洲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体验与学习,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意识,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认为素养。
2、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歌曲简介,激发学生用准确、清晰而俏皮的声音来演唱《孤独的牧羊人》,能简单了解构成约德尔山歌作品的音乐要素。
3、过程方法目标:设情景教学法贯穿始终,构建一个学习氛围;用启发联想法,激励学生多思维;用活动激励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学唱歌曲的方法,练习用准确、清晰而俏皮的声音演唱,并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约德尔山歌。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有真假声交替的演唱歌曲及唱准大跳音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音乐像一条船,承载着我们在历史的长河里航行;音乐是一座桥,沟通你们彼此的心灵。
创设情境:音乐采风,乘着歌声的翅膀去欧洲。
1、说一说:你认识这几位音乐巨匠吗?【背景音乐:《欢乐颂》】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2、连一连:请把音乐家的代表作品连线贝多芬欢乐颂莫扎特渴望春天舒伯特小夜曲3、品一品:连续播放代表作品片段提问:为什么欧洲会产生这么多著名的音乐家?结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1d64b9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3.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1、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等奖1、初步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在演唱过程中感受衬词重复演唱的趣味,体验音乐欣赏活动带来的的快乐。
2、理解“孤独”的含义,知道人在孤独时可采用唱歌、跳舞等积极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感到快乐。
3、积极参与“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用好玩、幽默的音色与牧羊人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磁带、图谱、打击乐器。
第一课时活动过程:一、理解“孤独”的含义,尝试用积极的方法排解孤独。
1、你们知道什么是“孤独”吗?你们有过孤独的时候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在孤独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快乐?(引导幼儿说出和朋友玩、跳舞、唱歌等多种方法排解孤独,体验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3、“有一位牧羊人,每天独自一人站在山顶上放羊,他是孤独的还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来听。
二、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旋律欢快、活泼、诙谐的风格。
1、欣赏英文歌曲,感受牧羊人的情绪。
“听了这首歌,你们觉得牧羊人是孤独还是快乐呢?从哪里听出来的?”2、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发现并感受衬词。
“歌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我用中文来演唱,你们听一听,歌曲里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你们觉得什么地方最有趣、最幽默?”“这个有趣的地方是我们平时很少听到的,是外国民歌中一种特殊的演唱方式。
”3、玩“牧羊人和小羊”的游戏,学唱衬词。
“我做牧羊人,你们做调皮的小羊,来学我唱歌,看哪只小羊学得最像。
”三、再次欣赏教师演唱歌曲,分辨不同的衬词演唱方法。
1、教师演唱,引导幼儿发现歌曲中衬词的不同。
“我们再来听一听,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唱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2、发现衬词高低唱法的规律。
“什么时候唱得高,什么时候唱得低?”师幼共同小结:“原来,歌里的‘咿噢嘟咿噢嘟咿噢’有的高、有的低,先唱高的再唱低的。
”3、对比不同人物的音色。
“歌里除了牧羊人的歌声,还听到谁的声音?”师幼共同小结:“歌里还有王子、行人、旅店的客人、饮酒的人、小姑娘的声音。
[第六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第六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e144f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3.png)
[第六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教学内容:《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能用富有弹性,颗粒感的巴乌声吹奏《孤独的牧羊人》表现出乐曲活泼,诙谐的情绪2、熟练的运用双吐音的技巧以及八度大跳的手指技巧教学重点:快速又平稳的吹奏乐曲,并能演奏得清晰,有乐感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双吐音和八度大跳的手机技巧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
检查自学内容1、抽选几位学生演奏自学曲子《保尔母鸡》2、请学生评价同学演奏得情况。
3、讨论需要纠正的乐句4、全体学生一起吹奏《保尔母鸡》二.学习新课(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大家熟悉的曲子《孤独的牧羊人》。
我们再重温这首经典的作品。
一边聆听一边随旋律律动2、播放原曲《孤独的牧羊人》,师生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新课1、请学生跟钢琴伴奏唱歌谱2、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比较难唱。
3、引导学生找出八度大跳的地方4重点唱八度跳跃处5、师:我们试一下在巴乌上吹奏八度大跳。
感受手指动作的要领6。
学生自由练习八度跳跃处7请学生回答手指上的要领8师:吹奏八度大跳时,手指按孔和手指离开孔都要迅速轻巧,有弹性。
9。
学生再次练习八度大跳10师:我们放慢速度吹奏全曲11学生完整吹奏全曲12、师:哪些地方吹得不清楚呢,是什么原因13、引导找出需要双吐音的地方,并强调十六分音符一定要用双吐音才能吹得清晰。
14、学生练习双吐音15再次放慢速度吹奏全曲。
三.小结,作业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孤独的牧羊人》让大家再一次感受到吹奏快速的乐曲时双吐音的重要性。
而且,手指更加灵活是以后吹奏更有难度的曲子的一个基础。
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习,下节课能听到你们用原速清晰,流畅的演奏这首《孤独的牧羊人》。
有时间的同学还可以练习《清晨》。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888acc76a20029bd642d22.png)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苏少音乐八上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告知学生今天要选出金牌团队和表现优秀的同学,请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
二、视频导入
观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
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找出衬词有几处?哪几处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画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的特点
3、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师演唱主体部分,生演唱衬词部分。
要求生思考主体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5、主体部分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与延伸
再次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声音有何特点?
2、了解约德尔调的特点
3、了解音乐剧
五、活动与创造
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六、总结
七、评出金牌团队以及优秀表现个人。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演唱孤独的牧羊人(节选)》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演唱孤独的牧羊人(节选)》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60c6207cd184254b3535a0.png)
初中音乐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演唱:孤独的牧羊人(节选)》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
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歌曲,让学生感受影片中歌曲的艺术魅力,激发对影片音乐了解的愿望与兴趣。
2、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轻松、幽默、诙谐的情绪。
3、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并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了解约德尔山歌风格和其演唱特点。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难点:自主评价音乐与影片的关系。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
师: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个影片片段
播放歌曲《DO,RE,MI》
思考:歌曲情绪?该片段情节?出自哪部影片?
2、师简介:这首《DO,RE,MI》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部插曲。
该影片是根据同名音乐剧《音乐之声》改编的,当年影片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
同时影片中的很多插曲流传至今,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将走进这部影片去感受一下影片中的的经典音乐魅力。
(出示课题)
音乐之声——魅力之声。
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
![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https://img.taocdn.com/s3/m/901ed0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b.png)
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学习欣赏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学生音乐笔记本或纸张。
3. 音乐欣赏评价表格(可选)。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创造兴趣: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提及其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启发思考:提问学生对于音乐作品中可能出现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有何了解。
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播放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
2. 学生专注聆听,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笔记本上记录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动态等,并讨论其表现技巧。
情感体验与表达(15分钟):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可以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
2. 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朗读等形式进行表达。
3. 提供一些情感词汇供学生参考,如悲伤、寂寞、温暖等。
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继续播放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再次欣赏并加深对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音乐作品中的一些音乐元素,如旋律的唱唱跳跳、节奏的拍拍手等。
3. 可以邀请学生自由创作一段音乐,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理解和情感。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学生在本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作作品或表演,并提供互相评价的机会。
3. 可以使用音乐欣赏评价表格,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拓展活动(可选):1. 邀请学生研究其他音乐作品,比较其与《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元素和表现技巧。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会或音乐展览,进一步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a06ac250e2524de5187ed2.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年级:八年级课时:一课时课题:孤独的牧羊人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教学目标: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同学们,古今中外的音乐都绚烂多彩,不同地区,风格也各有特色。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究欧美国家的音乐,感受他们的异地风情。
二.视频导入1、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接下来咱们再来欣赏一段音乐剧,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感体验?学生交流轻松,愉快,幽默,诙谐等。
三.新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这就是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也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孤独的牧羊人》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
1.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聆听中文版的《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一下歌曲的幽默诙谐。
2.第二遍听老师范唱,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引出反复记号。
学生交流。
3.聆听A段第一段歌词,找出相同的乐句。
先唱歌谱,多唱几遍。
a.相同乐句讲述了什么故事?教师带学生念歌词b.能不能把故事唱出来?师生合作,学生唱A段相同的乐句,教师唱没教过的部分。
教师弹钢琴,师生接唱。
4.学唱衬词部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老师唱的是什么?学生一起把衬词歌词念出来。
教师范唱一遍,忽高忽低,指导学生唱谱(低音sol到中音sol),提醒学生低音用真声唱,高音用假声唱,注意气息,就这两个音多练几遍,再慢速地教歌谱,唱会常准的基础上快速的唱谱,最后把衬词加进去唱。
5.这种忽高忽低,真假声快速交替的演唱方法,叫约德尔。
引出约德尔调。
欣赏视频6.师生合作,教师先唱主体部分,学生唱衬词;然后学生唱主题,教师长衬词。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538cd70722192e4436f630.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欣赏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乐曲诙谐、轻快、活泼、生动的情绪。
2、知道约德尔调,了解约德尔调的歌唱风格。
3、体验美国乡村歌曲的唱法,了解音乐剧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认真的聆听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音乐风格进而了解约德尔山歌的表演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优美的音乐形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了解美国的音乐剧,知道约德尔山歌的表演形式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以视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孤独的牧羊人》思考:视屏与我们常看的电影有什么不同?二、了解音乐中的知识1、什么是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剧是由喜歌剧及轻歌剧(或称“小歌剧”)演变而成的,早期称作“音乐喜剧”,后来简称为“音乐剧”,是19 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
2、首次欣赏音乐视屏,了解演唱歌曲的背景及创作人《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音乐剧《音乐之声》中女教师玛利亚带着孩子们表演木偶戏的时候演唱的。
《音乐之声》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 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
创作人:理查德罗杰斯美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剧创始人。
他写的歌曲富有生命力,曲调容易上口,旋律性强,令人久久难忘。
他一生共创作了40 多部音乐剧。
代表作:《音乐之声》《旋转木马》《南太平洋》3、仔细聆听,了解音乐风格。
《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节奏紧密,衬字多;整首歌音乐带着诙谐、轻快、活泼、生动感觉,演唱时需要学生注意表演形式。
约德尔调(约德尔山歌):流行于古代瑞士和奥地利山民之间,运用真假声迅速交替的唱法,形成十分有趣的奇妙效果。
歌词中多用衬词,能产生一连串的高-低-高-低的声音。
衬音:“来”“咿”“噢”“都”三、新歌教唱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cc4398c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3.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音乐教案标题:《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4.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录音或视频。
2. 音乐作品的歌词和翻译(如果有)。
3. 音乐乐谱(如果有)。
4. 合适的音乐播放设备。
5. 纸和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可以提及作曲家、作品的年代和风格等信息。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样的音乐可以表达“孤独”的感觉?他们能否想象到这种音乐的特点?2. 欣赏与分析(15分钟)- 播放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仔细聆听。
- 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特点。
可以使用问题引导,如:这首曲子有几个乐章?每个乐章的特点是什么?旋律有哪些特点?和声有哪些特点?节奏有哪些变化?3. 感受与表达(20分钟)- 让学生用纸和笔记录下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想象。
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如孤独、宁静、自由等,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或故事。
- 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表达,鼓励他们彼此倾听和交流。
4. 创作与表演(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个简短的舞蹈或戏剧表演。
-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音乐乐器或其他道具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学生可以给予反馈和鼓励。
5. 总结与延伸(10分钟)- 回顾整个教案,让学生总结他们从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提供一些延伸活动的建议,如学生可以尝试演奏音乐作品的旋律或和声部分,或者尝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并能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和节奏特点。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c3de45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04.png)
【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第四章《西方音乐之旅》第三节《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特点,以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2. 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并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情感;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点: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PPT课件、歌谱。
学具:口琴、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阿尔卑斯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阿尔卑斯山民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等;(2)教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注意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3)分析歌曲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阿尔卑斯山民歌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音域宽广2.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并录制视频。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学会了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演唱技巧。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阿尔卑斯山民歌的知识,如其他著名的阿尔卑斯山民歌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2. 教学重点:阿尔卑斯山民歌的风格特点;3. 课堂实践:随堂练习、小组展示及评价;4. 作业设计:演唱视频录制及反馈。
一、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1. 演唱技巧:在高音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腹式呼吸,保持声音的稳定和自然。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c5c2b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a.png)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第三节《西方乡村音乐》,详细内容为欣赏和分析《孤独的牧羊人》这首经典乡村音乐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乡村音乐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乡村音乐的特点及其在《孤独的牧羊人》中的体现。
2. 教学重点:分析《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吉他。
2.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乡村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随后,引导学生关注乡村音乐,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播放《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其旋律和节奏。
讲解乡村音乐的基本特点,如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和声丰富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孤独的牧羊人》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4. 知识拓展(15分钟)介绍乡村音乐的历史背景和著名乡村音乐人,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主题:《孤独的牧羊人》2. 乡村音乐特点:旋律简洁、节奏明快、和声丰富3. 音乐元素:旋律、节奏、和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乡村音乐作品,阐述其音乐特点。
答案示例:《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这首歌曲具有典型的乡村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
歌曲以对美国乡村生活的热爱为主题,展现了乡村音乐的魅力。
2. 作业要求:不少于5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乡村音乐的特点和鉴赏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研究乡村音乐,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22674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0.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孤独的牧羊人》篇1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体验歌曲创作中的约德尔手法,尝试用轻松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活动准备1.《DO—RE—MI》《孤独的牧羊人》音乐CD及伴奏音乐。
2.《音乐之声》视频《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3.画笔、纸;牧羊人、田野、城里人、王子、农夫、餐桌、啤酒、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带围裙的妈妈图片。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听《do—re—mi》,介绍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它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引出《孤独的牧羊人》。
2.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的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2)完整欣赏中文版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部分,接着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
3.画图谱、贴形象,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
见识随音乐贴牧羊人、田野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在衬词部分教师可画的螺旋线表示约德尔调)(2)欣赏歌曲第二段:教师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哟普而看图谱跟唱衬词。
(3)欣赏歌曲第三段。
出示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4)教师幼儿对唱歌曲。
教师唱歌曲叙述部分,幼儿演唱衬词部分。
4.随歌曲两两结伴自由跳圆圈舞,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音乐演唱或表演歌曲,体验快乐情绪的传递。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2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的歌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唱歌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来,特别是幼儿期,对歌曲的需求更是强烈。
因此,幼儿园歌唱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歌唱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情感的能力。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 音乐精彩教案.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 音乐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dc86a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2.png)
2024年【精选】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音乐之旅》第四章《影视音乐与歌曲》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欣赏和分析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通过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元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孤独的牧羊人》的歌曲旋律、节奏和歌词,能正确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在电影中作用的认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变化及和声处理。
2. 教学重点:歌曲的正确演唱和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电脑、PPT课件。
2. 学具:歌词单、音乐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魅力。
2. 讲解:介绍歌曲背景,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元素。
3. 演唱:教授歌曲,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4. 实践: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演唱和表演。
六、板书设计1. 《孤独的牧羊人》2. 内容:a. 歌曲背景b. 旋律、节奏、和声分析c. 歌曲正确演唱方法d.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电影《音乐之声》中另一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并与《孤独的牧羊人》进行对比。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旋律、节奏、和声、歌词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演唱和表演方面的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看电影《音乐之声》,深入了解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剧社或合唱团,提高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变化及和声处理。
2. 教学过程:实践环节中学生的演唱和表演。
3. 作业设计:分析电影《音乐之声》中另一首歌曲的音乐元素,并与《孤独的牧羊人》进行对比。
〖2021年整理〗《孤独的牧羊人》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孤独的牧羊人》参考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61ca10fab069dc502201fc.png)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参考教学内容:1、复习 2/4 、 3/4 、 4/4 、 6/8 拍的拍子。
2、学习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1、加深几种常用拍子的打法。
2、掌握歌曲的风格与特点:轻快、跳跃、幽默。
3、熟悉音乐,能跟着音乐一起演唱。
教学重点:1、充分发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欲望。
2、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学唱本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节奏1)师问学习了些什么拍子,板书在黑板上。
2)请同学来黑板上写节奏。
3)请同学来标强弱记号。
(对了就用三声掌声或说三次 OK 与 GOOD 来表示鼓励)4)一起读,一起打。
3、看今天学习的《孤独的牧羊人》是几拍,每小节几拍。
二、新授1、放录音听一遍,讲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2、打拍子听一遍,第一段拍腿,第二段拍肩,第三段两人对拍牚,第四段拍腿。
3、两人打拍子听一遍。
(师:“ 1 2 3 ”,生:“木头人”。
生马上安静下来。
)4、师教唱,注意:轻快、跳跃。
(注意歌中的“ 来咿奥都”可以轻轻拍手。
)5、放录音听一遍,生随音乐节奏摇头,重拍左边,弱拍右边。
6、生画简笔画,师放音乐,画画时间从音乐响起到结束完成。
7、评画:1)同桌作品交换欣赏。
2)师选几幅优秀的作品展示。
3)放音乐生小声跟唱。
三、小结下课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孤独的牧羊人2/4 │××│××│┈┈3/4 │×××│×××│┄┄4/4 │××××│××××│┄┄6/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苏少音乐八上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课题:孤独的牧羊人
课型: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教学目标:
1、能用弹性的声音和幽默、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了解音乐剧和约德尔调特点。
3、通过欣赏、演唱接触欧美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领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激发对世界优秀文化了解的愿望和兴趣。
4、学会小组内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分角色表现歌曲,尝试自己设计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告知学生今天要选出金牌团队和表现优秀的同学,请每一位同学都要努力。
二、视频导入
观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思考:作品中的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
三、新歌教唱
1、第一遍聆听听出歌词的演唱顺序
2、第二遍聆听生谈谈自己对歌曲印象最深的一句
?生自由谈谈,师小结。
?找出衬词有几处?哪几处是相同的?
?唱一唱,用手画画旋律线,体会旋律的特点
3、师生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
师演唱主体部分,生演唱衬词部分。
要求生思考主体部分旋律有何共性。
4、生完整演唱歌曲师适时纠正
5、主体部分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做什么呢?
四、拓展与延伸
再次观看视频《孤独的牧羊人》
1、看看歌曲的演唱声音有何特点?
2、了解约德尔调的特点
3、了解音乐剧
五、活动与创造
尝试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六、总结
七、评出金牌团队以及优秀表现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