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 教案

合集下载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6.探访古代文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文明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比分析不同文明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此外,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弱,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难点:对比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素材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2.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深入学习。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2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 单元 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学习并掌握中国五大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3. 感知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宝藏,勇于探索未知奥妙。

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2 / 2。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简述细节和时代背景。

2、通过学习,了解到古代文明不同于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对文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2、理解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教学难点:1、能够深刻领会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识,体会文化的珍贵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互动法。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提供几幅古代文明的图片:如神话传说、农耕文明、商贸文明、科技文明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下自己对这些图片的考察和想法。

2、询问学生对文明的理解,与其它普通的科技、宗教有什么不同。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1、掌握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A、神话传说:黄帝、炎帝。

B、芝麻开花节节高:夏朝。

C、鼎力玩艺:商朝。

D、勤劳的人们竟在土地里发现了水银: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2、课上安排讨论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发现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Step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价值和影响。

1、以夏朝时期作为例子,向学生展示当时社会的生产、文化和社会发展,启示学生夏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设一个情境:考虑如果自己是古代的一位居民,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Step 4 拓展思路,调查并比较多元文化的异同。

1、让学生寻找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邀请他们尝试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拓展思路的能力,并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Step 5 提供各种资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1、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资料、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2课时。

教材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学生如何结合现实思考古代文明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古国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探访古代文明2课时教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2课时教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早期文明发祥地备课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珍惜古代文明遗迹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讨交流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古代文明成就。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古代劳动者智慧。

二、教学重点:理解珍惜古代文明遗迹的意义,三、教学难点:经历探讨交流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古代文明成就。

四、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合作交流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欣赏一组闻名于世的古代建筑图片,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一)活动一:找找文明发祥地1、观察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思考:(1)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有什么共同体特征?(2)为什们人类早期文明离不开大河流域呢?交流探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与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一样,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这些早期人类是如何建造他们的房屋的,使用什么工具,又是怎么生活的呢?2、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探讨下列文明发现的意义: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人类的早期文明的意义: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基础。

(二)活动二:说说我的考古小发现1. 说说历史上的考古故事2.考古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古?正是通过部分出土文物,考古学家才能发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并知道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三:体会早期文明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案

学生观看视频 回答
文明的辉煌历 史。
使学生了解殷墟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畅所欲 言
帮助学生认识到 中华文明历史悠 久,从而增强爱 国情感。
学生观看并 思考
使同学们了解如 何保护文化遗 产。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到金 字塔代表的文化 水平
学生观看并思 考
帮助学生了解汉 谟拉比法典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020年最新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 2 课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 2课 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 单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3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 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 2. 了解殷墟和金字塔 3. 结合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够讲述古代文明的故事。 4. 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并增强中华文 化自信力。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一些 古代文明成就
学生思考畅所 欲言
学生回答
使学生认识古代 文明成就
帮助学生增强中 华文化自信力 总结语中既有对 本节课的总结和 升华,也为下一 节课的内容做好 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增强 学生的理解能 力,检测学生对 本节课掌握的情 况。
2020年最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古波斯帝国的宫殿的图片并讲述 教师提问: 你从这众多的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师提问: 在众多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一种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 要源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 世界人民的骄傲。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在交相辉 映的早期文明中,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 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 文化遗产的意义 2. 认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3.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知道股墟遗址是我国世界遗产之一,感受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

(重点)2.激发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情感,愿意为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难点)3.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知道不同文明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图探究,守护中国遗产1.回顾导入课前,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组微课。

(出示课件:三件文物的图片,即甲骨文残片、鸮尊、妇好玉凤)提问:微课中介绍的这三件文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大家知道是哪里吗?预设:殷墟。

2.思考质疑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殷墟遗址的价值吧。

(1)阅读感知,初识殷墟。

引导:请同学们打开教材,阅读第47页“阅读角”关于殷墟的介绍,交流自己对殷墟的最初印象,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殷墟位于中国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点评:你找到了殷墟的地理位置、朝代等相关信息。

预设2:我看到这里被誉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说明这个地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一个地方。

这里标志着什么,我很好奇。

点拨:是啊!你阅读得非常仔细,很快捕捉了一个关键信息。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给子这个地方很高的评价。

引导:大家是否也产生了这样的好奇?你们还对这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人们给子这里如此高的评价?预设2:我想补充。

你们俩想了解的,应该正是这里被外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吧。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1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探访古代文明和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对古代帝国的探访,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和历史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文明体系和历史文化渊源,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识别能力,为其日后的社会交往和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和制度的重要性,并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3.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未来接触的文化进行辨别和识别。

4.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快速适应和沟通。

2.1 教学重点1.辨别和分析古代帝国的文化特点和制度组成,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明和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得到了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去认识和解读古代文明和制度,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3.2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发放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了解古代帝国和文明的基本情况。

2.知识探究:通过分组、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分析古代文明和制度的特点和组成。

3.视频展示:通过播放视频,生动再现古代帝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和制度。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 6 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2课时。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材通过丰富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2.难点:培养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

2.课件: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案例资料。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明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本课时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对后世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从多元的角度审视历史,培养批判性思维。

统编版六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2.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化及人类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3.掌握资料查找、归纳、总结等学习技能。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课堂引入】知识导入:文化遗产导语:同学们知道文化遗产的含义吗,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出示任务:什么是文化遗产?(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烟台剪纸)(物质文化遗产-都江堰)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

教师总结:文化遗产,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

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哪些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概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活动一:继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导入: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甲骨文、青铜器、长城、故宫……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们是传承中国的载体,更是发展的依托,它们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出示任务1:出示关于三星堆的报道新闻。

引导学生分享所知道的中国文化遗产。

上图为视频“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获新发现”的截图,本环节可以使用该资源。

反馈指导: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分享。

教师总结:除了殷墟古址,我国还有长城、故宫、莫高窟、秦始皇陵等珍贵的历史遗址,以及众多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

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不仅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己所能,为保护它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本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1-2课时,以探访古代文明为主题,通过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这些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特点、成就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浓厚,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等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如文字的演变、印刷术的发明、古代科技成就、古代艺术成就等。

2.教学难点:文字的演变过程、印刷术的发明原理、古代科技成就的意义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物资料等,直观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成就。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求其在今天的影响;2.学习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培养跨学科综合素养;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提高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启发学生爱好和尊重历史文化,促进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难点:如何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古代文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提问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明是什么?有哪些文明?他们的发展对今天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兴趣和思考。

2.学习新课(20分钟)教师讲解内容,学生跟随课件、课本等材料学习新课,了解古代文明内容。

并对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旁边快速记录学生的看法和想法。

同时,介绍古代文明的影响,以及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小组探讨(2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从古代文明的方方面面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要求每个小组在探讨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探讨的文明和文化对现今社会或人的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文化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如何体现的?4.课堂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所探讨的文明和文化的情况,让大家共同学习、了解和分享文化。

同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文化的重要性、文化的传承等问题进行讨论。

5.作业布置(5分钟)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古代文明的了解和认识,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在家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所学内容的情况和背景;或者写一篇作文,表述对古代文明的感想和想法。

6.教学反思(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情况,总结教学方法和效果,并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指导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文化自信。

2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

2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
9.图片+文本学习:中国
我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已成功申报世界遗产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是近年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阅读文本
理解文本
反思文本
观看图片
阅读文本
理解文本
反思文本
1.文本学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2.图片+文本学习(活动园):古埃及文明——中间最高大的一座为胡夫金字塔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尝试着自己去探究。
讲授新课
教学活动一:璀璨的中国文化遗产
1.文本学习: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2.图片+文本学习(阅读角):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部,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图片+文本学习: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1)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2)十二生肖甲骨文学习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视频了解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讲授新课
活动一:探秘《三千年前的帝都——殷墟》
1.课件展示殷墟遗址的世界地位和考古价值。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视频深入了解——殷墟遗址
2.观看视频再次解读——殷墟遗址
3.深入学习殷墟“甲骨文”
(1)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并解释甲骨文的含义。
(2)欣赏甲骨文字,说一说对甲骨文的认识。
殷墟遗址的学习有老师主导,后面的学习完全交给学生自己,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不追究完美的效果注重培养一种行为和意识。
形成强大民族自豪感。
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无一不展示我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从问题中找到答案。
系统规范的简述常识性知识便于学生积累对今后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动的视频展示胜于枯燥的讲述和苍白的图片堆积。
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教学准备
PPT 课件,视频。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早期文明都诞生于大河流域,你们还记得四大文明的发祥地在哪儿吗?
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人类文明的摇篮,去了解古代文明的辉煌,一起去游览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板书: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活动三、中国文化遗产的世界地位
1.出示ppt文化百科讲堂
2.出示数据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世界第一!
3.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迹。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案)
学生根据所知,介绍如:长城(The 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1961年3月4日,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难点
提升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文化百科讲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截至2019年7月6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5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55项)。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在介绍时,教师借助幻灯片,较详细的对学生进地介绍,使学生对秦始皇兵马俑有更多一些的了解,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关于埃及金字塔的神秘探秘,通过出示一系列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与现代建筑有什么区别等,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
在介绍完比较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后,设置小讨论:请同学们收集还知道的古代文明成就,并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2)古波斯帝国虽然名震一时,建立起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是却没有留下多少具有参观价值的遗址,而波斯波利斯是古波斯帝国留给伊朗唯一的一个大型宫殿遗址。她保存了古波斯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的精华。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2.观看视频再次解读——殷墟遗址
3.深入学习殷墟“甲骨文”“青铜器”两大宝藏
(1)课件展示甲骨文图片并解释甲骨文的含义。
(2)欣赏甲骨文字,说一说对甲骨文的认识。
(3)出示甲骨文字“免除罪过”让学生猜一猜。
(4)课件展示甲骨文发现的历史意义。
(5)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并进行讲述。
师小结:“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对殷墟的评价。可见殷墟遗址重要的考古研究价值,那么我国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文化遗产呢?
3.小组探究:为什么中国世界遗产总数会居于世界第一?如果仅仅因为我们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话,那么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为什么没有这么大成就呢?
(中国大河文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自然遗产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活动二:探秘《三千年前的帝都——殷墟》
1.课件展示殷墟遗址的世界地位和考古价值。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视频深入了解——殷墟遗址
活动三:《我是小导游》
环节:
以“我是小导游”展开活动,通过小组自学向同学们简述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1.将学生分为四组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分别向它们发放《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王陵》《长城》等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学习资料。
2.由小组代表以导游身份结合课件进行展示和讲述。
3.同学们:想一想除了老师跟大家准备的学习资料外,你还知道哪些闻明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
金字塔:古埃及国王的坟墓。
法老:古埃及国王的尊称也是一个神秘的名字,意为“大房屋”
胡夫:全名胡尼胡夫,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希腊人称他为奇阿普斯,是埃及历史上最残暴的一位法老,埃及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便是他用10万奴隶花了20年时间建造的。
3.视频学习——埃及金字塔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板书
一、中国的文化遗产
二、外国文化遗产
于自身:
于他人:
问: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
阅读材料,观看视频
了解中国及国外的一些文化遗产,树立保护意识,爱护文化遗产
课堂小结
人类古代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在交相辉映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难点
学会保护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材料:北京故宫
过渡: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阅读材料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二框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你知道吗? 解释文化遗产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
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学会保护文化遗产。
能力目标: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保护意识,珍惜、保护文化遗产。
重点
认识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视频《4500年前的奇迹,金字塔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材料:法老木乃伊的制作见课件
2、《汉谟拉比法典》
问:除了前面提到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就?请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讲讲它们的故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精美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精美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世界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中重要发祥地一一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通过学习懂得文明发祥地对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贡献和对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明确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对我国文明发展史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视频《四大文化古国》,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么其他三大文明古国分别是谁?这节课,我们一同探访古代文明。

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新课教学】(一)探索早期文明发祥地>【看一看】观看图片,你了解这些古代文化成就吗?思考:这些古代文明成就说明了什么?长城莫高窟兵马俑提示:世界多个地区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世界各民族都对人类文明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活动园】观看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

思考:(1)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有什么共同体特征?(2)为什们人类早期文明离不开大河流域呢?2.出示人类早期文明源于大河流域的原因•图中的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人类早期文明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

这些大河流域,也正是四大文明古国的〃母亲河”。

•古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恒河流域。

•中华文明诞生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

>为什么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提示:水是生命之源,人们择水而居,有水才能维持生命,才能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家禽,有利于人们的生存,所以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思考:从众多文明区域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

早期文明区域的出现,表明人类开始跨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6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了解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懂得祖国的文化遗产需要珍惜、领悟和传承。

2.知道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

3.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六课。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一历史与文化”这一学习主题,设计了《探访古代文明》《多元文化多样魅力》两课内容。

《探访古代文明》从认识人类早期文明地理分布及其产生的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四大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文明成就。

然后,再探究以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早期文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方式去探究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帮助学生了解其他早期文明创造的灿烂文化及其对人类世界的重大影响。

之后,教材再通过“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了解留存于世的早期文明成就,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增强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迹,激发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

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责任感教学难点: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了解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懂得祖国的文化遗产需要珍惜、领悟和传承。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继续学习第二部分-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二、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1.通过视频,了解我国的56处文化遗产。

2.走进阅读角,认识殷墟。

知道殷墟的地理位置,时间朝代以及历史地位。

3.通过在殷墟发现大量建筑遗址和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文化遗存,系统的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化。

4.认识中国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甲骨,鸮尊,玉龙。

5.跟随视频去游览殷墟。

面对文物,要树立保护意识。

三、了解其他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1.了解古埃及文明。

2.了解古巴比伦的文明以及汉谟拉比法典。

3.学习其他古代文明成就:奥林匹克遗址,古罗马斗兽场,古代波斯帝国的宫殿遗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了解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⑵探究分享: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6.小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灿烂的文明史,有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环节二其它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名录
1.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但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探究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2.出示金字塔图文资料。
观看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图片吗?它们分别是哪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观看图片,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环节一中华文化遗产名录
1.观看视频《殷墟遗址宣传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殷墟。
2.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反馈预设:①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万里长城、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湖北武当山古建筑、北京故宫等。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2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②保护文化遗产应做到:A。国家要是加强执行力度,严厉惩处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的行为;B.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C.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出示图片,了解殷墟: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4.考古发现:你知道殷墟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
反馈预设: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①建筑特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②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③青铜器。A.共四五千件,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第五号墓——妇好墓,竟有468件之多,而且种类齐全(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B.青铜器中铸造技术工艺最为精美的是礼器。最大最重的是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此外,出土的牛鼎和鹿鼎、两件司母辛方鼎等,也是重型礼器。④此外还有鸮尊、玉龙、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等。A.鸮尊: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B.玉龙: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3.出示《汉谟拉比法典》图文资料,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形成过程、法典结构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反馈预设:①为了维持统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石柱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②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③现在,这块石柱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重点
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泰姬陵、空中花园。
2.谈话导入: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那些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反馈预设:①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②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法老死后会被制成木乃伊,放入密不透风的墓室,经久不坏。③古埃及的人们都相信,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所以,它们总是千方百计保护尸体的完整,据说木乃伊就是这么发明的。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 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设计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课题
第二节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