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比较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导言】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脂肪等组织通过腹股沟部的缺陷脱出形成脱位现象的疾病,并且这是一种常见的腹部疾病,成年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
腹腔镜手术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开放式手术则是传统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
本文将就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主体】1.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使用腹腔镜及相关器械在腹腔内进行疝囊修补。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该手术操作步骤较为复杂,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医师进行操作,一般需要3-4个1-2cm的小切口进行疝囊修补,修补材料通常包括网片等。
由于手术过程中不需要直接暴露腹股沟部位,术后疤痕较小,并且术后疼痛轻微,患者恢复较快。
2. 开放式手术治疗开放式手术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在腹壁切开并直接暴露腹股沟部位进行疝囊修补。
该手术简单直接,但切口较大,创伤较大。
术后疼痛较明显,恢复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
3. 临床效果比较目前,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创伤更小,疼痛更轻。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疼痛评分较低,恢复时间较短,住院时间也更短。
此外,腹腔镜手术还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腹腔镜手术对外科医师的技术要求较高,手术时间也较长。
相比之下,开放式手术虽然创伤较大,但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一些非典型疝或复杂疝的治疗。
【结论】总的来说,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方面具有诸多优点,如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微等,且具有相对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然而,该手术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摘要】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
本文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析其优势和并发症情况。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具有微创、术后疼痛小等优势,但手术时间长且需高超技术。
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则传统且简单,但术后疼痛大。
在治疗效果对比方面,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在术后恢复和并发症处理上有明显优势,但需要更多手术经验。
结论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具有更多优势,但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望未来能更好地结合两种方法,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腹壁切口疝、治疗效果、并发症、术后恢复、比较分析、优势、结论、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部切口处组织脱垂、突出或膨出。
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导致腹部感染、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方法。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采用腹腔镜技术,通过小切口插入镜头和手术器械进行修补,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较大的切口进行修补。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但在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通过对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的原理、优势以及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探讨两种手术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系统性评价和研究,全面了解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效果,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摘要】本文旨在比较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在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势;而开放性手术治疗则有操作简便、熟练度要求低等优势。
临床比较研究设计以及临床结果分析将帮助医生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并发症比较有助于评估手术风险。
结论表明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轻度疝,而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复杂疝。
未来将更多关注手术技术的发展,提高手术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原发性腹壁疝、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临床比较、临床研究、并发症、优劣势、临床应用、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原发性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该病的发生与腹壁结构的损伤和腹内压力的增加有关,临床上常见症状包括腹部隆起、疼痛、压痛等。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于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为客观准确的治疗选择。
1.2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的优劣势,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临床比较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结合临床结果分析和并发症比较,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临床实践建议。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原发性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临床上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男性。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观察及分析针对腹壁切口疝患者分别施行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VHR)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VHR)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优劣。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7月间本科室接收的90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施行的手术方案,将其中选择OVHR术式治疗的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选择LVHR术式治疗的50例患者为试验组。
手术过程中记录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出血量,术毕后对两组的住院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结果两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发生率更低(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切口疝患者确诊后施行LVHR术式具备微创、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医护人员借鉴。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open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OVHR)and 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in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so as to compare the upsides and downsides of the two surgical regimen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4 to July 2017,90 patients with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 who were received in our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implementation of surgical regimens,40 patients who selected OVHR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and 50 patients who selected LVHR were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During the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 and the amount of bleeding were recorded in both groups,and the time of stay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recorde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amount of surgical bleed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ess,the time of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pain was lower(P<0.05),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other complication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 Conclusion LVHR opera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minimal invasion,fast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nd mild pain in the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ncisional hernia of abdominal wall,which is worthy of being learned from by medical staff.[Key words] Abdominal incisional hernia;Open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 (OVHR);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Complications;Relapses腹壁切口疝為行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术毕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居于多种腹外疝的第3位[1],通常情况下该疾病无法自愈,需行手术方案处理,常用的手术方案包括单纯组织缝合修补术、开放切口疝修补术(open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OVHR)、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incisional hernia repair,LVHR)等[2,3]。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对比引言:腹股沟疝是指通过腹股沟区的腔隙向下脱出的腹腔脏器,是常见的外科疾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两种主要手术方式。
本文将就这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对比进行讨论,以期提供临床决策的参考。
一、手术操作及技术1.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腹腔镜手术技术利用腹腔镜器械通过腹部切口,将疝囊复位并关闭疝孔,同时使用网片加固疝孔。
该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手术技术通过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将疝囊复位并进行缝合修补,采用张力分布均匀的修补材料。
该手术相比于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二、疗效比较1. 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相对于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的术后疼痛明显减少,因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操作精确,对周边神经的伤害较小。
而开放式手术的术后疼痛较为明显,因为切口较大,对周边组织的损伤较大。
并发症方面,两种手术方法的术后并发症风险相差不大,主要包括术后血肿、腹膜积液、术后感染等。
2. 康复时间:腹腔镜手术的康复时间明显短于开放式手术。
因为腹腔镜手术伤口小,创伤轻,患者术后活动恢复较快。
而开放式手术由于创伤较大,需要更长时间的康复。
3. 疝复发率:根据临床观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式手术在疝复发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两种方法均可有效修补腹股沟疝,但也需要术后定期随访并注意复发的预防。
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常见手术方式。
从手术操作及技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康复时间和疝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创伤小、术后疼痛减轻及康复时间短的优势,而开放式手术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及更高的成功率。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及医生的经验,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
·临床医学·127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腹股沟疝病史者;入组前采用过其他治疗方式者;重度肝肾功能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有精神病史或者人格障碍史者。
随机将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共包括53例男性患者及2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47~64周岁,平均年龄(52.31±2.22)岁,疾病类型中直疝患者20例,斜疝患者35例;对照组观察组共包括53例男性患者及2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46~65周岁,疾病类型中直疝患者21例,斜疝患者34例。
患者经分组后对比其疾病类型、临床表现等基线资料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开展本次研究。
1.2 方法1.2.1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该术式,对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措施后,实施传统腹股沟疝切口,高位对疝囊进内侧腹膜,然后于耻骨膀胱间隙进入,使耻骨疏韧带及耻骨联合得到充分显露,确保超过中线。
最后游离疝囊,精索腹壁化,斜疝进入阴囊的较大疝囊进行横断远端止血旷置。
使用爱惜康补片修剪至15 cm×10 cm,在已游离腹膜前间隙内展平,覆盖肌耻骨孔,并确保联合肌腱与上缘重叠至少2 cm,内侧需将整个耻骨结节覆盖,确保双侧疝患者补片与耻骨重叠,将补片充分展开后应用生物胶实施固定,然后进行腹膜缝合,确保补片完全得到覆盖。
1.3 观察指标1.3.1 记录2组患者临床指征,包括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统计患者住院总费用,对各项临床指征进行组间对比。
1.3.2 统计患者切口感染、阴囊水肿、腹股沟血清肿、疼痛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后并128作者单位运城市第三医院外科 山西 运城 044000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Epidate 3.0录入及核对本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通过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验证组织差异性,采用t验证组间是否有明显差异性;以%表示比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间比较行X2检验。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腹壁切口疝因为其疼痛症状及复发率高而备受关注。
在治疗腹壁切口疝方面,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传统的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方面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一、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技术,首次由Urbach等人于1993年报道,并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该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病人腹部作小切口,利用腹腔镜及其相关设备进行修补,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的特点。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在30分钟到1.5小时之间,患者术后1-2天后可下床活动,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自问世以来,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该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避免了传统开放性手术的较大创伤及并发症。
腹腔镜手术对皮肤及腹壁组织的损伤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对患者术后的功能影响小。
腹腔镜手术在术中能够直观显示疝囊及疝环,有利于疝囊的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低。
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首选方案。
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原理是通过直接开放切口,修补疝囊及疝环,手术时间一般在1-2小时之间,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术后疼痛明显,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传统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过去曾经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直观、简便、熟练等优点,但其也存在着较大的创伤及并发症风险。
传统手术方式需要直接开放切口,对患者皮肤及腹壁组织造成较大损伤,术后疼痛明显,功能受损。
开放式手术难以直接观察疝囊的位置及大小,有时难以准确定位疝囊,容易造成术后复发。
1. 创伤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采用微创手术技术,仅需在患者腹部作小切口,手术创伤小,对皮肤及腹壁组织的损伤明显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放性手术组50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效果。
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
随访6个月时,腹腔镜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
结论:原发性腹壁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Introduction原发性腹壁疝是指腹腔脏器突出腹壁的缺损处,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
手术治疗是目前根治该病的主要方法。
传统的手术治疗多采用开放性手术,但该方法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疼痛明显、拆线时间长等缺点。
腹腔镜手术治疗因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提供参考。
Materials and methods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55.3岁。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开放性手术组50例。
选择该组患者的主要原则是:①年龄在18~80岁之间;②具有较明确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③符合手术指征;④在手术前完善相关检查。
腹腔镜手术采用内窥镜组成的三角化前腹腔进入口,通过少量的腹腔内气体灌注,采用腹腔镜和手术器械完成手术。
开放性手术采用常规切口放置网片修补腹壁疝。
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效果。
Results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摘要】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常用的手术方法。
本文对这两种手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以及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辅助下进行,操作精准,恢复快,但费用高;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传统且便宜,但创伤大,恢复较慢。
比较两种手术的效果后发现,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但感染率略高;而开放式手术恢复时间长,但感染率低。
未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应用前景广阔。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情况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效果对比、优缺点、治疗成果、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肌肉薄弱或腹股沟区域开口增大,导致腹部内脏器官突出形成疝囊。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如肠套叠或梗阻等。
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腹股沟疝患者至关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作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两种主要手术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在体腔内进行操作,减少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术后恢复快;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通过传统的手术方式,保留腹壁肌肉层完整,减少了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时,了解两种手术的原理、方法以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审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展开讨论,以期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成人,特别是男性。
腹股沟疝的发病率逐年递增,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部分或全部脱出并压迫在腹股沟区域的一个通路解剖缺陷内。
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疾病,其发病率在成年人中相当高。
疝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手术治疗是治疗腹股沟疝的最有效方法。
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那么这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时究竟有何不同呢?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比较。
1. 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在患者腹部进行操作,在腹股沟区域进行疝囊的修补。
该术式操作微创,对患者组织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
该术式对于双侧性疝、复发疝的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腹腔镜手术需要对手术操作的医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操作时间长,费用高。
由于手术操作需要在腹腔内操作,也可能会引起一些术后并发症,如腹腔内出血、膀胱损伤等。
2.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在患者腹股沟区域进行手术操作,并使用无张力网片进行疝囊的修补。
该手术方式操作简单,对外科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廉。
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
开放式手术创口较大,组织破坏较严重,术后疼痛明显,恢复期相对较长。
并且该手术方式对于双侧性疝、复发疝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单侧腹股沟疝的治疗,腹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和术后恢复速度较快,更受到患者的青睐。
而对于双侧性疝、复发疝的治疗,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更为适用。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疗环境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手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同样重要。
术后患者需遵医嘱,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调理,定期复查等,以保证手术效果。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可以发现虽然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都是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最常用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腹股沟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腹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壁肌肉和腹膜腔内脂肪、肠管等腹腔内器官从腹股沟区突出,形成可触及的肿块。
腹股沟疝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便广大患者更好地了解腹股沟疝的治疗选择。
一、腹腔镜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腔镜技术,将腹腔内器官复位并在疝囊口处植入网片,加固腹壁,达到治疗目的。
1. 优点:(1)微创手术:相比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率低。
(2)术后疼痛轻:由于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患者术后恢复快。
(3)美观:术后疤痕小,对患者的外貌影响小。
(4)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效果较为稳定。
2. 缺点:(1)需要专业技术:腹腔镜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手术难度较大。
(2)部分患者不适合:因为手术不适应症,部分患者不适合进行腹腔镜手术。
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 优点:(1)手术简单:相比腹腔镜手术,开放式手术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较短。
(2)术者熟练度要求低:相比腹腔镜手术,开放式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低。
(3)适用范围广:开放式手术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腹股沟疝。
2. 缺点:(1)创伤大:开放式手术创伤大,出血量较多,术后疼痛明显。
(2)恢复周期长:创伤大,术后恢复周期相对较长,对患者的身体负担较大。
(3)术后疤痕明显:开放式手术术后疤痕较明显,对患者的外貌影响大。
对比分析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各有优劣。
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大部分患者,但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
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但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术后疤痕明显。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腹腔镜疝修补术相比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更多的优势。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摘要】本文通过对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的对比分析,旨在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和风险,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和长期效果的比较。
腹腔镜疝修补术在手术过程中创口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明显,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有更广泛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成熟度。
在风险比较方面,腹腔镜疝修补术可能存在操作技术要求高、特殊器械需求等问题,而开放式手术风险较低。
在术后恢复和长期效果方面,两种方法各有优劣。
综合评价表明,在选择手术方法时需考虑患者个体情况和医疗资源情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适用人群方面建议在综合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效果对比、手术优势、风险比较、术后恢复情况、长期效果、治疗评价、适用人群、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或腹膜通过腹壁薄弱处突出,形成一种突出性肿块。
成人腹股沟疝是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的肿块和不适感。
腹股沟疝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常见方法。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微创手术技术在腹腔内修补疝窦,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在腹壁直接修补疝窦。
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劣势,因此需要对它们进行深入比较和评价。
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效果,并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比较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以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和劣势。
通过对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比较、术后恢复情况对比以及长期效果评估,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选择参考,进一步改进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策略。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摘要】腹壁疝是常见的外科疾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腹壁疝的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探讨了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手术效果、并发症和术后恢复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势;而开放性手术则在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等方面具有优势。
在临床治疗方向上,腹腔镜手术更适用于需要快速康复和美观、注重术后生活质量的患者;而开放性手术适用于复杂度高、术中风险大的病例。
未来的临床治疗方向应在继续提升手术技术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原发性腹壁疝、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临床比较、手术效果、并发症、术后恢复、适用性、治疗方向、临床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腹壁疝是指由于腹壁肌肉薄弱或缺乏弹性,导致腹腔内器官脱出至腹壁表面形成突出的病变。
这种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原发性腹壁疝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目前,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两种方法。
腹腔镜手术采用微创技术,通过腹腔镜在腹腔内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而开放性手术则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切口较大,术后疼痛、恢复时间较长,但操作相对简便。
对于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性手术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的优劣势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医师提供针对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参考。
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旨在为医疗机构和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指导。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摘要】原发性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两种常用方法。
本文通过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优势、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两种手术方法的优缺点。
研究发现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但开放性手术在一些情况下仍有其独特的优势。
结论认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临床指导和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这些发现对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原发性腹壁疝、腹腔镜手术、开放性手术、临床比较、优势、并发症、恢复情况、疗效、预后、治疗指导、未来研究、应用前景。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原发性腹壁疝是指由于腹腔内压增高或腹壁组织的薄弱等因素导致腹腔内脏器突出而形成的一种常见疾病。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原发性腹壁疝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目前,对于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两种方式。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腹腔镜在腹壁上进行小切口,将腹腔镜插入腹腔内进行手术操作。
相比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中,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方法,比较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两种手术方式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比较,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病变生成恶性肿瘤。
腹壁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壁的解剖缺陷脱出到腹壁下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是腹壁解剖缺陷。
腹壁疝常见于腹壁肌层薄弱或缺损的区域,特别是在腹壁上腹直肌复合物的薄弱环节,如腹直肌膜间隙、脐环区、腹直肌外侧上复合区等。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腹壁疝是指腹壁肌肉和筋膜的缺陷导致腹内脏器扩张并穿越到腹壁上形成突出。
目前,原发性腹壁疝的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两种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
行临床比较。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技术,通过在腹壁上作几个小切口插入腔镜和手术器械进行
操作。
它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较轻,更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有其他合并
症的患者。
而开放性手术是通过在腹壁上作一个较大的切口,将腹壁疝修复。
它的优点是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疝囊更容易操作,尤其适用于年轻患者或有复杂病史的患者。
在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手术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操作空间狭小,操作难度较大。
开放性手术则相对较快。
腹腔镜手术的恢复期通常较短,术后疼痛较轻,患者能够更
快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而开放性手术则需要较长的恢复期和更高的术后疼痛程度。
在手术并发症方面,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率相对较低,包括术后伤口感染、疝囊再发等。
而开放性手术的并发症率相对较高,由于手术创伤大,更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和其他并
发症。
在手术效果方面,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在术后疗效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腹腔镜手
术通常可以提供更好的术后美容效果,因为手术切口较小,只有几个小切口而不是一个大
切口。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对比【摘要】腹壁切口疝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是治疗该病症的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旨在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
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短、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操作简单、费用较低等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术后并发症对比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腹腔镜手术组的病人生活质量评估也更高。
综合分析,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具有明显优势,但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愿本文可以为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关键词: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腹壁切口疝,疗效对比,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康复情况,生活质量评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腹壁切口疝是指由于腹壁切口处组织层受损或失去张力,导致腹腔脏器通过切口处突出的疾病。
常见于外科手术后或外伤后腹壁切口处。
腹壁切口疝不仅影响病人的外观,还可能引起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传统的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常见方法,但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多,且患者康复时间较长。
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则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疗效,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此次研究对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望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与开放式切口疝修补术在治疗腹壁切口疝中的疗效和优劣,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势和劣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选择依据。
通过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操作、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康复情况以及病人生活质量评估等指标,最终得出对于治疗腹壁切口疝而言,哪种手术方式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效果对比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效果对比摘要:目的:比较在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中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以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以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术中出血量比较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可作为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的首选治疗方案。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开腹手术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切口的筋膜层未愈合或筋膜层裂开所致,是腹部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壁切口处肿物突出,并伴有隐痛、牵拉感、下坠感等不适症状,需实施手术治疗[1]。
开腹手术是经典术式,具有手术视野好,便于操作的优点,但该手术方式所致的创伤严重,术后恢复慢。
随着腹腔镜技术和微创医学的发展,使得腹腔镜疝修补术成为治疗腹壁切口疝的新术式。
本次研究中以82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为例,对比应用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腹部手术后腹壁切口疝患者82例,以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26-78岁,平均(45.3±6.5)岁;首次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16例,胃十二指肠腹部溃疡穿孔修补术12例,结肠切除术10例,其他3例。
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5-79岁,平均(45.0±7.0)岁;首次手术方式:胃癌根治术16例,胃十二指肠腹部溃疡穿孔修补术14例,结肠切除术9例,其他2例。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比较
背景:原发性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腹壁肌肉和韧带组织薄弱而引起腹膜内脂肪和器官突出至腹壁的现象。
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开放性手术,但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腹腔镜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原发性腹壁疝的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某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腹壁疝患者120例,其中6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60例采用开放性手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局部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但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
局部复发率方面,腹腔镜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为6.7%,而开放性手术治疗组局部复发率为8.3%,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并发症方面,腹腔镜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性手术治疗组(P<0.05),且腹腔镜治疗组中未发生重大并发症。
结论:腹腔镜治疗和开放性手术治疗在治疗原发性腹壁疝方面都有一定的疗效,但腹腔镜治疗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因此,对于手术条件适宜的患者,腹腔镜治疗是一种更为优秀的治疗手段。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
原发性腹壁疝应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摘要: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腹壁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9月年到2020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68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手术治疗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在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原发性腹壁疝;临床效果腹壁疝属于外科疾病中其中一种多发性病症,其发病机制以腹腔压力升高、腹壁内张力降低、腹壁组织结构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薄弱缺损区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的疾病[1]。
腹壁疝的病因复杂,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的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2]。
腹壁疝目前常用的临床治疗手段是通过手术治疗,尚未有特殊的治疗性药物。
相比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技术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复发率,具有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在原发性腹壁疝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9月年到2020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68例原发性腹壁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经临床检查为原发性腹壁疝,并经B超、CT、MR等辅助手段确诊;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并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腹腔转移;②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Nakashiina H, Natsugoe S, Ishigami S, et a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nuclear expression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 ( Syk ) in gastric cancer [ J]. Cancer Lett, 2006,236(1) :89-94.@@[2] Coopman pJ, Do MT, Barth M, et al. The Syk tyrosine kinase sup
presses malignant growth of human breast cancer cell [J]. Nature,2000,406 (8 ) :742-747.
@@[3]宋玉琴,周武元,赵文华,等.Syk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5):1149-1151.
@@[4] Taniguchi T, Kobayashi T, Kondo J, et al. Molecular cloning of a porcine gene syk that encodes a 72-kDa protein-tyrosine kinase showing high susceptibility to proteolysis[J]. J Biol Chem, 1991, 266(24) :15790-15796.
@@[5] Sada K, Takano T, Yanagi S, et 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yk
protein tyrosine kinase[ J]. Biochem, 2001, 130(2) : 177-186.
@@[6] Goodman PA, Jurana B, Wood CM, et al. Genomic studies of the spleen protein tyrosine locus reveals a complex promoter structure
and several genetic variants[J]. Leuk Lymphoma, 2002,43(8) : 1627-1653.
@@[ 7 ] Yuan Y, Liu H, Sahin A, et al. Reactivation of Syk expression by
inhibition of DNA methyation suppresses breast cancer cell invasive ness[J]. Int J Cancer, 2005,113(7) :654-559.@@[8]曹华祥,丁永斌,王学浩.脾源性酪氨酸激酶基因的再表达对乳 腺癌细胞生长、转移的影响[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 (9):l074-1075.
2011-07-28
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
疗效比较
赵曙光蒋辉高其中费伯健
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无锡214062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放式腹腔内网片植入(IPOM)法治疗腹壁切口疝的疗效。
方法 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法治疗腹壁切口疝18(腹腔镜组)、23(开放组)例。
结果 两组手术顺利,术后复发率相比P均>0.05。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P均<0.05)。
结论 腹腔镜下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与开放手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但术后出血量更少,疼痛和住院时间短。
腹壁切口疝;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腔内网片植入
R656.3B1002-266X(2011 ) 38-0061-02
@@[1]徐大华.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及相关问题[J].中华外科 杂志,2007,45(7):442-444.
@@[2]唐健雄.腹壁切口疝的手术修补方法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 2007,45(21):1449-1451.
@@[3]艾元斌.腹壁切口疝64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 (3):22.
@@[4] Parker HH, Nottingham JM, Bynoe RP, et al. Laparoscopic repair of large incisional hernias[ J]. Am Surg, 2002, 68(6) : 530-533.@@[5]吴俊浩.腹壁切口疝的微创外科治疗[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15(3):325-327
@@[6]唐健雄.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手术者的相关因素[J].临床 外科杂志,2006,14(11):686-687.
20ll-08-18
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比
较
作者:赵曙光, 蒋辉, 高其中, 费伯健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江苏无锡,214062
刊名:
山东医药
英文刊名:Shandong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11,51(38)
1.徐大华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及相关问题[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
2007(07)
2.唐健雄腹壁切口疝的手术修补方法选择[期刊论文]-中华外科杂志 2007(21)
3.艾元斌腹壁切口疝64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11(03)
4.Parker HH;Nottingham JM;Bynoe RP Laparoscopic repair of large incisional hernias[外文期刊] 2002(06)
5.吴俊浩腹壁切口疝的微创外科治疗[期刊论文]-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03)
6.唐健雄无张力修补手术后复发与手术者的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临床外科杂志2006(11)
引用本文格式:赵曙光.蒋辉.高其中.费伯健腹腔镜和开放式IPOM治疗腹壁切口疝疗效比较[期刊论文]-山东医药 2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