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O多天线技术解读 PPT
合集下载
大规模MIMO技术PPT课件

2、接收发机设计
在上行链路中由于大量天线的存 在可以显著的降低用户的发射功 率。
在MassiveMIMO的下行链路预编
码设计中,由于基站处天线数目
的大量增加,传统的信道状态信
息(CSI)反馈模式已无法适用,
这是因为传统的CSI反馈量随着
天线数线性增加,当天线数很多
时,反馈所需的时间将会远大于
信道相干时间,所以当前的
(2)信号覆盖的维度
传统的MIMO我们称之为2D-MIMO,以8天线为例,实 际信号在做覆盖时,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垂直方向 是不动的,信号类似一个平面发射出去,而Massive MIMO,是信号水平维度空间基础上引入垂直维度的空 域进行利用,信号的辐射状是个电磁波束。
5
2021/3/9
原理图
6
2021/3/9
1
2021/3/9
2
2021/3/9
大规模MIMO产生的背景
传统的MIMO技术并不能满足当代呈指数上涨的无线 数据需求,而且面临着计算复杂度高,成本高昂的 回程链路的建设,较高的延时等问题。。。
3
2021/3/9
大规模MIMO的概念
2010年底,贝尔实验室科学家Thomas L.Marzetta 研究了多小区、TDD情况下,各基站配置无限数量 天线的极端情况下的多用户mimo技术,提出了大 规模MIMO(Massive MIMO)的概念,发现了一 些与单小区、有限数量天线时的不同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与大规模天线形成完美匹配的是5G的另 一项关键技术--毫米波。毫米波拥有丰富的带宽,可是 衰减强烈,而大规模天线的8 波束成形正好补足了其短板。2021/3/9
大规模MIMO正在解决的
瓶颈问题
移动通信系统概述—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考虑到天线尺寸、安装等实际问题,分布式天线也有用武之地,重点需 要考虑天线之间的协作机制及信令传输问题。大规模天线未来主要应用 场景可以从室外宏覆盖、高层覆盖、室内覆盖这三种主要场景划分。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大规模MIMO天线的优点
(2) 提升能量效率。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使用,提高了阵列増益,无论是 上行发送还是下行发送都可以使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达到较好的通信 质量,从而使得系统能量效率提升几个数量级。
(3)简化上层用户调度。随机矩阵理论表明,随着基站天线数目的急剧 增加,原来一些随机的信道特性开始变确定了,比如信道矩阵的奇 异值分布趋于确定,信道矩阵趋于良性矩阵,该现象称为大规模M IMO的信道硬化效应。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什么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传统天线和大规模MIMO覆盖对比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大规模MIMO天线的优点
(1) 提升频谱效率。根据大数定律,当基站天线数目持续增加到无穷大 时,不同用户的信道呈现渐近正交性,该特性称为有利信道条件。 理论上,用户间干扰可以完全被消除,噪声也随天线增加到无穷而 趋于消失。同时,大规模MIMO的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极高的空 间自由度可以满足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通信。以上因素 都能大幅度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什么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从基站方面看,这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产生的叠加效果就如同完成பைடு நூலகம் 基站端虚拟天线方向图的构造,因此称为“波束成形” (Beamforming)。
• 通过这一技术,发射能量可以汇集到用户所在位置,而不向其他方向 扩散,并且基站可以通过监测用户的信号,对其进行实时跟踪,使最 佳发射方向跟随用户的移动,保证在任何时候手机接收点的电磁波信 号都处于叠加状态。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大规模MIMO天线的优点
(2) 提升能量效率。大规模天线阵列的使用,提高了阵列増益,无论是 上行发送还是下行发送都可以使用较小的发射功率达到较好的通信 质量,从而使得系统能量效率提升几个数量级。
(3)简化上层用户调度。随机矩阵理论表明,随着基站天线数目的急剧 增加,原来一些随机的信道特性开始变确定了,比如信道矩阵的奇 异值分布趋于确定,信道矩阵趋于良性矩阵,该现象称为大规模M IMO的信道硬化效应。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什么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传统天线和大规模MIMO覆盖对比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大规模MIMO天线的优点
(1) 提升频谱效率。根据大数定律,当基站天线数目持续增加到无穷大 时,不同用户的信道呈现渐近正交性,该特性称为有利信道条件。 理论上,用户间干扰可以完全被消除,噪声也随天线增加到无穷而 趋于消失。同时,大规模MIMO的空间分辨率显著提高,极高的空 间自由度可以满足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频资源上同时通信。以上因素 都能大幅度提高系统频谱效率;
• 5G的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什么是大规模MIMO天线技术
• 从基站方面看,这种利用数字信号处理产生的叠加效果就如同完成பைடு நூலகம் 基站端虚拟天线方向图的构造,因此称为“波束成形” (Beamforming)。
• 通过这一技术,发射能量可以汇集到用户所在位置,而不向其他方向 扩散,并且基站可以通过监测用户的信号,对其进行实时跟踪,使最 佳发射方向跟随用户的移动,保证在任何时候手机接收点的电磁波信 号都处于叠加状态。
MIMO技术ppt

-
MIMO的工作模式
LTE中7种MIMO模式
1 Mode 1 单天线端口 2 Mode 2 发射分集 3 Mode 3 开环空间复用 4 Mode 4 闭环空间复用 5 Mode 5 多用户MIMO 6 Mode 6 码本波束成形 7 Mode 7 非码本波束成形
-
适用于单天线端口 提供发射分集对抗衰落 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 提高峰值速率 提高系统容量
-
MIMO的工作模式
空间分集模式 空间分集的思想是制作同一个数据流的不同版
本,分别在不同的天线进行编码、调制、然后 发送。这个数据流可以是原来要发送的数据流, 也可以是原始数据流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后形 成的新数据流。同一个东西,不同的面貌。 不管是复用技术还是分集技术,都涉及把一路 数据变成多路数据的技术,即空时编码技术。
提高小区覆盖,抑制干扰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模式在下行物理信道的应用
物理信道
Mode1
PDSCH
PBCH
PCFICH
PDCCH
PHICH
SCH
Mode 2
Mode3 – Mode 7
-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模式的应用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市区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时间
Z= S1 S2 -S2* S1*
天线
-
MIMO的工作模式
SFBC的主要思想是在空间和频率两个维度 上安排数据流的不同版本,可以有空间分 集和频率分集的效果。
Z=
S1 S2 -S2* S1*
子载波
天线
-
MIMO的工作模式
TSTD也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上安排数 据流的不同部分,可以有空间分集和时间 分集的效果。
《MIMO及信道模型》课件

MIMO技术的应用场景
MIMO技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4G、5G移 动通信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个人域网
(WPAN)等。
输标02入题
在4G和5G移动通信系统中,MIMO技术被用于提高 小区的覆盖范围和边缘用户的传输速率,同时也可以 提高系统的整体吞吐量。
01
03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您的需求进行 调整优化。
MIMO技术利用了无线信道的散射和 反射特性,通过空间复用和分集增益 ,提高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 可靠性。
MIMO技术的原理
MIMO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多天线之间的独立性,将数据流分解成多个并行子流,在多个子流上同时传输,从而提高了传 输速率。
在接收端,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可以恢复出原始的数据流。MIMO技术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实现信号的分离和 合并,从而提高了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可靠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天线选择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最大信噪比 (Max-SNR): 选择能提供最大信噪比的发射天 线。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轮询 (Round Robin): 轮流使用每个天线进行传输,确保 均衡使用。
05
CHAPTER
MIMO系统实现难点及挑战
信号处理复杂度
MIMO信号检测算法复杂度
考虑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因反射、折射和散射产生的多径 效应,适用于室内和室外非视距(NLoS)环境。
MIMO信道模型的特点
高数据速率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提高 了数据传输速率。
抗干扰能力强
通过分集技术,降低了信号被干扰的风险。
频谱效率高
通过空间复用技术,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大规模MIMOppt课件

室外宏覆盖
高层覆盖
天线集中配置的 Massive MIMO
主要应用场景
室内覆盖
.
四、大规模MIMO的研究方向
在沿用现有的LTE系统MAC+PHY的结构下,Massive MIMO的物理层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
.
Massive MIMO的MAC研究 的方向主要包括:
MU-MIMO配对算法、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策略。
与以往干扰协调不同,Massive MIMO不再试图用协 调不同的基站来进行合作传输的方法减小干扰,而是通过 数量众多的天线来早增加有用信号的功率,从而增加信干 比(SIR),以此来减少干扰的影响。
.
四、大规模MIMO的研究方向
Massive MIMO,又称为large-scale MIMO。顾名 思义,就是在基站端安装几百根天线(128根、256根或者 更多),从而实现几百个天线同时发数据。
.
三、大规模MIMO的概念
2010年底,贝尔实验室科学家Thomas L.Marzetta研究了多
小区、TDD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情况下, 各基站配置无限数量天 线的极端情况的多用户MIMO 技术, 提出了大规模MIMO (Massive MIMO) 的概念,发现了一些与单小区、有限数量天线时的不同特征。
第二, 大规模MIMO 可将波束集中在很窄的范围内, 从而大幅度降 低干扰.
第三, 当天线数量足够大时, 最简单的线性预编码和线性检测器趋 于最优, 并且噪声和不相关干扰都可忽略不计.
第四, 可大幅降低发射功率, 从而提高功率效率.
.
近两年针对大规模MIMO 技术的研究工作主 要集中在信道模型、容量和传输技术性能分析、 预编码技术、信道估计与信号检测技术等方面 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 . . . .
MIMO多天线技术 ppt课件

本,分别在不同的天线进行编码、调制、然后 发送。这个数据流可以是原来要发送的数据流, 也可以是原始数据流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后形 成的新数据流。同一个东西,不同的面貌。 不管是复用技术还是分集技术,都涉及把一路 数据变成多路数据的技术,即空时编码技术。
MIMO的工作模式
STBC:空时块编码 SFBC: 空频块编码 TSTD/FSTD:时间/频率转换传送分集 CDD: 循环延时分集
MIMO模式的应用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市区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 模式总结
传输 方案 发射分集 (SFBC) 开环空间复用 双流预编码 多用户MIMO 码本波束成形 非码本波束成形
信道 相关性
低
低 低 低 高 高
移动性
高/中速移动
高/中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MIMO基本原理
概述: 最早的多天线技术是一种接收分集的技术 如采用多天线发送相同的数据流,它们是
相互干扰的,甚至会相互抵消,起不到发 送分集的作用,要想实现发送分集,必须 解决发送天线之间无线链路正交性的问题。 多天线正交性的问题最终被攻克,于是 MIMO技术成熟了。
MIMO基本原理
数学模型:
MIMO基本原理
多天线技术增益: 阵列增益 功率增益 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干扰抑制增益
MIMO基本原理
多天线技术增益和系统性能改善的关系
阵列增益 功率增益 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干扰抑制增益
改善系统 覆盖
√ √ √
√
提高链路可 靠性
√ √
提高系统 提高用户
容量
峰值速率
MIMO的工作模式
STBC:空时块编码 SFBC: 空频块编码 TSTD/FSTD:时间/频率转换传送分集 CDD: 循环延时分集
MIMO模式的应用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市区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MIMO的工作模式
MIMO 模式总结
传输 方案 发射分集 (SFBC) 开环空间复用 双流预编码 多用户MIMO 码本波束成形 非码本波束成形
信道 相关性
低
低 低 低 高 高
移动性
高/中速移动
高/中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低速移动
MIMO基本原理
概述: 最早的多天线技术是一种接收分集的技术 如采用多天线发送相同的数据流,它们是
相互干扰的,甚至会相互抵消,起不到发 送分集的作用,要想实现发送分集,必须 解决发送天线之间无线链路正交性的问题。 多天线正交性的问题最终被攻克,于是 MIMO技术成熟了。
MIMO基本原理
数学模型:
MIMO基本原理
多天线技术增益: 阵列增益 功率增益 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干扰抑制增益
MIMO基本原理
多天线技术增益和系统性能改善的关系
阵列增益 功率增益 分集增益 空间复用增益 干扰抑制增益
改善系统 覆盖
√ √ √
√
提高链路可 靠性
√ √
提高系统 提高用户
容量
峰值速率
LTE系统关键无线技术-MIMOPPT课件

– 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天线被激活 – 一个数据流在多根天线中进行选择发送
LTE系统上行天线选择技术可以看作是TST/25
14
TD-LTE
传输分集: FSTD
FSTD
Antenna 1
time
Antenna 2
LTE系统并没有直接采用FSTD技术,而是与其他传输分集技术结合起来使用40
TD-LTE
LTE系统关键技术:MIMO
西安汇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0/2/25
1
TD-LTE
目录
LTE系统多天线技术
MIMO天线技术与特点
2020/2/25
26
2
TD-LTE
MIMO天线技术概述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发送端每根天线上发送的数据比特不同;
在多散射体的无线环境中,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在每个接收天线中 是不相关的,并在接收机端利用这种不相关性对多个天线发送的数据进 行分离和检测;
2020/2/25
45
20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基站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 下行同时支持SU-MIMO和MU-MIMO
2020/2/25
SU-MIMO(SDM)
MU-MIMO(SDMA)
46
21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LTE上行不支持SU-MIMO
上行只支持虚拟MIMO,即每一个终端均发送一个数据
可以用一个简单 的线性变换实现 分集信号的分离 和最大似然检测。
2020/2/25
TSTD
所有用户都由相 同的天线发送, 且一起在不同的 天线间切换
LTE系统上行天线选择技术可以看作是TST/25
14
TD-LTE
传输分集: FSTD
FSTD
Antenna 1
time
Antenna 2
LTE系统并没有直接采用FSTD技术,而是与其他传输分集技术结合起来使用40
TD-LTE
LTE系统关键技术:MIMO
西安汇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0/2/25
1
TD-LTE
目录
LTE系统多天线技术
MIMO天线技术与特点
2020/2/25
26
2
TD-LTE
MIMO天线技术概述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多根天线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在发送端每根天线上发送的数据比特不同;
在多散射体的无线环境中,来自每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在每个接收天线中 是不相关的,并在接收机端利用这种不相关性对多个天线发送的数据进 行分离和检测;
2020/2/25
45
20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基站将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数据流发送给不同用户 下行同时支持SU-MIMO和MU-MIMO
2020/2/25
SU-MIMO(SDM)
MU-MIMO(SDMA)
46
21
TD-LTE
空间复用
MU-MIMO
LTE上行不支持SU-MIMO
上行只支持虚拟MIMO,即每一个终端均发送一个数据
可以用一个简单 的线性变换实现 分集信号的分离 和最大似然检测。
2020/2/25
TSTD
所有用户都由相 同的天线发送, 且一起在不同的 天线间切换
《MIMO产品介绍》课件

MIMO的优势
1 增加数据传输速率
MIMO技术可以利用多个天线传输并接收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 提高信号可靠性
通过利用多个路径传输数据流,MIMO技术可以减少传输中的信号衰减和干扰,提高系统 的可靠性。
3 扩大覆盖范围
MIMO技术可以通过多个天线传输信号,进一步扩大无线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
2
拓展IoT应用
MIMO技术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更稳定的连接和更低的延迟,推动IoT应用的快 速发展。
3
发展车联网技术
利用MIMO技术提高车辆之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能力,实现更智能、 安全的交通系统。
总结
MIMO技术的优点和应用
MIMO技术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信号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广泛应用于无 线通信、无人驾驶和室内定位等领域。
MIMO的原理
1
信道多路复用技术
利用多个天线传输和接收并行的数据流,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2
空间分集技术
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接收多个信号路径的数据流,减小信号的衰减和干扰,提高系 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3
天线分集技术
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并接收信号,增加系统的吞吐量和传输距离。
MIMO的组成部分
传输数据的源和目的 地
《MIMO产品介绍》PPT 课件
MIMO产品介绍的课件,旨在向大家介绍MIMO技术的定义、优势、应用场景, 以及MIMO的原理、组成部分、分类和应用领域。我们将探讨MIMO技术的未 来发展和市场前景。
什么是MIMO?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利用多个输入 和输出天线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MIMO技术通过利用信道的多 样性和空间复用技术,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LTE MIMO 基本原理介绍PPT课件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市区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手机自适应MIMO模式
移动速率改变 秩改变
与小区的相对位置改变
2 发射分集 3 开环空间复用 4 闭环空间复用 5 多用户MIMO 6 码本波束成形 7 非码本波束成形
MIMO 的部署
场景 A
场景 C
线性天线
场景 B
交叉极化
46~4 8F 43~45 F
d(0)•(i)协议规定:d码(0)(字i) 到= x层(0)的(i)映射可有x1(0:)(i)1,1:
码字流20 ,2:2,2:3,2:4。
层0
且1:2的情d况(1)(只2i)发生=在x(1P)(=i4) 的条件x(下1)(i。)
d(1)(i)
码字流1
串
转 并
d(1)(2i+1) = x(2)(i)
双流预编码
2/4
多用户MIMO
2/4
码本波束成形
1
低
低速移动
低
低速移动
高
低速移动
非码本波束成形
1
高
低速移动
数据 速率
地
在小区中 的位置
小区边缘
中/低 高 高 低 低
小区中心/边缘 小区中心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小区边缘
发射分集的应用场景
2天线 eNB
Ant1
Ant2
Case 1: Medium Correlation (4)
两天线发射分集
接收分集
• 多个天线接收来自多个信道的承载同一信息的多个独 立的信号副本。
• 由于信号不可能同时处于深衰落情况中,因此在任一 给定的时刻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信号副 本提供给接收机使用,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小区边缘
高速移动
中速移动
市区
低速移动(室内) 小区边缘
手机自适应MIMO模式
移动速率改变 秩改变
与小区的相对位置改变
2 发射分集 3 开环空间复用 4 闭环空间复用 5 多用户MIMO 6 码本波束成形 7 非码本波束成形
MIMO 的部署
场景 A
场景 C
线性天线
场景 B
交叉极化
46~4 8F 43~45 F
d(0)•(i)协议规定:d码(0)(字i) 到= x层(0)的(i)映射可有x1(0:)(i)1,1:
码字流20 ,2:2,2:3,2:4。
层0
且1:2的情d况(1)(只2i)发生=在x(1P)(=i4) 的条件x(下1)(i。)
d(1)(i)
码字流1
串
转 并
d(1)(2i+1) = x(2)(i)
双流预编码
2/4
多用户MIMO
2/4
码本波束成形
1
低
低速移动
低
低速移动
高
低速移动
非码本波束成形
1
高
低速移动
数据 速率
地
在小区中 的位置
小区边缘
中/低 高 高 低 低
小区中心/边缘 小区中心 小区中心 小区边缘 小区边缘
发射分集的应用场景
2天线 eNB
Ant1
Ant2
Case 1: Medium Correlation (4)
两天线发射分集
接收分集
• 多个天线接收来自多个信道的承载同一信息的多个独 立的信号副本。
• 由于信号不可能同时处于深衰落情况中,因此在任一 给定的时刻至少可以保证有一个强度足够大的信号副 本提供给接收机使用,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
多入多出(MIMO)技术PPT幻灯片课件

信道后由N个接收天线接收,多天线接收机能够利用先进
的空时编码处理技术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 最佳处理。MIMO是在收发两端使用多个天线,每个收发天 线之间对应一个MIMO子信道,在收发天线之间形成
信道矩阵H,在某一时刻t,信道矩阵如(式3-34)所示。
(式3-34)
其中H的元素是任意一对收发天线之间的增益。
MIMO是指信号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了多 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因而该技术被称为多发送天线和 多接收天线(简称多入多出)技术,它可看着是分集技术 的一种衍生。
3
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信号往往是通过周围物体的多 次反射和散射才到达接收天线的,这被称为径,信号的多 径传送会产生多径干扰,从而引起信号的衰落,因而一直 被认为是不利信号准确传输的有害因素。克服的方法是采 用分集的方法——它含有“分散”和“集合”二重含义, 一方面它将载有相同信息的几路信号通过相对独立的途径 (利用多发射天线)分散传输,另一方面设法将分散传输 到接收点的几路信号最有效地收集起来(利用多接收天 线),因为安排恰当的多副天线提供的多个空间信道,不 会全部同时受到衰落,因此有降低信号电平的衰落幅度的 作用,具有优化接收的含义。
13
4
3.9.1 MIMO技术原理
MIMO技术的实质是为系统提供了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 分集增益。
信号在传送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和散射,产生多条路 径,MIMO技术将这些路径变为传送信息子流的“虚拟信道 ”。在接收端可用单一天线,也可用多个天线进行接收, 当然每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是所有发送信号与干扰信号的 叠加,MIMO的空时解码系统利用数学算法拆开和恢复纠缠 在一起的传输信号并将它们正确地识别出来。
11
信源 二进制
1
的空时编码处理技术分开并解码这些数据子流,从而实现 最佳处理。MIMO是在收发两端使用多个天线,每个收发天 线之间对应一个MIMO子信道,在收发天线之间形成
信道矩阵H,在某一时刻t,信道矩阵如(式3-34)所示。
(式3-34)
其中H的元素是任意一对收发天线之间的增益。
MIMO是指信号系统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了多 个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因而该技术被称为多发送天线和 多接收天线(简称多入多出)技术,它可看着是分集技术 的一种衍生。
3
在实际的通信环境中,信号往往是通过周围物体的多 次反射和散射才到达接收天线的,这被称为径,信号的多 径传送会产生多径干扰,从而引起信号的衰落,因而一直 被认为是不利信号准确传输的有害因素。克服的方法是采 用分集的方法——它含有“分散”和“集合”二重含义, 一方面它将载有相同信息的几路信号通过相对独立的途径 (利用多发射天线)分散传输,另一方面设法将分散传输 到接收点的几路信号最有效地收集起来(利用多接收天 线),因为安排恰当的多副天线提供的多个空间信道,不 会全部同时受到衰落,因此有降低信号电平的衰落幅度的 作用,具有优化接收的含义。
13
4
3.9.1 MIMO技术原理
MIMO技术的实质是为系统提供了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 分集增益。
信号在传送中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和散射,产生多条路 径,MIMO技术将这些路径变为传送信息子流的“虚拟信道 ”。在接收端可用单一天线,也可用多个天线进行接收, 当然每个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是所有发送信号与干扰信号的 叠加,MIMO的空时解码系统利用数学算法拆开和恢复纠缠 在一起的传输信号并将它们正确地识别出来。
11
信源 二进制
1
MIMO技术与天线选择 ppt课件

fitness(i) log2 real det I SNR _ sel _ ant diag selection j,: H H '
5、利用大尺度衰落作为惯性权重w,改良粒子群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 ,v=w*v+c1*rand()*(pbest-present)+c2*rand()*(gbest-present),可大 大加快收敛速度并减小复杂度,获得近优性能.
ppt课件
15
第三部分 MIMO中的天线选择
第三章 天线选择技术
第一节 天线选择的引入 第二节 天线选择技术 第三节 天线选择算法
ppt课件
16
16
由于MIMO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使用所有的天线 发射或接收,这就要求收、发端使用与天线一样多的 射频链路(如低噪声放大器、模/数转器、混频器等 )由于多径衰落,一些天线发送和收到的信号可能不 是最佳信号,就会降价MIMO系统的整体性能。考虑到 与射频部分相比,天线振子成本很低,如果收、发端 的天线数目比MIMO系统的射频链路多,MIMO系统可以 从中自动选择与收、发端射频链路数目相匹配的最佳 收、发天线,使MIMO系统的每一路射频链路都工作在 最佳状态,自然就能获得最大MIMO系统容量,降低了 射频链路数目,减少了系统的成本。随之而来的问题 就是如何选择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最佳接收。
由于阵列天线可以降低共道干扰和多径衰落的影 响,因此在一定的信干噪比(SINR)条件下可以降 低误码率,或者在一定的误码率下可以降低检测 所需的信干噪比。
MIMO系统能够抑制或有效消除共道干扰以及码间 干扰,同时利用分集技术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干噪 比,因此基站和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以得到一 定程度的降低,同时减小空间电磁干扰的影响、 延长移动终端电池使用时、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降低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和器件的要求。
5、利用大尺度衰落作为惯性权重w,改良粒子群算法的速度更新公式 ,v=w*v+c1*rand()*(pbest-present)+c2*rand()*(gbest-present),可大 大加快收敛速度并减小复杂度,获得近优性能.
ppt课件
15
第三部分 MIMO中的天线选择
第三章 天线选择技术
第一节 天线选择的引入 第二节 天线选择技术 第三节 天线选择算法
ppt课件
16
16
由于MIMO系统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同时使用所有的天线 发射或接收,这就要求收、发端使用与天线一样多的 射频链路(如低噪声放大器、模/数转器、混频器等 )由于多径衰落,一些天线发送和收到的信号可能不 是最佳信号,就会降价MIMO系统的整体性能。考虑到 与射频部分相比,天线振子成本很低,如果收、发端 的天线数目比MIMO系统的射频链路多,MIMO系统可以 从中自动选择与收、发端射频链路数目相匹配的最佳 收、发天线,使MIMO系统的每一路射频链路都工作在 最佳状态,自然就能获得最大MIMO系统容量,降低了 射频链路数目,减少了系统的成本。随之而来的问题 就是如何选择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最佳接收。
由于阵列天线可以降低共道干扰和多径衰落的影 响,因此在一定的信干噪比(SINR)条件下可以降 低误码率,或者在一定的误码率下可以降低检测 所需的信干噪比。
MIMO系统能够抑制或有效消除共道干扰以及码间 干扰,同时利用分集技术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干噪 比,因此基站和移动终端的发送功率可以得到一 定程度的降低,同时减小空间电磁干扰的影响、 延长移动终端电池使用时、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降低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和器件的要求。
《4G5G移动通信技术》课件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

C log2(1 | h |2) b / s / Hz
M
C log2 (1 | hi |2 ) b / s / Hz
i 1
C
log2 (1
N
N
| hi |2 )
i 1
b / s / Hz
CEP
log2[det( I M
N
HH * )]
m
log2 (1
i 1
N
i )
MIMO系统中,系统容量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常用 MIMO 方案名称 接收分集 多用户虚拟 MIMO 开环发射分集 闭环发射分集 开环空间复用 闭环空间复用
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
3.3 MIMO工作模式
MIMO系统数据流并行传输
MIMO系统就是多个信号流在空中的并行传输。在发射端输入的数据流变成几路并行的 符号流,分别从Pt个天线同时发射出去;接收端从Pr个接收天线将信号接收下来,恢复 原始信号。
产生 的小 区特定 参 考 信 号 ( CRS) 开销少 不用反馈 PM( I 提 高链 路传输质 量, 提高 小区覆 盖半径) 不 用 反 馈 PMI(提 升小 区平 均频谱 效率和峰值速率)
要反馈 PM( I 提升 小区 平均 频谱效 率和峰值速率)
(提升 小区 平均频 谱效 率和 峰值速 率)
3.4.3 MIMO的传输模式
传输 模式
TM1
LTE技术专门为多天线的 TM2
传输方式定义的一个术 TM3
语,TM(Transmisson TM4
Mode)传输模式。不同
TM5
的传输方案对应不同的
传输模式(TM)。
TM6
TM7
TM8 TM9
LTE移动通信系统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PPT资料97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2 多天线分集技术
单输入多输出(SIMO) 系统:
采用接收分集技术,可以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从而提 高信道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1
发送信号 发送端
接收信号 接收端
...
N
图3.2 SIMO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 MISO系统采用发射分集技术,同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1908年 Marconi提出通过使用多根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70年代 提出将MIMO技术用于通信系统 1995年 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 1996年 Foshini提出了对角分层空时(D-BLAST)算法 1998年 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 1998年 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算
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
MIMO其他相关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1 MIMO的引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线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由单 纯的模拟语音通信系统发展到数字语音、基于IP的多媒 体数据通信系统。
LTE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 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 标准。
图3.4 MIMO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3 分集接收合并方法
分集接收即在接收端将不相关的信号副本进行组合。 常用的分集合并方法: 选择合并 最大比合并 等增益合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选择合并
接收机对多 个接收分支一直进 行扫描,从中选择 每个信号间隔处具 有最大瞬时信噪比 的信号作为输出信 号。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2 多天线分集技术
单输入多输出(SIMO) 系统:
采用接收分集技术,可以提高接收端的信噪比,从而提 高信道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1
发送信号 发送端
接收信号 接收端
...
N
图3.2 SIMO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 MISO系统采用发射分集技术,同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1908年 Marconi提出通过使用多根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70年代 提出将MIMO技术用于通信系统 1995年 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 1996年 Foshini提出了对角分层空时(D-BLAST)算法 1998年 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 1998年 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算
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
MIMO其他相关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1 MIMO的引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线移动通信发展迅速,由单 纯的模拟语音通信系统发展到数字语音、基于IP的多媒 体数据通信系统。
LTE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 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 标准。
图3.4 MIMO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3 分集接收合并方法
分集接收即在接收端将不相关的信号副本进行组合。 常用的分集合并方法: 选择合并 最大比合并 等增益合并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选择合并
接收机对多 个接收分支一直进 行扫描,从中选择 每个信号间隔处具 有最大瞬时信噪比 的信号作为输出信 号。
LTE移动通信系统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

1908年 Marconi提出通过使用多根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70年代 提出将MIMO技术用于通信系统 1995年 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 1996年 Foshini提出了对角分层空时(D-BLAST)算法 1998年 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 1998年 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分层空时(V-BLAST)算
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
➢ MIMO的引入
➢空间分集技术
➢MIMO空时编码技术
➢MIMO空间复用技术
➢MIMO预编码技术
➢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
➢MIMO其他相关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1 分集技术概述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周围 障碍物和反射体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作用,所以接收端 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传播路径的多个信号的叠加。
MIMO技术利用空间的随机衰落和延迟扩展,对达到用户 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速 无线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1 MIMO的引入
MIMO概述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 是一种用描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
3.2 空间分集技术
1
射频前端
2 射频前端
...
N 射频前端
选 择 合 输出信号 并 器
图3.5 选择合并方案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2 Nhomakorabea空间分集技术
(2) 最大比合并 最大比合并是一种线性合并方法,它对各路信号分别进
图3.4 MIMO系统
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3章 MIMO多天线技术
➢ MIMO的引入
➢空间分集技术
➢MIMO空时编码技术
➢MIMO空间复用技术
➢MIMO预编码技术
➢MIMO与OFDM技术的结合
➢MIMO其他相关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2 空间分集技术
3.2.1 分集技术概述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到周围 障碍物和反射体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作用,所以接收端 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不同传播路径的多个信号的叠加。
MIMO技术利用空间的随机衰落和延迟扩展,对达到用户 平均吞吐量和频谱效率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高速 无线数据传输的关键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1 MIMO的引入
MIMO概述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 是一种用描述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的抽象数学模型。
3.2 空间分集技术
1
射频前端
2 射频前端
...
N 射频前端
选 择 合 输出信号 并 器
图3.5 选择合并方案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2 Nhomakorabea空间分集技术
(2) 最大比合并 最大比合并是一种线性合并方法,它对各路信号分别进
图3.4 MIMO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UDVH
❖ U和V分别为MR×MR和MT×MT正交矩阵,
UUH IMR
VVH IMT
❖ D为MR×MT非负对角阵,对角线元素为矩阵特征值
的非负平方根 i 。满足
HHHzz , z0
❖ z为关于特征值的MR×1特征向量。U的列是HHH的 特征向量,V的列是HHH的特征向量。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yini (i=r+1,r+2, MR)
❖从第1个到第r个接收分量,子信道增益为 i , 而从第r+1接收分量起,子信道的增益为0,相应
的接收分量不再依赖发送分量 x i 。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 等效的MIMO信道可看成由m个相分离的并行子 信道组成,每个子信道指配一个H矩阵的奇异值
(或HHH的特征值),该奇异值 i 相当于该子
❖噪声协方差矩阵 Rnn E{nnH}
❖若n的分量间不相关, Rnn 2IMR
❖ 每根接收天线具有相等的噪声功率2。
❖ 每根接收天线输出端的信号功率为PT,故接收功
率信噪比为
PT 2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根据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定理,任意矩阵H可表示为
。
❖ 可得:
i
❖ 因此,
❖ 有:
C
F
log
det(Im
PT
nT
2
Q)
F
log det(Im
PT
nT
2
HH H
)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特别的,当 i 时,有:
CmWlog(1 PT ) MT2
❖其中, mmin(MT,NR)
MIMO的系统容量
30
CM I M lO o2g d eInrt (ntE N a0H H )
信道的幅度增益,而子信道的功率增益相当于 HHH的特征值i。
i
yi'ixi'ni',i1 , ,r yi'n i',ir 1 , ,M R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Ryy UHRyyU tr(Ryy) tr(Ryy)
Rxx VHRxxV Rnn UHRnnU
tr(Rxx) tr(Rxx) tr(Rnn) tr(Rnn)
y3
y1 h11 hij h1M T x1 n1 ,
yMR
yH xn
n~N(0,2I)
PT 2
MIMO的系统容量
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 : C log2 (1 | h |2 ) b / s / Hz
单输入多输出(SIMO)系统 (接收分集、MRC合并):
C
F
r i1
log(1Pi2
)
Pi
i PT MT
C F i r1lo g (1 M iT P T 2) F lo gi r1(1 M iT P T 2)
MIMO的系统容量
❖根据特征值与特征矢量的关系,有(设Q Rxx):
i(i1,...,m) 是方程 det(ImQ)0的m个特征根
MIMO多天线技术解读 PPT
MIMO多天线技术
❖概述 ❖MIMO系统容量 ❖MIMO传输方案 ❖MIMO-OFDM技术
概述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又称 多发多收天线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和发送功率的 情况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M
C log2 (1 | hi |2) b / s / Hz
i 1
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
(发送分集、等功率发送) :
C
log2 (1
1 N
N
| hi
i 1
|2
)
b / s / Hz
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
CEP
log2[det(IM
N
HH *)]
m i 1
log2 (1
N
i )
❖ MIMO的奠基工作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贝尔实验室 和AT&T的学者Telatar,Foshinia,Tarokh,Alamouti等 人完成。
概述
❖ MIMO的核心思想是将单个数据符号通过一定映 射(编码、调制)变换成并发的多个数据符号流 发射出去,在接收端通过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 反变换再恢复出原始数据符号流。
❖ MIMO能将多径影响因素变为对通信性能有利的 增强因素。通过在空间中产生独立的并行信道, 同时传输多路数据流,从而增加系统传输速率和 频谱利用率。
MIMO系统模型
MT TX antennas
x1 x2
x3
h11
h21 h31
h12 h22
h32
h13
h23
h33
MR RX antennas
y1 y2
❖即y’、x’ 和n’的协方差矩阵与变换前y,x,n的协方 差阵具有相同的迹(对角线元素之和)或功率。
MIMO的系统容量
❖ 各子信道是分开的,因而它们的容量相加。假定
在等效MIMO信道模型中每根天线发送的功率为 PT
,总的信道容量可利用Shannon公式求出:
MT
❖ 式中F为每个子信道的带宽,Pi为第i个子信道的接 收信号功率:
yUDVHxn
令 y U H y x V H x n U Hn
则 yDxn
MIMO的系统容量分析
❖ 矩阵HHH的非零特征值数目m等于矩阵H的秩r。 对于MR×MT矩阵H,其秩最大为 rmin(MR,MT) 即H的非零奇异值最多有m个。
❖用 i (i1,2, r) 表示H的奇异值,则
yi ixini (i=1,2, r)
b / s / Hz
MIMO系统容量随着天 线数目的增加成线性增加。
MIMO系统模型
❖ 发送信号:第j根天线发送xj为零均值i.i.d高斯变量 ,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为:
Rxx E{xxH} ❖总的发送功率约束为 PT tr(Rxx)
❖ 若每根天线发送相等的信号功率PT/MT,
Rxx
PT MT
IMT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
MIMO系统模型
❖ 信道矩阵:H为复矩阵,hij表示第j根发送天线至 第i根接收天线的信道衰落系数。
❖ 归一化约束:每一根天线的接收功率均等于总的 发送功率
MT
2
hij MT , i1,2, MR
j1
MIMO系统模型
❖ 接收端的噪声:各分量为独立的零均值高斯变量 ,具有独立的和相等方差的实部和虚部。
25
20
Tx1Rx1 Tx2Rx2 Tx2Rx4 Tx4Rx2 Tx4Rx4 Tx8Rx2 Tx8Rx4 Tx8Rx8
信信信信 (bits/channel)
15
E.Teletar,1995,”Capacity of Mul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