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颗粒级配

合集下载

石子级配实验报告

石子级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石子级配实验,了解和掌握石子级配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石子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 熟悉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石子级配是指石子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良好的石子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本实验采用筛分法测定石子的级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筛分仪:包括标准筛、筛底、筛盖、摇筛机、台称等。

2. 石子:粒径范围为5-40mm。

3. 烘箱:用于烘干石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石子分为若干份,每份约500g。

2. 烘干石子:将石子放入烘箱中,温度控制在100-110℃,烘干至恒重。

3. 筛分:将烘干后的石子依次通过孔径为2.36mm、4.75mm、9.5mm、16mm、31.5mm、63mm的标准筛,分别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

4. 计算石子级配:根据筛余量计算各粒径石子的百分含量,绘制石子级配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石子级配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石子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石子级配曲线2. 石子级配分析:(1)石子粒径分布:从级配曲线可以看出,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较为均匀,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

(2)石子级配系数:计算石子级配系数,结果如下:- 级配系数 = (D60 - D10) / (D10 - D2) = 1.7- 级配范围 = (D60 - D10) / D60 = 0.47级配系数和级配范围均符合规范要求。

(3)石子含量:计算各粒径石子的含量,结果如下:- 2.36mm筛余量:5.2%- 4.75mm筛余量:15.6%- 9.5mm筛余量:35.4%- 16mm筛余量:23.2%- 31.5mm筛余量:9.6%- 63mm筛余量:1.2%从石子含量可以看出,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粒径分布较为合理,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六、结论1. 本实验所用石子的级配符合连续级配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粒径分布。

2. 良好的石子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作业指导书-石子试验

作业指导书-石子试验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HSL/SC-2009
第1版第0次修改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11页共19页
6、石料有机质含量试验
6.1本实验用于检验石料被有机质污染程度,评定石料品质。
6.2仪器设备及试剂:
天平:称量2kg、感量1g和称量100g、感量0.01g各1台。
量筒:100mL、250mL、1000mL。
(准确至0.01%)
(准确至0.01%)
式中 ---表观密度,kg/m3; ---饱和面干表观密度,kg/m3;
---以干料为基准的吸水率,%; ---以饱和面干状态为基准的吸水率,%;
---烘干试样质量,g; ---试样在水中质量,g;
---饱和面干试样在空气中质量,g。
以两次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如两次表观密度试验测值相差大于20kg/m3或两次吸水率试验测值相差大于0.2%时,试验应重做。
如溶液的颜色深于标准色,则应配制成混凝土作进一步检验。方法为:取试样一份,用浓度3%氢氧化钠溶液洗除有机杂质,再用清水淘洗干净,至试样用比色法试验时,溶液的颜色浅于标准色。然后用洗除有机杂质的和未经清洗的试样、相同的水泥、砂配成配合比相同且坍落度基本相同的混凝土,测其28d抗压强度。如石料未经洗除有机杂质的混凝土强度与经洗除有机杂质的混凝土强度之比不低于0.95时,则此石料可以使用。
搪瓷盘、毛巾等。
3.3试验步骤:
按(2.3试验)中规定的数量,称取潮湿的石料试样两份,分别放入搪瓷盘中,用拧干的湿毛巾试验表面浮水吸干至饱和面干状态。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五分站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HSL/SC-2009
第1版第0次修改
石子试验作业指导书
第5页共19页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石子的颗粒级配,评定其质量2.试验依据:GB/T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

3•仪器设备:a) 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 5)C;b) 台秤:称量10kg,感量1g;c) 方孔筛:孑L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 及90mm 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d) 摇筛机;e) 搪瓷盘、毛刷等。

f)4. 试验步骤:4.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颗粒级配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最新范本,供参考!4.2称取按表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 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拔动颗粒。

4.4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5. 结果计算与评定:5.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5.2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5.3 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曲线图。

6. 试验记录表见附表SH-04-28最新范本,供参考!。

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调差报告

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调差报告

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调差报告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调差报告【导语】石子颗粒级配是评价石子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然而,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发现部分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这给建设项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报告将对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全面探讨,旨在提供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

【1.什么是石子颗粒级配及其技术要求】1.1 石子颗粒级配的概念石子颗粒级配是指石子中各种粒径的分布比例,一般由多个粒径组成。

粒径的大小会直接影响石子的密实性、抗压强度和排水性能等指标。

1.2 连续粒级技术要求连续粒级技术要求是指石子颗粒级配应当分布在某一连续的范围内,例如在道路基层填料中,按照一定的规定要求:5~31.5mm的石子颗粒应占总质量的60%~100%,其中10~20mm的石子颗粒应占总质量的30%~70%。

【2.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的原因】2.1 原材料问题石子的原材料可能受到采集环境、破碎方式和粒度控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颗粒级配不匹配。

石子的采集过程中可能掺杂有土壤或者其他杂质,影响了石子的粒径分布。

2.2 加工工艺问题加工过程中的设备或工艺问题也可能导致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

破碎设备的选择不当、设置的筛网孔径不准确等都会对最终的石子颗粒级配产生影响。

2.3 控制环节问题监控和调节的不足也是导致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的原因之一。

生产过程中对石子的筛分、拌和等环节的监测不够严格和及时,未能准确掌握石子颗粒级配的情况,从而导致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

【3.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连续粒级技术要求的影响】3.1 工程质量受损石子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会导致工程各项性能下降。

在道路基层填料中,粒级不匹配会影响填料的密实度和抗压强度,从而影响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3.2 施工成本增加调整石子颗粒级配或更换合适的石子需要增加额外的成本。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1、质量要求:1。

1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①的要求1。

2碎石或卵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应符合表②的规定1。

3碎石或卵石中的含泥量应符合表③的规定等于及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含泥量可放宽到2.5%。

1。

4碎石或卵石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表④的规定对等于或小于C10级的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其泥块含量可放宽到1.0%2、验收购货单位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用大型工具运输的,以400m³或600t为一验收批,用小型工具运输的,以200m³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验收批论。

3、取样与缩分3。

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3。

2将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并堆成锥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锥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

4、检验方法:4.1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①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或卵石的颗粒级配。

②筛分析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试验筛——孔径为40.0、31。

5、25。

0、20.0、16。

0、10。

0、5。

00和2.50mm的圆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差各一只。

筛框内径均为300mm.天平或案秤——精确至试样量的0.1%左右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③试样制备试验前,用四分法将样品缩分至略重于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④筛分析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称取试样5公斤b、将试样按筛孔大小顺序过筛,当每只筛上筛余层的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只筛上的筛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c、称取各筛筛余的重量,精确至试样总重量的0.1%.在筛上的所有百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是指混凝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也称为骨料级配。

它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混凝土颗粒级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骨料粒径分布:混凝土中的骨料(如砂子和石子)通常包括不同粒径的颗粒。

颗粒级配描述了这些骨料颗粒在不同尺寸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即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2. 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衡量砂子粗细程度的指标,它表示砂子中各粒径颗粒的加权平均值。

细度模数越大,砂子越粗;细度模数越小,砂子越细。

3. 空隙率:颗粒级配会影响混凝土中的骨料堆积空隙率。

合适的级配可以使骨料之间的空隙最小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4. 工作性:良好的颗粒级配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如流动性、可塑性和可泵性。

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浇筑非常重要。

5. 经济性: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骨料资源,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混凝土颗粒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和比例,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是指根据石子颗粒在不同颗粒大小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制定出的一种标准表格。

石子颗粒级配是指石子在不同颗粒大小范围内的分布比例,通常用来描述骨料的物理特性。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指导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路基、路面等材料的配合比设计,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通常包括颗粒大小范围、通过率、累积通过率等内容。

颗粒大小范围是指石子颗粒的尺寸范围,通过率是指在一定颗粒大小范围内的石子颗粒通过筛网的比例,累积通过率是指在某一颗粒大小以下的石子颗粒通过筛网的累积比例。

这些指标可以直观地反映出石子颗粒的级配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来确定。

一般来说,不同的工程对石子颗粒的级配要求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级配标准。

在制定标准表时,需要考虑到石子颗粒的种类、来源、加工方式等因素,确保标准表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实际情况。

在实际工程中,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它可以帮助工程设计人员合理选择石子颗粒,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从而保证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等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其次,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生产和加工,保证生产出符合要求的石子颗粒。

最后,它可以作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依据,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在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重视石子颗粒级配标准表的制定和应用,从而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工程质量。

石子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合理利用

石子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合理利用

石子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合理利用一石子的主要技术指标粒径大于4.75mm的集料称为粗集料,简称为石子。

粗集料分为碎石和卵石。

卵石分为河卵石、海卵石、山卵石等,其中河卵石分布广,应用较多。

卵石的表面光滑,有机杂质含量较多。

碎石为天然岩石或卵石破碎而成,其表面粗糙、棱角多,较为清洁。

与卵石比较,用碎石配制混凝土时,需水量及水泥用量较大,或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小,但由于碎石与水泥石间的界面黏结力强,所以碎石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卵石混凝土。

(一)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与颗粒级配粗集料公称粒径的上限称为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对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应尽量选择最大粒径较大的粗集料,但一般也不宜超过37.5mm。

粗集料的级配也采用筛分析试验来测定,并按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级配,《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规定各级配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须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碎石和卵石的颗粒级配范围(二)泥、泥块及有害物质粗集料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泥、泥块及有害物质的含量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石子中泥、泥块及有害物质含量项目ⅠⅡⅢ泥(%),0.5 1.0 1.5泥块(%),0 0.5 0.7有机物(比色法)合格合格合格质量计%),0.5 1.0 1.0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还规定,C60与C60以上的混凝土,石子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0.5%、0.2%;C55~C30的混凝土,石子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1.0%、0.5%;对C25及C25以下的混凝土,石子中含泥量与泥块含量应分别不大于2.0%、0.7%;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所用石子中的含泥量不应大于1.0%。

若含泥基本上为非黏土质石粉时,含泥量可分别提高到1.0%、1.5%、3.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其所用碎石和卵石的泥块含量不应大于0.5%。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石子的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的检测方法一、石子的颗粒级配检测一、试样制备试验前,根据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同,将样品缩分至表4.4所规定的试样最少用量,并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表4.4筛分析所需试样的最少用量二、试验步骤(1)按表4.4的规定称取试样,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筛孔大小从上到下放置的套筛上。

(2)将套筛在摇筛机上筛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当每只筛上的筛余层厚度大于试样的最大粒径值时,应将该筛上的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直至各筛每分钟的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

(3)称取各筛筛余的质量,精确至试样总质量的0.1%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筛底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测定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上筛余量除以试样的百分率),精确至0.1%。

(2)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总和),精确至1%。

(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二、石子的针片状颗粒含量检测一、试样制备按规定取样,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4.5规定的数量,称量(m0),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按表4.5的规定称取试样一份,然后按表4.6规定的粒级对石子进行筛分。

表4.5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检测所需试样最少质量表4.6针状和片状颗粒总含量检测的粒径划分及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二、检测步骤(1)按表4.6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鉴定,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

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对应孔宽的,为片状颗粒。

(2)公称粒径大于37.5mm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鉴定其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符合表4.7规定。

表4.7公称粒径大于37.5mm用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重量(m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针、片状颗粒含量ωp按式(4-2)计算(精确至0.1%):式中:ωp为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m1为试样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g;m0为试样总质量,g。

粗骨料检测规程

粗骨料检测规程

粗骨料检测规程㈠、颗粒级配试验1、石子试验用筛方孔径筛:90mm、75mm、63mm、53mm、37.5mm、31.5mm、26.5mm、19mm、16mm、9.5mm、4.75mm、2.36mm、底盘和盖各一个。

2、试验步骤①按不同的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②将代表试样倒入套筛里面进行筛分。

③将套筛放入摇筛机上,10min后取下套筛,再用手筛,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全部筛完为止。

④称取各个筛中的筛余量。

3、试验结果计算与评定⑴试验结果计算分计筛余%=各筛中的筛余量/试样总质量。

累计筛余%=各筛中的分计筛余之和4、试验结果评定①总筛余量不能超过原试样质量之差的1%,否则应重做试验。

②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量%,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㈡、表观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蓝法)1、试验步骤⑴、根据石子规格,用四分法称取代表试样。

泡24小时(达到饱和状态)。

⑵、将静水天平放在架上、调平。

将吊篮挂于天平的吊钩上,放入装好水的筒中。

记录吊篮在水中的质量G2。

⑶、把浸泡好的试样,放入吊篮中,排出气泡,静止1分钟后,记录水中试样与吊篮的质量G1。

⑷、逐颗取出水中试样,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试样表面的水分(即为饱和面干状态),放入浅盘中,称试样质量G3。

⑸、把试样放入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待冷却后称烘干试样质量G0。

2、注意事项⑴、调节水温在15-25℃范围内。

⑵、取出放入浅盘的试样,必须要湿毛巾盖住。

防止水分蒸发,从而达不到饱和面干状态。

⑶、对较粗的集料可用过 4.75mm的筛;对2.36mm-4.75mm的集料,则过2.36mm的筛。

3、计算公式。

⑴、表观密度=【G0/(G0+G2-G1)-At】×1000①G0为烘干后试样质量。

②G1为吊篮和试样在水中的质量。

③G2为吊篮在水中的质量。

④水的密度为1000Kg。

⑤At为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⑵、吸水率=【(G3-G0)/G0】×100①G3为烘干前试样质量。

级配碎石施工方案(3篇)

级配碎石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前言级配碎石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抗滑能力强、耐磨性好等特点。

在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工程中,级配碎石被广泛应用于路基、路面、排水系统等部位。

为确保级配碎石施工质量,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级配碎石施工,从施工准备、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准备1. 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在施工前,应仔细阅读施工图纸,了解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收集相关技术文件,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材料质量证明等。

2. 材料准备(1)级配碎石: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级配碎石,其颗粒级配应符合相关标准。

(2)水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应符合要求。

(3)其他材料:如粗砂、细砂、粉煤灰等。

3. 施工设备(1)施工机械: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摊铺机、振动碾压机等。

(2)检测设备:土工试验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等。

4. 人员组织成立施工项目组,明确各岗位责任,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施工工艺1. 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根据施工图纸及技术文件,制定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人员、设备进场。

(2)材料运输:将级配碎石、水泥等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

(3)材料堆放:按照设计要求,将级配碎石、水泥等材料堆放在指定位置。

(4)施工放样:根据设计图纸,利用经纬仪、水准仪等设备进行施工放样。

(5)基层施工:采用分层铺筑、压实、养护等工艺,确保基层质量。

(6)级配碎石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级配碎石铺筑、压实、养护等工艺。

(7)路面施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路面施工,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8)验收:对施工完成的工程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 施工工艺(1)基层施工1)平整场地:利用挖掘机、推土机等设备,将场地平整至设计高程。

2)铺设基层:按照设计要求,将级配碎石、水泥等材料分层铺筑,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压实:采用压路机、振动碾压机等设备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石子筛分实验报告目的

石子筛分实验报告目的

一、实验背景石子在建筑工程中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的质量。

石子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石子所占的比例,良好的颗粒级配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

为了确保石子的质量,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石子进行筛分实验,以测定其颗粒级配,从而选择合适的石子作为粗集料。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石子筛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实际工程中石子的颗粒级配测定提供理论依据。

2. 掌握石子筛分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实验技能。

3. 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粒径石子在工程中的应用,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4. 检验石子的颗粒级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5. 探究石子筛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实验方法提供依据。

6. 计算石子的颗粒级配指标,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原理石子筛分实验是根据石子的粒径大小,利用不同孔径的筛子进行筛分,从而测定石子的颗粒级配。

实验过程中,通过称量各号筛的筛余量,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进而得到石子的颗粒级配。

2. 实验步骤(1)试样准备:按照规定取样,用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2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2)称量:称取按表11-2的规定质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3)筛分: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将套筛放在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逐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4)称量筛余: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5)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

(2)根据分计筛余百分率和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石子的颗粒级配曲线。

(3)分析石子的颗粒级配曲线,判断石子的颗粒级配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质量检测人员考试:砂石常规检验

质量检测人员考试:砂石常规检验

质量检测人员考试:砂石常规检验1、问答题(江南博哥)请说明石子的颗粒级配和划分。

正确答案:分单粒级和连续粒级。

单粒级5-10,5-15,5-20,5-25,5-31.5,5-40,连续粒级10-20,16-31.5,20-40,31.5-63,40-80。

2、判断题人工砂的总压碎指标应小于30%。

正确答案:对3、问答题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需要有哪些仪器设备?并注明其各项技术指标。

正确答案:1)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100.0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2.50mm 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其规格、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筛框直径为300mm;2)天平和称—天平的称量5kg,感量5g;称的称量20kg,感量20g;3)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4)浅盘4、多选碎石或卵石坚固性试验,对公称粒径大于20.0mm的式样部分,应在前后记录其颗粒数量,并作外观检查,描述颗粒的()等情况所占颗粒数量,以作为分析其坚固性时的补充依据。

A、裂缝B、开裂C、剥落D、掉边和掉角答案:A, B, C, D5、判断题通过皮带运输机的材料发采石场的生产线,沥青拌和楼的冷料输送带,无机结合料、稳定集料、级配碎石混合料应从皮带运输机等上采集样品。

正确答案:对6、多选碎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的表示。

()A、针片状含量B、抗压强度C、坚固性D、压碎值指标E、碱活性试验正确答案:B, D7、单选有机物含量试验中洗除有机物的和未经清洗的试样用相同的水泥、砂配成配合比相同、坍落度基本相同的两种混凝土,测其()抗压强度.A、3dB、7dC、28dD、48d正确答案:C8、多选每组试样应采用能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试样代表数量、试样品质、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

确定混凝土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确定石子级配组成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1.和易性比较法用不同级配的石子试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根据试验,以水泥用量相同时具有最佳和易性;或和易性相同时,水泥用量最少的石子级配,为最优级配。

这种方法比较切合实际,因为级配优劣的最后标准,应该表现在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水泥用量上。

在大型工程中,混凝土用量多,一般宜采用此法。

实践证明,石子级配变化,只要不超过一定范围,对混凝土的影响是不大的。

所以经验图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粗骨料级配推荐比值可参见表4-1。

一般小型工程的混凝土材料用量估算常采用此法。

2.最大密度法将各级石子按不同比例混合,进行密度试验,密度最大的配合比例,即为最优级配。

试验方法如下:先假定几个级配的比例,分别测定捣实状态的密度。

测定密度组数的多少,是随着分级数和各级石百分含量的变化幅度而变的。

试验中应根据密度大小的变化趋势,来掌握各级石百分含量的变化值,以减少工作量。

因为粗骨料颗粒较大,是一种不易混匀的散状材料。

假如操作不一,装料不匀,测试结果就不规律,因而很难找到真正的最大密度组合。

在装料时,表面要括平,使表面凹凸体积约略相等。

比较精确的做法是采用填砂法。

采用最大密度法选择级配,一般还只是在二级配和三级配。

因为做四级配的密度较烦琐,也很难从试验中找到最大容重的组合。

四级配的确定,一般采用公式计算法。

下面只介绍保罗米公式,供计算参考P=A+(100 - A)√万力j (4-2)式中P-通过某筛孔的百分率;D-骨料的最大粒径,mm;d-筛孔净宽,mm;A-系数,随混凝土要求的坍落度而变,见表4-2。

此式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原理,在满足水泥、砂、石子三种材料混合密度最大时的理想曲线公式,适用于任何粒径。

其常数即为水泥用量占整个混凝土的重量百分数,因此与坍落度发生关系。

系数A值对每一筛径的通过率有直接影响,但对级配计算没有多大影响,利用此公式计算级配时,可不考虑。

石子筛选实验报告

石子筛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石子筛选实验,了解石子筛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GB/T14685—XX《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

3. 熟悉筛分过程中石子颗粒级配的测定,为选择优质粗集料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石子筛选实验是通过对石子样品进行筛分,将不同粒径的石子分开,从而得到不同级配的碎石。

筛分过程中,石子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将石子按粒径大小进行分类。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方孔筛(孔径分别为2mm、4mm、6mm、10mm、16mm、20mm、25mm、30mm、40mm、50mm、60mm、70mm、80mm)、鼓风烘箱、摇筛机、台称(称量10Kg,感量10g)、浅盘、烘箱等。

2. 材料:石子样品。

四、实验步骤1. 取石子样品,按四分法缩取不少于表2的试样数量,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2. 称取按表11-2的规定质量的试样一份,精确到1g。

3.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上。

4. 将套筛放在摇筛机上,摇10min。

5. 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进行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1%为止。

6.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与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

7. 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8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8.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9. 筛分后,如所有筛余量与筛底的试样之和与原试样总量相差超过1,则须重新试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2. 计算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石子样品中不同粒径的石子分布情况。

2. 确定石子样品的颗粒级配。

3. 评估石子样品的质量,为选择优质粗集料提供依据。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石子筛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粒径石子的分布情况。

2. 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了GB/T14685—XX《建筑用碎石、卵石》的测试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