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风能遇到“狭管效应” 风能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风能遇到“狭管效应”
——如何有效利用地形开发或人为创造有利地形开发
风能
一.设计背景
风能空气运动产生的动能,它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全球风能资源丰富,据估计,地球上近地层的风能总量约为2.74X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X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大有开发空间。但是风能要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开发具有一些地域等的局限性,还有一个更大的缺陷就是风能能流密度低。因此,如何改善风能的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明代思想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观点,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试着去解释。偶然的发现,让我对风能的利用有了一点点大胆的猜想。
很多同学都会发现,每当经过三江楼,总会有一阵很强烈的风迎面而来。即使别的地方无风时,那里也会刮起大风。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发现这和三江楼独特的位置有关,它与后面的图书馆以及行政楼形成了峡谷状,很小的风在这里受到挤压加速,才导致了大风,即所谓的“狭管效应”。目前大多数的风力机分布在海上,山顶等地,而实际中峡谷型地形处风力资源丰富,但并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结合所学,我觉得“狭管效应”或许可以应用于风能开发。
二.理论知识
狭管效应: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
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峡谷地
形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或“峡谷效应”。液体
在管中流动,经过狭窄处时流速加快。气流在地面流经
狭窄地形时类似液体在管中的流动,流速也会增加,并
因气体具有可压缩性,密度也会增大。
从流体力学角度讲,风在峡谷中受到挤压,风速变大,并且流动变得混乱,由开阔空间的层流状态转变为湍流
状态,从而可以达到破坏性的速度。
任何种类风力机产生的功率可用下式表示:
Ρ=1/2ρυ³AC pηmη e
式中Ρ—输出功率;
ρ—空气密度(取大气状态);
υ—设计的风速;
A—风轮扫掠的面积;
C p—风能利用系数;
ηm—传动效率;
ηe—电效率.
由风力机功率表达式可知,风速,气体密度越大,风力机的功率约大,并且增大的效果十分明显。而通过借助“狭管效应”,我们正可以得到速度非常大的气流,这就给上面的猜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三.具体方案
由于峡谷等地空间有限,因此大型风力机在峡谷处并不可行,我们可以改用中小型风力机。而联想到实际,峡谷中的风一般是混乱的湍流,杂乱无章,方向变化极为频繁。从一些统计资料来看,有很多风力机是被剧烈的狂风毁坏的,即使加固风力机的塔架或者增强风力机结构材料的刚性,依然有比较大的被毁坏的风险。
实际应用中的对策有:1.风力机选在风力较大但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小的地方;2.将风力机建在空气湍流较少的地方;3.提高叶片制作精度,使叶片的质量均匀一致。
似乎峡谷处风力发电并不符合以上的对策,但是假如可以通
过一些附加装置,使得杂乱无章的峡谷风变得有序,峡谷风发电依然大有可为。
结合本学期学习的流体力学知识,我们可以人为地通过修整或者沿峡谷两侧排列挡板,先形成一个平整的渐缩型入风口。平整的挡板可以使进入入风口的风避免与两侧山体碰撞,既减少能量损失,又加强了来风的有序性。然后在入风口后部围上类似于层流罩的整流网。设计成渐缩型是根据工程热力学中f f
2)1(c dc Ma A dA -=而得,当入口处风足够大时,减小
截面积可以增大流速。通过这两项措施,可以让杂乱无章的峡谷风变成风向稳定持续的近似层流风,从而让风力机不受损坏,长期稳定地发电。
简单示意图如下:
风力机可以选择螺旋桨式水平轴风力机。
注:本论文有很多假设之处并不科学,有些想法也不
合实际情况,有些问题现阶段的技术还不能解决,但是也为如何有效利用风能提出一些小小的创意,或许在条件成熟知识,这一技术可以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可再生能源概论》;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