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税法是国家用来管理和调控税收的一门学科,它是财政法和经济法中的重要分支。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了解税法基础知识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税法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税法的基础原则。

1. 税法的基本概念税法是指国家依法对居民和非居民征收和管理税收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税法对税收的征收对象、征收条件、税收计算方法、征管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是税收制度的法律基础。

2. 税法的分类税法可以根据税种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税种包括:(1) 增值税:增值税是以货物和劳务的增值额为对象征收的一种消费税。

我国的增值税分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两种。

(2) 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额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种。

根据个人所得的来源、性质以及用途的不同,个人所得税又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税、劳务报酬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税等。

(3) 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所得额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种。

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以及所得额的不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也有所区别。

(4) 资产税:资产税是以固定资产和财产净值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种,它主要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

(5) 关税:关税是国家对从进口或出口货物中征收的一种税收,用于调节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保护国内产业以及调整国家经济结构。

3. 税法的基础原则税法有一些基础原则,这些原则在税收征收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要的基础原则包括:(1) 立法原则:税法是由国家依法制定并经过立法程序通过的法律文件,必须遵循立法程序和原则。

(2) 公平原则:税收的征收应当基于公平原则,即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能力和财务状况来确定税率和征收对象。

(3) 合法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纳税人有权依法申诉,并享有合法抗税的权利。

(4) 稳定原则:税法的规定应当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得频繁变动,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管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

税法作为税收的法律依据,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了解税法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税法的定义、分类、税收主体、税收对象以及纳税义务等基础知识。

一、税法的定义税法是指国家为了实现财政收入的合法性和税收管理的规范性而制定的法律规章。

税法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确保纳税人遵守税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税法的分类根据税种的不同,税法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1.直接税法直接税法是指纳税人直接负担的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这些税种对个人和企业直接征收,征税的主体和对象较为明确。

2.间接税法间接税法是指税务部门通过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收,如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这些税收主要通过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

三、税收主体和税收对象1.税收主体税收主体是指具有税收征收权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特定的行政机关。

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税收的制定和征收,地方政府负责地方税收的制定和征收。

2.税收对象税收对象是指需要缴纳税款的主体,主要包括个人和企业。

个人作为纳税人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等,企业作为纳税人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等。

四、纳税义务纳税义务是指纳税人在法律规定下需要履行的税收义务。

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人应当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时足额缴纳税款,提供真实的纳税信息。

同时,纳税人还有义务依法保管好税务登记证件和纳税资料,接受税务机关的监督检查。

五、税收征收程序税收征收程序是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进行税款的征收和管理的过程。

根据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按照法定职权进行税务登记、核定应纳税款、发出税务通知书、实施税款征收等程序。

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履行纳税义务。

六、税收违法行为与处罚税收违法行为是指纳税人违反税法规定,以逃避缴税或者减少纳税义务的行为。

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的税收违法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追缴罚款、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等。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一)、税收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比例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它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质的规定性。

又称税收形式特征。

税收特征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强制性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的形式,对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制约。

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凭借财产所有权。

国家对不同所有者都可以行使征税权而不受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是具有自身物质利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有企业的税收关系,也具有强制性特征。

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

列宁曾指出:“所谓税收,就是国家向居民无偿地索取”(新版《列宁全集》第41卷,140页)。

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它使税收明显地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形式,决定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国家,它还是调节经济和矫正社会分配不公的有力工具。

税收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针对具体纳税人的。

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纳税人、课税对象和课征额度。

也称税收的确定性。

这一特征,是税收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重要特征。

税收的公平原则 , 以及保证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作用 ,都是以这种固定性为前提的。

税收的形式特征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改变。

任何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分配只要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就是税收。

经济理论界对税收特征还有其他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税收的强制性不是由政治权力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或国家的社会职能决定的。

有人认为,税收既然是用来满足全体纳税人的公共需要,因此它应有整体的“报偿性”,而不应是无偿的。

(二)、税收分类:是按某一标准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划归一类,以示同其它税种的区别。

具体税种:1994 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 个缩减到目前的 23 个,按课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目的税五类。

税法竞赛知识点总结

税法竞赛知识点总结

税法竞赛知识点总结一、税法基础知识1.1 税法的定义和分类税法是对税制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规定的总称。

税法包括一般税法和专门税法两大类。

一般税法是指对税制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范进行规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专门税法是指对某一种税种进行规范管理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1.2 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确权原则、公平原则、经济合理性原则、信用原则和法律适用原则等。

确权原则是指税法依法依规取得当事人的基本财产权利,保证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平原则是指税法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公平地向所有纳税人征收税款,确保公平税制的形成;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税法应当合理设置税制,避免对纳税人产生不合理的税收负担;信用原则是指税法应当依法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纳税信用体系;法律适用原则是指税法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法征收管理。

1.3 税法的主要内容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的课税对象、税收的征收方式、税收的税种和税率、税收的管理机构和税收的征收期限等内容。

税法对税收的课税对象进行了具体规定,以便税务部门能够依法征收税款;税收的征收方式是指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税款进行征收的具体方式;税收的税种和税率是指税法对税种的分类和税率的具体规定;税收的管理机构是指税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税收的征收期限是指纳税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税款。

二、税法征收管理2.1 税法的征收管理基本原则税法的征收管理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公开性原则、平等原则、便利原则和确证原则等。

合法性原则是指税法征收管理应当依法依规进行,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公开性原则是指税法征收管理应当公开透明,确保纳税人的知情权;平等原则是指税法征收管理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纳税人,不得歧视对待;便利原则是指税法征收管理应当便利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履行,方便纳税人的纳税工作;确证原则是指税法征收管理应当确保征税行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

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税收基础知识重点第一章:税收的定义和分类1. 税收的概念税收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税率和税基,从居民和非居民的财产、收入和行为上征收的一种财政收入。

2. 税收的分类(1)按税种分类- 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通过征税目标征收税款,纳税人并不是直接向税务主体缴纳税款。

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通过行政手段、企业或个人的交易环节实施税收,纳税人通过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方式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间接税有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 直接税:这类税收是指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

直接税的特点是税务主体直接向纳税人征收税款,纳税人需主动向国家缴纳税款。

常见的直接税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按征收主体分类-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

- 地方税:由地方政府依法征收的税收,主要包括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3)按征税对象分类- 个人税:对个人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

- 企业税:对企业财产、收入和行为进行征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第二章:税收的基本原则1. 合法性原则税收必须依法征收和使用,合法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必须依法制定税法,履行法定税收程序,确保税收的合法性。

2. 公正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必须公平合理,公正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在税收征收和分配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平原则,避免过度负担纳税人或偏袒某一群体。

3. 简易性原则税收征收的程序和规则应当简明易懂,简易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政策和税法应当避免复杂繁琐的规定,使纳税人能够容易理解和遵守税法。

4. 效率性原则税收征收和分配应当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性是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务主体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税收政策,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益。

第三章:税基与税率1. 税基的概念税基是指纳税人的财产、收入和行为等可以作为征税依据的基础。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一、什么是税法税法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有关税收的法律法规的总称,是税收制度的最重要法律依据。

税法具有强制性,属于公法的范畴,旨在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二、税法的分类税法按照内容和性质可以分为直接税法和间接税法两大类。

1. 直接税法直接税法是指对直接税征税对象(一般是个人或企业)所制定的税法。

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是相同的,纳税人直接承担税收责任。

常见的直接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2. 间接税法间接税法是指对间接税征税对象(主要是商品和劳务)所制定的税法。

间接税法的特点是税务主体和税务对象不同,税款由企业收取并代为上缴。

常见的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

三、税法的原则税法的制定和执行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合理、有效。

1. 合法性原则税法必须依法制定,不得违背宪法和其他上位法规定。

2. 平等原则税法应当平等对待所有的税务主体,不得存在不合理的差别对待。

3. 稳定性原则税法一旦制定,应当保持相对的长期稳定,不得频繁修改,以提供税务主体合理稳定的预期。

4. 公平原则税法应当尽量体现公平,不得存在过度偏袒或压迫某一特定群体的情况。

五、税法的重要性税法作为国家的财政基础和调节经济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维护国家财政收入税法规定了纳税义务和缴税责任,确保了各类税种的征收与追缴,维护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可持续。

2. 调整收入分配税法通过税收的适度调节,可以实现财富的再分配,缩小富贵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3. 促进经济发展税法可以通过减税政策或税收优惠,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4. 规范税务行为税法对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税务行为规范,避免了滥用权力和不公平对待的现象。

六、税法的适用和解释税法的适用和解释是税收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依靠税务机关和相关部门进行具体操作。

税法重要基础知识点

税法重要基础知识点

税法重要基础知识点
税法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法律领域之一,它涉及到个人、家庭和企业等各个方面的税收。

对于公民和企业而言,掌握税法的重要基础知识点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税法重要基础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1.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税收合法性原则、法定征税权原则、税务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等。

掌握这些基本原则有助于理解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2.税收种类:税法中存在多个税收种类,包括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资产税等。

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征收方式,理解和区分这些税种对于纳税人来说十分重要。

3.纳税义务: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责任,包括申报纳税、缴纳税款和按时履行税务义务等。

掌握纳税义务可以帮助纳税人合法合规地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可能的违法风险。

4.减免和优惠政策:税法中存在一些减免和优惠政策,旨在鼓励特定的经济活动或社会群体。

了解这些政策可以帮助纳税人最大限度地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

5.税务管理:税法不仅包括了税收的具体规定,还涉及了税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审计和税务争议解决等。

了解税务管理流程有助于纳税人合理规划税务事务并妥善应对可能的税务问题。

总之,税法重要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纳税人应该努力学习和理解税法,以合法合规方式履行纳税义务,并善
用相关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以优化个人财务状况或提高企业竞争力。

税法概论基础知识

税法概论基础知识

• 我国税收执法管理权限主要由国务院、地方主管部 门、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等分别承担相应的 管理权限。
• 中央税 国务院及其税务主管部门(财政部
和国家税务总局)掌握,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 地方税 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税务主管部门掌握
,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等地方性税种暂行条例都是由地方政府制定 实施细则。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 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 我国税收立法权的现状为: • 一是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全国统一实行
的地方税的立法权集中在中央; • 二是依法赋予地方适当的地方税收立法
权。
制作讲解:吕晓青
二、税收立法权划分的现状
• 具体说我国税收立法权划分层次如下: •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全国性税种的立法 • 2、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 • ①发布实行“条例”或“暂行条例” • ②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调整税率 • ③税法解释权 • 3、经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
• 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实质是:
• ①保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家财政 收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 ②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对 等的。
• ③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 的制约。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二节 税制要素和税法分类
• 一、税制概念 • 税收制度总称。指一个国家一定历史条件下
(3)税收属于分配范畴。 国家税收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有,强
制地转变为国家所有,由国家分配使用。
制作讲解:吕晓青
第一节 税收、税法的概念
• 2、税法的定义
•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第1章税法概论税收的分类:(1)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力役税、实物税、货币税(2)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从量税(3)按税收收入的归属权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4)按税负是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可转嫁)。

(5)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划分:价内税、价外税(6)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所得税类: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所得税:资源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财产税类:房产税、契税、车船税、遗产税(未开征)行为税类: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税法的构成要素:(1)纳税义务人:自然人、法人(2)征税对象: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从量税:资源税、车船税、消费税复合税:烟、酒(3)税目(4)税率比例税率:1)单一比例税率:增值税2)差别比例税率:产品差别比例税率:消费税、关税;行业差别比例税率:营业税;地区差别比例税率:城市维护建设税3)幅度比例税率:营业税中的娱乐业税率累进税率:1)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加成所得等2)超率累进税率:土地增值税定额税率:资源税、消费税中的啤酒黄酒等。

(5)减免税:1)税基式减免 2)税率式减免 3)税额式减免(6)纳税环节:1)一次课征制 2)两次课征制 3)多次课征制(7)纳税期限(8)纳税地点(9)罚则(10)附则税法的分类:(1)按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分类:1)税收基本法 2)税收普通法(2)按税收的职能作用分类:1)税收实体法 2)税收程序法(3)按税收的征税对象分类:1)流转税税法 2)所得税税法 3)财产、行为税税法 4)资源税税法(4)按税收收入归属和征收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税 2)地方税 3)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第4章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在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各个环节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法基础知识包括税收的基本概念、税收的分类、税收的征收管理以及税收的法律责任等方面。

首先,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无偿地从纳税人那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

其次,税收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税收可以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资源税等;按照税收的归属,可以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按照税收的征收方式,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在税收征收管理方面,国家设立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监督工作。

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活动进行管理,并有权对违反税法的行为进行查处。

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税收活动中违反税法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法追缴欠税,并加收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也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税法基础知识是理解和遵守税法的基础,对于纳税人、税务机关以及社会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和掌握税法基础知识,可以更好地履行纳税义务,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 对纳税人的会计账簿、凭证等实行管理和监督, 是税收征管的重要环节。
○ 财务、会计制度备案制度 ○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
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 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 案。
四、税收征 管一般程序
3、发票管理
发票是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在购销商品、提 供和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 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 律形式,事先规定课税对象和课征 额度。也可以理解为规范性。
一、税收概述
三.我国现行税种
我国现行的税种共18个,分别是: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 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 占用税、契税、烟叶税。
三、重要税种 介绍
1、增值税
一.纳税义务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 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 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 的单位和个人
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 模纳税人。
三、重要税种介绍
一. 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
1. 年应税销售额50万(以生产为主) 2. 年应税销售额80万(批发零售为主) 3. 营改增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
202X
税法知识培训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内容提要
税收概述
1
重要税种介 绍
2
税收优惠
3
税收征管一 般程序
4
一、税收概述
一.税收概念
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 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 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

税务常识知识点总结一、个人所得税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包括居民和非居民。

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83天的个人。

非居民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183天的个人。

2.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包括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取得的各项所得扣除其他费用后的金额。

适用税率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所得适用的税率。

速算扣除数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所得适用的速算扣除标准。

3.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包括纳税前的信息申报和纳税后的税款申报。

纳税前的信息申报是指纳税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要求及时向税务机关上报相关个人所得税信息。

纳税后的税款申报是指纳税人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要求按期向税务机关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并按时缴纳个人所得税。

4.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特定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特定规定包括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政策是指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所得税予以减免。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特定情形下,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予以特定规定。

二、增值税1. 增值税的税率和应税项目增值税的税率包括一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

一般税率是指适用于一般货物和劳务的税率。

低税率是指适用于少数商品和劳务的税率。

零税率是指适用于出口货物和国际运输、邮政服务等的税率。

2. 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包括货物和劳务的销售、修理、加工、委托加工、租赁、无形资产转让、建筑安装和其他应税项目。

增值税的免税项目包括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性生活物资自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文物保护和其他免税项目。

3. 增值税的纳税人和纳税申报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未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刘剑文,2004)☐ 1. 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2 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3 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4 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5 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 6 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7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宪法上的税收概念1 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 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3 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二税法概念和特征☐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1)结构的固定性。

1 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 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

(3)技术性。

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

(4)经济性。

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税务基础必学知识点
1. 税收种类:各种不同类型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等。

2. 纳税人:指依法承担税务义务并纳税的个人、企业、组织等。

3. 纳税义务:指根据法律规定,纳税人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定和程序履行的纳税行为。

4.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征管工作的政府机构,负责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5. 纳税申报:指纳税人根据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税款的行为。

6. 税率:税收征收的百分比。

各类税收的税率根据法规规定确定。

7. 税务政策: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和调整的税收相关政策。

8. 税务管理制度:包括征税管理、征税程序、征收手续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等规定的制度。

9. 税务稽查:指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情况进行核查和检查的行为,以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10. 税收征管: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进行税收征收、征管、监管等工作。

11. 税收征收: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对纳税人征收应纳的各类税款。

12. 税收优惠:指政府为鼓励某些行业、地区或个人,减免或减少其应纳税额的政策措施。

13. 税收合规:纳税人按照法律规定,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正确申报纳税,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

14. 税务风险:纳税人由于对税务规定不了解或不遵守相关规定而造成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导致的风险。

15. 税务合规风险防控:指纳税人针对税务风险进行一系列措施和管理,以确保税务合规,减少税务风险。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

税法基础知识重点一、税法的概念与特征1.税法的概念(1)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税法构建了国家及纳税人依法征税、依法纳税的行为准则体系,其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2.税法的特征(1)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并不是指税法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而是指纳税人的权利是建立在其纳税义务基础之上,处于从属地位。

这一特点是由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特点所决定的。

(2)税法的另一特点是具有综合性,它是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制度组成的体系,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内容、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

综合性特点是由税收制度所调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税收法律关系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3.税法的本质税法的本质是正确处理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因税收而产生的税收法律关系和社会关系,既要保证国家税收收入,也要保护纳税人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

二、税法的构成要素(一)纳税义务人纳税义务人或纳税人又叫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纳税人的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本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法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2.扣缴义务人(1)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支付收入、结算货款、支付费用时,有义务代扣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2)代收代缴义务人是指虽不承担纳税义务,但依照有关规定,在向纳税人收取商品或劳务收入时,有义务代收代缴其应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二)征税对象、税目、税基1.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

2.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具体的征税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填写纳税申报表
根据税种和纳税期限,在规 定时间内填写相应的纳税申 报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报送纳税申报表
将填好的纳税申报表报送到 相应的税务机关,可以选择
现场报送或网上申报。
税款缴纳方式
银行转账
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将税款缴 纳至税务机关指定的账户。
电子税务局在线缴纳
登录电子税务局网站,选择在 线缴纳功能,完成税款缴纳操 作。
税务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 服,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由法院进行审理。
税务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
税务机关或当事人因违反税法规定而承担的行政 处罚或行政处分。
刑事责任
严重违反税法规定的行为可能构成犯罪,当事人 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因违反税法规定给国家或他人造成损失的,当事 人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税法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 税法概述 • 常见税种介绍 • 纳税申报与税款缴纳 • 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 • 税务争议解决与法律责任
01
税法概述
税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点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税法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活 动,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发 展。
原则
税收法定、税收公平、税收效率 和社会责任原则。
税法的体系与结构
体系
由税收基本法、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等构成。
结构
由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组成,其中中央税包括消费税、企业所得税 等,地方税包括房产税、车船税等,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印花税等。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刘剑文,2004)□ 1.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2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3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4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5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6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7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宪法上的税收概念1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3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二税法概念和特征□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o□(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1)结构的固定性。

1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

(3)技术性。

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

(4)经济性。

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收征纳关系(实体、程序)□(3)税法是贯彻和执行国家政策的一种重要的法律形式。

经济政策、社会政策。

□(4)税法是维护国家税收主权的法律依据。

国家间税收利益分配关系,涉外税法□(5)税法对税收法律关系主体起到教育和宣传作用税法的本质□税法本质国家征税之法纳税人权利保障之法四税法的地位□税法的地位是明确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及税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关系如何。

□1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具有综合性□2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五税法体系□指一个国家不同的税收法律规范有机联系而构成的统一整体。

六税法的渊源和效力□税法的效力,也即税法的适用范围第二章:“税收国家”理论一税收国家理论的由来□财政宪法角度的国家行为:财政国家(政治国家的另一面是财政国家)□财政国家划分:□(1)财政支出角度:自由国家,福利国家□(2)财政收入角度:税收国家、资产收益国家、规费国家、公债国家“税收国家”是熊彼特于1918年在《税收国家的危机》提出的概念。

税收自古便有,但有税收的国家不一定是税收国家。

熊彼特区分了两类国家:'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前者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來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后者的特征是中央政府及下级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用税收的方式来汲取财力。

二“税收国家”认定标准口德国伊森®(Issensee)税收国家构成要件□1税收的缴纳以金钱给付为原则□2金钱给付必须定期支付□3税收为满足支出需求的主体□4税收是现代国家主权的体现(强制性)□5税收义务与纳税义务人的对待给付无关□6以财政收入为目的,非营利为目的□7税收国家以国家、社会二元化为前提□8国家不从事(有限)经济活动□9税收一定程度上偏离财政目的和自由放任□10税收国家遵循课税平等原则和税源保持原则三“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来源课税权力来源于人民□税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代价,其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源于民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受制于民□税权源于民授、用于服务于民、受制于民课税权力来源于人民理论之现实意义税收国家课税权来源于人民是实在和具体的□1课税权不能背离其宗旨——人民有畅通渠道参与权力运作,税收立法□2课税权力的相互制约——税收立法、执法、司法□3税收符合人民的公共需要(分权)——中央和地方税权配置□4违宪审查(税收背离宗旨的最后一道防线)四“税收国家”的中国适用□现实与税收国家的契合□1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宪法15条);□2产权主体多元化形成;□3国家和国有企业间利益分配日趋规范;所有者身份和权力者身份分离□4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地位日益重要;□5税收发展规律受到重视□公平、效率、法治(税收法定主义,实体、程序)税收国家理论对中国的意义□ 1 •税收国家要求国家社会二元化□ 2 •税收国家要求实现纳税人平等牺牲□ 3 •税收国家要求财政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 4 •税收国家要求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和保护□5•税收国家要求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与税收国家的距离□税收基本事项如税收法定写入宪法,税制不完善不合理,税收民生福利理念和课税平等原则未充分体现,纳税人主人地位没能真正确立,纳税人权利没有充分保障等。

五“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横向配置1税收立法权□税收立法权重要性□税收法定主义科学性;□税收授权立法税收法定主义的阻力与优化□1树立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的权威□2改革立法机关的组成方式和运作模式□3坚持税收法定主义、限制授权立法□4改进立法程序2税收征收权3税收司法权□税收司法代表着权利的保护和救济;□税务法院问题4税收违宪审查权□违宪审查目的、对象、模式(普通法院、宪法法院、宪法委员会);□我国为议会审查模式六“税收国家”课税权力的纵向配置□内容:税收立法权、税收收益权、税收征收权1课税权力纵向配置的必要性□财政分权:公共品层次性、偏好识别和信息;□宪法上:人自我负责、自由发展,自由空间的扩展;2课税权力纵向配置(1)税收立法权□重要性。

地方立法权的限制对经济社会影响程度;2税基的移动性;3课税对象跨区域性;4相同种类税目,上级优先;5货物流通障碍禁止;□关于地方乱收费,恶性税收竞争,过头税问题(2)税收收益权□税收收益权与税收收益□税收收益权划分的法律形式(3)税收征收权第三章:税收法律关系一税收法律关系概述□税收法律关系指由税法所调整而形成的,在税收活动中各种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发生的,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范围(一)按税法调整社会关系内容分(二)按法律规范的功能分类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1权力关系说奥托•梅耶:税收法律关系是以“查定处分〃为中心所构成的权力服从关系。

2债务关系说阿尔伯特•亨泽尔:将税收法律关系定性为国家对纳税人请求履行税收债务的关系,国家和纳税人之间是法律上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为公法上的债务关系。

3二元关系说金宏子:权力关系说是从税收征收程序来论述,债务关系说主要是纳税人对国家的债务来论述问题。

(事实层面)一一(法理念)4分层关系说刘剑文和熊伟:在抽象层面,将税收法律关系性质整体界定为公法上的债务关系;在具体层面,分别界定为债务关系和权力关系。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平等性是税收法律关系的根本特征。

国家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一一税收宪法性法律关系的平等性,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平等一一税收征纳法律关系的平等。

□1从税收的经济本质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税收本质:公需说、保险说、义务说、利益说或交换说一一税收价格论□2从法治理论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平等关系;私权利和公权利;□3从税收、税法的发展史看税收法律关系的平等性税收、税法的发展史是税收法律关系由不平等到平等发展演变的历史。

□4认识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的意义征税机关和纳税人非平等关系及其危害税收法律关系平等性的实践价值纳税人行为;征税机关行为;公民权利意识和法治社会建设四税收法律关系的要素(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1征税主体:税务机关、财政机关、海关2纳税主体: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税收征纳关系)□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1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纳税人的权利(1)税收优惠权;(2)退税请求权;(3)陈述申辩权;(4)税收知情权;(5)税收保密权;(6)控告检举权;(7)要求回避权;(8)延期申报权;(9)延期纳税权;(10)索取完税凭证权;(11)拒绝税务检查权;(12)税务代理权;(13)税收救济权;纳税人的义务(1)依法办理税务登记的义务;(2)账簿、凭证和发票方面的义务;(3)按期进行纳税申报的义务;(4)依法纳税的义务;(5)主动接受税务检查的义务;2税务机关的权力和义务税务机关的权力(1)税务管理权(登记、账簿凭证、申报审核等);(2)税款征收权(税款审核、减免税、税收保全及强制执行等);(3)税务检查权;(4)税务违法处罚权;税务机关的义务(1)依法征税的义务;(2)提供服务的义务;(3)回避的义务;(4)保守秘密的义务;(5)依法进行税务检查的义务;五税收法律关系的运行指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过程。

□(一)税收法律关系的发生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在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权利义务关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使得已经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内容、客体等要素方面发生变化。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指因一定法律事实的产生使得已有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

第四章:税收法定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基本原则,是指导一国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环节的基础性法律理念。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形式上,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法律渊源是“法律”,即税法应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通过。

实质上,税收法定原则要求有关税收法律文件的内容应该是基于法治国家的基本理念而制定的,即税法的制定者应该具有自觉的纳税者意识的权力机关的代表,税法的具体内容应该充分维护纳税人权利,合理界定国库利益与纳税人的财产权利,并对税务机关的课税权作出明确的界定,防范税务机关滥用行政权力。

□税收法定主义内容:□税收要件法定原则,要求纳税主体、课税对象、归属关系、课税标准、纳税程序等,应尽可能在法律中作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税务合法性原则,要求税务机关严格依法征税。

税收法定主义学说的发展三税收法定主义的精神理念□1税收法定原则追求的基础理念是保障社会公众享受基本的财产权;□2税收法定原则是界定、规范国家与税务机关税款征收代理关系的法律理念;□3税收法定原则是界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税权的法律理念;四税收法定主义与中国实践(一)税收法定主义的法律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立法法》依据《宪法》依据(二)税法法定主义的观念限制(三)税收法定主义与授权立法□税收法定主义不排斥授权立法——1税收的专业性、技术性2各国立法实践□税收授权立法的要求1在法律详细规定的授权立法目的、范围、监督程序的约束下进行;2税收立法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私人财产权的保护和国库利益的矛盾,对此应持审慎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