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古诗词解析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1)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师:咱们先来认一个字,这是一个甲骨文,仔细看,认真想,这是什么字?(教师板书甲骨文“天”,指导学生观察分析。

)师:(出示甲骨文“门”)再看这什么字?(教师板书:门)师:再加一个字,(教师板书:山)读一读。

师:咱们汉字是表意的,根据“天、门、山”三个字,你想一想这应该是一座怎样的山?师:(出示图片资料)天门山在安徽省和县和当涂县西南的两岸,两山隔江两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师:公元726年,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曾经游览天门山,写下了《望天门山》。

(教师板书:望)师:什么叫“望”?“望”跟“看“有没有区别呢?2.齐读课题。

师:一块儿读课题。

读出向远处看的感觉。

(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出示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不但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还使学生体会到汉字具有表意的特点。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古诗。

师:李白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怎样的景物呢?打开课本,翻到第21课,自由读几遍。

注意字音读准确,节奏读清楚,读完了结合下面的注释和课文的插图想一想诗的意思。

(学生自读诗句,教师巡视。

)2.汇报自读成果,教师相机指正。

师:“至”是翘舌音,“此”是平舌音。

(学生跟老师学读“中断”、“至此回”)3.初步指导读诗,读出节奏感。

指名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4.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师:这是一首写景的诗,下面我们静静地默读一下,找一找每一句都有哪些景物,拿起笔圈画下来。

(学生默读诗,边读遍圈。

)(指名汇报)师:这里的天门是指天门山,你知道楚江吗?课件出示楚江简介。

师:孤帆是什么意思呢?5、指导写字“楚、孤、帆”。

观察字形,提示:“楚”字下面部分的第一笔是横钩。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学会本科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2.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与诗境,并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提高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情感朗读、想象画面、感悟诗境教学流程:课前谈话:看图猜古诗: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我猜我猜我猜猜”。

请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这是我们以前学的哪首诗。

第一关:看图猜诗名1.根据画面猜诗《静夜思》。

第一首,这一幅画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首诗?2.第二首,请看,这画的又是哪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一看到这幅画,我们立马想到了这句诗。

你来读!第二关:根据关键词猜诗名4.第三首:这是一道文字题:第一个关键词:送别;第二个关键词:小舟;第三个:桃花潭。

是的,这就是著名的送别诗《送汪伦》,让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游戏玩得不错!看来大家对古诗非常的了解。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上课吧!一、探索字形,读懂诗题1、刚才我们游戏中出现的古诗都是同一个人写的。

他就是——李白。

对于李白,你有什么了解呢?(是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爱喝酒,爱游山玩水,生性洒脱,被人称为诗仙)2、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李白一同去往天门山。

(板书:天门山)(1)看到“天门山”这三个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座怎样的山吗?预设一:很高很高的山。

很高很高的山可以叫“天山”呀!这可是天门山。

(师强调“门”字)预设二:怎样的山会像门呢?不要急。

(2)(出示“门”的古汉字)你们看,这是古汉字“门”。

左边一扇,右边一扇,两扇和在一起就是——门。

(3)那天门山是怎样的呢?正如你们说的这样,(出示注释1)天门山位于长江两岸,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在江北的是西梁山。

两山隔江相对,就像天设的门户,雄伟奇特。

所以叫——天门山。

(板画天门山)3、“望”是什么意思?望就是——远远地看。

让我们带着理解一起读课题——望得再远一点。

二、自主读诗,会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示儿》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一、教学目的: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感受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教学过程:(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教师板书诗题:题临安邸示儿)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这课还有两个生字,你能记住吗?4.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读后交流:相同:①作者都是南宋的诗人。

随机让学生说说对南宋的了解,教师随机补充南宋王朝贪图安逸、屈膝求和、不思收复失地的史实。

②都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不同:①一个写的是南宋的权贵,一个是北宋遗民——诗人②一个借写景来表达情感,一个直接诉说自己的心事。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诵读出塞其一》公开课教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古诗诵读出塞其一》公开课教案

《古诗诵读出塞(其一)(王昌龄)》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注释了解古诗的意思。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渴望平息战事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背诵的方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学生能够通过交流、研讨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为我国的悠久历史而骄傲自豪及热爱和平、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养成主动诵读课外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播放古典乐曲《出塞曲》,引导学生想象古战场的悲壮场面。

2.背诵王之焕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初步感知古人的慷慨激昂的出征场面。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诗人的资料。

教师补充。

“出塞”是乐府一种曲调,此外还“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

4.请学生完整地表达诗歌的题目的意思。

二、新课学习(一)初知诗意,质疑解疑1.自由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小组之间互相读,相互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法了解诗歌的大意,鼓励学生质疑。

4.指名读诗歌,讨论交流。

小组之间讨论诗意,提出疑问,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二)精读全诗,入境悟情。

1.教师讲述古诗的历史背景,引入境界。

2.赏析“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朗读古诗,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板书:秦。

(2)再读“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生共议“人未还”的内涵,学生想象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剧。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已亥杂诗》是组诗。

将下面这首诗与本课中的进行对比,分析其感情上的异同。

已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两首诗讲的都是关于( )的问题。

A.朝廷B.人才C.天公[2]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课文中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的是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2. 古诗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2]解释下列词语。

解:____________ 供:___________傍:___________ 阴:___________[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B.这首诗前两句描写了男耕女织,昼夜忙碌,一派繁忙的景象。

C.这是一首送别诗。

D.“供”是多音字,在本诗中读音是“gōng”。

[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__________。

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解释下列词语。

(1)河:_________________ (2)岳:_________________(3)遗民: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_________________[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古诗诵读:望天门山丨沪教版(2015秋)

望天门山说课稿说教材分析: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这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望天门山》头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第一句主要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说教学目标: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三、四为技能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望天门山》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

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

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古诗,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说教法:谈话法情境法说学法:探究法朗读感悟法针对教材,针对目标,《望天门山》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步:读通诗文,学习生字,初悟诗意。

第三步:明确目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学生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P 9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作者介绍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南宋诗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并称“永嘉四灵”。

其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著有《西岩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苇碧轩集》,有《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

二集互有出入。

【注释】①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川,平地。

②子规——杜鹃鸟。

③才——刚刚。

.④山原-----山坡原野⑤蚕桑--种桑养蚕。

⑥了——料理完⑦如——好像【译文】(1、2句)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3、4句)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中心】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川流。

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

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

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

“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 诗

沪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    诗

船。
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
晓出净慈诗送林 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
中, 风光不与四时
同。 接天莲叶无穷
碧, 映日荷花别样
红。
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
烟, 遥看瀑布挂前
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疑是银河落九
天。
鹿柴 唐·王维
纷。 莫愁前路无知
己, 天下谁人不识
君。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 天, 拂堤杨柳醉春 烟。 儿童散学归来 早, 忙趁东风放纸 鸢。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 见,
无限风光尽被 占。
采得百花成蜜 后,
为谁辛苦为谁 甜?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绝句 唐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蜀中九日 唐 王勃 九月九日望遥空,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
松, 立根原在破岩
中。 千磨万击还坚
劲,
任尔东西南北
风。
题诗后 唐 贾岛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
乌衣巷口夕阳 斜。
旧时王谢堂前 燕,
飞入寻常百姓 家。
天苍苍,野茫
茫,
风吹草低见牛
羊。
一字诗
大林寺桃花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
杯, 欲饮琵琶马上
催。 醉卧沙场君莫
笑, 古来征战几人
回。
前出塞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
间, 千里江陵一日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

沪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专项古诗词阅读理解知识点针对训练题精编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古诗内容我知道。

1、默写《秋思》秋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词语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行人:________________开封:________________3、本诗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之情。2. 古诗对比阅读。

《山中》《秋风引》(唐)王维(唐)刘禹锡荆溪白石出,何处秋风至?天寒红叶稀。

萧萧送雁群。

山路元无雨,朝来入庭树,空翠湿人衣。

孤客最先闻。

[1]第一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第二首古诗是朝诗人写的。

[2]第一首诗中的“红叶”一词让我们想到(谁?)的诗《山行》中的。

第二首诗中“萧萧”指的是,叶绍翁写的《》中一句也有“萧萧”这个词。

[3](1)第一首古诗描绘由________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___所组成的山中深秋初冬时节的景色,色泽鲜明,富于诗情画意。

(2)第二首诗这首诗表面写___,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

3. 课外古诗阅读。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①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②,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①玉笛:精美的笛子。

②折柳:即《折杨柳》笛曲。

[1]朗读第二句诗,你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哪一个字或词,为什么?()A.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洛城”。

“洛城”代指家乡,体现出作者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B.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满”字。

“满”是遍布的意思,这是作者主观感觉的夸张,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C.我认为最应该重读的是“散”字。

仿佛整个洛阳城都能听到曲声,体现出作者的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2]本诗的关键词是()。

A.玉笛B.春风C.折柳D.此夜[3]“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共17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古诗诵读:示儿丨沪教版(2015秋)  (共17张PPT)

示儿
但悲不见九州同。
我会读
示儿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会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3) 那么,如何才能国富民强呢?中国
近代改良主义学者梁启超的《少年中国 说》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 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 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光大 道……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 长,美哉我中国少年,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 年,与国无疆。
课堂检测
1、我会背古诗。 2、说说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意思。 3、在《示儿》一诗中作者感到悲 哀的事是什么?
作业:
背诵并默写《示儿》。
1、借助书后的注释或工具书自己读古 诗,了解诗意,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 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 3、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
让我们来分享一下 大家读书的体会吧!
我会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对他了解多少?
2、我能把诗读正确。
学习目标:
1、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 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示儿》。
3、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诗人的爱国 情怀。
题目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 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 相当于遗嘱。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拓展提升,指导朗读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什么是诗词诗与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们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形式,诗是以韵脚为重点的文学,而词则是以文辞和意境为主要特征。

诗词既具文学价值,也是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诗词有很多种类,如乐府诗、唐诗、宋词等,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沪教版五年级诗词理解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现代诗词,通过学习这些诗词,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培养孩子们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很多古诗词,如《静夜思》、《将进酒》、《登鹳雀楼》等,这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在学习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于古诗词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诗词含义:孩子们需要通过《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的阅读,了解其中的含义,理解古人留下的思想和情感。

2.朗读古诗词: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声调和情感,提高语文表达的能力。

3.分析诗词结构:孩子们需要学习古诗词的韵律、格律和造句方式,熟悉古诗词的结构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现代诗词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也涵盖了现代诗词,如鲁迅的《且慢》、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现代诗词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更能切实地让孩子们从中找到共鸣,理解现代诗歌中传递的思想和情感。

对于现代诗词的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诗词语言:现代诗词的语言比古诗词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孩子们需要通过阅读了解其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分析诗词结构:现代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并不固定,需要孩子们通过分析结构来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3.练习写作:通过学习诗词,孩子们可以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能力,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

小结沪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和现代诗词都是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些文化瑰宝,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并在语言表达和文化素养方面大大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诵读:过故人庄 |沪教版(2015秋) (共18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古诗诵读:过故人庄 |沪教版(2015秋) (共18张PPT)

1.修辞手法运用。 2.景物描写的视角。 3.词语的精炼形象。 4.画面。 5.哲理。
名句赏析: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 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一句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 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 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抒 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 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 “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 感特强。
示例四: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 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 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 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寄语
诗歌诵诗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我们应 该养成这样的一个好习惯,去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 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继续古代诗歌的学习,继续徜 徉在诗歌的古风古韵中。
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注意字音和字形)
鸡黍( ) 开轩( ) 面场圃( ) 桑麻( )
2.解释加点的字。 (理解并记忆)
(1)故人具鸡黍
(2)青山郭外斜
(3)把酒活桑麻
(4)还来就菊花
(5)过故人庄
3.填空。
(1)孟浩然, 代襄阳人,著名的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
诗人,他与当时的诗人 时所作。
朗诵欣赏与明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古诗两首:四时田园杂兴|沪教版(2015秋):》摘要:教材分析《四田杂兴》是“南宋四”成代表作品,、谈话导入、游戏对对诗,检正音准“昼”、“耘”、“各当”、“供耕织” 当【āg《四田杂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四田杂兴》是“南宋四”成代表作品成六十岁石湖养病期写下了六十田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田杂兴”诗把农民勤劳淳朴美德通儿童天真活泼举动不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教学目标、学习课生背诵古诗、能用己话说说诗句思想象诗句所描写景象通领会诗句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精妙和丰富涵激发学习古诗兴趣3、体会课描述景物和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情趣养成积累习惯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热爱情教学重了诗歌容体会课描述景物教学难体会课描述景物和作者表达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及有关以及诗人生平和创作情况课安排课教学程、谈话导入、游戏对对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欲簿鸣蝉忽然闭口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篱落疏疏径深树头花落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描写农村生活诗我们叫做田诗今天我们再积累首古诗板课题二、诗题知作者、释题“四”“兴”该怎么?是什么思?你怎么知道杂兴是各种兴致思?看释真会学习看释是理诗词句重要方法)(可以根据思选出正确音)谁能用己话说说题目思?、介绍作者课件出示“成简介”《四田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只是这其首三、多诵感诗味请说说诗应该怎样?明确诗歌朗方法朗诗歌要正确、出诗节奏、出韵味、请学们由朗诗要准音检正音准“昼”、“耘”、“各当”、“供耕织” 当【āg】当然适当当初;当【àg】当铺上~适当供【gōg】给要人应用~~应~【gòg】供奉供品招供供词、再出节奏给诗试着划出节奏并按划出节奏给听人由朗指名试评议3、三出诗韵我们都知道古诗要押韵你知道诗押韵是那韵吗?(),那几押韵吗?怎么才能出这韵味呢?谁试着起试着四、抓眼明诗、由借助释理词语并记录己疑难问题、全班交流昼白天耘除草耘田田里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各当各人都担起定庭责任不懂供参加耕织耕田织布傍靠近桑阴桑树下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插图试着释全诗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男女都担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学生并思考这首诗描写是什么季节田风光?诗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季节夏天)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并结板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五、想画面悟诗情、师“乡下人不论什么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道独特、迷人风景”请再由诗歌、二句边边想象你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生由诗想象)、学生汇报预设出了农民劳动繁忙景象你从哪儿出?理昼和夜围绕耘田绩麻启发想象农民们除了“耘田绩麻”还要干些什么活?(插秧、收割、犁地、积肥……)想象成见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事……) 3、结合想象诵(出敬重情出诗节奏)反复由、指、评、教师、学生再、齐、赏析“童孙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天真、勤劳、不怕苦、学、可爱、爱劳动)5、从你们交流老师看出了你们对这些儿童爱将这份喜爱带入诗句两句吧六、会积累巧拓展、学生配乐有感情朗古诗;默写背诵、播放微课了《四田杂兴》写作特 3、课外拓展()出示译感知《四田杂兴》秋日首充满童趣()出示《四田杂兴》其二让学生补充学习要借助老师提供释学古诗说说诗思并尝试背下3、推荐朗《四田杂兴》积累田诗作业设计背诵节课所学几首诗歌;推荐朗《四田杂兴》板设计四田杂兴村庄儿女───耘田织布童孙─────学种瓜。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复习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复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古诗词阅读理解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解释古诗中重点字的字义。

暝:_________。

歇:__________。

[2]按要求作答。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景象。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写法。

A.动态描写 B.静态描写 C.动静结合(3)用此写法简单描写一个有太阳、草地、牛羊的画面: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空山”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山很大,很空旷,所以山间非常寂静。

B.跟《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有声衬无声。

C.山林树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

D.“空山”是为了衬托诗人的空虚寂寞。

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兴奋B.振兴C.高兴D.兴盛[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B.指青年男女C.哥哥和姐姐D.儿子和女儿[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古诗词解析1.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参考译文】山坡、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茏,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

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

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闲着的人很少。

他们刚忙完了采桑养蚕的事又要开始插秧了。

【学习提示】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有“乡村诗人”之名,作品以精致优美的七言绝句见长。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

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四月特有的景象勾勒了出来。

后两句写人,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衬托出“乡村四月”农民劳动的紧张、繁忙。

全诗动静结合,绘声绘色,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和赞美之情也体现无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参考译文】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纺线织布,农家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学习提示】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细致的描绘,热情地赞颂了农民紧张繁忙的劳动生活。

前两句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后两句通过细节描绘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烂漫,既生动又富有生活情趣。

3.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等不同距离不同高度去看,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就身在庐山之中啊!【学习提示】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造诣。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观庐山后的总结,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充满了哲理,为人们广为传诵。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4.溪上遇雨二首(其二)唐·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

我独自坐在山间的岩石上,看见前面浓密的乌云饱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起伏的山峦上,而此地却依然阳光灿烂。

我正悠然欣赏大自然这一奇观时,忽然大吃一惊——滚滚的乌云挟带着狂风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山青翠的山峰上,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学习提示】崔道融,自号东瓯散人,晚唐诗人。

这首写景诗不同于一般唐诗。

它是咏夏天的骤雨,你既不能从中觅得何种寓意,又不能视为作者心境的写照。

因为它实在是为写雨而写雨。

全诗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骤。

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

写云曰“黑”,写雨曰“猛”,均穷极形容。

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独自一人在远离故乡的地方生活,每逢遇到佳节良辰就更加想念亲人。

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当他们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单单少了我一个人。

【学习提示】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

苏轼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

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登高时要插上茱萸。

本诗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感情。

“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

“遥知”以下全是想象,揣想重阳节到来之时,亲人们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

结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未再直言思亲,而其情自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6.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参考译文】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再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学习提示】孟浩然,唐代诗人。

其诗歌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与王维齐名,人称“王孟”。

诗风清淡,多反映隐逸生活。

这首五言律诗是孟浩然田园诗的代表作。

首句像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显得轻松自如,简单而随意;接着描写“故人庄”的自然环境美;继而描写在故人家的生活场景: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举起酒杯情不自禁谈起农桑之事;最后描写了诗人为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所吸引,酒足饭饱之后意犹未尽,在临走时向故人直率表达了重阳节再次造访的愿望。

7.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参考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孤零零的玉门关耸峙在群山峻岭之间,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去埋怨春光迟迟呢,要知道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学习提示】王之涣,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

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隋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本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既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行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

8.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参考译文】我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

待到大宋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学习提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歌,这些诗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了他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

《示儿》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诗人悲的是国土的沦陷,念念不忘的是国家的统一。

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著、深沉、热烈、真挚!这种爱国情怀,融入了整首诗中。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表现其对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9.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柳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参考译文】炎热的夏天,绿树枝叶繁茂,树阴浓密;水平如镜的池塘,倒映着山上的亭台楼阁。

微风吹来,水晶帘子轻轻飘动;满架的蔷薇正在盛开,整个庭院都弥漫着醉人的芳香。

【学习提示】高骈,字千里,唐末大将。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诗人是从感官着笔写夏日;“楼台倒影入池塘”,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水晶帘动微风起”,这句是从触觉角度写夏日;“满架蔷薇一院香”,诗人又从嗅觉角度来写夏日。

诗人捕捉了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宁静,在炎夏读来倍感清凉安详。

全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10.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参考译文】高高的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激荡。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边驶来。

【学习提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望天门山》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

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全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

诗中有山有水,有远有近,如同一幅山水画卷。

11.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参考译文】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学习提示】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这首诗依据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如日中天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诗中暗寓讽刺之意。

12.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参考译文】寒冷的夜雨与江面连成一片流入江南,清晨送你走后,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请告诉他们我的心像玉壶中的冰一样晶莹透明。

【学习提示】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参考译文】渭城清晨的细雨湿润了飞扬的尘土,旅店周围的嫩柳格外青翠清新。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后就可能再也遇不到老朋友了。

【学习提示】本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行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诗的前两行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后两行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