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园信息化建设经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经验
复旦大学信息门户的建设目标是将分散的应用和内容进行聚合,实现应用关联和信息共享,使师生员工可以通过一个入口浏览到相互关联的信息,同时可以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

目前,校园信息门户一期已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诸如文档管理、内容搜索、资源预定等多方位的信息服务,整合办公自动化、教务管理、学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应用系统,通过协同工作、内部交流、知识管理等平台帮助信息化校园建立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氛围。

1系统架构
在结构上,校园信息门户由负责身份认证、应用集成、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等的多个功能模块构成。

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内部系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使得信息门户可以提供可扩展的端到端的个性化服务。

从架构上看,信息门户有六个逻辑层次组成:门户支撑框架、应用集成插件、内容管理模块、个人服务模块、公共服务模块、协作服务模块。

2实现功能
2.1个性化Web桌面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提供以下功能:
栏目管理功能。

支持管理员增加新的栏目,修改或删除已有栏目,同时
提供栏目分组管理功能用于方便管理员对栏目的管理;
栏目授权功能。

支持管理员实现按栏目授权给用户组或用户;
内容页管理功能。

用于管理员创建不同主题的内容页,同时支持二级内
容页的定义;
页面风格扩展功能。

支持管理员灵活扩展用户可选择的页面风格;
最终用户个性化定制功能。

最终用户可以自主选择页面风格,并自主定
义自己的内容页;
2.2应用集成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应用集成:
URL资源管理。

对URL资源类和资源明细进行维护和授权,灵活定义
不同的URL资源显示栏目,用于支持不同应用系统的菜单级集成;
IFrame集成。

嵌入其他系统的页面,实现无缝集成,并可以控制集成后
栏目的表现形式;
WebClipping集成。

从可以访问到的页面进行区域裁剪,裁剪后的内容
作为门户的栏目进行统一管理;
凭证登录。

对未使用统一身份认证的系统采用凭证登录的方式实现单点
登录;
2.3个人服务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提供以下个性化的个人服务:
个人邮件。

为用户提供邮件服务,用户登录门户后不需要再进行邮件系
统认证,可直接处理;
个人记事本。

为用户提供在线记事服务,并能查询、搜索;
个人文件夹。

根据个人权限分配网络空间,用于上传、下载、检索电子
资料,并可以将文件或目录授权给好友或指定用户共享;
个人相册。

提供图片的上传、维护,提供图片按比例在线浏览,同时用
户可以将图片文件或目录授权给好友或指定用户共享;
个人收藏夹。

用户可以在网上管理可用的网络书签资源等;
2.4公共服务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提供以下可定制的公共服务:
网上投票。

提供网上投票定义、按用户组授权功能,调查表格可按需扩
展,并提供图形化统计和分析功能,用于收集特定群体对特定问题的看
法,可按权限发布详细投票信息;
公告管理。

提供管理员和授权人员依据通用的模式维护公告列表和公告
内容,同时提供按列表的批量公告发布和单条目的公告发布;
新闻浏览。

提供校园最新最快的新闻浏览及快速导航与链接;
网络服务。

提供在线杀毒,流量查询,时钟校对等在线网络服务;2.5协作服务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提供以下的协作服务工作:
日程管理。

提供用户行程日历,在日历上实时标识每日工作安排,同时
提供对外服务接口,实现和其他业务系统行程安排整合;
待办事宜。

为登录用户提供待办任务提醒和管理,提高网上工作协作能
力;
3体会
复旦大学校园信息门户自从2005年9月试运行,2006年初面向全校师生推广以来,取得良好效果。

用户普遍反映:
日常需要处理的基本业务,通过信息门户的一个入口,就可以全部完成。

在统一身份认证、校园电子公务系统认证、E-mail认证中不需要来回切换,享受一次登录处理不同业务的方便快捷。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配置及选择个人的界面风格及栏目排列,彰显个性。

4经验
复旦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是高校中成立的第一个实体化的信息办,是具体规划整个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并负责实施的部门实体,从2001年夏成立起,结合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实践中摸索其中的管理规律,在信息化的组织管理方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概括如下:
4.1抓好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架构,建立合理的梯队培养制度。

复旦大学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强调改革的决心,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挂帅的“信息化校园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信息化办公室的工作规划。

信息化办公室直接对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总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协作。

由于信息化办公室是一个有效实体,避免了以往相关各个职能归口于不同实体容易出现的工作的推诿现象,在项目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对外联系等方面以统一窗口面向个院系、部处机关、附属医院及合作公司等,并能将软、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利于人、财、物等资源的协调安排,从而达到管理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4.2建立并落实项目管理规范,抓好系统安全防范措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

项目管理是为了使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而进行的分析和管理的活动。

在复旦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验收,引入第三方项目监理、信息办内部设立专门的角色加强项目监控及管理、建立项目开发及管理规范、充分利用项目管理及开发工具,并有意识地进行项目及技术成果的积累工作。

4.3建立健全服务流程管理,树立服务思想,为信息化建设争取更广阔的群众支持。

规范的管理最终目标是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

这与信息办定位于公共服务体系是统一的。

因此信息办一方面加强服务,重视与师生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他们需要的服务,获得师生的支持;另一方面加强对服务的管理。

1)对外服务方面
建立自己的服务网站,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热线,服务电子信箱及投诉电
话,对用户反映的问题进行记录,电话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到限时上门
服务。

在开展教师计算机应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针对被调查老师在问卷中提
出的问题,主动上门排忧解难。

组织对外培训。

直面学生,加强沟通,为学生服务。

充分利用日月光华站(BBS)、发挥
学生民间组织作用、学生见面会。

2)对服务管理方面:
建立一套服务管理流程,缩短服务响应时间,建立服务知识库。

4.4规范组织机构内部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立足服务,以人为本。

任何管理与服务的实现最终都是通过人来实现的,管理的成功也最终体现在对人的规范管理。

信息办建立了自己的OA系统,每天工作日志上网的制度,即是县城的工作备忘录,也为员工工作绩效的量化考核提供客观的评价基础,是个人的工作信息和工作绩效得到有效地管理。

通过建立有效地激励机制,工作业绩预效益挂钩,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正在完善的信息办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可对信息办的内部资源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整合,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技术成果的有效积累。

5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策略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大学信息化建设较有成效的典型代表。

基于该五所大学信息化发展道路所具备的规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经验:
5.1校领导的支持和推动
新事物在中国大学的推行,离开晓领导的切实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尤其像信息化这样耗资大且对大学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及至文化都会有重
大影响的新事物。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来自校长、书记、的重视和鼎力支持。

当然,小领导对信息化的推动,不是亲力亲为,而是通过思想上的重视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从而使得信息化在一个更高的战略层面得以发展,并减少或排除现有体制、政策、外部环境对信息化建设可能产生的障碍,从而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5.2卓越的IT主观与IT部门
大学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离不开富有战略远见、集综合能力与多元知识与一体的IT主管,离不开IT部门员工对教学与业务部门业务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工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卓越的IT主管必须能超越狭隘技术的战略视野,对“大学信息化”
的认识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学校发展的障碍与支撑条件”。

“妥协”的变革智慧对优秀的IT主管而言,同样十分重要。

“先写
实,再改造”,正是这种妥协的智慧减少了推动各业务部门信息化
发展的障碍。

甘于平淡、默默奉献、是IT主管所必需的精神境界。

卓越的学习能力与广博的知识基础是一名优秀IT主管必备的核心
能力。

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是卓越IT主管的必备能力。

以卓越的IT组织管理能力来领导和建立一支知识与能力结构多元、
合理,吃苦耐劳的IT队伍,对一名优秀的IT主管来说也十分重要。

5.3国家资金的大力投入
资金是大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没有资金,信息化建设只是空谈。

专项、集中的经费投入方式有效推动了大学信息化的规模化、跳跃式发展,从而能在最短时间内缩点与国外大学的差距。

除此之外,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有利于弥补211、985专项经费投入的不足,保障了大学信息化建设的稳定、可持续。

5.4信息化体制的有利保障
五所大学信息化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所提供的良好保障。

我国大学基本形成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与专家咨询小组(决策层)-校级IT管理部门(管理与协调层)-校级IT服务闭门及院系部门信息化领导与信息员(IT服务层)的信息化体制结构。

5.5以解决核心业务问题为信息化的起点与旨归
从解决学校小时问题出发,优化部门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这是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起点与旨归。

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的大学之所以能成功,离不开IT主管超越技术视野,从解决大学行政部门现实业务问题出发,与业务部门一同合作设计、开发信息系统的正确建设思路。

如果大学信息化建设以IT为起点,而非大学现实业务问题的解决,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5.6从业务流程写实到业务流程再造的妥协智慧
随着大学信息化的发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并以此推动大学业务流程再造以及相应体制改革,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业务写实”让行政部门接受IT,帮忙其厘清业务规范与标准,认识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凸显原有业务流程弊端,从而促使部门自发产生改进业务流程的需求,实现业务流程再造。

正是这种妥协的智慧,使得业务部门从过去的推诿,到现在的主动热情;从过去信息化观念淡漠,到现在主动学习;从过去一味埋怨,到现在理解支持并提出建议;从过去抵制改革,到现在自发产生改进业务流程的需求。

5.7横跨多部门中心工作推动大学业务流程再造
除了潜移默化影响院系部处领导,使之自发产生业务改革需求之外,适时抓住大学每阶段需要多部门协调方能完成的中心工作,以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进而推动大学流程再造与管理改革的另一成功经验。

抓住大学每个阶段需要多部门协调的重要中心工作,借助信息化为其效率提升提供支撑,这不仅能够得到校领
导、各院系部处领导的支持,更能在中心工作的信息化发展中,推动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乃至部门业务流程的再造,进而推动大学管理体制的变革发展。

5.8总结
从五所大学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可以很明晰地感受到我国大学信息化的成功发展更多是依靠“个人”因素,而非体制,大学最高校领导与IT主管的更替,就有可能导致大学信息化发展步伐的减慢。

另外,当前我国大学的信息化体制不规范、不稳定、不完善,学校IT部门分离,切实推动信息化的IT主管地位难以推动信息化的统一战略发展;业务部门间信息壁垒难以打破,信息融合困难重重,导致在建设和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随意性,由此造成信息资源分散、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学IT投资效益难以提高,运行成本却大大地增加,这些都强烈呼唤我国大学信息化体制在创新发展中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以适应我国大学在信息时代的创新发展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