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合集下载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对民生问题的认识

三、当前中央的民生政策
治 大 国 若 烹 小 鲜
1.取消农业税
△取消农业“四税”,直接
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约1250 亿元,农民实行减负总额 在1600亿元左右。
△ 从2004年起,国家建立
了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 贴制度,2009年这四项补 贴总额已达到1230多亿 元。
2.学有所教
△ 2006年西部地区实行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4.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中国民生问题的现状
(1).教育 教育----任重而道远 教育
教育经费出资结构
33.60%
62.70% 3.70% 国家 社会 个人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
代际转换PK代际传递
(2).就业 劳之者众 岗之者寡
(3).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 贫富差距直逼红线
6.下乡政策启动农村消费
下乡补贴产品: 冰箱(冷柜)、彩电、 洗衣机、手机、电脑、 空调、热水器、汽车、 摩托车、微波炉、 电磁炉
• 让 社 会 更 加 加 幸 公 福 正 、 切 更 要 有 让 尊 人 严 民 ! 生 ! 谐 和 加 更 、 一 的 更 做 得 所 活 们 我
这是最好的时世,这是最糟的时世; 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世纪,这是怀疑的世纪; 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意的冬天; 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 我们正奔向天堂,我们正走向反面。 ——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
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和政权兴替的关键
国际教训 *苏联
苏 联
“苏共不仅是被国内外 反共势力搞垮,还被 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 级和苏联人民抛弃。” *1、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
过程中对人民利益及需求 的认识出现偏差。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正方辩手:首先,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个国家的发展应该以人民的幸福为根本目标,而不是只关注经济增长和政治权力。

毛泽东曾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深刻地表达了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的理念。

如果一个国家只关注经济增长而忽视了民生问题,那么经济发展的成果就很难转化为人民的幸福。

其次,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果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社会中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积累,最终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甚至政治动荡。

历史上有很多案例都表明,忽视民生问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

比如,法国大革命就是因为贵族和政府忽视了民生问题,导致了人民的不满情绪爆发而引发的。

最后,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一个良好的国家治理应该是以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的。

如果政府只关注自身的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的民生问题,那么就很难建立起良好的治理体系。

毛泽东曾说过,“一切为了人民”,这句话正是强调了国家治理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稳定,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

反方辩手:我们认为并不应该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政府资源的过度分配,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毛泽东曾说过,“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表明了政府应该以国家的长远发展为重。

其次,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政府的效率下降。

如果政府过分关注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政府资源的过度分散,从而影响政府的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最后,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大。

如果政府过分投入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

这对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并不应该过分注重民生问题,而应该以国家的长远发展为重。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精)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精)

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几点思考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

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看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特别是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

首先,“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

就是要实行有利于就业的财政、税务、金融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着力解决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其次,“教育是民生之基”。

知识就是财富,科教兴国,百年大计。

就是要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国民素质,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

民生工作交流发言稿

民生工作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民生工作的心得体会。

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民生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对民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民生意识民生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做好民生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服务质量1. 深化调查研究,找准民生问题。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找准民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民生政策精准落地。

2. 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民生工作涉及多个部门,要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3. 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等问题。

4. 创新宣传方式,扩大民生政策知晓率。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广泛宣传民生政策,让群众了解政策、享受政策。

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1.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敢于直面矛盾,敢于动真碰硬,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民生政策落实到位。

加大对民生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落实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确保民生政策落地生根。

3. 完善考核机制,推动民生工作持续改进。

建立健全民生工作考核机制,将民生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推动民生工作持续改进。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1.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

加大对民生工作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2. 强化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坚决纠正“四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正方辩手观点: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体现了政府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关注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

如果国家忽视了民生问题,那么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都将受到威胁。

其次,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

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最后,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形象的体现。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问题严重,那么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也会受到影响,国际社会对这个国家的评价也会不高。

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提升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反方辩手观点: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不应该过分注重民生问题。

首先,政府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如果政府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其次,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所有问题。

政府应该更注重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国家财富,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最后,政府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导致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因此,政府应该在处理民生问题时保持适度,不应过分注重民生问题。

在这个辩题中,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因为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

因此,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努力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的国际形象。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的核心议题和公开的政治承诺。

在党的十七大会场内外,奏响了关注民生的“大合唱”,民生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日益凸显出来,彰显着执政为民理念,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着民生问题不断迈向现代文明、和谐发展的新阶段。

一、民生的科学内涵“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

而《辞海》中对“民生”的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

何谓民生,就是指与现实人的生存权利有关的全部需求和与实现人的发展权利有关的普遍要求。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人文精神特征的整体式样。

民生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不断上升的概念,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发展过程,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时代不同,民生的内涵要求不同。

建国初期的民生问题,以解决人们有饭吃、有衣穿,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资料为基本前提。

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之忧,而是全方位的、高层次的民生问题。

它不仅包括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基本问题,还包括公平公正、民主法制等更高的诉求。

用科学发展观来诠释民生问题,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民生何以成为问题民生是中国的千年问题。

民生问题,民心问题,国运所系。

从秦皇汉武开始,民生问题就一直是中国历次朝代兴衰的核心,“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勃兴之间,民生为大”,是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经验。

到了近代,民生问题正式成为严肃的政治问题,它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之一。

从1978年起,邓小平同志以“不争论”的姿态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成为问题的原因集中表现在:第一,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使得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贫富之间的悬殊日益拉大。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关注民生问题?正方辩手: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应该关注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如果一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人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那么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会受到威胁。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才能谈得上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其次,关注民生问题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的福祉,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权力和利益。

正如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政府是人民、由人民、为人民所建立的。

”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关注民生问题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民生问题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只有关注民生问题,才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综上所述,关注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也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更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努力解决人民的疾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反方辩手: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并不一定要过分关注民生问题。

首先,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并不完全依赖于民生问题。

有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民生问题却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例如,新加坡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在民生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困难。

其次,政府并不是唯一能够解决民生问题的力量。

社会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组织和力量,比如慈善机构、志愿者团体等,他们也可以为民生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每个人都可以为解决民生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过分关注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政府的资源分配不合理。

政府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分关注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其他重要领域的资源不足,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正方辩手:首先,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民生问题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关注民生问题,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

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政府的责任和宗旨。

只有关注民生问题,才能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

其次,注重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只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会稳定,国家才能有持续稳定的发展。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注重民生问题不仅符合人道主义,也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利益。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证明注重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民生政策,如教育扶贫、医疗保障等,这些政策大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外,像芬兰、挪威等国家也是通过注重民生问题,建设了一个幸福的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高,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符合一个负责任政府的宗旨,也符合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反方辩手:首先,我们认为政府应该更注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等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没有强大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就无法保障人民的生活。

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的,“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人民的幸福”。

因此,政府应该更注重这些问题,才能保障人民的生活。

其次,注重民生问题并不意味着就能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

政府应该更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让人民有更多的机会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同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政府应该更注重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而不是仅仅关注民生问题。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证明注重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等,这些政策大大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从深度上突破——对进一步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从深度上突破——对进一步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几点思考
实用生活讯息外 ,还更多地涵盖与百姓
帮助百姓解决难题
舆论监督在党报新闻宣传 中占有很 大 比例, 特别是 在 民生新 闻报道 上, 更 应注重舆论 监督 。老百姓在 日常 生活 、 工作 中遇到的一些 问题 ,有时很难得 到
反 映当前社会生活 、 社会问题 、 社会风气
的报道 ,而 民生新闻则 强调人文关怀和 平 民视角, 以人为本 。湖南经济 电视 台
们的生计没 了出路 , 政府应该 考虑这件
发一些这样深受百姓欢迎 的好稿来 。
于受到 的 限制 较多 , “ 带着镣 铐跳 舞” ,

寻找最贴近群众 的 “ 点” 让 民
在 民生的角度去考量 , 用群众 的语言去 解读 。
见, 让读者欢迎 呢?这 是 民生新 闻报道
中的一个难点, 也是 一个值得研究 的 问 题 。本文就此谈点粗浅想法 。
过去一些媒体上刊发 的有些 民生新 闻为何不被读者所喜爱?就是因为民生 新闻报道 面比较窄 , 内容雷 同, 注的只 关
每 月 聚焦
得到解决。 这就说明了舆论监舆 的作用 。 所 以, 姓向新闻媒体 反映情况和 问题 百
的越来越多 。但 是, 过去 党委机关报 由
我们各 级党委机 关报都应组 织采写 、 编
新闻 中说 :渔 民说 , “ 休渔保护海 洋资源
和海洋 生态平衡 , 这个决 定好 , 我们 拥 护。但是我们是靠鱼 为生的, 休渔 后我
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深度的思考。 要深度揭示与百姓民生息息相关 的 事物本身 的客观规 律, 以理性 与人性关 怀的态度 , 直面社会 问题 , : 如 违法拆迁 侵犯百姓利益 、工人再就业难 、欠薪欠
由此 , 我们 可 以认 识 到,民生 有小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正方辩手: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观众,我是正方辩手,我将就“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这一辩题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民生问题的重要性。

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涉及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如果我们忽视了民生问题,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忽视了人民的生活,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正如毛泽东曾经说过,“为人民服务”,这句名言表达了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宗旨。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

其次,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只有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国家的发展才有了根基。

如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那么国家的发展就是虚有其表的。

正如习近平曾经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党一贯把人民的生活放在首位的态度。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最后,我们要看到民生问题的紧迫性。

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很多民生问题,比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关乎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谢谢!反方辩手: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观众,我是反方辩手,我将就“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这一辩题阐述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国家发展的全局性。

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还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就会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不可取的。

正如邓小平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表达了我们党一贯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的态度。

因此,我们不应该过分注重民生问题,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其次,我们要看到民生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

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如果我们过分追求短期的效果,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甚至产生更多的问题。

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几点思考作者:朱丽荣来源:《卷宗》2018年第03期摘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整个社会安全稳定的必然要求,未来要做好民生工作必须结合新时代背景,做到“两个坚持、三个注重”,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坚守底线、突出重点;注重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在共建共享中增强人民获得感。

关键词:新时代;民生;新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

未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将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工作做好做实,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对民生工作的重要部署为未来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

1 新时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要地位1、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践行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明确强调了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而关于“美好生活”的内涵,习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上的讲话已经明确指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1]。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不断的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工作,而这些都是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必然要求。

2、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要得到人民的认可。

教师民生问题心得体会

教师民生问题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事业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我国在民生问题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教育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教师民生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利益,更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我对教师民生问题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关注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工资待遇是教师民生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长期以来,教师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这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吸引力,也使得部分优秀教师流失。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使教师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二、关注教师职业发展问题教师职业发展问题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当前,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晋升空间有限,导致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制度,拓宽教师晋升渠道,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关注教师工作环境问题教师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前,部分学校教学设施陈旧、师资力量不足,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大、生活条件较差。

为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应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

四、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部分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出现职业倦怠。

为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应建立健全教师心理辅导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五、关注教师社会地位问题教师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其社会地位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声誉。

当前,部分社会公众对教师职业存在误解,导致教师社会地位不高。

为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应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教师良好形象,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总之,教师民生问题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呼吁全社会关注教师民生问题,共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谈谈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谈谈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谈谈对民生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改善民生状况,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政府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乡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政府还应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民众的就业和收入情况。

政府应加强社会管理,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政府应全面考虑民生问题,以改善民生状况,确保人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经济学思考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经济学思考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经济学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长篇幅阐述民生问题,解答了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以及如何改善民生等问题。

文章提出首先要搞清什么是民生问题及民生问题解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结合民生的现状和《经济与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民生问题经济学对策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了较长的篇幅阐述民生问题,奏响了幸福民生的时代最强音。

十八大报告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

那么什么是民生问题?党和政府为什么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现笔者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

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

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乎社会治乱与政权兴亡。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是我国古代朴素的民本思想,也是对民生问题重要性的认识。

二、民生问题的重要性1.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之意。

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是惠及全国人民的小康,经济发展的成果要体现在改善民生上,要让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村、欠发达地区群众和低收入群众都能充分享受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的好处。

只有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去。

2.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揭示了改善民生工作的基本要求。

简而言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建设视野下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会建设视野下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社会建设视野下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民生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是社会建设的核心命题。

科学认识当前中国的民生问题,是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坚持以民生为本、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关键前提和重要基础。

主要介绍了民生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与社会建设的关系,从而提出解决民生问题的举措,为我国顺利进行社会建设尽一点绵薄之力。

关键词:社会建设;民生问题;现状;原因;矛盾;举措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91-02一、民生问题与社会建设的关系民生问题是历来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从传统社会中泛指一般的民众的日常生活到近代社会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思想,民生问题更是被放在社会发展的中心位置,它不仅是“人民的生活”,而且是“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基础”[1]。

广义的社会建设是指哲学中与自然界和思维并列的人类社会建设,可以理解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的统一体,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狭义的社会建设,则是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并列的社会建设,可以理解为四位一体中的一位[2]。

本文从狭义的社会建设角度来谈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与社会建设相辅相成,是一个统一体,缺一不可。

(一)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最基础的必要条件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最基本的根源,是个人安全和整体社会安全的交叉连接点。

民生问题解决不了,社会建设就无从谈起。

中国共产党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把老百姓放在社会和国家的根本地位作为社会建设的必要前提。

中国古代长达数千年的社会思想中,就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尚书》中就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它表达了这样一种理念: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就能太平,社会建设就能顺利进行。

必须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贯彻于社会建设的始终。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辩论辩题是否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正方,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作为正方辩手,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首先,民生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国家才能稳定发展。

毛泽东曾经说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而民生问题正是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问题。

如果我们忽视了民生问题,就等于忽视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其次,注重民生问题也是国家治理的需要。

毛泽东还说过,“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的宗旨。

而要真正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解决人民的实际困难,改善人民的生活。

只有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如果我们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民生问题,那么国家的治理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

最后,注重民生问题也是国家形象的需要。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民至上的国家,如果我们忽视了民生问题,那么就会给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国际社会也会对我们产生负面的看法,这对国家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因为这关乎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国家治理的需要,也是国家形象的需要。

只有解决了民生问题,国家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反方,不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作为反方辩手,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更加注重民生问题。

首先,国家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持,而经济的支持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如果我们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句话表明了国家在经济上的重要性,而经济的发展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其次,过分注重民生问题也可能导致国家治理的困难。

如果我们把过多的资源投入到民生问题上,可能会导致国家的治理能力受到削弱,从而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毛泽东还说过,“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这句话表明了国家在治理上的重要性,而过分注重民生问题可能会削弱国家的治理能力。

最后,过分注重民生问题也可能导致国家形象受损。

关于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王瑞(中共河南省信阳市委党校河南信阳464031)摘要:民生问题是一个与公民、社会和国家紧密相关的问题。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地形成了非均衡的发展路径。

民生问题往往被政治化。

找准民生建设的切入点,激发社会活力,激活公众参与的动力,是社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要从政治的高度审视社会建设的意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民生历史地位发展趋势政治高度改善一、民生的含义和几个视角民生自古以来就是立国之本,国之大计。

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

”①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民生即人民的生计。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民生体现了我国目前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国情,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民众的当前需求状况。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民生的聚焦点在于易被政治化的社会问题,它体现了民众的政治诉求,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状况等。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民生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它体现了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的运行状况。

二、民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问题(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政治、文化和社会,在性质和发展状况上由经济所决定。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发展逻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经济是中心,经济的发展优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由于历史和政治等原因,他们实际上形成了一种非均衡的的发展路径,如我国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建设”概念。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了 防 止 少 数 人 垄 断发 展 与 改 革 的收 益 和诉 求机 制 公平 待 遇
3


也就是说
2007

2008
年 的财政 支
集 权 的政 治 体 制 以 及 由 此 产 生 的权 力 垄
断及 其对 社 会各项 职 能 的大 包大 揽 能和 具体 制度运 行 功 能 的 紊乱
致 公 民利益 表达
群体 利益 因与权 力 中心 的距 离而 受 到 不

并且 形 成 了两 者之 间 的

从 而导
所 以年终执行结果

般都会
利益 整 合 以及 政 治 沟

财政 支 蹦安 排的缺 陷问题

比年 初预 算 有很 大 增长

在 许 多下 属机
这就
通 过程 的缺 失 在 这 种情 况 下 权 力 几 乎
我 国 实 行 的是
1 政 治 制 度 安 排 的缺 陷问题

年在
10 %以 上

外汇 储备名列各国之 首
万亿元 显然

建 立 民 主 的利益 表达 机 制 以及 与之 相 适 应 的公共 决策机 制 大化
. .

我 国 已经快速成长为世 界经 济大 国
2007

政 治 制 度 安 排 的缺 陷 问 题 是 导 致 我
分级 财政 吃 饭

关那 里


年度预 算 资金 花 不 完就 要退 回

缺 乏 监 督和 制 约



个不受监 督和 制

财政 体 制

地方 政 府 把 大 部 分公 共 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民生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当前中国民生问题与社会焦虑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职能定位有偏差,公共投入优先顺序颠倒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

解决民生问题的对策一是应把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二是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三是建立初级的民生保障体系。

【关键词】民生问题;社会焦虑;特点;原因;对策这些年来,我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对民生问题都表现出空前的关注。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人均gdp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多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5432美元。

但是我国的社会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在我国的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一、民生问题与社会焦虑日益凸显民生问题与我国的这种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繁荣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

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另一方面落后地区的一部分老百姓仍然没有解决生活温饱问题。

对于西部一个农民家庭来说,如果家里摊上一个重病号就会家贫如洗,家徒四壁。

因为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而引发了种种纠纷、矛盾和冲突,使我国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点。

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在每年十几万起,并且以每年新增加一万起的速度递增,人们在研究群体性事件时发现,中国的群体性事件80%的比例是根源于民生问题,根源于社会不公的现象。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1名女中学生意外溺水死亡引发几万名民众围攻政府的打砸烧群体事件。

县公安局、县委、县政府大楼均不同程度被烧,大院内另有数十辆汽车被烧。

4年后,当地被烧毁的原县委大楼被保留,并在旁边建立“警示教育馆”,时刻警醒所有党员干部。

民生这个主题任务解决不好,社会肯定是不安全的,不稳定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浮躁情绪和焦虑感已经漫延到社会各个阶层。

处境不好的人焦虑不安,还比较好理解,比如说,大量的工人、农民下岗失业,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焦虑不安。

就是处境好的人也往往是焦虑不安,有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获益最多的两个群体:一是公务员群体,二是企业主群体,按理说这两个群体获益最多,应该心安理得,享受生活。

但现实生活中的公务员,也是一个焦虑不安的群体,现在对公共权力的限制规范开始启动了,比如“三公”开始公开了,而且要求一切权力要在阳光下运作,这就对以往的一些习惯性做法有所制约,而现在的网络监督也是无孔不入。

而一些基层的干部往往是无限的责任和有限的权力,他们既没有财权,也没有人权,在工作中却承担着无限的责任,而且还常常是一票否决,这样,大批的基层干部肯定是焦虑的。

同样,对很多的私人企业主,他们担心以后国家的政策改变,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清算,另外,现在的竞争环境也不平等。

所以,这个群体也焦虑不安。

再就是大批民众的人生不确定性。

当今的社会正处在剧烈变革时期,而在剧烈变革时期,就出现了一些群体暴富了,一些群体沉落了,而落伍的群体,因为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所以这个群体就会焦虑不安。

还有就是不少民众信仰的丢失,民众的信仰对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

有信仰的人,一般内心都比较强大,能经得起外界的诱惑、挫折和打击,而在我国不少的民众信仰缺失了,所以他们内心缺少一种定力,缺少一种坚守,而当今社会各种诱惑潮水般袭来,这使大批民众手足无措,无以应对,因而焦虑不安。

一个社会大量群体焦虑不安,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他会大幅度降低社会的满意度,同时还会对社会矛盾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社会要想彻底消除社会焦虑现象,是不现实的,但是要缓解社会焦虑现象是能做到的。

一个社会要有效的缓解社会焦虑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善民生。

通过民生的改善,使人们的基本生存有一个底线,让人们对未来可以有一个大致的预期。

所以我们党现在把改善民生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来看待。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二、民生问题的涵义及重要意义1、民生的涵义民生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

人活着是有尊严底线的。

为了确保民众生存尊严的底线,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的社会救济、基础性的公共卫生、基础性的社会保障,还包括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主要是指充分就业的问题),还包括民众的基本发展能力,因为光有机会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比如现在车工、模具工等就很难找到,所以就需要社会提供基本的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

所以民生就是民众的基本生存状态、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

2、民生问题的特点民生问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第一是直接生活消费性,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一些公共投入是用于全民的生产性投资,和民生的关联并不紧密,像高铁,我国需要高铁,但不需要特别多的高铁,许多高铁和民众特别是农民工没什么关系。

第二是民生的基础保障性,要确保民众最基本的生存底线,这主要是对高档文化娱乐设施而言,比如很多博物馆、娱乐厅、大剧院等,非常奢华,富丽堂皇,这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建设这些设施却要投入大量的公共资金。

从这两个特点来看,我们应该对民生有个严格的界定,各个国家对民生的可比的、通用的指标是三到五个: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就业保障和住房保障。

了解了民生的特点,对我们制定政策有很大的帮助,就不会把其他很多与民生没关系的事情都往民生问题上套。

3、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改善民生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正常安全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第一,改善民生,能够有效增强我党赖以执政的合法性。

我党作为执政党,想要得到民众的拥戴和认同,就得给民众带来直接的利益。

第二,改善民生,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改善民生意味着民众的收入有所提高,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对民众的基本生存有着兜底的作用,可以抵御未来的风险。

如此这般,民众减少了后顾之忧,用于消费的资金就多了,整个中国的内需消费就能迈上一个台阶。

第三,改善民生,就是有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

我国现在的不安定因素80%都因为民生问题,所以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就从最基本的根源上确保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三、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生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些年,我国投入到社会保障、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资金逐年增加,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民生问题已经积累了六十多年,所以,目前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

妨碍民生改善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1、政府的职能定位有偏差对于执政党最基本的职能是维护公平正义,改善民生。

为了做到这一点,政府职能的地位必须是公共服务型的政府。

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不少的地方政府,或者说有些政府部门是在试图扮演一个经济型政府的角色,政府主抓经济,gdp第一,甚至于gdp 唯一,这样以来,必定会轻视和延误民生的改善。

2、公共投入优先顺序颠倒我们国家公共投入顺序搞反了,不是没钱,问题在于大笔的公共投入花错地方了,没有真正用于改善民生。

就公共投入优先顺序而言,正常的应该是以民众的基本需求为基本的着眼点,以民生问题为优先,这就是规律,这就是结论。

我国每年被挥霍浪费掉的公共资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高昂的行政成本。

我国的行政成本是世界第一,每年的“三公消费”中,公车消费4000亿左右,公款吃喝消费3000亿左右,公款出国消费2000亿左右。

第二是豪华型城市建设。

新一轮城市建设大跃进开始了,这个势头不遏制住得话,带来的灾难是巨大的。

据《人民日报》披露,现在全国有180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所有专家都认可的城市化的核心是农民的市民化,而我们大量的城市只是半城市化,是交通设施城市化,城市广场建设的城市化,是楼房建设的城市化,最缺的是人的城市化。

第三是豪华工程和豪华建筑物的投入。

有些地方的县政府、镇政府的办公大楼模仿联合国总部大楼和美国华盛顿的白宫而建,大兴土木,极尽奢华。

3、与民争利现象比较明显由于我们政府职能定位没有完全转变为服务型政府,由于公共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公权与民争利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是高税收。

我国和法国相同,高税收都取之于民,但用法却和法国不同,法国是用之于民,民众有很好的福利,而我国的高额税费大多数用于高昂的行政成本,豪华型的城市、豪华工程等方面的建设,而没有很好的用于民生,用于民生的比例非常底,这是很可惜的。

第二是名目繁多的收费。

有学者发现,8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公路收费,增加了运输成本,进而提高了商品的终端消费价格。

第三是金融领域高收益。

股市持续低走,现在的股指和十年前相当,这与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极不匹配。

2007年,政府在股市上的印花税相当于当年全部上市公司总利润的一半,政府在金融领域很简单地获得极大的利益。

第四是土地的高收益。

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有钱花,为了高豪华工程,靠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卖地,使得房价高升,最后由老百姓来扛这个高房价,这就影响了老百姓平常的生活质量。

第五是国企上缴的利润太少,我们知道,国企是人民的企业,他的利润应该是全体人民共享,但是当前我国的国企只是给国家交税的同时再上缴利润的5%,这显然是不够的。

四、民生问题的应对思路与措施我国近些年来在底线民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农村的“新农合”,城镇职工的“三险”覆盖面,退休职工退休金的上调,保障性住房越来越重视等等。

但是我国的民生问题遗留时间长,问题多,所以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1、把民生问题归属于社会公正问题民生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民生问题是从属于社会公正问题的,所以社会公平公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公正有两个缺一不可的基本的价值取向,第一个价值取向是共享。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让人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第二个价值取向是要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共享的功能是保底,自由发展的功能是没有上限,让每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能量。

一个社会要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处理好共享与自由发展的关系。

2、把藏富于民作为重要国策藏富于民主要是指要消除和缓解过大的贫富差别现象,要防止公权与民争利现象的出现,要鼓励民众积累财富,使财富向民众倾斜,使中等收入者成为社会的主要人群。

整个世界发展的进程说明,藏富于民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一定要防止国富民穷,或者国强民弱,我们要强调强国富民。

在相辅相成的强国富民两者之间,富民更为重要,藏富于民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只有做到藏富于民,国家才能获得持续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同时国家也能最大限度的消除内耗,形成有效的社会团结,进一步使国家成为一个整体而更加强大。

世界上持续强大的国家都做到了藏富于民,比如英、美、法、德、瑞典等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