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植物油提取

合集下载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用来炒菜、煎炸、烹饪等。

提取食用油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提取法。

一、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食用油的传统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种子中含有较高油量的作物,如花生、菜籽、棉籽等。

以下是机械压榨法的基本步骤:1.物料清洗:将植物种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非食用成分,保证提取的食用油的质量。

2.研磨:将清洗干净的种子进行研磨,使其成为适合压榨的胚芽状质地。

3.蒸煮:将研磨后的种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胚芽膨胀,改善胚芽的物理性能,方便压榨。

4.压榨:将蒸煮后的种子放入压榨机中,通过机械力将种子内的油脂释放出来。

压榨过程中,种子会被压碎,使油脂与其他成分分离。

5.沉淀:将压榨出的混合液放置一段时间,使油脂慢慢沉淀到底部,形成油水分离。

6.过滤:将沉淀后的液体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质,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7.脱臭:对于一些种子中含有的不良气味,可以进行脱臭处理,提高食用油的品质。

8.储存: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

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工业化生产中较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脱脂率较高的油料,如大豆、花生、油菜籽等。

以下是溶剂提取法的基本步骤:1.研磨:将去壳的油料进行研磨,使其成为适合提取的颗粒状质地。

2.浸泡:将磨碎后的油料放入浸泡槽中,加入溶剂进行浸泡。

常用的溶剂有正己烷、乙酸乙酯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溶解油脂。

3.浸提:在合适的温度下,让溶剂与油料充分接触,使油脂与溶剂发生反应。

溶剂会将油脂溶解并带走。

4.分离:将浸提后的混合液通过一系列分离设备,分离出油脂和溶剂。

5.蒸发:将分离出的溶剂进行蒸发,使其变成气态,以便再次使用。

6.脱臭:对于一些含有异味的食用油,进行脱臭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7.储存: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的食用油需要进一步处理,以确保油中的溶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之一,它是人们烹饪食物、制作调味品和烘焙食品的重要原料。

食用油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提取:物理压榨法和化学提炼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和常见的方法。

它一般适用于含油料较高的食材,如花生、大豆、油菜籽等。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原料用水冲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2.烘干:将清洗后的原料晾干或进行烘干处理,保证原料的干燥程度。

3.破碎:将原料切碎或破碎,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油脂的释放。

4.蒸煮: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蒸煮,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油脂的流出。

5.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送入压榨机内,在高压下使油脂从杂质中分离出来,通过榨油机的螺旋轴和压榨筛网将油脂榨出。

6.过滤:将榨出的油脂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7.净化: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油质的纯度,可以使用磷酸脱蜡法或碱炼法进行净化处理。

8.脱水:将净化后的油脂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9.精炼:对脱水后的油脂进行脱酸、脱臭、脱色等步骤,提高油质的品质。

化学提炼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低油含量的原料,如沙棘、枸杞等。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原料用水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

2.破碎:将清洗后的原料进行破碎处理,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溶剂的作用和油脂的释放。

3.溶剂浸提:将破碎后的原料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混合,进行浸泡,使溶剂能够与油脂充分接触。

4.油脂分离: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将浸提液中的油脂与溶剂进行分离,得到油脂的混合物。

5.脱溶剂:将分离出的油脂混合物进行加热蒸馏,使溶剂蒸发,得到油脂。

6.精炼:对得到的油脂进行脱酸、脱臭、脱色等步骤,提高油质的品质。

7.脱水:将精炼后的油脂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物理压榨法与化学提炼法各有优缺点。

物理压榨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化学溶剂,能够保持油脂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但提取率相对较低。

提炼的植物油

提炼的植物油

提炼的植物油
提炼的植物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是由种子、果实或者谷物榨
取得的天然植物油,其原料包括花生、十字花科植物、大豆和棉籽。

提炼植物油要经过温度控制、各种提取-过滤技术、冷却和精制等多个
工序加工而成。

提炼植物油的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提取和过滤、脱色和精制几
个步骤:首先将原料经过加热、搅拌或者脱脂等预处理工序,然后用
热水和溶剂等提取-过滤技术分离出植物油,并从原料中消除脂肪酸和
其他杂质;最后使用精制工艺去除油中的不同物质,其本质是一种净
化手段,其目的是改善产品的色、香、味、形状和油质,提高产品的
纯度和口感,消除毒害物质,延长其保质期。

提炼植物油具有口感良好,消弭物少,污染少,耐热,抗氧化性好,不易氧化变质,因此比较适合餐饮行业的加工和使用,提炼植物
油大多添加了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既可以抑制空气中的氧化物,
又能保护油的口感和成分,使其具有比其他油品更长的贮藏期。

同时,提炼植物油可以用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如制作油炸食品、烹调和调味等,从而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植物油脂提取技术

植物油脂提取技术

植物油脂提取技术植物油料大多来源于植物的种子, 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 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大宗农产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油需求国和世界第一大食用油生产国,油脂被人类利用历史已有数千年, 但油脂的提取方法随着油脂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很大变化。

本文就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传统油脂提取工艺传统植物油提取工艺主要有压榨法和浸出法两种, 压榨或浸出之前需要对油料进行破碎、粉碎、榨胚或烘烤等处理, 以机械和热力等方法破坏油料细胞结构, 达到有利的出油条件。

这两种传统工艺都是着重于对油脂的提取,虽然出油率高,但设备复杂, 更主要的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提油后饼粕不能有效利用, 蛋白质资源严重浪费,且熔剂浸出后需要脱溶过程, 设备多、投资大、污染重[1] 。

1. 压榨法压榨法是借助机械外力的作用, 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压出来的取油方法, 目前是国内植物油脂提取的主要方法。

按照提油设备来分,压榨法提油有液压机榨油和螺旋机榨油两种。

液压榨油机又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立式液压榨油机。

压榨法适应性强, 工艺操作简单, 生产设备维修方便, 生产规模大小灵活,适合各种植物油的提取, 同时生产比较安全。

但压榨法存在出油率低, 劳动强度大, 生产效低的缺点并且由于榨油过程中有生坯蒸炒的工序,蛋白质变性严重, 油料资源综合利用率低[2] 。

2.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制油方法, 它是应用固液萃取的原理选用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 经过对油料的接触(浸泡或喷淋) , 使油料中油脂被萃取出来的一种方法[3] 。

浸出法具有出油率高,浸出过程的温度相对较低, 蛋白质变性程度小, 粕中残油率低,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和生产自动化等优点。

其缺点为浸提出来的毛油含非油物质较多,色泽较深,质量较差,且浸出所用溶剂易燃易爆,而且具有一定毒性, 生产的安全性差以及会造成油脂中溶剂的残留。

粮油加工课件第八章植物油脂制取

粮油加工课件第八章植物油脂制取
• ③油脂精深加工及副产品利用开发起步晚,尚未 形成规模化、系列化、优质、适销对路的产品, 供应需求量不,我国发展中的油脂工业前景十分广阔。 这是因为:
• ①巨大的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 预 测 2020 年 达 15 亿 人 口 的 中 国 , 若 按 FAO推荐的人均消费14kg/年估算,油脂总 消费量为21Mt,即除需要进口7Mt外,国 内仍需生产14Mt食用油,由此全国油料加 工 量 在 2000 年 的 基 础 上 还 要 求 增 长 72% , 为此生产必须规模化;
二、主要油料及加工特点
• (一)植物油料的分类 • (二)植物油制取的主要方法及其选择 • (三)主要油料及其制油特点
(一)植物油料的分类
• 凡植物种子或粮食、食品加工副产品中含 油率8%以上,且具有工业提取价值的都称 为植物油料。
• 全世界的油料植物不下4500种。尽管植物 油料品种繁多、分布范围广且成分复杂, 但在研究制油工艺时,总可以找到其共同 点与规律,即可以根据油料组成的相似性 确定其共同且相适应的加工工艺。
第八章 植物油脂制取
第一节 概述
• 植物油料的加工与开发一般包括植物油制取、油脂加 工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等方面。
• 油脂制取与加工技术的发展由来已久。从原始的人力 榨油到水压、螺旋机榨油,直到近代浸出法制油技术 的普及。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但随着现代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类需求量的多样化,尤其对食物结构 要求的更新,使传统油脂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它 们的主产品由原来单一的初级加工制油,迅速发展成 为对油料中的主要成分(油脂、植物蛋白和碳水化合 物)以及各种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精深加工,扩大了范 畴、提高了产品质量档次,以适应新形势要求。尤其 当今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突飞猛 进,油脂工业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粮油加工学理论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概述

粮油加工学理论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概述
④ 植物油脂作为新能源:如蓖麻油作为 石油化工原料,脂肪酸甲酯作生物燃 料等。
总的趋势: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 化;优质、高效、自动化、集约化。
我国油脂工业现状:
① 产量低,人均消费量低。如色拉油, 世界年平均,我国9.8kg(到2001年) 现已超过13kg。
② 油厂数量多,规模小,技术陈旧
③ 精深加工及副产品开发起步晚
含油45-63%,蛋白质19-31%
芝麻油:天然色拉油,含芝麻酚, 抗氧化
6、葵花籽:仁中含油45-55%,蛋 白质21-31%,稳定性差。
葵花油:浅黄色,含有绿原酸、咖 啡酸,稳定性差,含蜡质多,须脱 蜡。
7、米糠:含油14-24%
油呈浅黄色,易酸败,易消化吸收,降 血脂
8、玉米胚芽:纯胚芽含油34-57%,蛋 白质15-25.5%
厚度
油菜籽→清理→软化─────→轧胚──────→
温度70-80 ℃
入榨水分4-5%
油渣
蒸炒──────→预榨─────→油渣分离
温度110℃ ↓

菜籽饼Leabharlann 毛油↓浸出第三节 浸出法制油工艺 一、浸出法制油的要素: ㈠溶剂的选择
㈡料坯的结构与性质 油籽细胞破坏程度愈彻底愈好 料坯薄而结实,粉末度小而空隙多 水分适宜 温度要适当
有限的油料产量与急剧增加的油脂消费量的矛盾要求油脂工业增加油料加工比例的同时提高出油效率和质量饲养业发展饲料工业化需求剧增使世界饼粕蛋白消费量猛增其中大豆饼粕蛋白的供应占557从而对其他油料蛋白的利用提出了高产优质综合开发的要求新油源开发
粮油加工学理论 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概述
第一节 概述
凡植物种籽或粮食、食品加工副 产品中含油率8%以上而且具备工业 提取价值的都称为植物油料 。植物油 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含油的植物种子, 它的主要产品应是食用油、工业用油 及饼粕。

植物油萃取方法

植物油萃取方法

植物油萃取方法
1. 嘿,你知道浸泡法提取植物油不?就像泡茶一样,把植物泡在溶剂里,植物油不就慢慢析出来啦!比如说用橄榄油,把橄榄泡在合适的溶剂里,那油就乖乖出来喽!
2. 压滤法提取植物油你晓得不?这就好比挤毛巾里的水呀,用力压一压,油就被挤出来啦!像花生油,就是这么压出来的哟!
3. 还有蒸馏法呢!这就像蒸包子,把植物放进去蒸,油随着蒸汽出来啦!比如说薰衣草油,就是通过蒸馏得到的呀,神奇吧!
4. 水代法也很有意思呀!就好像淘米一样,水和油慢慢就分离开了呢!芝麻油很多就是这么来的哦,你说妙不妙!
5. 溶剂萃取法呀,就如同吸铁石吸铁一样,溶剂把油给吸出来啦!像大豆油有时候就是这么提取的呢!
6.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这可先进了呢!就像有双神奇的手,把植物油轻轻“抓”出来!像一些珍贵的植物油就会用这种方法呢!
7. 机械压榨法可直接啦!就像大力士用劲挤,油就出来啦!像我们常见的玉米油很多就是这么压出来的呀!
8. 酶解法呢,就好像给植物施了魔法,让油乖乖现身!比如说一些特殊植物油的提取就会用到哦!
9. 微波辅助萃取法简直太神奇啦!就像是给植物加热的微波炉,快速地把油弄出来!好多新的植物油提取都在用这个方法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植物油萃取方法各有各的奇妙之处,都为我们获取美味健康的植物油立下了功劳呀!。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植物油脂提取

《粮油加工技术》课程——植物油脂提取

4. 色素
纯净的甘油三酸酯是无色的液体。但植
物油脂带有色泽,有的毛油甚至颜色很 深,这主要是各种脂溶性色素引起的。 油子的色素一般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黄酮色素及花色苷等。个别油子中还含 有一些特有的色素,如棉子中的棉酚等。 油脂中的色素能够被活性白土或活性炭 吸附除去,也可以在碱炼过程中被皂脚 吸附除去。
2.45.2
7-16
14-16 28-38 ------ 14-15
4.04.3
5-7
1. 油脂
油脂是油料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由糖转化
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是油料种 子中主要的化学成分,油脂是由1分子甘 油和3分子高级脂肪酸形成的中性酯,又 称为甘油三酸酯。
在甘油三酸酯中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占90%以上,甘油仅占10%,构成油脂 的脂肪酸性质及脂肪酸与甘油的结合形 式,决定了油脂的物理状态和性质。
• 农产品加工副产品油料:常见的有米糠、 玉米胚、小麦胚芽。
• 野生油料:常见的有野茶子、松子等。
B. 根据植物油料的含油率高低,可将植 物油料分成2类:
• 高含油率油料:菜子、棉子、花生、芝 麻等含油率大于30%的油料。
• 低含油率油料:大豆、米糠等含油率在 20 %左右的油料。
2. 油料种子的形态结构
二、油料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油料种子的种类很多,不同油料的化学 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但各种油料种 子中一般都含有油脂、蛋白质、糖类、 脂肪酸、磷脂、色素、蜡质、烃类、醛 类、酮类、醇类、油溶性维生素、水分 及灰分等物质。表6-1列出了几种常见油 料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
表6-1
名称
水分
大豆
9-14
5. 蜡
蜡是高分子的一元脂肪酸和一元醇结合 而成的酯,主要存在于油子的皮壳内, 且含量很少。但米糠油中含蜡较多。蜡 的主要性质是熔点较甘油三酸酯高,常 温下是一种固态黏稠的物质。蜡能溶于 油脂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 低温会从油脂中析出影响其外观,另外, 蜡会使油脂的口感变劣,降低油脂的食 用品质。

食用油的加工与提取技术

食用油的加工与提取技术

食用油的加工与提取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食用油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加工与提取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食用油的加工与提取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读者提供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一、食用油的加工工艺1.1 清洗与脱水食用油的原料通常是由植物的种子或果实提取而来,因此在加工之前需要进行清洗和脱水的步骤。

清洗可以去除杂质和污垢,而脱水则是为了减少水分含量,避免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产生冷凝水,影响食用油的质量。

1.2 破碎与蒸煮接下来的步骤是对原料进行破碎与蒸煮。

通过破碎可以打破油料中的细胞壁,使油脂更容易提取。

而蒸煮则是通过高温蒸煮原料,使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温度,以杀灭微生物和活性酶,有利于油脂的质量保证。

1.3 榨油与压榨榨油是食用油加工中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榨油方式包括物理榨油和化学榨油两种。

物理榨油是通过压榨的方法将油料中的油脂挤出,而化学榨油则是通过溶剂提取的方法将油脂分离出来。

不同的榨油方式对油脂的质量和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4 沉淀与过滤在榨油过程中,油脂中可能含有一些悬浮物和杂质,为了提高食用油的质量,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的步骤。

沉淀是利用油脂的密度差异,使悬浮物沉淀到底部,而过滤则是通过滤网或滤纸,将悬浮物和杂质去除,从而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1.5 精炼与脱臭精炼是提高食用油质量的重要步骤之一。

常见的精炼方式包括脱色、脱酸和脱臭三个步骤。

脱色是通过吸附剂去除油脂中的色素物质,使其变得更加透明;脱酸则是去除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提高油脂的稳定性;脱臭是通过蒸汽脱臭的方式去除油脂中的异味。

二、特殊食用油的提取技术2.1 橄榄油的提取技术橄榄油被誉为食用油中的“黄金”,其提取技术相对较为复杂。

橄榄油的提取工艺包括摘果、洗果、磨浆、离芯、压榨、分离和沉淀等环节。

通过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可以保证橄榄油的品质和口感。

2.2 花生油的提取技术花生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油,其提取技术相对简单。

6 植物油提取 教案 人教版劳动九年级全一册

6 植物油提取 教案 人教版劳动九年级全一册

6 植物油提取本课内容与本单元前两课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手工劳动,而是利用现代劳动机械进行的劳动,是劳动课程中相对高端的劳动内容。

根据对植物油及其使用价值、提取方法的了解,对提取花生油进行具体实践。

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了解植物油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及提取植物油的意义,认识植物油提取的基本程序及相关知识,体会技术与机械在劳动中的作用以及劳动对生活的影响。

一、素养目标1. 了解什么是植物油和植物油的使用价值与提取的方法。

2. 经历提取花生油的劳动过程,了解植物油提取的基本程序及相关知识,体会技术对生产的影响。

3. 体验劳动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对产品价值的提升,感受劳动乐趣,珍惜并学会分享劳动成果。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了解用压榨法提取花生油的方法与步骤,使用全自动榨油机制取花生油的具体过程。

三、教学准备振动筛、破碎机、软化锅、导热油炒糁锅、压胚机、小型榨油机、不锈钢盆、食用油桶、玻璃杯、一次性口罩、防护手套。

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3分钟)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适量的油脂供应,除了动物油脂,还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食用植物调和油等植物油脂。

你知道植物油是如何提取的吗?(二)基础知识介绍(12分钟)1. 介绍什么是植物油、植物油的使用价值和各种食用油的原料中油分的含量,以及植物油提取的方法,为榨取植物油做知识上的准备。

2. 教师提问:你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哪些食用植物油?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了解到的食用植物油的制作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

安全提示:1. 使用设备时注意用电安全。

2. 炒糁锅炒制出来的油料及压榨出的花生油温度较高,注意防烫伤。

(三)操作过程讲解及体验(25分钟)1. 教师出示步骤图结合知识链接详细介绍压榨法提取花生油的六个步骤,讲述各步骤的理由或目的。

2. 教师出示步骤图结合知识链接讲解使用全自动榨油机制取花生油的过程,并进行示范操作。

3. 使用全自动榨油机制取花生油时,由于全自动,在操作上难度小,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

粮油食品加工工艺学

模压食品(如通心粉、饺子、压缩饼干)
一、 粮油食品的特点和范围
旅游食品(如盒饭)

营养食品(如强化豆奶)
品 用
饮料(如酒类)

疗效食品(如纤维食品)
运动员食品、婴儿食品、老年食品等
一、 粮油食品的特点和范围
粮油食品加工的分类
1、分类:分类的依据,目前我国对食品加工的分类依据 有两个方面:即加工程度和产品种类。 (1)加工程度来分:分为两种加工方式
一、 粮油食品的特点和范围
深加工(精加工):
是指在初加工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较 为精细的加工过程。如粮食经过再加工可制成面包、 面条、饼干、粉丝、粉条、酱油等均为深加工过程。
该过程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加工工艺原理和 技术要求程度高,是增加农产品产值,提高加工食品 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粮油食品加工概况及存在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章
概述
主要内容:
一、粮油食品的特点和范围 二、国内外粮油食品加工概况及存在问题 三、粮油食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粮油食品加工的任务和内容
一、 粮油食品的特点和范围
(一)粮油食品的特点
农产品
种植业所获得的 产品
广义
狭义
粮、棉、油、 果、菜、茶、 药、糖、烟、 菌、花、杂。
目前方便面处于饱和阶段,生产总量为 150亿包,消费为110亿包,品种单一,缺乏深入系 统的研究。
二、 国内外粮油食品加工概况及存在问题
方便面工 艺上改进
烘干 油炸 湿型、保鲜型
新发展 的类型
蔬菜型 玉米型 混合型
我国北方速食食品,如豆汁、油条等。休闲食品 (如葵花籽)等。基本上都是千年不变。

植物油提取工艺国标标准

植物油提取工艺国标标准

植物油提取工艺国标标准
植物油提取工艺国标标准是指针对植物油提取过程中的关键技
术参数和操作规范,制定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主要涵盖植物油提取过程中的原料准备、萃取剂选择、萃取工艺参数、溶剂蒸发和回收、油脂分离和精制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于萃取工艺参数的规定包括了萃取温度、压力、时间、溶剂用量等具体参数的设定。

此外,标准还针对植物油提取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了设备清洗、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制定和执行植物油提取工艺国标标准,可以提高植物油提取工艺的标准化水平,保障植物油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性。

- 1 -。

粮油加工的名词解释

粮油加工的名词解释

粮油加工的名词解释粮油加工,顾名思义是将粮食和油料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加工,将其转化为可供人类食用和利用的产品。

粮食和油料作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经过加工可以提高食品的品质、延长保质期,同时还能提取出更多的营养成分和副产品。

1. 粮油加工的基本工艺粮油加工的基本工艺主要包括清理除杂、研磨碾磨、浸泡榨油、脱脂提取等环节。

首先,对于粮食来说,清理除杂是一个重要步骤,可以去除杂质和胶质,提高粮食的纯度和质量。

接下来,研磨碾磨用于将粮食破碎成粉末状,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利用。

对于油料而言,浸泡榨油是最常用的工艺,通过将油料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然后进行榨油,提取油脂。

脱脂提取是指通过溶剂或压榨等方法,将精炼油脂中的固体成分或杂质去除,获得纯净的油脂。

2. 粮油加工的具体产品粮油加工可以生产出多种产品,其中包括大米、面粉、糖粉、食用油等。

大米是指经过脱壳和碾磨后得到的谷类食物,常用于烹饪饭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必备品。

面粉是将小麦等杂粮磨碎后得到的粉末,可以用于制作面食、糕点等食品。

糖粉是将甘蔗、甜菜等植物提取的糖分经过加工精制后得到的细粉状物质,可以用于烘焙、制作糖果等。

食用油是指经过榨取、提炼等工艺处理的植物油,如菜籽油、豆油等,常用于烹饪和调味。

3. 粮油加工的副产品和废弃物利用粮油加工过程中,除了主要产品外,还会产生一些副产品和废弃物。

副产品如糠麸、油渣等,可以用于饲料加工、农田改良、蛋白质提取等领域。

糠麸是在谷物研磨中剥离出来的外壳和胚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可用于加工成饲料或制作面包等食品。

油渣则是榨油后的剩余物,可以用于生产肥皂、工业润滑剂等。

废弃物的利用也是粮油加工的重要环节。

例如,粮食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秸秆可以作为生物质能源利用,油脂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则可以进行油脂回收和废水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

4. 粮油加工的现代化和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粮油加工业也在不断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和压榨法: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

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

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

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

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

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

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

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

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

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

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

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植物油工艺

植物油工艺

植物油工艺
植物油工艺是指将油料经过一系列加工流程,提取出植物油的过程。

植物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用油和工业原料。

下面将介绍植物油工艺的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是清洗和烘干。

油料采摘后需要进行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灰尘。

清洗后,油料需要进行烘干,以便去除水分和防止霉变。

接着是压榨。

将清洗和烘干后的油料放入压榨机中,经过高温高压的处理,榨出植物油。

榨出的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杂质和蛋白质,需要进行脱色和脱蜡。

脱色是指将油中的色素去除,使油变得透明无色。

脱色通常采用吸附剂法,将吸附剂和油混合,然后用过滤器过滤。

脱蜡是指将油中的蜡质去除,使油不易凝固。

脱蜡通常采用冷却结晶法或溶剂法。

最后是精炼。

经过脱色和脱蜡后的油需要进行精炼,以达到食用和工业用的标准。

精炼通常包括脱酸、脱异味、脱胶、脱铁、脱磷等工序。

其中脱酸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脱酸可以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和有害物质,使油更加纯净。

除了上述步骤,植物油工艺还包括油料的储存和运输。

油料需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止霉变和变质。

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油料的质量和安全。

植物油工艺是一个繁琐而重要的过程,其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最终的油品质量。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植物油工艺也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食用油和工业原料。

植物油脂制取

植物油脂制取

6. 油料的蒸炒
指生坯经过湿热处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成适宜 于压榨的熟坯。
蒸炒方法: (1)湿润蒸炒 (2)加热蒸坯(干蒸炒)
• 如:浓香花生油(peanut)、小磨香油(sesame)
•湿蒸炒(加水或喷入直接蒸汽)
1.湿润水分:大多数油料为13-15%,棉籽20-22%; 2.蒸坯:表面水分渗透到内部,加热促使蛋白质变性。95-100℃,50-
• 油脂排出的毛细管直径越大,数量越多越好; • 流油毛细管越短越好(轧坯); • 榨料高温低水分且蛋白质变性较好,利于压榨(蒸炒); • 受压油脂的黏度越低越好(温度)
2.压榨条件
• 合适的压力:压力不超过极限压力。 • 榨料受压状态:静态受压和动态受压,一般动态压榨有
利出油。 • 施压速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压力变化要保证“流油不
可利用圆盘剥壳机进行破碎。
软化的目的: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改变其硬度和脆 性,使之具有适宜的可塑性,为后续轧片和蒸炒工序创造 条件。 软化的要求:应视油料的种类和含水量,控制水分调节量、 温度及时间。 • 对含油、含水低的油料,软化必不可少。
4.轧坯(轧片)
• 目的:使油料细胞壁破坏,同时使料坯成为片状,缩短油路, 提高制油时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加快蛋白质变性,细胞性质 改变,提高蒸炒的效果。
60min; 3.炒坯:加热去水,得到适宜的压榨水分。出料温度:105-110℃,水
分:5-8%。
润湿蒸炒的目的: 1)水分湿润迫使油脂游离并凝聚,为提高油料出油率创造 条件; 2)使蛋白质变性,调整料坯的组织结构,使料坯的可塑性、 弹性符合入榨要求; 3)使液体油脂粘度降低; 4)两性物质(磷脂)在油中溶解度降低,改善毛油品质, 降低毛油精炼的负担。

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

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

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它为我们的饮食提供了所需的脂肪和热量。

然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关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有限。

在本文中,我们将揭开食用油的生产过程,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食用油的来源食用油通常是由植物油脂提取而来,主要来源包括植物的种子、果实、坚果等。

常见的植物油包括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棕榈油等。

不同植物油的生产过程略有不同,但总体步骤相似。

二、植物油的提取1.清洗:首先,采摘的植物种子、果实等要经过清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垢。

2.破碎:清洗后的植物物料需要经过破碎处理,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破碎机将其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碎片。

3.蒸煮:破碎后的植物物料会被送入蒸煮锅中,经过高温蒸煮以破坏植物细胞结构,使油脂更容易被提取。

4.压榨:蒸煮后的植物物料会进入油压机,机器通过挤压的方式将植物物料中的油脂从固体物质中分离出来。

5.沉淀和过滤:提取出的植物油中可能还含有一些杂质和固体颗粒,因此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油脂的纯度。

6.脱酸和脱臭:某些植物油中可能含有酸类物质或具有异味,所以需要通过脱酸和脱臭的方法去除这些物质,提升油脂的口感和品质。

三、油脂的精炼和加工1.脱色:为了提升食用油的外观和质量,植物油会经过脱色处理,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吸附剂将油中的色素和杂质吸附掉。

2.脱水:脱水过程旨在去除油中的水分,通常通过蒸汽加热或离心分离的方法进行。

3.脱致癌物:某些食用油中存在潜在的致癌物质,为了保证食用安全,食用油需要经过脱致癌物处理,常见的方法包括蒸煮、精炼等。

4.添加剂:为了提升食用油的味道、香气和口感,生产过程中可能会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防腐剂等。

5.灌装和包装:处理完毕的食用油会进行灌装,然后进行包装和标识,以便在市场上销售。

四、质量控制与监管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生产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标准和监管要求,确保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机械法(压榨法) • 1.概念:凡是利用机械外力的挤压作用将油料细胞壁
挤破而挤出油脂的方法,称为机械法或压榨法。 • 2.特点:出油率较浸出法低,油饼的利用受到质量的
控制,相对动力消耗较大,但具有工艺简单灵活,适应 性强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小批量、多品种或特殊油 料的加工,尤其是作为浸出工艺的预先榨油设备今后有 着广阔的前景。
• 水浸法应用范围较广,含油量高、低的油料均可, 应用较多的是花生、大豆,目的是提取油脂和蛋 白质,此外,还可和其它方法结合如预榨。
2020/10/27
二、油料预处理
• 油料进行预处理的工艺为: • 油料→清理→干燥→脱绒、剥壳、去皮→胚料制备→热处理(蒸
炒) →成型 • 工艺说明:油料预处理,主要是指油料净化和制胚两大步骤。
2020/10/27
•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 1.概念: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溶
剂对油料中油脂进行萃取分离的技术。 • 2.特点:出油率高,选择性好,但是对设备要求较高。 • 适合于各种油料提取油脂,目前已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主要有大
豆油、小麦胚芽油、玉米胚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红花籽 油等。但是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
2020/10/27
• 2.清理的方法 • 理论依据:根据杂质和油料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如粒度、比重、
表面形状、弹性、硬度、磁性以及在气流中的悬浮速度等。 • 主要包括“四选”——筛选、风选、磁选和水选。
2020/10/27
不同形状筛孔的分离原理图
2020/10/27
筛孔形状与尺寸选用参考
2020/10/27
• 1.目的 • 总的来讲,是为后道工序创造条件,提高出油率和油的品质。
2020/10/27
• 2.方法 • 棉籽的脱绒方法主要是利用棉绒纤维的特性,将带有锯齿的锯
片作用于棉籽,依靠运动的锯齿将棉籽上的短绒钩取下来,然 后通过气流或气刷的作用来收集。 • 具体进行剥壳和去皮时,要根据各种油料的不同特性、大小和 形状及仁壳之间的附着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以下几种:
2020/10/27
• (四)水剂法 • 1.概念:凡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亲和力”
的差异,同时利用油水比重不同,而将油脂和蛋白质等 分离出来的方法统称为水剂法。 • 水剂法有水代法和水浸法两种: • 水代法:用热水(90℃以上用量1:2~2.5)加到磨成浆 状的油酱中,使蛋白质微粒吸水膨胀,并且借助他们的 比重差,采用震荡方式进行分离油脂的方法,即以水代 油,小磨香油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 水浸法:又称水溶法,即利用水或稀碱液能溶解油料中 可溶性蛋白质、糖类等的特性,继而调节溶解液的pH值, 达到蛋白质的等电点(pH4.3~4.6)后,进行沉淀分离与 离心分离,喷雾干燥等步骤取得蛋白质与油脂的一种特 殊方法。
预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制油的效果,良好的预处理可达到如 下的目的:制得出油率高的料胚;得到质量最佳的油脂和饼粕; 提高设备处理能力与降低能源消耗。
2020/10/27
(一)清理
• 1.清理的意义 • (1)可以减少油脂损失,提高出油率。 • (2)可以提高油脂饼粕和副产品的质量。 • (3)可以提高设备的处理量。 • (4)可以减轻设备机件的损耗。 • (5)可以避免发生事故,提高工艺效果。
2020/10/27
• (1)摩擦搓碾法:借助于粗糙面的搓碾作用将油料皮壳破碎。 (花生)
2020/10/27
• (二)浸出法 • 1.概念:凡是利用某些有机溶剂 能“溶解”油 脂的特性,将料坯或预榨油饼中的油脂提取出 来的方法称为浸出法 。 • 2.特点:出油率高(90~99%),干粕残油率低 (0.5~1.5%),成品色浅,含杂质少,制油后的 残渣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予利用,易实现过 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 高,相对动力消耗小。但对设备要求较高,由 于毛油成分复杂,如精炼不好不能食用,此外, 由于使用溶剂,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等固有弱点。
第四章 植物油提取与 精炼
第一节 植物油提取方法
一、 植物油提取的主要方 法及其选择 二、 油料预处理 三、 三种植物油提取方法
2020/10/27
超市货架上出售的各种植物油
2020/10/27
一、植物油提取的主要方法及其选择
• 当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有机械法(压榨法)、浸出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水剂法四种制油的方法,其中应用 较多的是前两种方法。
风力分选器
1—出风口 2—插板 3—螺钉 4—视镜 5,6—上下箱体 7—隔板 8—螺旋输送机 9—淌板 10—管道 11—导风管
2020/10/27
20200/10/27
永磁 滚筒 磁选机
• 3.清理的要求 • 通过清理要求尽量除净杂质,使油料越纯净越 好,而且力求清理流程简短,设备简单,除杂 效率高。 • 一般油厂工艺规程中规定:各种油料经过清理 后,不得含有石块、铁器、麻绳等大型杂质, 总的要求是油料经过清理后,油料杂质含量及 杂质中含油料量应符合规定。 • 花生、大豆含杂量不得超过0.1%,棉籽、油菜 籽、芝麻不得超过0.5%。花生、大豆、棉籽清 理下脚料中含油料量不得超过0.5%,油菜籽、 芝麻清理下脚料中含油料量不得1.5%。
2020/10/27
• 2.特点 • 水代法:出油率高(仅次于浸出法),能保持油
脂的特有风味,设备简单,但出油慢,油中水、 杂质含量高,易使成品变质,劳动强度大。
• 水代法只适合于高油分软质油料的制油,如芝麻、 花生仁等。
• 水浸法:出油率高(99%以上),即可提取油脂 又可提取蛋白质,但油的风味较水代法差,油、 水分离较难,电耗大,成本较高,可和其它方法 相结合。
2020/10/27
(二)干燥
• 干燥方式有很多,最普通的是焙炒、日光或热风干燥,大型工 厂化干燥要选择干燥的设备。
• 常用的设备有:热风干燥机、滚筒干燥机、流化床烘干机等。 在干燥时要注意干燥的温度不要太高,否则会使油料的酸价升 高和蛋白质变性而不利于再加工。
2020/10/27
(三)脱绒、剥壳和去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